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版第六版剖析化学期末复习教学教材50页PPT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教案第6章络合滴定法PPT课件

螯合物 颜色
螯合物 颜色
CoY2- 紫红
CrY-
深紫
Fe(OH)Y2- 褐
(pH≈6)
FeY-
黄
Cr(OH)Y2- 蓝(pH>0) MnY2-
紫红
CuY2-
蓝
NiY2-
蓝绿
20.12.2020
23
4. EDTA络合物特点:
1) 广泛配位性→五元环螯合物→稳定、 2) 完全、 迅速 2) 具6个配位原子,与金属离子多形成 1:1络合物 3) 反应速度快 4)生成的络合物易溶于水
3 Al
1
11[F]2[F]2
6[F]6
1
11.4104 1.4107 5.6109 1.0109 2.3109 2.30.7
1 1.11010 8.9109
• (作指数加法运算时,相差二个数量级的可省略。)
• 同样可计算出:
• δAlF=1.57×10-6 δAlF2=1.57×10-3 δAlF3=0.112
nK1K2 KnM M L nn L
表示络合物与
配体之间的关系
28
• 6.2.2 各级络合物的分布
•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所占的分数用分布系数来表示, 若金属离子的分析浓度为CM,根据物料平衡
CM [M][M]L[M2L][MnL]
[M]1[M][L]2[M][L]2n[M][L]n
n
M(1 i[L]i) i1
HO2 O C CH
C2 C HOO
H 2 H 2
H 2 H 2
H 2 H 2
N C COC COC C N
HO2 O C CH
C2 C HOO
20.12.2020
15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件

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荧光物质与激发光的相互作用 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测量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光辐 射激发下的荧光发射强度来测定物质含量。
详细描述
荧光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检测限等优 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该方法的 基本原理是荧光物质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辐射激发后 ,会产生荧光发射,荧光发射的强度与荧光物质含量 成正比。通过测量荧光发射的强度,可以确定荧光物 质含量。荧光分析法可以通过直接测量荧光发射强度 或通过荧光光谱分析来进一步确定荧光物质的成分和 结构信息。
滴定分析是一种通过滴加标准溶 液来测量待测物质含量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
滴定类型
根据滴加标准溶液的方式和反应类 型的不同,滴定分析可分为酸碱滴 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
滴定分析计算
通过滴定曲线、计量点、滴定误差 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 量。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原理
重量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 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 物质含量的方法。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器材的使用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其功能正常、准确 。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确保数据的可 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试剂的管理
合理保存、取用实验试剂,避免试剂污染或 失效。
实验记录的规范性
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为后续 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依据。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 课件
目录
• 绪论 • 分析化学基础 • 化学分析法 • 仪器分析法 • 实验技能与操作 • 分析化学的应用
01
CATALOGUE
绪论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析化学(第6版)整套教学课件

绪论
第1章 绪论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的分类 ♣分析化学的发展 ♣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 ---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的分 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化学学科中的信息科学, 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科学技术的眼睛。
按测定原理或分析方法分类
化学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
测
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
定
原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
理
仪器分析
质为基础;物理和物理化学 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电
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放射化学分析
法
二、分析化学的分类
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1. 灵敏度低 适合于高含量或常量(>1%) 2. 准确度高
实际工作中,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并无明 显的界限,当对其产生的原因尚未知时,往往当 作偶然误差对待,进行统计处理。
三、误差的分类及减免方法
减免误差的方法
1)系统误差的减免
对照试验:纠正方法误差
标准试样 测定试样 同条件下平行试验,找出校正值
空白试验:纠正试剂、器皿带入的系统误差
不加入试样 测定试样
同条件下试验,找出校正值
析除外)
5. 仪器价格昂贵、维修困难、
维护要求高 化学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是互为补充的,而且前者又是后
者的基础。
二、分析化学的分类
按分析对象分类
无机分析
分 (无机化合物)
析
对
象
有机分析
(有机化合物)
元素、离子、原子团 化合物组成 各组分含量
元素分析; 官能团分析 结构分析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二章

x t n s
以t为统计量的分布称为t分布。t分布可说明当n不大时 (n<20)随机误差分布的规律。
t分布曲线的纵坐标仍为概率密度,但横坐标为统计量t。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 1.横坐标不同t u; 2.随测定次数减少,t分布曲线 趋于平坦,即t分布曲线随着自 由度(f=n-1)而改变:
2.1 定量分析中的 误差
误差与准确度
准确度(accuracy)是指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常用误差大小表示。误差小,准确度高。
误差(Error) :
表示测量值与真值之差,表征测量
结果的准确度。 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E)和相对误差(Er)。
绝对误差(E)是测量值(x)与真实值(xT)之间的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这样,曲线的横坐标就变为μ,纵坐标为概率密度,用μ和概率密度
表示的正态分布曲线称为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用符号N(0,1)表示。这样, 曲线的形状与σ大小无关,即不论原来正态分布曲线是瘦高的还是扁平的 ,经过这样的变换后都得到相同的一条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误差在某些区间出现的概率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与横坐标之间所加的面积,代表了某 一区间的测量值或某一范围 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高的精密度不一定保证高的准确度; 但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前提。
例2 p10
误差的分类及减免误差的方法
在定量分析中,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误差,根据误差的 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
根据产生的具体原因,系统误差可分为:方法误差; 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主观误差。
亦称偶然误差,由难以控制且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 ,如测定过程中温度、湿度、气压等变化引起的误差。 由于疏忽或错误引起,实质是一种错误,不能成为误差。
武汉大学 分析化学 课件

