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版教材
中医教材(第五版)

中医教材
以五版教材为主。
虽然中医教材编写的并不完美,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五版教材编写精炼,较其他教材为好.
以下为中医院校各门类学习次序,仅供参考。
四门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经典学习:内经讲义温病学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
临床各科:中医内科儿科妇科耳鼻喉眼科外科伤科
针灸推拿:腧穴学(针灸类学习)经络学(针灸类学习)
推拿学针法灸法学(针灸类学习)
针灸学(中医类学习)针灸治疗学(针灸类学习)其他: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
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中医养生学。
(完整word版)真正完美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一、感冒(卫表不和,肺失宣降)⑴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和荆防达表饮⑵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和葱豉桔梗汤⑶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⑷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平时玉屏风散)⑸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⑴外感咳嗽①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和止嗽散②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③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⑵内伤咳嗽①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②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③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④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肺痿(久病损肺和误伤津液.肺虚津气失于濡养)⑴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⑵虚寒: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四肺痈(痰热素盛,蒸灼肺脏,血败肉腐化脓)⑴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⑵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⑶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⑷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五、哮证(痰伏于肺,痰壅滞气道,肺失宣降)⑴发作期①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表寒里饮)②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⑵缓解期①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若气阴两虚可用生脉散②脾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③肾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肾不纳气-参蛤散六、喘证(外感或内伤导致肺气上逆,宣降失常,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⑴实喘①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②表寒肺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③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④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⑤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⑵虚喘①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③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④兼标实:化痰降逆,温肾纳气-—苏子降气汤(阳虚饮停,上凌心肺—真武汤)七、肺胀(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肺气涨满)⑴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和三子养亲汤⑵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和桑白皮汤⑶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⑷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和补肺汤⑸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八、肺痨(治法: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如何自学中医

如何自学中医经常看到很多热爱中医的朋友,想学习和了解中医,却由于自身的圈子和资源等原因,没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真正的中医,这里冒昧给未得门径的朋友排列一个学习次序。
不同于不少朋友对中医的误解,总认为有个牛叉的老师才能学好中医,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中医名家都是自学成才,比如近代的医学大家岳美中,已故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下面,我们就来排列一个学习中医的次序,希望对初学者和爱好者能有帮助。
(以下图片均来自网络)对于初接触中医的爱好者来说,首先可以从医学三字经开始学起,这是类似于《三字经》一样的启蒙读物,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基础的中医文化和背景这套丛书是上个世界五六十年代一批老中医的著作,这是重印版,这本是解读医学三字经的。
医学三字经原文言辞比较简洁,这本书是很好的解读和延伸。
而作者方药中也是中医名家,名家解读启蒙读物,有心得读者自然会有所获。
对于医学三字经,市面上还有一个版本也不错。
这一本是北中医的注解的白话版,也是老版非常受欢迎后重印的,有价钱不高,适合古文基础一般的朋友学习的特点。
这个书有一本就好,没必要都买,《医学三字经》本身只是给初学看的一个启蒙性的纲领读物,能够帮助大致了解中医的全貌,内容较浅。
市面上目前最好的就是这两个版本。
《名老中医之路》是记载一些名医学医的历程,实际价值不高,但是对于热爱中医的朋友能够提高学习兴趣,真心喜欢中医的话,看看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缺点是价钱比较高,最好是在图书馆看看就可。
当然,如果资金充足的话,就无所谓了。
《中医入门》适合想系统学习中医的初学者,该书作者秦伯未先生是上世纪沪上名医,一生行医教学,《中医入门》是他多年教学行医系统总结的中医基础性著作,能够帮助初学者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
该书价格便宜,网购不到十块钱,是初学者比较好的选择之一。
对于自学中医的朋友来说,中药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个中医,是必须要懂得药性的。
这里推荐五版中药教材,这本教材是目前国内各种中药教材的蓝本,很多教材都是从这本演变而来,缺点是学院教材,看起来容易犯困。
辨病与辩证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病(Disease Diagnosing)与辨证(Syndrome Identifying),都是认识疾病的过程。
辨病即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的原因、性质和病位为目的,从而根据证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
辨病与辨证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一为确诊疾病,一为确立证候。
中医学是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强调“证”的辨析和确立,然后根据“证”处方遣药,施以治疗。
但中医学临床上从来就少不了“辨病论治”的方法。
特别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之初,证的概念尚未从病中分化出来,当时就是以“病”作为辨析目的的,治疗也就依据病来进行。
如《内经》十三方基本上是以病作为治疗靶点的。
其后,《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等著作也以病作为治疗目标,如以“常山截疟”、“黄连治痢”等;金元时期还出现了一批以病为辨治目的的“专病”性著作,如刘完素的《三消论》、熊笏的《中风论》等。
即便在近代,中医学在注重“辨证论治”的同时,也仍在运用“辨病”思维。
如中医学对肺痨、肺痈、肠痈、湿疹、疟疾、麻疹、水痘、天花、蛔虫病等病的防治,也是基于辨病的思维。
因此,中医学的辨病思维与辨证思维是同时存在的,交织在一起的。
但由于中医学对病的认识仍停留的宏观水平上,缺乏对其的细微机制的研究,没有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的病理机制,也不可能从细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去认识其相应机能的失常,因而在西医学东渐之后,中医学的辨病思维受到很大的冲击,以原来的与辨证思维同时应用,并驾齐驱,变成基本上被淘汰的地位,而辨证思维因是中医学所特有的,反映了中医学的诊治疾病的特色,故得以迅猛的发展,成为中医学诊治疾病思维方法的主流。
一般认为,中医学的辨证思维起于张机的《伤寒杂病论》(即现在所见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其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确立了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并以六经辨证辨析外感热病,以脏腑辨证辨析内伤杂病,构筑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中医内科学教材第5版

