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三色堇FPNI—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航天搭载紫花苜蓿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以及引物的筛选

试 验材 料 为神州二 号卫 星搭 载的 4个紫 花苜 蓿 品
种 , 别是 得 福 ( , 宝 ( ) 阿 尔 刚 金 ( , 得 利 分 A) 德 B , C) 三
( 。这 4个 苜 蓿 品 种 均 为 卫 星搭 载后 的 当代 植 株 , D)
( . 肃农业 大学 草业 学 院 , 肃 兰 州 7 0 7 ; . 1甘 甘 3 0 0 2 中国农 业大 学 动物科 技学 院草业科 学系 ,
北 京 1 0 9 ;3 甘 肃 省 天 水 市 农 科 所 , 肃 天 水 0 13 . 甘 7 10) 4 0 0
摘 要 :航 天育种 的 变异 频 率 高、 变异幅度 大 、 益 变异 多、 定 性 强 , 势 明显 。依 据 正 交试验 设 计 有 稳 优
苜蓿 ( c a o aia 是世 界上 种植 面 积最 大 的 Mei g t ) c s v 豆科牧 草 , 面积近 3 3 0万 h [ 。具 有 优 质 高产 , 0 m ] 】 粗 蛋 白质 含量 高 , 应 性 广 等特 点 , 调 整 种 植 业结 构 , 适 是
合 , 大 程 度 的 缩 短 了 育 种 时 间 。S R( i l S — 很 S Smpe e q e c e e t由几个碱 基组 成 的基序 ( t ) u n eR p a) Moi 串联重 f 复而成 的 D NA 序列 , 由于 S R标 记呈共 显性 遗传 , S 符
提高 土壤 肥 力 , 解 家 畜 蛋 白 质 供 需 矛 盾 的 理 想 牧 缓
草[ 。 目前 , 国 的苜蓿育 种 主要采 用 常规 育种 方法 , 2 ] 我 其应用广 泛 , 于利 用 不 同生 态 区优 良的种 质 资 源 培 便 育 出适合 当地 种植 的优 良新 品种 。航 天 育种 的变 异频 率高 、 幅度 大 、 有益 变异 多 、 定性强 , 势 明显 。航 天 稳 优
云南红豆杉简并锚定微卫星-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h a t s s f a A o e a: ) r c r TqD Apl e s, g d T )a ew T e n yc e h y ow r S S hw d ht  ̄ h e at ( a N o m r e M n ,N P ndt o al i r u b s t e s t (T e f o 1 s y a h t i e c os( a M n , g d T ) a t l eet n h S — coe C p fao s m; A n r tn Tq× g M 2 ta i × N P hd o b fc o e Ra hr P Ra l ct n yt ② n n ae f t S n d m i i s e i
i d n e e l n a u u n n n i n En a g r d P a t T x sy n a e ss
MI AO ig-h n,S Jan r n Z Yn c u U i -o g, HANG i Zh
( eerhIstt o suc scs C F, u m n 60 2 Yunn, hn ) R sac tue f oreI et, A K n ig 5 4, n a C ia n i Re n 2
o t l S a c o e C e ci n s se w s e t l h d c n an n pi ma S R- n h r d P R r a t y tm a s i e o ti i g 1×P u e , T q D o y r s , o b a s CR b f r 4 U a NA p lme a e
又能揭示试 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扩增的影响程度 , 分析结果更客观 、 准确 , 具有一定 的应用 价值 。
芫花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

现代 园艺
芫花 I S S R — P C R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
刘 芳1 , 2 陈卫连 。 沈永 宝
宿州 2 3 4 1 0 1 ; ( 1南京林业 大学 , 江苏 南 京 2 1 0 0 3 7 ; 2宿州 职业技 术学 院博士工 作站 , 安徽
和成活率 , 前者处理的插穗根系发达 , 生根率达 9 1 %。
表2 - 2 插稳生长状况记 录
9月 1 2扦插苗生长情况记录
日期
5 o 一 2 0 o “
的生根粉 m0 ’ 墙。
A A + 5 0 -
湿润状态 , 而且带叶片扦插时空气湿度不低于 8 0 %, 以接近 饱和更好。 扦插后为防止病害发生需及时喷施 8 0 0 倍液多菌
伸1 . 5 m i n ; ⑤7 2 q C 延伸 7 m i n ; ⑥4 0 C 保存。
1 . 2 . 4 引物 筛选 及退 火 温度确 定 。随机 用 2个 芫 花 DN A
公司的 D N A T a q 聚 合酶 、 M g 2 + 、 d N T P s ,南 京生 兴 生 物技 术 有 限公 司 的琼脂 糖 , 北 京 鼎 国生 物技 术 有 限公 司的 1 0 0 b p D N A
L a d d e r P l u s Ma r k e r 。
