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调护-绪论
中医饮食调护

(一)饮食有节
1、适量进食中医学认为,白天阳旺,活动量大,食量可稍多;夜幕阳 衰阴盛,以休息为主,宜少食。
2、按时进食:每餐进食有较固定的时间 3、按需进食:根据工作、心情、食欲等自行调整饮食。
(二)饮食有方
饮食要有正确的方法,进食时宜细嚼慢咽,不可进食过快或没 有嚼烂就下咽;食物应软硬恰当,冷热适宜,不能一边进食一边 干其他事情;食后不可即卧,应做散步等轻微活动以帮助脾胃的 运化;晚上临睡前不要进食 。
葫芦、莴笋、绿豆及各种动物的胆等。 • 适用:实热证的调护。 • 慎用: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患者。
一、饮食的性味与功效
• 3.热性食物 • 性味:辛温、辛热。 • 功效:温中散寒、益火助阳。 • 食物:狗肉、生姜、大蒜、花椒、胡椒、辣椒、桂皮、白酒
等。 • 适用:各种阴寒内盛的实寒证的调护。 • 忌用:热证、阴虚火旺者。
禽品
鹅肉 味甘,平,无毒。利五脏,主消渴。 鸭肉 味甘,凉,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及治小儿热惊痫。 鸡肉 味甘,性温,无毒。温补脾胃,益气养血,益五脏,补虚损,强筋骨。
兽品
牛肉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止啘泄,安中益气,补脾胃。 羊肉 味甘,大热,无毒。主暖中,头风,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 猪肉 味苦,无毒。主闭血脉,弱筋骨,虚肥人。 兔肉 味辛,平,无毒。补中益气。不宜多食,损阳事,绝血脉,令人痿黄。不 可与姜、橘同食,令人患卒心痛。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二月不可食,伤神。 犬肉 味咸,温,无毒。安五脏,补绝伤,益阳道,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
(六)合理烹制--蔬菜类烹制
• (1)蔬菜应先洗后切,切好后要尽快烹调 • (2)炒菜时宜用急火快炒,现做现吃,避免重复加热。 • (3)有些蔬菜洗干净后可生吃。 • (4)用铁锅,避免使用铜制炊具。 • (5)刀豆、扁豆要炒熟,变色后再烧几分钟才能吃。
中医饮食调护

中医饮食调护中医饮食护理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的调护和指导。
饮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体能维持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也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
合理的饮食护理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又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又指出:“夫在身所以多疾此皆由……饮食不节故也。
”说明注意饮食营养对保持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出不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不节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要求:“食能以时、味不重珍~衣不火单热”和“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只有这样才能周身无灾~保持健康。
中医治疗历来重视食疗~《内经》中强调:“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又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说明药物配合饮食治疗~既可减少“毒药”对人体的损害~又能补精益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要求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在用药除去大部分疾病后~随即用饮食调养正气~祛尽余邪~否则一味用药治疗~必损人体正气。
饮食虽能维护人体的生长发育~但如果饮食失宜、饱饥无常也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瓜果菜~或肥甘厚味无度~或暴饮暴食等均可导致疾病发生。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重视四气五味饮食护理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它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其实施也是按中医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原则。
古代医家通过实践对每一味食物看作同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性味~因此~也因每味中药一样对机体功能和疾病有某种调整和治疗作用。
二、因时因地因人择食祖国医学认为~时间、地域及个体差异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时有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地有东南西北之分~人有肥瘦盛弱之别~所以在饮食上也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因时制宜:夏季气候炎热~阳热偏盛~应多食寒凉滋润属性的食物~如绿豆~苦瓜。
中医饮食调护

中医饮食调护中医饮食调护1·背景介绍中医饮食调护是中医学的一部分,以食物为中药,根据人体体质和疾病特点,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达到调理人体机能、促进健康的目的。
2·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2·1 个性化调理:根据个体的体质差异,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
2·2 食物搭配合理:合理搭配谷类、蔬菜、禽肉、鱼类等食物,满足人体对各类营养的需求。
2·3 合适的食物制作方法:选择烹饪方式,保留食物中的有益成分,减少有害物质的。
2·4 适量进食:食量要适度,不过量饮食,同时保持适量的物质摄入。
3·常见疾病的饮食调护方法3·1 高血压调护:限制摄入钠盐、脂肪,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摄取富含钾、镁、钙的食物。
3·2 高血脂调护: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E的食物摄入。
3·3 糖尿病调护:控制饮食中糖类的摄入,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
3·4 肥胖症调护:限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低脂、低糖的食物,均衡饮食。
3·5 脾胃虚弱调护: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食用饱满的食物,避免过度进食。
4·饮食调护的常用食物推荐4·1 谷类食物:米、面、杂粮等,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4·2 蔬菜类食物: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如西红柿、胡萝卜、菠菜等。
4·3 禽肉类食物:低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鸭肉、鹅肉等。
4·4 鱼类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鲤鱼、鲫鱼、鲈鱼等。
4·5 水果类食物: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如苹果、橙子、香蕉等。
附件:本文涉及的中医饮食调护菜谱集锦法律名词及注释:1·饮食调护: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摄入,促进身体健康,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饮食调护

