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五首学生用

合集下载

30篇古诗

30篇古诗

30篇古诗1. 《山村咏怀》(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 《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3.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6.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7.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9.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30诗五首

30诗五首

第二课时
诗歌分析与探究
分析与探究范例: 《望岳》《观沧海》
诗歌的结构往往比较简 单,也更容易理清,试着画 出这些诗的结构分析图。看 谁的设计更好。
王 王 安 安 石 石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千寻高塔)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字子美,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 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 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 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 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 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 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 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 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后 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望 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0、诗五首
划好节奏 例: 押住韵脚 《题破山寺后禅院》 情感吟读 清 晨 入 古 寺,
初 曲 禅 山 潭 万 但 日 径 房 光 影 籁 余 照 通 花 悦 空 此 钟 高 林。 幽 处, 木 深。 鸟 性, 人 心。 都 寂, 磬 音。
节奏突破小贴士:
1、 通常情况下,律诗 与绝句可根据以下语节来 进行节奏划分: A、四言句——2 2 B、五言句——212 221 C、七言句——223 3 4 2、讲到韵脚时,字音 适当延长,带着想象与情 感进行吟读,读出诗的音 韵美和意境。

30诗五首

30诗五首
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人 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 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象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这一“护”字,“绕”字 也显得那么多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 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这 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 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 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 境界。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 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 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 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 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 竹林里去。
•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 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 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 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 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 用 了一个诗“人老饱”经字战呢乱?之是苦不,是是用未得老不先正衰确、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 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 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 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 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 集》。
(zhù) 筷子
(zūn)金 酒杯。
行路难
乐诗一府有首名羞歌三。贵同辞首直的“之,:菜馐一这同肴”。是“。原第细值节”刻画

五言绝句古诗30首

五言绝句古诗30首

五言绝句古诗30首1.《鸟鸣涧》(唐·王维)o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o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鹿柴》(唐·王维)o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辛夷坞》(唐·王维)o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5.《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o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6.《问刘十九》(唐·白居易)o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7.《相思》(唐·王维)o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8.《江上》(宋·王安石)o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9.《竹里馆》(唐·王维)o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0.《山中》(唐·王勃)o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1.《终南望馀雪》(唐·祖咏)o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2.《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o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春怨》(唐·金昌绪)o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4.《杂诗》(唐·王维)o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15.《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o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6.《登鹳雀楼》(唐·王之涣)o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山中》(唐·王维)o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o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杜甫五言诗30首

杜甫五言诗30首

杜甫五言诗1.《春夜喜雨》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春望》唐朝·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登岳阳楼》唐朝·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旅夜书怀》唐朝·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春日忆李白》唐朝·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6.《日暮》唐朝·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7.《月夜忆舍弟》唐朝·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岁暮》唐朝·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9.《落日》唐朝·杜甫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10.《春宿左省》唐朝·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11.《对雪》唐朝·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12.《别房太尉墓》唐朝·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13.《江汉》唐朝·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八年级语文:30诗五首

八年级语文:30诗五首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语文电子教材/八年级语文电子教材30诗五首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喝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可以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何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舍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响马。

公开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回来倚仗自惋惜。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季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隔离。

自经丧乱少睡眠,永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若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寒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暗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繁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大离愁白天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30诗五首_1

30诗五首_1

30诗五首导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解:王昌龄是他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

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

李白写这首诗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2、课文分析①杨花落尽子归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写景则专取杨花,“杨花”即“柳絮”闻道龙标过五溪——直叙其事“闻道”就是非常惊讶地得知。

”“过五溪”,荒蛮之地。

;“五溪”,本已是极偏远的地区;而“龙标”……。

可见王昌龄当时被贬的地方非常荒凉,过这里到龙标道路非常艰难。

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教师:我要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着风伴随您奔赴到夜郎之西。

朋友远去,不是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名句赏析:A这两句的含义是:B因此此句成为送别友人的千古名句。

3、小结: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是诗人通过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

4、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谪一事的关切与同情。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译文: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入云端。

听说在上面可听见天鸡破晓,看见太阳初升。

我不害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2、题解: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浙江杭州的灵隐山上。

