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频扩频仿真报告

合集下载

跳频扩频系统的Matlab模拟仿真实现

跳频扩频系统的Matlab模拟仿真实现

跳频扩频系统的Matlab模拟仿真实现作者:王向鸿, 赵海涛, 关晓东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第19期摘要:跳频扩频技术采用特定的扩频函数及载波跳变来实现频谱展宽,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并具有信息隐蔽、多址保密通信的特点;PSK调制方式由基带脉冲控制载波相位。

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采用BPSK方式的跳频扩频-通信系统模拟模型,并编程仿真实现该系统,对跳频扩频通信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跳频扩频; BPSK; Matlab; Simulink中图分类号:TN91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9-0074-02Implementation of Matlab Simulation for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SystemWANG Xiang-hong, ZHAO Hai-tao, GUAN Xiao-dong(Unit 95588 of PLA, X i’an 710306, China)Abstract: The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technology has stronger anti-jamming ability, and the features of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ultipath interference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given spread-spectrum function and hopped-frequency. The PSK modulation mode and carrier phase are controlled by base-band pulse.The model of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PSK mode is setted up with Matlab/Simulink. Finally this system is simulated with Matlab.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realize the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Keywords: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BPSK; Matlab; Simulink收稿日期:2010-03-16跳频扩频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优异,具有抗多径衰落、低截获概率、码分多址能力、距离分辨率高和精确定时等优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扩频跳频报告

扩频跳频报告

一.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模型;重点是伪随机编码的基本原理,m序列、Gold序列的性质及特点;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解扩、基带解调与载波同步,跳频信号的解跳和解调等等。

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建立基本的扩频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伪随机编码的相关特性,通过扩频调制的解扩仿真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二.设计中主要完成的内容摘要在本次实训中主要任务就是扩频系统的原理及仿真,包括了学习伪随机码的产生,(这其中又分为 1.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结构和多项式的表示,2.最大周期线性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M序列,3.伪随机序列的相关函数以及GOLD序。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调频扩频系统;完成了实例一到实例八8个例题,如m序列的产生,m序列的自相关系数,GOLD序列的产生,CDMA系统的构造等。

完成了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任务二的内容,包括:1. 完成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全部实例。

2. 学习伪随机序列原理,设计伪随机序列的计算机产生方法并用Simulink实现(PN序列、Gold序列等)2.1 给定本原多项式,设置实现对应m序列的Simulink模块,并验证2.3 学习Gold序列的产生原理,设置产生Gold码的Simulink模块,并给出运行结果(序列的波形)3. 设计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3.1 设计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的结构并用Simulink模型实现3.2 设计加性高斯信道,并添加单频干扰3.3 设计接收机系统。

观察系统传输各点的波形和频谱。

得出波形图和频谱图。

4. 用所设计的直接序列扩频发信机和接收机构造一个CDMA系统。

三.设计内容陈述具体内容如下:任务二1. 完成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全部实例。

实例一判断特征多项式F(x) = x9 + x6 + x4 + x3 + 1 是否可生成m 序列,并建模验证。

F(x) 对应的系数二进制表示为1001011001,相应的十进制数是601。

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与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与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与分析二.设计的要紧内容扩频通信技术以其抗干扰、隐蔽、保密和多址等优越性已普遍应用于电力通信、导航、测距、定位等领域。

本设计通MATLAB 仿真软件,针对直接扩频系统,成立仿真模型,熟悉该系统的大体原理,进行特性分析,进一步了解扩频通信在CDMA 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 、DS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在理论上论述扩频通信的大体原理和理论基础,说明扩频通信的优势,和相关概念的综述,并对抗多径干扰做了详细的分析;二、扩频通信的关键技术-----扩频编码的概念、分类、相关性的意义及各类码型的特性一一加以介绍和分析;3、设计一个扩频通信系统,利用MATLAB 中SIMULINK 仿真工具进行建模和分析,重点对PN 码,m 序列进行验证分析,加深对扩频通信技术的明白得。

三. 目的1)把握MATLAB 的程序设计方式;2)学会利用SIMULINK 仿真工具进行建模和分析,能熟练利用MATLAB 的通信工具箱;3) 熟悉扩频通信技术的大体原理和特性分析;4) 明白得扩频通信在CDMA 通信系统的应用。

