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学数学竞赛讲座及练习:第21讲 实数的若干性质和应用
高中数学竞赛培训教程 初等代数

高中数学竞赛培训教程初等代数第一章代数基础整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在代数中,我们经常使用整数来进行运算和表示未知数。
1.2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在代数中,我们常常使用有理数来计算方程的根,解方程组等。
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数集。
在代数中,我们必须了解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才能进行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和证明。
第二章一次方程与不等式2.1 一次方程一次方程是指最高次项为一次的代数方程。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解一次方程,并利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 一次不等式一次不等式是指最高次项为一次的不等式。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解一次不等式,并应用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2.3 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方程或一次不等式,并利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的方法得出问题的解。
第三章二次方程与不等式3.1 二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二次方程是指最高次项为平方项的代数方程。
我们需要学习二次方程的基本性质,如判别式、根的性质等。
3.2 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二次方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学会使用求根公式、配方法等解二次方程,以及利用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式解二次方程。
3.3 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二次不等式是在二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的。
我们需要学会使用判别式、区间判断等方法来解二次不等式,并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分式与分式方程4.1 分式的定义与性质分式是指一个整数与一个非零整数的比值。
我们需要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如约分、通分、化简等。
4.2 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加减乘除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4.3 分式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是包含分式的方程。
我们需要学会解分式方程,并利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根式与根式方程5.1 根式的定义与性质根式是指包含根号的数。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含答案 共30讲 改好278页

初中奥数辅导讲义培优计划(星空课堂)第一讲走进追问求根公式第二讲判别式——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第三讲充满活力的韦达定理第四讲明快简捷—构造方程的妙用第五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整数解第六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第七讲化归—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第八讲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第九讲坐标平面上的直线第十讲抛物线第十一讲双曲线第十二讲方程与函数第十三讲怎样求最值第十四讲图表信息问题第十五讲统计的思想方法第十六讲锐角三角函数第十七讲解直角三角形第十八讲圆的基本性质第十九讲转化灵活的圆中角第二十讲直线与圆第二十一讲从三角形的内切圆谈起第二十二讲园幂定理第二十三讲圆与圆第二十四讲几何的定值与最值第二十五讲辅助圆第二十六讲开放性问题评说第二十七讲动态几何问题透视第二十八讲避免漏解的奥秘第二十九讲由正难则反切入第三十讲从创新构造入手第一讲 走进追问求根公式形如()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普遍、最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求根公式内涵丰富:它包含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全部代数运算;它回答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如怎样求实根、实根的个数、何时有实根等基本问题;它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降次转化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有些条件中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可能给解题带来许多不便,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二次方程,而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来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
解题时常用到变形降次、整体代入、构造零值多项式等技巧与方法。
【例题求解】【例1】满足的整数n 有 个。
思路点拨:从指数运算律、±1的特征人手,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2】设、是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那么的值等于( )A 、一4B 、8C 、6D 、0思路点拨:求出、的值再代入计算,则计算繁难,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定义及变形,使多项式降次,如,。
【例3】 解关于的方程。
思路点拨:因不知晓原方程的类型,故需分及两种情况讨论。
九年级数学竞赛讲座(共10讲)

目录第一讲分式方程(组)的解法第二讲无理方程的解法第三讲简易高次方程的解法第四讲有关方程组的问题第五讲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第六讲二次函数第七讲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第八讲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应用第九讲判别式及其应用第十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第一讲分式方程(组)的解法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转化的基本方法是去分母、换元,但也要灵活运用,注意方程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变形.变形时可能会扩大(或缩小)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故必须验根.例1 解方程解令y=x2+2x-8,那么原方程为去分母得y(y-15x)+(y+9x)(y-15x)+y(y+9x)=0,y2-4xy-45x2=0,(y+5x)(y-9x)=0,所以y=9x或y=-5x.由y=9x得x2+2x-8=9x,即x2-7x-8=0,所以x1=-1,x2=8;由y=-5x,得x2+2x-8=-5x,即x2+7x-8=0,所以x3=-8,x4=1.经检验,它们都是原方程的根.例2 解方程y2-18y+72=0,所以y1=6或y2=12.x2-2x+6=0.此方程无实数根.x2-8x+12=0,所以x1=2或x2=6.经检验,x1=2,x2=6是原方程的实数根.例3 解方程分析与解我们注意到:各分式的分子的次数不低于分母的次数,故可考虑先用多项式除法化简分式.原方程可变为整理得去分母、整理得x+9=0,x=-9.经检验知,x=-9是原方程的根.例4 解方程分析与解方程中各项的分子与分母之差都是1,根据这一特点把每个分式化为整式和真分式之和,这样原方程即可化简.原方程化为即所以((x+6)(x+7)=(x+2)(x+3).例5 解方程分析与解注意到方程左边每个分式的分母中两个一次因式的差均为常数1,故可考虑把一个分式拆成两个分式之差的形式,用拆项相消进行化简.原方程变形为整理得去分母得x2+9x-22=0,解得x1=2,x2=-11.经检验知,x1=2,x2=-11是原方程的根.例6 解方程次项与常数项符号相反,故可考虑用合比定理化简.原方程变形为所以x=0或2x2-3x-2=2x2+5x-3.例7 解方程分析与解形式与上例相似.本题中分子与分母只是一次项的符号相反,故可考虑用合分比定理化简.原方程变形为当x≠0时,解得x=±1.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根,且x=0也是原方程的根.说明使用合分比定理化简时,可能发生增根和失根的现象,需细致检验.例8 解方程解将原方程变形为例9 解关于x的方程将x1=a-2b或x2=b-2a代入分母b+x,得a-b或2(b-a),所以,当a≠b时,x1=a-2b及x2=b-2a都是原方程的根.当a=b时,原方程无解.例10 如果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求a的值及对应的原方程的根.分析与解将原方程变形,转化为整式方程后得2x2-2x+(a+4)=0.①原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因此,方程①的根的情况只能是:(1)方程①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4-4·2(a+4)=0.(2)方程①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而其中一根使原方程分母为零,即方程①有一个根为0或2.(i)当x=0时,代入①式得a+4=0,即a=-4.这时方程①的另一个根是x=1(因为2x2-2x=0,x(x-1)=0,x1=0或x2=1.而x1=0是增根).它不使分母为零,确是原方程的唯一根.(ii)当x=2时,代入①式,得2×4-2×2+(a+4)=0,即a=-8.这时方程①的另一个根是x=-1(因为2x2-2x-4=0.(x-2)(x+1)=0,所以x1=2(增根),x2=-1).它不使分母为零,确是原方程的唯一根.因此,若原分式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时,所求的a的值分别是练习一1.填空:(3)如果关于x的方程有增根x=1,则k=____.2.解方程3.解方程4.解方程5.解方程6.解方程7.m是什么数值时,方程有根?第二讲无理方程的解法未知数含在根号下的方程叫作无理方程(或根式方程),这是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特殊形式的方程中的一种.解无理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来解,在变形时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解题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乘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设辅助元素法、利用比例性质法等.本讲将通过例题来说明这些方法的运用.例1 解方程解移项得两边平方后整理得再两边平方后整理得x2+3x-28=0,所以x1=4,x2=-7.经检验知,x2=-7为增根,所以原方程的根为x=4.说明用乘方法(即将方程两边各自乘同次方来消去方程中的根号)来解无理方程,往往会产生增根,应注意验根.例2 解方程方公式将方程的左端配方.将原方程变形为所以两边平方得3x2+x=9-6x+x2,两边平方得3x2+x=x2+6x+9,例3 解方程即所以移项得例4 解方程解三个未知量、一个方程,要有确定的解,则方程的结构必然是极其特殊的.将原方程变形为配方得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所以x=1,y=2,z=3.经检验,x=1,y=2,z=3是原方程的根.例5 解方程所以将①两边平方、并利用②得x2y2+2xy-8=0,(xy+4)(xy-2)=0.xy=2.③例6 解方程解观察到题中两个根号的平方差是13,即②÷①便得由①,③得例7 解方程分析与解注意到(2x2-1)-(x2-3x-2)=(2x2+2x+3)-(x2-x+2).