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历史试题(图片版 有答案)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二)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二)(无答案)注意事项:I、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1【、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III、考试结朿后.将答题纸交回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分)材料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宣布退位.36岁的皇太子赵音登基为帝,史称宋孝宗。
即位伊始,宋孝宗理智地确立了“内修外攘”的治国方针.他下令:,凡侥幸冒滥者,务必革去”.如在户部的属吏就由北宋时90余人精简为70余人。
同时缩减各级官员荫补子弟的数虽。
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的官员,不分等级职位高低,一律严惩。
在用人方面,孝宗主张“知礼者不必知乐,知乐者不必知刑,若得其人不当数易,宜久任以责成效” o宋孝宗在减免赋税的同时,积极改进差役制度・实行均役法,以改变役务繁重,摊派不公的弊病。
宋孝宗还下令招募流徙百姓及归正人开垦无主荒田和官田,并积极修复各地废堰淤坪.兴修水利。
宋孝宗时代,是南宋王朝由破敝走向恢复,由消沉走向振兴的时代。
南末苟且衰颓的政风为之一振,户口增加,“内府之金,至于贯朽而不可校”,有小康之称。
特别是募兵选将,治军缮备•使军队素质大大提高,如虞允文苦心经营出一支兵强马壮、武艺精良的军队,不仅有力地抵御了金军的侵扰,而且成为南宋后期抗蒙(元)战争的主要力量。
但宋孝宗锐意进取,弹精竭虑.却始终未能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这不能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物质条件有着内在的联系。
-一摘编自陈晓莹《宋孝宗治国政策与成效之评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孝宗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孝宗改革的作用。
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衅(20分)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岀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
其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 以发展财政经济为核心,其理财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理科)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号。
2.本试卷共3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25小题,共75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2小题,共25分。
满分100分。
3.所有试题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将试卷和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道小题3分,共计75分)1.金文中的“封”字,写作或,“邦”字写作。
意为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
其反映的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内外服制C. 分封制D. 嫡长子继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封”“邦”意为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驻军守土,反映出“封”“邦”是象形字,表示封疆界建国家,其反映的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所以选C;A.B.D 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A.B.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
“公元前221年”属于A. 公元前2世纪早期B. 公元前2世纪晚期C. 公元前3世纪早期D. 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
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
因为公元没有0年,直接从公元1年为原点,所以公元1-100年就是公元1世纪。
公元的年代越小,离我们越远,越大离我们今天越近。
但公元前就不同了,因为从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是公元前1世纪。
而公元前的年代数字越大,离我们越远,数字越小,离我们越近。
所以公元前1年就是公元前1世纪末,也是这个世纪的最后一年。
而公元1年却是1世纪的第一年。
所以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晚期,正确答案是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全国3.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本城邦成年男子的民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D分)1。
孔子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主张“克己复礼”。
这表明孔子A.主张恢复三代制度B.重视传统文化成果C.注重借鉴外来成果D.构建完整儒学体系2.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
《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
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A.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B.儒家反对神权主义C.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D.已具有了人文精神3.“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材料体现了A.孔子“法治”主张B.孟子“仁政”思想C.墨子“兼爱”思想D.老子“无为”思想4.与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主张“性本恶”,需要外力教化。
这反映出A.儒家民本思想逐渐缺失B,君权神授思想遭到批判C.君民平等成为儒家共识.D.法家思想为儒家所借鉴5.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干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男、荀子等。
樱下学宫A.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B.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C.是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6.韩非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摇役和赋税。
这反映出韩非A.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7.8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
这反映出A.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B.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C.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9.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共28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
贵族然明对子产说:“何不毁乡校?”子产曰:“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孔子听说后“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这表明当时A.国人舆论决定国家政策 B.百家争鸣成为社会共识C.儒家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D.原始民主遗存影响政治2.有史学家指出,儒家是出于司徒之官的,司徒是主教之官,所以儒家也最重教化。
儒家之言教化,养必先于教,认为如果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教化两字,简直是无从谈起的。
这主要说明儒家思想A.产生于古代的某种官职 B.提倡教化以现实为基础C.认为礼义教化最为重要 D.倡导物质享受忽略道德3.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思想家都提出,士人应该无所顾忌地去认识一切,而事实上许多士人也放开胆量去谈天、说地、论人。
孟子也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由此可知,当时A.各个社会阶层都获得独立与自由 B.各个学派都代表了统治阶层利益C.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 D.恢复周礼是各个学派的共同追求4.《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
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
《论语》的问世表明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5.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这说明A.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B.古代天文记录没有研究价值C.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导 D.有关机构借此警示君主6.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帝的嫡长子,天子自称“朕”,而其他人不能称“朕”,又采用了“五德之运”学说,认为周是火德,秦为水德,秦代周,符合水灭火。
