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坐标系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准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游戏中物体的位置。

2.探究新知: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数对: (列,行)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科版

盐、水1、取一平匙盐,放在烧杯的水中观察。

2、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3、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观察结论是什么呢?观察结论: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怎样来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呢?态实验得到结论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做实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填写观察记录后面的沙子面粉作比较。

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如食盐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继而得出结论。

观察、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小勺、玻璃棒、沙子、水1、观察没放入水中的沙子是什么样。

2、取一平匙沙子,放在烧杯的水中观察。

3、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4、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

填写观察记录观察结论是什么呢?观察结论:一些物质(如沙粒等)不填写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做面粉是否在水中溶解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让学生掌握面粉在水中溶解情况。

能溶解在水中。

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相同吗?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想一想面粉在水中溶解吗?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观察面粉在水中的状态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观察面粉的变化。

2、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把它放置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做实验.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让学生学会.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让学生掌握过滤方法。

让学生掌握过滤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填写观察记录观察结论是什么呢?观察结论: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

如何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2.比较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那么怎样来判断它们是否溶解于水中了呢?采用过滤法过滤需要哪些仪器呢?滤纸、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仔细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水和滤纸的变化,记录下来。

通过过滤实验得到的结论。

学习溶液的特点。

掌握食盐、沙、面粉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水和滤纸的变化掌握溶液的两个特点是什么做过滤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进位加法》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整数的加法运算,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概念。

但是,对于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例题和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教学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进位加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第1课《ɑ o e》教案部编人教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第1课《ɑ o e》教案部编人教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汉语拼音第1课《ɑ o e》教案部编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朗读汉语拼音《ɑ o e》的发音。

2.能够听懂、说出包含《ɑ o e》的基本词语。

3.能初步简单阅读包含《ɑ o e》的词语和句子。

4.能正确使用《ɑ o e》拼音进行书写。

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ɑ o e》的发音。

2.能够简单运用《ɑ o e》的拼音进行造句。

情感态度目标1.了解汉语拼音是汉语的音标,培养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2.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学习进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ɑ o e》的正确发音。

2.熟练认读并初步书写《ɑ o e》的拼音。

难点1.区分《ɑ o e》的发音特点。

2.对比三个音的拼读,记忆困难度。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导入《ɑ o e》的声母和韵母,让学生观察与感知这三个汉字的特点,与之前所学的进行比较。

第二步:学习新知识1.跟读《ɑ o e》的拼音,老师现场示范,学生跟读。

2.教授《ɑ o e》在汉字中的应用,让学生读出相关词语。

第三步:练习巩固1.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拼读《ɑ o e》的拼音,以竞赛形式进行记忆巩固。

2.完成给出的小练习,运用《ɑ o e》拼音填空或组词。

第四步:课堂小结1.总结上述内容,强调《ɑ o e》的正确发音;2.激励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热爱,并展示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多种方式引入、教授和巩固《ɑ o e》的拼音知识,争取引起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但在课后反思中发现,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需要进一步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2.复习下节课的拼音知识。

六、教学后记这堂课虽然囊括了教学内容,但作为老师仍需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一课时 公顷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一课时 公顷的认识

平方米,大约(
1)0个0 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
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蓝天小学的占地面积约为7( 公顷)。 ②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65( 平方米)。 ③李叔叔家果园的面积约是1( 公顷)。
(4)1公顷=( 10000 )平方米
知识点 2 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2.填一填。 (1)8公顷=( 80000 )平方米
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小麦7000千克,这
块麦田可收小麦多少吨? 450×400=180000(平方米)=18(公顷) 18×7000=126000(千克)=126(吨) 答:这块麦田的面积是18公顷。这块麦 田可收小麦126吨。
6.一块正方形果园的周长是800米,这块果园的面积 是多少公顷?
现在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了吧!
第四步 我的收获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测量土地的面积用“公顷”作单位。
第五步 小试牛刀
试着完成课本第 34页的做一做。
RJ 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1课时 公顷的认识
授课课件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 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题、第2 题、第3题。
RJ 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1课时 公顷的认识
习题课件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知识点 1 认识公顷
1.填一填。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0000 )平方米,
也就是( 1 )公顷。
(2)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约为100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说课稿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英语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案我的说课内容是小学六年级英语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所讲的是如何用英语问路和听懂并进行简单的回答。

