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临床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

合集下载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与机制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与机制

中医针灸疗法的作用与机制针灸是中医草根直接与人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将细长的医疗器械插入人体的特定部位,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气机等失衡状态,来达到疾病治疗和健康促进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被广泛运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一、疾病治疗的作用1. 疼痛缓解: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神经末梢和穴位,改变细胞内外的化学物质释放,从而抑制疼痛信号传导。

这是针灸最常见的应用之一,适用于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颈肩痛、腰背痛等。

2. 促进循环:针灸能够调节和增进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器官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有助于康复和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3. 调节免疫:针灸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和抵抗力,促进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4. 调整内分泌:针灸通过刺激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和平衡,对于失眠、情绪不稳定等患者有显著疗效。

5. 促进消化:针灸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对于胃肠功能障碍、胃痛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二、疗效的机制1. 穴位刺激:针灸利用细长的针刺入人体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的神经末梢和相关组织、器官,调节人体的功能状态。

穴位刺激可以改变受体的反应性,通过传递信息来影响各个系统的功能。

2. 神经调节:针灸通过刺激穴位,产生疼痛信号,通过神经途径传递到脑部,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调节大脑的神经递质的分泌、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影响各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3. 气血调和:中医认为,气血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源。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的流通,使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针刺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组织器官的供血和营养状况。

4. 内分泌调节: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影响脑下垂体—靶腺—内分泌轴的功能,从而调节激素的分泌和平衡,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 自我调节:针灸疗法可以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和自愈能力。

它通过调整人体的基础代谢、免疫系统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加速人体对疾病的恢复和康复。

针灸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针灸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针灸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临床应用针灸是早期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近年来在现代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针灸治疗的范围较广,可以治疗各种疾病,例如: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针灸的疗效受到很多人的拥护和认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针灸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开始被广泛研究。

一、针灸的分子生物学机制1. 针灸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针灸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针灸还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生成,提高神经细胞生成的速度。

实验证明,针刺可以引起局部的痛感,这种痛感可以激发神经细胞的活动,激活神经元,从而促进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

2. 针灸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在实验中发现,针刺可以诱导小鼠脾脏的巨噬细胞产生IL-1、IL-6、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着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过程中。

3. 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针灸可以促进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例如:针刺可以促进雌激素的分泌,调节生殖生理周期,在产后妇女的乳腺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

二、针灸的临床应用1. 针灸治疗关节炎由于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炎症可能会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导致关节功能的丧失。

针灸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微刺激和刺激产生热效应和细胞透明效应,调节关节囊内的组织状态和相关细胞的代谢过程,以及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和体内生物节律,从而缓解关节炎的疼痛和炎症。

2. 针灸治疗慢性痛针灸可以改善慢性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等疾病。

在实验中发现,针刺能够诱导局部的脊髓和脑干皮质区神经元兴奋,并释放胡萝卜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物质,缓解慢性痛患者的疼痛。

3.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针灸可以缓解消化系统的不适感和疼痛,例如:胃炎、胆囊炎等疾病。

实验中发现,针刺能够促进胆汁排放,改善食物消化和吸收,从而缓解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各种症状。

三、针灸的优点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多优点,包括:1. 针灸治疗没有危险和副作用针灸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由于其微刺激和刺激产生的热效应和细胞透明效应是有限的,针灸治疗几乎没有危险和副作用。

中医养生的针灸疗法了解针灸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与应用

中医养生的针灸疗法了解针灸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与应用

中医养生的针灸疗法了解针灸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与应用中医养生的针灸疗法:了解针灸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与应用针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针刺穴位为主要手段,通过调节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以及身体器官功能来达到治疗、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针灸疗法在中医养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既可以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也可以用于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人体机能,达到长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一、针灸在中医养生中的作用1. 调节气血: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气血的运行有着密切关系。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流动,消除气血的瘀滞与不畅,调和阴阳,使气血通畅,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加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促进新陈代谢: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生物电流,提高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水平。

通过调整针灸的刺激强度和频率,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排除废物和毒素。

3.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在中医养生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刺激穴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兴奋性,改变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促进神经系统的平衡,减少压力与焦虑,提高睡眠质量,增加精神状态。

二、针灸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1. 主治疾病:针灸疗法可以用于中医临床各个科别的病症治疗,如针灸麻沸散、针刺痹症、针灸内科等。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病症所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保健养生: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具体疾病,还可以用于调理人体的内外环境,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例如,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防治胃肠道疾病。

针灸还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帮助身体恢复平衡,提高人的免疫力。

3. 疾病康复:针灸在中医养生中还可以用于疾病康复阶段,通过针刺穴位的刺激,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加速组织修复和代谢。

