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实录:《林黛玉进贾府》

合集下载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明确了《林黛玉进贾府》借林妹妹的一双俊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这堂课我们首先来鉴赏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见面――宝黛初会。

这堂课,我们回归传统的读书方法,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习惯就是边读、边想、边记的方法,这就是评点法。

明清以来,对四大名著的评点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流派众多。

人们公认的比较好的四种评点本你知道是哪几种吗?生1: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生2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师:很好,知道两个已经很不简单。

(多媒体显示“四大名著著名评点”,另两个是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卓吾评点《西游记》。

)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评点是另一种极具价值的名著。

那么,什么是评点法呢?(多媒体显示“评点法”,学生齐读。

)生:评点法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可以评点字词,也可评点句段;可以评点人物,也可评点情节、环境,等等。

师:方法就这么简单,但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众生: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看你行不行,敬请你点评。

(给同学们两分钟,整理上堂课的评点,然后自由发言。

)生3:我认为宝黛见面时的描写好。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而宝玉看罢,就笑了,并且说见过林妹妹。

从他们见面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黛玉向,小心谨慎; 宝玉外向,性格直白。

师:语言叫直白,性格最好叫――生4 :直爽。

师:很准确!刚才的同学评点得很好,他抓住了俩人见面的典型细节,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点得很到位。

(板书)师:两人见面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用商隐的诗句概括是什么?生5 :心有灵犀一点通。

师:心理学家说男女初次见面的三分钟的感觉就决定了他们以后有戏没戏,(生笑)你同意吗?众生:同意。

师:两人见面这么有感觉在全书中有什么作用?生6 :和前面的“木石前盟”相照应,也为两人后来的爱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林黛玉进贾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形容、可怜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5.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红楼梦》电视剧VCD光盘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

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读不尽得大书,每次读红楼,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最近一次,我写下了这样的感受:曹公笔如椽,十年血泪化为巨著红楼梦,黛玉心似锦,两世姻缘演出悲情木石盟。

林黛玉这个绣口锦心的女子是曹雪芹精心描绘给读者的形象,今天我们就随着他一起走进贾府。

二.进入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都到了哪些地方/?在各处见到了那些人/?生答在这些人中,他最期待见到谁/?英雄所见略同今天我们就走进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世界。

贾宝玉见到了他的人生知己,从此揭开了二人爱情故事的序幕。

王蒙先生说:红楼,是那两个字梦中的爱情是文化,更是人的性格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历史属性的综合体现。

今天我们就走进宝黛爱情故事的源起-----宝黛初会,去探究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集中写宝黛初会的内容体现在哪些段落。

(1314)黛玉和宝玉初次相会的时候目光有一个交汇,黛玉刚刚见到宝玉有一个神情语句,宝玉见到黛玉又作何想~?(生答)两个人萍水相逢,却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用李商隐的诗来概括: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种感觉多么细腻,多么微妙,多么美好啊!相同的感觉却有不同的神情,有两个字分别写出了二人不同的神情,是哪两个字?(师读)(生答)两个人的神情一个是发于外,一个是存乎中,一字之别凸显两人神情,曹雪芹可谓丹青高手,鬼斧神工,那么黛玉初到贾府是为什么来的?(生答)母亲病逝,投靠外祖母,所以她来到贾府时谨言慎行,黛玉来到府中进进出出反映出繁文缛节,他看到了贾府环境与别家不同,它有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

礼俗很多,施力簪缨之家,黛玉本就寄人篱下之感,这排场,这气势使林黛玉感到如履薄冰倍感压抑,在这样的氛围中他见到了似曾相识的宝哥哥,你们觉得怎么样?尤为亲切,我们说这轻轻的对视,这一惊一笑在这样的氛围中的相见正如电光火石震撼了双方的灵魂,黛玉也由进贾府进到了宝玉的心里。

双方的目光对视之后没有移开,在宝玉的心里眼中,黛玉是什么样子的?(生答外貌描写,找一男生读,师配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板书:《红楼梦》师:这是一本书,它跟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师:《红楼梦》里边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除了那些媳妇丫鬟有名有姓的就不下百人。

