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论
中医饮食营养学基本观点和原则

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具有保健作用的 食物归纳如下:
聪耳(指增强或改善听力)类食物:莲子、山药、 荸荠、蒲菜、芥菜、蜂蜜。
明目(指增强或改善视力)类食物:山药、枸杞 子、蒲菜、猪肝、羊肝、野鸭肉、青鱼、 鲍鱼、螺蛳、蚌。
生发(指促进头发的生长)类食物:白芝麻、韭 菜子、核桃仁。
美容颜(指润肌肤、助颜色等)类食物: 枸杞子、樱桃、荔枝、黑芝麻、山药、松 子、牛奶、荷蕊 轻身(指消肥胖)类食物: 菱角、大枣、榧子、龙眼、荷叶、燕麦、青 粱米。 肥人(指改善瘦人体质,增加肥胖)类食物: 小麦、粳米、酸枣、葡萄、藕、山药、黑芝 麻、牛肉。
29
食物的归经一览表
五 味 归经
代表食物
主治病症
辛味食物 肺经 甘味食物 脾经
葱、姜、芫荽等
表证、肺气不宣咳嗽症 状
红枣、蜂王浆、山药等 贫血、体弱症状
酸味食物 肝经 乌梅、山楂等
肝胆脏腑等方面疾患
苦味食物 心经 苦瓜、绿茶等
心火上炎或移热小肠证
咸味食物 肾经 甲鱼、昆布、海藻等 肝肾不足,消耗性疾患
食调 药理 一阴 体阳 营营 养养 观观
天 人 相 应 整 体 营 养
观
全
相 结 合 营 养 观
面 膳 食 与 审 因 用
膳
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
中医认为,人处在天地之间,生活 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 部分。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 应的关系,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 律。
16
调理阴阳营养观
红枣 薏苡仁
薏苡粥
第二节 饮食禁忌
一、患病期间饮食禁忌 二、服药饮食禁忌 三、孕期和产后饮食禁忌
根据饮食物对胎儿的不同影响,主要有: 1、活血类食物 2、滑利类食物 3、大辛大热类食物 4、酒类饮料 5、其他有关食物
中医饮食营养学课程设计

中医饮食营养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理论和实践,掌握中医养生食谱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以及提高对中医饮食保健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单元一: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述1.中医文化基础知识的介绍2.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理论概念3.中医饮食养生的核心原理4.中医养生饮食与现代营养学的对比单元二:中医饮食营养学中的食物分类与功效1.中医饮食营养学中的“五味”理论及其在食物分类中的应用2.中医饮食营养学中的食物功效与食用注意事项3.中医药膳与养生食谱的制作方法单元三:中医饮食法的实践与经验1.中医食疗与饮食禁忌的介绍2.中医饮食养生在特定人群中的应用(如孕妇、老人、儿童等)3.中医饮食疗法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程辅助材料的观看和讨论等。
结合实际情况,还可参加企业或机构组织的实地考察以及中医养生食谱制作练习。
四、学习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还需完成中医养生食谱设计和制作的练习任务并进行评估。
五、参考资料1.《中医饮食营养学教程》董雅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中医食品疗法》叶轻舟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3.《中华本草》中华医学会本草学会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六、总结中医饮食营养学旨在全面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养生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践,掌握制作中医养生食谱的技能和应用,提高对健康保健的认知和案例应用能力。
中医饮食营养学培训课件

药膳调理:通 过药膳,改善 慢性病患者的
体质和症状
营养补充:通 过补充营养素, 提高慢性病患 者的免疫力和
抵抗力
食物选择:选择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食物,如红枣、枸杞、黑芝麻等 饮食搭配:合理搭配食物,如蔬菜、水果、肉类等,以达到营养均衡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高糖等 饮食调理: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进行饮食调理,以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添加标题