设则u2-v2=w2-t2,①u+v=w+t.②因为u+v=w+t=0无解,所以①÷②得u-v=w-t.③②+③得u=w,即解得x=-2.经检验,x=-2是原方程的根.例8 解方程整理得y3-1=(1-y)2,即(y-1)(y2+2)=0.解得y=1,即x=-1.经检验知,x=-1是原方程的根.整理得y3-2y2+3y=0.解得y=0,从而x=-1.例9 解方程边的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只有一些项的符号不同,则可用合分比定理化简方程.根据合分比定理得两边平方得再用合分比定理得化简得x2=4a2.解得x=±2a.经检验,x=±2a是原方程的根.练习二1.填空:2.解方程3.解方程4.解方程5.解方程6.解关于x的方程第三讲简易高次方程的解法在整式方程中,如果未知数的最高次数超过2,那么这种方程称为高次方程.一元三次方程和一元四次方程有一般解法,但比较复杂,且超过了初中的知识范围,五次或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没有一般的公式解法,这由挪威青年数学家阿贝尔于1824年作出了证明,这些内容我们不讨论.本讲主要讨论用因式分解、换元等方法将某些高次方程化为低次方程来解答.例1 解方程x3-2x2-4x+8=0.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2(x-2)-4(x-2)=0,(x-2)(x2-4)=0,(x-2)2(x+2)=0.所以x1=x2=2,x3=-2.说明当ad=bc≠0时,形如ax3+bx2+cx+d=0的方程可这样=0可化为bkx3+bx2+dkx+d=0,即(kx+1)(bx2+d)=0.方程ax4+bx3+cx+d=0也可以用类似方法处理.例2 解方程(x-2)(x+1)(x+4)(x+7)=19.解把方程左边第一个因式与第四个因式相乘,第二个因式与第三个因式相乘,得(x2+5x-14)(x2+5x+4)=19.设(y-9)(y+9)=19,即y2-81=19.说明在解此题时,仔细观察方程中系数之间的特殊关系,则可用换元法解之.例3 解方程(6x+7)2(3x+4)(x+1)=6.解我们注意到2(3x+4)=6x+8=(6x+7)+1,6(x+1)=6x+6=(6x+7)-1,所以利用换元法.设y=6x+7,原方程的结构就十分明显了.令y=6x+7,①由(6x+7)2(3x+4)(x+1)=6得(6x+7)2(6x+8)(6x+6)=6×12,即y2(y+1)(y-1)=72,y4-y2-72=0,(y2+8)(y2-9)=0.因为y2+8>0,所以只有y2-9=0,y=±3.代入①式,解得原方程的根为例4 解方程12x4-56x3+89x2-56x+12=0.解观察方程的系数,可以发现系数有以下特点:x4的系数与常数项相同,x3的系数与x的系数相同,像这样的方程我们称为倒数方程.由例5 解方程解方程的左边是平方和的形式,添项后可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所以经检验,x1=-1,x2=2是原方程的根.例6 解方程(x+3)4+(x+1)4=82.分析与解由于左边括号内的两个二项式只相差一个常数,所以设于是原方程变为(y+1)4+(y-1)4=82,整理得y4+6y2-40=0.解这个方程,得y=±2,即x+2=±2.解得原方程的根为x1=0,x2=-4.说明本题通过换元,设y=x+2后,消去了未知数的奇次项,使方程变为易于求解的双二次方程.一般地,形如(x+a)4+(x+b)4=c例7 解方程x4-10x3-2(a-11)x2+2(5a+6)x+2a+a2=0,其中a是常数,且a≥-6.解这是关于x的四次方程,且系数中含有字母a,直接对x求解比较困难(当然想办法因式分解是可行的,但不易看出),我们把方程写成关于a的二次方程形式,即a2-2(x2-5x-1)a+(x4-10x3+22x2+12x)=0,△=4(x2-5x-1)2-4(x4-10x3+22x2+12x)=4(x2-2x+1).所以所以a=x2-4x-2或a=x2-6x.从而再解两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得练习三1.填空:(1)方程(x+1)(x+2)(x+3)(x+4)=24的根为_______.(2)方程x3-3x+2=0的根为_____.(3)方程x4+2x3-18x2-10x+25=0的根为_______.(4)方程(x2+3x-4)2+(2x2-7x+6)2=(3x2-4x+2)2的根为______.2.解方程(4x+1)(3x+1)(2x+1)(x+1)=3x4.3.解方程x5+2x4-5x3+5x2-2x-1=0.4.解方程5.解方程(x+2)4+(x-4)4=272.6.解关于x的方程x3+(a-2)x2-(4a+1)x-a2+a+2=0.第四讲有关方程组的问题在教科书上,我们已经知道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以及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利用这些知识,可以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以及与此有关的问题.本讲再介绍一些解方程组的方法与技巧.1.二元二次方程组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途径是“消元”和“降次”.由一个二次和一个一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一般解法是代入法,由两个二次方程组成的二次方程组在中学阶段只研究它的几种特殊解法.如果两个方程的二次项的对应系数成比例,可用加减消元法消去二次项.例1 解方程组解②×2-①×3得4x+9y-6=0.方程组中含有某一未知数的对应项的系数的比相等,可用加减消元法消去这个未知数.例2 解方程组解②×(-2)+①得3y2+3y-6=0,所以y1=1,y2=-2.解方程组与得原方程组的解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为一次方程的方程组,可用因式分解法解.例3 解方程组解由②得(2x+y)(x-2y)=0,所以2x+y=0或x-2y=0.因此,原方程组可化为两个方程组与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为如果两个方程都没有一次项,可用加减消元法消去常数项,再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例4 解方程组解由①-②×2得x2-2xy-3y2=0,即(x+y)(x-3y)=0,所以x+y=0或x-3y=0.分别解下列两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为2.二元对称方程组方程中的未知数x,y互换后方程保持不变的二元方程叫作二元对称方程.例如x2-5xy+y2-3x-3y=7,等都是二元对称方程.由二元对称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作二元对称方程组.例如等都是二元对称方程组.我们把叫作基本对称方程组.基本对称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或韦达定理求解.例5 解方程组解方程组中的x,y分别是新方程m2-5m+4=0的两个解.解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得m1=1,m2=4,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这个方程组亦可用代入法求解(略).由于一般的二元对称式总可以用基本对称式x+y和xy表示,因此在解二元对称方程组时,一定可以用x+y和xy作为新的未知数,通过换元转化为基本对称方程组.例6 解方程组解原方程组可变形为①×2+②得令u=x+y,则即而方程组无实数解.综上所述,方程组的解为例7 解方程组分析本题是一个对称方程组的形式,观察知它可转化为基本对称方程组的形式.解由①得xy=16.④由②,④可得基本对称方程组于是可得方程组的解为例8 解方程组分析本题属于二元轮换对称方程组类型,通常可以把两个方程相减,因为这样总能得到一个方程x-y=0,从而使方程降次化简.解①-②,再因式分解得(x-y)(x+y-10)=0,所以x-y-0或x+x-10=0.解下列两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四组解为例9 解方程组解法1用换元法.设4x+5=A,4y+5=B,则有即③-④并平方得整理得所以因此A-B=0或分别解下列两个方程组与经检验,A=B=9适合方程③,④,由此得原方程组的解是解法2①-②得即所以x-1与y-1同号或同为零.由方程①得所以x-1与y-1不能同正,也不能同负.从而x-1=0,y-1=0.由此解得经检验,x=1,y=1是方程组的解.练习四1.填空:(1)方程组的解有_____组.(2)若x,y是方程组(3)已知3a+b+2c=3,且a+3b+2c=1,则2a+c=_____.(4)已知实数x,y,z满足方程组则xyz=________.2.解方程组:3.设a,b,c,x,y,z都是实数.若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1)(x+2)+b(x+2)(x+3)+c(x+3)(x+1)=0 有两根0,1,求a∶b∶c.5.(1)解方程组第五讲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条主线,也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使我们从研究常量发展到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对事物认识的一大飞跃,而且对于函数及其图像的研究,使我们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了.学习函数,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概念,而且要把解析式、图像和性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解题中自觉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图像和性质对函数进行深入的研究.1.求函数值和函数表达式对于函数y=f(x),若任取x=a(a为一常数),则可求出所对应的y值f(a),此时y的值就称为当x=a时的函数值.我们经常会遇到求函数值与确定函数表达式的问题.例1 已知f(x-1)=19x2+55x-44,求f(x).解法1令y=x-1,则x=y+1,代入原式有f(y)=19(y+1)2+55(y+1)-44=19y2+93y+30,所以f(x)=19x2+93x+30.解法2f(x-1)=19(x-1)2+93(x-1)+30,所以f(x)=19x2+93x+30.可.例3 已知函数f(x)=ax5-bx3+x+5,其中a,b为常数.若f(5)=7,求f(-5).解由题设f(-x)=-ax5+bx3-x+5=-(ax5-bx3+x+5)+10=-f(x)+10,所以f(-5)=-f(5)+10=3.例4 函数f(x)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并且对任意实数x,y,有f(x+y)=f(xy).若f(19)=99,求f(1999).解设f(0)=k,令y=0代入已知条件得f(x)=f(x+0)=f(x·0)=f(0)=k,即对任意实数x,恒有f(x)=k.所以f(x)=f(19)=99,所以f(1999)=99.2.建立函数关系式例5 直线l1过点A(0,2),B(2,0),直线l2:y=mx+b过点C(1,0),且把△AOB分成两部分,其中靠近原点的那部分是一个三角形,如图3-1.设此三角形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像.解因为l2过点C(1,0),所以m+b=0,即b=-m.设l2与y轴交于点D,则点D的坐标为(0,-m),且0<-m≤2(这是因为点D在线段OA上,且不能与O点重合),即-2≤m<0.故S的函数解析式为例6 已知矩形的长大于宽的2倍,周长为12.从它的一个顶点作一条射线,将矩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且这条射线与矩形一边x,试写出梯形面积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解设矩形ABCD的长BC大于宽AB的2倍.由于周长为12,故长与宽满足4<BC<6,0<AB<2.由题意,有如下两种情形:CE1=x,BE1=BC-x,AB=CD=2(BC-x),所以(2AB+x)+AB=6,所以3.含绝对值的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含有绝对值符号的函数所对应的图像是由若干条线段和射线所组成的折线;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而y=|ax2+bx+c|的图像是将y=ax2+bx+c 在x轴下方的图像按x轴为对称轴翻到x轴的上方.对于一些其他的含绝对值符号的函数和方程的图像,需要按区间分段讨论.例7 作函数y=|3-x|+|x-1|的图像.解当x<1时,y=(3-x)+(1-x)=-2x+4;当1≤x<3时,y=(3-x)+(x-1)=2;当x≥3时,y=(x-3)+(x-1)=2x-4.所以它的图像如图3-3所示.例8 作函数y=|x2-5x+6|的图像.解当x≤2或x≥3时,x2-5x+6≥0,于是y=x2-5x+6;当2<x<3时,x2-5x+6<0,于是y=-(x2-5x+6).所以于是,得图像如图3-4所示.例9 点(x,y)满足方程|x-1|+|y+2|=2,求它的图像所围成区域的面积.解当x≥1,y≥-2时,x-1+y+2=2,即y=-x+1.