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精)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重点2

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 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 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义的文化运动。
错。新文化运动分为五四运动前和五四运动 后两个阶段。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 和科学,目的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 本主义,实质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 主义的旧文化,因而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才 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因为研究和宣传马克 思主义、社会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
8、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 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抗日战争时期,中 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发生明显分化。蒋介石代表的亲英美派大 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因此, 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是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19、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风。”其原因主要是
( C)
A. 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B. 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D. 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 社会主义社会
多项选择题:
1、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 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 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这“诸多因素”是指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有利时机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
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 制定《对华政策纲领》。
1936年,日本五相会议 通过了《国策基准》。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全
民
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族
转 折 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 战
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以及蒋介石庐山谈话,承认中共合法 地位
国民党阵亡少将: 高志航、姚中英、司徒非、 邹绍孟、赵渭滨、范庭兰、 刘桂五、黄启东、付忠贵、 林英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佟麟阁将军
佟麟阁 (1892-1937) ,河北高 阳人。 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喜 峰口抗战。同年筹组察哈尔抗 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 理察哈尔省主席。后任国民政 府第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 日在南苑抗战中阵亡。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5,“12.9运动”,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0
1935.12,瓦窑堡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 略
1936.5,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 蒋抗日的口号; 同东北军、西北军停止敌对行动
1936.9.1,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31,“9.18事变”,占领东北 1935,“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
北” 1936.8,制定“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
“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
华北事变
华北危机
《何梅协定》
“攘外必先安内”
1937,“7.7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3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日本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 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发起战略进攻。
38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相持阶段的特点: 1.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
辅的方针。 2.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中后期,更采取了避战观战、保存实力、准备内战 的政策。 3.抗战胜利前夕,由于国民党军队腐败(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导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国民党政府 陷入深刻危机之中。
6
1904-1905,日俄战争,南满成其势力范围
1915.5,迫签“二十一条”
1918.5,《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开始在华驻 兵
1927.6,召开“东方会议”,形成《田中奏折》, 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 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9.18事变”,占领东北
1935,“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 北”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20210121145340)

第六章一、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斗争,是一场正义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2)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3)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抗日战争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并对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5)由此,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A、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a、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
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这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存在,就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
b、米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
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B、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a、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任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
b、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C、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a、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为此,中国共产党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张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纲要综述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两大前提,即一方面少数人积累大量的货币财富,另一方面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重大转折。
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关系: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英军在三元里的暴行,激起民愤,奋起反抗。
浅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浅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关键词:国共两党抗日战争积极作用主导作用摘要: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争取取得的,国民党政府始终未曾投降过日本,在正面战场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可以说没有两个党在抗日中的合作,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文: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名族第一次全面动员,进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华名族第一次全面、深刻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不同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虽然在抗战后期两党之间产生了一些隔阂,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没有了以往的坚决,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党的合作是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基础。
在学习了老师您讲的近代史刚要之后,我对于这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将以课堂学习内容为基础,课外学习内容辅助,浅谈一下我对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些看法。
