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概述

合集下载

优质原创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优质原创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利益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资产阶级 统治方式: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1.建立庞大的军队, 1929年200万 2.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央组织部调 查统计局(中统)和军委调查统计局(军统) 3.推行保甲制度,编户、连坐、征税、摊派 4.文化专制主义,查禁进步书刊、监视和拘禁 文化界进步人士
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 级及其知识分子 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比较复杂,相互之间 并不统一,不满国民党的统治,又不赞成 共产党的革命,希冀通过改良主义运动, 另辟道路。 派别:邓演达—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 会(第三党);梁漱溟—乡村建设派;黄 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等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 路的艰苦探索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 创建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31万人被杀害。 1927年5月至11月,中共党员人数从5.79万人锐减 至1万多人。

中共领导人萧楚女、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 罗亦农、向警予、夏明翰、周文雍等牺牲。 工会、农会多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 党派的政治主张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七一五政变后国民党方面出现 纷争,到1928年暂告平息。 武 汉 汪 精 同年年底张学良“改易旗帜”。 卫 国民党政权在全国建立统治。 南 京 蒋 介 石
权 力

(二)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和土地 革命
1、“八七”会议 清算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新房子与新娘子”,“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近代史PPT课件4.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近代史PPT课件4.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以“四行二局”(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 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为邮政储金汇业局和 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不仅完全 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 济。 •发行“法币” •发行内债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商业投机
蒋 介 石
宋 子 文
孔 详 熙
(三)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斗争的失败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
(三)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斗争的失败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
起义失败后大批革命者被杀害。 武装反抗
(三)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斗争的失败
•三大起义,失败后选择了深入农村、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国民党当局在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封建剥削制 度的同时,还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等直接对农民 进行掠夺。——征收田赋 ;是征收盐税 ;征收 各种杂税 ;强迫农民服劳役(如修筑公路、碉堡 等)和服兵役(即抓壮丁)。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中原大战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 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把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 的农民,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 。 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 剥削。
陈 果 夫
陈 立 夫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2.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4月,国民党联合新军阀举行第二次北 伐,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被炸身亡 张作霖败退出关 内。1928年6月4日凌 晨5时23分,张作霖 在皇姑屯被日本炸死。
东北军“改易旗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 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从此,北洋军阀不再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 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金融2班 周雨娴 贺声捷 任哲 杨颖 胡中 李中辉 彭韬 黄鹏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建立
1927年4月18日,以 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 新军阀在屠杀共产党人 与革命群众的血泊之中 宣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在国民政府成立大会上,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成为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 仍然为国民革命军总司 令。
国家政权力量一方面掠夺工农劳动群众及其他小生产者,一 方面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兼并民族资本,对人民巧取豪夺, 聚敛大量财富,逐步形成了以蒋介石、宋于文、孔祥熙,陈 立夫和陈果夫为代表的官僚资本,逐渐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 脉。
国民党政权与人民的利益是根 本对立的。国民党政府所推行的内 外政策,既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 利益,也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 益,而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 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一,国民党新军阀政权取代了北洋军阀政权,但 是政权的性质没有任何实质的变化,依然是地主阶级 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第二,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因为政权易位而发生变 化,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对象仍然是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革命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 第三,中国人民受到国民党新军阀更为苛刻的统 治,因此,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同 国民党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

