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配合温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32例
针刺结合排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28例临床观察

多 休息 , 禁 止重体 力 劳动 。
排除不 稳 定膀 胱 、充 盈性 尿 失 禁 、 2 . 2 对 照组 采用 盆底 肌功 能锻 炼 。 具 体方法 : ( 1 )
起脑 部气 血 阴 阳 的逆 乱 。 本 病 的 主 因为 心 火 亢 盛 导 致 脑 中气 血逆 乱 。 十 三 鬼 穴 中 的 劳 宫 、 大陵、 间使穴位于心包经 上 , 针 刺可清心火 , 镇心神 ; 人中、 上星 、 会阴 、 承浆 、 风 府 诸 穴 位 于 任、 督二脉上 , 针 刺 可 以 调 节 脑部 阴 阳平 衡 。十 三 鬼穴 多为 原 穴、 五 输穴 、 八脉交会 穴和奇穴 , 共用 可调一身 阴阳 , 通 五 脏 六 腑 之气 , 以达 醒 神 开 窍 之 功 ; 膀 胱 经 申脉 通 阳跷 , 起平衡 阴 阳、 镇静安神之效 ; 脾 经 井 穴 隐 白健 脾 化 痰 而 清 脑 开 窍 ; 肺 经
1 . 1 一般 资料
观察病例 5 6例 , 均系 2 0 0 8 ~ 2 0 1 2 0 . 5寸 ; 关元 、 气海 、 中极 均直 刺 人 1 . 5寸 , 腹 部 较 肥
~ 2 . 5寸 , 使 针感 向下 腹会 阴部放 射 ; 足 年 我 院妇 科 及 针 灸 科 门诊 确 诊 的女 性 患 者 , 随 机 胖者 可刺 入 2 分 为 治疗 组 和 对 照 组 。治 疗 组 2 8例 : 年龄 3 9 ~ 6 8 三里 取 双 侧 , 直刺入 1 . 5寸 ; 三 阴 交 取 双侧 , 直 刺 入
[ 6 】 崔超巍 , 王萱. 5 一 羟 色胺 运 载 体 基 因 多 态 性 与 脑 卒 中后 抑 郁 的 相
针灸疗法对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针灸疗法对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6-04-27T14:29:53.450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12期作者:程楚[1]储浩然【2】许蕾[3】[导读] 1.安徽中医药大学,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安徽中医药大学综述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喷嚏、咳嗽、大笑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现象的一种疾病。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合肥市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合肥市230061;3.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合肥市230038;)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名称:针灸疗效国际多中心临床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2BAI24B01)摘要: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喷嚏、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现象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而针灸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已经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查阅总结了近几年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中医对压力性尿失禁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针灸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针灸;压力性尿失禁;[中图分类号] S853.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综述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喷嚏、咳嗽、大笑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现象的一种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行为、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已引起了医学界的日益重视。
本病在中医上属于“遗溺”范畴,《灵枢·本输》:“虚则遗溺……。
”可见遗溺以虚证多见,除此之外还有湿热下注、积于膀胱或产后损伤等原因导致。
近年来针灸在临床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方面疗效确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综述如下。
1.1 针刺治疗据统计,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所选穴位以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会阳、中髎应用频次最高;经络以膀胱经、任脉、脾经为主。
1.1.1头体针治疗董建萍[1]辩证治疗中老年人压力性尿失禁52例。
“陆氏针灸”温针结合针刺手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经验