但是这篇课文,只是一个片段,选自《红楼梦》。

这个片段里边主要有三个人物,你预习过的请你说一说,哪三个人物?(示意举手发言,走向该生)生:(怯生生地)王熙凤、林黛玉和贾母。

师:要有自信地说,声音响亮地说,再把这三个人物说一说。

生:王熙凤、林黛玉和贾母。

师:是吗?(询问其他同学)生:是。

师:很好!前面两个人物在这个课题里边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她还发现了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贾母,(板书:贾母)有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看过《红楼梦》这个小说,所以蒋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三个人物,你注意听。

《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荣国府从盛到衰的历史。

那么,荣国府里边的贾母,年龄最长,辈分最高,权威最大,管理着荣国府,但是由于刚才说的年龄大了,于是呢她想找一个精明能干的接班人来管理荣国府,那她看中了谁呢?看中了她的孙子媳妇(手指板书)“凤辣子”,她的名字叫王熙凤,是她的孙子媳妇。

那么这林黛玉又是谁呢?是她的外甥女,她的心肝宝贝肉,天天口头心头念念不忘地,只可惜啊,这林黛玉母亲刚刚病逝,她的祖母心疼她于是把她接进了荣国府。

于是呢,“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同时也是林黛玉初见“凤辣子”。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研究一个问题,(拿起粉笔)你觉得“凤辣子”(下划线)是一个怎样的人?好,下面把书本打开,发出声音从头到尾好好地再读一读这个片段,想一想这个问题,现在开始。

(学生各自朗读,老师巡视)师:读完了吗?好,我刚才跟一些同学交流也在听你们读,尽管你们预习过,但是我发现很多同学这篇课文读不好。

这也不怪大家,因为这篇课文很特别,是一篇古白话文,有些字,现在不太用了,有些句子的表达呢,跟现在不太一样了,所以难读,对吧?所以这堂课里蒋老师再读一读这篇课文,你们听,听仔细,这个字该怎么读,哪些句子特别难读,明白了吧?生:明白了。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明确了《林黛玉进贾府》借林妹妹的一双俊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这堂课我们首先来鉴赏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见面――宝黛初会。

这堂课,我们回归传统的读书方法,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习惯就是边读、边想、边记的方法,这就是评点法。

明清以来,对四大名著的评点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流派众多。

人们公认的比较好的四种评点本你知道是哪几种吗?生1: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生2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师:很好,知道两个已经很不简单。

(多媒体显示“四大名著著名评点”,另两个是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李卓吾评点《西游记》。

)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评点是另一种极具价值的名著。

那么,什么是评点法呢?(多媒体显示“评点法”,学生齐读。

)生:评点法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可以评点字词,也可评点句段;可以评点人物,也可评点情节、环境,等等。

师:方法就这么简单,但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众生: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看你行不行,敬请你点评。

(给同学们两分钟,整理上堂课的评点,然后自由发言。

)生3:我认为宝黛见面时的描写好。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而宝玉看罢,就笑了,并且说见过林妹妹。

从他们见面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黛玉内向,小心谨慎; 宝玉外向,性格直白。

师:语言叫直白,性格最好叫――生4 :直爽。

师:很准确!刚才的同学评点得很好,他抓住了俩人见面的典型细节,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点得很到位。

(板书)师:两人见面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用李商隐的诗句概括是什么?生5 :心有灵犀一点通。

师:心理学家说男女初次见面的三分钟内的感觉就决定了他们以后有戏没戏,(生笑)你同意吗?众生:同意。

师:两人见面这么有感觉在全书中有什么作用?生6 :和前面的“木石前盟”相照应,也为两人后来的爱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中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一、新课导入:当林黛玉踏入贾府的庭院,她的眼前呈现出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红色的牡丹在风中摇曳,白色的梨花如雪般飘落,而紫藤缠绕在古老的树干上,仿佛一条紫色的河流。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远处传来了鸟儿悠扬的歌声,仿佛在欢迎她的到来。

这个场景,就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仿佛在述说着一个故事的开始。

而林黛玉,作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她的到来注定会给这个府邸带来新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是否被这个美丽的庭院景象所吸引?是否想要进一步了解林黛玉在这个府邸中的遭遇和经历?让我们一起踏入这个富丽堂皇的世界,探索《红楼梦》中的精彩故事吧!二、知人论世:教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学生1(小组代表):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他的名字叫曹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他出生于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在康熙朝曾有亲属担任要职。

