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与心律失常
合集下载
心电图分析与心律失常

治疗
治疗心电图异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其他 介入性治疗。
常见的心电图识别挑战
噪音干扰
可能存在各种噪音干扰,如 肌肉震颤、电源干扰和运动 伪迹。
细微变化
有些心律失常的变化可能非 常细微,难以在心电图上准 确识别。
心电图解读
准确解读心电图需要丰富的 经验和专业知识。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的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心电图解读算法的改进,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上的前景非常广阔。它可以帮助早期识别心脏疾 病、指导治疗决策,并提供更好的患者护理。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房颤
心脏上室的不规律搏动
心动过速
心脏搏动过快
室颤
心室的不规律搏动
心动过缓
心脏搏动过慢
心电图分析的步骤
1
记录
2
开始记录心电电图仪连接到患者,确保正确的电 极位置和良好的信号质量。
分析
对心电图进行分析,检查波形、时间间 期和心律是否异常。
心电图分析与心律失常
本演示将介绍心电图的作用和原理,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的步 骤,心律失常的症状和影响,心电图异常的诊断和治疗,常见的心电图识别 挑战以及心电图在临床应用的前景。
心电图的作用和原理
心电图是一种测量心脏电活动的工具,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来提供有 关心脏功能和健康的重要信息。它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心脏疾病和评估治疗效 果。
心律失常的症状和影响
1 心慌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患者感觉心慌或心悸。
3 晕厥
某些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患者晕厥或昏倒。
2 乏力
心律失常可能使患者感到疲倦和乏力。
4 心脏病
长期存在的心律失常可能增加心脏病和中风 的风险。
心电图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分析与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和心室起搏点正常, 但心跳速度异常的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起搏点异常,导致 心脏节律受到影响的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起搏点异常,心室肌细胞自律性增高导致的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由窦性节律区快速起搏而 引起的心动过速,其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 加快。
较快而不规律的心室率
心房扑动时,心室率通常较快而不规律,与心 房扑动的P波频率不一致。
心室颤动的发生机制
心室颤动是由心室肌细胞电活动的混乱和不规则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几乎没有有效的心搏。
心室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毫无规律的QRS波群
心室颤动的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的毫无规律 和无法辨认出明确的波形特征。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无规律的R-R间期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为R-R间期的无规律和 心室率的快速不稳定。
快速连续的P波
心房颤动时,心电图中的P波呈快速而连续的 震荡形态,无法辨认出明确的P波。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
粗大连续的锯齿状P波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为连续的锯齿状P波, 类似锯齿形状,频率可达200-400次/分。
心电图的测量标准
心电图测量包括测定心率、测量时间间隔、测量振幅和测量波形等标准,以 确保心电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心电图的基本波形
心电图中包括正常的P波、QRS波群和T波,它们代表了心脏的Fra bibliotek缩和舒张过程。
感染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
1 ST段抬高
感染心肌病时,心电 图中的ST段可能会抬 高,表明心肌损伤和 缺血。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是由心房起搏点异常快速起搏 引起的心动过速,其心电图表现为P波异常。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起搏点异常,导致 心脏节律受到影响的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起搏点异常,心室肌细胞自律性增高导致的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由窦性节律区快速起搏而 引起的心动过速,其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 加快。
较快而不规律的心室率
心房扑动时,心室率通常较快而不规律,与心 房扑动的P波频率不一致。
心室颤动的发生机制
心室颤动是由心室肌细胞电活动的混乱和不规则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几乎没有有效的心搏。
心室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毫无规律的QRS波群
心室颤动的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的毫无规律 和无法辨认出明确的波形特征。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无规律的R-R间期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为R-R间期的无规律和 心室率的快速不稳定。
快速连续的P波
心房颤动时,心电图中的P波呈快速而连续的 震荡形态,无法辨认出明确的P波。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
粗大连续的锯齿状P波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为连续的锯齿状P波, 类似锯齿形状,频率可达200-400次/分。
心电图的测量标准
心电图测量包括测定心率、测量时间间隔、测量振幅和测量波形等标准,以 确保心电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心电图的基本波形
心电图中包括正常的P波、QRS波群和T波,它们代表了心脏的Fra bibliotek缩和舒张过程。
感染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
1 ST段抬高
感染心肌病时,心电 图中的ST段可能会抬 高,表明心肌损伤和 缺血。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是由心房起搏点异常快速起搏 引起的心动过速,其心电图表现为P波异常。
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三、期前收缩
完全性代偿间歇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联律性:期前收缩与正常心律间的关系。
房性期前收缩诊断标准:注意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 提前出现P`-QRS-T波群。 P`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 P`-R间期≥0.12s。 QRS波群形态同窦性QRS波群。 多数代偿间歇不完全。
5.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2)逆性P波:PⅡ、avF倒置,PavR直立。 ①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前,P-R 间期<0.12s。 ②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后,R-P间期<0.20s。 ③与QRS相重叠,无逆性P波。 (3)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 (4)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添加标题
