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新人教版必修3

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理第 1 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课目的知识方面:概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论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想的严实性。

感情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课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散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谨慎性剖析。

三、教课方法:叙述与学生练习、议论相联合四、教课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 1 课时七、教课步骤内容板教师组织和指引学生活动教学意书图一、生长以“问题商讨”引入,生思虑回答师提示。

思虑引入素的发【提示】 1. 弯向窗外生长。

议论现过程 2. 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惹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回答长。

这样,能够使植株获取更多阳光,进而能够经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知足自己生长发育的需要。

3. 植株的曲折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问1】“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生长素的?”【指引阅读】达尔文向光性实验表示图。

【叙述】 1880 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遇到单侧光照耀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边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旧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虑题 1〗生思虑回答师提示【提示】 1. 分别掩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边一段,是采纳清除法,察看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进而确立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曲折生长的是顶端下边的一段,感觉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耀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边,惹起下边一段曲折生长。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
〖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学生分析,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说是正确的;有的说是不能说明,因为不能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教师总结:不能。因为没有排除琼脂本身对去尖胚芽鞘的影响。
(介绍实验的设计原则:)
1、单一的变量
2、要有对照组
〖旁栏思考题2、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2.提示:因为该刺激(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分布(浓度)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技能训练〗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提示:结论2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提示: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典型例题
例1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现象是()
答案:B。
例2、(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高考题)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
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上图)。

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

本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②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运用图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图解法的妙用。

【教学准备】1.课前培养发芽的小麦、玉米或大豆种子。

(可以选择培养其中之一,常用的是玉米)2.课件制作:制作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幻灯片。

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教学适宜采用发现法,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整理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提高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在能力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讲课年级高二课题第3单元第1课时生长素的辨认出课程类型崭新讲课1.详述植物生长素的辨认出过程2.体验辨认出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表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4.详述植物激素的概念5.讲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原产重点:详述植物生长素的辨认出过程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原产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1.教师准备工作一盆植物,放到窗台上足够多时间,并使其整体表现出来显著的向光性,以供听课用。

2.准备工作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实验的图片,通过图片介绍更直观。

3.准备工作学生复习以及课堂上要回答的问题,问题预先考量更存有针对性。

4.如果条件许可,从实验室准备工作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使学生体会。

5.在内容教学之外,准备工作一些素材,对学生展开方法上的教育。

1.引题使用教师预先准备工作的盆栽植物,学生耳目一新,自学积极性大大提高。

2.相同科学家所搞实验的本质就是相同的,这种相同学生不难辨识,教师特别注意指点。

3.通过实验,自学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其他实验设计中回去。

4.明晰几种胚芽鞘实验中常用材料的特性,例如琼脂块、锡箔、云母片等。

5.正确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含义最出色融合图展开,摆事实两层意思:一就是生长素能够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二就是生长素无法从形态学下端向形态学上端运输。

6.方法上,必须鼓励学生边看看、边想要、边比较的方法展开自学。

“看看”就是看看实验现象,从中辨认出问题;“想要”就是思索并提问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比较”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展开比较。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自学内容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犯罪行为1.展现有钝窗外生长的盆栽植物。

2.明确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有钝光源生长?教师准备工作问题,精心安排学生复习。

1.“满园春色斑斑,一枝红杏出墙去”中所描写的一枝红杏生长方向有何特点?可能将就是哪种因素的提振引发的?2.达尔文的实验中为什么必须分别遮挡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呢?胚芽鞘伸展生长的就是哪一部分?体会单侧光提振的就是哪一部分?3.你能够参考教材上温特实验的示意图,给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吗?恳请叙述你的设计。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步骤八:板书设计: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2、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3.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典型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现象是()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B.顶端优势C.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解析:出现“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现象都是生长素的适宜浓度促进茎生长。

出现“顶端优势”是由于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

出现“根的向地性”是高浓度抑制根生长,低浓度促进根生长,但向水性与生长素无关。

“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属于感性运动,不属于向性运动。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案 人教版必修3.doc

i 条件:锡箔昼上尖端 条件:锡箔重上尖I I条件:复侧光口条件:去3.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4. 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5. 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6.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养成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课前预习】一、 据图思考作答1. 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2. 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3. 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结论:在— —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 —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二、 生长素的发现1. 达尔文实验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将一;单侧光照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单侧光照射尖端 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如果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实验结论:_02. 温特实验A. 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B. 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一。

