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作文

合集下载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6篇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6篇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优秀6篇投笔从戎成语故事篇一tóu bǐ cóng róng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汉书·班超传》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作谓语、定语;指弃文就武弃文就武解甲归田◎ 他毅然投笔从戎,辗转天津、烟台、济南,投身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之中,先后经历了无数次浴血战斗。

◎ 1972年冬,黄建国投笔从戎,从无线电报务员到电台台长,一干就是十载。

投笔从戎成语故事篇二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话说那会儿,班超这小伙子,原本是个书生,天天就爱拿个笔杆子,写写画画的。

可他心里头啊,总有个不安分的劲儿,老想着要干点大事儿。

这不,有一天,他一拍大腿,决定投笔从戎,去边疆闯荡一番。

班超这人,别看他平时文绉绉的,真要干起仗来,那也是一把好手。

他到了边疆,很快就露了头角,打了几个漂亮仗,人送外号“边疆小霸王”。

班超听了,心里那个美啊,比吃了蜜还甜。

可是,边疆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混的。

风沙大,气候恶劣,有时候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班超这人,别看他是个书生出身,可他那股子韧劲儿,硬是让他在边疆扎下了根。

有一次,班超带领着一队人马,去打探敌情。

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摸到了敌人的老窝。

班超一看,这敌人的营地,那叫一个固若金汤,硬闯肯定是不行的。

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决定用个巧办法。

班超让人假装投降,带着礼物去见敌军的头头。

那头头一看,哟,这不是班超吗?怎么,书生也来投降了?班超一脸诚恳,说他们实在是打不下去了,愿意投降。

那头头一听,乐得合不拢嘴,心想这回可捡了个大便宜。

可他哪里知道,班超这是在使诈。

等他们放松警惕,班超带着人马突然发起攻击,打了个敌人措手不及。

这一仗,班超他们大获全胜,班超的名声也更响了。

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管是书生还是武夫,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而且,有时候,用点智慧,比硬碰硬更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一个书生到将军的传奇。

咱们河北人啊,就得有班超这股子劲儿,不管干啥,都得拿出点真本事来,别让人小瞧了咱们。

[作文素材]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

[作文素材]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

[作文素材]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汉明帝时,班超听说匈奴又联络了西域的几个国家,经常掠夺边界上的居民和牲口,气愤得再也坐不住了,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闷在书斋里写文章呢?”他把笔杆扔了,就投军(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从戎”就是从军)去了。

班超的父亲名叫班彪。

当年汉光武帝知道他有学问,就请他整理历史。

班超的哥哥叫班固。

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汉宫藏书的地方叫兰台,兰台令史是在宫里校阅图书、治理文书的官,后来史官也叫兰台),编写历史。

以后班超也做了兰台令史。

公元73年,执掌兵权的窦固派班超为使者,先去联络西域,斩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再去对付匈奴。

班超带着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到了鄯(shàn)善。

鄯善王归附了匈奴,但匈奴还是不断地向他勒索财物。

这会儿汉朝派使者来了,他们殷勤接待。

从张骞通西域以来,西域和汉朝不相往来又有65年了。

班超住了几天,匈奴的'使者到了。

鄯善王怕得罪匈奴,故意冷淡班超他们。

班超打听到匈奴的使者住地离这儿才三十里地,知道鄯善王又是恨他们,又是怕他们,正为难着。

班超不让透露风声,就把随从他的人全召集在一块儿喝酒。

正喝得兴高采烈时,班超站起来,说:“你们跟我千辛万苦来到西域,想的就是为国立功。

没想到匈奴的使者来了。

要是鄯善王把咱们抓起来送给匈奴,咱们连尸骨都还不了乡了。

”班超又说:“如今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去袭击匈奴使者住的帐篷。

咱们杀了匈奴使者,鄯善王一定吓破苦胆,还能不归顺汉朝吗?”大伙全都赞成。

到了半夜里,班超率领的十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帐篷后面,二十人埋伏在帐篷里面,他带着六个人顺着风向放火。

火一烧起来,十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的大喊大叫,杀进帐篷里去。

班超手起刀落,一下子砍死了三个匈奴兵。

壮士们跟着班超杀了匈奴的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把帐篷都烧了。

班超他们回到营里,正好天亮。

鄯善王听到匈奴的使者给杀了,亲自来到班超的帐篷里,说今后一定听从汉天子的命令。

班超:投笔从戎的西汉外交家

班超:投笔从戎的西汉外交家

班超:投笔从戎的西汉外交家班超(32—102),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都城担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一起来到洛阳居住。

由于家中贫寒,班超就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他很有志向,有一天,他愤愤地将笔扔到地上,叹息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即使不能实现伟大的抱负,但至少也得像介之推、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而不应该在这里抄抄写写,白白地消耗一生!”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了官,几次出使西域,为东汉的外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就是成语“投笔从戎”的来历。

永平十六年,大将军窦固受命带兵征伐匈奴,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随军出发,在战斗中他表现得很勇敢,杀死了很多敌人。

