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国民党将官为何集体哭陵 政府裁员风波

合集下载

震惊中外的南京“哭灵”事件

震惊中外的南京“哭灵”事件

震惊中外的南京“哭灵”事件作者:赵子云来源:华夏快递来源日期:2004-10-18本站发布时间:2004-10-20阅读量:218次1947年3月19日,古老的南京城传出一个爆炸性新闻——300多名国民党将校级军官,齐集在中山陵灵堂前“哭灵”。

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引得许多人围观,游客中的女性甚至为之动容落泪。

宁静而庄严的中山陵上空,顿时被一片悲伤的哭声所笼罩。

第二天,《救国日报》率先在头版披露了这一惊人新闻。

第三天,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也予以登载,于是各小报纷纷大做文章,最终导致街谈巷议,声势越演越大,闹得满城风雨。

蒋介石每天必看报纸,当他看到这一消息时,顿时惊呆半晌,接着大为光火,大骂这些谒陵人简直“目无法纪”,非严惩不可。

但等到情绪冷静下来后,他突然想,说不定这又是共产党一手策划的,于是他改变了主意。

他派人把陈总长(诚)叫到办公室,对着战战兢兢的陈诚一顿申斥,责成他即速处理,以平舆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许多人不明内幕,如坠烟海。

原来这事还得从国民党着手整编军队谈起。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4月,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在南京召开了一次军事委员会会议。

会后对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撤销了各战区司令长官部、集团军司令部。

因为这些部门都是抗战时的战斗序列,打内战已不适用了。

故将军改为整编师,师改为整编旅,团以下补充兵额,配备新式武器,一些非嫡系部队的士兵并入嫡系部队,而大多数军官则作为编余人员遣散编在全国成立的12个军官总队内,分驻西安、重庆、南昌、芜湖、武汉、杭州等大城市等候安置。

当时有一个由蒋介石任团长的“中央训练团”,这个团的任务就是负责甄别、遣散非嫡系或者信仰不坚定的编余将领。

那时由各战区陆续集中到南京“中央训练团”的编余将领共有400多人。

他们中大多数是黄埔军校出身,参加过北伐、抗日战争。

另外也有一部分编余军官分送在中央警官学校接受训练。

所有这些编余人员的待遇都很差,许多人为了一家老小生存,只好逆来顺受,艰苦度日,静待能得到一官半职,再徐图偿还宿债。

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如何失去民心

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如何失去民心

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如何失去民心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

经过解放军一年自卫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到1947月,国民党总兵力大幅减少。

由于战线拉长,战略性的机动兵更是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官兵中充满失败情绪。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了。

如此庞大的国军,如此有雄厚国民党政府,为何在解放战争中溃不成军,究其原因,国民党已失民心。

一、国民党军队首先发动内战,扼杀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1、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2、战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但是蒋介石却积极准备内战,并借国共和平谈判之机进行内战准备。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尽管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它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反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共产党获得全国人民拥护的优势。

3、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及其狭隘,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也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

国民党统治集团既然扼杀了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它也就把自己放在课全国人民的对立面。

二、共产党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尽得民心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军事进攻,共产党在政治上实行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战局的发展,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速战速决的计划,并使国民党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难以逃脱遭遇灭顶之灾的命运。

1、中国共产党提出“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中国解放军总部发表此口号之时,不仅老百姓不要蒋介石,就连上层分子(除了少数集团外)、中产阶级也不想给蒋介石抬轿子了,也要推翻他了。

2、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共产党的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此政策使解放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3、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遥遥领先于共产党。

国军控制着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土地、经济,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国民党也大大超过其对手中共。

然而,在短短的四年时间中,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被中共所取代?下面我们从经济、政治以及对外政策三个方面来分析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1、大量发行钞票引发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对南京政府来说是个老问题,自其政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

