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课堂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第二单元 第6讲
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1-6-2章末整合

一、有丝分裂图像突破 (1)动物细胞一般画成圆形,外面代表细胞膜;植物细胞一般画 成长方形,外面代表细胞壁。 (2)动物细胞分裂后期、末期向内凹陷,最终缢裂成两个子细 胞;植物细胞不向内凹陷,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最终形成两个子 细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要画出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不能 画。 (4)细胞分裂后期图像应注意三点:①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位置不 能画反,正确的应为染色体臂朝向中央,着丝点靠近两极;②上下 对应的两条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应完全相同;③每一极同 源染色体都应成对存在(二倍体生物)。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二、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特别说明 (1)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未改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2)细胞全能性必须由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才能体现,若发育成 某个器官不叫全能性。 (3)目前,没有任何实验证明动物细胞全能性,只是证明动物细 胞核全能性。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在癌细胞中 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5)细胞衰老和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都是有利的,细胞坏死和 癌变对机体有害。 (6)哺乳动物红细胞衰老时不具备“细胞核体积增大”这一特 征,因为已无细胞核。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 Word版含答案

单元能力提升[技法集中营]生物膜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因此各种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类似。
区分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时,要看关键物质——糖蛋白,有糖蛋白的是细胞膜,且糖蛋白只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糖蛋白也是区分细胞膜内外的标志;核膜为双层膜,上面有核孔;叶绿体的内外两层膜光滑;线粒体的外膜光滑,内膜折叠形成嵴。
物质穿膜层数计算(1)分清起点和止点(2)图解路径(这是解题关键,也是易错所在)如:O2从一个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到相邻叶肉细胞的线粒体被利用,穿膜层数为__6__,图解路径如下:如:空气中的O2进入人体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膜层数至少为__11__,图解路径如下:即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2+2)+进、出红细胞(2)+进组织细胞(1)+进线粒体(2)=11(层)。
(3)看清问题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4)结构区分举例①单层膜与单层磷脂分子:单层膜是一层单位膜,包含两层磷脂分子,而不是单层磷脂分子。
②一层膜与一层细胞:物质穿过一层膜,是指物质通过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一层膜结构。
物质穿过一层细胞,指的是物质先进入细胞、再排出细胞的过程,通过膜的层数为两层。
③跨膜运输和膜泡运输:前者主要是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生物膜的过程,通过膜结构时,以实际通过膜的层数计算;后者主要指大分子物质(神经递质为小分子物质,也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物质通过膜的层数为0。
④叶绿体内的O2到达叶绿体外需通过2层膜(若强调从产生部位到叶绿体外,则为3层膜,因为O2在类囊体内产生);线粒体产生的CO2到达线粒体外需通过2层膜。
⑤人体中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肺泡、肾小球和肾小管等,这些非常薄的结构有利于物质交换,物质透过这些管壁或泡壁时,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生物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6讲(课时讲课)

解析
答案
误的是
( C )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
A.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 只有核糖体,而无线粒体等较
糖体
复杂的细胞器。水稻叶肉细胞
B.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 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有液泡和
有液泡
叶绿体,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
C.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 用。酵母菌是真菌,有线粒
绿体
体,无叶绿体。小鼠肝细胞是
考点一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写出细胞器的名称
[a]线粒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h] 溶酶体 。 2.写出细胞器的功能
[a]: 有氧呼吸 的主要场所;[b]: 光合作用 的场所; [g]:与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有关。
考点一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技法提炼 返回
第6讲 细胞器 与生物 膜系统
考点一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考点二 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实验四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网络构建 强化审答 规范解题 高考模拟 提能训练 练出高分
考点一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 点击
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 点击
考点一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技法提炼 返回
有液泡
叶绿体,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
C.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 用。酵母菌是真菌,有线粒
绿体
体,无叶绿体。小鼠肝细胞是
D.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 高等动物细胞,细胞中有线粒
内质网
体,也有内质网。
考点一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技法提炼 返回
考点一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关于细胞中细胞器的叙述,错
考点一
基础回扣 要点探究 命题设计 技法提炼 返回
创新大课堂人教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3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2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3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3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ATP的主要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2、3、4节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1、2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2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及主要内容
必
修
三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2、3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
步步高一轮复习生物第二单元第6讲