㊃案例分析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0.11.048陆氏针灸 温针结合针刺手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经验*俞建锋1,吴耀持21.上海市嘉定区外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806;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200233关键词:陆氏针灸;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经验中图法分类号:R256.54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672-9455(2020)11-1626-02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逼尿肌没有收缩的情况下,由于腹内压的骤然增加而引起的不自主排尿的现象,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㊂据2009年中国女性尿失禁流行病研究报道显示:20~99岁的中国妇女中,尿失禁的总患病率为30.9%,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9%,占尿失禁人数的61%[1]㊂目前,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包括年龄㊁手术史㊁激素水平㊁便秘㊁肥胖和吸烟㊁家族史等,一个或多个因素可能同时存在,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㊂压力性尿失禁虽不直接威胁生命,却导致了女性生活质量的下降,也影响着女性的心理健康㊂现代医学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常采取保守治疗㊁手术治疗㊁注射治疗㊁细胞注射治疗等方法,然而药物或手术治疗常伴有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中医针灸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显著㊁疗程短㊁无不良反应㊁复发率低等优势[2]㊂陆氏针灸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方面经验丰富,根据气化理论及其临床症状,认为肺肾气虚为其致病关键,温针结合针刺以培元固本,培土生金㊁温肾补虚㊁固摄止遗,临床疗效值得肯定㊂1临床资料患者朱某,女性,62岁,2017年11月27日初诊㊂主诉:小便控制力差㊁漏尿10年,加重半年㊂现病史:患者10年前开始经常出现小便遗漏,咳嗽㊁打喷嚏时尤甚,曾在多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欠佳,近半年来自感症状加重,纳差㊁睡眠欠佳㊂既往无其他慢性病史㊂今日慕名前来诊治㊂刻诊:神疲乏力,纳差,睡眠欠佳,大便正常,舌质淡苔薄,脉细弱㊂实验室检查:尿常规(-)㊂辨证分析:陆李还先生(以下简称陆老)认为该患者久病积滞㊁久病必虚故肾阳亏虚导致膀胱气化不足,固摄失司㊂西医诊断:压力性尿失禁㊂中医诊断:遗溺,肾阳亏虚㊁肾气不固㊂治则治法:培补元气㊁补肾固摄㊂取穴中脘㊁腹四针㊁骶四针㊁肾俞㊁三阴交,其中中脘㊁腹四针㊁骶四针㊁三阴交用捻转补法,肾俞穴行复合补法,加温针,针刺治疗隔日一次,3次/周,两组穴位交替使用,4周(12次)为一疗程㊂二诊: 2017年12月4日,患者小便控制力差现象较前改善,经治疗后漏尿次数减少至每周3~4次,睡眠仍欠佳,续前同治㊂三诊:2017年12月11日,患者诉其咳嗽和打喷嚏时仍有漏尿2次,乏力有所好转,续前同治㊂四诊:2018年1月8日,患者自诉近1周来未曾有小便遗漏现象,睡眠转佳㊂五诊:2018年1月14日,患者诉近1周发生尿失禁1次,量很少㊂随访3个月,患者主诉尿失禁偶有发生,量很少,不影响生活㊁出行㊂2讨论陆氏针灸流派是我国近现代影响较大的针灸流派之一[3]㊂陆氏针灸疗法于2009年6月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㊂其主要学术思想与临床特色包括以下4点:(1)重视切诊在临床实践中运用;(2)对针刺手法作深入的研究和阐发;(3)整理历代文献深化针灸理论;(4)提出温针和灸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㊂作为 陆氏针灸 当代代表性传承人,陆老专注针灸60余年,在医治压力性尿失禁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㊂笔者现将陆老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经验整理如下㊂2.1陆氏针灸对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及机制分析压力性尿失禁属于中医 遗溺 小便不禁 膀胱咳 的范畴,陆氏针灸对本病的病因及机制认识如‘仁斋直指方“所言: 水气之本在肾,其末在肺,则知天一之水,自下而生,相为贯通也㊂ 膀胱为肾之表腑,膀胱气虚失纳,多由肾脏里虚而致,而水之上源在肺,故 遗溺 之证,其本多为肺肾同虚[4-5]㊂以此为基础认为肾与膀胱是主司储㊁排尿功能的脏腑,肾与膀胱气化功能正常,尿液排泄正常,相反则排尿功能紊乱㊂因而压力性尿失禁的机制关健在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㊂‘景岳全书“更明确指出: 夫膀为藏水之腑,而水之入也,由气以化水 由化而入,由化而出㊂气不化则水腑枯竭,水蓄不行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其贮尿功能有赖于肾气的固摄,肾气不固,则膀胱不约,可见遗尿㊁小便失禁㊂故本病的受影响部位主要在肾㊁膀胱㊂同时陆氏针灸认为前贤对小便不禁之病因论之甚详然亦有失漏者㊂盖肾虚多因肺虚,而肺虚常源于脾虚,前人有 治水必先治气,治肾必先㊃626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年6月第17卷第1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0,V o l.17,N o.11 *基金项目: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2020年)立项项目[Z Y(2018-2020)-J C T S-1002-L19]㊂治肺 之言,陆氏增之云 治肺必兼治脾 ,在其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常用之而有奇效[3]㊂2.2陆氏针灸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㊂陆氏针灸认为切诊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之一㊂切诊不仅包括切脉,还涉及求本源㊁察上下㊁辨左右㊁重整体,候 肾间动气 以察元气的盛衰;切 虚里之脉 以诊胃㊁宗二气;重 太溪 冲阳 之脉,辨疾病的转归和预后㊂因此,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时应结合四诊,以经络为纲,有目的地遍察全身,参合上下㊁左右作比较㊂陆老认为该病以肾肺两虚㊁膀胱气化不足为本,或兼有湿热下注之标,故治则以培元固本㊁培土生金㊁温肾补虚㊁固摄止遗为主,可兼以健脾化湿㊂常用穴位包括肾俞㊁膀胱俞㊁肺俞㊁关元㊁足三里㊁三阴交㊁次髎㊁下髎㊁会阳,以‘难经“ 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的理论结合现代穴位的神经节段理论,以腹四针(关元穴旁2.5寸为上针刺点,中极穴旁1.5寸为下针刺点,均双侧对称取穴)㊁骶四针(骶骨边缘旁开第四骶后孔水平处直刺为上针刺点,尾骨旁开0.5寸为下针刺点,均双侧对称取穴)为主穴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同时要求 气至病所 ,针感持续传至膀胱㊁会阴及尿道部位,发挥 气至而有效 的效应,此种效应在采用长针深刺时更为显著㊂现代医学已经初步证明了针灸对膀胱功能进行调节的生理基础㊂针灸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膀胱排尿功能进行调节,其最主要的途径可能是通过神经反射实现的,通过神经反射调整了交感和(或)副交感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影响,从而调整膀胱的贮尿㊁排尿功能㊂所以针刺传入冲动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膀胱的外周神经以及骶髓排尿中枢,从而影响膀胱排尿功能㊂陆老认为针刺这些穴位可调节神经兴奋性,进而调节膀胱尿道功能[6]㊂2.3陆氏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针刺手法临床上, 陆氏针灸 流派的特色之一是十分重视针刺手法的运用,一贯强调运用针刺手法,重视温针治疗,善用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以行经气;推崇爪切进针法,主张双手协同操作,十分重视左手切按穴位的作用,并将补泻手法概括为调和阴阳之气与疏调营卫之气两类㊂施治过程中诸穴均以爪切法进针,陆氏认为爪切法优势有:(1)减少疼痛;(2)正确定位取穴;(3)宣散血气;(4)避开血管或器官;(5)最主要的是便于施行各种针刺手法㊂手法要点:骶四针上针刺点,直刺深度约80~85mm,使针感达到尿道或肛门;下针刺点,向外侧(坐骨直肠窝)斜刺,深度80~85mm,使针感达尿道㊂腹四针4个针刺点均向内下方(尿道口)斜刺(进针时尿道口㊁针尖㊁针尾三点应保持一线),进针55~60mm,使针感到尿道或外阴部,得气后温针1壮后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频率120次/分,针刺治疗隔日1次,3次/周,两组穴位交替使用,4周(12次)为一疗程㊂此手法强调针感传导,操作者有针感感应,通过针芒行气法让患者有针感传导至膀胱㊁尿道以及会阴部位后可行捻转补法㊂2.4重视温针治疗温针的出处问题,历来没有准确的查考㊂其实温针早在汉时已有盛行,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曾不止一次地提到温针,例如: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㊁若下㊁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仲景乃后汉楚人,其籍贯适与节斋所称 楚人之法 相合,故今之温针似可信㊂陆氏针灸理论认为温针和灸法是截然不同的㊂温针的作用主要取其温暖即可,加强针感,不需烧之灼热,这一点和灸法是根本不同的㊂当然温针是在补虚泻实后起了辅助作用,目的在帮助针力的不足,所以手法的运用,仍是不可偏废,否则舍本求末,不可能达到预期㊂3总结‘仁斋直指方“曰: 水气之本在肾,其末在肺,则知天一之水,自下而生,相为贯通也㊂ 膀胱为肾之表腑,膀胱气虚失纳,多由肾脏里虚而致,而水之上源在肺,故遗溺之证,其本多为肺肾同虚㊂陆老按症论脉,补关元以固肾本,补足三里(胃合)以培土生金,肾俞行烧山火手法皆为治本之法;取三阴交施导气手法引经气直达病所,再用捻转补法皆引气行气以补阴部不足之气化也,此为治标㊂标本同治,用穴得当,兼以手法奏功,故效如桴鼓㊂参考文献[1]唐龙龙,叶和松,秦远.中西医结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3):122-124. [2]薛平聚,傅立新.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77-79.[3]陆焱垚,王佐良,席时召.陆瘦燕朱汝功针灸集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0.[4]张蕾,杨颐,刘慧林,等.古代中医文献对于尿失禁的认识和治疗述要[J].中医文献杂志,2013,31(2):54-56. [5]陆永辉,刘志顺,刘保延.压力性尿失禁中医病名规范化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1):1385-1386. [6]吴耀持,陆嘉惠,张敏.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27-130.(收稿日期:2019-12-19修回日期:2020-04-12)㊃726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年6月第17卷第1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0,V o l.17,N o.11。
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观察