窦固认为他很有才干,便派遣他随幕僚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一行到了鄯善国,鄯善国国王一开始非常恭敬周到地接待了他们,但不久变得疏忽怠慢起来。

班超凭直觉感到匈奴派来了使者,对鄯善国王进行了威逼。

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从他口中证实了事实。

班超将这个侍从关押起来,召集一起出使的36人,大声对他们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

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广对我们便不以礼相待了。

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缚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么?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已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你司马决定吧。

”班超便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现在的办法,只有乘今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趁机消灭他们。

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

”等到天一黑,班超就带领兵士奔袭北匈奴使者的住地。

当晚正好刮起大风,班超亲自顺风点火,焚烧北匈奴使者的营帐,匈奴人一片惊慌。

班超亲手杀死3名匈奴士兵,部下也斩得北匈奴使者及随从人员30多人,还有100多人统统被烧死在里面。

班超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班超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班超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推荐文章高中生易错成语及其解释_高中生易错成语集锦热度:关于兵不血刃的成语故事热度:成语拔地而起的词义热度:最精致的服装打一成语的答案热度:成语乐此不疲的造句热度:投笔从戎的意思是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那班超的投笔从戎有什么故事呢?店铺这里为大家带来了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东汉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人名叫班超。

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

官府对于抄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抄错一个字,就要责骂,还要扣工钱,甚至开除。

因此,班超工作时特别小心翼翼,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睛直冒金星。

除了累以外,抄写工作还特别枯燥。

一份同样的公文常常要抄好几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遍,这使得班超非常烦躁。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公文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间站起来,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白白地消耗一生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

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

假司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

班超一到军旅之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

他率兵进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

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

由于他作战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很快就被封了官。

后来,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后被封为定远侯。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
班超投笔从戎,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了文人的身份,选择了从军。

这是一种表达班超追求国家荣誉和忠诚的形式。

班超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才华横溢且文才出众。

他曾在宫廷中任职,被赋予重要的文书工作,文采斐然,广受赞誉。

然而,班超深知时局的危机和国家的需求。

他看到了中原地区的动荡局势和外族的威胁,觉得作为一位有能力的人,他有责任为国家尽力而为。

于是,他毅然投笔从戎,选择了军旅生涯。

班超参军后,在西部边境一带表现出色,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率领大军驱除了草原上的匈奴势力,并与当地的民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他展现了出众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军人品质。

班超的选择和他的行动都彰显了他对国家忠诚的精神和追求国家荣誉的意愿。

他放弃了安逸的文人生活,投身到危险的战场之中,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并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用于保卫国家和维护边疆的安全。

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告诉我们,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个人的安逸和功名都应该退到一边,追求国家的利益和荣誉才是最重要
的。

只有在保卫国家的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能真正有意义,并为后人所称颂。

班超作文素材运用实例

班超作文素材运用实例

班超作文素材运用实例《班超投笔从戎》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厉害的古人的故事,他叫班超。

班超呀,一开始是个读书写字的文人。

他每天都坐在书桌前,拿着笔,写着文章。

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当时,汉朝常常受到匈奴的欺负,边境的老百姓生活得很不好。

班超看到这些,心里很难过,也很生气。

他想:“我不能就这么一直写文章,我要去保卫国家,让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于是,班超放下了手中的笔,决定去参军。

他穿上了铠甲,拿起了武器,跟着军队一起去打仗。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他,觉得他一个文人,怎么能打仗呢?但是班超一点儿也不怕,他勇敢地面对敌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打了胜仗。

小朋友们,班超是不是很勇敢呀?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当看到不对的事情时,勇敢地站出来,为了正义去努力!《班超的勇敢冒险》小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勇敢的班超的故事。

班超生活的那个时候,国家的边境可不太平,老是有坏人来捣乱。

班超可不怕,他下定决心要去赶走那些坏人。

有一次,班超带着一小队人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里全是沙漠,又热又没有水,好多人都害怕了。

但是班超没有退缩,他带着大家一直往前走。

在路上,他们还遇到了敌人。

敌人比他们的人多好多,小伙伴们都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班超却很聪明,他想了个好办法。

他让大家悄悄地藏起来,等到敌人靠近的时候,突然冲出来,大声喊叫。

敌人被他们吓了一跳,以为来了好多人,吓得赶紧跑了。

就这样,班超带着大家一次次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

小朋友们,班超勇敢冒险的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呀?以后我们遇到困难,也要勇敢一点,想办法去解决!。

班超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班超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素材解读:
陈涉曾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所谓燕雀,鼠目寸光,蝇营狗苟,得过且过而已。

所谓鸿鹄,见一叶而知天下秋,处一室而知四海阔,食一餐而明百般味。

只有敢于打破平衡,奋力拓新者,方能锻造坚韧不拔之志,成就惊天动地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素材解读:陈涉曾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所谓燕雀,鼠目寸光,蝇营狗苟,得过且过而已。

所谓鸿鹄,见一叶而知天下秋,处一室而知四海阔,食一餐而明百般味。

只有敢于打破平衡,奋力拓新者,方能锻造坚韧不拔之志,成就惊天动地之业。

适用主题:立志,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