针灸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伤口愈合,促进功能恢复。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作用和临床应用广泛。

它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来刺激,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以下是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的一些方面:1.缓解疼痛:针灸被广泛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

通过在相关穴位上刺激,可以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物质,从而减轻疼痛感。

2.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节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好地抵抗疾病。

一些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调节内分泌:针灸可以通过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

它可以对甲状腺功能、女性月经周期、男性性功能等产生调节作用,从而改善相关问题。

4.改善消化功能:针灸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它可以治疗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相关的问题。

5.改善睡眠质量:针灸可以通过放松身体和平静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

它可以治疗失眠、多梦、睡眠不深等睡眠障碍。

6.调节心理状况:针灸可以对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调节作用。

它可以治疗抑郁、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7.辅助治疗其他疗法:针灸可以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手段。

它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同时,它还可以与推拿、拔罐、耳穴贴压等疗法结合使用,加强疗效。

针灸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针灸内科: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2.针灸外科:如创伤、骨伤等。

3.针灸妇科: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

4.针灸皮肤科:如湿疹、荨麻疹等。

5.针灸精神科: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6.针灸康复科:如脑卒中后遗症、运动损伤等。

此外,针灸还可以应用于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例如,通过定期的针灸治疗,可以平衡身体的阴阳,调整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针灸的原则和技术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中医针灸养生掌握针灸疗法的益处与应用

中医针灸养生掌握针灸疗法的益处与应用

中医针灸养生掌握针灸疗法的益处与应用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它凭借其独特的疗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健康。

本文将探讨针灸疗法的益处以及其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一、针灸疗法的益处1. 缓解疼痛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经络穴位上插入细针,刺激和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起到舒缓疼痛的作用。

临床上针灸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包括头痛、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

2.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能够增加皮下微循环和血管舒张,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帮助组织修复和康复。

3. 调节免疫系统针灸可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并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

4. 缓解压力和焦虑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

针灸还能够调整大脑的神经传导,提升人体对应激的适应能力。

5. 促进消化功能针灸可以刺激消化器官,如胃、肠,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肠蠕动,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对消化不良、胃痛、便秘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二、针灸疗法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1. 针灸调理经络针灸可以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保持经络的通畅。

经络是人体的能量通道,通畅的经络能够保证身体器官的正常功能,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2. 针灸促进睡眠失眠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焦虑和压力,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定期进行针灸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

3. 针灸调理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通过体表穴位的刺激,促进内分泌腺的分泌,维持内分泌的平衡。

这对于调节女性月经周期、改善更年期症状等具有显著的效果。

4. 针灸调节情绪针灸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定期进行针灸可以帮助提升情绪,增加生活的愉悦感。

5. 针灸辅助减肥针灸可以通过调节食欲和促进新陈代谢,辅助减肥过程。

针灸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一、引言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针灸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二、针灸的作用机制1. 穴位刺激引起神经系统反应:针灸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可以激活神经末梢,并沿着神经纤维向脑部传递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触发大脑内各种区域,包括脑干、脑皮层和下丘脑等。

这些反应可以改变人体的神经兴奋性,并调节多种生理功能。

2. 针刺促进血液循环:在特定穴位接受针刺后,周围组织和毛细血管会受到改变。

这种改变伴随着局部血流增加,而增强了氧气和营养物质向周边组织的输送。

同样,代谢产物也会被更快地排除,从而促进组织修复和愈合。

3. 针刺调节炎症反应:针刺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降低炎症水平。

它能够通过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并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

这种调节作用有助于减轻炎症和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

4. 脑化学物质和神经递质的影响:针刺在穴位上产生微弱电流和化学变化,进而激发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

这些神经递质包括内啡肽、γ-氨基丁酸(GABA)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它们对镇静、镇痛以及情绪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三、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1. 长期慢性疼痛管理:针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长期慢性疼痛,如头痛、颈肩痛、腰背痛和关节炎等。

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末梢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来改善疼痛感知,并减少对传统药物治疗的依赖。

2. 神经功能障碍康复:针灸在脑卒中、帕金森氏综合征等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上也展现出显著效果。

它可以刺激和调节受损组织及周围组织的血流,促进受损区域的修复,并增强相应肌肉的力量和均衡性。

3. 内分泌失调治疗:一些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甲亢等内分泌失调相关问题,也可以通过针灸得到缓解。

该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平衡体内荷尔蒙水平,并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针灸的功效与作用

针灸的功效与作用

针灸的功效与作用
针灸是一种中医疗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改善健康状况。

以下是针灸的一些主要功效和作用:
1. 缓解疼痛: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的痛觉神经传导,从而缓解各类疼痛,包括头痛、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炎痛等。