教学重点难点:1:能听,说,读,写新单词:postoffice,hospital,cinema,bookstore,sciencemuseum,library,zoo.2:学会运用新句型和进行简单的回答:‘where is the .....’"it's near/in front of/next to ...."教学目标:1:能听说读写生词:post office,hospital,cinema,bookstore, science museum,libaray,zoo. 2:能问路并进行简单的回答‘where is the.....’ 'It's near/in front of/nextto .....'3: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与外人交流的能力,增强自信。

二: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有四年的学英语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单词量和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能根据图片或老师的提示听懂,读懂简单的对话和简单的小故三:说教法1:结合生活,联系实际首先以一张一学校为中心的简易地图导入新课,地图上标有今天要学的新单词(post office,hospital,cinema,museum,bookstore。

library,zoo. )表示各个地方.2:反复操练生词,确保学生听懂,会读所学生词3:学习新句型“where is the....”和他的简易回答“It's near/in front of/next to......”4:设计情境根据地图操练句型,先由老师带读再由全班齐读,再找俩同学以问路为情景练习句子。

5:听磁带并回答问题“where do Lily want to go ....” "where is the library?" "It's near the...."6:巩固新学知识四、说学法本课选者模拟场景和真实场景相结合,自主学习和引导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问路指路等对话进行操练,每一环节都是下一学习环节的铺垫和连接,为学习的深入进行打下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1课时看一看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1课时看一看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 第三幅图是妙想从右前方观察的,能看到三个面。
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 第1课时 看一看(一) 站在箱子左边观察、站在箱子后面的椅子上观察、站在右前方对着箱子的一个角观察。 第1课时 看一看(一) 想一想,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哪位小记者拍摄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 第二幅图是笑笑从左边观察的,能看到两个面; 想一想,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哪位小记者拍摄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 想一想,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哪位小记者拍摄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实际看一看,连一连。 想一想:小熊与谁面对面? 把一个礼品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说一说。 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怎样判断的? 想一想:小熊与谁面对面? 站在箱子左边观察、站在箱子后面的椅子上观察、站在右前方对着箱子的一个角观察。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实际看一看,连一连。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想一想,下面三幅照片分别是哪位小记者拍摄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照片下面的括号里。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实际看一看,连一连。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 把一个礼品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说一说。
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 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想一想:小熊与谁面对面?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场景歌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场景歌
一( 群)红领巾,一( 片)欢笑。
qí duì tóng
旗队

hào lǐng jīn qún
号领巾 群
乡村
一方鱼塘
一座花园
一行垂柳
一块稻田
“ 红领巾”来到农村看到了
一孔石桥 一竿翠竹
一道小溪
一孔石桥
一竿翠竹
一群飞鸟
艘 军

鸥 沙



稻 帆
沙 滩 军 舰 帆船 稻 田 鱼 塘 翠竹 小 溪 铜号 一艘 红领巾 队旗 桥孔
yìqí yānɡ miáo yíkuài dào tián 一畦 秧 苗,一 块 稻 田,
yì fānɡ yú tánɡ yí zuò ɡuǒ yuán
一 方 鱼 塘,一 座 果 园。
yímiàn duì qí yì bǎ tónɡ hào
一 面 队 旗,一把 铜 号,
yì qún hónɡ lǐnɡ jīn yí piàn huān xiào
一面 一把 一群 一片
欢笑 “红领巾” 铜号 队旗
三个小朋友 一顶帽子
两只小白兔
两只小鸟 一棵小树
一双鞋子
一把铁铲
两只白鸽
一只蜻蜓 几座房子
一只蝴蝶 几朵花
一群蚂蚁 一只蚂蚁
一条小河
三个小朋友 两朵荷花
一片荷叶
三条小鱼
一只青蛙
一朵白云
一条木船 一条小河
一只小狗
两只鸭子
几朵野花 野花
知识练习
yì qún hónɡ lǐnɡ jīn
yí piàn huān xiào
一群“红 领 巾 ”,一片 欢 笑。
队旗
tónɡ hào 铜号
tónɡ hào lǐnɡ 铜 号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在观察中比较》课外阅读
设计者:萧山区渔浦小学方春波
恐龙王国简介
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

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

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

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

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

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1.44亿年前---6500万年前)
(摘自“360百科”的“恐龙”词条:/535.html)
恐龙王国有哪些明星
恐龙王国历史悠久,名流辈出,像霸王龙、马门溪龙、剑龙、三角龙、鸭嘴龙等大明星,早已为大家熟悉。