当x≥1,x<-2时,x-1-(y+2)=2,即y=x-5.当x<1,y≥-2时,-x+1+y+2=2,即y=x-1.当x<1,y<-2时,-x+1-(y+2)=2,即y=-x-3.于是,所得图像如图3-5所示.由此可知,|x-1|+|y+2|=2的图像是一个对角线长为4,边长为2例10m是什么实数时,方程x2-4|x|+5=m有四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解法1将原方程变形为x2-4|x|+4=m-1.令y=x2-4|x|+4=m-1,则它的图像如图3-6,而y=m-1是一条与x轴平行的直线.原方程有四个互不相等的实根,即直线应与曲线有四个不同的交点.由图像可知,当0<m-1<4,即1<m<5时,直线与曲线有四个不同的交点,所以,当1<m<5时,方程x2-4|x|+5=m有四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说明本题是一个方程问题,我们利用图形来研究,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当然,本题不用图像也是可以解的,下面给出解法,请读者比较一下.解法2原方程变形为(|x|-2)2=m-1,练习五1.填空:(1)已知f(x-1)=19x2+55x-44,则f(x)=_______.(2)对所有实数x,f(x2+1)=x4+5x2+3,那么对所有实数x,f(x2-1)=_______.(3)设x与y2成反比例,y与z2成正比例.当x=24时,y=2;当y=18时,z=3,则z=1时,x=_______.(4)已知y=2x2+mx+5的值恒为正,且m为实数,则m的范围是_______.函数,且当x=2,x=3时,y的值都为19,则y的解析式为y=_______.(6)如果y+m与x+n成正比例,且当x=1时,y=2;当x=-1时,y=1,则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_______.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点A的坐标是(4,0),点P是第一象限内一次函数y=-x+6的图像上的点,原点是O,如果△OPA的面积为S,P点坐标为(x,y),求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3.平面直角坐标上有点P(-1,-2)和点Q(4,2),取点R(1,m),试问当m为何值时,PR+RQ有最小值.试求k的取值范围.5.设y=|x+2|+|x-4|-|2x-6|,且2≤x≤8,试求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6.作y=2|x-3|,y=x-a的图像,问a取什么值时,它们可以围出一个平面区域,并求其面积.7.m是什么实数时,方程|x2-4x+3|=m有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解.第六讲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一类十分重要的最基本的初等函数,也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中学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初中代数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另外,二次函数在工程技术、商业、金融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学习,使我们能进一步理解函数思想和函数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是学好二次函数的关键.1.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例1 (1)设抛物线y=2x2,把它向右平移p个单位,或向下移q个单位,都能使得抛物线与直线y=x-4恰好有一个交点,求p,q的值.(2)把抛物线y=2x2向左平移p个单位,向上平移q个单位,则得到的抛物线经过点(1,3)与(4,9),求p,q的值.(3)把抛物线y=ax2+bx+c向左平移三个单位,向下平移两个单位析式.解(1)抛物线y=2x2向右平移p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为y=2(x-p)2.于是方程2(x-p)2=x-4有两个相同的根,即方程2x2-(4p+1)x+2p2+4=0的判别式△=(4p+1)2-4·2·(2p2+4)=0,抛物线y=2x2向下平移q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2x2-q.于是方程2x2-q=x-4有两个相同的根,即△=1-4·2(4-q)=0,(2)把y=2x2向左平移p个单位,向上平移q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为y=2(x+p)2+q.于是,由题设得解得p=-2,q=1,即抛物线向右平移了两个单位,向上平移了一个单位.解得h=3,k=2.原二次函数为说明将抛物线y=ax2+bx+c向右平移p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y=a(x-p)2+b(x-p)+c;向左平移p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y=a(x+p)2+b(x+p)+c;向上平移q个单位,得到y=ax2+bx +c+q;向下平移q个单位,得到y=ax2+bx+c-q.例2 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一段图像如图3-7所示.(1)确定a,b,c的符号;(2)求a+b+c的取值范围.解(1)由于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a>0.又抛物线经过点(0,-1),合a>0便知b<0.所以a>0,b<0,c<0.(2)记f(x)=ax2+bx+c.由图像及(1)知所以a+b+c=a+(a-1)-1=2(a-1),-2<a+b+c<0.例3 已知抛物线y=ax2-(a+c)x+c(其中a≠c)不经过第二象限.(1)判断这条抛物线的顶点A(x0,y0)所在的象限,并说明理由;(2)若经过这条抛物线顶点A(x0,y0)的直线y=-x+k与抛物线的另一解(1)因为若a>0,则抛物线开口向上,于是抛物线一定经过第二象限,所以当抛物线y=ax2-(a+c)x+c的图像不经过第二象限时,必有a<0.又当x=0时,y=c,即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0,c).因为抛物线不经过第二象限,所以c≤0.于是所以顶点A(x0,y0)在第一象限.B在直线y=-x+k上,所以0=-1+k,所以k=1.又由于直线y=-x+1经过-2x2+2x.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解析式,需要三个独立的条件确定三个系数a,b,c.一般地有如下几种情况:(1)已知抛物线经过三点,此时可把三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可得系数a,b,c.或者已知抛物线经过两点,这时把两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得两个方程,再利用其他条件可确定a,b,c.或者已知抛物线经过某一点,这时把这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再结合其他条件确定a,b,c.(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h,k),这时抛物线可设为y=a(x-h)2+k,再结合其他条件求出a.(3)已知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两点(x1,0),(x2,0),此时的抛物线可设为y=a(x-x1)(x-x2),再结合其他条件求出a.例4 设二次函数f(x)=ax2+bx+c满足条件:f(0)=2,f(1)=-1,解由f(0)=2,f(1)=-1,得即c=2,b=-(a+3).因此所求的二次函数是y=ax2-(a+3)x+2.由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在x轴上所截得的线段长,就是方程ax2-(a+3)x+2=0两根差的绝对值,而这二次方程的两根为于是因此所求的二次函数表达式为例5 设二次函数f(x)=ax2+bx+c,当x=3时取得最大值10,并且它的图像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求a,b,c的值.分析当x=3时,取得最大值10的二次函数可写成f(x)=a(x-3)2+10,且a<0.解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3,又因为图像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是4,所以由对称性,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1,5.因此,二次函数又可写成f(x)=a(x-1)(x-5)的形式,从而a(x-3)2+10=a(x-1)(x-5),所以例6 如图3-8,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b<0)的图像与x轴、y轴都只有一个公共点,分别为点A,B,且AB=2,b+2ac=0.(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一次函数y=x+k的图像过点A,并和二次函数的图像相交于另一点C,求△ABC的面积.解(1)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故b2-4ac=0,而b+2ac=0,所以b2+2b=0,b=-2(因为b<0).点B的坐标为(0,c),AB=2,由勾股定理得所以1+a2c2=4a2.因为ac=1,所以4a2=2,练习六1.填空:(1)将抛物线y=2(x-1)2+2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三个单位,得到的图像的解析式为______.(2)已知y=x2+px+q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1,0),则(p,q)=____.(3)已知二次函数y=a(x-h)2+k的图像经过原点,最小值为-8,且形(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过点A(-1,0),B(-3,2),且它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4,则它的解析式为________.(5)已知二次函数y=x2-4x+m+8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kx+1的图像相交于点(3,4),则m=___,k=_____.(6)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函数y=-x2+(2m+2)x-(m2+4m-3)中,m是不小于零的整数,它的图像与x轴交于点A和点B,点A在原点左边,点B在原点右边,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2.设抛物线y=x2+2ax+b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1)把它沿y轴平移,使所得到的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的长度是原来的2倍,求所得到的抛物线;(2)通过(1)中所得曲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及原来的抛物线的顶点,作一条新的抛物线,求它的解析式.3.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顶点为C.(2)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b2-4ac的值;(3)若b2-4ac=12,试判断△ABC的形状.4.有两个关于x的二次函数C1:y=ax2+4x+3a和C2:y=x2+2(b+2)x+b2+3b.当把C1沿x轴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顶点恰与C2的顶点关于x轴对称,求a,b.5.已知二次函数y=x2-2bx+b2+c的图像与直线y=1-x只有一个公共点,并且顶点在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上,求a的取值范围第七讲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我们常常遇到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归结为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解法灵活,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讲从四个方面来讨论如何求解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1.