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些自己的观点。
目前各方面宣传以及影视剧所反映的看占题材多在歌颂八路军作战英勇无畏,同时也从侧面在不断的暗示人们国民党军队是如何的无能。
诚然,八路军的机制与骁勇已得到所有中国人的认可,然而今天我想通过我对这段不平凡战争的一些了解来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国民党军队。
在这些人身上依旧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值得人们去歌颂与学习。
这两支伟大的队伍均曾为我伟大民族之复兴流血牺牲,在这里,我谨以文献给所有的烈士们,愿他们的英魂保佑祖国繁荣昌盛(鉴于本文核心内容,我将以一些能说明我以上观点的例子论证中心主题)。
一.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要明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何种作用,我们必须明确国明党在这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居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在我看来,国民党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首都位于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是当时中国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府,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至少从法律上时这样),因此只有过名党政府有能力代表当时的中华民国对日本宣战,进而加入到伟大的反法西斯斗争中。
反观当时的共产党则不具有这样的权利,这也是我党提出与国民党联合抗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又由于这种身份使得国民党成为战争后期盟国援助与合作的主要对象,这些盟友在抗日战争战略反击阶段起到了相当积极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二,由于国民党控制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土地,同时掌握着那时的各个工商业部门,使其有能力发动国土防御战争,而我党当时生存条件艰苦,实际上不能与侵略者进行真正的全面作战。
所以国民党是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必然参与者;其三,由于国民党为准备内战购买各种先进装备同时扩充军备使得国民党有能力从正面战场对敌人发动进攻,从一场战争的角度上看,国民党军从战略上起到了在正面战场延缓敌人进攻步伐,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关键作用,因此国民党是这场战争进程与历史的决定者。
比如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共双方密切合作就成功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同时迫使日方大本营重新思考中国的战争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均的进攻步伐;又如在江阴阻击战中,年轻的中国海军不得不面对当时世界排名第三,总吨位一百倍于自身的日本海军。
国共各自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
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 点。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广大爱国官兵面对优势武器 装备的日军的大举进攻,以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英勇顽 强的与侵略者战斗,流血牺 牲千千万,取得了巨大胜利。
二。战略相持阶段(1939.1-1945)
衡阳战役:对日军而言,可说是在中国战场上,最惨烈的一
战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把衡阳定为抗战纪念城。1947年8月10日,衡 阳抗战纪念城在岳屏山顶举行了命名奠基典礼时,蒋介石总统颁训词: “我第十军残余部队,喋血苦守此兀然孤城者,历时48日之久,此为全 世界稀有之奇绩,而我中华固有道德之表现与发扬,亦以此为最显 著。”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八路军、新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 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 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 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 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 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 战”。
试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边区政府 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试述国民党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 日战争中的表现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唯一合 法的执政党。
国民党抗战背景
9.18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 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此次战争 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线。蒋介石的 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全部落入日军 手中. 日本侵略军从1931年9.18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 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1937年6 月驻丰台的日军连续发起挑衅性的军事 演习。1937年7月,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 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 侵华.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在二战期间,中国成为了太平洋战场上最重要的反法西斯力量之一。
而在此时期,中国国民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探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的历史背景、其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历史背景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成立于1912年,是中国最早的政党之一。
在抗日战争之前,国民党为了实现中国的统一,领导了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并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然而,由于内部的分歧和经济的困难,国民党在军政方面并没有完全稳固的执掌权力。
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抗日领导力量。
国民党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其中最著名的领导人是蒋介石。
蒋介石积极组织抗战,将中国各地形成的抗日军队整合到国民党的指挥下,形成了中国抗日的统一战线。
在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组织了多次有效的战役,如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
尽管面临着日军的强大实力,国民党军队仍积极抵抗,并成功地保护了中国的重要城市和交通线。
此外,国民党还建立了统一的民族政权,加强了对抗战的经济调控。
通过推行国家主义政策和进行经济改革,国民党试图提升中国的国力,以更好地对抗来犯的日本侵略。
三、国民党面临的挑战尽管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国民党内部存在着许多派系和分歧。
这导致了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的困难,一些内部人士甚至对国民党领导层的效果产生质疑。
这种内部矛盾对于有效地战斗抗日,并达成内部团结将是一大阻碍。
其次,由于战争的长期和持续,国民党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
日军的进攻使得中国的经济基础受到了摧毁,国民党的政府和军队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战争的进行。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的挑战。
日军的侵略威胁中国的领土,国民党必须同时对付日军和解决国内的军阀混战,这使国民党在抗战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四、结论总而言之,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表现

背景: 日本方面,由于1937年开始的诸次军事行动让日本感到兵源 匮乏开始逐步增兵,日本自此正式进入战时经济体制。 战时经济体制的推行虽然减缓了日本财政破产的速度,但是 长久下去并非办法,加上对苏联军事实力的顾虑,日方急欲 在短期内迅速逼垮国民政府,以便聚集更多资源以便进行北 进以及南进政策。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
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 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 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 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两个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 月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 防御阶段。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 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 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 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 大战役
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 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意 志 台儿庄战役
徐州会战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消灭了日寇大量 的有生力量,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
武汉会战
淞沪会 战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
役,粉碎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狂 妄计划
武汉会战 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有超过一百万名国 民革命军参战,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 最长、规模最庞大的战役。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的领导下,中 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 以抗击由华中方面军总司令畑俊六指挥的日 本帝国陆军,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 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 等广阔地域,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
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八年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次反抗斗争中失败的屈辱,开辟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
这次胜利,无论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一、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西安事变”,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被逼无奈,联共抗日,中华民族开始了团结一致,一致对外的御侮战争,正面战场功不可没。
战争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狂妄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正面战场的英勇抗击,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也间接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正面战场的英勇抗击,“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次会战,虽然均以失败而告终,但迟滞了日军前进的步伐和节奏,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在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了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态度。
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60年的岁月距离我们过于久远,留在我们大脑中的经典结论和权威说教过于深刻。
