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美术《中国书法-篆书的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美术书法篆刻教案及反思

高二美术书法篆刻教案及反思

高二美术书法篆刻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高二美术书法篆刻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书法和篆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掌握书法和篆刻的基本笔画和构图方法;3.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审美能力;4. 提高学生的书法和篆刻技能。

教学内容:1. 书法基础知识:a. 介绍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b. 介绍书法的分类和特点;c. 讲解书法的基本笔画和构图方法。

2. 篆刻基础知识:a. 介绍篆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b. 介绍篆刻的分类和特点;c. 讲解篆刻的基本刀法和技巧。

3. 书法和篆刻实践:a. 给学生提供书法和篆刻的练习材料,如毛笔、宣纸、篆刻刀等;b. 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笔画和刀法的练习;c. 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和篆刻作品的创作。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书法和篆刻的经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分别介绍书法和篆刻的起源、发展历史、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技巧讲解:详细讲解书法和篆刻的基本笔画、构图方法、刀法和技巧,通过示范和实例演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练习实践:提供练习材料,让学生进行基本笔画和刀法的练习,逐渐提高技能水平。

5. 创作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和篆刻作品的创作,注重个性和创新。

6. 展示和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7. 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所学内容和经验,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资源:1. 书法和篆刻的经典作品图片;2. 毛笔、宣纸、篆刻刀等相关工具;3. 练习材料和作品展示板。

教学评价:1. 学生的练习笔画和刀法是否准确;2. 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具有个性和创新;3. 学生对书法和篆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书法和篆刻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技巧,并能进行创作。

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学生对书法和篆刻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并能够进行基本的练习和创作。

高中美术人教版篆刻《第二课篆书与印章文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篆刻《第二课篆书与印章文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篆刻《第二课篆书与印章文字》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篆刻《第二课篆书与印章文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了解篆书的源流、主要流派风格、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及其作品。

2.使同学们了解印章文字和篆书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1.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对传统的书法篆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高中生对较深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力都较强。

3.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成篆书,提高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1.大篆和小篆的概念
2.金文、钟鼎文、甲骨文、石鼓文的异同
3.缪篆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
1.按常规组织学生教学
2.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新内容
活动2【讲授】讲解新课
一.大篆
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
二.小篆
秦李斯《泰山刻石》《琅琊刻石》
三.清代篆书
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

高中美术书法类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书法类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与发展,掌握书法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书法鉴赏水平。

3. 通过书法练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的历史与发展。

2. 书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字体、笔画、结构等。

3. 书法作品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感受和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2. 书法练习中的笔画书写规范和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中国书法的历史与发展,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发展过程。

2. 介绍书法的基本知识,如字体、笔画、结构等。

3. 分析书法作品的鉴赏方法,包括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等方面。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示范书法作品的临摹,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书法练习,注意笔画书写规范和技巧。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练习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书法练习中的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书法知识,巩固学生对书法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回忆书法作品的鉴赏方法,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准备。

二、新课讲授1. 介绍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让学生了解不同书法风格的特点。

2. 分析名家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从线条、结构、气韵等方面进行鉴赏。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法名家作品进行临摹。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指导学生掌握书法技巧。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练习进行点评,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书法练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对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 第2课 篆书知识与赏析教案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 第2课 篆书知识与赏析教案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第2课篆书知识与赏析教案篆书知识与鉴赏时间:2019-11-06 17:32来源:中国少儿艺教网作者:祥子篆书是最早出现的汉字书体。

学习书法不单是要学习写字,还要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和与汉字书写有关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篆书包括哪些主要的字体样式,了解篆书的大体特征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对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篆书是最早出现的汉字书体。

学习书法不单是要学习写字,还要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和与汉字书写有关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篆书包括哪些主要的字体样式,了解篆书的大体特征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对汉字的起源和早期的书写状况有所认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篆书作品,学习如何赏析篆书,提高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二)内容结构本课内容结构包括篆书基础知识与篆书名作赏析两个方面,分为四个部分:1. 什么是篆书。

