专题四-3 分子结构04

合集下载

专题04 推断题、流程图(20题)(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04  推断题、流程图(20题)(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04 推断题、流程图1.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是N2 B.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C.尿素属于氮肥D.煤与氧气的反应吸收热量【答案】D【解析】A、空气主要含氮气和氧气,所以X化学式为N2,正确,不符合题意;B.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正确,不符合题意;C.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正确,不符合题意;D.煤与氧气反应是一个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空气中氧气约占21%,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工业上制氧气流程图:(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氮气的沸点-196℃,氩气的沸点-18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先被蒸发出来的是_____(填化学符号);(3)这样制得的氧气是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任何物质我们都要辩证的看待,氧气既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请各写出一点:有利的一面(用途)__ ___,有害的一面__ ___。

【答案】(1)物理变化;(2)N2;(3)混合物;(4)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或医疗急救等);食物变质(或金属生锈等)(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变化过程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先后挥发而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2)氮气的沸点-196℃,氩气的沸点-186℃,氧气的沸点-183℃,在蒸发的过程中先被蒸发出来的是氮气:N2;(3)这样制得的氧气是混合物,含有空气中其他物质;(4)任何物质我们都要辩证的看待,氧气既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请各写出一点:有利的一面(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有害的一面:食物变质(或金属生锈等)(答案合理即可)。

3.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立体结构》经典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立体结构》经典课件
(4)根据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之间相互斥 力的大小,确定排斥力最小的稳定结构,并估 计这种结构对理想立体构型的偏离程度。
2.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共价分子结构的实例
电子 对数

电子对 的立体
构型
成键电 子对数
孤电子 对数
电子对 的排列
方式
分子的 立体构 型名称
实例
HgCl2 、
2 直线形 2
0
直线形 BeCl2 、
②NH4+结构中具有4对成键电子,且都是完 全等同的N—H键,应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方向 伸展才能使相互间的斥力最小。VSEPR模型与 CH4类似,是正四面体形结构,VSEPR模型为:
③H3O+中含有孤电子对,结构与NH3相似,是三 角锥形结构,VSEPR模型为:
④BF3分子中硼原子的价电子为3,完全成键,没 有孤电子对,应为平面三角形分子。VSEPR模型为:
3
0
3 三角形
2
1
CO2 平面三 BF3、
角形 BCl3 SnBr2
V形 、
PbCl2
电子 对数 目
4
电子对 的立体
构型
四面 体形
成键电 子对数
孤电子 对数
电子对 的排列
方式
分子的 立体构 型名称
实例
4
0
3
1
正四面 体形
CH4 、CCl4NH3三角锥形 、
NF3
2
2
V形 H2O
电子 对数 目
电子对 的立体
(2)表示 配位键可以用A→B来表示,其中A是提供孤 电子对的原子,叫做 配位体 ;B是接受孤电子对 的原子,提供空轨道 ,叫做 中心原子。
(3)实验
实验 操作

专题04 内能的利用-2023年中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4 内能的利用-2023年中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4内能的利用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题型一】热机【题型二】热机效率【题型三】能量转换与守恒二、最新模考题组练【题型一】热机【典例分析】如图所示是某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进气门和排气门均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即为压缩冲程,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提分秘籍】1.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热机的种类:分为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

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内燃机根据其所使用的燃料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类。

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1)汽油机:四冲程汽油机的结构—汽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

冲程—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吸气冲程—靠惯性运动,吸进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压缩冲程—外界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温度升高;做功冲程—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冲程—靠惯性运动,排出废气。

(2)柴油机:四冲程柴油机的结构—汽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喷油嘴。

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与汽油机几乎一样,但有三个区别:1)吸气冲程:汽油机吸进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进的仅仅是空气;2)压缩冲程:汽油机压缩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汽油机压缩的仅仅是空气;3)做功冲程:汽油机用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用喷油嘴喷油。