相传可以看到沧海日出。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鄞(yín)县任上所作。

这是他出仕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

王安石登上飞来峰,踌躇满志的写下了这首热情洋溢,富有气魄的诗章。

抒发自己作为政治改革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伟大抱负。

精选五言唐诗30首

精选五言唐诗30首

精选五言唐诗30首01《赠范晔诗》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02《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03《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04《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断句》刘昶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06《重别周尚书》庾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07《玉阶怨·夕殿下珠帘》谢朓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08《别诗二首·其一》范云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自君之出矣》刘裕自君之出矣,金翠闇无精。

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10《子夜四时歌·春林花多媚》佚名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11《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2《忆东山》李白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13《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4《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6《长干行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17《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18《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9《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0《新嫁娘词》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21《柳桥晚眺》陆游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22《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3《蚕妇》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诗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学时
【学习内容】:赏析《饮酒》和《行路难》。
【知识链接】: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
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
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
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
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
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
大精神力量。
【自学导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车马喧.( ) 金樽.( ) 珍馐.( ) 投箸.( )
2、解释词语:
结庐: 人境:
日夕: 樽:
珍羞: 今安在:
云帆: 济:渡。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课堂流程】
一、情境导入
二、自主合作
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三、合作探究
1、学习《饮酒》
①、结合注释,理解《饮酒》的诗意。
②、陶渊明诗中所说的“真意”是什么?
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当堂背诵。
2、学习《行路难》
①、《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②、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③、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
④、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提升
阅读《饮酒》,回答问题。
1、 诗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何以如此?

2、 “悠然”改成“突然”,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3、 “飞鸟”的意象是单纯写自然景象,还是除此之外,另有深意?是什么深意?
五、背诵诗歌。
第二学时
【学习内容】: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知识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
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
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
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 杜甫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
感慨万千,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
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
忧民的情感。
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
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
【自学导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挂罥.( ) 沉塘坳.( ) 庇.护 ( ) 阑.干( )

风掣.( ) 突兀. ( ) 三重.茅( )
2、解释词语:
挂罥: 呼不得:
俄顷: 向昏黑:
安得: 寒士: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课堂流程】
一、情境导入
“草堂有诗魂,诗成泣鬼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零距离接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解读他将要向我们讲述的怎样的世间的故事。
二、自主合作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
2、教师做一般朗读,意在正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点学生注意诗歌的韵脚。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三、合作探究
1、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2、诗中哪写词你觉得精妙?为什么?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你怎么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的崇高理想?

四、拓展提升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大庇天下寒士( ) 2.高者挂罥长林梢( )
3.布衾多年冷似铁( )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5.长夜沾湿何由彻( ) 6.忍能对面为为盗贼( )
⑵ 、解释多义词的意义。
1.高者挂罥长林梢( ) 劳苦功高如此( )
2.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背诵诗歌。

第三学时
【学习内容】: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己亥杂诗》。
【知识链接】: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岑参一生中曾两次出塞,在西北边地长达六年,并在
安西、北庭、关西节度幕中任过职,有丰富的边塞生活的阅历。充满异域情调的风土人情,
尤其是西北边地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了这位生性“好奇”的诗人,成为他取之不尽
的创作题材。他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成为边塞诗的名篇佳作。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
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
“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
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
《己亥杂诗》共350首。他在清王朝表面繁荣之际,就向当局发出了警告,极力呼吁改革。
但他在政治上不受重视,他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
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这就是著名的《己
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自学导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瀚.海( ) 锦衾.( ) 辕.门( ) 风掣.( ) 己亥. ( )
2、解释词语:
胡天: 控:
阑干: 饮归客:
吟鞭: 落红: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一、情境导入
复习导入,诗歌背诵。
二、自主合作
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2、教师范读
三、合作探究
1、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抓住关键词来鉴赏诗歌、分析情与景的融合。
⑴ 抓住诗歌的线索。

⑵ 同时找出与四个词相对应的“情”──
⑶ 依次与学生探讨各部分的景与情的有效结合。
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习《己亥杂诗》
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

2、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提升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
2、《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献身精神的名句是: 。
3、《己亥杂诗》选自《 》。龚自珍(1792—1841), 代浙江人。 代
家、 家。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 , 代 诗人,和 并称高岑。

五、背诵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