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论语》十则之儒道互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论语》十则之儒道互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论语》十则之儒道互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论语》十则之儒道互补》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3、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第一课时《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理解《论语》节选各则语录的内容;整理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2、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本节课主要在于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的精髓。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必修课中,我们对于孔子,对于《论语》已经了解了不少,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论语》,走进这部影响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经典。

二、文学常识回顾考察:见课件。

三、赏析示例: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诲。

知:知道。

知:同“智”,聪明,明智。

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理解:做学问要务实、严谨、谦虚。

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四、接下来,我们就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来研读剩余的九则。

步骤:1、诵读一遍。

2、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尝试写下你对这则语录的感悟,待会与同学共同探讨,能联系以前学《论语》时所记得的其他语录更好。

教师把握: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这是为学所该有的精神与态度。

要想成为一个君子,好学是一个必须的条件。

而要作到好学,一定得先要坚定学习求知的志向,切忌分心于物质享受,以免陷于物欲进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则应该要勤快努力、全力以赴,并忠实地检讨自己对真知是否了解;遇到有机会时,也应向任何学有专精的人士请教,并验证自己所学。

高二语文下学期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件

高二语文下学期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二单元《儒道互补》课件

研读文本
从《论语》《老子》看 “君子”与“圣人”
研读文本
《<论语>十则》中含有 君子、《<老子>五章》中含 有圣人的语句。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异 儒同道
粮店
不满社会现实
药店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异 儒同道
自然天性 减法 XXX和谐
使命责任
超出世俗
立身处世之根本
精神失意之良方
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鉴赏感悟
从古代文人看儒道互补
1. 儒道互补对中国文人有哪些影响 2. 你知道“儒道互补”在哪些文人身上
得到体现?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孔子、孟子和老子 的主要思想主张
一、孔子:
1、提出“仁”和“礼”:
主张统治者要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不要过度压迫 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者 人也”,“仁”是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德 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 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礼”是“仁”的 一种政治主张,礼有上下、尊卑、贵贱的 等级之分。
粮店
不满社会现实
药店
自身修养 加法
积极进取
异 儒同道
自然天性 减法 XXX和谐
使命责任
超出世俗
立身处世之根本
精神失意之良方
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二单元 经典原文 《论语》十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二单元 经典原文 《论语》十则

4.就然连就.嬴辟有欲公道府就而.不公正子就焉.之名______动_动____词__词____动,___,___词靠___就___,近___职___成______就_______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____副__词__,___趋__近__,__趋__向_____
5.志吾博燕雀十闻安有强知五识.鸿而,鹄志明.之于于学治志.乱哉_,__娴_动____于名词____辞词,____令,立____志志_____向,______有___名___志___词__于__,____记____忆____ 寻向所志.,遂迷 ___名__词__,__所__做__的__标__志_______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 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行文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而且教给了后人为人处世的道理。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 部著作,为其他诸子所共仰,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被奉为 道教的根本经典。
《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 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经典原文 1 《论语》十则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人也认为“孔子是全世 界各民族的光荣”。而老子同样是一位智者,被誉为“中国哲 学之父”,其辩证法体现出的清醒、冷静、理智的处世态度, 更是一种中国式智慧。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儒家和道家思想 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千百年来儒道互补,相克相融,不仅 涵养了世代中国人的灵魂,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经典原文 1 《论语》十则
学国学 1.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 要行一日好事。
——《格言联璧》
【古文今译】 活在世上一日要做一日好
人,做官一天就要做一天好事。
【评说】 把今天过得问心无愧,比任何形式的许诺都有 价值!
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 小言詹詹。 ——《庄子· 齐物论》 【注解】 詹(zhān):说话烦琐、喋喋不休的样子。
答案: 1.①敏捷,勤快 ②小心谨慎 2.①靠近, 到……那里去 ②修正 ③通“矣”, 句末语气助词 3. 自立, 就是自己能够自觉地按照周礼的要求处事,这③同“智”,聪明,明智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 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
5.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 6.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不知为不知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仁者乐山 仁者静 仁者寿 5.于我如浮云 6.小人长戚戚
诵读第一、二、三则,完成以下各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敏 . 于事而慎 . 于言①(
三、文学常识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 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 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 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东汉时被列为“七经”之一。 南宋朱熹将它和《孟子》以及《礼记》中的《大学》 《中 庸》合编为“四书” ,与“五经”并列,后来成为读书人 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全书二十篇,每篇由长短不同的若干段文字组成,多数是 以“子曰”开头的孔子语录,少数段落略有记事和对话。

人教版 高二语文 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1《论语》十则 课件(共47张PPT)

人教版 高二语文 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 1《论语》十则 课件(共47张PPT)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 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过的部分,还有 哪些是讲与人交往的。
“仁”
“忠”—— 做 “恕”—— 不做
分类整理:
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12345章;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1456789 10章; 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的概念:
包括8 10两章。
学习 辨正统一 思考
迷惘
停滞、危险
5.由,诲女(rŭ)知之乎!

通“汝”
对待知与

不知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知道
通“智”, 智慧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的 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 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 才是聪明智慧啊!”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实即问“道”
奉行
父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和“恕“正是孔子” 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 不要施加在别人身 上。
译文:
子贡问道:“有一句话而可以 终身奉行的吗?”
孔子说:“那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行 者乎?”