庞大的经费需求使国民党政权左支右绌,这不但包括行政支出和经济建设,还有南京政府统治集团的奢侈消费,再加上巨额军事费用,成为国家财政的无底洞。

但抗战以前物价稳定,税收在总支出中占相当的比重,财政不足部分可以通过向上海金融界发行公债筹集,虽然不宽裕,但还能应付。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战争使得国民政府军费急剧增加,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

1946年财政部长俞鸿钧就坦言,"从1月到5月……税收只2亿5千万元,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发行补足"。

政府为了支付军费大量印刷法币,导致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面临崩溃,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性时期,法币急剧贬值。

有人对法币的购买力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每一百元法币)1937年值黄牛两头1938年值黄牛一头1939年值猪一头1941年值面粉一袋1943年值鸡一只1945年值鸡蛋两个1946年值肥皂六分之一块1947年值煤球一个1948年8月19日值大米0.002416两(每斤合16两)1949年5月值1粒米的千万分之2.452、政府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失误币制改革: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1 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

的宗旨在于限制物价上涨,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及劳务价,应按照1948年8月19日各该地各种物品货价依兑换率折合金圆券出售”。

(近代史)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

(近代史)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 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 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外因
一、美国对国民党的放弃,苏联对中共的扶持;
二、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坚持武装斗争,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 线,得到人民群众支持
总结
1、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豫湘桂战役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积累起来的国际声望在1943年达到最高,上一年 的长沙会战和当年的缅甸战役为蒋介石赢得了在开罗会议的发言权, 根据这个宣言,台湾澎湖等地得以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朝鲜也得到独立。 但是,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得蒋介石在应付两线作战时捉襟 见肘,打赢了缅甸战役的同时,输掉了豫湘桂战役,这也使得他丢掉 了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席位,最终丢失了外蒙古,这使得辛辛苦苦挣来 的五大国地位名不符实。
阶段二:四面楚歌,岌岌可危
民主运动
新四军军服
在战争的后期,由于国民党-国体制弊端的暴露,民主运动日益高涨, 同时随着八路军新四军实力的迅猛增长,国民党一枝独大的局面已经 不可能持续下去。而在这个过程中,外部势力的斗争也在激烈进行。 按照雅尔塔协议的约定,三八线以北归苏联,长城以北为苏联势力范 围,这一约定客观上破坏了中朝两国的统一,为两国之后的内战埋下 了伏笔。
2、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3、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4、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5、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坚持武装斗争,组成最 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人民群众支持
谢谢观看
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
最重要的是,国民党在经济上完全失败。尽管解 放区在战争初期迅速缩小,财政极其困难,但通 过土改,消灭地主阶级,解放军的补给反而能得 到充分的供应。而相形之下,不恤民力的国民党 政府却彻底搞垮了国统区的经济。本来抗战时的 国统区已经是不堪重负,沦陷区经过日寇八年的 盘剥,更是民不聊生,但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 国统区人民还需要继续承担三年内战的高额军费, 再加上腐败官僚的巧取豪夺,恶性通货膨胀终于 摧毁了国统区的经济,法币和金圆券、银元券最 后连一片废纸的价值都不如。政府的信用沦丧如 斯,又怎么能指望人民会为他而战呢?

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

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迅速崩溃的原因一:国民党逆历史潮流而行国民党统治集团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恢复到站前的状态,即坚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所以,即使在战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发动内战。

国民党既然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也就把自己放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

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国人及少数国民党将领对其大失所望。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

日本对中国大肆侵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但蒋介石却实行对日亲善的无耻策略,抽调出大部分兵力来剿杀共产党。

由此而丧失了部分民心。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国民党在政治和经济上不能顺应民心和时代的潮流,不能实现民主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保守、腐败。

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和贪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民心。

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它抱有很大期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它感到极端的失望。

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

巨额敌伪资产转归官僚资本集团控制的部门。

而且国民党统治阶级把法币同伪中储券的比例定为1:200,导致物价暴涨,使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由于贪污盛行,捐税繁重,物价飞涨,农业荒废,民族工商业日益破产,导致社会各阶层惶惶不宁广大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四:不能实现平均地权国民党之所以在内战中失败,有一个根本的现实原因,就是未能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她虽然在一九三零年就颁布了一个十分进步的“土地法”,并且,即便是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也始终在摸索着和实验着对于土地问题的解决办法。