介绍篆书的概念和范围。

2. 篆书的发展。

概述篆书发展的过程。

按时间先后分四个阶段:商代的甲骨文、商周金文及其他大篆文字、秦代小篆和秦代以后的篆书。

另外,本课的“知识窗”可以看作是对该部分内容的补充。

3. 篆书的特征。

从用笔、结字和章法三个方面概括篆书的基本特征。

以上三个部分属于篆书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

4. 篆书名作赏析。

重点欣赏分析8件具有代表性的篆书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篆书基础知识重点:篆书的发展和特征。

理清篆书发展过程的基本线索。

了解篆书中不同字体使用的年代和形态特征。

难点:大篆所包括的字体。

弄清甲骨文、金文还有石鼓文和简牍书等出现年代的先后,并对它们的载体和成字方式有所了解。

2. 篆书名作赏析重点:欣赏和认知作品。

了解作品的主要特点和产生年代,学习如何欣赏篆书作品。

难点:认知作品的审美价值和代表性。

二、教学内容资料当时受工具和龟甲兽骨材质的限制,用刀刻成的甲骨文大小不一,笔画较细,直多曲少,纵向排列,参差错落。

高中书法篆刻教案模板

高中书法篆刻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书法和篆刻的历史、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点。

2. 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书法和篆刻技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书法和篆刻的基本技法。

2. 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难点:1. 篆刻时刀法的运用与把握。

2. 书法作品中笔画的流畅与力度的控制。

教学准备:1. 教具:书法碑帖、篆刻教材、书法用品、篆刻工具等。

2. 学具:毛笔、墨、砚台、宣纸、刻刀、印泥、砂纸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书法和篆刻艺术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书法和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法,如起笔、转笔、收笔等。

2. 讲解篆刻的基本技法,如刀法、石料选择、印泥使用等。

3. 介绍书法和篆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王羲之、柳公权、王献之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练习书法,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书写中的错误。

2. 学生尝试篆刻,教师讲解刀法运用,指导学生操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法和篆刻的基本技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书法和篆刻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书法和篆刻的流派及其特点。

2. 介绍书法和篆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印章、书法作品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尝试不同流派的书法作品,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2. 学生练习篆刻,尝试不同的刀法,创作个性化印章。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法和篆刻艺术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书法和篆刻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书法和篆刻作品,评估其技法和艺术水平。

书法篆刻高中美术教案模板

书法篆刻高中美术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材来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篆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篆刻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法篆刻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

2. 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书法篆刻的运笔技巧。

2. 篆刻的刀法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书法篆刻教材、书法作品、篆刻作品、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毛笔、墨、砚台、宣纸、刻刀、印石、砂纸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书法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书法篆刻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书法篆刻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介绍书法篆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

2. 讲解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如:笔法、墨法、章法等。

3. 分析书法篆刻的运笔技巧,如:起笔、转笔、收笔等。

三、示范与练习1. 教师示范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跟随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书法篆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

二、讲授新课1. 介绍篆刻的基本知识,如:印文、刀法、章法等。

2. 讲解篆刻的刀法运用,如:切刀、冲刀、点刀等。

三、示范与练习1. 教师示范篆刻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跟随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书法篆刻。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练习情况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书法篆刻作品,包括技巧、创意等方面。

课后作业:1. 继续练习书法篆刻,提高自己的技艺。

2. 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书法篆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等。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课堂讲授、示范、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人教新课标高中美术必修四《书法篆刻3》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高中美术必修四《书法篆刻3》教学设计

书法篆刻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艺术教育专业(美术兼修音乐)本科学生专业方向限选课。

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全面了解中国书法篆刻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点,掌握传统中国书法的笔墨运用,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得到提高。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书法篆刻》课程分为两个基本部分:《楷书》和《篆刻》(一)《楷书》一、书法常识1.字体与书体(了解)2.楷书的艺术特色(了解)3.楷书的发展历史(了解)4.颜字的形式、特点、价值(理解)重点:颜字的形式、特点、价值难点:字体与书体二、书写工具和笔法1.书写工具、书写姿势(掌握)2.执笔(掌握)3.用笔(掌握)重点:骨法用笔。