一次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一次函数y=kx+b在其定义域(全体实数)内是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但是,如果对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有所限制时,一次函数就可能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了.例1 设a是大于零的常数,且a≠1,求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大值a.例2 已知x,y,z是非负实数,且满足条件x+y+z=30,3x+y-z=50.求u=5x+4y+2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题设条件给出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x,y,z,当然,x,y,z的具体数值是不能求出的.但是,我们固定其中一个,不妨固定x,那么y,z都可以用x来表示,于是u便是x的函数了.解从已知条件可解得y=40-2x,z=x-10.所以u=5x+4y+2z=5x+4(40-2x)+2(x-10)=-x+140.又y,z均为非负实数,所以解得10≤x≤20.由于函数u=-x+140是随着x的增加而减小的,所以当x=10时,u有最大值130;当x=20时,u有最小值120.2.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例3 已知x1,x2是方程x2-(k-2)x+(k2+3k+5)=0解由于二次方程有实根,所以△=[-(k-2)]2-4(k2+3k+5)≥0,3k2+16k+16≤0,例4 已知函数有最大值-3,求实数a的值.解因为的范围内分三种情况讨论.-a2+4a-1=-3例5 已知边长为4的正方形截去一个角后成为五边形ABCDE(如图3-12),其中AF=2,BF=1.试在AB上求一点P,使矩形PNDM有最大面积.解设矩形PNDM的边DN=x,NP=y,于是矩形PNDM的面积S=xy,2≤X≤4.易知CN=4-x,EM=4-y,且有二次函数S=f(x)的图像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5,故当x≤5时,函数值是随x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对满足2≤x≤4的S来说,当x=4时有最大值例6 设p>0,x=p时,二次函数f(x)有最大值5,二次函数g(x)的最小值为-2,且g(p)=25,f(x)+g(x)=x2+16x+13.求g(x)的解析式和p的值.解由题设知f(p)=5,g(p)=25,f(p)+g(p)=p2+16p+13,所以p2+16p+13=30,p=1(p=-17舍去).由于f(x)在x=1时有最大值5,故设f(x)=a(x-1)2+5,a<0,所以g(x)=x2+16x+13-f(x)=(1-a)x2+2(a+8)x+8-a.由于g(x)的最小值是-2,于是解得a=-2,从而g(x)=3x2+12x+10.3.分式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法是去分母后,化为关于x的二次方程,然后用判别式△≥0,得出y的取值范围,进而定出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去分母、整理得(2y-1)x2+2(y+1)x+(y+3)=0.△≥0,即△=[2(y+1)]2-4(2y-1)(y+3)≥0,解得-4≤y≤1.时,取最小值-4,当x=-2时,y取最大值1.说明本题求最值的方法叫作判别法,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在用判别法求最值时,应特别注意这个最值能否取到,即是否有与最值相应的x值.解将原函数去分母,并整理得yx2-ax+(y-b)=0.因x是实数,故△=(-a)2-4·y·(y-b)≥0,由题设知,y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所以(y+1)(y-4)≤0,即y2-3y-4≤0.②由①,②得所以a=±4,b=3.4.其他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处理一般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我们常常用不等式来估计上界或下界,进而构造例子来说明能取到这个上界或下界.解先估计y的下界.又当x=1时,y=1,所以,y的最小值为1.说明在求最小(大)值,估计了下(上)界后,一定要举例说明这个界是能取到的,才能说这就是最小(大)值,否则就不一定对了.例如,本题我们也可以这样估计:但无论x取什么值时,y取不到-3,即-3不能作为y的最小值.例10 设x,y是实数,求u=x2+xy+y2-x-2y的最小值.分析先将u看作是x的二次函数(把y看作常数),进行配方后,再把余下的关于y的代数式写成y的二次函数,再配方后,便可估计出下界来.又当x=0,y=1时,u=-1,所以,u的最小值为-1.例11 求函数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的x值,其中[a]表示不超过a的最大整数.练习七。
初二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共12讲)

初二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共12讲)目录本内容适合八年级学生竞赛拔高使用重点落实在奥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和提高本内容难度适中讲练结合由浅入深讲解与练习同步重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另外在本次培训中内容的编排和讲解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由任课教师适当的调整顺序和增删内容其中《因式分解》为初二下册内容但是考虑到它的重要性和工具性将在本次培训进行具体解读注有标注的为选做内容本次培训具体计划如下以供参考第一讲实数一第二讲实数二第三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第四讲一次函数一第五讲一次函数二第六讲全等三角形第七讲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第八讲株洲市初二数学竞赛模拟卷未装订在内另发第九讲竞赛中整数性质的运用第十讲不定方程与应用第十一讲因式分解的方法第十二讲因式分解的应用第十三讲考试未装订在内另发第十四讲试卷讲评第1讲实数一知识梳理一非负数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1几种常见的非负数1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a≥0在数轴上表示实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实数a的绝对值用a来表示设a为实数则绝对值的性质①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0②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a=ba=b③对任意实数a则a≥a a≥-a④a·b=ab b≠0⑤a-b≤a±b≤a+b2实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0n为自然数当n=1≥03算术平方根是非负数即≥0其中a≥0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a≥0 =2非负数的性质1有限个非负数的和积商除数不为零是非负数2若干个非负数的和等于零则每个加数都为零3若非负数不大于零则此非负数必为零3对于形如的式子被开方数必须为非负数4推广到的化简5利用配方法来解题开平方或开立方时将被开方数配成完全平方式或完全立方例题精讲◆专题一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解题例1已知实数xyz满足求x+y+z的平方根巩固1已知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2若的值拓展设abc是实数若求abc的值◆专题二对于的应用例2已知xy是实数且例3已知适合关系式求的值巩固1已知b=且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立方根是试求的平方根和立方根2已知则拓展在实数范围内设=求的个位数字◆专题三的化简及应用常用方法利用配方法将被开方数配成完全平方式或者立方式例4化简例5若实数x满足方程那么巩固1若且则2已知实数a满足a+=03设1求y的最小值2求使6<y<7的x的取值范围拓展若求的值课后练习1如果a 0 那么2已知和是数的平方根则求的值3设abc是△ABC的三边的长则=4已知xy是实数且则=5若0 a 1 且则为6代数式的最小值是7已知实数满足=则=8已知△ABC的三边长为和满足求的取值范围9已知求的值10实数满足求的值第2讲实数二知识梳理一实数的性质1设x为有理数y为无理数则x+yx-y都为无理数当x≠0时xy都是无理数当x=0xy 就是有理数了2若xy都是有理数是无理数则要使=0x=y=03xymn都是有理数都是无理数则要使成立须使x=ym=n常用方法直接法利用数轴比较平方法同次根式下比较被开方数法作差法作商法三证明一个数是有理数的方法证明这个数是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或可表示成几个有理数的和差积商的形式例题精讲◆例1比较下列两数的大小1 2 34 5 6巩固设◆例2若的小数部分为的小数部分为则的值为巩固1已知为的整数部分是9的平方根且求的值2设的整数部分为小数部分为试求的值拓展已知的整数部分为m小数部分为n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试计算的值◆例3已知是有理数且求的值巩固1已知ab是有理数且求ab的值2已知是有理数并且满足求的值◆例4设试用的代数式表示巩固已知试用的代数式表示◆例5求证是有理数◆例6a与b是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试判断实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并说明理由拓展证明是无理数◆例5若ab满足的取值范围巩固已知求x和y的取值范围课后练习1比较大小2设ab是正有理数且满足求ab的值3设的整数部分为小数部分为试求的值4已知与的小数部分分别是ab求ab-3a+4b+8的值5已知ab为有理数xy分别表示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且求a+b的值6证明是无理数第3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知识梳理1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在数轴的基础上为了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是学习函数的基础数形结合是本节最显著的特点2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P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实数xy和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何一对有序实数xy在平面内都有唯一的点P和它对应与点P相对应的有序实数对xy叫做点P的坐标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特征1若点Pxy在第一象限内2若点Pxy在第二象限内3若点Pxy在第三象限内 4若点Pxy在第四象限内5若点Pxy在x轴上 6若点Pxy在y轴上4对称点的坐标特征1点Pxy关于x轴对称或成轴反射的点的坐标为Px-y2点Pxy关于y轴对称或成轴反射的点的坐标为P-xy3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5函数的有关定义1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每一个x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则x是自变量y是的函数2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函数关系式也称函数解析式6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使含自变量的代数式都有意义所以1使分母不为零2开平方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3为整式时其自变量的范围是全体实数另外当函数关系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题精讲◆例1若点M1+a2b-1在第二象限则点N a-11-2b 在第象限巩固1点Q3-a5-a在第二象限则=2若点P2a+43-a关于y的对称点在第三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为◆例2方程组的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内求m的取值范围巩固已知点Mab在第四象限且ab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求点M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1在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A1 