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九下学案
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1课时学案

文言文阅读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以”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比理解意思。
这儿考的是古今异义,在文言文里,去是典型的古今异义字,古代是离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元常。
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
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
乃自捶胸呕血。
太文言文阅读一(一)随堂练赵威后问齐使(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
译文: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齐欲伐魏(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译文: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
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江苏省海安县中考语文 文言文专项复习十六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word文言文专项复习十六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赵普》、《两小儿辩日》、《木兰诗》、《爱莲说》四篇课文。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养迁移能力。
复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培养迁移能力。
复习时数: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释加点的字词。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明日..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复奏如初.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木兰当.户织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出郭.相扶将著.我旧时裳出门看火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辨析词义。
及.为相及.次日临政读之.竟日家人发箧视之.跪而拾之.以归太祖常劝以.读书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跪而拾之以.归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遂以.名楼以.实奇俱以.假山显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及为.相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常奏荐某人为.某官孰为.汝多知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未有其.比普明日复奏其.人卒用其.人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花之.隐逸者也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乃去.三、再读课文并识记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词义。
四、课堂迁移训练。
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九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九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九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九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专项复习九学习目标:1.复习《醉翁亭记》一课.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3.培养迁移能力。
学习过程:一、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预习习题。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山.行六七里名.之者谁饮少辄.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而乐亦无穷.也伛偻..提携临溪而渔.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太守宴.也杂然而前.陈者弈.者胜觥.筹交错苍颜.白发已而..夕阳在山树林阴翳.太守谓.谁2.辨析词义.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日出而林霏.开若夫霪雨霏霏.山水之乐.人之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之乐其乐.也连月不开.日出而林霏开.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朝而.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溪深而.鱼肥而.不知人之乐二、再次朗读课文及记忆文中重要词语的词义。
三、课堂迁移训练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⑤。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⑥,数延见⑦,问之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①: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2课时学案

复习内容
文言文阅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2.通过朗读节奏划分,帮助理解文言文内容,提升阅读文言文能力;
3.掌握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求准确通顺。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2.中重要的句子,要求准确通顺。
复习过程
自主空间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一、考点透视:
1.句子的翻译。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要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
2.考查断句。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节奏的划分,一种是加标点符号,还有一种是用斜线标出断句处。
二、考例展示:
(一)200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段,完成题目。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 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 ,病疽背卒。
39九下文言文知识整理及特殊用法辨析-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通用)(原卷版)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专用)39九下文言文知识整理及特殊用法辨析(原卷版)(课题:《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陈涉世家》)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题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命题趋势】.. (2)【备考策略】 (2) (2)课题一:《鱼我所欲也》 (4)课题二:《送东阳马生序》 (6)课题三:《唐雎不辱使命》 (8)课题四:《曹刿论战》 (9)课题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课题六:《出师表》 (13)课题七:《陈涉世家》 (15) (19)文言文特殊句式 (19) (21)【课标要求】中考中辨析特殊用法的试题有的是单独考查的,更多的是隐含于“词语意义或用法辨析”或“翻译句子”类试题中。
【主要题型】翻译题、选择题【命题趋势】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备考策略】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类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1.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最普遍。
掌握一词多义的现象和规律是我们阅读文言文最重要的基础。
要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和规律,我们首先要对文言文中的“词”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文言文中的一个“词”常常有多个意义,这些意义往往由“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构成。
2019江苏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九学案无答案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文言文专项复习九学习目标:1.复习《醉翁亭记》一课。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养迁移能力。
学习过程:一、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预习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山.行六七里名.之者谁饮少辄.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而乐亦无穷.也伛偻..提携临溪而渔.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太守宴.也杂然而前.陈者弈.者胜觥.筹交错苍颜.白发已而..夕阳在山树林阴翳.太守谓.谁2.辨析词义。
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日出而林霏.开若夫霪雨霏霏.山水之乐.人之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之乐其乐.也连月不开.日出而林霏开.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朝而.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溪深而.鱼肥而.不知人之乐二、再次朗读课文及记忆文中重要词语的词义。
三、课堂迁移训练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
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⑤。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⑥,数延见⑦,问之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①: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
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
脉理,指木纹。
邪:不正。
⑥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更:轮流。
中书内省,数朝廷决策的机构。
⑦数延见:经常召见。
数,屡次。
1、解释加点的词。