2. 提升免疫力:针灸可以调节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毒、细菌等外界侵袭的抵抗力,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

3. 调节内分泌系统:针灸对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平衡激素分泌,改善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问题。

4.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针灸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胃痛、便秘等胃肠道问题。

5. 缓解精神压力:针灸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的平衡,促进身体内部荷尔蒙的分泌,从而缓解焦虑、抑郁和失眠等心理问题。

6.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通,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有助于加速组织修复和康复过程。

总的来说,针灸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然而,针灸的效果因人而异,建议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最佳效果。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1.引言- 针灸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针具,刺激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希望读者能够对针灸有更全面的了解。

2.针灸的作用2.1 祛除疼痛-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末梢的兴奋状态,减轻疼痛感及炎症反应。

- 针灸可以促进内啮髓鞘质的纤维化修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

2.2 调整内分泌系统- 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体内激素分泌平衡,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症状和疾病。

-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整各种激素的分泌,如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3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针灸可以缓解胃肠道炎症反应,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改善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

2.4 提高免疫力-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 针灸可以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白细胞数量,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针灸的临床应用3.1 疼痛症状的治疗- 针灸可以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

-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改善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疼痛部位的组织修复和再生。

3.2 内科疾病的辅助治疗- 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帮助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和生理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和症状的缓解。

3.3 妇科疾病的治疗- 针灸可以治疗各种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

-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调整盆腔血液循环,改善相关的妇科病症。

3.4 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 针灸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帮助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对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摘要: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治疗疾病方法,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相信西医,认为西医的“针”比中医的“针”疗效要好。

但是,经过中医大夫以及从事中医相关工作的人员、学者的实验,研究证明,针灸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上的效果是显著地。

关键词:针灸临床疾病治疗效果Abstract: Acupuncture in China's traditional medicine acupuncture a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approach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more and more people believe the Western medicine. They belive Western medicine that the "needle" than the Chinese "needle" effect is better. However, after the doctor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in related work, academics experiment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cupuncture treatments for diseases in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ignificant.Keywords: Acupuncture Clinical disease Treatment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源自中国的一种传统疗法,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利用针法和灸法来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激发人体的经气以及调整人体的机能,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疗效。

针灸技术在古代就是治疗众多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针灸在临床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进行简单介绍。

(一)针灸对疼痛具有较好的作用现代疾病中有绝大部分的疾病的治疗的同时要对疼痛进行治疗,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镇痛药物的出现,使疼痛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

但是,镇痛药具有持续时间短和会产生副作用等不足之处。

相反的,针灸镇痛弥补了药物的不足,它可以对某些对镇痛药禁忌的适应症达到很好的镇痛效果。

另外,由于针灸产生的是内源性的镇痛成分,所以针灸对人体软脏器不会产生刺激或刺激较小。

在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推荐的49种针灸适应症中就有跟大一部分与疼痛有关,由此可见,针灸在治疗疼痛上具有较好的作用,是值得我们信任的。

[1]全世界数百万的人们使用针灸经行镇痛,美国研究小组近几年通过对小鼠进行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发现,针刺针刺能够激活痛觉抑制受体,并且发现了一种能够促进这些受体产生响应的化合物,它能延长针刺对痛觉的抑制。

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Vitaly Napadaw表示:“尽管我并不知道这种效应是否也对人起作用,但它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2]针灸通过对人体神经元的刺激抑制痛感,同时配合一定的按摩手法对治疗高强度劳动或人体部位长时间处于同一状态所产生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针灸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的积极作用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原因有很多种,但都是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以及代谢异常,主要以高血糖以及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的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主要通过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饮食治疗等方式。

而通过对近几年的文献资料的检阅发现,针灸对糖尿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通过对患者进行针灸并口服小剂量的降糖药的治疗结果显示:针灸结合小剂量的西药治疗糖尿病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是减少或减轻了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

此外,以不同的针法,灸法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以及各种并发症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也是可观的。

同时,针灸具有T2DM机体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作用,也能改善糖脂代谢,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调节内分泌系统,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较为显著。

[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变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而周围微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得改变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

通过针灸可以有效地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并得以控制,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针药结合等方法技术会加以完善,理论更加充足,针灸对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也会更好。

[4](三)针灸对于治疗肥胖的效果是可观的肥胖越来越成为人们感到头痛的一件事,进行西药治疗的效果也不明显,而且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抽脂减肥是近几年应用最广的一种减肥方法,但是其可靠性还不是太稳定。

而针灸减肥弥补了西药等减肥方法上不足,针灸减肥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水盐以及脂代谢来调节控制机体的阴阳平衡。