【变式演练】1.(2022·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如图,蒸粽子时,锅盖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B.蒸锅烫手,因为它含有的温度多C.闻到粽香,说明加热后分子才运动D.水蒸气顶起锅盖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做功冲程相似【答案】D【解析】A.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温度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C错误;D.水蒸气顶起锅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做功冲程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江苏省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分子结构和性质》课时作业

江苏省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4《分子结构和性质》课时作业

专题四 分子结构和性质(2)(课时作业)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 2杂化的是A 、PBr 3B 、CH 4C 、BF 3D 、H 2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互为手性异构体的分子互为镜像B .利用手性催化剂合成可主要得到一种手性分子C .手性异构体分子组成相同D .手性异构体性质相同3、用Pauling 的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四面体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 原子的四个杂化轨道的能量一样B 、C 原子的sp 3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一样C 、C 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占据4个sp 3杂化轨道 D 、C 原子有1个sp 3杂化轨道由孤对电子占据4、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 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A .CCl 4与I 2分子量相差较小,而H 2O 与I 2分子量相差较大 B .CCl 4与I 2都是直线型分子,而H 2O 不是直线型分子 C .CCl 4和I 2都不含氢元素,而H 2O 中含有氢元素 D .CCl 4和I 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 2O 是极性分子5、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A .每个碳原子的sp 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B .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形成大π键C .碳原子的三个sp 2杂化轨道与其它形成三个σ键D .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 轨道与其它形成σ键6、以下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H 3O + B .BF 3 C .P 4 D .PCl 57、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 2O)中的D 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 3PO 2)也可跟D 2O 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 2PO 2)却不再能跟D 2O 发生氢交换,由此可推断出H 3PO 2的分子结构是8、下列属于配合物的是A 、NH 4ClB 、Na 2CO 3﹒10H 2OC 、CuSO 4﹒5H 2OD 、Co (NH 3)6Cl 3 9、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其中属于直线型分子的是 A 、H 2O B 、CO 2 C 、C 2H 2 D 、P 4 10、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 、班级 姓名 学号11、PtCl 2(NH 3)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请回答下列问题:⑴PtCl 2(NH 3)2是平面正方形结构,还是四面体结构 ⑵ 请在以下空格内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淡黄色固体: ,黄绿色固体:⑶ 淡黄色固体物质是由 分子组成,黄绿色固体物质是由 分子组成(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⑷ 黄绿色固体在水中溶解度比淡黄色固体大,原因是12、水是生命之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4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4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专题04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2021·1月浙江选考)野生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和超棒眼,是由于某个染色体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变化,a、b、c表示该染色体中的不同片段。

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A.缺失B.重复C.易位D.倒位2.(2021·1月浙江选考)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

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 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它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

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3.(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

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4.(2021·广东高考真题)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D.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5.(2021·河北高考真题)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B.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代谢活动旺盛C.许多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在细胞质合成,经核孔进入细胞核D.细胞质中的RNA均在细胞核合成,经核孔输出1.(2020·全国高三开学考试)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会导致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加倍B.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可用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作为观察对象C.观察和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点之一在于纺锤体的有无2.(2020·安徽高三其他)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和物质性质复习(共18张PPT)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和物质性质复习(共18张PPT)