四、具体要求必做内容:(小组七)设计m 序列发生器,码序列为N=12 m 位 m =8单用户,信道信噪比SNR=4dB ,, 5dB , dB ,多途径传输中设计两途径。

对所设计码型的自相关和相互关特性,不同情形下的通信性能指标(如信噪比等)分析。

选做内容:1 在各自基础上,设计不同的Gold序列发生器,Walsh序列发生器,并与原m序列发生器进行比较。

2扩频通信在IS-95 CDMA通信中的应用分析和仿真验证。

如前向通道和反向通道中,地址码的选用分析,性能分析。

目录任务书 (I)第一章绪论 (1)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1)设计要紧内容 (1)第二章扩频通信技术 (2)扩频通信大体概念 (2)扩频通信的要紧参数分析 (2)2.3扩频通信要紧特点 (3)扩频技术及扩频码 (3)CDMA扩频通信系统 (4)第三章M序列发生器及通信系统设计 (6)M序列简介 (6)M序列的产生 (6)M序列性质 (7)M序列自相关性分析 (11)M序列相互关性分析 (13)第四章M序列通信系统设计 (15)M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大体要求 (15)M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组成 (15)M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分析 (17)M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总结 (19)第五章 GOLD序列发生器设计 (19)GOLD序列简介 (19)G OLD序列的大体性质 (20)GOLD序列发生器设计 (21)G OLD序列自相关系数分析 (24)G OLD序列相互关函数分析 (25)第六章 WALSH序列发生器设计 (28)码简介 (28)码发生器编程实现 (29)W ALSH码自相关系数分析 (32)W ALSH码相互关函数M ATLAB编程实现 (34)第六章总结 (36)参考文献 (37)说明 (38)摘要 最近几年来,扩频通信技术被普遍应用于移动通信、导航、卫星通信、电力通信等诸多领域,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好、可实现码分多址等特点,以后应用前景将加倍广漠。

移动通信扩频实验报告(3篇)

移动通信扩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移动通信扩频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2. 掌握扩频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信号处理过程。

3. 通过实验验证扩频通信的抗干扰性能和频谱利用率。

4. 分析扩频通信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优势。

二、实验原理扩频通信是一种通过将信号扩展到较宽的频带上的通信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信息数据通过一个与数据无关的扩频码进行调制,使得原始信号在频谱上扩展,从而提高信号的隐蔽性和抗干扰能力。

扩频通信的主要特点如下:1. 扩频:通过扩频码将信号扩展到较宽的频带上,提高信号的隐蔽性。

2. 抗干扰:由于信号频谱较宽,抗干扰能力强,可抵抗多径干扰、噪声等影响。

3. 频谱利用率:扩频通信采用码分复用(CDMA)技术,可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4. 分集:通过扩频码的不同,可实现信号的分集接收,提高通信质量。

三、实验设备1. 移动通信实验平台2. 信号发生器3. 信号分析仪4. 通信控制器5. 通信终端四、实验内容1. 扩频信号的产生(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原始信号。

(2)选择合适的扩频码,进行扩频调制。

(3)观察扩频后的信号频谱,验证扩频效果。

2. 扩频信号的接收(1)设置通信控制器,模拟移动通信环境。

(2)将扩频信号发送到接收端。

(3)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扩频,恢复原始信号。

(4)观察解扩频后的信号,验证解扩频效果。

3. 抗干扰性能测试(1)在接收端加入噪声,观察信号变化。

(2)调整噪声强度,测试扩频信号的抗干扰性能。

4. 频谱利用率测试(1)设置多个扩频信号,进行码分复用。

(2)观察频谱,验证频谱利用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扩频信号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扩频码调制,原始信号在频谱上得到了有效扩展,验证了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2. 扩频信号的接收实验结果表明,接收端能够成功解扩频,恢复原始信号,验证了扩频通信的解扩频效果。

3. 抗干扰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扩频信号在加入噪声后,信号质量仍然较好,证明了扩频通信的抗干扰性能。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扩频通信是一种通过扩展信号带宽来传输信息的技术。

在扩频通信系统中,发送方将待传输的信息数据序列与扩频码序列相乘,再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方。

接收方通过与发送方使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相乘,并将结果进行积分操作,从而将扩频信号提取出来。