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观察陈元霄;马睿杰【摘要】目的:观察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9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缩紧肛门的动作行康复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漏尿程度、膀胱残余尿量和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漏尿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为62.2%,对照组愈显率为3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会阳、中髎穴结合头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康复训练。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Huiyang (BL35) and Zhongliao (BL33) plus scalp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for providing clinical evid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SUI.Method Ninety eligible female SUI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at Huiyang and Zhongliao plus scalp acupunctur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asked to practice contracting anus. The urine leakage degree, residual urine volume in bladder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ng urine leakage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in comparing the residualurine volume (P<0.05); the cured and markedly-effective rate was 62.2% inthe observation group versus 35.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Electroacupuncture at Huiyang and Zhongliao plus scalp acupuncture can produce a mor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compared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reating female SUI.【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1159-1161)【关键词】尿失禁,压力性;电针;穴,会阳;穴,中髎;头针【作者】陈元霄;马睿杰【作者单位】宁波市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波 315000;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宁波 3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1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临床常表现为当出现咳嗽、喷嚏、大笑、运动或体位改变等导致腹压增加的动作时,尿液会不自主地经尿道流出或溢出。
头针体配合治疗老年性尿失禁37例临床分析

2 治 疗 方 法
2组治愈率 、 有效率 均有显著差异 <0 0 ) .5 。
4 体 会
笔者认 为尿 失 禁 的 出 现 , 随年 龄 增 长 而 增 多 。 常 现代医学把尿失 禁 分为 假性 尿 失禁 、 力 性尿 失 禁及 应 真性尿失禁 3 。氯脂醒 、 型 三磷 酸腺苷 、 生素 E及 维 维 生素 B 诸药合 用 , I 具有 促进 脑 细胞 代谢 , 提高 中枢 兴
3 7
3 4
2 6
1 4
6
9
3
3
2
8
7 . 9 . 03 46
4 . 7 . 12 65
7 1例患者均 为我 院 门诊 患者 , 机分成 2组 。治 随 疗组 3 例 , 2 7 男 2例, 1 女 5例 ; 龄 5 ~ 7 年 3 4岁 ; 程 3 病 个月 ~1 5年 ; 中医辨证分 型 : 肾气虚衰型 2 例 ( 6 小便 淋 漓不尽 , 时作 时止 , 神疲 , 淡苔 白 , 虚) 膀 胱湿热 型 舌 脉 , 1 例( 便多, 黄, 1 小 色 时有 灼 热感 或寒 热 口苦 , 红 苔 舌 黄, 脉浮或 濡数) 。对照组 3 4例 , 1 男 9例 , 1 女 5例 ; 年 龄 5  ̄7 2 2岁 ; 病程 4 个月 ~1 5年 ; 中医辨证 分型 : 肾气
着年龄 的老化 , 肾气将不 同程度 的亏 虚 , 是实 证患 者 二
患者 作 约 束 膀 胱 动 作 。体 针 以关 元 、 道 、 冲 ( 水 气 双 侧 ) 阳陵泉 、 、 三阴交 ( 均单 侧 ) 主穴 , 为 肾气 虚衰 型配 肾 俞 、 门( 命 均双侧 ) 膀胱 湿热 型 配 大敦 ( 侧 ) 操作 时 , 单 , 让患 者取仰 卧位 , 主穴用 无痛进针 法 刺入皮下 , 得气 后
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诊疗特点分析莫倩;刘志顺【摘要】评价性综述国内外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文献,探讨其诊疗特点.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的辨证特点、选穴处方、针刺频率、疗程和疗效特点及规律等.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辨证特点是辨病为主;组方选穴原则为病位加循经取穴,以腰骶部及小腹任脉取穴为主,主穴有中髎、会阳、中极、关元、三阴交等;中髎和骶四针深刺,气至病所;针灸方法采用电针为主,频次每日1次,疗程较长,以30~60次常见;近期疗效较好,电针可明显减少尿失禁次数,减少失禁量,疗效优于α1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片和盆底肌训练法,但证据级别不高;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评价.【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3(032)012【总页数】4页(P1060-1063)【关键词】综述;尿失禁,压力性;针灸疗法;诊疗特点【作者】莫倩;刘志顺【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压力性尿失禁是(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1]。