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01
添加标题
无P波或有无关窦性P波。
02
添加标题
QRS-T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
03
添加标题
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04
室性期前收缩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五、扑动与颤动
房扑
五、扑动与颤动
2、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节律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 (f 波),等电线消失。 f 波的频率:350~600次/分。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室律绝对不齐。(特征之一)
五、扑动与颤动
房颤
五、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VF )简称室扑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续出现的规整大波动,不能辩认出 QRS波群,为正弦曲线。频率为150~250次/分。 心室颤动(Vf)简称室颤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极不规整的波动。频率为250~500次/分。
完全性代偿间歇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联律性:期前收缩与正常心律间的关系。
房性期前收缩诊断标准:注意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 提前出现P`-QRS-T波群。 P`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 P`-R间期≥0.12s。 QRS波群形态同窦性QRS波群。 多数代偿间歇不完全。
5.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2)逆性P波:PⅡ、avF倒置,PavR直立。 ①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前,P-R 间期<0.12s。 ②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后,R-P间期<0.20s。 ③与QRS相重叠,无逆性P波。 (3)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 (4)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添加标题
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01
添加标题
无P波或有无关窦性P波。
02
添加标题
QRS-T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
03
添加标题
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04
室性期前收缩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五、扑动与颤动
房扑
五、扑动与颤动
2、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节律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 (f 波),等电线消失。 f 波的频率:350~600次/分。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室律绝对不齐。(特征之一)
五、扑动与颤动
房颤
五、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VF )简称室扑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续出现的规整大波动,不能辩认出 QRS波群,为正弦曲线。频率为150~250次/分。 心室颤动(Vf)简称室颤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极不规整的波动。频率为250~500次/分。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状得到缓解。
病例二
患者因窦性心动过缓出现头晕、乏 力等症状,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 长间歇,安装起搏器后症状消失。
病例三
患者出现反复晕厥,心电图检查发 现窦性停搏,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 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未再出现 晕厥症状。
04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 策略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特点和临床意义
特点
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 心律等。
传导阻滞
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时ST段可能压低或抬高, 心肌梗死时可能出现特征性的ST段 抬高和T波改变。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以及某些药物 (如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等。
03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及处理措施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目录
•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 心电图基础知识回顾 •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策略 • 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要点 • 传导阻滞相关心律失常解读
01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心律失常定义及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定义
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发病机制
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血管 病、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 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部分原因不明。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介绍
01
02
03
04
窦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 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
房性心律失常
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 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治疗原则及方法概述
病例二
患者因窦性心动过缓出现头晕、乏 力等症状,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 长间歇,安装起搏器后症状消失。
病例三
患者出现反复晕厥,心电图检查发 现窦性停搏,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 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未再出现 晕厥症状。
04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 策略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特点和临床意义
特点
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 心律等。
传导阻滞