B2 C3 D4拓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正方形ABCD它的4个顶点为A100B 010C -100D 0-10 则该正方形内及边界上共有_______个整点即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例4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5如图在靠墙墙长为18m的地方围建一个矩形的养鸡场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总长为35m求鸡场的一边长y m与另一边长x 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巩固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①②③2周长为10cm的等腰三角形腰长y cm 与底边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拓展若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一切实数求c的取值范围◆例6已知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求点AB的坐标巩固若点P在函数的图象上那么点P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升又知单开进水管20分钟可把空水池注满若同时打开进出水管20分钟可把满水池的水放完现已知水池内有水升先打开进水管分钟再打开出水管两管同时开放直至把水池中的水放完则能确定反映这一过程中水池的水量升随时间分钟变化的函数图象是巩固如图小亮在操场上玩一段时间内沿的路径匀速散步能近似刻画小亮到出发点的距离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函数图象是课后练习1汽车由北京驶往相距120千米的天津它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则汽车距天津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S=120-30t0≤t≤4 BS=30t0≤t≤4CS=120-30tt 0 DS=30tt=42图1是韩老师早晨出门散步时离家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图象.若用黑点表示韩老师家的位置则韩老师散步行走的路线可能是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水以恒速即单位时间内注入水的体积相同注入下图的四种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下面那种方案能准确体现各容器所对应的水高度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A.1~甲2~乙3~丁4~丙 B.1~乙2~甲3~丁4~丙C.1~乙2~甲3~丙4~丁 D.1~丁2~甲3~乙4~丙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n1-n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6若P a+b-5 与Q 13a-b 关于原点对称则a+b a-b 的值为6已知点P3p-153-p在第三象限如果其坐标为整数点求点M的坐标第4讲一次函数一姓名知识梳理一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二一次函数的图象由于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在今后作一次函数图象时只要描出适合关系式的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选取两个特殊点直线与y轴的交点0b直线与x轴的交点-0但也不必一定选取这两个特殊点画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只要描出点001k即可三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性质1k的正负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①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②k<O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2k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即k越大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大直线陡k越小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度数越小直线缓3b的正负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①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上②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上③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是正比例函数.4由于kb的符号不同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也不同①如图11-181所示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②如图11-182所示当k>0b>O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③如图11-183所示当k<O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④如图11-184所示当k<Ob<O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5由于k决定直线与x轴相交的锐角的大小k相同说明这两个锐角的大小相等且它们是同位角因此它们是平行的.另外从平移的角度也可以分析例如直线y =x+1可以看作是正比例函数y=x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四正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1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必经过原点2当k>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当k<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五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2x+20=0与函数y=2x+20观察思考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上看方程2x+20=0的解是函数y=2x+20的值为0时对应自变量的值从形上看函数y=2x+2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2x+20=0的解关系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2解关于xy的方程组从数的角度看•相当于考虑当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多少从形的角度看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y=kx+b与y=mx+n的交点坐标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是当一次函数值大于或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解关于x的不等式kx+b mx+n可以转化为当自变量x取何值时直线y=k-mx+b-n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或2求当x 取何值时直线y=kx+b上的点在直线y=mx+n上相应的点的上方.不等号为时是同样的道理例题精讲◆例1已知一次函数则这样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必经过第象限巩固1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 BC D2若直线经过点Am-1B1m其中则这条直线不经过第象限拓展已知≠并且那么一定经过A第一二象限 B第二三象限 C第三四象限 D第一四象限◆例2若直线y=kx+6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求常数k的值是多少巩固过点P3作直线使它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这样的直线可以作几条拓展设直线是正整数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则◆例3如图所示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直线y=-2x+6与x轴交于点B且两条直线的交点为P试求出△PAB的面积巩固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顶点B的坐标为 156 直线恰好将长方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那么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y=x+3的图象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直线l经过原点与线段AB交于点C把△AOB的面积分为21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拓展若直线和直线k是正整数及x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则值为___________◆例4一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k1>0b<0②k2>0③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④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巩固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kx-2 0k≠0的解集是x -3则直线y=-kx+2与x 轴的交点是_______.2如右图直线与直线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例5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与直线平行与轴轴的交点分别为AB并且过点-1-25则线段AB上包括端点AB横坐标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几个巩固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则的值为◆例6如图直线的解析式为且与轴交于点D直线经过点AB直线交于点C1求直线的解析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课后练习1点A为直线上的一点点A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 2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经过象限3一次函数是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的解集是A.B.C.D.4如图一直线L经过不同三点AabB ba C那么直线L经过A.第二四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5设直线为自然数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32000 则1+2+3++2000的值为A B C D6如图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BAC=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且△AB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求a的值第5讲一次函数二知识梳理一次函数的应用就是从给定的材料中抽象出函数关系构建一次函数模型再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出问题的解例题精讲◆例1我市一种商品的需求量y1万件供应量y2万件与价格x元/件分别近似满足下列函数关系式y1=x+60y2=2x36需求量为时即停止供应当y1 = y2 1求该商品的稳定价格与稳定需求量2价格在什么范围该商品的需求量低于供应量3当需求量高于供应量时政府常通过对供应方提供价格补贴来提高供货价格以提高供应量现若要使稳定需求量增加4万件政府应对每件商品提供多少元补贴才能使供应量等于需求量巩固图11-30表示甲乙两名选手在一次自行车越野赛中路程y千米随时间x分变化的图象全程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当比赛开始多少分时两人第一次相遇2这次比赛全程是多少千米3当比赛开始多少分时两人第二次相遇◆例2在购买某场足球赛门票时设购买门票数为张总费用为元.