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十境界(新)
新时代中小教师十项准则心得体会总结6篇

新时代中小教师十项准则心得体会总结6篇新境界中小教师十项准则心得体会总结篇1教师应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时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影响力的大小。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很重要,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我们对待孩子时要怀着一颗真诚炙热的爱心,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呵护。
热爱学生时教师的天职和美德。
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和风细雨,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爱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圣洁的爱时教师培育桃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新境界中小教师十项准则心得体会总结篇2近期我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境界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通过这种深刻的学习过程,我们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
本次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新境界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
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
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要更加珍惜与热爱教师职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教师职业境界的几个层次

教师职业境界的几个层次教师职业境界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逐渐达到的几个发展层次。
这些层次反映了教师在专业能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水平和境界。
以下将分别解释教师职业境界的几个层次。
1. 初级层次:初级层次是教师职业境界的起点。
在这个层次上,教师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他们侧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准备,以及课堂教学的展开。
初级层次的教师通常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大纲,注重知识的传递,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 中级层次:中级层次的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
他们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中级层次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个性化地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
3. 高级层次:高级层次的教师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专家,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前沿。
他们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
高级层次的教师能够运用创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卓越层次:卓越层次是教师职业境界的最高水平。
在这个层次上,教师不仅具备卓越的教学能力,还能够对教育领域进行研究和创新,对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
卓越层次的教师具有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总结起来,教师职业境界的几个层次包括初级层次、中级层次、高级层次和卓越层次。
这些层次代表了教师在专业能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水平和境界。
随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他们可以逐渐达到更高的境界,为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爱心、责任和慧心。
首先,爱心是美好教师的第一重境界。
他们充满爱心,对学生充
满关怀和关爱。
无论学生是优秀还是脆弱,他们总是给予温暖、耐心
和理解。
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尽情发展。
其次,美好教师具有责任心,这是他们的第二重境界。
他们将教
育事业视作己任,对学生的成长负有坚定的责任。
他们致力于提供优
质的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领
导才能。
最后,美好教师拥有慧心,这是他们追求卓越的第三重境界。
他
们不断学习进取,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度和求知欲。
他们深入了解学
生的需求和特点,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促使他们
取得优异成绩。
综上所述,爱心、责任和慧心是构成美好教师三重境界的关键要素。
只有具备这三种境界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
导和帮助。
他们的教育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门崇高的事业。
教师职业道德新三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新三境界安奉媛1、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遵守规范道德的境界⑴诗句:知识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道德上:“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
”(韩愈·《师说》)⑵解读:这一类的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能倾授于人,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有基础的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不枉为人师。
但是,却没有能力或意识教授学生以宽厚的知识学问与高尚的道德品质。
这种境界的教师,只能说是最基础层次的教师。
2、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拷问良心规范道德的境界⑴诗句:知识上:“伯仲之间见伊吕,只会若定是萧曹。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道德上:“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杜荀鹤·《泾溪》)“吾当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⑵解读:这一类的教师,能有丰富的知识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能够灵活自如的应用,如同诸葛亮一般,如鱼得水;道德上能够为人楷模,严以律己,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表面分光误导,切勿“沉沦”,知道“三省吾身”,希望自己不断完善:是否做到了一切为学生着想,是否做到了为人诚信堪为师表,自己教给学生的知识是否能够领悟、是否及时复习等。
大多数的人民教师应属于这一境界。
3、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体验为师的幸福感的境界⑴诗句:知识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往。
”(《凤求凰,琴歌》)道德上:“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毛泽东·《沁园春·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⑵解读:这一类的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并精通于教学,让他的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如有春风席面、醍醐灌顶之感,百花齐放,思绪全开;同时能重视终身学习,不断地补充和提高自己,视学习如与“美人”恋爱一般,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甚是思念。
教师师德修养的境界

教师师德修养的境界作为教师,师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素质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内在修养,更是一种外在表现。
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学生们的楷模和引领者。
接下来将从教师师德修养的境界展开探讨。
一、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首要境界。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
师德修养的高境界是能够不辞辛苦,甘于奉献,终身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正如经典所言,“教书育人,行善积德”。
二、言传身教言传身教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境界。
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为,做学生的榜样。
只有做到教学相长,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三、平等公正平等公正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境界。
教师应该做到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在评分、评奖、处分等方面要严格公正,不带任何个人情感色彩。
只有做到平等公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四、宽严相济宽严相济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高级境界。
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各种缺点和错误,理解他们的不成熟和过失,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
同时在教育管理中,也要适时严明,对学生的违规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和制止。
只有做到宽严相济,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终极境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善于实践,追求教育教学的卓越。
只有做到精益求精,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是每一名教师应该努力的目标。
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履行好教书育人的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握好师德修养的境界,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教师境界的几个层次