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时ST段可能压低或抬高, 心肌梗死时可能出现特征性的ST段 抬高和T波改变。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以及某些药物 (如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等。
03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及处理措施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目录
•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 心电图基础知识回顾 •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策略 • 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要点 • 传导阻滞相关心律失常解读
01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心律失常定义及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定义
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发病机制
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血管 病、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 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部分原因不明。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介绍
01
02
03
04
窦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 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
房性心律失常
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 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治疗原则及方法概述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 特点进行个体化制定。
窦性心律失常
由窦房结控制的正常心律,可以出现过缓、 过速等异常情况。
房性心律失常
起源于心脏房间传导系统的异常节律,包 括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室性心律失常
起源于心室传系统的异常节律,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需要及时干预。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房结控制的正常心律发生异常。可能出现心率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或心率过快 (窦性心动过速)的情况。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可以通 过心电图来观察和诊断。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的不同类型和其在心电图上的 表现。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异常,可以出现快速、缓慢、不规则等情况。可 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头晕、胸闷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类型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脏房间传导系统的异常节律。心房扑动和心房颤 动是比较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室传导系统的异常节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是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 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律失常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心律失常的存在。
心律失常心电图

2
测量
医生会将导联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通过心电图仪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3
分析
医生会分析心电图的结果,诊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并确定其类型和严重程度。
4
讨论和报告
医生会与患者讨论心律失常心电图的结果,并解释相应的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停用药物
在进行心律失常心电图之前, 医生会告知患者需要停用一 些心脏药物,以避免干扰结 果。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心脏节律异常 的一种,出现频率过快,超过正 常心率范围。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心脏节律异常的 一种,室壁起搏点频发激动导致 心室快速而不规则收缩。
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意义
1 确定心律失常类型
心律失常心电图能帮助医 生准确诊断心律失常的类 型,从而制定相应治疗方 案。
稳定情绪
情绪的波动会导致心脏节律 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心律失 常心电图检查前需要保持情 绪稳定。
避免运动
运动会导致心脏节律变化, 因此在进行心律失常心电图 检查前需要避免剧烈运动。
结论和要点
• 心律失常心电图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诊断心脏节律异常的重要检查方法。 • 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心律失常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监测治疗效果。 • 患者在进行心律失常心电图前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停用药物,保持情绪稳定并避免剧烈运动。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类
1 室上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传导阻滞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室性心律失常
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性 心动过缓等。
3 房室传导阻滞
包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失常与心电图

室性心动过速 房扑
心电图表现 无规则和不规则的R-R间期,f波代替P波 心率>100,P波形态正常,但出现在QRS波之前或 之后 QRS波形态异常且宽大畸形,常伴有无效的P波 有规律的“锯齿样”f波代替P波,心室率正常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监测方法
1
身体检查
医生会检查心率、心律和听诊心脏的声音来评估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影响因素
心律失常可能由心脏结构异常、代谢紊乱、药物影响等多种因素引起。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基本原理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包括心脏起搏 和心肌激动传导信息,来描绘心脏的电活动。
基本概念
心电图由P波、QRS波群和T波组成,它们代表了心脏 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心律失常常见的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类型 房颤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注意事项
1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的睡眠有 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2 避免诱发因素