实验结论:。

3. :分离出了促进胚芽鞘生长的物质,经鉴定是一,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一。

4. 植物激素:由植物— —产生,能从 ________ 部位运送到— —部位,对植物的——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

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等。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 产生部位:主要是_、嫩叶和发育中的一。

2. 分布特点:大多集中在_的部位,而在趋向一的组织和器官中则含量极少。

3. 运输:从植物体形态学一端向形态学一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

【课堂探究】。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 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光)实验◎实验现象:①胚芽鞘——;②胚芽鞘—_;③胚芽鞘— _;胚芽鞘____________ _O分别遮盖胚芽鞘的顶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 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__________ 面比_____ 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2、科学实验严谨性的分析。

导学过程: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_________ 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 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②条件:单侧光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处理:单侧光处理:去掉顶尖条件:锡箔罩上尖端条件:锡箔罩现象:胚芽鞘___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___ 现象:胚芽鞘_________ 现象:胚芽鞘(3)得出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_______ 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通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猜一猜)。

3.1914年拜尔的实验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4.1928年温特的实验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1)实验组: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会________生长。

(2)对照组: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

(3)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_________,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_________ 。

5、1946年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IAA)。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word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word学案

高二生物导学案 主备人:张彩红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一.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向光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光)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顶尖 条件:锡箔罩上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尖端下面现象:胚芽鞘 现象:胚芽鞘 现象:胚芽鞘 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 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_______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3)1914年 拜尔的实验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思考分析:A、B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1942年,人们确认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新人教
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2.解释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3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4.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合作探究】
植物的向光性:在刺激下,植物朝向生长的现象。

可使植物获
得更多的。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探究一: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与光照有关吗?
实验设计:胚芽鞘① + 黑暗→
胚芽鞘② + 均匀光照→
胚芽鞘③ + 单侧光→
结论: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与光照有关,且需要单侧光照。

探究二: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与胚芽鞘的哪一部分有关?
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条件:单侧光+不处理条件:去掉尖端+单侧光条件:锡箔罩上尖端条件:锡箔罩上尖
+单侧光端下面+单侧光
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与胚芽鞘的有关。

只有胚芽鞘的才能感受
单侧光的刺激。

达尔文提出推测: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 ____,并传递到下部
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 面比______ 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探究三:胚芽鞘尖端产生的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
1910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

1914年拜尔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这种化学物质在下部的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探究四:怎样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1928年温特的实验
结果:甲、乙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胚芽鞘顶端确实可以产生某种向下运输的并能引起胚芽鞘生长的化学物质;
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______。

探究五:生长素是一种什么化学物质?
1931年,从人尿液分离出吲哚乙酸。

结果:同温特的结果一样;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这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就是吲哚乙酸
1946年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确认它是(IAA)。

植物向光性产生的解释:
植物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造成的:单侧光照导致胚芽鞘在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向光侧,使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而造成向光弯曲。

植物激素:由产生,能从部位运送到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量的。

如生长素、、、和等。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长素(吲哚乙酸:IAA)
(2)分布: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3)运输:
(a) 运输:单方向性,即只能从形态学端向形态学端运输,不能反过来运输。

该运输是细胞的运输。

“技能训练”:P49
(b) 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c) 横向运输:在受到单侧光、重力等刺激下发生,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结论归纳】
以胚芽鞘为材料
1.生长素的作用:
2.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3.感受单侧光的部位:
4.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
5.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
6.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刺激:、等
7.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有、
【课堂练习】
1. .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中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部
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曲的一侧
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2.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3. 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4.如右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
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
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
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
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
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5.如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其中X、Y均放在胚芽鞘的正中央。

以下哪一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A、M长得比N长
B、N长得比M长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
6. 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①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下图所示);②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③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试验。

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

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⑥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光→


光→

含IAA琼脂块
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生长素含量之和要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