教师境界的几个层次教师境界的内涵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水平和层次,包括教师的人格修养、智能水平、职业理想、情感方式等方面,体现着教师对为什么教、如何教等根本问题的理解和实现方式。
所以,提高教师的境界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存在方式和生命质量,而且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学习的深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境界的几个层次,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教师的高境界境界,听起来有些玄虚,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人一旦有了境界,工作就是一种享受,而不再是负担。
教师的完美不应只是停留在某一制高点上,应不断的向上攀登。
开创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境界。
对于教师来说,较高的境界包括学科知识境界、对教育的体悟境界和人生境界。
1学科知识的境界学科知识的境界主要是一个深入和全面理解学科知识的问题。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如果一个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优良的修养,教学内容就不会成为负担,他的工作重点将不会是文本本身,而是对文本的教学处理。
俗话说,学高为师。
教师要有广博的一般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 ; 既要有科学知识 , 又要有人文知识。
要勇于培植和创造新知 , 又要敢于超越知识 , 追求形而上的东西。
既为学 , 又为道 , 不仅能" 以物观之", 而且能" 以道观之", 要" 转识成智" ——只有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升华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教师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就像一位教育家所说:" 教师没有真正自己的思想 , 就没有自己的真理 ; 而没有属于自己的真理 , 也就没有在真理范围内的精神自由。
所以,教师要善于积累知识 , 更要善于活化知识、运用知识, 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高屋建瓴的境地 , 然后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够左右逢源、出神入化。
教师的五重境界经典摘抄

教师的五重境界经典摘抄以下是关于教师的五重境界的经典摘抄:第一重境界:功利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教师将教学视为一种职业,以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为目标。
他们追求的是工资、福利和其他物质利益,因此他们的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的奖励和压力。
这种境界的教师往往缺乏内在的动机和热情,教学效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
第二重境界:道德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教师将教学视为一种道德使命,以服务学生和社会为目标。
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满足和自我实现,因此他们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内在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境界的教师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并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重境界:科学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教师将教学视为一种科学探究,以追求知识和真理为目标。
他们追求的是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究。
这种境界的教师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入浅出的教育服务,并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第四重境界:艺术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教师将教学视为一种艺术创作,以追求完美和个性化为目标。
他们追求的是对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因此他们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
这种境界的教师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育服务,并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五重境界:幸福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教师将教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以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为目标。
他们追求的是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他们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对幸福的追求和体验。
这种境界的教师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幸福感。
这些经典摘抄强调了教师的五重境界,从功利到道德、科学、艺术和幸福,展现了教师职业的不同方面和追求卓越的过程。
这些境界不仅体现了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也展示了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教师的四重境界