如精神压力、过度饮酒、咖啡因和刺 激性药物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3 定期体检和治疗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用药计划。
结论和要点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紊乱的情况。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 物治疗。
心律失常与心电图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紊乱的情况,可以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心 电图作为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跳过 快(心动过速)、心跳过缓(心动过缓) 和心率不规则等。
分类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 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等。
心电图是检测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
心电图表现 无规则和不规则的R-R间期,f波代替P波 心率>100,P波形态正常,但出现在QRS波之前或 之后 QRS波形态异常且宽大畸形,常伴有无效的P波 有规律的“锯齿样”f波代替P波,心室率正常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监测方法
1
身体检查
医生会检查心率、心律和听诊心脏的声音来评估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影响因素
心律失常可能由心脏结构异常、代谢紊乱、药物影响等多种因素引起。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基本原理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包括心脏起搏 和心肌激动传导信息,来描绘心脏的电活动。
基本概念
心电图由P波、QRS波群和T波组成,它们代表了心脏 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心律失常常见的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类型 房颤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注意事项
1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的睡眠有 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2 避免诱发因素
如精神压力、过度饮酒、咖啡因和刺 激性药物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3 定期体检和治疗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用药计划。
结论和要点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紊乱的情况。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 物治疗。
心律失常与心电图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紊乱的情况,可以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心 电图作为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跳过 快(心动过速)、心跳过缓(心动过缓) 和心率不规则等。
分类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 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等。
心电图是检测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
正常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判读

6.5心脏传导阻滞
•6.5.3 室内传导阻滞
• 4.5.3.2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Ⅰ 、aVL、V5、V6导联R波宽阔,顶部粗钝 或有切迹,无q波及S波。V1导联呈QS型,QRS时限>0.12s
6.5心脏传导阻滞
• 6.5.3 室内传导阻滞
4.5.3.3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Ⅰ 、Ⅱ 、V4-V6导联S波增宽粗 钝,V1导联呈rsR 型,aVR导联R波宽钝,QRS时限>0.12s
• 6.4.2 室性心动过速
频率 100-250次/分,节律规整或轻度不齐; QRS波宽大畸形; 有时可见无关P波, P波频率慢于QRS波频率; 可见室性融合波及心室夺获。
6.4室性心律失常
• 6.4.3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 频率高达 200~250次/分。 临床中少见。 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会转为室颤
6.2房性心律失常
• 6.2.4 心房颤动
无P波, 代之以“ f ” 波, 频率350~600 次/分;QRS-T波基本正常; 心室律(R-R 间期)绝对不等;心室率 100-180次/分(未治疗者)。
6.3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 6.3.1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发生在交界区,QRS提前发生,逆行P波可无或在QRS前或后(P ´-R < 0.12s或 R- P ´ < 0.20s); 见于正常人、器质性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等。
1/10。
3.6 QT间期
– 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越慢则越长。 – 心率为60~100次/min时, QT间期的正常范
围为0.32s~0.44s。
3.7 U波
• 在心前区导联易见,尤其V3导联。 • 方向与T波基本一致,振幅很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距离。 ► 通常在胸导联测量,选择T波结
束点清楚者测量 ► 临床意义:代表心室除极、复极
的时间总和 正常范围:0.32s~0.44s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特点:
方向:与QR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若V1导联T波直立则 V2~V6 T波不应倒置
振幅:以R波为主的导联, 其直立T波电压>1/10 R波
2.患者男,46岁,因心悸人院后接受持续心电图监 测。值班护士小张正在分析其心电图,请问代表心 房去极化和收缩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E. E
金钥匙培训
房室肥大
(一)右心房肥大
心电图:P波高尖,又称为“肺型P波”,肢体导联
P波电压≥0.25mV,Ⅱ、Ⅲ、aVF导联表现最明
➢窦性心律不齐: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
➢
计算其平均值。
➢房颤或房室传导阻滞:分别计算心房率、心室率
➢R-R间期显著不规则:
➢ 测量10秒(或6s)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的数目, 该数目乘以6 (或10),得到平均心室率
4.心电轴测量方法
目测法:左手Ⅰ右手Ⅲ, 哪边R 哪 边 偏
概述
金钥匙培训
1.常规12导联系统
(1)标准导联:Ⅰ、Ⅱ、Ⅲ导联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3)心前导联 :V1、V2、V3、V4、V5、V6
右右
左
肢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1.常规心电图导联
心前导联(胸导联)正负极的位置
金钥匙培训
通关训练
金钥匙培训
2.心电图的测量与正常值
心电图与心律失常
《辅导讲座1》
心律失常
★★★
出题预测 2题
(附:心电图检查)
金钥匙培训
考情分析
【概述】
1.心脏传导系统 ➢ 窦房结,房室结, 房室束,左右房室束支, 蒲肯野纤维。 ➢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 激动的频率、节律、起搏 部位、传导与激动顺序的 异常.
金钥匙培训
1.哪些人需要做心电图检查?