对U B C系 列 1 0 0 条 引物 进 行 I S S R — P C R扩增 ( 退 火 温度 统一 设为 5 4  ̄ C) , 筛选 出扩 增条 带 清 晰的 引物 。再用 3 个 D N A样 品进 行 复筛 , 选 择 反应 稳 定 、 多态 性 好 、 重 复性 好 的 引 物 , 用
d NT P s , 1 . 0 uT a q DNA 聚合 酶 , 0 . 8 mo l / L引物 , 4 0 n g 模 板 DNA。
珍稀濒危植物宝华玉兰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及优化

珍稀濒危植物宝华玉兰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及优化摘要:为建立和优化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 Cheng)ISSR-PCR反应体系,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方法对影响PCR 扩增体系中的Mg2+、dNTPs、DNA模板、引物和Taq聚合酶一定浓度的用量5个因子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显示,宝华玉兰ISSR-PCR 25 μL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子最佳水平分别为DNA模板(20 ng/μL) 3.5 μL,引物(10 μmol /L) 1.25 μL,Taq聚合酶(5 U/μL) 0.2 μL,Mg2+(25 mmol/L) 2.0 μL,dNTPs(2.5 mmol/L) 0.8 μL。
宝华玉兰ISSR-PCR反应的最优体系建立,为进一步利用ISSR对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 Cheng);ISSR-PCR反应体系;种质资源保护中图分类号:Q949.7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206-04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6.034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 Cheng)是木兰科(Magnoliaceae)珍贵园林观赏植物,在每年的3~4月开花,其芳香艳丽、姿态优美,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但其仅产自江苏省句容县宝华山,数量较少,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由于宝华玉兰产地单一,对于环境的要求特别严格,所以人工栽培并成功的事例很少,同时由于林下灌木层不断被破坏,没有更新苗木,现已处于濒危状态[1]。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开展对宝华玉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种质资源保护策略刻不容缓。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是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Zietkiewicz等于1994年创建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2],ISSR分子标记技术兼具SSR、RAPD、RFLP、AFLP等分子标记的优点,与其他技术相比,ISSR不需要预先获知序列信息而使成本降低,且多态性更丰富;并且重复性高、稳定性好,同时具备简便、易操作等特点;相比之下,ISSR 更快捷、成本较低、DNA用量小、安全性较高[3]。
堇菜属植物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5 8一
江苏农业科学 2 1 年第 4 02 0卷第 4期
冯彦博 , 张春宇 , 张艺子涵.堇菜属植物 A L F P反应体 系的建立[ ] J .江苏农业科 学,0 2 4 ( ) 5 6 2 1 ,0 4 :8— 0
堇菜属植物 A I F, P反应体 系的建立
冯彦博 ,张春 宇 ,张艺子 涵
指纹式样 。
关键词 : F P; A L 堇菜属 ;D A提取 N
中图分类号 : 79 Q 8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0 1 2—10 (0 2 o 0 5 O 0 32 2 1 )4— 0 8一 3
堇菜属( i aL ) Vo . 最早由 T u fr于 10 l omeot 70年提出 , 后由 Ln au 于 15 i e s 7 3年以香堇菜 ( // ooaaL ) n V a drt . 为属模式种建 o 立本属。该属是堇菜科 中最大的一个属 , 全世 界有 55— 0 2 60 种 , 国有 1 1种 。堇菜属植物种类 繁多 , 布地域广泛 , 我 1 分
t g a o3 n , cRI(0 U ) . 5 Eo 1 / 0 2 , s I 1 / L) Me (0 U I  ̄
本试验对酶切 一 连接分步和一步反应体系进行了比较分 析, 结果发现分步进行的体系对 D A处理 的效 果较好 , 到 N 得 的图谱清晰 , 最终采用酶切 一连接 分步进行 。为 了检测酶切 效果 , 试验设定了酶切梯度 , 观察 2 4 6 8h的酶切 图谱 。结 、 、 、
菜属植物 A L F P遗传 分子标 记相关 的报 道 尚未见 到。A L FP