但是,一因内乱频仍,二因外患连连,三因重视不够,才造成了只有土地改革的进步纲领,而不能向广大农民兑现。

然而,辛亥以来直至抗战胜利的三十四年间,年年战争所给中国农民带来的痛苦和负担,非但未能稍减,却常常是急剧加深。

解放战争,国民党为何失败?1947年毛主席提出:5年内赶走老蒋

解放战争,国民党为何失败?1947年毛主席提出:5年内赶走老蒋

解放战争,国民党为何失败?1947年毛主席提出:5年内赶走老蒋关于解放战争,我党为何胜利,国民党为何失败?这恐怕能用上百万字,写成一本厚厚的书来说明。

不过这般说明,恐怕没有多少人能静下心去看完,因而我们从一些细微的地方,及用简短概括的手段去讲述它更好。

许多人的观点是,当你是成功者,你前面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确的;当你是失败者,你前面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错误的。

这样理解也没有错,但不能说完全正确,毕竟失误还是有的,但只要你在成功的路上,便无伤大雅。

解放战争,我党获胜,国民党失败,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这其中包括蒋介石本人、美国在内的西方各国。

1947年7月21日,陕北靖边小河村召开的前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首次提出,将计划5年时间赶走蒋介石,结束战争。

从此处可见,毛主席对解放战争的国共胜败已是了若指掌,可以说说稳操胜券。

而毛主席预测的5年时间赶走老蒋,也是大差不差的。

因为在1946年的末尾,毛主席就有明确预感,消灭国民党所需耗费的时间,短则在3到5年,长则在15年。

不过毛主席当时并没有对太多人说,避免指战员们骄傲,及蒋介石反动派的警惕。

要想明白解放战争的胜败原因,解放战争开始前,关于我党和国民党的实力对比不能不知道。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时,蒋介石正处于他人生和事业的巅峰;国际上,他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美、苏、法、英全部支持国民党,他本人也是世界五大国的领袖之一(或者说是四大国,不包括法国);国内,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得到了美国的支援,获得大量成建制的美械装备,抗战结束后又对关内日伪军的受降实行垄断,上百万日军的装备被其接收。

解放战争压抑近一年,待到全面爆发时,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达到430万人。

这430万,是有水分的,其中200万是正规军,其他是收编的伪军、土匪或地方安保部队。

但也是不容小觑的。

国民党号称五大主力的3个军和2个师,全都配备着美械装备,编制亦是健全;其他半美械装备的师有10余个。

除此之外,白崇禧的第7军,傅作义的第35军等,均是战力不俗的王牌部队。

济南惨案名词解释

济南惨案名词解释

济南惨案名词解释一、什么是济南惨案?1. 惨案定义济南惨案,指的是发生在1947年的一系列残酷的暴行,主要发生在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及周边地区。

这一暴行是中国内战期间的重要事件之一,给当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伤害。

2. 惨案背景194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斗达到了高潮。

济南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成为两支军队争夺的焦点地区。

当时,国民党军队占据着济南,人民解放军则试图夺回这座城市。

3. 惨案的发生在战斗的过程中,国民党军队对于被怀疑支持或与共产党有关联的民众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

成千上万的无辜市民被残忍地杀害,许多人被迫逃离家园,导致济南市及周边地区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二、济南惨案的影响1. 对当地人民的影响济南惨案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创伤。

无辜的生命被夺去,家庭被撕裂,许多人流离失所。

这一事件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 对内战形势的影响济南惨案使得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更加激烈和残酷。

这一事件激发了更多的仇恨和敌对情绪,使得两军之间的对立更加剧烈。

同时,济南惨案也加深了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厌恶和不信任。

3. 对后续事件的启示济南惨案的发生使得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一事件使得人们更加积极地呼吁和平的解决战争问题,同时也激发了更多人加入到反对战争的行动中。