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在腹压增加而逼尿肌稳定性良好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漏尿[2]。
目前,治疗SUI主要有手术与保守疗法,文献报道显示针灸疗效较好[3]。
但针灸选穴处方不一,刺激量和针灸操作方法各异,频次和疗程不同,以致临床医生无法把握,指导意义不大。
笔者通过检索1966—2012年众多中英文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8篇[4-32],分析总结针灸治疗SUI的诊疗特点,指导临床和进一步研究。
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2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VIP,1989—2012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2年)、PUBMED(1966—2012年)数据库,具体检索策略和必须包括的检索词设计如下。
头针、体针、耳压治疗遗尿97例临床分析

头针、体针、耳压治疗遗尿97例临床分析摘要97例遗尿患者按其对针刺耐受程度分为头针、体针、耳压并用的甲组,体针、耳压并用的乙组,单纯耳压的丙组。
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甲乙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乙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甲丙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三组中持续性遗尿与间歇性遗尿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主题词遗尿/针灸疗法头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笔者在1990~1998年间应用头针、体针、耳压方法治疗本病,现将其中97例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97例均经西医检查排除尿路感染、脑发育不全、隐性脊柱裂等所致的器质性遗尿,即均为功能性遗尿。
患者第1次治疗时均取关元、太渊、神门、三阴交,极为惧针者,改用单纯耳穴贴压,能安然接受治疗者,则加用头针及耳压,尚能忍受治疗者,则仅用体针和耳压,据此分为头针、体针、耳压并用的甲组,体针耳压并用的乙组,单纯耳压的丙组。
其中甲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6岁;持续性遗尿21例,间歇性遗尿14例。
乙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5岁;持续性遗尿19例,间歇性遗尿13例。
丙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6岁;持续性遗尿17例,间歇性遗尿13例。
持续性遗尿即自幼至今一直有一夜数次或数夜1次的遗尿,间歇性遗尿即遗尿持续数月后消失,又再出现者。
2治疗方法针前先温和地向患儿说明针刺的感觉及必须配合的事项,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2.1体针患儿平卧,双手叠置于胸前区,用TDP照射患儿腹部以避免受凉。
依次取关元、太渊、神门、三阴交,用30号1.5寸毫针,运用指力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关元、三阴交直刺0.5~1寸,太渊避开桡动脉,针尖向下斜刺0.3~0.5寸,神门从前臂尺侧豌豆骨后方垂直刺入0.3~0.5寸。
刺入一定深度后行捻转手法,至针感产生,关元多为胀沉扩散感,太渊、神门酸胀为主,三阴交酸胀麻为主。
调神七穴针灸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验案2则

山西中医2021年4月第37卷第4期SHANXI J OF TCM Apr.2021Vol.37No.4・37・调神七穴针灸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验案2则熊萃韦丹关键词:尿失禁;调神七穴;针灸疗法;验案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21)04-0037-02“调神七穴”针灸法,从“调神”的角度出发治疗,从而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
所谓“调神七穴”,即:百会、四神聪、太阳、印堂、神门、内关、三阴交,共七穴。
七穴合用,方能总调患者心神,即为“调神七穴”法。
韦丹主任医师从事针灸的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20余年,为国家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现为湖北省中医药“尿失禁”专病门诊主要负责人。
韦老师通过辨证论治,运用“调神七穴”法为主治疗尿失禁患者,疗效较好。
现将病例2则介绍如下。
1典型病例例1:张某某,男,3岁,2019年12月2日初诊。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半年余。
患者自诉于2018年5月底体检时发现前列腺癌,至武汉同济医院做了前列腺癌微创手术,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附属一医院行放疗1次,2019年4月出现不自主尿液漏出,腹压增加后加重,生活需带尿垫,偶有尿频、尿急,心烦,怕冷。