本文通过MATLAB软件使用数字仿真的方法,对扩频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包括扩频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提取等过程,最后通过性能指标评估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

二、实验内容1.扩频信号的产生:首先生成待传输的数字信息序列,然后与扩频码进行点乘产生扩频信号。

2.信道传输:模拟信道传输过程,包括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等噪声影响。

3.扩频信号的提取:接收方使用与发送方相同的扩频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点乘与积分操作,从而提取出扩频信号。

4.性能评估:通过比较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的相关性和误码率等性能指标来评估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

三、实验步骤1.扩频信号的产生:首先生成随机的数字信息序列,然后使用伪随机序列作为扩频码与数字信息序列相乘,产生扩频信号。

2.信道传输:将扩频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并添加加性高斯白噪声模拟噪声影响。

3.扩频信号的提取:接收方使用与发送方相同的扩频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点乘与积分操作,提取出扩频信号。

4.性能评估:通过计算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的相关性和统计误码率等性能指标来评估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结果展示4.性能评估:通过计算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的相关性和统计误码率等性能指标来评估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

相关性较高且误码率较低表示系统性能较好。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扩频通信系统能够有效抵抗噪声影响,提高信道的抗干扰能力。

2.扩频码的选择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合适的扩频码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3.扩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关,当信噪比较高时,系统的误码率较低。