中医饮食护理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的调护和指导。
饮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体能维持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也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
合理的饮食护理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又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又指出:“夫在身所以多疾此皆由……饮食不节故也。
”说明注意饮食营养对保持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出不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不节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要求:“食能以时、味不重珍,衣不火单热”和“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只有这样才能周身无灾,保持健康。
中医治疗历来重视食疗,《内经》中强调:“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又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说明药物配合饮食治疗,既可减少“毒药”对人体的损害,又能补精益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要求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在用药除去大部分疾病后,随即用饮食调养正气,祛尽余邪,否则一味用药治疗,必损人体正气。
饮食虽能维护人体的生长发育,但如果饮食失宜、饱饥无常也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瓜果菜,或肥甘厚味无度,或暴饮暴食等均可导致疾病发生。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重视四气五味饮食护理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它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其实施也是按中医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原则。
古代医家通过实践对每一味食物看作同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性味,因此,也因每味中药一样对机体功能和疾病有某种调整和治疗作用。
二、因时因地因人择食祖国医学认为,时间、地域及个体差异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时有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地有东南西北之分,人有肥瘦盛弱之别,所以在饮食上也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因时制宜:夏季气候炎热,阳热偏盛,应多食寒凉滋润属性的食物,如绿豆,苦瓜。
中医饮食调护

中医护理——饮食调护
摘要
饮食调护 是针对各种疾病需要和饮食习惯,调整摄入的
饮食种类,以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内经》中强调:“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 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又曰:“形 不中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工作情景与任务
导入情景:
刘大爷因头晕目眩住院,经检查诊断为肝阳上亢之眩晕,服用 平肝息风药后病情明显好转。一天其女儿为其送饭,护士小李询问 饭的种类得知有红烧牛肉、青菜豆腐、鸡汤及米饭。
3.4 祛暑类药膳膳食与调护
西瓜汁: 西瓜瓤 500g,绞汁饮 用。 绞汁放4℃冷藏后饮用更好 。 用于暑热伤津,舌燥烦渴等。
菠萝汁 : 菠萝1个去皮、眼,绞汁饮用。用于伤 暑或热病烦渴。
鲜藕白蜜汁: 鲜藕120g绞汁,加自蜜 6g,搅匀服。用于暑热或热病伤津。
绿豆汤: 绿豆. 100g,用冷水发开,
小動根汁: 鲜小動根l50g绞汁服 ,用于血热致衄血,吐血、便血、月
经过多。
凉血五汁饮: 鲜藕、鲜地黄、鲜小蓟根、鮮牛 蒡 根各等份,绞汁1碗,加峰蜜1汤匙,搅匀,不拘
时少饮之,用于血热出血。
护理: 清热类药膳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性,宜饭后服;服食期间宜进清凉饮食,忌辛辣油腻;脾胃虛寒者慎用,學妇慎用或 禁用。
禁忌及注意事项
/ / / 素体痰盛者勿吃 中满腹胀、胃酸过多慎用 外感风寒、脾虚泄泻禁用
1.2 常见食物的分类
菌类有滋养补益作用
有生津止咳、清
藻类以软坚、化痰、利尿为主 热除烦、开胃、
野菜类有清热除烦、通利大小便、 润燥、化痰、利
化痰止咳等功效
尿通便等作用
补益作用,能补益 脾胃、补血、补 肝肾
中医饮食调护-第一章理论基础