一、从“"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全面抗战的开始”谈两党抗战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标志。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
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
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首先,面临亡国的危机,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势。
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和其他各地学生群众首先起来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他们的要求虽被拒绝,但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政策表示怀疑和反对。
在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许多地方,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发生局部的抗战。
中国近代史纲要2021版第六章习题及知识点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重要知识点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毛泽东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二大B.七大C.六届六中全会D.八七会议2.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中法战争B.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3.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平型关战役B.枣宜战役C.豫湘桂战役D.台儿庄战役4.全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平型关伏击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5.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A.《对华政策纲要》B.《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C.《反共产国际协定》D.《大陆政策》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5月C.1938年10月D.1941年12月7.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为()A.东北抗日联军B.东北义勇军C.东北人民革命军D.抗日游击队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的政策是()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齐头并进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9.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的会议是()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D.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10.日本开始实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皇姑屯事变D.卢沟桥事变1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12.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蒋介石在1931年7月的方针是()A.“绝对不抵抗”B.“以华制华”C.“自强之术,必先练兵”D.“攘外必先安内”13.延安整风运动的最主要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14.1941年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全面体现党关于根据地建设基本方针的是()A.《论持久战》B.《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A.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B.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C.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签字D.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收回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及澎湖列岛16.标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联共政策C.国民党公布了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D.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等在庐山同蒋介石、张冲等进行谈判1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1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一次具有最重要意义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洛川会议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土地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C.减租减息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的标志是()A.晋西事变B.陇东事变C.平江惨案D.皖南事变21.毛泽东比较完整阐明新民主主义基本理论、纲领和政策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2.下列关于抗战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大革命时期24.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苏联25.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论述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著作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论持久战》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6.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A.第十九路军抗战B.卢沟桥抗战C.华北事变D.一二九运动27.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A.经验主义B.宗派主义C.官僚主义D.主观主义28.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的战役是()A.长沙会战B.豫湘桂战役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29.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B.中共七大C.洛川会议D.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3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A.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B.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C.防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D.独自抗击日本侵略者参考答案1.C2.C3.D4.A5.A6.C7.A8.B9.B 10.A 11.D 12.D 13.A 14.C 15.D 16.C 17.A 18.C 19.C 20.D 21.B 22.D 23.B 24.D 25.B 26.D27.D 28.B29.C 30.A (二)多选题1.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是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轻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C.关门主义D.一切服从统一战线2.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史课程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谢谢观赏
制作小组:梁作鹏 麦振光 陈楠 刘媛 黄依依
2.对共产党敌后战场的贡献
(1).破解敌人以分散对分散的意图 (2).破解速胜速胜意图.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返回
3.国民党对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贡献
(1).提高国际威望,凸显中国 负责任大国形象. (2).中国远征军的伟大功勋 远征军消灭数万日军(包括 参加南京大屠杀的部队)解 放了密支那,腾冲,高黎贡 山等地,保护了中缅公路, 支援了缅甸人民.
4.外交上,中国利用同盟抗战的时机, 积极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
.外交上,中国利用同盟抗战的时 机,积极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 谈判,先后与凡是与中国有不平 等条约的国家签订了平等新约, 中国从此摆脱了近百年来不平等 条约的束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伦敦《泰晤士报》发表评论指出: “不待战胜而承认中国为完全国 家,实开新纪元,租界权利乃不 合潮流,总理主张废除,蒋委员 长成功,诚为民族吐气。 返回
1. 国民革命军从来不是一支军令统一、 纪律严明的军队。
在国军里派系林立,所谓中 央军、与桂系、川军、东北 军、西北军等等地方军阀并 存。在中国残酷的内战史上, 枪杆子就是政治实力,这就 注定了各派武装力量在抵抗 战争中各怀鬼胎,不利于统 一作战. 返回
2.抗战初期,国民党自己不发动群众, 实行全民抗战。
1.政府抗战有着标志和象征的意义
中国政府存在着并且抗战着,标志这 个国家没有亡国。如果这个政府投降 了,成为傀儡政权,标志着这个国家 已经不是独立的国家,已经亡国。同 时也是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作出联共 抗日的决定的具体体现。其实,在全 面抗战初期,自建立全国性政权以来 的南京国民政府在政治上表现出了前 所未有的进步。它丢掉了自1931年 以来就一直执行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政 策,允许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进 行抗日活动。更主要的是它实行了联 共抗日的国策,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 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在华累累恶行
10. 平阳惨案:1943年秋, 侵华日军4万余人在河北阜 平县平阳村一带进行“扫 荡”的87天中,用刀砍、 活埋等手段残杀无辜村民 700多人,甚至吃被杀者的 人心、人肉 11. 浙江大扫荡:战争后期, 为报复浙江民众保护轰炸 日本本土后迫降在浙江的 美军飞行员,在昭和天皇 的亲自命令下,屠杀25万 浙江百姓 .