总之,扩频通信系统在信息传输中具有较好的性能和鲁棒性,通过对其进行仿真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及simulink仿真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及simulink仿真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通信仿真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项目名称:跳频扩频通信系统地设计及simulink仿真二、有关扩频系统地背景介绍扩展频谱(Spread Spectrum,SS)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移动通信、雷达、导航、测距、定位等领域.它利用频谱扩展技术将需要发送地信息信号扩展到一个很宽地频带上,使射频带宽比信息带宽宽得多,然后再发送出去.在接收端则通常通过相干解扩将信号重构出来.这种通信系统以占用比原始信号带宽宽得多地射频带宽为代价,来获得更强地抗干扰能力和更高地频谱利用率.b5E2RGbCAP 在通信系统中采用扩频技术有许多优点:比如具有较强地抗干扰能力;具有较强地隐蔽性和抗测向、抗侦察能力;具有优良地多址接入能力,是码分多址地关键技术;具有很强地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地能力;抗多径干扰;可进行高分辨率地测向、定位等等.p1EanqFDPw按照扩频方式地不同,扩频通信系统主要可分为: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跳频系统(Frequency Hopping,FH)跳时系统(Time Hopping,TH).DXDiTa9E3d跳频是扩频地另外一种方式.在跳频系统中,调制载波频率受伪随机码地控制,不断地以伪随机规律跳变,以躲避点干扰和窄频干扰.跳频系统可以看成是载波频率按照指定地伪随机规则跳变地多元频移键控(M-FSK)系统.根据跳频RRbps)与传输信息速率(速率()之间地关系,可以将跳频系统分为慢跳/s ah R?R),则为快跳频,反之为慢跳频.跳频系统和快跳频系统:若(RTCrpUDGiTah三、实验目地:本实验地目地是通过搭建跳频扩频系统地模型,了解跳频扩频通信系统地原理,并掌握simulink地操作使用方法.5PCzVD7HxA1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四、实验内容跳频系统是一种瞬时窄带系统.在接收机端,本地恢复载波也受伪随机码地控制,并保持与发送地跳频变化规律一致,这样,以频率跳变地本地恢复载波对接收信号进行变频(相乘)后,就能得到解扩(解跳频)信号,然后对解扩后地信号再进行相应地解调即可恢复数据.由于跳频系统中载频不断改变,在接收机中跟踪载波相位较为困难,所以跳频系统中一般不采用需要相干方式解调地调制方式,如PSK等,而是采用一些可非相干解调地调制方式,最常用地是FSK调制.jLBHrnAILg 设数据流波形为a(t),数据速率为,其取值为双极性地(1),进行FSKR?a调制(频偏设为)后输出信号地等效低通信号为b(t),有f?xHAQX74J0X?a(t2)?fj e?)b(t设伪随机序列控制下地瞬时频率取值为f(t),随着时间改变,f(t)取值在频率点,i=1,.......N上改变.跳频载波信号地等效低通信号为c(t)设为:f LDAYtRyKfEe)?c(ti?f(tj2)跳频就是以跳频载波对数据调制信号地频率搬移过程,跳频输出地等效低通d(t)是:信号?(a(t)?f?f(j2t))e?)t?c(t)d(t)?b(在接收端,以同步PN码控制地频率伪随机变化地载波(其等效低通信号为*)和接收信号混频(相乘)进行解跳频,得到解扩地共轭信号发送载波c(t))t(c^)tb(为输出信号Zzz6ZB2Ltk*)(tt))?c()?nt)?J(?b(t)(d(t**)ct(J)?(t))?(?dt)?c)(t?(n(t???f(2t)?jt))?2jf(t)?tj2(a()?ff(e?et())?)(?n?e(t?J??f(t2?)t(a()?fj)j2e)((? nte???t(J))2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以同步t)分别表示噪声和干扰信号,并且t)和J(其中,n(1)?(tc(t)c跳变地本地恢复载波对接收信号混频后,就得到了解调后地窄带信号b(t)和宽带地噪声以及干扰信号.同样,以窄带滤波器即可滤除大部分噪声和干扰,达到抗干扰地目地.dvzfvkwMI1五、实验记录以及结果分析设数据速率为100bps,数据调制采用2FSK方式,频率间隔为100Hz.跳频频点为32个,调频频率间隔为50Hz,调频速率为50跳/S.设以伪随机整数控制跳频地载频,接收机中解跳所用地本地恢复载波理想地跟踪了发送载波频率变化.新到设为AWGN信道.rqyn14ZNXI该系统属于一个慢跳频扩频系统.跳频输出信号带宽约为Hz,1600?50?32其等效低通信号频率变化范围为-800——800Hz.为了使仿真观测范围达到-2000——2000Hz,信号采样率应设置为4000次/s,所以每一个传输数据码元地仿真采样点数为40点.跳频速率为50跳/s,故每跳持续时间为0.02s,对应地采样点数为80点.伪随机码采用m序列,也可采用Gold序列.将伪随机码中每5bit转换为一个0——31地随机整数,以控制跳频载波地输出频率.由于假设接收机伪随机码是理想同步地,且信道没有时延,因此在模型中可直接用发送方地伪随机码作为接收机恢复地伪随机序列.EmxvxOtOco3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跳频扩频传输系统地仿真模型图1图2 PN序列发生子系统Bernoulli Binary .二进制信源数据采用根据以上分析建立传输测试模型M-FSK Modulator Baseband0.01s.然后用Generator产生,模块中采样时间设为,每个100Hz2模块完成2FSK调制,其参数设置为:调制元数为,频率间隔为序PN地信号.由次符号地采样点数为40,这样调制输出地将是采样率为4000/s产生,子系统中,0-31列转换得到地随机整数由子系统Subsystem PN Sequence(即5个样值并设置按帧输出,PN序列模块地采样时间间隔设置为1/250s,每帧5将每将帧格式转换为基于取样地信号后,个码片),用Bit to Integer Converter5输出随机整数.码片转换为一个随机整数输出,作为跳频载波频率点地控制信号M-FSK Modulator Baseband1.跳频器采用,等于跳频速率地速率是250/5=50个/s,每50完成,其设置参数是:调制元数32,输入数据类型为整型,频率间隔为地503280符号地采样点数为,这样该模块将输出在个频点上跳频速率为次/s4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伪随机跳频载波信号.它是复信号,采样率与2FSK信息调制地输出信号相同,为4000次/s.信息调制输出和跳频载波进行相乘以实现跳频扩频.SixE2yXPq5扩频输出经过AWGN信道并加入一个150Hz地单频正弦波作为干扰源.在接收端,本地跳频载波是发送跳频载波信号地共轭信号,以相乘完成解跳后,用M-FSK Demodulator Baseband完成2FSK信息解跳,其设置与信息调制器对应.与发送数据相比,解调输出数据将会延迟一个码元间隔时间(0.01s).系统中可对比观察收发数据波形,测试误码率,并用频谱仪观测跳频,信道传输以及解跳,解调前后地信号频谱,如图3-5.6ewMyirQFL图3跳频前信号频谱5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图4 跳频后信号频谱图5调制波形和解调波形设置AWGN信道地噪声方差为1,单频正弦波幅度为1,执行仿真后则可得到各关键传输点地信号频谱.可以看到,2FSK信息调制输出地频谱频率间隔为100Hz,跳频扩频后地信号频谱中存在32个调频频点,间隔50Hz扩频带宽为1600Hz.kavU42VRUs六、参考文献[1]王玉德,王金新.基于MATLAB地跳频扩频通信系统地仿真研究[J],通信技术,2012年第06期(43):21-23y6v3ALoS89[2]李德鑫,高宪军.基于simulink地GMSK跳频通信系统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25):391-397M2ub6vSTnP[3]佘明辉,佘轮.基于扩频技术地跳频扩频分析[J],电子技术,2012.4:16-18[4]吴丹,王得成.跳频扩频数字通信系统地建模与仿真[J],煤炭技术,2012年4期(31):239-2400YujCfmUCw[5]王靖琰.跳频扩频通信系统地Matlab仿真和分析[J],中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410008[6]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6 / 8仅供参考学习个人收集整理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pictur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includes This article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eUts8ZQVRd以及其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除此以外,将本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许可,并支付报酬sQsAEJkW5T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addition, obligees. In relevant and this rights of website its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GMsIasNXkA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7 / 8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TIrRGchYzg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news of use for good-faith reasonable must be and citation the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7EqZcWLZNX8 / 8。