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大陆之行,重新唤起了国共两党对于那段难忘的、刻骨铭心的历史的追忆。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中国抗日战争,使国共两党从历史上的两次合作找到感情的另一个切入点,还历史真实,促进两岸关系和解,共同面对国内外分裂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大业,尤为必要,正逢其时。
国民党消极抗战的说法,主要指“七七”事变前。
在“七七”事变前六年,1931年,盘踞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
国民党政府采取所谓“逆来顺受”的不抵抗政策。
日本侵略军只用了三个半月就占领了东北三省。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实行其早已确定的先占“满蒙”(即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然后入侵华北,直至占领整个中国的侵略计划的第一步。
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发生于“七七“事变以前,正是蒋介石为了反共置民族危亡于不顾而提出的口号,使得他臭名昭著。
全民抗战没能在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时开始,也没有能在日本侵入华北时开始,归根结底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侵略者妥协让步的缘故。
全民抗战之所以能在“七七”事变后爆发,主要原因是:1,首先,面临亡国的危机,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势。
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和其他各地学生群众首先起来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他们的要求虽被拒绝,但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政策表示怀疑和反对。
在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许多地方,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发生局部的抗战。
在东北,有些国民党将领和民间力量,组织义勇军,抗击侵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更是在敌人统治下长期坚持作战。
2,其次,中国共产党及时地提出国共合作,团结全国一切爱国力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自从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共产党坚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纲领,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土地改革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
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思考:为什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空前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②有政权、军队的合作。
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
❖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
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
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辱之战,是一场卫国之战,经过八年的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而提到抗日战争,就不得不说当时领导中国的国民党,这个执政党当时对抗战做了什么贡献呢?提起国民党当时的状态,我们总会想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这几个字眼,国民党费尽心力的阻止共产党的发展与行动,限制了全民抗战的力量。
然而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能否认国民党在抗战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可以说,没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抗日战争只会持续更久,只会让我们的发展晚的更多。
那么国民党的贡献都有什么呢?首先,国民党作为当时的中国政府的执政党,提出了抗战,就证明着中国并不甘遭人侵略,他在抗战初期抛弃了“让外必先安内”的口号,鼓励各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且最终做出了“联共抗日”的重要国策,从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其次,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代表中国政府,他的动员力是其他政党所不能相比的,国民党可以通过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来抗战。
国民党在1938年3月召开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抗战之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尤其取决于民力。
”可见国民党认识到了动员人民的重要性。
同时,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拥有当时最有实力的军队。
1937年国民党有党员165万多人,其中军队党员达到100万多。
而同期的共产党只有党员4万余人,相差十分悬殊。
而国民党同时拥有在中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与日抗战的实力。
最后,在外交上国民党同样做了杰出的贡献,积极利用同盟关系,积极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先后与和中国有不平等条约的国家签订了和平新约,中国从此摆脱了近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从这四方面来看,国民党对于抗战所做出的贡献,毫无疑问是十分巨大的。
作为政府军,在面对日本野蛮的侵略的时候,在不抵抗只能亡国的情况下,国民党做出了顽强的抵抗,并且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上的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 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 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 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 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 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 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 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 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 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 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 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 争中的表现及作用
———— 12804班
(一)战争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 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 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主要战绩表现:
国民党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 系列重大战役。 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 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国民党军队的爱国战士,表 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副军长佟麟阁, 第一三二师师长登禹先后阵亡。 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军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 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 士”。 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 政策。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请 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1938年6月成立了国民参 政会 。
主要表现:
பைடு நூலகம்
国民党军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国民政府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 北大部分地区。 1939年12月,在桂南会战中,以第五军为主力的国民党军队曾攻克 昆仑关,消灭日军4000余人。 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激 烈中殉国。但是,这个时期国民党在抗战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基本 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同时,又抽出相当多兵力来 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反共摩擦事件。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英,美对日宣战。为了配合英, 美打击日军,国民政府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1942年元旦发起的第 三次长沙会战,曾给日军有力的打击。日军死伤5万余人。同年二月,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甸殉国。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条件下, 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 在这次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遭到大崩溃。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 丢失拥有146座大小城市,6000万人口的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 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在军事,政治, 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 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 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 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的政 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 共,限共,溶供 ,反共”的方针。蒋介 石还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 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 由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
国民党在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 上的作用:
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 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此时 期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 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 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 战场的压力。从战略上讲,正面战 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总结: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 极抗战,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 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 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 利。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 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 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 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 国主义精神。一切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 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 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