这里仅选其中部分名流作一介绍。

霸王龙
霸王龙又名暴君龙,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肉食恐龙。

体长15米左右,高5-6米,重约7吨。

头部巨大,有1米多长。

血盆大口里,长着匕首状锋利的牙齿,最大的牙近20厘米长。

两足行走,后肢特别粗大,生有锐利的爪子。

前脚退化厉害,出奇的短小,只有两个指爪。

霸王龙是巨型兽脚类发展到顶峰的成员。

白垩纪晚期距今(7000万年前)霸王龙生活于北美一带,我国也有近似种类分布。

跃龙
跃龙是侏罗纪时的大型兽脚类猛食性恐龙,是霸王龙的老前辈,但体形比霸王龙小。


长9米左右,重约5吨。

后肢粗大,前肢短小。

头大、嘴大,口中武装着尖利的牙齿。

它的化石发现于北美等地区。

永川龙
永川龙是一种与跃龙相似的肉食恐龙。

侏罗纪晚期(1.3亿年前)活跃在我国四川盆地一带,是当地的一大恶霸。

体长8-9米,高约4米。

它的一具完整的化石发现于四川永川县上游水库。

恐爪龙
恐爪龙是兽脚类猛食性恐龙中的怪杰。

体长2.5米左右。

别看它的个子不大(大小还不及霸王龙的1/4),但它长得小巧、机敏且智力发达,两足行走,能迅速、持久地奔跑,来去一阵风。

前肢有三个锐利的爪,后肢也有三个爪,其中一个特别大,有13厘米长,如锋利的镰刀,还可上下转动。

追击猎物时它们常三五成群出动,翘起粗大的尾巴飞身跳到猎物身上,将那个精大的后爪刺入猎物体内,猛力一蹬,膛开肚破。

据认为恐爪龙比霸王龙还要凶猛。

它的化石发现于美国蒙大拿州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

似鸟龙
似鸟龙又鸵鸟龙,体高约2米,模样及大小均与现代鸵鸟相似。

有人怀疑它可能是鸵鸟(还有已绝灭的恐鸟、象鸟)的祖先。

似鸟龙的先辈曾是猛食性的兽脚类肉食龙,但后来“改邪归正”变为杂食性恐龙,吃植物的果实、新芽,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它的嘴像鸟的喙,雅齿已全部消失。

脖子和尾巴都很长,头很小。

后肢修长矫健,善于快速奔跑。

生活于白垩纪晚期。

我国内蒙和北美都有化石发现。

禄丰龙
禄丰龙发现于我国云南禄丰,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原蜥脚步类恐龙,是后来出现的庞魇蜥脚步类恐龙的祖先类型。