脂肪:提供能量,保 护内脏,维持体温
添加标题
碳水化合物:提供能 量,维持生命活动
添加标题
维生素:调节生理功 能,维持健康
添加标题
矿物质:构成人体组 织,调节生理功能
添加标题
膳食纤维:促进肠道 蠕动,预防便秘
添加标题
水:维持生命活动, 调节体温,润滑关节
添加标题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与 功能是相互关联的, 需要合理搭配,才能 保证身体健康。
食物搭配: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功效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营养均衡、增强疗效 的目的
食物禁忌: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功效,避免与某些食物同时食用,以防止产生不 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食物相克:某些食物同时食用会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如柿子与螃蟹、羊肉与西 瓜等
食物相宜:某些食物同时食用可以增强疗效或提高营养价值,如豆腐与菠菜、鸡肉与 蘑菇等
中医饮食营养学实践应用
阳虚体质:宜食温热食物,如羊肉、牛 肉、生姜等
阴虚体质:宜食滋阴食物,如银耳、百 合、枸杞等
气虚体质:宜食补气食物,如黄芪、党 参、红枣等
血虚体质:宜食补血食物,如阿胶、红 枣、枸杞等
痰湿体质:宜食祛湿食物,如薏米、红 豆、冬瓜等
湿热体质:宜食清热利湿食物,如冬瓜、 苦瓜、绿豆等
【精】中医饮食营养学

• 3、延缓衰老作用
4、治疗作用
• 补:补益脏腑。 • 泻:泻应用原则
• 一、食疗药膳的基本概念 • 二、食疗药膳的应用原则
• 2、食味: • 中药五味:酸(涩)、苦、甘(淡)、辛、咸。 • 食物:除上述之外,尚有芳香味。
不同食味食物的功效
• 五味:酸收、苦降、甘补、辛散、咸软。 辛味食物、苦味食物健胃;
• 咸味食物补肾养血。 • 芳香性食物:醒脾、开胃、行气、化湿、化浊、
辟秽、爽神、开窍、走窜等。
二、饮食的作用
• 1、预防作用 • 2、滋养作用 • 3、延缓衰老作用 • 4、治疗作用
饮料类、茶类、蜜饯类。 • 2、按药膳的主用功能分类: • 保健养生药膳、美容药膳、病症调治药膳等。
• 一、食疗药膳的基本概念
• 食疗,就是饮食疗法,即通过饮食来 治疗疾病的方法。
• 食补食疗是重要的治病保健措施。
• 药膳:按传统食品风味制作的具有 一定保健医疗作用的食物加工品。俗称 寿膳、御膳等。
二、药膳养生的应用原则
1、因证用膳 2、因时而异 3、因人用膳 4、因地而异
第三节 药膳的特点、分类和配伍
• 韭菜、韭子、生姜、葱、香菜、小茴香、大蒜、 、黄鱼、泥鳅、鲳鱼、青鱼、鲤鱼、猪肺、猪心、猪肉、龟肉、鳖肉、鸡蛋、鸽蛋、蜂蜜、蜂乳、牛肉、牛奶等。
直接加入法、药粉加入法、煎汁法、包煎法、另炖法、酿酒法 用于亚健康、疲劳状态、贫血 羊肉 反半夏、石菖蒲;
薤白、南瓜、木瓜、高粱、糯米、酒、醋、龙 ——补气类食品(鹌鹑、燕窝、山药、人参、山鸡等)与萝卜。
食物三类:温热、寒凉、平性。 保健养生药膳、美容药膳、病症调治药膳等。
《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案的探讨

《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案的探讨作者:杨志刚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05期摘要:《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论》是以讲授中医学和营养学的知识为基础,并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食物选择来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及延长寿命的一门课程。
作者概述了近年来课程教学方案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中医饮食营养学;教学;探讨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152-02《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论》是以讲授中医学和营养学的知识为基础,并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食物选择来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及延长寿命的一门课程。
教学大纲划分为两大块:第一块内容总体上介绍中医学和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第二块内容分章节阐述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到食物的种类、食物的一般营养作用、食物的保健作用和食物的科学食用方式等。