中医内科学教材第5版中医内科学教材是关于中医内科的教学材料,第5版在前几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本教材旨在为医学院校的中医内科专业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中医内科知识,帮助他们掌握中医内科的理论和临床应用。
第1章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疾病是人体生理、病理活动失常的表现,是身体和脏器组织发生异常变化的结果。
中医内科以阴阳五行理论作为基础,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或五行相克引起的。
本章主要介绍中医内科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的概念、中医病证分类及其特点等内容。
第2章中医内科学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是中医内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主要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搏等,结合患者的主观表述,了解疾病的病机和病情,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本章主要介绍中医内科学诊断学的方法与技巧,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内容。
第3章中医内科常见疾病中医内科学涵盖了许多常见疾病,如感冒、肺炎、高血压、冠心病等。
本章将重点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常见疾病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
第4章中医内科中药治疗中医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中药治疗。
中药是中医内科治疗的核心,它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中医内科中常用的中药及其功效、配伍原则、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药的应用。
第5章中医内科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内科治疗的另一重要手段,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本章主要介绍中医内科常用的针灸疗法、穴位选择、操作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针灸在中医内科治疗中的应用。
第6章中医内科病案分析与诊疗中医内科病案分析与诊疗是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真实病例,帮助学生掌握中医内科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本章将以实际病例为基础,介绍中医内科病案的分析方法和诊疗要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新

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眩晕的中医诊疗方案(2008版)定义: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
一诊断参照五版中医内科教材,诊断依据:1 患者自觉头晕目眩,甚或天旋地转如坐舟中。
2 检查可见患者站立不稳,不能平衡或见眼球震颤。
3 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等。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诊断依据:1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 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的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视物变形、复视等)、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
3 有轻微脑干损害的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 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 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所致的眩晕。
二中医治疗证候分型、治法方药(1)肝阳上亢:症状: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克、钩蘑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清熄风阳。
中成药:院内制剂镇脑平肝丸。
每次6g,每日三次(2)痰浊中阻:症状: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第五版教材和光明中医教材

第五版教材和光明中医教材第五版教材和《光明中医》教材是两本中国传统医学方面的教材,这两本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等方面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从教学内容来看,第五版教材主要介绍的是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包括中医理论基础、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方面的知识。
它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全面性较好,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医药学科的各个方面。
而《光明中医》教材则主要介绍的是中医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病的防治,着重于对中医临床实践的介绍,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诊疗方案的讲解。
它的特点是实用性强、操作性较好,适合初学者迅速了解和应用中医中药的基本知识。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看,第五版教材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多样,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
而《光明中医》教材则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临床实践案例的讲解和操作技巧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中药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简洁明了,适合初学者掌握。
最后,从教学特点来看,第五版教材强调系统性和全面性,适合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科的知识。
它涵盖了中医药理论的方方面面,对于想要全面了解中医药学的学生和研究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而《光明中医》教材则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适合初学者迅速了解和应用中医中药的基本知识。
它更注重对临床实践的介绍,对于希望能够尽快应用中医临床治疗的学生和从业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综上所述,第五版教材和《光明中医》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之处。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教材进行学习和研究。
无论选择哪本教材,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国传统医学的知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滋水涵木治法源流考_张铁峰