(mp f df g eteg o m rh m) a ll am n nt pl op i 即扩增片段长度多态 ie r l h y s 性, 是由 Zb a r aeuMa e和 V s i e 在 19 o e r 9 2年最先发明并发展 Pt 起来 的一种检测 D A序列 多态性 的分子 标记技术 。其 原 N
萱草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

利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观赏贝母ISSR-PCR反应体系

P R 产 物 用 1 5 琼 脂 糖 凝 胶 ( E . L/ L 于 C .% 含 B0 5t m ) g 4V c 电压 下 电泳 15h 用 上 海 天 能 公 司 生 产 的 凝 胶 成 像 /m . , 系 统 拍 照 。结 果 用 M nt ii b分 析 , 立 较 为 可靠 的反 应 体 系 。 a 确
江苏农业科学
2 1 年第 1期 01
一 3 3一
吴晓清 , 玉珍 , 晓鸣 , 周 娄 等.利 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观赏贝母 IS SR—P R反应体系[ ] C J .江苏农业科学,0 1 1 :3— 6 21( )3 3
利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观赏贝母 IS P R反应体系 S R— C
吴晓清 周 玉珍 一, ,娄 晓呜 ’ 文婧 成 海钟 ,张 ,
嫩 叶 ,0 9年 4月 采 自于苏 州 农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园艺 中心 。 20
试 验 所 用 的 Tt酶 、 N P购 自上 海 鼎 国有 限 a / dT
公司 ; S I R引 物 、 g 1、C uf D A m re( L0 0 购 S M C2P R B f r、 N akr D 2 0 ) e 自上 海 生 工 生 物 工 程 公 司 。IS 引 物 采 用 加 拿 大 哥 伦 比亚 SR 大 学 ( nvri f ri o m i, B ) 设 计 的 引物 。经 U iesyo is C l ba U C 所 t B th u 初 步 筛 选 , 引 物 U C 7 ( A A) 为 正 交试 验 引物 。 把 B 8 3 G C 作
菊芋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3个品种的分子鉴别

r e s u l t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o p t i m a l P C R( 2 0 )m i x t u r e c o n t a i n e d 1 0× P C R b u f e r , 2 . 5 m m o l / L o f M g 2 , 0 . 2 0 m m o l / L o f d N T P s , 0 . 3 0
反应体 系: 1 0× P C R扩增缓 冲液 , 2 . 5 m m o l / L M g 2 , 0 . 2 0 m m o L / L d N T P s , 0 . 3 0 ̄ m o L / L正反引物, 0 . 2 U T a x i D N A聚合酶和5 0 n g 模
关键引物筛选 ; 分子鉴别 中图分类号 : S 6 3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O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S S R— PCR Re a c t i o n S y s t e m a n d Mo l e c u l a r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o f
板D N A。利用该 优化体 系, 从1 0 0个 S S R引物组合中筛选 出 1 2个 清晰且 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对 3个 品种 的菊芋 D N A序 列进 行
扩增 , 得到 5 8 个位 点, 其 中多态性位点 3 9 个, 多态率为 6 7 . 2% ; 建立 3 个菊芋品种分子识别卡 , 用 2对引物组合 的6个 多态性位 点 即可将其分开。本研究为后续应用 S S R分子标记技术对菊芋进行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 究提供依据。
Th r e e S a mp l e s o f J e r u s a l e m Ar t i c h o k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花三色堇FPNI—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作者:李婧曾媛龚胜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05期摘要:融合引物与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fusion primer and nested integrated PCR,FPNI-PCR)是一种分离并扩增已知序列旁未知序列的有效方法。
以大花三色堇(Viola×wittrockiana Gams.)为材料,为提高FPNI-PCR产物特异性,增加条带清晰度,降低非特异性条带的干扰,对FPNI-PCR反应体系中第1轮的模板DNA浓度进行对比,优化了第3轮反应中引物浓度、Taq DNA 聚合酶浓度、缓冲液用量,筛选了第3轮特异性引物的退火温度,进一步完善了FPNI-PCR反应体系。