针刺刺激机体产生的神经冲动能干预机体的神经系统对肠胃的反应或者直接对肠胃发出的信号进行干预,进而控制饮食,达到减肥的目的。

[5]另外,针灸能够改善内分泌的代谢循环,水盐和脂代谢的速度等,促进循环。

减少能量的摄入,增加脂肪的消耗,同时也改善消化,心血管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6]当然,一味地靠针灸减肥还是不能达到目标的,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辅以正确的饮食,运动等。

针灸减肥的作用是通过对多种器官、多种组织和物质、多种代谢途径的综合性调整,促进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物质代谢来实现的。

[7]它的优点是无毒副作用,减肥后加以控制不反弹,同时也能够改善,增强其他器官的功能。

(四)针灸对颈椎、腰椎等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且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在电脑和汽车上时间花费较大,科学研究表明:久坐容易对颈椎、腿部、腰椎等带来较大的压力。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久坐不动而死亡。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与颈部软组织发生退变,椎体骨质增生或椎体位移失引起颈椎内外平衡失调,使颈神经根、血管、脊髓活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出现的头、肩、臂或胸部以及肢体功能失常等综合症候群。

[8]针刺、温针疗法配合一定的放血、推拿等综合疗法能够温经散寒、通经活络、消肿止痛,并能改善关节功能。

[9]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使得气血和顺,机体组织肌肉等功能会复发或增强,最终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的一种方法,与其他方法配和治疗如中药,推拿等会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研究表明:针刺可以改变机体局部内循环,使受压迫的神经、血管、脊髓功能得到改善。

而推拿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理筋整复的效果比较明显,可以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并能增大狭窄的椎间隙,纠正颈椎小关节的结构功能紊乱等,使病症得到缓解,[10]腰椎肩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与颈椎相似。

所以,针灸治疗颈椎、腰椎肩盘等疾病能够起到抗炎,消肿,镇痛等作用,治疗效果明显,对人体的伤害微小。

(五)针灸对其他几种疾病的治疗作用针灸除了对上述几种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外,对治疗高血压、尿毒症、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湿疹性瘙痒、中风偏瘫、脑卒中、呃逆以及配合治疗失眠、精神分裂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同时,针灸抗衰老的研究进展与效果也是可观的。

根据研究表明:针灸通过抗自由基损伤,调节免疫功能。

调节内分泌功能、调整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微量元素等方面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并且通过实验已证明效果是显著的。

(六)结论针灸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重要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技术,不仅在古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对临床疾病也是有着很大的积极治疗作用的,并且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针灸在临床疾病的治疗的过程中具有很好疗效,无论是在镇痛、减肥等方面的治疗效果还是在疾病的治疗的过程中无副作用的产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医的不足,做到西医做不到的成果。

但是,针灸疗法治疗疾病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入针位置的准确性,角度的大小,力度,深度等,行手法时的力度,深度,震动幅度的大小等以及治疗环境的优劣,施针者的技术,经验,精神状态等。

因此,针灸在现代临床疾病的治疗上的作用是能得到认可的,如果避免或减小上述因素对针灸治病的影响,运用现代科技以辅助,突破思想上的障碍,发明创造新的理念与治疗手法等来武装发展针灸,发展中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传统医学会再次在世界上绽放光彩的。

参考文献:[1] 钟卫江.针灸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615.[2] 何巍.针灸镇痛原理新发现:促进释放减缓疼痛的物质—腺苷[J].中医药国际参考,2010,6:26-28.[3] 陈臻.针灸在糖尿病糖脂代谢异常中的作用研究概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0,3:107-109.[4] 陈丹,胡幼平(指导).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55-57[5] 符佳,陆志明,张彩荣,徐爱民.近年来针灸治疗肥胖病的作用机理研究概况[J].四川中医,2007,25(11):38-41.[6] 王梅康.中年肥胖与针灸减肥[J].养生大世界,2006.5:24.[7] 田华张,王永兰。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80例[J].新疆中医药,23(5):31-35.[8] 胡灯忠.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J].海南医学,2011,12(8):74-75.[9] 王秀峰.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20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3(7):167.[10] 贺振刚,刘少鸿.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50例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9.9,18(9):683-684.[12] 彭丽辉,冯玲媚,陈筑芳等.艾灸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NO、ET、SOD、MDA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3,24(3):157-159.[13] 陈启波.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72-773.[14] 郭泽新,汪润生.治疗中风偏瘫需要针灸与康复医学的结合[J].中国针灸2002,22(4):268-270.[15] 王中梅.针灸治疗呃逆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40.[16] 杨芬玉.针刺治疗失眠49例[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105.[17] 文建军.灸法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7,29(1):80-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