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下吸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声门下吸引技术-文档资料

三、注意事项
声门下吸引方法
• 持续声门下吸引 • 间歇声门下吸引 • 方法:将气管导管附加吸 •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 吸引泵(ISU) 引管腔连接一次性痰液收 集器,收集器的另一端连 • 吸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 接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 装置连接,以恒定负压间 用恒定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歇吸引(吸引间断时间: Q1h-Q4h )。
一、用物准备
• • • • • 简易呼吸器 10ml注射器 负压吸引器 吸痰管 氧气设备
二、操作流程
• 1、由医护三人进行操作,一人操作简易呼吸器, 一人操作气囊,另一人操作吸痰管经鼻/口清除滞 留物。 • 2、操作前至少半小时停止鼻饲,在彻底吸除鼻/ 口腔、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后,将病床摇平或依照 病人病情给予头低足高位(足抬高15度),再次 吸除鼻/口腔分泌物。 • 3、准备简易呼吸器连接储氧装置,氧流量调至810L/min,待储氧袋充满。 • 4、在患者吸气末时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连接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 气囊上滞留物技术
• 此技术由医护三人操作,符合呼吸力学原理,结 合气流冲击法(或正压清除法),利用简易呼吸 器间接给予的大潮气量,使肺充分的膨胀扩张达 到饱满,在患者呼气时,借助肺的弹性回缩力将 气囊送入的气体由气管插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的腔 隙由下向上冲出,呼气瞬间在气道在的助力反弹 气流,将气囊上的滞留物吹浮上移至咽部时,用 吸痰管吸引,达到清除气囊上分泌物的技术。
• 缺点:粘膜干燥 出血 影响局部血供。
• 缺点: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管
声门下吸引的注意事项
1、在鼻饲前冲洗,避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2、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如有喘咳 、反流、血氧下降,应立即停止冲洗。
3、无禁忌者,应抬高床头30~45度,便于抽吸痰液。
声门下吸引=张倩【PPT课件】

对于持续声门下吸引,保证吸引量及吸 引通畅是维持有效吸引的关键
预防气道粘膜出血
选择合适的吸引方式及负压对预防气道粘 膜出血很重要。
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可适当降低负压以保
证患者安全。
有研究学者认为,声门下间断吸引气道出 血的发生率较持续吸引少。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进行声门下吸引操 作时应严格无菌操 作。
保持气囊压力有效
注意定时检查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维持气囊内 压力在25~30cmH2o,Q4h监测一次
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负压强度
国外:在预防VAP相关指南: 持续声门下吸引使用-20mmHg 间断声门下吸引使用-100mmHg~150mmHg (1mmHg=0.133kpa)
国内:没有指南规范: 临床使用从-20mmHg~150mmHg,其中以60mmHg~80mmHg居多
通过改变体位或清除痰痂,达到充分引 流的目的。
声门下-气囊上腔隙冲洗
声门下吸引的引流管径较小,阻力较大, 滞留物粘稠就容易堵塞管路,导致引流 不畅。
通过引流管路将冲洗液定时、定量注入 气囊上腔隙,稀释滞留物,能更顺畅的 将滞留物吸出。
声门下冲洗液
■NS冲洗 ■消毒液冲洗(呋喃西林、洗必泰、银尔通) ■目前,对于哪种冲洗液效果更好并没有明确的推荐
VAP)的发生。
Thank You!
工作人员接触患者 前后严格洗手,防
止交叉感染。
小结
根据患者声门下分泌物的量 、性状等选择不同的吸引方法对 于声门下分泌物较多且较为粘稠的患者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 声门下分泌物较少的患者可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的方式。
保持通畅,避免导管堵塞 冲洗前调节气囊压力在25~30cmH2o 动态评估患者分泌物的颜色 、性状及量选择合适的冲洗液 有效的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并发症,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气道粘膜出血
选择合适的吸引方式及负压对预防气道粘 膜出血很重要。
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可适当降低负压以保
证患者安全。
有研究学者认为,声门下间断吸引气道出 血的发生率较持续吸引少。
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进行声门下吸引操 作时应严格无菌操 作。
保持气囊压力有效
注意定时检查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维持气囊内 压力在25~30cmH2o,Q4h监测一次
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负压强度
国外:在预防VAP相关指南: 持续声门下吸引使用-20mmHg 间断声门下吸引使用-100mmHg~150mmHg (1mmHg=0.133kpa)
国内:没有指南规范: 临床使用从-20mmHg~150mmHg,其中以60mmHg~80mmHg居多
通过改变体位或清除痰痂,达到充分引 流的目的。
声门下-气囊上腔隙冲洗
声门下吸引的引流管径较小,阻力较大, 滞留物粘稠就容易堵塞管路,导致引流 不畅。
通过引流管路将冲洗液定时、定量注入 气囊上腔隙,稀释滞留物,能更顺畅的 将滞留物吸出。
声门下冲洗液
■NS冲洗 ■消毒液冲洗(呋喃西林、洗必泰、银尔通) ■目前,对于哪种冲洗液效果更好并没有明确的推荐
VAP)的发生。
Thank You!