• • • •
17
三.升降浮沉 •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 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 升--上升提举(向上) • 降--下达降逆(向下) • 浮--向外发散(向外) • 沉--收敛固藏(向内) • 泄利二便(向下)。
18
• 四.功效 • 功效与治法
19
• 五.以脏补脏
中医的脏都是相对于功能而言,并非具体的某一个 器官。所以说,“以脏补脏”补的是中医的“脏”,而 非西医的器官。
3、滋阴法
1)补肾滋阴法
适应证:肾虚亏虚证。 选用食物:黑豆、鳖肉、龟肉、鲍鱼、海参、猪肉、猪血、 猪肾、鸭肉、鸡蛋、鸽蛋、芝麻、牛乳等。
2)滋阴熄风法
适应证:肝阴不足,虚风内动,症见手足蠕动,筋脉拘急,头 目眩晕等。 选用食物:鸡蛋、鳖肉、龟肉、鲍鱼、龟板、鳖甲、石决明、 白芍等。
3)滋阴清热法
1、化痰止咳平喘法
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咯痰、气喘等证。 选用的食物:薏米、茯苓、冬瓜、丝瓜、茼蒿、芥菜、萝 卜、竹笋、蘑菇、海蛰、鸭蛋、茶叶、豆腐 、杏、白果、柚、梨、罗汉果、马蹄等。
2、消痰软坚散结法
适应证:痰结经络而见痰核、瘿瘤等证。 选用食物:淡菜、海藻、海带、紫菜、鸡内金、梅花等。
24
肾-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通脑,主水
肾虚腰痛
• 水肿 • 耳聋
肾虚妇科 肾虚遗精
• 赤白带下 • 崩中漏下
肾虚
耳鸣
25
胃-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
补益虚羸
反胃吐食
糖尿病消渴
26
大肠-传导糟粕
肠风脏毒
湿热血痢
27
第三节 饮食调护的常用法则
(一)解表法 1、辛温解表法 适应证:外感风寒 选用食物:生姜、葱白、荆芥、胡椒、红 糖等。
中医饮食调护原则

中医饮食调护原则中医饮食调护原则一、总则中医饮食调护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养生方法,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饮食调护原则包括调整膳食结构与禁忌、根据体质调理、食物烹饪方式及进食习惯等方面。
二、调整膳食结构1·粮食类:以稳定血糖为原则,以杂粮为主,如糙米、玉米、荞麦等,同时适量补充优质谷类食物,如小米、燕麦等。
2·蔬菜类:保持摄入足够的蔬菜,多样化选择,尽量选择绿叶蔬菜和红、黄、紫色蔬菜,如菠菜、胡萝卜、紫苏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3·水果类:选择新鲜成熟的水果,避免过量摄入高糖水果,如葡萄、芒果等。
可适量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柚子等。
4·蛋白质类:合理搭配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如鱼、瘦肉、豆类等。
5·脂肪类:限制摄入动物脂肪,适量补充植物脂肪,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6·饮料类:推荐饮用淡盐水、绿茶、红枣水等,限制高糖饮料的摄入。
三、禁忌食物1·糖分摄入过多的食物,如糖果、蛋糕等。
2·高盐食物,如咸菜、腌制食品等。
3·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4·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等。
5·过热或过凉的食物和饮料,如热食、冰镇饮料等。
6·过于刺激的饮品,如咖啡、浓茶等。
四、根据体质调理1·阳虚体质:应以温补为主,多食用温热食物,如姜、桂、肉类等。
2·阴虚体质:应以清热养阴为主,多食用苦味食物,如黄芪、沙参等。
3·湿热体质: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多食用苦寒食物,如苦瓜、黄连等。
4·血瘀体质: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多食用辛温食物,如川芎、红枣等。
五、食物烹饪方式1·尽量清淡:避免使用过多的油、盐和味精等调料,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2·蒸煮烹调:尽量选择蒸和煮的烹调方式,避免油炸和烧烤等高温烹调方式,减少对食物的营养破坏。
中医饮食调护