各因素优化比对试验表明:FPNI-PCR第1轮反应体系应以稀释后的DNA为模板,20 μL体系中,用量在4.5~10 ng。
第3轮最优反应体系为:20 μL反应体系中,特异性引物浓度0.2 μmol/L,引物SP2浓度0.75 μmol/L,Taq DNA酶用量1.0 U,dNTP 用量2 μL,10×buffer(20 mmol/L,Mg2+ plus)用量2 μL,模板1 μL(第2轮反应稀释100倍后取1 μL为模板),ddH2O补足。
第3轮反应中,退火温度为64 ℃或66 ℃时条带最为清晰。
关键词:大花三色堇;FPNI-PCR;体系优化中图分类号: Q785文献标志码: A[HK]融合引物与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fusion primer and nested integrated PCR,FPNI-PCR)是一种基于热不对称交错PCR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技术原理的PCR方法[1],主要是利用目标序列旁的已知序列设计3 个嵌套特异性引物,与给出的9个特殊设计的随机简并引物(arbitrary degenerate prime,AD)相结合,进行1次巢式反应,并在简并引物的基础上设计2个嵌套的特殊引物替换第1轮PCR所用随机引物用于第2、3轮的扩增。
FPNI-PCR中融合引物(fusion primer),即特殊设计的随机简并引物,由3′端的随机寡核苷酸(arbitrary 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s)和5′端可设计特异引物的一段序列组成,该序列用以替换初次PCR所用简并引物。
经过热不对称循环后的产物含有特异引物结合位点,能有效降低产物稀释后非特异性扩增的影响[2]。
FPNI-PCR具有高效灵敏、产物特异性高、重复性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目标片段等优点,是扩增基因侧翼序列特别是启动子的有效方法[3]。
FPNI-PCR与TAIL-PCR技术类似,其反应产物的稳定性、可重复性明显受到反应体系模板、引物、Taq DNA 聚合酶、Buffer以及3轮退火温度等因素的影响[4]。
在进行 FPNI-PCR 反应获取未知序列时,有必要根据上述因素,对不同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以获得最优的反应结果。
大花三色堇(Viola×wittrockiana Gams.)是重要的冬春季花卉,有着十分丰富的花色和花斑类型,是研究植物花斑形成的理想植物[5]。
笔者所在实验室先前的研究表明,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reductase,DFR)和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基因是三色堇花斑由无色转向着色的关键性基因[6]。
关于DFR和ANS的相关研究发现,其启动子中含有的众多调控元件,与花色素调控密切相关[7-9]。
因而这2个基因的启动子结构特点,可能是花斑位置形成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其启动子的克隆,对于进一步研究三色堇色斑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FPNI-PCR技术是克隆启动子序列的有效方法,而目前关于三色堇FPNI-PCR技术研究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以三色堇为材料,对其FPNI-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为三色堇VwDFR和VwANS基因启动子的克隆提供技术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大花三色堇品种“宾哥”,花色为黄底黑斑,栽培于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基地。
1.2方法1.2.1模板DNA的提取提取三色堇幼叶DNA,步骤参考尚啸等的改良CTAB法[10],仅核酸分离时改用加1/10体积的5 mol/L NaAc。
提取的DNA用0.8%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质量,电泳结果通过凝胶成像仪(Dolophin- Doc,美国)拍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浓度。
小管分装-20 ℃保存。
1.2.2试验中用到的引物包括FPNI-PCR反应体系中的第1轮、第2轮、第3轮的简并引物、特殊引物(表1)[1]以及根据VwANS基因设计的特异引物(表2)。
1.2.3FPNI-PCR体系的优化(1)模板DNA浓度筛选。
将提取的DNA稀释100、200倍,然后将未稀释的DNA和稀释不同倍数的DNA作为第1轮PCR反应的模板,反应采用表1中的FP5、FP6、FP7、FP9这4条简并引物,反应程序见表3,反应体系为20 μL,具体组分见参考文献。
(2)FPNI-PCR反应退火温度的梯度筛选。
根据设计的特异性引物GSP3的TM值,对第3轮退火温度进行梯度筛选,筛选温度分别是62、64、66 ℃。
(3)引物、10×buffer(20 mmol/L,Mg2+ plus)、Taq DNA酶用量的对比。