(2)真
原
胞及动 植物
胞的判断
5.(2016·安徽安师大附中 学期期中)结合 图 析 列说法 确的是(
)
A.若判断 是否 需 型生物,依据的是 胞中是否含 结构 B.若判断乙是否 植物 胞,并 能仅依据 胞中是否含 结构 C.用电子显微镜 察 能区 D. 群 答案 B 解析 有 原 生物没有线粒体(结构 ),故叶绿体 能作 )但可进行有 吸,A 错误 植物 尖等 胞 含 据 胞中是否含 结构 胞 和 胞乙是否 原 生物 ,可将 乙 丙 种生物 真 生物和原 生物两个类
错误 高尔 体和动物 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胰腺 胞要分泌消 酶 胰岛素等分泌物, 据结构和 能相 应的 点,胰腺 胞比心肌 胞 有更多的高尔 体, 确
细胞器有关的五个 (1)没有叶绿体或大液泡的 胞 一定是动物 胞,如 (2) 有 胞壁的 胞 一定是植物 胞,如真菌 胞 (3)没有叶绿体的 胞 一定
点
1.(经 易错
要
) 图是植物
胞器的结构
能
析
别属于( )
胞部 膜结构示意图,
A. 胞膜 高尔 体膜 线粒体膜 B. 胞膜
膜
绿体膜 线粒体膜 内质网膜
C. 膜 线粒体膜 内质网膜 高尔 体膜
D. 绿体膜 答案 D 解析
胞膜 线粒体膜
膜
图知,
有 层膜结构, 两层膜都 滑,是叶绿体膜
有一层膜结构 有 层膜结构, 有小孔,外膜 分布
(3)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1)溶 体能合成水解 用于 解衰老的 胞器( 核 )
(2)中心体在动物 胞 丝 裂的前期 成倍增( 核 ) (3)液泡内 胞液的浓度升高导致植物 胞质壁 离( 核 (4) 绿体中 粒和类囊体扩展了捕获 能的膜面 (5) 层膜的 胞器 线粒体 绿体和 胞 ( √ ( 核 ) )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六章生物的进化 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2.下列不属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是( C )
A.鲸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吞食浮游生物
B.长颈鹿的颈很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
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
C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3)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长期稳定与
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知识落实
1.(不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支持协同进化观点的是( ABD )
A.昆虫和体内共生菌的关系
B.有长着细长花距的兰花,就必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课标要求
1.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
同的祖先。
2.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
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3.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
繁殖优势。
4.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
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只有两个种群的差异足够大,才能产生生
殖隔离。
知识点四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知识筛查
1.协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联系
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
《创新大课堂》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高考热点突破 必修2部分