难点:中锋用笔。

三、楷书笔画4.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掌握)5.永字八法(理解)重点:具体点画的书写。

难点:永字八法。

四、楷书间架结构和章法1.结字方法(理解、掌握)2.章法(理解、掌握)重点:结字方法。

难点:章法。

五、临贴1.读贴(掌握)2.临贴(掌握)3.默贴(了解)重难点:如何在临摹过程中体现楷书的美感。

六、幅式(了解)七、书法美的原理1.书法美的表现形式(了解)2.书法美的本质特性(了解)3.书法的审美范畴(了解)(二)《篆刻》一、印章概述,刻印工具、印材和参考书1.起源与称谓(了解)2.印章种类(了解)3.印章的文字(了解)4.必备工具(了解)5.印材(了解)6.工具书(了解)重点:印材。

难点:印章的文字。

一、篆书技法1.执笔法(了解)2.运笔特点(了解)3.基本笔画(了解)4.结构(了解)重点:篆书的结构。

难点:基本笔画。

二、刀法1.执刀法(掌握)2.运刀法(掌握)3.刀法基本训练(掌握)重点:运刀法。

难点:运刀法。

三、章法1.文字的排列方法(掌握)2.基本章法(掌握)重点:基本章法。

难点:基本章法的运用。

四、临摹古印1.临摹方法(掌握)2.临摹五要(掌握)重点:临摹过程。

篆书教学设计(共7篇)

篆书教学设计(共7篇)

篆书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篆书教学教案篆书教学教案【学习目标】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篆书书法作品,学习和了解中国篆书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学习并掌握篆书的特征,篆书的基本笔画、搭笔方法和笔顺。

临摹篆书作品, 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的了解。

篆书的特征,篆书的基本笔画、搭笔方法和笔顺。

难点是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教学【知识回顾】书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理论知识教学,采取导学,学生自学,学生展示的方式进行,比教师单纯的讲有趣。

【导学预习】材料一: 篆书: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广义的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以及秦篆等。

篆书分为大篆及小篆。

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而将秦以前的古文、金文、甲骨文等统称为“大篆”。

【先秦时代】:甲骨文: 距今约 3,400年前到 2,700年前的 ,可以称之为" "。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

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

金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起源于商代, 盛行于周代。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 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 古朴厚重, 形体较甲骨文方正整齐, 笔画也更加均匀对称。

金文的线条能较多地体现书法笔意。

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

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

在 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 , 各刻四言诗一首, 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 故又称猎碣。

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 刻诗文体格调与《》大小雅相近。

字体近于《》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篆书的学习》
一教材分析: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五大类。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书法的五种书体有基本的了解,增加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从而感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书法的五种书体。

②让学生能够认识分辨五种书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③通过学习篆书,让学生对篆书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加强对书法的兴趣,
提高对书法的修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是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
的了解,难点是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四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程度,收集一些书法的相关资料,包括五种书体的范本,以及教师自己的书法作品。

五教学过程
①走近篆书,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伊始,伴随着古琴的优美琴声,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和典型的篆书范本,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对书法的兴趣,带领学生一起体验篆书的学习之旅。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这些书法家有哪些代表作?还知道有哪几种书体?
生:有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代表作有《兰亭序》,《颜勤礼碑》,《颜勤礼碑》,《神策军碑》等。

师: 同学们对书法知识知道的还真不少,这里有几幅老师临摹的书法作品,你们想看吗?
生(异口同声):想看!
师(展示作品)感觉怎么样?
生:很好看。

生:字体的粗细一致,象形成份居多,且字体略长。

师:想了解这些书体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里面的篆书,感受篆书的神奇魅力吧!(师板书:篆书鉴赏)
②书法概述,介绍篆书历史。

师:同学们刚才讲的都非常的正确,大家知道我们祖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五大类。

(边介绍边向学生分别展示教师书写的五种书体。


生:老师写的这几张作品让我们知道了书法的五种书体。

(让学生了解了书法的五种具体表现形式,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篆书,那什么是篆书呢?
生:甲骨文是不是篆书?
生:篆书是不是都是很难辨认的?
(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下学到知识,得到提高。