酸碱总反应: 酸碱总反应: HF + H2O 简写: 简写 HF
2 ) 酸碱反应平衡常数 (1) pX 值 为简便, 分析化学中, 值表示很小的数字 很小的数字X 为简便 分析化学中 用“pX” 值表示很小的数字 (X<1) pX = -lgX X<1时, pX 是正值 时 / mol·L-1 (X是[H]) 是
20
2 电荷平衡 溶液中正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负离子所带负 电荷的总数(电中性原则) 电荷的总数(电中性原则)。 电荷平衡方程( 电荷平衡方程(CBE) 例6: Na2C2O4水溶液 : [Na+] + [H+] = [OH-] + [HC2O4-] + 2[C2O42-] 例 7:浓度为 的CaCl2水溶液 :浓度为c的 2[Ca2+]+[H+]=[Cl-]+[OH-]
H+ + Ac-
HAc
OH- + HAc
H2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c- K = t
12
3) 活度与浓度
活度a :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有效浓度 活度 αi= γi ci
γ ---反应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之间偏差的大小
实际溶液: 实际溶液 理想溶液: 理想溶液: γ i <1, γi = 1, 活度(a 浓度( 活度 i < ) 浓度 ci ) ; 浓度(c 活度( 浓度(ci ) = 活度( ai );
5
1) Bronsted的质子酸碱理论 的质子酸碱理论 酸碱总反应: 酸碱总反应 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酸碱反应实质: 酸碱反应实质 是质子转移 例: HF在水中的解离反应 在水中的解离反应 半反应: 半反应 +) 半反应: 半反应: HF H+ + H2O F+ H+ H3O+ F- + H3O+ F- + H+
分析化学02章课件武大六版

2018/10/23
2.3 试样的分解
分析方法分为: 干法分析(光谱分析等) 湿法分析
无机试样:常用溶解法和熔融法 对有机试样:干式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
2018/10/23
27
分解方法(分解试剂)的选择:
1)使试样完全分解或有效分解 完全分解:使试样各组分都进入溶液,无残渣 有效分解:使试样中待测的组分进入溶液。 2)与分离方法衔接 3)待测组分不应损失(溅失、挥发等) 4)减免试剂引入待测组分或干扰组分 5)减免器皿引入正负玷污 6)对环境友好 7)快速、简便、成本低
若测量误差很小, 分析结果的误差主要是由采样引起的
采样的代表性取决于:(1)采样数目(单元数) (2)采样量(质量)
(1)采样单元数的确定:采样准确度的要求 物料的不均匀性
2018/10/23
5
整批物料中组分平均含量区间为: μ: 整批物料中组分平均含量, 为试样中组分平均含量,
t mX n
2018/10/23
8
2.1.2液体试样
液体试样一般比较均匀,取样单元可以较少。
当物料的量较大时,应从不同的位置和深度分别采样,混 合均匀后作为分析试样,以保证它的代表性。 液体试样采样器多为塑料或玻璃瓶,一般情况下两者均可 使用。但当要检测试样中的有机物时,宜选用玻璃器皿;而要 测定试样中微量的金属元素时,则宜选用塑料取样器,以减少 容器吸附和产生微量待测组分的影响。
m X:
t: 置信因子,与测定次数和置信度有关的统计量(P59 表3-3) σ: 各个试样单元含量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n: 采样单元数
采样公式: n t E
2
其中: E m X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一章PPT

(1-3) - )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di xi − x (1-4) × 100 % = × 100 % x x
平均偏差(算术平均偏差):各偏差值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平均偏差(算术平均偏差):各偏差值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各偏差值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4. 定量分析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4.1误差和准确度 误差和准确度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真实值之间的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用来衡量分析 结果的准确度。 结果的准确度。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
E = xi − µ
= xi − µ
(1-1) - )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Er
µ
× 100 % (1-2) - )
关于有效数字要求掌握以下几点: 关于有效数字要求掌握以下几点: ① “0”起到定位和有效数字两种作用。 ”起到定位和有效数字两种作用。 ②有效数字的位数和测量仪器的精度有关, 有效数字的位数和测量仪器的精度有关, 数据的位数不能任意增加或减少。 数据的位数不能任意增加或减少。
③pH 、pM 、 logK等对数值的有效数 等对数值的有效数 字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即尾数 即尾数)数字的 字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 即尾数 数字的 位数。例如: = 位数。例如:pH=11.20,两位有效数字。 ,两位有效数字。 首位数字≥ ,有效数字可以多记一位。 ④ 首位数字≥ 8,有效数字可以多记一位。 ⑤改变单位不能改变有效数字。 改变单位不能改变有效数字。
定义:由某些无法控制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 定义:由某些无法控制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又 称不可测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称不可测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
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51页word文档

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