中医饮食调护一、概述中医饮食调护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疗法,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调整,帮助人们保持身体的平衡,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饮食调护原则⒈阴阳平衡: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有阴阳两个方面,饮食应根据个体体质的阴阳特点来调节,避免过于偏向某一方面。
⒉五味平衡:中医认为食物有五种味道,包括酸、甘、苦、辛、咸,饮食应尽量保持五味的平衡,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⒊色、香、味、形、法俱佳:中医饮食强调食物的色彩、香气、口感、形态和烹饪方法,使人们在进食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享受。
⒋适度饮食:饮食应适度,既不过量也不过少,根据个人的需求和活动水平来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
三、常见体质调护⒈平和体质:对于平和体质的人群,饮食调护主要目的是保持身体的平衡,适当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并且避免过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⒉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群常常具有疲乏、畏寒、腰膝酸软等症状,饮食调护应重点补充温补食物,如姜、葱、羊肉等。
⒊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人群常常出现口干、烦躁、失眠等症状,饮食调护应重点补充滋阴食物,如石斛、枸杞等。
⒋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口苦、舌苔厚、皮肤瘙痒等症状,饮食调护应注重清热利湿,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⒌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群常常感到气短、乏力等症状,饮食调护应注重补气食物,如黄豆、胡萝卜等。
四、饮食调护方法⒈材料选择: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材,并根据个体体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食材。
⒉烹饪方法:采用清蒸、煮、炖等烹饪方法,尽量避免油炸和加工过度。
⒊分餐制食:遵守中医的分餐制食原则,将一日的食物分为多个小餐,有助于消化吸收和保持体内的能量平衡。
⒋合理搭配: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合理搭配食物,尽量避免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或不适应。
⒌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定时定量、咀嚼细嚼慢等,有助于提高消化吸收和保持身体健康。
附件:本文档附带中医饮食调护的饮食指南、食谱示例和常见体质辨析表格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饥不择食
7
、中医饮食护理源流
(二)萌芽时期(夏-春秋) 《吕氏春秋·本味篇》:“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
先后多少,其齐多少,皆有自起”。
如商朝的开国元勋伊尹,原是个陪嫁的奴 隶,具体负责商汤膳食。当他发现商汤志在灭 夏,但又急于求成,便利用烹饪故意激商汤发 火。果然,商汤受不了饭菜的非咸即淡,一怒 之下将他叫来当面呵斥,而他则趁机借饭菜阐 述推贤的治国的道理。伊尹把饮食制作的烹饪 技术融会贯通到国家治理之中,形成一套治国 与烹饪相结合的文化理念,被商王称为“元圣 ”。
常见疾 病调护
中医饮 食调护
饮食物
食谱
药膳
6
二、中医饮食调护源流
• (一)蒙昧时期(远古) 《淮南子.修务训》曰: “古人者,茹草饮血,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山海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 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周礼》说:“燧人氏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 腹疾,有异于禽兽”。
11
二、中医饮食护理源流
• (四)形成时期(晋-唐) • 唐代 孙思邈 《 千金要方》:“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强调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疗放在首位。
12
• 吃醋是妒忌的同义词和比喻语,据传这个典故出自唐朝的宫庭里 ,唐太宗为了笼络人心,要为当朝宰相房玄龄纳妾,其妻出于嫉 妒,横加干涉,就是不让。太宗无奈,只得令其妻在喝毒酒和纳 小妾之中选择其一。没想到房夫人确有几分刚烈,宁愿一死也不 在皇帝面前低头。于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饮而尽。当房夫人含 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不是毒酒,而是带有甜酸香味的浓醋。从 此便把“嫉妒”和“吃醋”融合起来,“吃醋”便成了嫉妒的比 喻语。
二、中医饮食护理源流
• (五)全面发展时期(宋-清) •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饮膳正要》一书,开始从健 康人的饮食方面立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营养学专 著。
14
继承发扬,服务健康!
15
华夏十大名厨之首 ,被民间尊为厨神 ,有“烹调之圣”
美称。
二、中医饮食调护源流
• (二)萌芽时期(夏-春秋)
• 《周礼·天官》:食医,居于四医之首。
心理和行为。
9
二、中医饮食护理源流
• (三)奠基时期(战国-汉): 《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做了较系统的 论述,确定了明确的原则和实施的方法。
10
二、中医饮食护理源流
• 东汉: • 《伤寒杂病论》桂枝汤的煎服法中指出“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禁生冷、粘滑、肉面、 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明确提出了服用桂枝汤的宜 忌,是中医饮食护理的典范。
• 《金匮要略》还进一步明确指出: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 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课程框架
绪论
理论基础
常用食物
常见病症 饮食调护
饮膳方剂
药膳制作
3
绪论
• 中医饮食调护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中医饮食调护发展源流
4
一、
一、中医饮食调护的概念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饮食物性味、功效、 主治及配伍规律,以膳食、药膳为工具,以食养和食 疗为手段,来
的一门科学。
5
研究内容
基本理 论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魏潇
1
“吃”对我们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深刻影 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这点从我们的 日常语言和词汇构成都可以看出。 如见面打招呼是:“你吃过饭没有?” 骂人是“你这个饭桶!” 赞扬什么东西则说:“脍炙人口”, 得意满足是“吃香的喝辣的”, 无趣之事形容为“味同嚼蜡”, 生活艰辛是“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