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首先介绍了中医学和营养学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概念及主要观点,特别是精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理论的基本内容;其次介绍了食物性能的概念和应用意义;介绍了饮食作用的几个方面;介绍了食物的一般营养学特性和保健特性;介绍了食物搭配的注意事项;介绍了生病时和服药期间食物选择的注意事项;介绍了如何科学饮水;介绍了常见粮食的功效和食疗作用;介绍了常见蔬菜和水果饮食功效和食疗作用;介绍了常见畜肉、禽肉和水产品类的饮食功效和食疗作用。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结合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和同学参讲等多种教学方法,多渠道收集与本课程相关的视频,授课时穿插播放。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评定按照期末课程论文60%,平时40%。
课程论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该课程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整理和归纳,占40%;另外一部分为学习该课程后的心得、体会和收获,要求2000字以上,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递交打印稿,占60%。
平时成绩由出勤(旷课一次扣除10分,3次以上该课程总成绩为0分,取消考试资格)和课堂表现(讨论、回答问题、参讲等)构成。
《中医饮食营养学》

《中医饮食营养学》1.第二章中医饮食营养学发展史概述我们中华民族祖先应用饮食养生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伴随着人类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从现有资料估计,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早期食事活动择食《淮南子》中有:“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螺蚌之肉”。
饮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可作为食,也可作为药,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实践(这个过程是很长的),逐渐把一些天然物产区别为食物、药物、毒物。
据《山海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这里所指的“毒”就是包括食物、药物和毒物的天然品。
因此,药、食均来源于天然产物,即“药食同源”。
火的利用对于火的利用,《周礼》说:“燧人氏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
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第一次掌握了一种神奇的自然力。
上古时代的人由吃生食(寒食)进步到吃熟食(套食)是食疗由萌芽到形成雏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周《古史考》中谓:“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
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胃肠。
于是圣人造作钻燧出火,教民熟食,民人大悦,号曰燧人。
”这些记载,说明了上古时代人类从吃生食进步到吃熟食这一历史过程。
在农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人类开始利用火以烧煮食物,从而有了烹调技术的发展,这与后来食疗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农业的发展,火的应用,人们开始能吃熟食,提高了食物的利用率,扩大了食物的来源,同时由于食物营养成分的改变,改变了营养状况,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加快了人类的进化。
另外,由于燔生为熟,起到了消毒灭虫,防止胃肠疾病和寄生虫病的作用。
这就大大保证了古代人民身体的健康和强壮,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和种族的繁衍,开辟了新纪元。
汤液的应用随着火的利用,能被人利用的食物品种的日益增多,烹调技术便受到重视。
中医饮食营养学基本观点和原则

饮食治疗
习称“食治”、“食疗”。 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
病的活动。 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
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
近年来,中医食疗成果已有不少被现代科 学所证实,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芹菜