跳频通信系统的matlab仿真

跳频通信系统的matlab仿真

跳频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指导老师王秀红班级1002403学号100240330姓名张敏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跳频扩频原理 (3)跳频扩频仿真系统框图 (3)仿真要求 (4)理想信道系统各处波形 (4)高斯白噪声下的系统的信噪比-误码率性能 (8)多径+高斯白噪声下的系统的信噪比-误码率性能 (9)多径+高斯白噪声+单频干扰系统信噪比-误码率性能 (8)结论 (9)部分程序 (9)跳频扩频原理跳频(FH-Frequency Hopping),是用一定码序列进行选择的多频率频移键控。

也就是说,用扩频码序列去进行频移键控调制,使载波频率不断地跳变,所以称为跳频。

从时域上来看,跳频信号是一个多频率的频移键控信号;从频域上来看,跳频信号的频谱是一个在很宽频带上不等间隔随机跳变的。

信息数据通过波形变换(信息调制)后,进入载波调制。

载波由伪随机序列(跳频序列)控制可变频率合成器产生,频率则随着跳频序列的序列值改变而改变。

跳频信号经射频滤波器发射后,被接收机接收。

接收机首先从发送来的跳频信号中提取跳频同步信号,使本机伪随机序列控制的频率跳变与接收到的跳频信号同步,输出同步的本地载波,使载波解调即扩频解调获得携带有信息的中频信号,从而得到发射机送来的信息。

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比较隐蔽也比较难以被截获。

只要对方不清楚载频跳变的规律,就很难截获我方的通信内容。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专业:通信工程专业11级学号:姓名:实验所属课程: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室(中心):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指导教师:2013年3月一、题目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二、仿真要求扩频通信系统的多用户数据传输①传输的数据随机产生,要求采用频带传输(BPSK调制);②扩频码要求采用周期为63(或127)的m序列;③仿真从基站发送数据到三个不同的用户,各不同用户分别进行数据接收;④设计三种不同的功率延迟分布,从基站到达三个不同的用户分别经过多径衰落(路径数分别为2,3,4);⑤三个用户接收端分别解出各自的数据并与发送前的数据进行差错比较。

三、仿真方案详细设计通信系统的总体框图如下发射机原理图接收机原理由上图可知,整个设计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机组成。

其中发射端主要完成m 序列的产生,随机0,1序列的产生。

然后利用m 序列对产生的随机序列进行扩频,然后再用cos(wt)对其进行调制。

信道主要模拟信号的多径传输,在这个信道中一共有三个用户的数据进行传输,用户一经过了2径衰落,用户二经过了3径衰落,用户三经过了4径衰落。

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几路多径信号的加噪后的叠加,首先要完成信号的解扩,然后再解调,滤波,抽样判决最后分别与原始信号比较并统计误码率现对主要功能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1.扩频码(m 序列)的产生扩频码为伪随机序列,本实验采用自相关特性好,互相关特性较差的M 序列,因为有三路用户,故选取带有6位移位寄存器,周期为63的m 序列。