工作人员接触患者 前后严格洗手,防
止交叉感染。
小结
根据患者声门下分泌物的量 、性状等选择不同的吸引方法对 于声门下分泌物较多且较为粘稠的患者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 声门下分泌物较少的患者可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的方式。
保持通畅,避免导管堵塞 冲洗前调节气囊压力在25~30cmH2o 动态评估患者分泌物的颜色 、性状及量选择合适的冲洗液 有效的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并发症,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声门下吸引技术ppt课件

11
声门下冲洗注意事项 1、在鼻饲前冲洗,避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2、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如有喘咳、反 流、血氧下降,应立即停止冲洗。
3、无禁忌者,应抬高床头30~45度,便于抽吸痰液。
4、切记冲洗前气道压力充气至25~30cmH2O。
5、202记0/6/1录2 每日分泌物量,无分精品泌物引流出或分泌物多时12
2009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防指南
建议:推荐临床医师考虑应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精品
4
2020/6/12 2020/6/12
精品
5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方法
持续或间断吸引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SSD Subglottic secretions drainage)
气流冲击法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技术
7
持续负压吸引 用恒定的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黏膜 干燥
出血
影响 局部血供
精品
8
间歇声门下吸引
适用于声门下分泌物少着 ,能减少气道黏膜刺激 吸引间断时间:Q1h-Q4h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吸引泵 (ISU)
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连 接,以恒定负压间歇吸引
精品
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塞
9
负压强度
国外 在预防(VAP)相关指南 持续声门下吸引使用-20mmHg 间断声门下吸引使用-100mmHg ― -150mmHg 国内 没有指南规范 临床使用从-20mmHg ― -150mmHg,其中以60mmHg ― -80mmHg居多
3,肺实变体征和(或)条件之一者:
血白细胞升高或降低、发热、脓
性痰液。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病死率高达30%-50%
声门下冲洗注意事项 1、在鼻饲前冲洗,避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2、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如有喘咳、反 流、血氧下降,应立即停止冲洗。
3、无禁忌者,应抬高床头30~45度,便于抽吸痰液。
4、切记冲洗前气道压力充气至25~30cmH2O。
5、202记0/6/1录2 每日分泌物量,无分精品泌物引流出或分泌物多时12
2009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防指南
建议:推荐临床医师考虑应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精品
4
2020/6/12 2020/6/12
精品
5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方法
持续或间断吸引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SSD Subglottic secretions drainage)
气流冲击法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技术
7
持续负压吸引 用恒定的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黏膜 干燥
出血
影响 局部血供
精品
8
间歇声门下吸引
适用于声门下分泌物少着 ,能减少气道黏膜刺激 吸引间断时间:Q1h-Q4h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吸引泵 (ISU)
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连 接,以恒定负压间歇吸引
精品
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塞
9
负压强度
国外 在预防(VAP)相关指南 持续声门下吸引使用-20mmHg 间断声门下吸引使用-100mmHg ― -150mmHg 国内 没有指南规范 临床使用从-20mmHg ― -150mmHg,其中以60mmHg ― -80mmHg居多
