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历史典故简析
高中语文作文历史典故素材积累

高中语文作文历史典故素材积累高中语文作文历史典故素材(一)寇准从小聪明好学。
十九岁那年,他考上了进士,先后在地方上和朝廷里做官。
他耿直刚强,办事果断,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公元1004年8月,宋真宗任命毕士安为副宰相。
毕士安向宋真宗谢恩,宋真宗说:“不用谢恩了,我还要任命你为宰相呢。
”宋真宗又说:“我还要任命一个人跟你一道担任宰相,你看谁最合适?”毕士安说:“寇准为人忠义,能处理大事,我不及他。
”宋真宗说:“听说他刚强任性。
”当时,辽国正不断出兵侵扰北方边境。
毕士安就说:“寇准忘记自己,一心为国,坚持正道,反对奸邪,所以不少人讨厌他。
如今辽国不断入侵,百姓不得安宁,正应该重用像寇准这样的人。
”宋真宗认为毕士安讲得很有道理,就同时任命毕士安和寇准两人为宰相。
寇准担任宰相才一个月,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率领二十万大军,入侵宋朝。
这年十一月,辽军很快打到澶(chán)州(今河南濮阳),威胁宋朝的都城汴京。
边境的告急文书,一天中向东京发来五次。
这些告急文书到了寇准手中,都被扣了下来。
寇准谈笑自如,好像没有这回事。
第二天,人们把这事报告宋真宗。
宋真宗又惊又怕,就把寇准召来,问他处理办法。
寇准说:“陛下要辽国退兵,不过花几天时间。
”于是,寇准乘机提出,要宋真宗御驾亲征,前往澶州。
宋真宗不敢前去,立起身来,想退回内宫。
寇准说:“陛下一进去,群臣不得见,大事就完了。
陛下不能入内。
”宋真宗只得留下来,陆续召见一些大臣,商议对策。
副宰相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
另一个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主张迁都成都。
这两个人都想逃跑,暗地里劝宋真宗迁都,躲避敌人的锋芒。
宋真宗问寇准说:“有人劝我迁都金陵,有人又劝我迁都成都,你看该怎么办?”寇准知道这是王钦若和陈尧叟出的鬼点子,就假装不知道,大声说:“谁给陛下提出迁都的主意,罪该杀头!现在上下齐心,要和敌人决一胜负。
陛下御驾亲征,定能打败敌人。
要是迁都逃跑,京城一失,人心崩溃,敌人长驱直入,天下还能保得住吗?”在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决定亲征。
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5篇)

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5篇)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1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
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2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_高中作文素材_

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入相关的历史素材,加深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历史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历史典故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一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
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
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二苏辙(1039年-1120xx年),字子由,北宋家,与其兄苏轼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
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
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
”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
”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
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三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
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9忠勇与勤勉

主题9:忠勇与勤勉1.作壁上观【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释义】壁:营垒。
此典指楚军奋战秦军时,各诸侯军的将领都在军营壁垒上观看成败,不参加战斗。
后以此典比喻坐观成败,置身于事外。
秦末,秦军围困赵王歇于巨鹿,项羽率楚军北上救赵,与秦军大战于巨鹿城下。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各军驻扎有十多座军营,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到楚军攻击秦军时,各军将领都从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的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于是打败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进入军门时,没有一个不是用膝盖跪着向前行走的,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此开始成为诸侯的上将军,诸侯军都隶属于他。
【适用话题】奋发有为逐梦有我青春无悔【速用片段】佛系青年与共筑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时代需要青年,青年也需要时代,不朽的青春应当是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和时代共鸣,与潮流并进。
弄潮儿在时代大潮中大显身手,而自己仅仅是一个观潮者;工地上热火朝天,人们纷纷为在建的大厦添砖加瓦,而自己躲在一旁,自顾逍遥:这样的青春在子孙后代面前有何骄傲可言?想起壁上观的故事,楚军英勇攻击秦军,而各路诸侯的将领却从营垒中观望。
英雄和狗熊,泾渭分明,前者流芳,后者遗臭。
人生短暂,无论是奋斗者、进击者,还是观望者,遁逃者,我们都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但我们在历史上留下的身影是不同的,对后代的影响也觉不一样。
2.敢死之士【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
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
高考语文常见历史典故份

高考语文常见历史典故(一)份高考语文常见历史典故 1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
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
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
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释: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选择《史记魏世家》。
思:思慕,怀念。
乱:混乱,动乱。
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
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
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
”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
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
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沐:洗头发。
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周__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
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素材