教师的四重境界教师是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职业之一。
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培养未来一代的栋梁。
然而,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师,并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还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境界。
这种境界被称为“教师的四重境界”,它包括了为人师表、育人为本、以身作则和不断学习的四个方面。
首先,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第一个境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求自己始终以正面的榜样示范给学生。
他们要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他们要担负起教育引路人的责任,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健康成长的道德风范。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修养和品德,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和启迪。
其次,育人为本是教师的第二个境界。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教师还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立能力。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在教师的四重境界中,以身作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做到责任心强、坚持原则、遵守法律法规。
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诱惑,严守职业操守。
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侵蚀。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标杆,促进他们积极向上的成长。
最后,教师的四重境界之一是不断学习。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习的引导者。
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知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
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学习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不断进步,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总之,教师的四重境界是为人师表、育人为本、以身作则和不断学习。
只有在这四个方面不断努力,教师才能胜任自己神圣而伟大的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十境界一.广博的文化知识(专业成长的厚重根基)之所以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那是由工作对象和工作性质、建立学力信心、满足学生要求和敏锐感知学生潜能等四点决定的。
1.人文类知识(1)我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A.传统美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存心仁厚B.民族精神: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2)文学修养:唐诗宋词、名家名篇中的名言警句。
温家宝总理因为引用名诗名句而被国内外人士视为儒雅的政治家,同时表现出高人一筹的文化涵养。
例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3)中国哲学常识(夏)连山山道(墨家)连山止;易文化(殷)归藏地道(道家)地势坤;(周)周易天道(儒家)天行健。
秩序严谨、生生不息的太极宇宙观;物极必反、阴阳对峙的变易学说;仰观俯察、“穷理尽性”的认识论;“圣人成能”、“裁成辅相”的主体性思想;“顺天应人”、“保合太和”的管理思想;“仁义敬诚”、“刚柔相济”的道德主张;“自强不息”、“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参赞天地化育”、“德牟日月光明”的超越理念。
儒家人文精神体现的四个“基本原则”:个人、群体(社会)、自然、“天道”。
个人:“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群体(社会):个人和社会要进行健康的互动;自然:人与自然持久和谐。
天道:人心与天道相辅相成。
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想与自然理性的一致;牛顿、爱因斯坦心目中的上帝与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
道家(黄老之学):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顺应自然。
《老子》语录选萃:知其雄,守其雌。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过刚强。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若希,大象无形。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无为而无不为。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历史、国情、校情。
2.基本的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基础)科学能力(核心: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科学品质科学意识对伪科学的识别:科学必须能作出定量预言和具有可重复性。
3.艺术鉴赏力美无处不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对科学美、艺术美的鉴赏必须经过学习、训练。
文化素养 = 人文素养(向善)+ 科学素养(求真)+ 艺术素养(审美)。
科学:是什么,怎么做人文:应该是什么,应不应该做。
爱因斯坦: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二.坚实的本体性知识(胜任岗位的基本保证)。
1.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功底。
深入了解: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例如:大纲教材的变化和为什么会发生、应发生这些变化。
明晰表达:概括得当,揭示本质。
例如:孔庆东谈“幽默”。
老舍:平民化(温和、平易)。
鲁迅:老辣深刻。
钱钟书:学者型(机智、灵动)。
赵树理:乡土味(农民式的狡猾)。
2.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关注前沿动态。
例如:小粒子和大宇宙。
格拉肖:“隐藏在原子内心的,是宇宙结构的秘密”。
基因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
航天工程。
3.相关学科技能(信息技术、实验技术、社会调查技术)。
三.先进的教育专业知识(将本体知识“教育化”“心理化”的催化剂和活化剂)。
杜威:“为什么教师要熟悉心理学、教育史和各科教学法?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理由是,他能凭借这类知识观察学生的反应,迅速而准确地解释学生的言行,否则,学生的反应,可能察觉不出来;另一个理由是,这些知识是别人用过而又有成效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他就能够凭借这些知识给儿童以适当的指导。
”1.一般教育学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德育学、教学论、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教育评价与教育统计、教育改革和实验,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等。
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一般教育学的专业知识,才能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地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科教育知识:(将内容和方法糅合在一起,变成一种理解,使学科内容具有可教性。
)四.丰富的实践知识(机智鲜活的个体存在(风格))。
教育机智。
突破重难点教学的技巧。
最小量训练习题汇集和新题、“错解题”汇集。
善于反思,勤于“笔耕”,富于积累。
五.终身学习的能力(现代教师与时俱进的要求)。
据专家们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的40年工作生活之所需。
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必须把十二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八十年制”的终身学习,才能在这迅变的时代中生存、发展、成功。
而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理想和目标,是终身学习的理想境界。
从传统社会转向“学习社会”,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仅是学习的场所之一,人的一生将无法区分成“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而强调终身教育,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工作一体化。
“新一代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博士的话:“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一个现时代的“引导型”教师,无论是做人——以其良好的修养引导学生,还是做事——以其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都需要自身连续不断的学习和修炼,原因只有一个——进行终身教育者必先成为终身学习者。
六.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学智慧诞生的基础)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还必须具有基本的研究能力。
它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
权威描述反思是“根据情境和推论对自己的信念或知识结构进行积极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涉及了一系列观念,也包含其结果。
教育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之中或者过程之后,对其计划的实施,目标的实现或行为重新进行评估的过程。
所以,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会经常地对自己的目标、行为和成就进行质疑,并就教育教学对学生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进行思考。
确信,反思对教师学会如何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有效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就教师的常规教学活动而言,教师的反思可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七.教育科研的能力(名师成长的捷径)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
具体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执着的奉献精神等。
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而具有时代对广大教师的要求。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许多传授型的教师。
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实施这个变革。
根据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可以纠正教师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形成新观念,三是可以形成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从而娴熟地运用教育规律去教书育人。
四是可以促进教师快速的专业化成长,尽快成为名师。
八.公平、民主的教育思想(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重要保证)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理念和目标之一就是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随着现代教育产生与发展而逐步形成,并影响和指导着教育现代性的增长。
正是伴随现代教育发展而实行的普及教育,使教育不再是少数贵族的特权,而成为人的基本权利,民主化自然也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
就学校教育而言,公平、民主的教育思想其内涵是1.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2.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和欲望。
3.信任学生。
九.幽默、开朗的教学个性幽默、开朗的教学个性一方面能形成教师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能极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教师的威信与教育效果。
十. 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
这一条在10条中最为重要和关键,教育是培育人、引导人、影响人、塑造人的工作,只有具有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从而愿意接受教师、接受教师的教导,另一方面,才能承受平凡、辛苦的工作而不倦,奔波、忙碌的事情而不怠,才能愿意忍受各种挫折、探究无尽的方法,去培养明天的栋梁,承担造就民族未来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