练习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H3 是极性分子,N 原子处在 3 个 H 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l4 是非极性分子,C 原子处在 4 个 Cl 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C.H2O 是极性分子,O 原子不处在 2 个 H 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D.CO2 是非极性分子,C 原子不处在 2 个 O 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__F_e_C__l3_+___5_K__S_C__N__=_=_=__K_2_[_F_e_(_S__C_N__)_5_]。+3KCl
配合物的化学式最可能为( )
A.[CoCl2(NH3)4]Cl·NH3·H2O C.[CoCl2(NH3)3(H2O)]Cl·2NH3
B.[Co(NH3)5(H2O)]Cl3
D.[CoC√l(NH3)5]Cl2·H2O
练习4 Ⅰ.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的用途,如金属铜用来制造电线 电缆,五水硫酸铜可用作杀菌剂。 (1)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2-。若不考虑空间构型,
Ⅱ.经研究表明,Fe(SCN)3是配合物,Fe3+与SCN-不仅能以1∶3的个数比配合, 还可以其他个数比配合。请按要求填空:
(1)若所得的Fe3+和SCN-的配合物中,主要是Fe3+与SCN-以个数比1∶1配合
所得离子显红色。该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_[_F_e_(_S__C_N__)_]。2+
(2)若Fe3+与SCN-以个数比1∶5配合,则FeCl3与KSCN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
(3)按要求写出第2周期非金属元素构成的中性分子的化学式:
平面三角形分子:____B__F_3____,三角锥型分子: ____N__F_3____, 四面体型分子: _____C_F__4____。