)师:关于篆书的解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篆,引书也”,元代盛熙明《法书考》“篆,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

篆书保留了许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装饰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气质,很像先秦时期的文学。

篆书的关键是悬腕中锋,是篆刻必要的书法根底。

(对篆书的解释,延伸到篆刻的相关知识,这有利于学生的拓展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生:篆书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生:篆书是怎么发展的?
师:篆书是最早的书体,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成的。

最早的篆书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两周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玺等旧称籀文,钟鼎文,现简称大篆。

秦朝,书同文,李斯“罢其与秦文不合者,以秦篆为基础,对六国的篆书整理省改”,此为小篆。

而汉代篆书掺入了隶书的体势,又称缪篆,至于鸟虫篆,蛇龙篆等都属于装饰性的篆书,至汉代,篆书的实用文字主导地位由隶书代替。

到了唐朝,有著名的篆书名家李阳冰为代表的“玉箸篆”又称“铁线篆”,而至于宋元明都没有篆书大家,一直到清代的时候,由于碑学大兴,就出现了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一批的篆书名家。

(对篆书发展脉络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对篆书有了基本的了解。


生:篆书有哪些风格,哪些流派?
师:篆书主要分甲骨文,大篆和小篆这三大类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

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周朝甲骨文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于1898年由王懿荣,刘鹗发现,后经罗振玉,王国维,孙冶让,收集考证成为一门显学,至今已收集二十余万片,单字约5000多个,可识读者约1000个,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发表论著者有三万余人而且有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在讲解甲骨文的时候结合相关甲骨文出土的一些典故,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比较详尽的认识甲骨文,感受甲骨文的神秘。

)生:什么是大篆和小篆呢?
师:大篆,也称籀文。

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总称,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战国的所有文字,
风格多样,用笔特点各不相同,都以圆笔为主,有粗细长短变化,与小篆稍有不同,许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圆变化大,疏密虚实变化生动自然,有的整个章法错落不齐却协调一致,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结构,可自由选择。

小篆
秦,“书同文”,李斯以秦篆为基础,整理六国篆书而成。

传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铁线篆”。

特点:纯正中锋,书写时力量和速度匀平,使转流畅,必须功夫深厚,心平气和,一以贯之。

邓石如,清人篆书,线条偏粗,隶书作篆,加强隶书方圆,顿挫,藏锋,露锋粗细变化,字形有所增长,在于起笔较重,稍顿,有时带方笔,收笔重顿,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富有节奏。

秦篆比较含蓄,平静。

清篆跌宕,活泼,更富有精神。

从大篆而来,但结构比其更有规律,类似楷书,行书的结构特点。

③技法分析,品味篆书内涵
清篆结构特点:1形体长方,字取纵势 2横平竖直,布白均匀 3.上紧下松,时有对称
(通过对大篆和小篆的对比学习,让学生提出的疑问得到逐步的解答,学到知识。

)生:我们要想学习书写篆书,那有一些什么样的范本呢?
师:大篆范本
吴昌硕《石鼓文》,以隶法作篆,左低右高,浓墨
《散氏盘》,行草笔意,曲折有致,随字造形,横势
《毛公鼎》,笔法稳健,字形偏长,气势博大,纵势
小篆范本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线条雄浑,隶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劲圆润,结构平正典雅。

④书写示范,指导学生临帖。

经过老师的讲解以及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一种强烈的书写愿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临帖,学习书写篆书。

对于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耐心而又细致做出指导。

⑤作品交流,学生审美鉴赏。

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他们是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这时候在课堂当中让学生相互展示书写的作品,对于写的好的作品给与鼓励,写的差一点的更要让学生不要丧失信心,让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让他们学会在交流中获得提高,感受到书写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鉴赏得到提高。

⑥结束语。

书法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做大量的练习,也不仅仅是纯粹的书写,它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认识了解并好好的掌握,做到教学相长,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课程中篆书的学习和鉴赏的一课,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会欣赏书法,提高对书法认识的修养,完成教学的审美教育。

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课,广泛利用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现场展示和示范,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轻松的坏境中收获了知识,达到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