3,肺实变体征和(或)条件之一者:
血白细胞升高或降低、发热、脓
性痰液。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病死率高达30%-50%
声门下吸引技术分解

声门下吸引研究发展史
1992年,世界上第一根可冲洗式 气管插管在美国诞生。
导管背侧有一单行腔道,下端开 口于气囊上方,为引流入口。上端 在到达气管导管之前出一导管,可 接注射器或吸引器。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病死 率高达30%-50%,国际健康促进机构(IHI)将 预防VAP作为挽救生命运动中的一项。
• 2、操作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心电波形、SPO2及患者的感受。有自 主呼吸的清醒患者,嘱其与操作者配合,避免由于患者对抗而影响吸痰效 果。
• 3、患者的体位对清除气囊滞留物的效果起到一定作用,给予患者平卧或 头低足高位以利体位引流,降低滞留物坠流的机率。
• 4、要选择恰当的操作时机,在进食或鼻饲前完成,能避免食物返流入气 道。
声门下吸引对VAPR 预防作用
常规吸痰管难以到达气囊上方, 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形成的“粘 液糊”。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细菌沿气囊周围下移进入下 呼吸道,降低VAP发生率。
声门下吸引对VAPR 预防作用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方法
持续或间断吸引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SSD)
气流冲击法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技术
• 3、准备简易呼吸器连接储氧装置,氧流量调至8-10L/min,待 储氧袋充满。
• 4、在患者吸气末时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连接轻轻挤压简易 呼吸器球囊,达到球囊送气和患者自主呼吸相协调。
二、操作流程
5、待患者呼吸平稳之后,在患者吸气末时,操作者双手挤压简易 呼吸器球囊(以患者潮气量2~3倍的通气量送气),以使患者肺 部膨胀达到饱满,同时助手将气囊放气,在患者呼气时,使球囊 送入的气体顺从气管导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的腔隙由下向上冲出, 将气囊上的滞留物随加大的呼气流速吹飘至咽部,助手将简易呼 吸器球囊复张,即于患者呼气末时立即充盈气囊,防止滞留物向 下坠流入肺内,必须将简易呼吸器的送气,气囊的放气、充气步 骤在一个呼吸周期内完成。
声门下吸引技术课件 PPT

声门下吸引研究发展史
100 50 0 第一季度
• 1992年,世界上第一根 可冲洗式气管插管在 美国诞生。
• 导管背侧有一单行腔
道,下端开口于气囊上
方,为引流入口。上端
在到达气管导管之前
东部 西部
出一导管,可接注射器
北部 或吸引器。
第四季度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 VAP是最常见与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病死率高 达30%-50%,国际健康促进机构(IHI)将预防VAP作 为挽救生命运动中的一项。
• 缺点:粘膜干燥 出血 影响局部血供。
• 缺点: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管
声门下吸引
2、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如有喘咳 、反流、血氧下降,应马上停止冲洗。
3、无禁忌者,应抬高床头30~45度,便于抽吸痰液。
4、切记冲洗前气道压力充气至25~30cmH2O。
一、用物准备
• 简易呼吸器 • 10ml注射器 • 负压吸引器 • 吸痰管 • 氧气设备
二、操作流程
• 1、由医护三人进行操作,一人操作简易呼吸器,一 人操作气囊,另一人操作吸痰管经鼻/口清除滞留 物。
• 2、操作前至少半小时停止鼻饲,在完全吸除鼻/口 腔、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后,将病床摇平或依照病人 病情给予头低足高位(足抬高15度),再次吸除鼻/ 口腔分泌物。
5、记录每日分泌物量,无分泌物引流出或分泌物多 时,定时向附加腔注入NS4-5ml(推注速度不宜 过快,以免引起呛咳) ,检查通畅度与清洗导 管。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 气囊上滞留物技术
• 此技术由医护三人操作,符合呼吸力学原理,结合气 流冲击法(或正压清除法),利用简易呼吸器间接给 予的大潮气量,使肺充分的膨胀扩张达到饱满,在患 者呼气时,借助肺的弹性回缩力将气囊送入的气体 由气管插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的腔隙由下向上冲出, 呼气瞬间在气道在的助力反弹气流,将气囊上的滞 留物吹浮上移至咽部时,用吸痰管吸引,达到清除气 囊上分泌物的技术。
声门下吸引技术

二、操作流程
气囊的放气、充气步骤在一个呼吸周期内完成。 • 6、操作者即刻用吸痰管经患者鼻/口腔正常的生
理曲度轻轻插入将滞留物吸出。可反复操作2~3 次,术后将患者体位恢复至半卧位,测量并维持 气囊压力于25~30cmH2O.
