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86页PPT

合集下载

大气环评ppt课件

大气环评ppt课件
nk
exp
2nh He
2
2 z
2
exp
2nh H
2
2 z
e
2
一、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下式中的k=4;三级评价项目可取k=0
.
3 地面最大浓度
cm X m
2Q
e.
.U
.H
2 e
.P1
式中:
P1
1
1 2
2 1 2
1 2
1
1 2

1 /2
H • e e 112
.
例4 拟建一座火电厂,排气筒高100m, 排气筒出口内径5m,排烟筒出口处烟气 排出速度为13.5m/s,排气筒出口处的烟 气温度为145℃ ,厂址附近气象台统计定 时观测最近5年平均气温为15℃ ,据预测, 在静风与稳定天气条件下,排放源高度 以上环境温度垂直变化率为0.001 ℃/m, 求烟气的抬升高度。
.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 测有关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1 烟气抬升高度 2 混合层高度 3 大气稳定度 4 扩散参数
.
平均风速幂函数廓线模式
(在近地层、中性层结、平坦下垫面条件 下推导得出的)
m
当 z 2 2 m , u 0 u 1 z z 1 2 0
z 2 2 m , u 0 u 1 2 z 1 0 m 00
.
例2 某炼油厂的排气筒高度为50m, 平均排气筒的有效高为60m,排放 SO2污染物的强度为80000g/s,已知 距地面10m处的风速为4m/s,求大 气稳定度位D级时正下风向500m处 的SO2浓度。
.
例3 位于平原城区的某化工总厂的二期 电站工程,拟建120m高的排气筒,上出 口内径为6m,排烟气量为54.15m3/s,排 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温度为130℃ ,当地气 象台统计定时观测最近5年平均气温为 9.2℃ ,平均风速为3.9m/s。假定气象台 址与工厂地面海拔高度相同,计算在D级 稳定度时,排气筒烟气的抬升高度。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专题PPT课件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专题PPT课件
灌木等。 ⑤同时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
17
(五)各种污染物监测数据要求
污染物 SO2、NOx、NO2 TSP、PM10、Pb SO2、NOx、NO2、CO TSP、PM10、B[a]P、Pb SO2、NOx、NO2、CO、O3
Pb
氟化物(以F计)
取值时间 年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日平均 1h平均 季平均 月平均 植物生长季平均 日平均 1h平均
求 适用地形及风场条

模拟污染物
其他
点源、面源、体源
小于等于50km 地面气象数据及对 应高空气象数据
简单地形、复杂地 形
气态污染物、颗粒 物
点源、面源、 线源、体源
小于等于50km
地面气象观测 数据
简单地形、 复杂地形
气态污染物、 颗粒物
点源、面源、线源、体 源
大于50km
地面气象数据及对应高 空气象数据
个小时浓度
02、08、14、20,4个小时 浓度
特殊规定
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 监测天数、点位
15
监测点数 布点方法 布点方位
布点要求
一级评价 ≥10
二级评价 ≥6
三级评价 2~4
极坐标布点法 极坐标布点法 极坐标布点法



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能反映各环境敏 感区域、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
5
(二)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新建项目: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在建和未建项目:已批准的环评报告书; 改、扩建项目:利用已有的有效数据或实测; 分期实施的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 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实测。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解析课件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解析课件
对于一般的燃烧设备
计算小时或日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9; 计算年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75。
在计算机动车排放NO2 和NOx 比例时,应根据不 同车型的实际情况而定。
18
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一般包括: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
全年逐时/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地面浓度和最大地面小 时浓度;
参数类型 ADMS
AERMOD
地表粗糙度, 地表返照率、
地表参数 最小M-O长 BOWEN率、地

表粗糙度
干沉降参 数
沉降率
干沉降参数
湿沉降参 数
清洗率
湿沉降参数
化学反应 参数
化学反应选 项
半衰期、NOx转 化系数、臭氧浓
度等
其他参数
模拟建筑物/ 山区
时区、城市/农村
CALPUFF 地表粗糙度、土地使用类型、植被
10
11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 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
12
13
6、设定预测情景
序号 污染源类别 新增污染源
1 (正常排放)
排放方案
现有方案 /
推荐方案
预测因子
所有预测 因子
计算点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网格点
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常规预测内容
小时浓度 日平均浓度 年均浓度
C实
Q
2u
y z
y2
e
xp[(
2
2 y
(z
He )2
2
2 z
)]
He-z
P(x,y,z)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96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96张)