1讲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及新军阀混战概述

1讲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及新军阀混战概述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反动统治的建立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阀的大规模混战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反动统治的建立
一 蒋介石重掌国民党军政大权 二 蒋冯阎桂联合“北伐”和东北“易帜” 三 国民党“训政”的开始和对革命的镇压 四 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亲帝反苏外交
一 蒋介石重掌国民党军政大权
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之时,国内反革命势力分布 : • 汪精卫和唐生智控制着两湖和江西 ; • 蒋系和桂系的一部分占据着宁沪一带; • 冯玉祥占据着陕西、河南等地; • 阎锡山仍旧盘踞着山西 ; • 桂系的另一部分和粤军占领着两广; • 四川、云南、贵州则有若干地方军阀割据着 。 • 北方张作霖,占据着东北、京津和山东等广大地区;
1928年2月2日至7日,国 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 京召开。
经过二届四中全会,国 民党的军政大权重新集 于蒋介石,国民党内部 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 同时四个政治分会的设 立,承认了国民党各派 割据的现状。
蒋担任国民党 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李济深 广州政治分会主席
李宗仁 武汉政治分会主席
冯玉祥 开封政治分会主席
其二,制造宁粤对立。九月底,汪派张发奎到 达广州,打出“拥汪护党”的旗号,反对特委 会。十月底,汪也到达广州。
蒋汪合作
十一月十日,蒋介石在经过三个 月的下野后,回到上海。以前势 如仇敌的蒋汪二人为了共同制桂, 达成相约同时复职协议:
蒋复任总司令,汪复任国民政府 主席。
▪ 汪离开广州的第二天,十一月十七日,张 发奎向驻粤桂军发起攻击。十二月十一日, 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张发奎参加了起义。
▪ 当时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共十六个,直到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英、美、日、法等六 国也未表示同意取消该项权利。
▪ 对改订新约运动的评价: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客观 条件 红色政权 存在发展 的条件 主观 条件
2.良好的群众基础 3.继续发展的革命形势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
三者密切结合
土地革命 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 主要形式
革命根据地 战略阵地
2、中国革命的复 兴
中国工农红军 以革命根据地 为依托,反击 了国民政府的 四次围剿,取 得胜利,使工 农红军力量进 一步壮大。
1927年10月27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 井冈山
1927年,老蒋够厉害了, 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 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井冈山主峰——五指峰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 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革命群众基 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远离中心城 市,可以保存力量,四周都是产粮区,很 利于军需。而且可以继续发展革命力量 以便形成用农村包围城市,达到最后夺 取城市的目的。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 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最早提出要进行农村武装斗争 3.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4.领导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5.明确提出以农村为中心思想 6.最早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探索革命新道路 1928年10月—1930年5月: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这是朱德在起义 时用的驳壳枪
2、八七会议
八七会 议使中国共 产党在政治 上大大前进 了一步,开 始了从大革 命失败到土 地革命战争 兴起的转折。
这是邓小平作的 八七会议的记录
以后要非常注意 军事,须知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 得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29日 秋收起义部队 “三湾改编”
4. 1927年广州起义
四、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实践
怎样坚持革命? 道路问题——进攻的方向指向哪里? 如何开辟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革命形 势变化的革命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实践、探索的艰 苦过程,逐步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总结上 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理论的。
2. 红军长征的意义
第一,使党中央领导的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于 西北,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党 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二,为党的队伍和革命力量的壮大、为革命 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基本骨干。 第三,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而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为了控制人民,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规定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保,分社甲长、保长。 保甲内各户要互相监督、互相告发,“共具联 保连坐切结”,并从事“碉楼堡塞或其他工事 之筹设”和交通干线之“保护”等;国民党政 府的征税、摊派等,许多也通过保甲来进行。 自1934年11月起,保甲制度在全国普遍推行。 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4. 文化专制
教育方面:抛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革命内
容,用“明礼义、知廉耻”,“忠孝、仁爱、 信义、和平”等道德观念,抵制共产主义思想 的传播。实行了所谓“特种教育”,南京国民 政府还积极提倡尊孔谈经,甚至宣扬法西斯主 义思想,大量发行宣传法西斯主义的书刊。用 传统的伦理纲常、四维八德,来整治人们的思 想,训导人们的言论行动,使之摆脱共产主义 思想的影响,以维护国民党的政治统治 。
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制定《训政纲领》,规 定“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 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其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 “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 之”;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 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它的成立标志着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的建立。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知识点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大革命失败后,奉系军阀张作霖仍然把持北京政府,同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新旧军阀的对立。

2.国民党分裂为众多派系:政治上,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宁派)、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汉派)、西山会议派(沪派);军事上,蒋介石、唐生智、李宗仁、李济深、冯玉祥、阎锡山各有武装,派系斗争十分激烈。

3.宁汉两派在国民党内部最有实力。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928年初,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

4.1928年4月国民政府“北伐”,讨伐奉系军阀。

日本帝国主义出兵阻止,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济南惨案”。

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渡河,继续北伐”。

奉军退回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

5.日本侵略者因张作霖不能完全满足其侵略要求,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改旗易帜,史称“东北易帜”。

新疆和热河的地方军阀已分别于同年夏天宣布“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二、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1.1928年8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宣告“训政时期”开始。

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旗号,宣布“统一军政”“实施训政”。

10月,国民党中央颁布“训政纲领”。

2.为巩固独裁统治,蒋介石采取以下手段强化国家机器:①建立一支数量庞大、装备先进的正规军,作为维护统治的支柱。

②组织“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组织。

③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

3.1927年—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达百万人以上,其中包括陈延年、彭湃、蔡和森和邓演达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010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010