木心不直..况天下之务.朕少好弓矢.2.翻译自谓无以加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之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1.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①“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②请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 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 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中考, 如何做好备考复习, 是每一位毕业班教师深思的问题。
作为语文学科, 它的知识点多而散, 没有数理化学科那样强的系统性, 这一特点给广大师生的备考复习带困难。
倘若方法不当, 则往往事倍功半。
怎样在短期内迅速巩固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 在此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
一、研读考试说明, 明确中考动向。
首先, 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 要把握好整个教材的结构体系, 明确每一个知识点, 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 要了解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点, 看准命题方向, 明确备考对策。
再次, 根据中考说明列出的知识点和学生实际, 科学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 “知己知彼”, 打有准备之战。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确定复习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 复习备考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明确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存在的知识缺陷等, 从而选择适合他们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重要,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他们才会积极地进行思考,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能更好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三、形成知识网络, 明确复习重点有的放矢, 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复习旨在构建起知识点的基本框架。
复习时, 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
在指导复习的过程中, 要经常总结在复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使整个复习全面、系统, 形成知识网络。
对知识网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复习, 逐一巩固。
纵观近三年的中考出题趋势, 总体的特点是稳定中有变化。
江苏省海安县中考语文 文言文专项复习六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word文言文专项复习六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一课。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养迁移能力。
复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培养迁移能力。
复习时数: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解释加点的字词。
缘.溪行落英缤纷阡陌交通..复前.行欲穷.其林才.通人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乃.大惊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无论..魏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诣.太守欣然规.往未果.后遂无问津.者从.流飘荡孟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2.辨析词义。
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不足为外人道.也诛无道.道.不通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寻.病终寻.向所志杂然相许.一百许.里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负势竞上.横柯上.蔽便舍.船屋舍.俨然渔人甚.异之急湍甚.箭三、再读课文并识记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词义。
四、课堂迁移训练。
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穿井得人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③。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④,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⑤,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⑥,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注释]②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溉:音gai,浇灌。
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⑥使——使用,指劳动力。
1.解释加点的字。
及.其家穿井国人道.之不若..无闻也2.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小学试题试卷教案资料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复习内容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学习目标
1.复习掌握本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增强文言文的知识积累。
2.提高文言文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与理解能力,增强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
力。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重难点
提高文言文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与理解能力,增强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
力。
复 习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复习准备:
认真阅读并准确对译《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孟子〉二章》、
《愚公移山》、《出师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不能掌握的词语或语句请划
出。
二、课堂探究:(合作交流后分组展示)
(一)划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徐公来,孰视之
3.故患有所不辟也 4.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乡为身死而不受
7.曾益其所不能 8.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9.入则无法家拂士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1.河曲智叟亡以应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二)词类活用:请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动词用作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6)使动用法 (7)意动用法
1.神弗福也 2.公将鼓之
3.下视其辙 4.朝服衣冠
5.暮寝而思之 6.吾妻之美我者
7. 吾与汝毕力平险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9.闻寡人之耳者 10.深入不毛
11.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12.必先苦其心志
13.劳其筋骨 14.空乏其身
15.行拂乱其所为 16.所以动心忍性
17.人恒过 1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一词多义
实词
最新中小学试题试卷教案资料
1.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
2.安 衣食所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3.从 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4.加 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也 而山不加增
5.属 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6.师 遂逐齐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故 公问其故 故人西辞黄鹤楼
望其旗靡,故逐之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8.刺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荆轲刺秦王
9.得 二者不可兼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0.举 孙叔敖举于海 举大计亦死
11.心 此之谓失其本心 必先苦其心志
12.征 征于色,发于声 一夜征人尽望乡
13.固 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若金汤
14.指 指通豫南 皆指目陈胜
15.诚 帝感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6.效 恐托付不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7.遗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
虚词
1. 之: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将驰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 出入之迂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此之谓失其本心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甚矣,汝之不惠
2.其:
其乡人曰 下视其辙
公问其故 其如土石何 以彰其咎
3.焉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4.以:
可以一战 必以分人
皆以美于徐公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河曲智叟无以应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而:
登轼而望之 时时而间进 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面山而居 聚室而谋曰
笑而止之曰 暮寝而思之
6.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