但由于家族败落,他的生活后来变得非常贫困,甚至卖画为生。

他在十三岁时失去了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离世。

教师:很好,你总结得很清楚。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红楼梦》这部作品。

学生2(小组代表):《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反映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这部小说以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而闻名。

冯其庸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没有被超越的作品。

教师:非常好,你介绍了《红楼梦》的主题和历史背景。

学生3(小组代表):这节文段主要讲述了林黛玉来到了贾府的情节。

她第一天在贾府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和众多人物,包括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赦、贾政等。

这些人物各自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

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人 物对话,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人 物性格的把握。
Part
04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 、人物性格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回答问题、讨论等,以评估学生 的课堂参与度。
贾母
慈祥和蔼,疼爱黛玉,对贾府的 荣华富贵习以为常。
王熙凤
精明能干,善于逢迎,是贾府的 实际掌权者之一。
情节发展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
描述黛玉从扬州投奔贾府 1
的过程,以及贾府的繁华 景象。
宝黛初会
4
两人的初次相见,奠定了 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基础 。
拜见贾母及众人
2
详细描写黛玉与贾母等人
的见面场景,展现了封建
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评估是否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实物展示等,以提高 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与改进
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效果评估,对教学方法 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其更符
合学生需求。
丰富教学手段
尝试运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如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以提
家庭的礼数。
王熙凤出场
3
通过黛玉的视角展现王熙 凤的精明与权势。
语言特色分析
文白相间
小说中既有文言文,也有白话文 ,展现了明清小说的语言特点。
语言的地域特色
小说中融入了江南地区的方言和 俚语,增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生 动性。
人物语言个性化
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各异,反映 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素材1 精品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素材1 精品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课堂实录1(崔军明)学习目标:1、透过林黛玉的所想、所看、所听,把握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所采用的“繁笔”与“简笔”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模拟实录):环节一:导入师:在注明美学文艺评论家王朝闻的名著《论凤姐》的扉页有这么一句话:“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可见,王熙凤是名副其实的《红楼梦》的四大主角之一。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林黛玉进贾府》,(板书:林黛玉进贾府)跟随林黛玉的视角去观察王熙凤的形象。

师:首先来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

(学生齐读)师:本文的题目是“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红楼梦》程乙本第三回的回目是:“贾雨村寅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节选入课本时做了更改。

那么。

题目告诉我们什么?生:人物,林黛玉;情节,进贾府。

师:也就是说我们得根据林黛玉的观察去探究王熙凤的形象了。

那么,课本集中描写王熙凤的段落是哪两段?生:第5、第6段。

师:很好。

那就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把课本的第5和第6两段通读一遍。

同时思考:林黛玉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齐读。

5分钟。

)环节二:立足黛玉“所想”、“所看”、“所听”,分析探究王熙凤的形象。

(注:在“想”、“看”、“听”三个角度之内不要求按照课本顺序分析)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仔细,有些同学都做了圈阅和批注。

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好,下面,我们共同探讨黛玉的所想、所看和所听。

师:请立足文本的第5、6两段,让我们在读跟随林黛玉的行踪,重入荣国府。

但是,这次要求大家全神贯注,想一想,林黛玉在王熙凤出场场面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首先,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林黛玉想法的句子,任选其一,欣赏探究。

想到: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生:一群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一个人“放诞无礼”,这是明显的对比,在对比中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威势的震慑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课前准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红楼梦》前两回中林黛玉的身世,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及其关系,画一幅林黛玉进贾府所走过的路线图;教师制作好本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师:中国古典文学的园地中涌现了许多美丽的女性形象,如: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崔莺莺,对爱情忠贞不渝而又保持自尊的刘兰芝等。

而曹雪芹面对封建眼光中的“贱人”、“第二等人”,却说道:“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如也。

”(屏幕打出这些字)而“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更是曹雪芹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的典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多比干一窍、胜西子三分的女性形象。