三、济南惨案的教训1. 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要性济南惨案告诉我们,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和伤害。

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不仅能够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 尊重生命和人权的重要性济南惨案再次提醒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无论政治立场如何,都不能因为意识形态的分歧而伤害无辜的生命。

人权的尊重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3. 历史教训的重要性济南惨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教训。

一组老照片记录国民党政权是如何失去人心的

一组老照片记录国民党政权是如何失去人心的

一组老照片记录国民党政权是如何失去人心的
1947年底,被安置在南京下关一带的苏皖难民蹲在地上吃赈济的食物。

自古民以食为天,因天灾人祸而致黎民流离失所,通常是朝代兴替的前兆。

国民党在农村经营中的彻底失败,是共产党取而代之的关键性因素。

1947年底,南京下关的苏皖难民。

国民党政府无力将他们送回家乡,给予土地和生产资料,以妥善安排生活,也不准他们进入南京市,只是将他们安置在临时简陋的难民营里。

1947年11月,国民党在济南近郊农村所组织的“民众自卫队”。

1947年11月,济南近郊农村的“民众自卫队”。

1948年,国共内战中由华北战场负伤撤至南京城外的国民党军伤兵,一副狼狈不堪之状,象征国民党政权已日薄西山。

1948年,南京城外,一位一脸茫然的国民党伤兵。

1948年5月,陇东渭北一带一支落败的国民党军队。

这支部队正遭到解放军的追击,一副狼狈模样,高举军刀的士兵形象几与土匪无异,散发着颓败不堪的气息。

抗战胜利的一刻,国民党虽号称有八百万之众,但政治高层未能力行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反令腐化贪污横行,失去人心,变成有军队没人民,最终连军队也没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1947年国民党将官为何集体哭陵政府裁员风波
导语:张际鹏早年跟随程潜,后归入中央军,抗日战争中晋升为第14军军长。

然战场得意的他却被为之效忠的党国编余,上演了一出“哭陵”大戏!第14军
张际鹏早年跟随程潜,后归入中央军,抗日战争中晋升为第14军军长。

然战场得意的他却被为之效忠的党国编余,上演了一出“哭陵”大戏!第14军的历史不算短,比如早期的赣军赖世璜、湘军陈嘉佑,都做过这个军的军长。

可能因为都是杂牌,战斗力都不怎么的,而且还老被李宗仁的新桂系盯着,就像看见块肥肉一样地直流口水。

到了1931年6月,这个军的番号给了卫立煌,于是14军从杂牌变成了中央军。

抗战期间,这个军的一半时间都在山西和日军周旋,前面提到过在洛阳血战的张世光94师,就曾经在这个军的编成内。

总的来说,从抗战到内战这段时期内,14军的表现中规中矩,既无重大战绩,也没有什么污点。

而14军的历任军长呢,除了头两任卫立煌和李默庵之外,也大都不为世人所知。

这回要介绍的张际鹏,即属此列。

言归正传,下面有请本文的主角张际鹏登场。

张际鹏,字云辉,湖南醴陵人,生于1904年。

同著名将领陈明仁一样,张际鹏起初是程潜开办的军政部讲武学堂的学生。

后来这个讲武堂并入黄埔军校,编为第6队,这才使张际鹏有了黄埔一期的学籍。

毕业后的张际鹏,先是跟着原来的校长程潜混,后来程潜垮台了,便归了中央军的队伍。

在经历过围剿红军的历次战役之后,张际鹏成为第83师的247旅少将旅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际鹏的部队在14军编成内调到山西抗击日军的侵略。

也就是在那里,他度过了漫长的三年游击战,并逐步晋升为第85师少将师长、第14军中将军长。

自从张际鹏当上了14军军长后,这个军就总被上级部门拆散使用,好在当时也没什么大的战斗,除了日思夜想地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