专题04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

专题04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

专题04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热点聚焦与扩展】函数的定义域作为函数的要素之一,是研究函数的基础,也是高考的热点.函数的值域也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并且值域问题通常会渗透在各类题目之中,成为解题过程的一部分.所以在掌握定义域求法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求值域的基本方法,当需要求函数的取值范围时便可抓住解析式的特点,寻找对应的方法从容解决.(一)函数的定义域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是:①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式其值非负;③对数式中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2.①若()y f x =的定义域为(),a b ,则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即为函数()()y f g x =的定义域; ②若()()y f g x =的定义域为(),a b ,则函数()g x 在(),a b 上的的值域即为函数()y f x =的定义域. 3.对于分段函数知道自变量求函数值或者知道函数值求自变量的问题,应依据已知条件准确找出利用哪一段求解.4.与定义域有关的几类问题第一类是给出函数的解析式,这时函数的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第二类是实际问题或几何问题,此时除要考虑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应考虑使实际问题或几何问题有意义; 第三类是不给出函数的解析式,而由()f x 的定义域确定函数)]([x g f 的定义域或由)]([x g f 的定义域确定函数()f x 的定义域.第四类是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求参数范围问题,常转化为恒成立问题来解决. (二)函数的值域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若)(x f 是],[b a 上的单调增(减)函数,则)(a f ,)(b f 分别是)(x f 在区间],[b a 上取得最小(大)值,最大(小)值.2.利用配方法:形如2(0)y ax bx c a =++≠型,用此种方法,注意自变量x 的范围. 3.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如sin [1,1],x ∈-cos [1,1]x ∈-.4.利用“分离常数”法:形如y=ax bcx d++ 或2ax bx e y cx d ++=+ (c a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的函数,求其值域可用此法. 一般地,① ax by cx d+=+:换元→分离常数→反比例函数模型② 2ax bx cy dx e++=+:换元→分离常数→a y x x =±模型③ 2dx ey ax bx c+=++:同时除以分子:21y ax bx c dx e=+++→②的模型 ④ 22ax bx cy dx ex f++=++:分离常数→③的模型共同点:让分式的分子变为常数5.利用换元法: 在高中阶段,与指对数,三角函数相关的常见的复合函数分为两种: ① ()()(),log ,sin f x a y ay f x y f x ===⎡⎤⎡⎤⎣⎦⎣⎦:此类问题通常以指对,三角作为主要结构,在求值域时可先确定()f x 的范围,再求出函数的范围.② ()()(),log ,sin xa y f a y f x y f x ===:此类函数的解析式会充斥的大量括号里的项,所以可利用换元将解析式转为()y f t =的形式,然后求值域即可.③形如y ax b =+,可用此法求其值域. 6.利用基本不等式法:7.导数法:利用导数与函数的连续性求图复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然后求出值域8.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时,应根据所给自变量值的大小选择相应的解析式求解,有时每段交替使用求值.若给出函数值或函数值的范围求自变量值或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根据每一段的解析式分别求解,但要注意检验所求自变量值域范围是否符合相应段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数形结合法也可很方便的计算值域. 9.由判别式法来判断函数的值域时,若原函数的定义域不是实数集时,应综合函数的定义域,将扩大的部 分剔除.10.数形结合法:即作出函数的图象,通过观察曲线所覆盖函数值的区域确定值域,以下函数常会考虑进行数形结合.(1)()f x 的函数值为多个函数中函数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需将多个函数作于同一坐标系中,然后确定靠下(或靠上)的部分为该()f x 函数的图象,从而利用图象求得函数的值域.(2)函数的解析式具备一定的几何含义,需作图并与解析几何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数形结合求得值域,如:分式→直线的斜率;被开方数为平方和的根式→两点间距离公式.(三)常见函数的值域:在处理常见函数的值域时,通常可以通过数形结合,利用函数图像将值域解出,熟练处理常见函数的值域也便于将复杂的解析式通过变形与换元向常见函数进行化归.(1)一次函数(y kx b =+):一次函数为单调函数,图像为一条直线,所以可利用边界点来确定值域. (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给定区间.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通常可进行配方确定函数的对称轴,然后利用图像进行求解.