这反映出秦始皇( )A.彻底摆脱了商周政治观念的影响 B.对君主专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C.利用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D.主要采用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2.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4.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说明雅典( )A. 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B. 注重权利意识的培育C. 注重责任意识的提升D. 注重程序的公平公正5.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下面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史实推论甲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英王“统而不治”乙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政府首脑需要对议会负责丁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标志着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政体A. 甲B. 乙C. 丙D. 丁6.有学者道:“我们有必要将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视为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如同一曲戏剧的三个场次。
黑龙江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II)卷

黑龙江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9高二上·山阳期中) 甲思想家主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乙思想家主张“故圣人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仪,礼仪生而制法度”。
甲、乙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 庄子、孔子B . 老子、荀子C . 庄子、孟子D . 老子、韩非子2. (2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
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 . 统一国家的建立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 民族关系的发展3. (2分) (2019高二上·东阳月考) 冉雍很有德行,但他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孔子却认为神明也不能剥夺他的受教育的机会。
这主要反映了孔子的什么主张()A . 过犹不及B . 因材施教C . 学在官府D . 有教无类4. (2分) (2019高二上·定远月考) 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如()A . 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B . 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C . 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D . 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5. (2分) (2017高二下·河南期中)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 . 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B . 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C . 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D . 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6. (2分) (2020高一下·安达月考)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 81 年),政府组织召开盐铁会议,有御史说“今大夫各修太公.祖.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
黑龙江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C卷

黑龙江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20高三上·珠海月考) 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宅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 . 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没有取得积极作用B . 宋话本属口述历史,能全面反映变法的实际,可以采信C . 宋话本属于文学艺术作品,有虚拟加工成分,不可采信D . 宋话本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 (2分)(2017·河北模拟) 晚清学者章梫曾评说到:“中国浅人略涉东西国一二家之学说,如染狂毒,如饮鸩酒,不自知其身之生死,并未尝窥见船山、梨洲之书,如果能够略读船山、梨洲之书,忠爱之心油然兴发,岂复有革命平权等事乎?”这反映出()A . 顾炎武的学说仍没有超脱出传统儒家范畴B . 明清思想对黄宗羲的理论理解程度较低C .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黄宗羲的思想有本质区别D . 清末一系列改革都发端于明清思想家的理念3. (2分)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 . 楚辞、以赋、唐诗B . 楚辞、唐诗、宋词C . 唐诗、宋词、楚辞D . 唐诗、宋词、元曲4. (2分) (2019高二上·临夏月考)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A . 克己复礼,民贵君轻B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 .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 .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5. (2分) (2019高二上·西安期中)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谈到:“梨洲不汲汲于致用,而其<待访录>所陈之政治理想则为学术中最精彩之一部分,在亡明遗老中殆可首屈一指.”其中“最精彩之一部分”的政治理想是指()A . 挑战“重农抑商”传统思想,提出“工商皆本”学说B . 反对“家天下”的观念,极力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 . 抨击了科举制度的流弊,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D . 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认为法治是人治的基础6. (2分) (2016高二上·湖南月考) 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三)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三)注意事项:I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II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m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一、选择题(共25題,每题2分,共50分)1.《史记•殷本纪》中引孔安国云:“至人以人事观殷.大龟以神灵考之,皆无知吉者。
” 《尚书•盘庚》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这反映出 商朝(A. &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 商业贸易的相对发达D. 自然崇拜冇广泛影响“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 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 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强调的是(3.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淸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頁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己。
”这 里的“国家政体”指(A. 王位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4.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髙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 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
最后高宗不 得不“屈意从之”。
材料表明(“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
行省遵 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6. 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秦汉以后开启了 “布衣将相之局” o 这 种新现象反映了(2.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A. 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B. 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C.宗法制在商代已经存在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B.宗法分封制C.郡县制 A. 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B. 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C. 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D. 髙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5 ,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A. 行省长官冇便宜行事的权力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 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D. 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A. 官僚政治秩序稳定B. 自耕农阶层的分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7.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庭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其至“有司选举必稽港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