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5.1 认识分米和毫米2

合集下载

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本课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区分它们的关系。

2.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掌握使用分米和毫米测量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其互相转换;2.测量长度的规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什么是分米和毫米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图片和文字,了解什么是分米和毫米,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多种长度单位来更好地理解概念。

2.如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通过展示实物并详细讲解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同时结合数学公式和实际测量题目,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在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和使用规则之后,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方法,以便在实际测量中更加方便和有效地使用。

教学方法1.引导性探究法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实物、比较多种测量单位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规律和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讲解练习法通过讲解和解题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和转换规则,同时通过训练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和辅助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参与讨论,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教材图片和生活场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并进行区分和比较。

第二步:讲解规则并演示操作(15分钟)教师结合实物、数学公式和实际题目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并详细讲解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和反复测量的必要性。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使用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2. 学具: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长度单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案例,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测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测量课桌的高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3. 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了它们与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的设计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探索长度单位的世界,这次我们将聚焦于分米和毫米。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识别和转换这两种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今天我们将学习第56页至第57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尺子、绳子等,以及一些用来进行长度测量的工具,如量角器、直尺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用来巩固学生们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先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一些可以用长度单位来描述的物品,比如教室的长度、桌子的长度等,从而引起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尺子、绳子等,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并用实际的物品进行演示,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分米和毫米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分米和毫米描述一下你的桌子的高度。

答案:桌子的高度是70厘米,或者7分米,或者700毫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身高或者家庭物品的长度来进行长度测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米和毫米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探索长度单位的世界,这次我们将聚焦于分米和毫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测量基础,对厘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对长度测量的精确度把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课本上的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件 5.1 认识分米和毫米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质课件 5.1 认识分米和毫米
(35)毫米 (28)毫米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 床长 大米宽 2(厘米) 2(米) 2(毫米)
黄瓜长 2(分米)
下面三条线段哪条最长?先 互相说米
35毫米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米和 毫米,同学们要知道1分米和1毫米 到底有多长,能够用分米、毫米和 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 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 ”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银行卡和电话 卡的厚度大约 是1毫米。
10张纸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用大拇指和食指比画出1分米大约有 多长,1毫米大约有多长。
● 米用“m”表示 ● 分米用“dm”表示 ● 厘米用“cm”表示 ●毫米用“mm”表示
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长度单位你都学过哪几个?

厘米
1米=100厘米
长大约20厘米 ,宽大约10厘米。
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 20厘米就是2分米。 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
1分1米分1米分米
0 1厘米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分米 =10厘米
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学生将会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分米和毫米,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实物模型、测量工具、PPT等。

2.学具:学生尺、测量工具、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出示分米和毫米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名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巩固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米和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4.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实物等。

2.教学资源:准备分米和毫米的实物,如尺子、绳子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米和毫米的换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测量身高等,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展示一些分米和毫米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认识分米和毫米∣苏教版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5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米尺、分米尺、毫米尺、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长度、宽度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2. 概念讲解: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解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用实物模型和尺子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例题,如计算一张纸的面积,一把尺子的长度等,引导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如计算教室的长度、宽度等,检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互相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米 1分米 = 10毫米毫米 10毫米 = 1分米七、作业设计(1)一张桌子的长度和宽度。

(2)一把椅子的高度。

(3)一支铅笔的长度。

2. 答案:(1)一张桌子的长度为120分米,宽度为60分米。

(2)一把椅子的高度为40毫米。

(3)一支铅笔的长度为180毫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换算关系掌握得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厘米=10毫米
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
1
1
1
1
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35)毫米
(28)毫米
长度单位找朋友 。
铁钉长 2( )
床长 2( )
大米宽 黄瓜长 ) 2( ) 2(

毫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米
厘米
小马虎的日记
2010年3月20日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 生间,拿起1米长的牙刷,刷完以后,吃早饭.上学路 上我看见有一棵2厘米的小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 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 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 里翻出10分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的 做起笔记。
失 之 毫 厘 ,差 以 千 里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谁注 意
了细节,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如果
能够认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同样也 会更好地做好每件大事。生活中就是 因为这些小小的不经意,错失一次次 成功的机会,酿成一次次失误。细微
的差别有可能使结果有天壤之别,由
于粗心而带来损失更是不可原谅的。
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
▲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等。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尺=10寸。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1寸=3.33厘米。
随着人类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扩大, 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大单位越来 越大, 小单位越来越小. 在天文学中常用的最 大长度单位是光年(Light year), 是光(每秒 299792.459公里)在一年(365天)里走的距离; 最小的长度单位是 “埃”, 一亿分之一(10^-8) 厘 米.
我们学过的 长度单位你 还记得吗?
•认识分米和毫米
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 20厘米就是2分米
1分米 1分米 1分米
0 1厘米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分米 =10厘米
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0 1厘米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厘米 =1分米
先估计课桌的长、宽、高再测量
• • • • 1号同学先估计 2号同学再测量 3号同学做记录 4号同学来汇报

大约1厘米 不到1厘米
6个小格


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 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大约1厘米 不到1厘米
6个小格


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