(关键点:①抛物线开口方向,②顶点是否在区间内). (3)反比例函数:1y x=(1)图像关于原点中心对称(2)当,0x y →+∞→ ,当,0x y →-∞→. (4)对勾函数:()0ay x a x=+> ① 解析式特点:x 的系数为1;0a >注:因为此类函数的值域与a 相关,求a 的值时要先保证x 的系数为1,再去确定a 的值 例:42y x x =+,并不能直接确定4a =,而是先要变形为22y x x ⎛⎫=+ ⎪⎝⎭,再求得2a =② 极值点:x x ==③ 极值点坐标:(,-④ 定义域:()(),00,-∞+∞⑤ 自然定义域下的值域:(),2,a ⎡-∞-+∞⎣(5)函数:()0ay x a x=-> 注意与对勾函数进行对比① 解析式特点:x 的系数为1;0a >② 函数的零点:x =③ 值域:R(5)指数函数(xy a =):其函数图像分为1a >与01a <<两种情况,可根据图像求得值域,在自然定义域下的值域为()0,+∞(6)对数函数(log a y x =)其函数图像分为1a >与01a <<两种情况,可根据图像求得值域,在自然定义域下的值域为()0,+∞【经典例题】例1【2017山东理】设函数A ,函数y=ln(1-x)的定义域为B ,则A B ⋂=( )(A )(1,2) (B )⎤⎦(1,2 (C )(-2,1) (D )[-2,1)例2【2018( )D.例3【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高三第六次质量考评】已知函数()()2231,3{2,3x a x a x f x a x --++≤=>(0a >且1a ≠),若()fx 有最小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50,6⎛⎤ ⎥⎝⎦B. 51,4⎛⎫ ⎪⎝⎭C. 550,1,64⎛⎤⎛⎤⋃ ⎥⎥⎝⎦⎝⎦D. ()50,1,4⎡⎫⋃+∞⎪⎢⎣⎭例4【2018届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若满足条件:上的值域为的取值范围是( )A. (﹣∞,ln2﹣1)B. (﹣∞,ln2﹣1]C. (1﹣ln2,+∞)D. [1﹣ln2,+∞)例5.已知函数22y x x =+在闭区间[],a b 上的值域为[]1,3-,则满足题意的有序实数对(),a b 在坐标平面内所对应点组成图形为( )A. B.C. D.例6.(1)函数()1f x =的值域为( )A. []3,1-B. [)1,-+∞C. ⎡⎣D. 1⎡⎤-⎣⎦(2)函数()f x =)A. (),1-∞B. (],1-∞C. (]0,1D. []0,1(3)函数()f x =的值域为________例7:(1)函数2224723x x y x x +-=++的值域为( )A. 9,22⎡⎤-⎢⎥⎣⎦B. 7,03⎛⎫- ⎪⎝⎭C. 7,03⎡⎫-⎪⎢⎣⎭D. 9,22⎡⎫-⎪⎢⎣⎭(2)函数sin 1cos 2x y x -=+的值域为_________例8.设且,函数在的最大值是14,求的值.例9【2018届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已知函数()1(1)1x xa f x a a -=>+ (1)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 (2)求()f x 的值域.例10【2018届安徽省宿州市汴北三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已知()2ax bf x x+=是定义在][(),31,b b -∞-⋃-+∞上的奇函数.(1)若()23f =,求,a b 的值;(2)若1-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求函数()f x 在区间[]2,4的值域.【精选精练】1.【2018届二轮同步(高考题)】下列函数中,其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与函数y =10lg x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的是( )A. y =xB. y =lg xC. y =2xD. y2.【2019届高考一轮】已知集合则A∩(∁R B)=( )A. [-3,5]B. (-3,1)C. (-3,1]D. (-3,+∞)3.【2018届安徽合肥八高三上学期期中】函数()ln 3x f x +=( )A. (-3,0)B. (-3,0]C. (-∞,-3)∪(0,+∞)D. (-∞,-3)∪(-3,0)4.【2018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已知集合( ) B.5.已知函数()2xy f =的定义域是[]1,1-,则函数()2log y f x =的定义域是( )A. ()0,+∞B. ()0,1C.[]1,2 D. ⎤⎦6.【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轮】已知函数()1y f x =+的定义域是[]0,3,则()xy f e =的定义域是( )A. []0,2ln2B. []1,2ln2C. (],ln3-∞D. (],ln2-∞7.下列四个函数:①y=3-x ;②y=2x -1(x>0);③y=x 2+2x -10;④y=()0{ 1(0)x x x x≤>,其中定义域与值域相同的函数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8.【2018届江西省高三监测】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若满足:①()f x 在D 内是单调函数;②存在[],a b D ⊆使得()f x 在[],a b 上的值域为,22a b⎡⎤⎢⎥⎣⎦,则称函数()f x 为“成功函数”.若函数()()2xmtmf x log +=(其中0m >,且1m ≠)是“成功函数”,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 )A. ()0,+∞B. 1,8⎛⎤-∞ ⎥⎝⎦C. 11,84⎡⎫⎪⎢⎣⎭D. 10,8⎛⎤ ⎥⎝⎦9.【2018届北京西城31中高三上期中】若__________.10.【2018届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设函数1xx y e a e=+-的值域为A ,若[)0,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1.【2018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末】已知函数()2,2,{ 1, 3.x x x c f x c x x+-≤≤=<≤ 若0c =,则()f x 的值域是____;若()f x 的值域是1,24⎡⎤-⎢⎥⎣⎦,则实数c 的取值范围是____. 12.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若其值域也为A ,则称区间A 为()f x 的保值区间,若()ln f x x m x =+-的保值区间是[)e,+∞,则m 的值为__________.。