三、注意事项
• 1、医护三人全套操作要准确、迅速、配合协调。 若患者滞留物不易吸除,可重复操作2~3次,但 每次要让患者休息2~5分钟并给予适量浓度的氧 气吸入。
• 3、准备简易呼吸器连接储氧装置,氧流量调至810L/min,待储氧袋充满。
• 4、在患者吸气末时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连接
二、操作流程
轻轻挤压简易呼吸器球囊,达到球囊送气和患者 自主呼吸相协调。
• 5、待患者呼吸平稳之后,在患者吸气末时,操作 者双手挤压简易呼吸器球囊(以患者潮气量2~3 倍的通气量送气),以使患者肺部膨胀达到饱满, 同时助手将气囊放气,在患者呼气时,使球囊送 入的气体顺从气管导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的腔隙由 下向上冲出,将气囊上的滞留物随加大的呼气流 速吹飘至咽部,助手将简易呼吸器球囊复张,即 于患者呼气末时立即充盈气囊,防止滞留物向下 坠流入肺内,必须将简易呼吸器的送气,
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与VAP相关性
• 建立人工气道后所造成的VAP,其病源菌多 数来源于口咽定植菌的吸入及胃肠道定植 菌逆行吸入。
• 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常有多量分泌物积存于 气囊上方形成“粘液糊”。
• 随吞咽和呼吸动作,气管管径发生变化, 分泌物沿气囊壁流向下呼吸道,若气囊充 气不足或气囊漏气,更易发生VAP。
声门下吸引技术
主要内容
• 概述 •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方法 • 声门下吸引方法及注意事项 •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
声门下吸

10
2.4 声门下冲洗
NS冲洗 消毒液冲洗 :雷夫诺尔冲洗
呋喃西林 洗必泰 银尔通
目前,对于哪种冲洗液效果更好并没有确切的推荐,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2200220/07//173/13
11
2020/7/13
12
体位护理
• 抬高床头30º。
2020/7/13
13
3.2严格无菌操作 • 流动水洗手 • 快速手消毒液 • 手套
5
2.1 持续声门下吸引
方法 将气管导管附加吸引管腔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
收集器的另一端连接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用恒定负压进 行持续吸引
缺点
黏膜干燥 出血 影响局部血供
2200220/07//173/13
6
声门下吸引的方法
1抬高床头30-40º 2气囊压力 保持气囊压力25~30cmH2O,每天监测2~3次(
2200220/07//173/13
14
3.3 有效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 口腔护理 • 负压吸引 • 翻身侧卧
2200220/07//173/13
15
3.4 气囊压力 • 高容低压气管导管 • 定时检查气囊压力 • 压力保持25~30cmH2O
2200220/07//173/13
16
3.5 保持管路通畅
定时冲洗管路保持管路通畅
2200220/07//173/13
17
3.6 观察记录
观察每日声门下分泌物的颜色 性状和量,及时记录,评价声门 下吸引的效果。
2200220/07//173/13
18
声门下冲洗注意事项
1 在鼻饲前冲洗,避免引起胃内容物反 流。
2 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
声门下吸引技术解读

声门下吸引技术
主要内容
• • • • • 概述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方法 声门下吸引方法及注意事项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 气囊上滞留物技术
定义
• 又称为声门下滞留引 流(SSD),气囊上 滞留物引流,是指应 用附带于气管导管壁 内的引流管路对气囊 上滞留物进行持续或 间断负压引流的一项 操作技术。
声门下吸引方法
• 持续声门下吸引 • 间歇声门下吸引 • 方法:将气管导管附加吸 •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 吸引泵(ISU) 引管腔连接一次性痰液收 集器,收集器的另一端连 • 吸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 接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 装置连接,以恒定负压间 用恒定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歇吸引(吸引间断时间: Q1h-Q4h )。
• 2009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防指南: 建议推荐临床医师考虑应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 2013年VAP预防、诊断、治疗指南: 推荐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行声门下吸引
人工气道与VAP的相关性
• 人工气道直接损伤咽喉部,破坏气道的直 接防御功能,削弱气道纤毛清除系统和咳 嗽机制。
• 人工气道本身还抑制吞咽活动,易使胃液 返流,外界的细菌可以绕过上呼吸道防御 系统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声门下吸引研究发展史
• 1992年,世界上第一 根可冲洗式气管插管 在美国诞生。 • 导管背侧有一单行腔 道,下端开口于气囊 上方,为引流入口。 上端在到达气管导管 之前出一导管,可接 注射器或吸引器。