现有两种购买方案方案一若单位赞助广告费10000元则该单位所购门票的价格为每张60元总费用=广告赞助费+门票费方案二购买门票方式如图所示.解答下列问题1方案一中与的函数关系式为方案二中当时与的函数关系式为当时与的函数关系式为2如果购买本场足球赛超过100张你将选择哪一种方案使总费用最省请说明理由3甲乙两单位分别采用方案一方案二购买本场足球赛门票共700张花去总费用计58000元求甲乙两单位各购买门票多少张.元一月用水超过10吨的用户10吨水仍按每吨元收费超过10吨的部分按每吨元收费设一户居民月用水吨应收水费元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13所示1求的值某户居民上月用水8吨应收水费多少元2求的值并写出当时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已知居民甲上月比居民乙多用水4吨两家共收水费46元求他们上月分别用水多少吨◆例3抗震救灾中某县粮食局为了保证库存粮食的安全决定将甲乙两个仓库的粮食全部转移到具有较强抗震功能的AB两仓库已知甲库有粮食100吨乙库有粮食80吨而A库的容量为70吨B库的容量为110吨从甲乙两库到AB两库的路程和运费如下表表中元吨·千米表示每吨粮食运送1千米所需人民币1若甲库运往A库粮食吨请写出将粮食运往AB两库的总运费元与吨的函数关系式2当甲乙两库各运往AB两库多少吨粮食时总运费最省最省的总运费是多少巩固我市某乡两村盛产柑桔村有柑桔200吨村有柑桔300吨.现将这些柑桔运到两个冷藏仓库已知仓库可储存240吨仓库可储存260吨从村运往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村运往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18元.设从村运往仓库的柑桔重量为吨两村运往两仓库的柑桔运输费用分别为元和元.1请填写下表并求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总计吨200吨300吨总计240吨260吨500吨2试讨论两村中哪个村的运费较少3考虑到村的经济承受能力村的柑桔运费不得超过4830元.在这种情况下请问怎样调运才能使两村运费之和最小求出这个最小值.◆例4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在甲乙两城市之间开通了动车组高速列车.已知每隔1h有一列速度相同的动车组列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如图所示OA是第一列动车组列车离开甲城的路程s 单位在km 与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函数图象BC 是一列从乙城开往甲城的普通快车距甲城的路程s 单位km 与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点B的横坐标05的意义是普通快车发车时间比第一列动车组列车发车时间_________h点B的纵坐标300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原图中直接画出第二列动车组列车离开甲城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图象3若普通快车的速度为100 kmh①求BC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②求第二列动车组列车出发后多长时间与普通列车相遇③直接写出这列普通列车在行驶途中与迎面而来的相邻两列动车组列车相遇的间隔时间.巩固某物流公司的快递车和货车每天往返于AB两地快递车比货车多往返一趟图中表示快递车距离A地的路程y 单位千米与所用时间x 单位时的函数图象.已知货车比快递车早1小时出发到达B地后用2小时装卸货物然后按原路原速返回结果比快递车最后一次返回A地晚1小时.1请在图中画出货车距离A地的路程y 千米与所用时间x 时的函数图象2求两车在途中相遇的次数直接写出答案3求两车最后一次相遇时距离A地的路程和货车从A地出发了几小时课后练习1某车站客流量大旅客往往需长时间排队等候购票.经调查统计发现每天开始售票时约有300名旅客排队等候购票同时有新的旅客不断进入售票厅排队等候购票新增购票人数人与售票时间分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每个售票窗口票数人与售票时间分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某天售票厅排队等候购票的人数人与售票时间分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售票的前分钟开放了两个售票窗口.1求的值2求售票到第60分钟时售票厅排队等候购票的旅客人数3该车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本着以人为本方便旅客的宗旨决定增设售票窗口.若要在开始售票后半小时内让所有排队购票的旅客都能购到票以便后来到站的旅客能随到随购请你帮助计算至少需同时开放几个售票窗口2如图工地上有AB两个土墩洼地E和河滨F两个土墩的土方数分别是781方1584方洼地E填上1025方河滨F可填上1390方要求挖掉两个土墩把这些土先填平洼地E余下的图填入河滨F填入F实际只有1340方如何安排运土方案才能使劳力最省提示把土方米作为运土花费劳力的单位第6讲全等三角形知识梳理1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HL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4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例题精讲◆例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巩固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 延长BE交AC于F求证 AF=EF◆例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CBD平分∠ABC求证AB=BC+CD巩固1已知△ABC中AD平分∠BACAB>AC求证AB-AC=BD-DC2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AD=60°∠BCD=120°求证 BC+DC=AC◆例3如图已知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OE=OD◆例4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PQ的垂直平分线PQ相交于点P过点P分别作PN⊥AB于NPM ⊥AC于点M求证BN=CM◆例5AD为△ABC的角平分线直线MN⊥AD于AE为MN上一点△ABC周长记为△EBC周长记为求证>拓展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 的度数课后练习1如图∠BAC=60°∠C=40°AP平分∠BAC交BC于PBQ平分∠ABC交AC于Q求证AB+BP=BQ+AQ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3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E⊥AB于EDF⊥AC于F1说明BE=CF的理由2如果AB=AC=求AEBE的长第7讲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知识梳理一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逆定理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奥赛专题(3)

1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 座10层 电话:第三讲实数的若干性质和应用实数是高等数学特别是微积分的重要基础.在初中代数中没有系统地介绍实数理论,是因为它涉及到极限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中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中学数学里没有实数的概念及其简单的运算知识,中学数学也将无法继续学习下去了.例如,即使是一元二次方程,只有有理数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用的.因此,适当学习一些有关实数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仅是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基础,而且也是初等数学学习所不可缺少的.本讲主要介绍实数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用于解决许多问题,例如,不难证明:任何两个有理数的和、差、积、商还是有理数,或者说,有理数对加、减、乘、除(零不能做除数)是封闭的. 性质1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写成有限小数(整数可以看作小数点后面为零的小数)或循环小数的形式,反之亦然. 例1分析 要说明一个数是有理数,其关键要看它能否写成两个整数比的形式. 证 设2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座10层 电话:两边同乘以100得②-①得 99x=,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有理数对四则运算是封闭的,而无理是说,无理数对四则运算是不封闭的,但它有如下性质. 性质2 设a 为有理数,b 为无理数,则 (1)a+b ,a-b 是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3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 座10层 电话:在实数集内,没有最小的实数,也没有最大的实数.任意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所有点是一一对应的.在实数集内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运算,其结果仍是实数(即实数对四则运算的封闭性).任一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其结果仍是实数;只有当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时,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仍是实数. 例2分析证4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 座10层 电话:所以分析 要证明一个实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一件极难办到的事.由于有理数与无理数共同组成了实数集,且二者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所以,判定一个实数是无理数时,常常采用反证法. 证 用反证法.所以p 一定是偶数.设p=2m(m 是自然数),代入①得 4m 2=2q 2,q 2=2m 2,5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 座10层 电话:例4 若a 1+b 1a=a 2+b 2a(其中a 1,a 2,b 1,b 2为有理数,a 为无理数),则a 1=a 2,b 1=b 2,反之,亦成立.分析 设法将等式变形,利用有理数不能等于无理数来证明. 证 将原式变形为(b 1-b 2)a=a 2-a 1.若b 1≠b 2,则反之,显然成立.说明 本例的结论是一个常用的重要运算性质.是无理数,并说明理由.6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 座10层 电话:整理得由例4知 a =Ab ,1=A ,说明 本例并未给出确定结论,需要解题者自己发现正确的结有理数作为立足点,以其作为推理的基础.例6 已知a ,b 是两个任意有理数,且a <b ,求证:a与b 之间存在着无穷多个有理数(即有理数集具有稠密性).分析 只要构造出符合条件的有理数,题目即可被证明. 证 因为a <b ,所以2a <a+b <2b ,所以7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 座10层 电话:说明 构造具有某种性质的一个数,或一个式子,以达到解题和证明的目的,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例7 已知a ,b 是两个任意有理数,且a <b ,问是否存在无理数α,使得a<α<b 成立即由①,②有存在无理数α,使得a<α<b成立.b4+12b3+37b2+6b-20的值.