金钥匙培训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QRS波群
R波: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S波:
电压:RI<1.5mV,RavR<0.5mV
RavL<1.2mV,Rv5<2.5mv
SⅡ <1 mV
Q波:
时限:< 0.04秒 振幅:以R波为主的导联,Q波振幅<1/4同导联R波 V1导联中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
显。
(二)左心房肥大
心电图:P波增宽且常呈双峰型,又称为“二尖瓣型P 波” 。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P波时间≥0.12s, P波顶端常有切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超出了心血管疾病的范畴。 哪些人应该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呢? 1.年龄较大、体格较胖、血压长期较高,血清胆固醇、 血脂增高的人,即使无任何症状,也需进行心电图检查。 2.老年人因激动或饱餐等引起上腹部一过性疼痛时, 应考虑心绞痛发作的可能,可描记心电图确定诊断。 3.对常表现为胸部烧灼感、闷胀感、压迫感、窒息感、 沉重感、呼吸停顿感、刺痛、钝痛以及胸部有说不出的 难受或表现为上肢无力、麻木、有蚁感等疼痛性质不典 型的人,也应该及时去做心电图检 4.常感觉心悸、心慌、自觉心脏有停搏感的人,以及 近期内患过较严重感染的人,应该去医院检查心电图。 5.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即使无心脏病症状,也要 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日后一旦发病时对照。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特点:
方向:与QR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若V1导联T波直立则 V2~V6 T波不应倒置
振幅:以R波为主的导联, 其直立T波电压>1/10 R波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U波、Q-T间期
方向:与T波一致 振幅:直立时,其高度应低于 其前的T波. 正常人可无U波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2.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 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 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可靠、实用价值。 ➢ 对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受损的判断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 ➢ 对判断某些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性检查
金钥匙培训
【附】心电图检查
金钥匙培训
心电图纸
横距:代表时间 1小格=1mm=0.04s
纵距:代表电压 1小格=1mm=0.1毫伏
5个小方格组成1大方 格,其边为粗线
2.心电图的测量与正常值
测量方法
时间: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用秒(s)表示
2.心电图的测量与正常值
测量方法
电压:
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 上缘至顶点的垂直距离 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 最深点的垂直距离 用毫伏(mv)表示
两边R为不偏, 两边S 重度右偏
Ⅰ
Ⅰ
Ⅰ
Ⅲ
Ⅲ
Ⅲ
不偏
右偏
左偏
尖对尖向右偏,口对口,向左走
正常心电图
金钥匙培训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心率(次/min)=60/P-P(或R-R)间距
金钥匙培训
正常心电图判定标准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P波
时限:<0.12s 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 (胸导联) 方向: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3.心率计算
每分钟P波或QRS波数目 正常人60~100次/分 计算方法
3.心率计算
【估算心率】
当心率规则时,计算在2个QRS波之间的中方格数,
用300除以这个数,可大约估算其心率(图)。
例:格数 1
2
3
4
5
6
心率 300 150 100 75
60 50
金钥匙:心房率=心室率=心率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P-R间期
QRS波群
代表房室传导时间 正常值0.12~0.20s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限: 0.06~0.10s(<0.12s)
S-T段
起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S-T段应在零电位线,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向下移不超过 0.05mV ,向上移不超过0.1mV,但在V1、V2,导联中向上移不超过 0.3mV,V3不超过0.5mV。
正常心电图—U波、Q-T间期
方向:与T波一致 振幅:直立时,其高度应低于 其前的T波. 正常人可无U波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ä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距离。 ä 通常在胸导联测量,选择T波结 束点清楚者测量 ä临床意义:代表心室除极、复极 的时间总和 正常范围:0.32s~0.44s
通关训练
束点清楚者测量 ► 临床意义:代表心室除极、复极
的时间总和 正常范围:0.32s~0.44s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特点:
方向:与QR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若V1导联T波直立则 V2~V6 T波不应倒置
振幅:以R波为主的导联, 其直立T波电压>1/10 R波
2.患者男,46岁,因心悸人院后接受持续心电图监 测。值班护士小张正在分析其心电图,请问代表心 房去极化和收缩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E. E
金钥匙培训
房室肥大
(一)右心房肥大
心电图:P波高尖,又称为“肺型P波”,肢体导联
P波电压≥0.25mV,Ⅱ、Ⅲ、aVF导联表现最明
➢窦性心律不齐: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
➢
计算其平均值。
➢房颤或房室传导阻滞:分别计算心房率、心室率
➢R-R间期显著不规则:
➢ 测量10秒(或6s)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的数目, 该数目乘以6 (或10),得到平均心室率
4.心电轴测量方法
目测法:左手Ⅰ右手Ⅲ, 哪边R 哪 边 偏
概述
金钥匙培训
1.常规12导联系统
(1)标准导联:Ⅰ、Ⅱ、Ⅲ导联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3)心前导联 :V1、V2、V3、V4、V5、V6
右右
左
肢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1.常规心电图导联
心前导联(胸导联)正负极的位置
金钥匙培训
通关训练
金钥匙培训
2.心电图的测量与正常值
心电图与心律失常
《辅导讲座1》
心律失常
★★★
出题预测 2题
(附:心电图检查)
金钥匙培训
考情分析
【概述】
1.心脏传导系统 ➢ 窦房结,房室结, 房室束,左右房室束支, 蒲肯野纤维。 ➢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 激动的频率、节律、起搏 部位、传导与激动顺序的 异常.