100 50 0 第一季度 东部 西部 北部 第四季度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病死率 高达30%-50%,国际健康促进机构(IHI)将预防 VAP作为挽救生命运动中的一项。
二、操作流程
主要内容
• • • • • 概述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方法 声门下吸引方法及注意事项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 气囊上滞留物技术
定义
• 又称为声门下滞留引 流(SSD),气囊上 滞留物引流,是指应 用附带于气管导管壁 内的引流管路对气囊 上滞留物进行持续或 间断负压引流的一项 操作技术。
声门下吸引方法
• 持续声门下吸引 • 间歇声门下吸引 • 方法:将气管导管附加吸 •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 吸引泵(ISU) 引管腔连接一次性痰液收 集器,收集器的另一端连 • 吸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 接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 装置连接,以恒定负压间 用恒定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歇吸引(吸引间断时间: Q1h-Q4h )。
• 2009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防指南: 建议推荐临床医师考虑应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 2013年VAP预防、诊断、治疗指南: 推荐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行声门下吸引
人工气道与VAP的相关性
• 人工气道直接损伤咽喉部,破坏气道的直 接防御功能,削弱气道纤毛清除系统和咳 嗽机制。
• 人工气道本身还抑制吞咽活动,易使胃液 返流,外界的细菌可以绕过上呼吸道防御 系统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声门下吸引研究发展史
• 1992年,世界上第一 根可冲洗式气管插管 在美国诞生。 • 导管背侧有一单行腔 道,下端开口于气囊 上方,为引流入口。 上端在到达气管导管 之前出一导管,可接 注射器或吸引器。
100 50 0 第一季度 东部 西部 北部 第四季度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病死率 高达30%-50%,国际健康促进机构(IHI)将预防 VAP作为挽救生命运动中的一项。
二、操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时冲洗管路保持管路通畅
2200220/06//168/18
17
3.6 观察记录
观察每日声门下分泌物的颜色 性状和量,及时记录,评价声门 下吸引的效果。
2200220/06//168/18
18
声门下冲洗注意事项
1 在鼻饲前冲洗,避免引起胃内容物反 流。
2 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
。如有喘咳、反流、血氧下降,应立 即停止冲洗。
2200220/06//168/18
14
3.3 有效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 口腔护理 • 负压吸引 • 翻身侧卧
2200220/06//168/18
15
3.4 气囊压力 • 高容低压气管导管 • 定时检查气囊压力 • 压力保持25~30cmH2O
2200220/06//168/18
16
3.5 保持管路通畅
﹤20cmH2OVAP的高危) • 低容量高压气囊和高容量低气囊分别压连接 • 连接吸痰机负压标志接口、 • 连接负压吸引管,吸痰管,保 • 证压力在80mmHg左右(80~ • 100mmHg),通过该导管位 • 于声门下区的一个吸痰口进 • 行声门下持续吸引(密闭)
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的护理
声门下吸引的意义
VAP致病因素: 胃肠道滞留物反流 口咽部定植菌误吸
人工气道建立 破坏人体正常生理 黏液湖的形成
2009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防指南
建议:推荐临床医师考虑应用声门下分泌物引 流。
2020/6/18
4
2 声门下吸引的应用现状
2.1持续声门下吸引 2.2间歇声门下吸引 2.3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2.4声门下冲洗
2020/6/18
7
吸痰 口
负
压
连
接
2020/6/18
口
8
2.2 间歇声门下吸引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吸引泵(ISU)
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连接,以恒定负压 间歇吸引
缺点
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管
2200220/06//168/18
9
2.3 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2200220/06//168/18
2200220/06//168/18
20
3 无禁忌者,应抬高床头30~45度,便于 抽吸痰液。
4 切记冲洗前气道压力充气至
25~30cmH2O。
2020/6/18
19
4 小结