PCR反应采用20 μL反应体系,分别对影响第3轮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参数:引物、10×buffer(Mg2+ plus)、Taq DNA酶,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具体参数值见表3。
此外,每20 μL反应体系中均含有dNTP(2.5 mmol/L)2 μL、特异性引物0.2 μmol/L,模板为第2轮反应产物稀释100倍取1 μL,加ddH2O补足至20 μL。
逐一优化每个参数值,优化时,其他参数值均采用表3所列反应参数的第一水平值,引物采用参考文献中的FP5、FP6、FP7、FP9这4条简并引物(表1),反应程序见表4。
2结果与分析2.1DNA的提取结果以三色堇嫩叶为材料提取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浓度为(0.901±0.019)μg/L,D260 nm/D280 nm介于1.8~2.0之间,说明样品DNA中杂质较少。
0.8%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图1所示,点样孔无滞留,条带清晰明亮,无明显拖尾现象,说明RNA等杂质去除较干净。
结果表明,采用改良CTAB法可以有效地提取三色堇幼叶的DNA[10],对于后续PCR反应有利。
2.2DNA的浓度对FPNI-PCR的影响模板DNA的用量对FPNI-PCR反应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过多或者过少都会造成产物的不稳定或者无法产生条带。
普通方法提取的DNA通常含有杂质,而杂质对PCR产物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为了获得清晰条带,降低非特异性扩增,本试验以3个浓度的DNA为模板,利用FP5、FP7、FP9这3种简并引物分别扩增,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2所示。
以未稀释DNA为模板,3轮扩增后均无清晰条带(图2)。
将DNA模板分别稀释100、200倍,随着DNA稀释倍数的增加,简并引物FP5扩增出的条带数量明显增加,且条带清晰度明显提升;简并引物FP9扩增的结果,100倍稀释比200倍稀释扩增条带数量更多、条带更加清晰(图2)。
同时,7号引物在多个模板浓度下皆无明显条带,说明利用FPNI-PCR进行扩增时,模板的稀释倍数应配合不同的简并引物进行筛选,以期降低杂质等对反应的影响,才能获得更为清晰的条带。
2.3退火温度对扩增产物的影响通过对5、7、9号引物扩增反应的第3轮扩增的退火温度进行筛选,筛选温度为62、64、66、68 ℃,结果见图3。
总体来看,64、66 ℃反应效果更好,但是不同引物反应的最佳退火温度不同,如FP5引物64 ℃下扩增效果较好,FP9号中超过700 bp 的条带,在66 ℃下更清晰。
2.4Taq酶的用量对FPNI-PCR的影响Taq酶在PCR反应体系中用量少,却极为重要,Taq酶的类型、用量,甚至是生产商,都会对PCR产物造成明显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分别对以FP6和FP7简并引物扩增获得的PCR 产物进行Taq酶的优化,其他条件全部相同,结果如图4所示。
试验发现,Taq酶的用量对反应条带的数量和清晰度都有一定影响,随着Taq酶用量的增加,FP6和FP7扩增的PCR产物的量均有所提高,但FP6更为明显,能获得较为清晰的条带,而FP7无明显的清晰条带。
以简并引物FP6扩增,Taq酶用量1.5 U时比1.0 U时条带亮度只略有提升,且非特异性扩增也更为明显,表明Taq酶用量1.0 U更为合适。
2.510×Taq buffer(Mg2+ plus)用量对FPNI-PCR的影响分别以简并引物FP6和FP7进行扩增,通过改变10×Taq buffer(Mg2+ plus)用量,其他条件均相同,结果见图5。
结果显示,以简并引物FP6扩增,3种缓冲液用量均获得条带,但用量为2 μL时,目的条带更为清晰;以简并引物FP7扩增,缓冲液为1.5 μL时无条带,由1.75 μL增至2 μL时,条带数量增加,清晰度略有增加。
2.6引物浓度对FPNI-PCR的影响以FP6和FP7这2种简并引物扩增,对第3轮引物SP2浓度进行筛选。
结果(图6)显示,引物浓度为0.25 μmol/L时,均无条带,随着引物浓度的上升,条带数量、亮度明显增加,非特异性扩增同样增加,条带出现模糊现象。
由图6可知,以FP6和FP7为简并引物扩增,第3轮引物SP2浓度为0.75~1.0 μmol/L时,均有较好结果。
但从节约成本、提高条带清晰度、减少非特异性扩增角度考虑,0.75 μmol/L时更佳。
3结论与讨论3.1结论从试验结果来看,FPNI-PCR适合以低浓度DNA为模板,第1轮反应以稀释后的DNA为模板,20 μL体系中,用量在4.5~10 ng。
对三色堇FPNI-PCR第3轮体系进行优化,最优反应体系是:20 μL反应体系中,特异性引物浓度0.2 μmol/L,引物SP2浓度0.75 μmol/L,Taq DNA酶用量10 U,dNTP用量2 μL,10×buffer(20 mmol/L,Mg2+ plus)用量2 μL,模板为第2轮反应稀释100倍后取1 μL,ddH2O补足。
第3轮反应经温度筛选,退火温度64 ℃或66 ℃时条带最佳。
3.2讨论FPNI-PCR是基于热不对称PCR技术原理的PCR方法,共包括3轮PCR反应。
其中,第1轮反应中,含3次高严谨反应,目的是使高退火温度的特异性引物SP1与模板序列退火延伸;1次低严谨反应,目的是使简并引物结合到较多的目的序列上;5次热不对称的高低特异性循环交替反应,使目的片段得以指数性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