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a)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b)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 不低于二级。 c)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 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mg/m3。 注:C0i 一般选用GB 3095 中1 h 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 浓度限值;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
评价工作分级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 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等级做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三 污染源调查内容
5. 线源调查内容 a) 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 m),道路宽度 (m),街道街谷高度(m); b) 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c) 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常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因子浓度限值(GB3095-2012)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远比质量标准多,往往需根据污染 源行业性质、污染物特性、排气筒特点等多种因素审慎选 择。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 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拟建项目和评价区内原有工业和民用污 染源。
• 调查方法:物料衡算法,现场实测法,经验估算法。 • 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点源与面源。一、二、三级评价有
所区别。 • 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
第9页/共92页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P138-141)
• 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如果评价区内及周边区已设有 大气监测站、点。
第40页/共92页
•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指标 监测时间 布点方法(网格、同心园、功能区、扇形等)
• 大气质量现状分析与初步评价
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多用单因素指数法
第10页/共92页
(三)关于污染气象调查
• 污染气象要素系指与大气污染或大气自然净化有关的那一部分 气象要素。
• 大气是通过三种机制达到自然净化的,即平流输送、湍流扩散、 清除机制。清除机制是因沉降和转化等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作 用对大气污染源的清除。对大多数评价项目主要是调查与前两 种自然净化机制有关的污染气象要素,即地面与大气边界层气 象要素及湍流扩散参数。
云状:卷云(线),积云(块),层云(面), 雨层云(无定形)
第25页/共92页

低 云 ( 20 00 米 以 下 )
高云(6000m以上) 第26页/共92页
中云(2000-6000m)
(5)能见度
能见度:正常视力的人,在天空背景下能看清 的水平距离。
级别(0-9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 米)
• 大气压力总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均质大气层80~85km以下,成分基本不变
第21页/共92页
二、主要气象要素
(1)气温 天气预报中:1.5m高、百叶箱内气温。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政策意义
评价结果提供科学依据,对制定环境政策和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结
1 重要性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2 发展趋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更精 细化的评价、跨学科合作 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3 发展方向
评价方法和技术将不断创 新,面向全球气候变化和 环境治理的挑战。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PPT课件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评估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潜在影响,为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概述
定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评估其环境效应和风险。
评价方法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排放源分析、空气质量模拟、环境流程模拟等。
应用范围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环境管理等领域。
评价对象
1 评价的对象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包括空气污染物、气象要素、生态系统等。
2 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大气质量、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等多个方面。
评价流程
1
流程概述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包括问题定义、
数据处理
2
数据采集、模型建立和效应评价。
收集和处理数据是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技术方法
评价过程中采用了各种技术方法,如气 象模型、风险评和生态系统评价。评价案例
案例介绍
以某工业园区为例,评价其对周边大气环境的潜在 影响。
案例分析
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工业园区的大气环境质 量。
评价结果
结果分析
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解读其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影响。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PPT精品课件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PPT精品课件

5.3 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5.3.1 湍流的基本概念
描述湍流运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欧拉法,它在空间划出一个控制体 为对象,考察流体流经它的情形,欧拉法注重于特定时刻整个流场及 某定点不同时刻的流体运动性质。另一种是拉格朗日法,它在流体运
动时,追随研究一个典型的流体单元。
5.3.2 湍流扩散理论
exp[(
y2
2
2 y
)]{exp[
(
z
H
2
2 z
)
2
]
u y z
2
2 y
2
2 z
exp[ (z H )2 ]}
2
2 z
地面点 C(x,y,0)
Q exp[( y2 )]
u y z
2
2 y
Q
y2
H2
u y z
exp[(
2
2 y
2
2 z
)]
地面轴 线上点 C(x,0,0)
Q
u y z
Q
u y z
dp gdz
u 3.02 F 3 (km/ h)
风速廓线
风力计算
u2
u1
(
z2 z1
)
p
大气的 结构和 组成
外逸层 热成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
大气层的结构和组成
大气属于混气合气体,氮、氧、氩合占总体积 的99.96%,余为氖、氦、氨、氙、氢等微 气量气体。 自110千米向上原子氧逐渐增加,直到主要 是原子氧的层,再向上为原子氦层(高100 0—2400千米)和气原子氢层(2400 千米以上)。
d
Ag Cp
1K /100 m
5.2.2 大气静力稳定度及其判据

大气的环境影响评价终稿PPT课件

大气的环境影响评价终稿PPT课件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2019)
(1)指标体系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 排放速率(kg/h) 。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 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
3.城市热岛环流
10、非正常排放
指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如点火开炉、设备 检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用效率、工艺 设备运转异常等情况下的排放。
1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 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 防护距离。
二、常用大气环境评价标准
(6)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 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 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
三、评价范围的确定
1、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 境影响评价范围。
(1)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 (2)2× D10% 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
pi c co i 10 % 0 0.0 2 .541 40 % 0 4.8%
3.根据估算结果确定D10%
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 10%时所对应的最 远距离 D10%。
如:二氧化硫 的标准限值为
0.5
D10%=6000m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 按公式(1)计算,如污染物数 i大于 1,取P 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 D10%。
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O2)、 颗粒物(TSP、PM10)、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 (CO)等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