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来介绍前两回中林黛玉的身世。

生1:我林黛玉,姑苏人氏。

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现为巡盐御史。

母亲贾敏,是京城豪门贾府的女儿。

我还有一个弟弟。

我家虽系钟鼎之家,却也是书香之族,所以从小读书写字。

可惜家门不幸,弟弟和母亲相继过世。

外婆怜爱孤苦的我,执意叫我到她那儿去,因而我在我老师贾雨村上的陪同下到京城去投靠外婆。

师:很好。

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林黛玉的身世及进贾府的缘由。

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介绍林黛玉与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师边说边依次打出字:贾母、贾赦、贾政、贾宝玉、王熙凤)的关系。

生2:(拿出人物关系图并展示在实物展示台上)我是林黛玉。

贾母是我的外婆,贾赦是我的大舅,贾政是我的二舅,贾宝玉是我二舅的儿子,是我的表哥,王熙凤是我大舅的儿子贾琏的媳妇,是我的表嫂。

师:好。

可能有些同学对林黛玉与贾府中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

我也制作了一张《红楼梦》主要人物的关系图。

(教师把电脑切换到人物关系图。

图分为五层,按次序先后出现)同学们看了以后先修正自己列出的人物关系表并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

(生边看边在自己图上修改)师:现在,我们再来请一位同学到大屏幕前来介绍我(林黛玉)进贾府所走过的路线。

(电脑切换到贾府建筑分布图)生3:(边说边指着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我到了贾府以后先去看望了外婆,路过了这么几个地方:西角门、垂花门、穿堂和正房大院。

然后又去拜访了大舅贾赦:送至穿堂、出了西角门、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大门、至仪门、入院中、见正房。

最后又去拜见了二舅贾政:送至仪门、进了荣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五间大正房(荣禧堂)、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

师:很好。

刚才我们跟着这位“林黛玉”浏览了一下贾府。

大家想想:林黛玉经过这番拜访,对贾府会产生怎样的印象?生4:贾府规模宏伟、布局轩昂、“与别家不同”。

生5:从拜访的顺序上,可以感觉到贾府很强调尊卑、长幼之序。

师:对。

那就更使她认识到:在贾府的确需要……生:“时时留心,处处在意。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林黛玉进贾府见到了比较多的人,我们重点看看引起她注意的或者说对她有影响的主要是哪些人?生:(齐声)贾宝玉、王熙凤师:林黛玉眼中的王熙凤是怎样的?文章主要在5、6段中有描写。

我们先朗读这两段。

朗读时注意林黛玉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王熙凤的?(一起朗读课文5、6段)生7:先观察了王熙凤的外貌和衣着。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想想看,王熙凤给林黛玉的印象是怎样的?生8:姿容俏丽、穿着豪华、威严虚假。

师:(笑着)这也有你的感觉吧?(生点头)生9:从王熙凤的言行上,留给林黛玉的印象应该是:放诞无礼,备受贾母宠爱;忽喜忽悲的变化之快,表现她的机变聪明、长于奉承。

生10:她回王夫人话的细节,表现了她做事干练。

师:好,说得很好。

下面我们欣赏一段录像。

(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王熙凤出出场的镜头)(学生看着,不时传出笑声)师:林黛玉心中“放诞无礼”的王熙凤可是个“男人万不及其一”的女强人,冷子兴说“上下无一人不称颂”。

据说2001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长虹公司总裁倪润峰在回答王小丫的提问时就曾说到王熙凤是个管理人才,要求长虹公司的职员看《红楼梦》,向王熙凤学习管理知识。

(众笑)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林黛玉的眼中贾宝玉又是怎样的?生12:“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系着一块美玉。

”生13:“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生14:林黛玉还听到贾宝玉讲这样的话:“除了〈四书〉之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还看到贾宝玉怒摔命根子“通灵”宝玉。

师:通过这些耳闻目睹,贾宝玉给林黛玉的印象是怎样的?生15:衣着考究,眉清目秀,很帅!生16:多情——这是最主要的,也是林黛玉最欣赏铁的地方。

生17:直率纯真,鄙视权贵。

师:好。

下面再看一段宝玉出场的录象。

(播放贾宝玉的镜头)(生仔细看着)师:以上我们是从林黛玉的角度进贾府,看贾府。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贾府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是怎样的人。

作者用不同人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出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先看在众人眼中的林黛玉——生17:“黛玉年貌虽小,……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师:这里只做初步勾画。

可见,众人关心的是她的身体:体质病弱和不足。

王熙凤的眼中是——生18:“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描写进了一层,突出她容貌的标致和气质的不俗。