分析因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不可能把一个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一位一位确定下来,这样涉及无理数小数部分的计算题,往往是先估计它的整数部分(这是容易确定的),然后再寻求其小数部分的表示方法.14=9+6b+b2,所以b2+6b=5.b4+12b3+37b2+6b-20=(b4+2·6b3+36b2)+(b2+6b)-20=(b2+6b)2+(b2+6b)-208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座10层电话:9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 座10层 电话:=52+5-20=10.例9 求满足条件的自然数a ,x ,y . 解 将原式两边平方得由①式变形为两边平方得10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座10层 电话:例10 设a n 是12+22+32+…+n 2的个位数字,n=1,2,3,…,求证:1a 2a …a n …是有理数.分析 有理数的另一个定义是循环小数,即凡有理数都是循环小数,反之循环小数必为有理数.所以,要证1a 2a …a n …是有理数,只要证它为循环小数.因此本题我们从寻找它的循环节入手.证 计算a n 的前若干个值,寻找规律:1,5,4,0,5,1,0,4,5,5,6,0,9,5,0,6,5,9,0,0,1,5,4,0,5,1,0,4,…发现:a 20=0,a21=a 1,a 22=a 2,a 23=a 3,…,于是猜想:a k+20=a k ,若此式成立,说明1a …a n …是由20个数字组成循环节的循环小数,即下面证明a k+20=a k .令f(n)=12+22+…+n 2,当f(n+20)-f(n)是10的倍数时,表明f(n+20)与f(n)有相同的个位数,而 f(n+20)-f(n)v1.0可编辑可修改11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8号御道华城A 座10层 电话:第 11 页 共 11 页=(n+1)2+(n+2)2+…+(n+20)2=10(2n 2+42·n)+(12+22+…+202).由前面计算的若干值可知:12+22+…+202是10的倍数,故a k+20=a k 成立,所以1a …a n …是一个有理数.练习三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为什么5.设α,β为有理数,γ为无理数,若α+βγ=0,求证:α=β=0.。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竞赛讲座21应用题选讲

比赛讲座 21-应用题选讲应用题联系实质,生动地反应了现实世界的数目关系,可否从详细问题中概括出数目关系,反应了一个人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质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应有审题、设未知元、列解方程、查验、作结论等几个步骤.下边从几个不一样的侧面选讲一部分比赛题,从中表现解应用题的技术和技巧.1.合理选择未知元例 1 ( 1983 年轻岛市初中数学比赛题)某人骑自行车从 A 地先以每小时 12 千米的速度下坡后,以每小时 9 千米的速度走平路到 B 地,共用 55 分钟 . 回来时,他以每小时 8 千米的速度经过平路后,以每小时 4 千米的速度上坡,从 B地到 A地共用小时,求 A、 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法 1(选间接元)设坡路长x 千米,则下坡需依题意列方程:解之,得 x=3.答: A、 B 两地相距9 千米.解法 2(选直接元辅以间接元)设坡路长为x 千米, A、B 两地相距y 千米,则犹如下方程组解法 3(选间接元)设下坡需x 小时,上坡需 y 小时,依题意列方程组:例 2 ( 1972 年美国中学数学比赛题)若一商人进货价便谊 8%,而售价保持不变,那么他的收益(按进货价而定)可由当前的 x%增添到 (x+10)%,x 等于多少?解此题若用直接元x 列方程十分不易,可引入协助元进货价M,则 0.92M 是打折扣的价钱, x 是收益,以百分比表示,那么写销售货价(固定不变)的等式,可得:M(1+0.01x )=0.92M[1+0.01 (x+10)].约去 M,得1+0.01x=0.92[1+01.1(x+10)].解之,得x=15.例 3在三点和四点之间,时钟上的分针和时针在什么时候重合?剖析选直接元,设两针在 3 点 x 分钟时重合,则这时分针旋转了 x 分格,时针旋转了( x-15 )剖析,因为分针旋转的速度是每分钟 1 分格,旋转 x 分格需要分钟,时针旋转的速度是每分钟分格,旋转( x-15 )分格要例 4(1985 年江苏东台初中数学比赛题)从两个重为m千克和 n 千克,且含铜百分数不一样的合金上,切下重量相等的两块,把所切下的每一块和另一种节余的合金加在一同熔炼后,二者的含铜百分数相等,问切下的重量是多少千克?解采纳直接元并辅以间接元,设切下的重量为 x 千克,并设 m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百分数为 q , n 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百分数为q ,则切下的两块中分别含铜xq 121千克和xq2千克,混淆熔炼后所得的两块合金中分别含铜[xq1+(n-x)q2]千克和[xq 2 +(m-x)q 1] 千克,依题意,有:2.多元方程和多元方程组例 5 ( 1986 年扬州市初一数学比赛题) A、B、C三人各有豆若干粒,要求相互赠予,先由 A 给 B、C,所给的豆数等于 B、C 本来各有的豆数,依同法再由 B 给 A、C 现有豆数,后由 C 给 A、 B 现有豆数,互送后每人恰巧各有 64 粒,问本来三人各有豆多少粒?解设A、B、C 三人本来各有x、 y、 z粒豆,可列出下表:则有:解得: x=104,y=56, z=32.答:本来 A 有豆 104 粒,B 有 56 粒, C有 32 粒.例 6(1985 年宁波市初中数学比赛题)某工厂有九个车间,每个车间原有相同多的成品,每个车间每日能生产相同多的成品,而每个查验员查验的速度也相同快,A组 8 个查验员在两天之间将两个车间的所有成品(所有成品指原有的和以后生产的成品)查验完成后,再去查验另两个车间的所有成品,又用了三天查验完成,在此五天内,B 组的查验员也查验完成余下的五个车间的所有成品,问B 组有几个查验员?解设每个车间原有成品 x 个,每日每个车间能生产 y 个成品;则一个车间生产两天的所有成品为( x+2y)个,一个车间生产 5 天的所有成品为 (x+5y) 个,因为 A 组的 8 个查验员每日的查验速度相等,可得解得: x=4y一个查验员一天的查验速度为:又因为 B 组所查验的是 5 个车间,这 5 个车间生产 5 天的所有成品为 5(x+5y) 个,而这5(x+5y) 个建立要 B 组的人查验 5 天,因此 B 组的人一天能查验 (x+5y) 个 .因为所有查验员的查验速度都相等,因此,(x+5y) 个成品所需的查验员为:(人) .答: B 组有 12 个查验员 .3.对于不等式及不定方程的整数解例 7(1985 年武汉市初一数学比赛题)把若干颗花生疏给若干只猴子,假如每只猴子分 3 颗,就剩下 8 颗;假如每只猴子分 5 颗,那么最后一只猴子得不到 5 颗,求猴子的只数和花生的颗数 .解:设有 x 只猴子和 y 颗花生,则:y-3x=8,①5x-y <5,②由①得: y=8+3x,③③代入②得 5x-(8+3x) <5,∴x < 6.5因为 y 与 x 都是正整数,因此 x 可能为 6,5,4,3,2,1,相应地求出 y 的值为 26,23,20, 17,14, 11.经查验知,只有x=5, y=23 和 x=6,y=26 这两组解切合题意 .答:有五只猴子, 23 颗花生,或许有六只猴子,26 颗花生 .例 8(1986 年上海初中数学比赛题)在一次射箭比赛中,已知小王与小张三次中靶环数的积都是 36,且总环数相等,还已知小王的最高环数比小张的最高环数多(中箭的环数是不超出 10 的自然数),则小王的三次射箭的环数从小到大摆列是多少?解设小王和小张三次中靶的环数分别是x、 y、 z 和 a、b、c, 不如设 x≤y≤z,a≤b≤c,由题意,有:因为环数为不超出10 的自然数,第一有z≠10,不然与①式矛盾.若设 z=9, 则由①知: xy=4,∴x=2,y=2, 或 x=1,y=4,∴x+y+z=13 或 x+y+z=14.又由②及 c< z 知, c|36 ,∴ c=6,这时, ab=6.∴a=2, b=3,或 a=1, b=6∴a+b+c=11 或 a+b+c=13又由③知: x+y+z=a+b+c=13∴取 x=2, y=2,z=9.答:小王的环数分别为2环,2环,9环.例 9(1980 年苏联全俄第 6 届中学生物理数学比赛题)一队游客乘坐汽车,要求每辆汽车的乘客人数相等,开初,每辆汽车乘了 22 人,结果剩下一人未上车;假如有一辆汽车空车开走,那么所有游客正好能均匀分乘到其他各车上,已知每辆汽车最多只好容纳 32 人,求开初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名游客?解设开初有汽车k 辆,开走一辆空车后,均匀每辆车所乘的游客为k≥2,n≤32,由题意,知:22k+1=n(k-1) ,n 名,明显,∴k-1=1 ,或 k-1=23,即 k=2,或 k=24.当k=2 时,n=45 不合题意,当 k=24 时,n=23 合题意,这时游客人数为 n(k-1)=529.答:开初有 24 辆汽车,有 529 名游客4.应用题中的推理问题比赛中常有的应用题不必定是以求解的面目出现,而是一种逻辑推理型 . 解答这种题目不单需要具备较强的剖析综合能力,还要擅长用正确精练的语言来表述自己正确的逻辑思想.例 10(1986 年加拿大数学比赛题)有一种体育比赛共含 M个项目,有运动员 A、B、C参加,在每个项目中,第一、二、三名分别得 p1、p2、 p3分,此中 p1、 p2、p3为正整数且 p1> p2> p3,最后 A 得 22 分, B 与 C 均得 9 分, B 在百米赛中获得第一,求 M 的值,并问在跳高中谁获得第二名?剖析考虑三个得的总分,有方程:M(p1 +p2+p3 )=22+9+9=40,①又p 1+p2+p3≥1+2+3=6,②∴6M≤M(p1+p2+p3)=40 ,进而 M≤6.由题设知起码有百米和跳高两个项目,进而M≥2,又 M|40,因此 M可取 2、4、5.考虑 M=2,则只有跳高和百米,而 B百米第一,但总分仅 9 分,故必有:9≥p1+p3, ∴≤8,这样 A不行能得 22 分.若 M=4,由 B 可知: 9≥p1+3p3,又p3≥1,因此p1≤6, 若p1≤5,那么四项最多得20分, A 就不行能得 22 分,故 p1=6.∵4( p1+p2+p3)=40, ∴p2+p3=4.故有: p2=3,p 3=1,A 最多得三个第一,一个第二,一共得分3×6+3=21< 22,矛盾 .若 M=5,这时由 5(p 1+p2+p3)=40 ,得:p1+p2+p3=8. 若 p3≥2,则:p1+p2+p3≥4+3+2=9,矛盾,故p3 =1.又 p1一定大于或等于5, 不然 ,A 五次最高只好得20 分, 与题设矛盾 , 因此 p1≥5.若 p1≥6,则 p2+p3≤2,这也与题设矛盾,∴p1=5, p2+p3 =3,即 p2 =2, p3=1.A=22=4×5+2.故 A 得了四个第一,一个第二;B=9=5+4×1,故 B 得了一个第一,四个第三;C=9=4×2+1,故 C 得了四个第二,一个第三.练习五1.选择题( 1)翻开 A、 B、C 每一个阀门,水就以各自不变的速度注入水槽 . 当所有三个阀门都翻开时,注满水槽需 1 小时;只翻开 A、C两个阀门,需要 1.5 小时;假如只翻开B、C 两个阀门,需要 2 小时,若只翻开 A、B 两个阀门时,注满水槽所需的小时数是().( A) 1.1(B)1.15(C)1.2(D)1.25(E)1.75(2)两个孩子在圆形跑道上从同一点 A 出发,按相反方向运动,他们的速度是每秒5 英尺和每秒 9 英尺,假如他们同时出发并当他们在 A 点第一次再相遇的时候结束,那么他们从出发到结束之间相遇的次数是().( A)13(B)25(C)44(D)无量多(E)这些都不是( 3)某超级市场有128 箱苹果,每箱起码120 只,至多 144 只,装苹果只数相同的箱子称为一组,问此中最大一组的箱子的个数n,最小是()(A)4(B)5(C)6(D)24(E)25( 4)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在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容积之比是 p:1 ,而在另一个瓶子中是 q:1 ,若把两瓶溶液混淆在一同,混淆液中的酒精与水的容积之比是().( 5)汽车 A 和 B 行驶相同的距离,汽车 A 以每小时 u 千米行驶距离的一半并以每小时υ千米行驶另一半,汽车 B以每小时 u 千米行驶所行时间的一半并以每小时υ千米行驶另一半,汽车 A 的均匀速度是每小时 x 千米,汽车 B 的均匀速度是每小时 y 千米,那么我们总有()( A)x≤y(B)x ≥y(C)x=y(D)x < y(E)x>y2. 填空题( 1)已知闹钟每小时慢 4 分钟,且在 3 点半时瞄准,此刻正确时间是正确时间 ______分钟,闹钟才指到12 点上 .12 点,则过( 2)若 b 个人 c 天砌 f 块砖,则 c 个人用相同的速度砌 b 块砖需要的天数是 ____.( 3)某人上下班可乘火车或汽车,若他清晨上班乘火车则下午回家乘汽车;又倘若他下午回家乘火车则清晨上班乘汽车,在x 天中这个人乘火车9 次,清晨乘汽车次,下午乘汽车15 次,则 x=_______.8( 4)一个年纪在13 至 19 岁之间的孩子把他自己的年纪写在他父亲年纪的后边,这个新的四位数中减去他们年纪差的绝对值获得4289,他们年纪的和为 ______.从(5)一个城镇的人口增添了 1200 人,而后这新的人口又减少了 11%,此刻镇上的人数比增添 1200 人从前还少 32 人,则原有人口为 _____人 .3.