二、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历程
4、1935年以后,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
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 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等一系列文章,全面阐述 了革命新道路理论,标志着革命新道路理论 走向成熟。
三、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1、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2、中国革命的工作重心应该在农村。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曲
折历程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
政府不复存在。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民党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治。
二、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历程
1、1927年从实践上开始找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年的三大起义。 2、1928年至1930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开始在理论上回答革命新道路的 问题,标志着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
二、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历程
3、革命新道路开辟后的曲折
1931年11月,赣南会议,剥夺了毛泽东对中
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 1932年,宁都会议,决定毛泽东回后方主持 临时中央政府工作。 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 转折。中国革命开始以农村为中心。
(主观条件)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阐述了一个科学的概念: 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是主要内容,武装 斗争是主要形式,革命革命根据地是战略阵 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8年10月 《训政纲领》
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 件。其宣布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实行“训政”。训政 时期统治权归国民党独揽,政权由中国国民党全国 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在国民党全 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 员会执行。治权亦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 议的“指导监督”下由国民政府行之。确立了国民 党一党专制。
国民党怎样实行一党专 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庞大的军队
•全国性特务系统
•保甲制度
•文化专制主义
庞大的军队
镇压人民,消灭异己力量
1929年3月官方资料:全国军额达二百万 (实际兵员数远不止) 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各县民团统称保 安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 控制和监视之下
全国性特务系统
镇压人民,消灭异己力量 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 动,绑架或暗杀异己分子
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当 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 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 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 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这就 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
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 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 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保 甲制度实行“管、教、养、 卫”并重原则,使保甲制既 服务于“自治”,亦有利于 所谓自卫。“管、教、养、 卫”是蒋介石提出的。
文化专制主义
控制言论,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 和出版自由
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
教育方面:抛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革命内容,用“明礼义、知廉耻”,“忠孝、
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观念,抵制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实行了所谓“特种 教育”,南京国民政府还积极提倡尊孔谈经,甚至宣扬法西斯主义思想,大量发 行宣传法西斯主义的书刊。用传统的伦理纲常、四维八德,来整治人们的思想, 训导人们的言论行动,使之摆脱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以维护国民党的政治统治 文化围剿:限制“革命文化”的出版自由 、查禁“进步”书刊 、派遣特务、侦 探,组织流氓、暴徒袭击和捣毁进步的文化机构、报馆、书店和电影院,投寄匿 名恐吓信,绑架和暗杀共产党员作家和进步人士 。
1931年1月,著名的优秀青年作家共产党员柔石、殷夫、胡也频、李 伟森、冯铿(左联五烈士)等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国民 党警备司令部。 以各种方法迫害左翼文化的旗手鲁迅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 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可以说,到这时候国民党 已经完全背离了国父孙中山当 初的设想,它已经不能保护人 民,反而只能给人民带来灾难。
主要任务
•隶属于国民党 中央组织部的 调查统计局 (中统) •隶属于国民党 军事委员会的 调查统计局 (军统)
“遭杀戮者…至30万人之 多…失踪监禁者不可计…”
地狱现形,人间 何世?
保甲制度
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
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保甲内各户 要互相监视告发,“共具联保连坐切结”,从事“碉 楼保赛或其他公示之筹设”和交通干线之“保护” 征税、摊派
国民党在全国 统治的建立
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 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 “在一个月内,开第四次中央全体会议,讨论 决定分共的问题。在未开会以前,裁制共产党 人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这就是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随后不久,汪精卫集团对共 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汪精 卫集团举行反共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 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完全抛弃。 至此,国民革命遭到失败。
国民党当局虽对保甲制寄望 极大,而保甲制的推行却收效甚 少,其原因是“一般公正人士多 不愿担任保甲长,一般不肖之徒 又多以保甲长有利可图,百般钻 营”,“正人不出,自然只有坏 人的世界,良好的制度也就变成 剥削人民的工具,因此民众怨声 载道”。这是国民党人士自己作 出的评价。
1934年11月:全国普遍推行
宁汉合流:1927年“七· 一五”政变后,武汉国民党政府 迁 往南京,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合在一起,史称 “宁汉合流”。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建立 了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 分裂”的局面。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革命, 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 可能。冯玉祥几次致电宁汉双方,解决党内争执。7月24 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 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 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意义:南京和武汉的反共立场是一致的,他们的合流说明 了当时的反共反革命的力量进一步增强,革命斗争党性质的变化
工人、农民、城 市小资产阶级和 民族资产阶级的 革命联盟 由代表地主阶级、 买办性的大资产 阶级利益的反动 集团所控制的政 党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 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1928—192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短暂繁荣: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 文化教育事业等有所发展 没有得到自由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不 是统治阶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