高血压病
燕麦 防 高血脂症
红枣
治
贫血症
木耳
眼底动脉出血症
阿胶
饮食节制
习称“食节”、“食用”。 是泛指饮食的方式方法,包括饮食的合
《素问·骨空论》说:“调其阴阳,不 足则补,有余则泻。”或补或泻,都是 在调整阴阳,都是以平为期。
17
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 中医亦注重调和阴阳,使食物无 寒热升降之偏颇。
18
食药一体营养观
1. 食药同源 2. 食药同理
19
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 合营养观
数千年的饮食文化历史表明,中 华民族的饮食习惯从整体来看, 是在素食的基础之上,力求荤素 搭配,全面膳食的。
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
饮食宜忌
习称“食忌”、“食禁”。 “宜”为常,故不多言,言“忌”较多。 中医“食忌”内容十分丰富,主张因人、因地、
因时、因病而有所不同。 品评饮食的营养价值,不论是用于食补,还是
用于食疗,都不应从珍、奇、名、贵出发,而 应着眼于其使用是否得当。
第二节
中医饮食营养学 的基本观点
面,除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做
到辨证用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外,还常
注意对肺、脾、肾三脏的调理。
临床实际表明,肺、脾、肾三脏的实质 性亏损,以及其功能的衰退,常导致若干老 年性疾患。
四、饮食的治疗作用
食物与药物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历代医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 古时人们称道能用食物治病的医生为
中医营养学基础

第一章:概论中医营养学的定义。
食医出现的朝代、代表性书籍的书名和作者。
领会中医营养学的特点。
气、血、津液的概念和功能。
五脏六腑包括的器官,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饮食失宜包括的内容。
四诊的概念,十问的主要内容辨证的概念,八纲辨证的概念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气和血之间的关系饮食不节的危害八纲辨证的概念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四气、五味、归经的概念食物应用配伍原则五味的作用升降沉浮的含义食物的基本作用药物性原料的选择四气、五味的应用第二章:常用食物粳米,小麦、糯米、小米,薏苡仁、燕麦的功效与应用谷薯类食物总的特点上述谷薯类食物在脾气虚证的应用绿豆、赤小豆、扁豆的功效和应用,豆类使用的注意事项。
黄豆和黑豆的异同点具有利水化湿功效的豆类食物的应用大白菜、韭菜、白萝卜、胡萝卜、莲藕、莲子、黄瓜、冬瓜、百合、山药、葱、姜、蒜的功效。
白菜、白萝卜的别名水芹与旱芹功效的异同点上述蔬菜的应用香茹的功效黑木耳和银耳功效的异同点山楂、梨、苹果、香蕉、花生、大枣、核桃仁的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上述水果的应用猪肉、羊肉、牛肉的功效畜肉类食物使用的注意事项鸭肉的功效普通鸡和乌骨鸡功效的异同点上述畜肉类食物的应用牛奶、鸡蛋的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鸡蛋清和鸡蛋黄功效的异同点。
鸡蛋和鸭蛋功效的异同点上述奶蛋类食物的应用鳖肉、虾(河虾、海虾)、海参、海带的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鲫鱼和鲤鱼功效的异同点上述水产品的应用蜂蜜、醋、酒、茶叶的功效和使用注意事项醋、茶叶的别名白糖、红糖、冰糖功效的异同点茶叶的应用第三章:药物性原料解表药的概念、适应证、注意事项、分类、主要品种薄荷、菊花、柴胡的功效桑叶和菊花的异同点解表药的适应证清热药的概念、分类、注意事项、品种。
竹叶、金银花、马齿苋、生地黄、青蒿的功效温里药的概念、注意事项、品种肉桂的功效温里药的适应证理气药的概念、适应证、注意事项、品种陈皮和青皮的异同点理气药的适应证活血药的概念、适应证、注意事项、品种丹参的功效活血药的适应证去风湿药的概念、适应证、品种芳香化湿药的概念、品种藿香、砂仁的功效芳香化湿药的适应证利水渗湿药的概念、品种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证化痰药、止咳平喘药的主要品种贝母、胖大海、罗汉果的功效苦杏仁和甜杏仁的异同点消化药的概念、品种莱菔子、神曲的功效麦芽和谷芽的异同点消化药的适应证安神药的概念、品种酸枣仁和柏子仁的异同点安神药的适应证平肝息风药的概念、适应证、品种天麻的功效补益药的概念、注意事项、分类、品种黄芪、白术、甘草、杜仲、冬虫夏草、阿胶、当归、白芍、何首乌、麦冬、枸杞子的功效人参和西洋参的异同点、人参和党参的异同点、生地黄和熟地黄的异同点补益药的适应证各类补益药的适应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简述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