❖独立思考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4.学而不思则罔(wăng),
思考
迷惑而 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dài)。
空想
(陷入邪说的)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 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 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 险。”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重点字词:罔、殆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儒道互补》课件(共61张PPT)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儒道互补》课件(共61张PPT)
• 逍遥游的心理感受是乐. • 在逍遥游的乐中,存在着两种情感的混合,
一种是卸去物累的安宁感、超脱感;另一 种是在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的陶醉感、 满足感。
道遥游的途径: 无名 无功 无己
• 无名,即不“以天下为事”,就是不求治 理天下的虚名 ,消除人们求取名声的贪欲。
• 无功,即破除一切功利欲念 ,做到“物物 而不物于物”,寄心万物之外 ,不受其限 制。
《明德》 是实现理想的人生进修阶梯, 《修身﹒博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阶梯的具 体展开,是实用的统治学理论。 《养浩然之气》说的是修养后达到的“天人合一”的人生理 想境界。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礼记·大道之行也》
大同 小康
氏族部落的公有制向集权世袭的私有制转变
三纲八目的追求 ——《大学》
隐学以避世、避人、避自己,消极遁世为特征。
“游方之外”的超世主义 • 道家学派立教的宗旨是要人懂得超越自身的
有限性,用自然和无限的观点去理解万物存 在的合理性、必然性,遵道贵德。
尊道贵德 就是承认万物存在的合理性,防止人类理智
的狂妄和僭越,批判人道对天道的冒犯,妄伪对本真的凌 辱,普遍对个别的压制,文化对自然的虐杀。
• 无己,就是要忘掉自己的形体存在,达到 精神彻底解脱。
老子: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
身,吾有何患。
• 吾丧我——无己
•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
做到“无名”无功“无己”的办法是: 心斋和坐忘
• 心斋,“虚者,心斋也。”就是要保持 心的虚静,摒绝任何思虑。要“去 知”“黜聪明”。
老子的主要思想:
重身轻物 少私寡欲 守静处弱 为而不争
一、如何看侍身与物的关系。
• 老子说: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

高中语文《论语十则》课件

高中语文《论语十则》课件
【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
第三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 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女:同“汝”,你。 知:通“智”。
先生说:“由(即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 智的啊!”
【赏析】孔子的“安贫乐道”。人人都希望过上幸 福快乐的生活,而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 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而且孔子也认为 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 【感悟】“自由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
第八则
第八则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 戚。”
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总是忧愁、哀伤。
目标三
准确定翻译课文。感悟每则所包含的道理。
(1)《学而》493字 (2)《为政》579字 (3)《八佾》689字 (4)《里仁》501字 (5)《公冶长》869字 (6)《雍也》816字 (7)《述而》873字 (8)《泰伯》613字 (9)《子罕》806字 (10)《乡党》642字 (11)《先进》1054字 (12)《颜渊》992字 (13)《子路》1035字 (14)《宪问》1340字 (15)《卫灵公》904字 (16)《季氏》863字 (17)《阳货》1019字 (18)《微子》618字 (19)《子张》824字 (20)《尧曰》370字 以上各篇,篇名字数未计在内。将二十篇字数相加, 可得出《论语》的总字数为15900字。
先生说:“我十五岁开始专心求学,三十岁时能自 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没有疑惑,五十岁时知 道了天命,六十岁时听别人的意见,七十岁时一切 随心所欲,而不超出规矩
【赏析】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好学。 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并且树立了 终身学习的理想,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终 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 了渊博的知识,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 想家。

高中语文《儒道互补》课件1 文 新人教版必修5课件

高中语文《儒道互补》课件1 文 新人教版必修5课件


有德

有德 有仁

有德 有仁 克己复礼

有德 有仁 克己复礼 奋发有为

有德 有仁 克己复礼 奋发有为

无辨
有德 有仁 克己复礼 奋发有为

无辨 无争
有德 有仁 克己复礼 奋发有为
无辨 无争 顺应自然

有德 有仁 克己复礼 奋发有为
无辨 无争 顺应自然 不去妄为

比较探究

比较探究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未抛弃过 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以儒修 身,以道养生,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走 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 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
人生启迪: 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让我们记住《论语》《老子》 让我们用儒家思想进取 用道家智慧炼心。 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髓深入我们的血液
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课后练习
1. 用你喜欢的语言形式写出“儒道互补” 对你的人生启迪。
2. 先思考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对这一专 题进行研究?然后根据课上的研读思路, 自选一个角度进行专题研究,写到小作 文本上。

鉴赏感悟

鉴赏感悟
从古代文人看儒道互补

1. 儒道互补对中国文人有哪些影响 2. 你知道“儒道互补”在哪些文人身上
得到体现?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书”。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四书”。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 敏: 而: 就: 正: 已: 安: 于: 慎: 而: 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敏: 而: 就: 正: 已: 安: 于: 慎: 而: 焉: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敏: 而: 就: 正: 已: 安:安逸,舒适 于: 慎: 而: 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敏:勤劳,敏捷 而: 就: 正: 已: 安:安逸,舒适 于: 慎: 而: 焉: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也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知:知道 知:通“智”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也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知:知道 知:通“智”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也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知:知道 知:通“智” 释义1: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态度吧。 释义2:(我)教诲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
怎样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
怎样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 ■做学问要务实、严谨、谦虚。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也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知: 知: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也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知:知道 知: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四书”。
《论语》是一部
体散文集,是
孔子的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 女: 之: 知: 知: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也 女: 之: 知: 知: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也 女:通汝 之: 知: 知: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鼓励人们 人,身通六艺者
,政治上 ,即“出 人。
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怎样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 ■做学问要务实、严谨、谦虚。
■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
有自知之明。
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 来研读剩余的九则。 步骤: 1.诵读一遍。 2.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留下记号。 3.尝试写下你对这则语录的感悟,待会 与同学共同探讨,能联系以前学《论语》 时所记得的其他语录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