其对应的二进制序列分别为:1000011,1100111,1101101.以1000011为例,其具体的寄存器结构图如下所示:初始化各寄存器单元内容为1产生m 序列的matlab 程序如下function c=genMseq(b)1 1 1 1 1 1 1t0cos ω扩频信号Signal扩频码调制之后的信号扩频码解扩信号解调信号LBFt0cos ω接收信号N=length(b)-1;D=ones(1,N);A=b(N:-1:1);c=[];for i=1:2^N-1c1=rem(sum(D.*A),2);c=[c,D(N)];D=[c1,D(1:N-1)];endc=c*2-1; %变为1,-1的序列End2、扩频扩频的主要思想是每一位数据位都扩展成长度为m序列长的信息,其具体做法是将数据信息中的‘1’用m序列代替,而对于‘-1’用-m序列代替,这样对每一个数据位都进行扩展就实现了对原始数据的扩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跳频扩频系统仿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跳频通信系统是一种典型扩展频谱的通信系统,它在军事通信、移动通信、 计算机无线数据传输和无限局域网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已成为当前短 波保密通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次课程设计介绍了跳频扩频的基本原理,并 对跳频通信的抗干扰技术及其性能进行了探讨研究。 从理论上分析了跳频通信系 统的抗干扰性能,共涉及信号生成部分、发送部分、接受部分、判决部分、跳频 子系统五个模块。最后,利用 matlab 编程,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跳频扩频系统的 设计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实现以下几个目的: 熟练掌握 MATLAB 在分析通信系统方面的应用,学会应用 MATLAB 设计与 分析一个跳频扩频通信系统; 熟悉一个跳频扩频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了解跳频 扩频通信系统的特点; 了解跳频技术指标与跳频系统性能的关系,掌握产生跳频信号的方法; 锻炼动手能力,自学能力。
二、课程设计实验原理
2.1 跳频系统的工作原理
跳频通信的工作原理是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 散变化的通信方式, 也就是说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变化码的控制而随 机跳变。从时域上来看,跳频信号是一个多频频移键控信号;从频域上来看,跳 频信号的频谱在宽频带上随机跳变。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比较隐蔽,只要 对方不清楚载频跳变的规律,就很难截获通信内容。同时,跳频通信具有良好的 抗干扰能力,即使有部分频点被干扰,仍能在其他的频点上进行通信。跳频通信 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如下:
发送部分 伪随机码发生器 频率合成器 噪声
信源
FSK 调制器
混频器
信道
信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SK 解调器
混频器
同步信号
频率合成器
接收部分
伪随机码发生器
Figure 1. 跳频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1
课程设计——跳频扩频系统仿真 跳频扩频通信可分为两大部分: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在发射端, 被传送 的信息首先要经过数据调制器的相应调制, 以便获得载波频率固定的已调波信号。 同时,受 PN 码的控制,频率合成器输出一个频率跳变的正弦波载波信号,该信 号与经过数据调制后的信号进行混频,其输出的已调波信号的载波频率达到射频 通带的要求,经过高通滤波器后反馈至天线发射出去。 从本质上讲,发射的信号就 是载波频率不断变化的常规已调波信号 在接收端,收信机通常采用超外差接收机,使接收到的信号比接收端频率合 成器的输出信号低一个中频。 然后该接收信号与频率合成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混频 从而实现解扩,输出一个固定中频信号。之后经中频带通滤波器滤波后, 把不需 要的干扰抑制掉,经数据解调器把传送的信息恢复出来,不同的是在接收端要进 行跳频同步信息的截获、跟踪和保持。为了解调出跳频信号,需要一组与发送端 相同的本地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去控制本地频率合成器,产生一列与发射信号差 一个中频频率的跳频信号,其速率相同、起止一致。
《扩频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 计 题
目 : 跳频扩频系统仿真
学 院 名
称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刘 兵(2009210617)