必修二部分考点四遗传的基本规律[高考猜想]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常考点,且常考常新,高考命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考点:(1)基因的分别定律及应用。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3)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分析。
[猜想体验]1.下图所示为四个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确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C.甲、丙、丁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是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C[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不能用丁图表示;家系乙中若为伴性遗传则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是该病基因携带者;红绿色盲遗传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不能用甲、丙、丁图示表示;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是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1/2=1/8。
]2.(2022·孝感统考)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把握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双亲中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代中雌果蝇与亲代中雄果蝇的眼色相同,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的眼色相同。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亲代雌果蝇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都存在等位基因B.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毁灭红眼果蝇的概率为3/4C.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各种表现型毁灭的概率相等D.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不是与亲代的相同,就是与F1的相同答案 B3.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把握的遗传病。
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共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Ⅳ-2性染色体特殊是由于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 H X h,Ⅳ-1的基因型是X H X H或X H X h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D[Ⅳ-2不患病,其性染色体特殊缘由不是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由于III -2患病,则Ⅳ-1的基因型不行能是X H X H;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8;Ⅳ-1基因型为X H X h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2×1/2=1/4。
2016-2017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课件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日益成为全球关 注的健康问题。2012年4月18日,日本科学家在英 国《自然》杂志网络版报告说,通过基因操作,他 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一种蛋白质既可增加成骨细胞 也可减少破骨细胞,从而保护骨骼健康。据称,这 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同时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的蛋白质,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骨质疏松症、风湿 性关节炎、骨折等的新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左边图中青蛙怕担风险而坐井下, 右边图中青年静等地心力作用使苹果落地,两 图共同错误之处在于都不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项。①③对 两图分析错误,应舍去。 【答案】 C
【易混易错点拨】
【易混比较】 1.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区别:①实践的客观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认 识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 动,是因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 程和结果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3.教材P44“探究问题2” 提示: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提供 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提供新的认 识工具和技术,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所 以实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4.教材P45“探究问题” 提示:(1)“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是 不正确的,因为它们陷入了不可知论,认为没 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判断是非。庄子的这种思想 实际上没有认识到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 动,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知识点二 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1.必须首先明确检验认识有没有标准。有一种 观点认为“是非莫辩”,认为认识真假没有 标准可言,是一种典型的不可知论思想。
2.必须批判各种错误的真理观。“有用即真理”、 “拳头即真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否认了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 际生活中都是极其有害的。 3.所谓“检验认识”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符合。一般地说, 人们在实践中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而提 出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解析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实验开始时,漏斗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烧杯中蒸馏水
的浓度,烧杯中的水分向漏斗中渗透较多,漏斗液面升高。一段时 间后,加入蔗糖酶,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引起漏斗中溶液浓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考点一
渗透系统 【基础要点回扣】
1.渗透作用 (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 )通过 程。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 侧的溶液具有 浓度差 。 半透膜 ,二是半透膜两 半透膜 的扩散过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归纳提升】 验证渗透作用发生条件的方法 (1)具有半透膜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创新大课堂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
图 解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选择透过性膜——原生质层 .... 条件 半透膜、浓度差 ....... 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 之间 原理 水扩散 的方向 水分子通过半透 .. 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 .... 与外界 膜 . 的扩散作用 溶液之间发生渗透作用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2.图乙细胞与图甲渗透系统 a、b、c 对应的结构分别是什么?
提示:图乙中①表示细胞液,对应图甲中 a;图乙中⑥表示原生 质层,对应图甲中 b;图乙中外界溶液对应图甲中的 c。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0,S1的浓度等于S2的浓度。 答案 A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2.下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 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 糖酶。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 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 )
创新大课堂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解析
题干描述的实验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A图表示质壁分离
与复原、C图表示典型的渗透作用装臵、D图表示动物细胞吸水与失
水,原理都是渗透作用。而 B图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使有色液滴移动,其原理是细胞呼吸。 答案 B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输入和输出
课时作业
1.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平衡状态, 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溶液浓 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 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 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 择透过性丧失。 3.在渗透系统中一开始浓度高的一侧,在达到平衡后液面高浓 度也高。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1)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 细胞膜 相当于半透膜;② 细胞质与外界溶液 之间存
在浓度差。 (2)引起细胞失水与吸水的条件:外界溶液与细胞质之间存在浓 度差。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解析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植物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导致对照组萝卜条吸水后增
加的长度较少;甘油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 蛋白;由于蔗糖是二糖,不能进入植物细胞,因此当细胞失水达到 平衡后,萝卜条的长度不变;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葡萄糖 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而实验前后细胞大小几乎不变,故这 两组细胞液浓度比实验前增大,而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 用失水从而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 答案 B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A. 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 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蛋白比葡萄糖载体数 量多 C. 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3)常见渗透装置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①若 S1 溶液浓度大于 S2,则单位时间内由 S2→S1 的水分子数 多 于 S1→S2,外观上表现为 S1 液面上升;若 S1 溶液浓度小于 S2,
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 S1 液面下降。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 Δh,则 S1 溶液 浓度仍大于 S2。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第六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考纲要求]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5 年 8 考)。2.实验:(1)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5 年 10 考);(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 离和复原(5 年 9 考)。
创新大课堂
考向一 渗透作用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考向题型剖析】
1.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 (S1)和漏斗外 溶液(S2),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 Δh。下 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考点层析巧导学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解析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有大液
泡,故 A正确;若 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细胞失水变慢变少, a点下 降,质壁分离越慢,复原就越快,所以b点应左移,故B正确;两条
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种溶液溶质的差异, A 溶液溶质不能被细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考向三 与渗透作用有关的实验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5.(2017· 豫北检测)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加入 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列图示的实 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解析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根据题干 “ a 溶液浓度< b 溶液浓度, c 为清水 ” 可推断
一段时间后装臵 2 的液面高于装臵 1 的液面;图 B 细胞中含有大液 泡,因此可以构成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图 A中的②半透
膜,图 B 中⑥为细胞膜,⑦为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即⑧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疑点辨析]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K 通过细胞膜属于渗透作用。(
+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 )
(2)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相当于半透膜。 ( × ) (3)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 植物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 × ) (4)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 渗透压,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5)细胞液就是细胞内的液体。( × ) √ )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解析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漏斗内液面上升,则漏斗内溶液 (S1) 浓度大于漏斗外溶
液 (S2) 浓度,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 Δh,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 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故两者浓度
关系仍是 S1>S2 ;半透膜允许 K + 、 NO 通过,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 B 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 b 点左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 A、B 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6 min 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 象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创新大课堂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A.图 A 中装置 2 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 1 的液面 B.图 B 中的⑤、④、⑥相当于图 A 中的② C.若图 B 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 D.图 B 中的⑦与图 A 中的②通透性不同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共同构成原生质层;若图 B 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上述图中细 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应及时灌溉;图 B 中的⑦的膜具有选择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