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素材《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素材》素材一《完璧归赵》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么个精彩的故事叫完璧归赵。
话说啊,战国那时候,赵国得到了一块绝世美玉和氏璧。
这宝贝晶莹剔透,美得不像话。
秦国那赢政啊,就起了贪心。
他就派人去跟赵王说,哎呀,想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心里直发慌,他知道秦国那就是狼,可这又不敢得罪秦国啊。
这时候蔺相如出来了,说大王放心,我带着璧去秦国,如果秦国真给城,璧就留下,不给城,我保证把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我就想啊,蔺相如当时那得多有胆量。
就像我们现在要去和一个很厉害又有点无赖的人谈判。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看到和氏璧那眼睛都放绿光了,就拿在手里看了又看,都不提十五座城的事儿。
蔺相如可是个机灵鬼,他就编了个瞎话,说这璧有点小瑕疵,我指给您看。
秦王信了,就把璧给他了。
蔺相如一拿到璧,就往后退了几步,靠在柱子上,瞪着大眼睛说,您如果不拿城来交换,我今天就把这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你看,蔺相如这一招多绝。
就像我们平常打赌,拼上了所有的底气。
秦王没办法,就拿出地图指了指那十五座城。
蔺相如心里清楚,秦王这是在敷衍呢。
于是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再举行个隆重的交接仪式。
秦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答应了。
蔺相如趁着这几天,偷偷派人带着璧从小路回赵国了。
等到斋戒完,秦王发现和氏璧没了,蔺相如坦然地说,您连斋戒都那么敷衍,我看您没诚意,已经把璧送回赵国了。
秦王想杀他又觉得杀了他就显得自己更加理亏了,只好把蔺相如放回去。
这完璧归赵的故事确确实实展现了蔺相如的智勇双全,以一人之力在强秦面前保住了赵国的宝贝。
素材二《负荆请罪》接着这完璧归赵的后续呢,就有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立了这么大的功,赵王那是重重地赏赐他,还封他做了大官。
这可让赵国的大将廉颇心里不平衡了。
廉颇想啊,我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累得一身伤,你蔺相如就凭着一张嘴,就比我地位还高了。
他就到处说要给蔺相如好看。
蔺相如听到这些啊,就故意躲着廉颇。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4方正与贤良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4:方正与贤良1.木人石心【出处】《晋书•隐逸列传》充欲耀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遂命建朱旗,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
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
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译文】贾充想炫耀自己带来的文武仪仗队,希望夏统前来观看,就下令竖起朱红大旗,高举各种仪仗,将骑兵排列成行,队伍肃然待立。
不一会儿,军鼓号角响声大作,胡笳长鸣,车马涌动,在大道上纵横驰骋,又派歌伎舞女穿着艳丽的服装,点缀着耀眼的首饰,绕着夏统的船三周。
夏统还是像原来一样正襟危坐,好像是什么也没有听见。
贾充等散去后说:“这个吴地的小子是木头人石头心啊。
”【材料点读】“木人石心”意为木做的身体,石做的心,比喻人心志坚定,不受利诱;夏统在诱惑面前确实是木人石心。
他多才善辩,颇有名气。
一次,他来到了京城洛阳,太尉贾充听说了,便想利用他的才学和名望来扩充自己的势力,就劝他到自己身边来任职,被他婉言谢绝。
贾充调来整齐的军队,装饰上华丽的车马,吹着响亮的号角,从夏统面前走过,又招来美女,在夏统面前轻歌曼舞,以权力和美色来诱惑夏统。
夏统不为所动,而贾充斥之为“木人石心”。
所谓“木人石心”,其实正是古人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适用话题】面对诱惑清醒理智抗拒腐蚀【速用片段】毛主席称赞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诱惑面前有一副铁石心肠。
晋朝的贾充为扩充自己的势力,想让夏统到自己身边任职,“建朱旗”,“举幡校”“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向其炫耀权力,再招来美女在其面前轻歌曼舞,诱以美色。
但是夏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贾充斥之为“木人石心”。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林林总总的诱惑时时刻刻都在挑战人们的神经,引诱人们驱而前往。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2人才与作为

主题2:人才与作为1.伊尹负鼎【出处】《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
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译注】伊尹名叫阿衡。
阿衡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
奸(gān,干):求,请求,求见。
媵(yìng)臣: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
【典故评读】伊尹要想达到把自己的理论灌输给成汤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的途径,比如可以在半路上拦住成汤的车子,或者到成汤的家门口求见,等等。
可是,伊尹深知要想使这样一个有兵权、有实力的夏朝重臣接受某种理念或者理论,绝非三言两语那么简单。
所以他在若干种接近成汤的方案中,选择了最优的一种,那就是假装成一名厨师,每天都有时间、有机会跟成汤在一起,这样就有条件长期接近成汤,加速自我理念对他的灌输。
果然在伊尹不断的努力下,成汤终于推翻了夏桀,成了一代明君。
【典故运用】◎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
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李白《送梁四归东平》)——当今皇上正期待能人,就像殷王期待伊尹负鼎一样,你在汶水边就收起你的钓鱼竿吧。
莫学谢安东山高卧,那样会老却英雄的。
◎桑林之祷,炎灾克偿。
伊尹佐治,可谓贤相。
(曹植《般汤赞》)——连年大旱,粮食绝收,汤亲自在桑林祈雨,旱灾得以终止,大雨如愿而至。
而又得到伊尹的辅佐,天下太平,那可真是一代贤相啊!【适用话题】志向机遇自信与自为【速用片段】成功需要机遇,但是如果对机遇视而不见,或者机遇就在眼前却懒得伸手,那就不是命运作弄他,而是他在糟蹋机遇了。
阿衡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终于得到成汤的信任,成为一代名相。
在纷纭世事之中,往往有一个利于你的空隙,这个空隙就是机遇。
抓住机遇,你就能摘取成功的桂冠;与机遇插肩而过,你就只能在成功的门外翘首张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历史典故简析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