• 声门下吸引能有效地减少VAP的发生。根据患者声门 下分泌物的量、性状等选择不同的吸引方法,对于声 门下分泌物较多且较为粘稠的患者采用持续声门下吸 引,声门下分泌物较少的患者可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 的方式。负压调节在-15~-20 kPa气囊压力保持在 25~30cmH2O,动态评估患者分泌物的颜色、性状 及量,选择合适的冲洗液,做好声门下吸引的护理, 能够有效保证声门下吸引的效果减少并发症,预防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
2200220/06//168/18
5
2.1 持续声门下吸引
方法 将气管导管附加吸引管腔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
收集器的另一端连接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用恒定负压进 行持续吸引
缺点
黏膜干燥 出血 影响局部血供
2200220/06//168/18
6
声门下吸引的方法
1抬高床头30-40º 2气囊压力 保持气囊压力25~30cmH2O,每天监测2~3次(
10
2.4 声门下冲洗
NS冲洗 消毒液冲洗 :雷夫诺尔冲洗
呋喃西林 洗必泰 银尔通
目前,对于哪种冲洗液效果更好并没有确切的推荐,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2200220/06//168/18
11
2020/6/18
12
体位护理
• 抬高床头30º。
2020/6/18
13
3.2严格无菌操作 • 流动水洗手 • 快速手消毒液 • 手套
2200220/06//168/18
17
3.6 观察记录
观察每日声门下分泌物的颜色 性状和量,及时记录,评价声门 下吸引的效果。
2200220/06//168/18
18
声门下冲洗注意事项
1 在鼻饲前冲洗,避免引起胃内容物反 流。
2 冲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
。如有喘咳、反流、血氧下降,应立 即停止冲洗。
2200220/06//168/18
14
3.3 有效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 口腔护理 • 负压吸引 • 翻身侧卧
2200220/06//168/18
15
3.4 气囊压力 • 高容低压气管导管 • 定时检查气囊压力 • 压力保持25~30cmH2O
2200220/06//168/18
16
3.5 保持管路通畅
﹤20cmH2OVAP的高危) • 低容量高压气囊和高容量低气囊分别压连接 • 连接吸痰机负压标志接口、 • 连接负压吸引管,吸痰管,保 • 证压力在80mmHg左右(80~ • 100mmHg),通过该导管位 • 于声门下区的一个吸痰口进 • 行声门下持续吸引(密闭)
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的护理
声门下吸引的意义
VAP致病因素: 胃肠道滞留物反流 口咽部定植菌误吸
人工气道建立 破坏人体正常生理 黏液湖的形成
2009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防指南
建议:推荐临床医师考虑应用声门下分泌物引 流。
2020/6/18
4
2 声门下吸引的应用现状
2.1持续声门下吸引 2.2间歇声门下吸引 2.3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2.4声门下冲洗
2020/6/18
7
吸痰 口
负
压
连
接
2020/6/18
口
8
2.2 间歇声门下吸引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吸引泵(ISU)
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连接,以恒定负压 间歇吸引
缺点
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管
2200220/06//168/18
9
2.3 声门下吸引的压力调节
2200220/06//168/18
2200220/06//168/18
20
3 无禁忌者,应抬高床头30~45度,便于 抽吸痰液。
4 切记冲洗前气道压力充气至
25~30cmH2O。
2020/6/18
19
4 小结
• 声门下吸引能有效地减少VAP的发生。根据患者声门 下分泌物的量、性状等选择不同的吸引方法,对于声 门下分泌物较多且较为粘稠的患者采用持续声门下吸 引,声门下分泌物较少的患者可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 的方式。负压调节在-15~-20 kPa气囊压力保持在 25~30cmH2O,动态评估患者分泌物的颜色、性状 及量,选择合适的冲洗液,做好声门下吸引的护理, 能够有效保证声门下吸引的效果减少并发症,预防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
2200220/06//168/18
5
2.1 持续声门下吸引
方法 将气管导管附加吸引管腔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
收集器的另一端连接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用恒定负压进 行持续吸引
缺点
黏膜干燥 出血 影响局部血供
2200220/06//168/18
6
声门下吸引的方法
1抬高床头30-40º 2气囊压力 保持气囊压力25~30cmH2O,每天监测2~3次(
10
2.4 声门下冲洗
NS冲洗 消毒液冲洗 :雷夫诺尔冲洗
呋喃西林 洗必泰 银尔通
目前,对于哪种冲洗液效果更好并没有确切的推荐,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2200220/06//168/18
11
2020/6/18
12
体位护理
• 抬高床头30º。
2020/6/18
13
3.2严格无菌操作 • 流动水洗手 • 快速手消毒液 • 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