饮食养生,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过程。
按历代中医中药有关文献统计,常用的近百种食物具有补益养生的作用,计有聪耳、明目、乌发、增力、益智、安神、健肤、美容、固齿、强筋、益寿等功用。
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和预防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构成了中药养生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治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
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祛邪和扶正。
饮食节制,泛指饮食的方法和方式,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食节的内容极为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明和古代卫生学水平,包括全面膳食,而不偏食;食量有限,而不暴饮暴食;饮食清洁,防止病从口入。
饮食宜忌又称食禁,实质是强调饮食的针对性,得当则为宜,失当则为忌,要“审因用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 简述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理论深受中国古代朴素哲学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整体观和中庸等方面。
包括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调理阴阳营养观、食药一体营养观和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结合营养观。
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中医认为,人处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与自然界相通相应,同受阴阳法则之约束,同遵运动变化之规律。
自然界产物之味与机体脏腑有特定的联系和选择作用,有“所克”,“所制”,“所化”等功用。
可运用食物来补虚、泻实,调理阴阳。
调理阴阳营养观,中医认为,机体失健或罹患疾病,乃阴阳失调之故。
或阴阳之偏盛,或阴阳之偏衰。
传统营养学理论核心就是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
食药一体营养观,中医认为,药物与食物同一来源,性能相通,具有同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
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结合营养观,包括浑素搭配,全面膳食,讲究浑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食与饮之间的合理搭配。
审因用膳,根据不同年龄、地域、体质、职业、信仰和病情合理、合情饮食和辨证用膳
3 简述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作用
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食性”、“食气”、“食味”等,包括性(气)、味、升浮沉降及补泻等内容。
食物的性能来自于长期的生活和临床实践的总结,是食物多种多样的特性和作用的概括,也是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之一。
是中医饮食营养学了解的主要方面。
古人按寒、凉、温、热把食物分为三大类性质,即寒凉类,平类,温热类。
寒凉性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而温性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
4 简述食物的味。
食物的“味”是指食物具体口感味觉,也是性质的抽象概念。
可概括为:“五味”,即酸(涩)、苦、甘(淡)、辛、咸。
食物五味的作用与药物五味的作用一致,为酸收、苦降、甘补、辛散和咸软。
常用食物中,甘味食物最多,咸味和酸味次之,辛味更次之,苦味较少。
辛辣的食物(辣椒、胡椒)和苦味食物(苦瓜、苣卖菜)有健胃的作用。
咸味食物(鱼、虾、蟹)具有补肾、养血的作用。
芳香性食物(芫荽、茴香、佛手、柑、橘)具有醒脾、开胃、行气、化湿、爽神、开窍等作用。
5 简述食物的归经。
食物的归经是古人对食物作用选择性的认识,是食物效用的抽象归类方法,反应食物作用的内在规律。
《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物化之常也。
”辛味发散性食物(葱、姜、芫荽)治疗表症、肺气不宣咳嗽症;苦味食物(苦瓜、绿茶)治疗心火上炎或移热小肠症;甘味食物(红枣、王浆)治疗贫血、体弱症;酸味食物(乌梅、山楂)治疗肝胆疾患;咸味食物( 甲鱼、海藻)治疗肝肾不足,消耗性疾病。