当然这样说的目的是——生:(齐声)——迎合贾母。

师:那,在贾宝玉的眼中呢?生19:是“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厌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师:经过前面两处的铺垫,第三处借贾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

五个对偶句抓住她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而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总之,这三处从不同的角度、很有层次的描写,使林黛玉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在电脑上播放林黛玉的几个镜头)师:有人说:林黛玉的美应该这样来表现,由奥黛丽•赫本来演黛玉的“纯”,林青霞演黛玉的“靓”,张曼玉演她内心的复杂。

(众笑)如果说在众人眼中林黛玉是“纯”和“靓”,那么我们注意文章的一些细节,看哪些地方还表现了她内心的复杂。

生21:12段中吃饭的时候,林黛玉就对座位进行了推让。

师:为什么要推让?生22:古时候吃饭的座位都是很讲究的,不是随便哪个座位都可以坐的。

生23:文章在12 段中还讲到: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说是只念了〈四书〉。

而碰到贾宝玉以后就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师:林黛玉讲到读书时为什么前后不一?生24:因为贾母曾在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说到: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所以林黛玉在后面就显得比较谦虚谨慎。

师:以上我们了解了贾府的人对林黛玉的看法。

下面,我想以“我看林黛玉”(板书)为题,说说你眼中的林黛玉或者用比较的手法,说说你喜欢林黛玉呢,还是王熙凤,或者薛宝钗。

我曾看到一家杂志社发起一次“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调查——“红楼诸佳丽,你娶谁为妻?”结果以温婉稳重著称的薛宝钗以5679票名列榜首,精明强干的王熙凤以2839票屈居第二,而我们“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只得了五票!初见此结果时我大为惊讶。

现代人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生25:可能是认为她有病,伺候她太麻烦;她太爱吃醋,影响自己的人身自由;她还太酸,动不动吟个诗、作段赋,使得一般的男人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她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己升官发财。

(笑)生26:再说王熙凤多好,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胆识和魄力在当今女流中也不多见,完全拥有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笑)师:我也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找个王熙凤做老婆〉。

并列举了这么几个优点:1、美丽漂亮,风情万种2、开朗大方,风趣幽默3、敢想敢干,胆略大魄力强(众笑)那么我们大家到底是喜欢林黛玉还是王熙凤?生27:说不清楚,可能还是王熙凤,她比较现实。

生28:我还是喜欢林黛玉,她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聪明,那么的细心懂事。

她是完美的。

虽然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林黛玉式的人物,但是她是美的象征。

师:当然林黛玉这个形象在本文中表现得还很不够。

如果我们读了〈红楼梦〉全文后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现今人们不喜欢林黛玉可能是因为她的清高自许、目下无尘,不现实,也不会做人,人家一俗你就不理人家。

但请试想自己俗难道就不允许人家清高?林黛玉才华横溢,出口成章,魁夺菊花诗,技压柳絮词;忠诚专一,惟情至上,为了心爱的人可以连命都豁上;从不懂勾心斗角,永远倾心相待;绝不会逼着你起觅什么金封什么侯,只要两情相悦、心新相印就足够了。

这样的女性是“水做的”,是我们所无法企及的。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打出字幕)这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

有人还把林黛玉与〈红楼梦〉中众多的女性进行了比较: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

她是美丽的象征,她是智慧的化身,她是一株绛珠仙草。

这,就是老师眼中的林黛玉。

(简评)从课文题目入手,主要人物自然是林黛玉,所以课堂设计就以其作为这节课的“主人公”,用“一株绛珠仙草”作为主题,将课文内外的林黛玉连接起来,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首先,联系课文未选的前三回中对林黛玉的介绍,了解其身世来历即“进贾府”的原因;接下来明确“进贾府”后,拜见了哪些人,看到了贾府的哪些物、事,产生了怎样的心理,以熟悉情节、熟悉人物。

然后,再倒过来,林黛玉进贾府后,贾府中的人看林黛玉。

一是众人眼中的林黛玉;二是宝玉眼中的林黛玉——看到的是她的长相,看到的是她的性格。

再扩展到后世人看(评说)林黛玉,当代人看(评说)林黛玉,学生看(评说)林黛玉,最后一段老师眼中的林黛玉作为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