淞沪战役
抗战时期国民党十大名将
张自忠
李宗仁
杜聿明
孙立人
薛岳
卫立煌
傅作义
戴安澜
张灵甫
王耀武
1.战略防御阶段 的正面战场的作用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 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 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 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 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 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 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 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 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 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 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 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 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 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 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 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 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 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族的士气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 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有超过一百万名国 民革命军参战,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 最长、规模最庞大的战役。
淞沪会 战
平型关战斗中的第一一五师战地指挥所 台儿庄战…………………… 组员:………………………… 内容:第六章——国民党在抗
日战争中的作用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
国民党在抗日 战争中的作用
1.抗日前期日本 2.抗战初期阶 在华的种种 段的正面战场 恶行(背景)
3.抗战相持与 反攻阶段 的正面战场
1.日本在华的种种 恶行
在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许多地方,违反国民党政 府的意志,发生局部的抗战。在东北,有些国民党将领和民 间力量,组织义勇军,抗击侵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联军更是在敌人统治下长期坚持作战。1932年十九路军在 上海抗击日本侵略军三个月,使侵略军不能完全得逞。 1933年3月,在古北口、喜峰口等长城各口的部分国民党守 军自动抗敌。1933年5月,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在张 家口组成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奋起与侵入察省的日军作战。 1936年傅作义率部反击日军对绥远的侵略。这些局部抗战 都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持,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人民 群众中的爱国情绪在国民党政府压制下,如同急待迸发的火 山。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就成了火山口,全国各 地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随之兴起,势不可当。国民党 和国民党军队内的爱国力量也响应人民的要求而逐渐活跃。 1933年11月,蔡廷锴等一部分国民党力量在福建一度组成 人民革命政府就是一个表现。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的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率领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对 人民群众的救亡运动的积极响应,对局势的发展起了重要作 用。
小结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 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来说是一致 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 战的最后胜利。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 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 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 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与日本侵 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 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的。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对于为抗 日战争作出贡献的国民党人、国民党军队以及其他党派、团 体和一切爱国人士,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有必要客观地 审视这段历史,公正地评价所有曾经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 政党和个人,积极促进和改善两岸关系,凝聚民族精神,促 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旅顺口惨案: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近 2万名中国民众被杀害 2. 平顶山惨案:1932年9月16日日本守备队和宪兵 队士兵200人在辽宁抚顺平顶山村用6挺机枪集体屠 杀村民3千余人,纵火焚毁全村八百多间房舍 3. 南京大屠杀:从1937年12月13日閞始的一个星 期集中屠杀了几十万战俘和平民,到六星期后屠杀 才完全停止
大屠杀中国居民
7. 潘家峪惨案:1941年1月 25日,侵华日军在大扫荡 期间在河北丰润县潘家峪 村屠杀无辜村民1230(含 妇女儿童658人),焚毁房 舍约l000间 8. 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 开始对重庆进行不分军事 区和民居区的狂轰滥炸 9. 潘家戴庄惨案:1942年 12月5日,侵华日军在河北 滦县潘家戴庄屠杀无辜百 姓1280余人,焚毁民舍 1000多间
国民党在抗日 中的作用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 “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 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 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 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互相支撑、相 辅相成
1.尽管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 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此时期钳制 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 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 的坚持和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 压力。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 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 2.中国军民以重大牺牲换来了国际尊 重,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和其 它在华特权,中国基本取得了国际 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终止了晚清以 来的屈辱状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 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 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 利条件
2.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 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 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 “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 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 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 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 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 的。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 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 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正面战场的地 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
国民党在抗战过程中的大小战役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 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此阶 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 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 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台儿庄战役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 首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消灭了 人民抗战的意志 徐州会战 日寇大量的有生力量,鼓舞了全民
烧、杀、淫、掠
4. 731部队:早在日本占领 满洲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用 战俘和百姓做活人生化试 验 5. 镇江屠城惨案:1937年 12月8日,江苏镇江被侵华 日军攻陷,日军屠杀当地 民众上万人,焚毁房舍 16700余间,强奸当地妇女 几千人国人,强奸当地妇 女两千多人 (慰安妇) 6. 厂窖惨案:1943年5月湖 南境内,畑俊六指挥手下 屠杀3万余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日本在华进行野蛮侵略,惨绝人寰的烧、杀、淫、 掠,中华民族已处于生死存亡之秋,“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反抗”,,面临亡国的危机,全国人民的 抗日要求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势。
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和其他各地学生
群众首先起来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他 们的要求虽被拒绝,但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 同情和支持。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分子, 也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政策表示怀疑 和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