04专题3 常见的烃 第二单元 芳香烃

04专题3 常见的烃 第二单元 芳香烃

4、加成反应:
+ 3H2
【苯的化学性质小结】 总的来说,苯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发生取代反应相 对比较容易,而发生苯环结构被破坏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 应则困难很多。 即苯环“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归纳与对比】烷烃、环烷烃和烯烃、炔烃、二烯烃和苯 的化学性质的差异比较。
性质 ① 能否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② 能否燃烧 ③ 能否与卤素单质在 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 ④ 能否与Br2水等发 生加成反应 ⑤ 在催化剂作用下, 能否与H2加成。 烷烃、环烷烃 不能 能 能 苯 不能 能 有催化剂参加则 可以 不能 烯烃、炔烃、二 烯烃 能 能 优先发生加成反 应 能
四、工业上乙苯的制取:
+ CH2=CH2 【注意】该反应实质上是苯断开碳氢键,加成到乙烯上, 为加成反应。
五、其他类芳香烃:
二苯甲烷(C13H12)
联苯(C12H10)
萘(C10H8)
蒽(C14H10)
思考与归纳
【问题1】甲苯中,甲基和苯环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在那些 方面。 【答】甲苯中,甲基和苯环相互影响,使得二者的性质比单独存在 时活泼。 ① 甲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② 甲苯与浓HNO3反应。 【问题2】 苯和乙烯催化反应生成乙苯,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 【答】加成反应。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乙苯
六甲基苯
三、苯的同系物的化学通性: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总体上与苯的性质相似,但因为 连接了烷基,烷基和苯环相互影响,化学性质变得活泼起 来。
1、氧化反应:
苯甲酸
【注意】有以上结构的有机物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 苯甲酸,而酸性KMnO4溶液则褪色。
2、取代反应:
+ 3HO-N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为什 么石墨能够 导电吗?
8.金属鍵
靠自由电子的不停运动而把金属阳离子连在一起 的结合力。 (多原子共价鍵,在立体空间各个方向上成 鍵,是高度的离域鍵) 特点: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六、等电子体原理
1919年,Langmuir提出等电子原理:原子数 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 (1)根据上述原理,仅由第2周期元素组成的 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N2 和 CO ; CO2 和 N 2O 。 (2)此后,等电子原理又有所发展。例如,由 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 体,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在短周期元素 组 成 的 物 质 中 , 与 NO2- 互 为 等 电 子 体 的 分 子 SO2 有: O3 、 。
计算大键里的电子数简单方法的步骤是: (1)确定分子中总价电子数; (2)画出分子中的s键以及不与p键平行的孤对电子轨道; (3)总电子数减去这些s键电子和孤对电子,剩余的就是大p 键的电子。
2个3
4
4.
O3分子
中心O原子和配 位O原子都有p 轨道,共有4个 电子小于轨道数 的两倍6,满足 O 上述条件即可形 成离Π域键。
(6)PO33–、SO32–、ClO3–等离子具有AX3的通式, 总价电子数26,中心原子有4个s-轨道(3个s-键和 1对占据s-轨道的孤对电子),VSEPR理想模型为四 面体,(不计孤对电子的)分子立体结构为三角锥 体,中心原子取sp3杂化形式,没有p-pp键或p-p大 键,它们的路易斯结构式里的重键是d-p大键。 注意对比:SO3和SO32–尽管通式相同, 但前者24e,后者26e,故结构特征不同。
(5)SO42–、PO43–等离子具有AX4的通式,总价电子 数32,中心原子有4个s-键,故取sp3杂化形式,呈 正四面体立体结构;
注意:这些离子的中心原子的所有3p轨道都参与杂化了,都已用 于形成s键,因此,分子里的中心原子已经不存在p轨道,不参与 p-pp键,它们的路易斯结构式里的重键是d-p大键,不同于p-p p键,是由中心原子的d轨道和配位原子的p轨道形成的大键。
(3)CO32–、NO3–、SO3等离子或分子具有 相同的通式—AX3,总价电子数24,有相 同的结构—平面三角形分子,中心原子上 没有孤对电子而取sp2杂化轨道形成分子 的骨架,有一套46p-p大键。 (4)SO2、O3、NO2–等离子或分子-AX2, 18e,中心原子取sp2杂化形式,VSEPR理 想模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上有1对 孤对电子(处于分子平面上),分子立体 结构为V型(或角型、折线型),有一套符 号为34的p-p大键。
五、离域大键
定义:形成化学键的电子不局限于两个原子的 区域,而是在由参加成键的多个原子形成的分子 骨架中运动,这种由多个原子形成的型化学键 称为离域键。 形成条件: (1)这些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2)每一原子可提供一个方向相同的p轨道; (3) 电子的数目小于p轨道数目的两倍。