生活于侏罗纪早期。

体长5-6米,能用四足或两足行走。

主要以植物为食。

合川马门溪龙
合川马门溪龙是生活于侏罗纪晚期(1.3亿年前)的蜥脚类恐龙,恐龙王国的巨人之一,非常有名。

长颈、长尾、小脑袋,四足行走。

全长22米,重几十吨,主要吃植物。

它是我国和亚洲最大的恐龙。

化石产于我国四川省的合川县。

雷龙
雷龙化石发现于美国,它与马门溪龙是“同代人”,也是同一种类型。

体长23米多,重约30吨。

它的尾巴未端细又长,像鞭子。

食肉龙来犯时,雷龙就拿“鞭子”狠命抽打它。

梁龙是与马门溪龙、雷龙同时代、同类型的植食恐龙。

化石在美国及欧洲都有发现,体长25米,尾巴特别长。

腕龙
腕龙是侏罗纪晚期的巨型蜥脚类恐龙,以植物为生。

外形与雷龙相似,但前
肢比后肢粗大。

腕龙体长25米,身体很大,重量在80-1000吨之间,鼻孔长在头顶上。

它的化石发现于东非和北美。

剑龙
剑龙是外貌最奇特的植食性恐龙,大小与大象差不多。

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背脊上生有两排骨板,尾巴末梢长有两对骨刺。

它的头很小,脑子只有一个核桃大小,四足行走,背部高高拱起。

体长4-10米,重约2吨。

生活环境保护侏罗纪至白垩纪早期。

科学家在亚洲、北美、欧洲及东非都发现有它的化石。

华阳龙
华阳龙是剑龙的一种。

生活于侏罗纪中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生存时代最早,又比较原始的剑龙。

身长约4.3米。

它的化石发现于四川自贡,标本相当完整。

禽龙
禽龙是最早研究和命名的恐龙。

生活于白垩纪早期。

属鸟脚类植食性恐龙。

身长9米,重4.5吨。

两足行走,后肢粗大强健。

最奇特的地方是前肢的大拇指长得像个大钉子,是它自卫的武器。

在欧洲、东亚、北非都有它的化石发现。

禽龙是鸭嘴龙的祖先类型。

鸭嘴龙
鸭嘴龙是白垩纪晚期最繁盛的恐龙。

嘴部扁阔,似鸭嘴。

有的头上生着顶饰,有的则是平头。

有顶饰的鸭嘴龙其前颌骨和鼻骨不是长在原来的位置上,而是退到头顶上,形成中空的突破性起。

鸭嘴龙有两千多个牙齿。

身长达12米。

它的前肢短小,后肢粗壮,主要用后肢行走。

巨型山东龙
巨型山东龙是发现于我国山东省的一种平头鸭嘴龙。

生活于白垩纪晚期。

体长达15米,站立时高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鸭嘴龙。

棘鼻青岛龙
棘鼻青岛龙是发现于我国山东的一种有顶饰的鸭嘴龙。

生活于白垩纪晚期。

它的体长6.6米,身高4.9米。

鼻骨呈一突棘拔额而起。

据认为突棘有共鸣箱的作用。

肿头龙是鸟脚类的一种,两足行走,身躯同鸭跟龙差不多,但头上却极有功夫。

头骨很厚,最厚处竟达25厘米,而且很坚实。

在后脑勺和鼻骨上还长了许多瘤状的骨突。

堪称恐龙世界的“铁头大侠”。

肿头龙的铁头功主要用以对付肉食龙的进攻和争夺配偶及领导地位。

它身长4.6米,重约100千克,生活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一带。

鹦鹉嘴龙
鹦鹉嘴龙生活于白垩纪早期的一种大小如小狗或猫的小型恐龙,两足行走,以植物为食,嘴似鹦鹉。

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内蒙、辽宁等地,蒙古人民共和国和前苏联一些地区也有。

它是角龙类的祖先类型。

据研究鹦鹉跟龙是由侏罗纪晚期的朝阳龙演变来的,朝阳龙的化石仅见于我国辽西及冀北地区。

原角龙
原角龙白垩纪晚期生活在我国华北及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的一种小型的四足行走的恐龙,是鹦鹉嘴龙向角龙演化的中间类型。

体长1-2米。

其模样介于鹦鹉嘴龙和角龙之间。

它的头上还没长出真正的角来,只是有点突起而已。

在蒙古曾发现原角龙的蛋化石,有两蛋壳里面还含有未孵化出来的幼仔的骨骼呢!因为这是首次发现恐龙蛋,所以曾轰动一时。

角龙
角龙白垩纪末期生活在北美地区的一种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很大,嘴似鹦鹉,头后部生有颈盾,以保护颈部。

头上长有数量不等的角,有的长在鼻骨上,有的长在遐骨上。

体态威武,勇猛异常。

植食恐龙中,数它的武器最精良。

年轻气盛的角龙,根本不把霸王龙放在眼中。

角龙之间与常常进行角斗。

它们全长5-9米,重4-8吨。

种类较多,有独角龙、三角龙、五角龙、戟龙、刺甲龙、隙龙等,是恐龙家庭最后演化出来的成员。

甲龙
甲龙是白垩四足行走的植食恐龙。

背部有坚硬的骨甲,骨甲骨文还长有骨刺。

尾巴末端生有髀同的锤状物,是自卫的武器。

甲龙是身材最低矮的恐龙,它常常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就很难被霸王龙发现。

一旦与食肉龙遭遇,甲龙就拿出看家本领,急忙匍匐在地,将自己龟缩至铠甲里,静待危险过去。

如果来犯者不罢休,试图把它翻过来,啃它的没有骨甲保护的肚皮的话,甲龙便立即操起尾巴上的“流星锤”给敌人当头一棒。

这一棒如能击中要害,敌人可能就此罢手;若未击中要害,被人家翻了个肚皮朝天,甲龙就一点招也没有了。

它的化石多见于亚洲、欧洲及美洲,不久前在南极洲也发现。

(摘自“360问答”的“恐龙的品种”搜索答案:
/program/bbs/readelite80459.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