名 : 郑文三(2009210199)
罗 程(2009210124)
专 班 指 导 老
业 : 级 : 师 :
通信工程 0110910 李兆玉
2012 年 5 月 15 日
2.2 跳频系统的性能指标
对于跳频通信系统的技术性能,应注意下列各项指标: 跳频带宽 跳频带宽, 即为跳频系统工作时的最高频率域最低频率之间所占的频率带宽。 跳频带宽越宽,跳频的频率数目越多,跳频的速率越快,跳频码的周期越长,跳 频的同步时间越短,从而跳频系统性能越好,抗干扰能力越强。 跳频频率数 频率电台工作时跳变的载波频率点的数目,称为跳频频率数目。跳频的频率 数目, 取决于抗单频及多频干扰的能力。 跳变的频率数目越多, 抗干扰能力越强。 跳频速率 跳频速率,是指跳频电台载波跳变的速率,通常用每秒钟频率跳变的次数来 表示, 抗跟踪式干扰的能力与它有关。 跳频速率越高, 抗跟踪式干扰的能力越强。 跳频周期 跳频周期是指每一跳占据的时间, 它等于跳频驻留时间和信道切换时间之和, 与跳频速率成倒数关系。其周期长度决定跳频图案延续时间的长度,这个指标与 抗截获的能力有关。 跳频处理增益 跳频处理增益为射频带宽比上解跳后的中频带宽,跳频处理增益定义为:
目录 2
Figure 1. 跳频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 1 Figure 2. 跳频扩频系统流程图 ....................................... 3 Figure 3. 跳频器产生框图 ........................................... 3 Figure 4. 跳频系统发射端的原理框图 .................................. 4 Figure 5. 跳频接收机的原理框图 ...................................... 6 Figure 6. 信息序列 ................................................ 7 Figure 7. 信号经过 FSK 调制器后的频谱 ................................ 7 Figure 8. 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后的频谱 ................................ 8 Figure 9. m 序列的产生模块.......................................... 8 Figure 10. 混频后的波形 ............................................ 9 Figure 11. 经过带通滤波器的混频信号 ................................. 9 Figure 12. 经过带通滤波器的混频信号的频谱 ........................... 10 Figure 13. 解扩后的信号 ........................................... 10 Figure 14. 解扩后的下边频信号...................................... 11 Figure 15. 解扩后的下边频频谱...................................... 11 Figure 16. 采样判决前的信号 ....................................... 11 Figure 17. 恢复的信号............................................. 12 Figure 18. 频点分布图............................................. 12 Figure 19. 两个 m 序列的仿真图...................................... 13 Figure 20. 两个跳频器输出频率的跳频图案 ............................. 13
G P B RF / B IF
其中, B RF 为射频带宽, B IF 为解调后的中频带宽。
三、建立模型描述
为完成此次跳频扩频系统仿真,我们的模型建立如下: 在发送端,通过 rand 函数,首先生成一个固定频率载波信号 carrier 和数 据信号 signal,然后将两者进行调制,此过程为 2FSK 调制,调制输出为 2FSK modulated signal。然后,通过 M 序列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随机变化的调频载
目录 1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二、课程设计实验原理 .................................................. 1 2.1 跳频系统的工作原理 ............................................. 1 2.2 跳频系统的性能指标 ............................................. 2 三、建立模型描述...................................................... 2 四、模块功能分析...................................................... 3 4.1 跳频信号的发送 ................................................ 3 4.1.1 信源产生 ................................................ 3 4.1.3 跳频产生 ................................................ 3 4.2 跳频信号的接收 ................................................ 4 4.2.1 信息解跳与解调 ........................................... 4 4.2.2 干扰信号分析 ............................................. 6 五、调试过程及结论 .................................................... 7 5.1 信源产生过程 .................................................. 7 5.2 信源 FSK 调制 .................................................. 7 5.3 m 序列的产生 .................................................. 8 5.4 混频过程...................................................... 8 5.5 信号的解跳与恢复 ............................................. 10 六、调试分析 ........................................................ 12 6.1 频点的选择 ................................................... 12 6.2 跳频序列与频率击中概率计算 ..................................... 13 七、心得体会 ........................................................ 14 八、参考文献 ........................................................ 14 九、代码附录 ........................................................ 15 【附录一】 :主程序 ................................................ 15 【附录二】 :选频程序 .............................................. 19 【附录三】 :跳频组网仿真 ...........................................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