金钥匙培训
1.哪些人需要做心电图检查?
金钥匙培训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QRS波群
R波: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S波:
电压:RI<1.5mV,RavR<0.5mV
RavL<1.2mV,Rv5<2.5mv
SⅡ <1 mV
Q波:
时限:< 0.04秒 振幅:以R波为主的导联,Q波振幅<1/4同导联R波 V1导联中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
显。
(二)左心房肥大
心电图:P波增宽且常呈双峰型,又称为“二尖瓣型P 波” 。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P波时间≥0.12s, P波顶端常有切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超出了心血管疾病的范畴。 哪些人应该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呢? 1.年龄较大、体格较胖、血压长期较高,血清胆固醇、 血脂增高的人,即使无任何症状,也需进行心电图检查。 2.老年人因激动或饱餐等引起上腹部一过性疼痛时, 应考虑心绞痛发作的可能,可描记心电图确定诊断。 3.对常表现为胸部烧灼感、闷胀感、压迫感、窒息感、 沉重感、呼吸停顿感、刺痛、钝痛以及胸部有说不出的 难受或表现为上肢无力、麻木、有蚁感等疼痛性质不典 型的人,也应该及时去做心电图检 4.常感觉心悸、心慌、自觉心脏有停搏感的人,以及 近期内患过较严重感染的人,应该去医院检查心电图。 5.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即使无心脏病症状,也要 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日后一旦发病时对照。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特点:
方向:与QR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若V1导联T波直立则 V2~V6 T波不应倒置
振幅:以R波为主的导联, 其直立T波电压>1/10 R波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U波、Q-T间期
方向:与T波一致 振幅:直立时,其高度应低于 其前的T波. 正常人可无U波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2.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 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 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可靠、实用价值。 ➢ 对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受损的判断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 ➢ 对判断某些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性检查
金钥匙培训
【附】心电图检查
金钥匙培训
心电图纸
横距:代表时间 1小格=1mm=0.04s
纵距:代表电压 1小格=1mm=0.1毫伏
5个小方格组成1大方 格,其边为粗线
2.心电图的测量与正常值
测量方法
时间: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用秒(s)表示
2.心电图的测量与正常值
测量方法
电压:
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 上缘至顶点的垂直距离 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 最深点的垂直距离 用毫伏(mv)表示
两边R为不偏, 两边S 重度右偏
Ⅰ
Ⅰ
Ⅰ
Ⅲ
Ⅲ
Ⅲ
不偏
右偏
左偏
尖对尖向右偏,口对口,向左走
正常心电图
金钥匙培训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心率(次/min)=60/P-P(或R-R)间距
金钥匙培训
正常心电图判定标准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P波
时限:<0.12s 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 (胸导联) 方向: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3.心率计算
每分钟P波或QRS波数目 正常人60~100次/分 计算方法
3.心率计算
【估算心率】
当心率规则时,计算在2个QRS波之间的中方格数,
用300除以这个数,可大约估算其心率(图)。
例:格数 1
2
3
4
5
6
心率 300 150 100 75
60 50
金钥匙:心房率=心室率=心率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P-R间期
QRS波群
代表房室传导时间 正常值0.12~0.20s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限: 0.06~0.10s(<0.12s)
S-T段
起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S-T段应在零电位线,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向下移不超过 0.05mV ,向上移不超过0.1mV,但在V1、V2,导联中向上移不超过 0.3mV,V3不超过0.5mV。
正常心电图—U波、Q-T间期
方向:与T波一致 振幅:直立时,其高度应低于 其前的T波. 正常人可无U波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ä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距离。 ä 通常在胸导联测量,选择T波结 束点清楚者测量 ä临床意义:代表心室除极、复极 的时间总和 正常范围:0.32s~0.44s
通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