6 简述常用的食补方法
平补法:一是用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
如多数粮食、水果、蔬菜;二是用既能补气,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等或既能补阴又能补阳的食物如枸杞子等。
这些食物适合普通人保健。
清补法:是用补而不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偏寒凉的食物,或泻实性食物祛除实证,以泻中求补。
如萝卜、冬瓜、苹果、梨等,以水果、蔬菜居多。
温补法:是用温热的食物以补益。
适用于阳虚或者气阳亏损者,也作为普通人冬令进补食物。
如大枣、狗肉、鸡肉、鳝鱼、海虾等。
峻补法:是用补益作用较强,显效较快的食物达到急需补益的目的。
应注意体质、季节、病情等条件。
如羊肉、鹿肉、甲鱼、鳟鱼、黄花鱼等。
7 简述食物的配伍应用和饮食应用禁忌。
为了增强食物的效用和可食性,常把多种食物,或食物与天然营养品、食物和药物搭配起来应用,这种搭配关系称食物的配伍或食药配伍。
食物的配伍,基本分为协同和拮抗两方面。
协同方面的包括“相须”、“相使”;拮抗方面包括“相畏”、“相杀”、和“相反”。
相须配伍:同类食物相互配伍使用,起到相互增强的效果。
如百合炖秋梨,百合和秋梨共奏清肺热、养肺阴之功效。
相使配伍:一类食物为主,一类食物为辅,使主要食物功效得以加强。
如五加皮酒,辛散活血的酒加强了祛风湿五加皮的功效;姜糖饮,温中和胃的红糖,增强了温中散寒生姜的功效。
相畏配伍:相杀配伍的另一种说法,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减轻或者消除。
大蒜可减轻豆类植物凝集素的胀气作用,生姜能消除某些鱼类的腹泻、皮疹等不良作用。
相恶配伍:一种食物能减轻另一种食物的功效。
萝卜能减轻鹌鹑、山鸡、燕窝等补气类食物的功效。
相反配伍:食物的配伍禁忌。
柿子忌茶;白薯忌鸡蛋;葱忌蜂蜜等。
8简述食物的配伍应用和饮食应用禁忌。
中医的饮食宜忌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饮食宜忌涉及到食物与体质、地域、季节、年龄、病情,以及饮食调配、用法、用量等方面。
狭义的饮食宜忌饮食与病情方面的禁忌。
病症的饮食宜忌是根据病症的寒热虚实、阴阳偏胜,结合食物的五味、四气、升降浮沉及归经等特性加以确定。
生冷:冷饮、冷食、生蔬菜、水果。
为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忌。
粘滑:糯米、大麦、小麦等米面食品。
为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忌。
油腻:浑油、肥肉、油煎炸食品、奶、酥、酪等乳制品,为脾湿或痰湿患者所忌。
腥膻:海鱼、虾、蟹、海味、羊肉、狗肉、鹿肉等为风热症、痰热症、斑疹疮瘍患者所忌。
辛辣: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烟、酒等。
为内热证患者所忌。
发物:除腥、膻,辛辣食物外,尚有豆芽、荞麦、鹅肉、鸡头、猪头、鸭头等。
为哮喘、皮肤病患者所忌。
9从饮食营养学观点,列举5种有益健康的粮食类食物,并指出其有益健康的机理。
10从饮食营养学观点,列举5种有益健康的肉类食物,并指出其有益健康的机理。
11从饮食营养学观点,列举5种有益健康的蔬菜类食物,并指出其有益健康的机理。
12从饮食营养学观点,列举5种有益健康的果品类食物,并指出其有益健康的机理。
13从饮食营养学观点,谈谈如何科学饮水。
14谈谈你学习《中医饮食营养学概论》以后的收获及对该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二填空
1 中医饮食营养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
2 中医理论的基石是(精气论);方法论是(阴阳五行学说),核心是(脏腑经络理论)。
3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理论深受中国古代朴素哲学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整体观和中庸等方面。
主要有(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调理阴阳营养观)、(食药一体营养观)和(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结合营养观)。
4 古人按寒、凉、温、热把食物分为三大类性质,即(寒凉类)、(平类)和(温热类)。
300多种常用食物中,(平性)食物最多。
5 食物的“味”是指食物具体口感味觉,可概括为:“五味”,即(酸或涩)、苦、(甘或淡)、(辛)、(咸)。
其作用为(酸收)、(苦降)、(甘补)、(辛散)和(咸软)。
6 常用的食补方法有(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和(峻补法)。
7 饮食的治疗作用可体现在三个方面(补益脏腑)、(泻实祛邪)和(调理阴阳)。
8 食物的配伍,基本分为协同和拮抗两方面。
协同方面的包括(相须)和(相使);拮抗方面包括(相畏)、(相杀)、和(相反)。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