刻诊:神疲畏寒,纳差,寐差,大便可,每日1次。
舌质淡胖、苔白厚,脉浮弦。
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遗溺;心气不足,脾肾阳虚证。
治以养心安神,温肾健脾。
予针刺配合艾灸、耳穴。
①考虑患者失眠较甚,情绪焦虑,首先予养心安神法,穴用“调神七穴”治之,其中印堂、内关、神门、三阴交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
②针对尿失禁的症状,予针灸疗法,针刺关元、水道、中极、归来穴,加用电针;艾灸神阙、气海穴。
③耳穴压豆法:神门、心、肾、膀胱、肺、脑点。
④操作方法:患者排空小便,取仰卧位,中极、归来进针方向为针尖朝向会阴部,深度0.8~1寸,针感向下腹部放射中,至会阴部出现坠胀感、憋尿感为佳。
其余穴位对症加减,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手法,平补平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针灸杂志2011年11月第30卷第11期 ·775·
文章编号:1005-0957(2011)11-0775-01
·临床报道·
头针配合温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32例
周贤华
(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针灸科,浙江 317100)
【关键词】 针灸疗法;头针刺激区;温针疗法;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志码】 B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11.775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因
腹压突然升高而出现的尿液从尿道口非随意溢出,常
见于女性及老年人。笔者自2007至2010年采用头针
配合温针治疗本病3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及妇产科和泌尿外科住
院患者,其中男4例(3例为前列腺术后,1例为疝气修
补术后),女28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83岁;病程最
短半个月,最长5年;Ⅰ度尿失禁7例,Ⅱ度尿失禁14
例,Ⅲ度尿失禁8例,Ⅳ度尿失禁3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分为4度
[1]
,Ⅰ度为咳嗽等
腹压增高时,偶尔出现尿失禁;Ⅱ度为任何屏气及使劲
时出现尿失禁;Ⅲ度为直立时出现尿失禁;Ⅳ度为直立
或平卧时均出现尿失禁。
1.3 排除标准
排除神经原性膀胱或膀胱内部病变,心理性尿失
禁,冲动性尿失禁以及需外科手术治疗的尿道括约肌
闭锁不全,异位输尿管等所致尿失禁。
2 治疗方法
取百会、气海、关元、四满、足三里、三阴交、
肾俞、膀胱俞、足运感区(头针)。常规消毒后,气海、
关元、四满穴先直刺20~30 mm,得气后,将长2 cm艾
条置于气海及关元穴,行温针灸1壮,再对四满穴行温
针灸,两组穴位交替进行,各灸2壮。足三里直刺25~
40 mm,得气后行温针灸3壮。三阴交沿胫骨后缘向上
斜刺20~30 mm,使针感向上扩散为佳;肾俞、膀胱俞
直刺20~30 mm;百会穴平刺20~30 mm,以上各穴得气
后留针30 min。足运感区平刺30 mm,间歇捻转运针,
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3个疗
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 咳嗽等腹内压增高时无尿液溢出,能自行
控制排尿。
好转 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偶有尿失禁现象。
无效 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32例患者经3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8例,好转10
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
4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属中医学“小便失禁”、“遗尿”、“遗
溺”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肾气亏虚,膀胱固摄无
权所致。《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因此,益气固摄,补肾温阳
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百会为督脉经穴,又为诸阳之会,
督起胞中,下出会阴,联络膀胱,针刺百会能升提阳气,
固摄止遗;气海、关元均属任脉经穴,关元又为任脉与
足三阴经交会穴,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四满穴为
足少阴肾经入腹后第四穴,当膀胱水液储蓄溢满之处。
温针是针刺与艾条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它借助艾条的
热力,使局部温度升高,血流加快,从而加强了针刺与
艾灸的双重作用。气海、关元、四满三穴位近下腹部,
温针灸此三穴,可温肾气,振元阳,促气化,恢复肾的固
摄功能。温针灸足三里温阳益气;针肾俞、膀胱俞属前
后配穴,补肾益气有相得益彰之功;三阴交是足太阴经
经穴,有调补足三阴经气,行气利水之妙。头针足运感
区,是焦氏头针刺激区定位,它与排尿中枢旁中央小叶
的体表反映区接近,平刺间歇捻转运针可直接刺激排
尿中枢,以调节其功能,改善排尿障碍,从而建立和加
强中枢系统与膀胱的联系机制,使膀胱的排尿功能恢
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郑蕙田,袁顺兴.实用针灸泌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2001:318-324.
收稿日期2011-04-21
作者简介:周贤华(1965 - ),男,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