(1982-1983 年福建省初中数学比赛题)一个四位数是奇数,它的首位数字小于其他各位数字,而第二位数字大于其他各位数字,第三位数字等于首末两位数字之和的二倍,求此四位数 .4. (第 2 届《祖冲之杯》)甲乙两人合养了几头羊,而每头羊的卖价又恰为n 元,两人分钱方法以下:先由甲拿 10 元,再由乙拿 10 元,这样轮番,拿到最后,剩下不足十元,轮到乙拿去,为了均匀分派,甲应当分给乙多少钱?5. (1986 年湖北省荆州地域初中数学比赛题)达成同一工作,A独做所需时间为B 与 C 共同工作所需时间的 m倍,B 独做所需时间为 A 与 C 共同工作所需时间的 n 倍,C 独做所需时间为 A 与 B 共同工作所需时间的 x 倍,用 m, n 表示出 x 来 .6.( 1988 年江苏省初中数学比赛题)今有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不尽相同,如将此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从头摆列,必可得一个最大数和一个最小数(比如,427,经重新摆列得最大数 742,最小数 247),假如所得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就是本来的那个三位数,试求这个三位数 .7.( 1978 年四川省数学比赛题)某煤矿某一年产煤总量中,除每年以必定数目的煤作为民用、出口等非工业用途外,其他留作工业用煤,依据该年度某一工业城市的工业用煤总量为标准计算,可供这样的三个工业城市用六年,四个这样的城市用五年(自然每年都要除掉非工业用煤的那一个定量),问假如只供一个城市的工业用煤,能够用多少年?练习五1.A.C.E.A.2.①②③16④59岁⑤10003.设从首位起,各位数字按序为a,b,c,d,则a<b,a<c,a<d,且c<d,d<b.又c=2(a+d).且2≤c≤8,故2≤2(a+d)≤8.∵d为奇数,a≠0,∵a=1,d=3.这时c=2(a+d)=8,b=9.4.略.5.设A、B、C独自达成同一工作所需时间分别为a、b、c,则单位时间他们可分别达成所有工作的、、,依题意有:由上边三式,可得:6.设三位数为,重排后最大数为则最小数为于是有因为C<A,由上式有10+C-A=z,10+(B-1)-B=y,(A-1)-C=x.可求得y=9,x=4,z=5.7.设该煤矿该年度产煤总量为x,每年非工业用煤量为y,该工业城市该年工业用煤量为z,并设只供这样一个城市工业用煤可用p年,由题意得方程组:①②③由①与②得y=2z.④从①、③、④三式中消去x、y、z,得。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奥数辅导试题(实数)-初中三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奥数辅导试题(实数)-初中三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数学试卷-试卷下载---------------------------------------奥数辅导试题(实数)班级姓名成绩1、已知x、y是实数,+y-6y+9=0,若axy-3x=y,则:a=。
2、一个数的平方根是a+b和4a-6b+13,那么这个数是。
3、方程+=0的解是。
4、观察思考下列计算过程:∵ 11=121,∵ =11;同样:∵ 111=12321,∵ =111;…由此猜想:=。
5、如图,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B,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C所表示的数是()BACA、-1;B、1-;C、2-;D、-2。
6、已知x是实数,则++的值是()A、1-;B、1+;C、-1;D、无法确定。
7、代数式++的最小值是()A、0;B、1+;C、1;D、不存在。
8、若实数a、b满足(a+b-2)+=0,求代数式:2a+b-1的值。
9、设x、y都是有理数,且满足方程(+)x+(+)y-4-=0,求x-y的值。
10、细心观察图形,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问题。
()+1=2,S=;()+1=3,S=;()+1=4,S=;…(1)请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2)推算出OA的长;(3)SSSS1111…AAAO求出S+S+S+…+S的值。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实数的竞赛知识点总结

实数的竞赛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实数的定义:实数是可以用小数表示的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两大类。
2. 有理数:有限小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例如,1,-2,$\frac{3}{4}$,1.23,-0.5,0.3333…等都是有理数。
3. 无理数:无法用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
例如,$\sqrt{2}$ ,π ,e,$\sqrt{3}$ 等都是无理数。
4. 实数的大小比较:实数的大小可以用大小关系符号来表示,包括大于(>)、小于(<)、大于或等于($\geq$)、小于或等于($\leq$)等四个符号。
5. 实数的运算: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规则。
6. 实数的绝对值:表示实数到零点的距离,又叫做模。
可以用符号 |x| 来表示,x的绝对值为大于等于0的数。
7. 实数的递增与递减:实数序列中,若对于任意相邻的两项都有a_n+1 ≥ a_n,则称该序列为递增的;若对于任意相邻的两项都有a_n+1 ≤ a_n,则称该序列为递减的。
8. 实数的零点:指函数的零点,即函数取值为0时的x的值。
二、实数的性质1. 实数的加法性质: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等。
2. 实数的乘法性质: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等。
3. 实数的闭包性:加法闭合性、乘法闭合性。
4. 实数的比较性:对于实数a, b,如果a > b,则一定有 $a^2$ > $b^2$。
5. 实数的连续性:实数轴上的连续性,有理数与无理数之间的无限稠密性。
6. 实数的数轴表示: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包括绝对值、大小比较、递增与递减等。
7. 实数的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根据实数的性质求解等式与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
8. 实数的分解表示:实数可以分解为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和。
9. 实数的有序性:任意两个实数都可以用大小关系符号进行比较。
三、实数的应用1. 实数的代数运算:包括实数的加减乘除、开方运算、指数运算、对数运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学数学竞赛讲座及练习:第21讲 实数的若干性质和应用 实数是高等数学特别是微积分的重要基础.在初中代数中没有系统地介绍实数理论,是因为它涉及到极限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中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中学数学里没有实数的概念及其简单的运算知识,中学数学也将无法继续学习下去了.例如,即使是一元二次方程,只有有理数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用的.因此,适当学习一些有关实数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仅是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基础,而且也是初等数学学习所不可缺少的.本讲主要介绍实数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形如:m
n (n ≠0)的数叫有理数,其中m ,n 为整数,这种定义可用于解决许多问题,例
如,不难证明:任何两个有理数的和、差、积、商还是有理数,或者说,有理数对加、减、乘、除(零不能做除数)是封闭的.
性质1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写成有限小数(整数可以看作小数点后面为零的小数)或循环小数的形式,反之亦然.
例1 证明循环小数2.61545454
2.6154∙∙
=是有理数
分析 要说明一个数是有理数,其关键要看它能否写成两个整数比的形式.
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有理数对四则运算是封闭的,而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和、
是一个有理数;π是无理数,
1π
π
=是有理数,也就是说,无理数对四则运算是不封闭的,但它有如下性质. 性质2 设a 为有理数,b 为无理数,则 (1)a+b ,a-b 是无理数; (2)当0a ≠时,,
a
a b b
是无理数。
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
在实数集内,没有最小的实数,也没有最大的实数.任意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所有点是一一对应的.在实数集内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运算,其结果仍是实数(即实数对四则运算的封闭性).任一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其结果仍是实数;只有当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时,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仍是实数.
例2
25
是有理数。
分析:要证明所给的数能表示成m
n (m,n 为整数,n ≠0)的形式,
关键是要证明11122
25(n-1)个
n 个
是完全平方数。
证
所以
例3
分析要证明一个实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一件极难办到的事.由于有理数与无理数共同组成了实数集,且二者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所以,判定一个实数是无理数时,常常采用反证法.
说明:只要p
成
例4 若a1+b1a=a2+b2a(其中a1,a2,b1,b2为有理数,a为无理数),
则a1=a2,b1=b2,反之,亦成立.
分析设法将等式变形,利用有理数不能等于无理数来证明.
说明本例的结论是一个常用的重要运算性质.
例5:a与b是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
并说明
理由.
说明本例并未给出确定结论,需要解题者自己发现正确的结论,解这样的问题时,
例6 已知a,b是两个任意有理数,且a<b,求证:a与b之间存在着无穷多个有理数(即有理数集具有稠密性).
分析只要构造出符合条件的有理数,题目即可被证明.
说明构造具有某种性质的一个数,或一个式子,以达到解题和证明的目的,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例7 已知a,b是两个任意有理数,且a<b,问是否存在无理数α,使得a<α<b成立?
分析因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不可能把一个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一位一位确定下来,这样涉及无理数小数部分的计算题,往往是先估计它的整数部分(这是容易确定的),然后再寻求其小数部分的表示方法.
14=9+6b+b2,所以b2+6b=5.
b4+12b3+37b2+6b-20
=(b4+2·6b3+36b2)+(b2+6b)-20
=(b2+6b)2+(b2+6b)-20
=52+5-20=10.
例9 求满足条件
的自然数a,x,y.
解将原式两边平方得
由①式变形为
两边平方得
例10 设a n是12+22+32+…+n2的个位数字,n=1,2,3,…,求证:0.a1a2a3…a n…是有理数.
分析有理数的另一个定义是循环小数,即凡有理数都是循环小数,反之循环小数必为有理数.所以,要证0.a1a2a3…a n…是有理数,只要证它为循环小数.因此本题我们从寻找它的循环节入手.
证计算a n的前若干个值,寻找规律:1,5,4,0,5,1,0,4,5,5,6,0,9,5,0,6,5,9,0,0,1,5,4,0,5,1,0,4,…发现:a20=0,a21=a1,a22=a2,a23=a3,…,于是猜想:a k+20=a k,若此式成立,说明0.a1a2…a n…是由20个数字组成循环节的循环小数,即
下面证明a k+20=a k.
令f(n)=12+22+…+n2,当f(n+20)-f(n)是10的倍数时,表明f(n+20)与f(n)有相同的个位数,而
f(n+20)-f(n)
=(n+1)2+(n+2)2+…+(n+20)2
=10(2n2+42·n)+(12+22+…+202).
由前面计算的若干值可知:12+22+…+202是10的倍数,故a k+20=a k成立,所以0.a1a2…
a n…是一个有理数.
练习三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为什么?
5.设α,β为有理数,γ为无理数,若α+βγ=0,求证:α=β=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