m •表示:离域键可用 n

4 4
3、二氧化碳分子中的p-p大л键
CO2的碳原子取sp杂化轨道,它的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 轨道在空间的取向是跟sp杂化轨道的轴相互垂直。 CO2分子里有两套3中心4电子符号为34的p-p大键。
O
C
O
O
C
O
O
C
O
(I、路易斯结构式 II、分子中有2套平行p轨道 III、表达大键的结构式)
•芳香化合物和许多其它体系都存在离域键。
1、苯分子中的p-p大键
6个碳原子取 sp2 杂化连接成环,每个碳原子上再接一个氢原 子,所有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H H C C H C H C C C H H
6
6
苯的结构式里的碳 - 碳键有单键 和双键之分,这种结构满足了碳的 四价,可是事实上苯分子的单键和 双键的键长和键能并没有区别。苯 形成p-p大键。 实验测得:苯中C-C的键长均相等, 为139pm. 介于C=C 键长(133pm) 和 C-C键长( 154pm )之间。
sp2 O
p
O
5、二氧化氮NO2
弯曲型分子结构,键角134.25,形成 对它的电子结构有争论: (1)单电子处于N的一个SP2杂化轨道上; (2)一对孤电子对处于N的一个SP2杂化轨道上。 从分子的自旋共振和分子轨道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 比较支持第一种观点。

4 。 3
6、 CO32–离子中的大键
苯结构的共振式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也称离域效应,是分子在形
成离域键时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的 变化。 共轭效应会影响分子的构型和构象、 电性、颜色、酸碱性、化学反应等等。
共轭和离域
定域鍵:成鍵电子的运动范围仅限于两个原子核之间 共轭:分子处于同一平面时,两π鍵相互平行,发生重叠, 使原来两个π鍵上的电子离域的现象 离域鍵: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原子按上述共轭形成的新π 鍵 又称多原子大π鍵 符号: 其中x为参与大π鍵的原子数 y y为大π鍵所含的电子数
3.等电子体原理
具有相同的通式——AXm,但键角并不一定相
等,除非键角为180或90等特定的角度。 (1)N2,CO,CN-,NO+都含有2个重原子和 10个价电子,结构应与N2分子相似,为直线 形,并以叁鍵结合。
(2)CO2、CNS–、NO2+、 CS2、 N3–具有相同 的通式—AX2,价电子总数16,具有相同的结 构—直线型分子,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 而取sp杂化轨道,形成直线形s-骨架,键角 为180,分子里有两套34p-p大键。
x
通常在确定分子结构时 首先考虑的是定域鍵; 然后考虑有无离域鍵.
共振论
真实结构共振于若干合理价鍵结构式之间,由经典 极限式叠加而成的原子核排列。 条件:化合物各原子核的排列、分子的结合形象和电子对 的数目相同,只是电子对排列的方式不同。 极限式:可按价鍵理论写出的结构式(基本式、 起始式) 共振符号: 真实结构是单一物质,不是混合物,不是互变平衡 体系,不是互变异构。 共振论是价鍵理论的一种直觉补充,有时结论是 错误的。
O C O O O O C O
碳酸根离子属于AX3型分子,中心碳原子取sp2杂化 形式,碳原子上有一个垂直于分子平面的p轨道; 端位3个氧原子也各有1个垂直于分子平面的p轨道; 分子的总价电子数等于24,3个C-Os键有6个电子, 每个氧原子上有2个不与分子平面垂直的孤对电子 对,因此4个平行p轨道中共有24-6-3×4=6个电子, 所以CO32–离子中有1个4中心6电子p-p大键,符号 为46。
7.石墨分子结构是层形结构,每层是由无限个碳 六元环所形成的平面,其中的碳原子取sp2杂化, 与苯的结构类似,每个碳原子尚余一个未参与杂 化的p轨道,垂直于分子平面而相互平行。平行的 n个p轨道共n个电子在一起形成了弥散在整个层的 n个碳原子上下形成了一个p-p大键。电子在这个 大p键中可以自由移动,即石墨能导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