148第15卷 第8期 2013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8 Aug .,2013消食,和中,下气。
故焦三仙为消食化滞之要药。
白术,功能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有很好的补脾益胃消食作用,与焦三仙共为君药,取其消补兼施之意。
鸡内金,具有和胃健脾、宽中消食之作用。
陈皮,有理气降逆、调中开胃之功效,善治中焦脾胃气滞湿阻之证。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
以上三药,共为臣药,收行气化滞、健脾消食止呕之效。
使君子,功能杀虫,消积,健脾。
三棱,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作用。
胡黄连,功能清热,凉血,燥湿。
佩兰,功能清暑,辟秽,化湿,调经。
小儿厌食,亦有因虫而引起者,故方中加入使君子,况其亦有消积健脾之功;食积日久,阻滞气机,气滞则血瘀,三棱一药,既能破血又能消积,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胡黄连可清小儿疳积之热;佩兰芳香化湿醒脾;以上诸药,共为佐使,辅助君、臣之药达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行瘀驱虫之功。
综观本方针对病因病机而立法,组方配伍消补并举,标本同治,补而不滞,消导而不伤正,故对厌食症有较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 ] .第3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26-27.[ 3 ] 肖满田.儿童厌食症与血硒、锌关系研究[ J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 ( 5 ):133.“滋水涵木”作为治法,首次被提出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教材中。
其理论渊源很深,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内经》《难经》的时代。
目前,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地疗效。
笔者仅根据目前掌握的一手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临床的相关报道对“滋水涵木”这一治法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教材(即中医五版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普通课,西医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教材(即中医五版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教材(即中医规划教材)全国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8477-2 中医伤科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赵文海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27.0097875323847788458-6 诊断学基础孙颖立戴万亨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40.0097875323845878422-8 正常人体解剖学严振国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30.0097875323842288443-8 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严振国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8.0097875323844338416-7 药理学王乃平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中药、成人教育32.0097875323841678473-0 生物化学金国琴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25.0097875323847308475-6 内科学熊旭东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32.0097875323847548419-5 临床中药学张廷模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32.0097875323841988474-8 组织学与胚胎学(全彩色)祝彼得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28.0097875323847478479-9 中医儿科学(附光盘)汪受传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26.0097875323847928453-5 病理学(全彩色)黄玉芳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33.0097875323845328470-5 中医诊断学吴承玉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16.0097875323847098480-8 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32.0097875323848088915-5 医古文蒋力生中医、推拿、针灸、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28.0097875323891559139-4 中药药理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沈印君陈长勋中药20.009262-9 预防医学申杰中医各专业20.009260-5 药用植物学谈献和姚振生中药、农学(估)35.009374-9 中药鉴定学卫莹芳中药、农学(估)15.009370-1 药用动物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万德光中医、中药、农林(估)32.009256-8 温病学马健中医各专业23.00 9366-4 伤寒论讲义姜建国中医各专业28.00 9255-1 金匮要略讲义张琦中医各专业28.00 8478-5 推拿学罗才贵中医各专业23.00 9258-2 中药炮制学贾天柱中药、中医28.00 9367-1 针灸医籍选高希言针灸、推拿24.009261-2 药用植物栽培学罗光明刘合刚中药、农学28.009263-6 方剂学邓中甲中医各专业27.00 9259-9 中药药剂学杨明中药36.00 9257-5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熊大经中医各专业22.00 9371-8 实验针灸学余曙光针灸、推拿(估)20.009368-8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罗晶马萍中医各专业20.00康复系列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9166-0 康复评定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诸毅晖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32.009186-8 康复疗法学高根德滕佳林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32.009266-7 中医康复学胡幼平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30.009264-3 康复医学柴铁劬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24.009265-0 康复医学基础金荣疆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技术28.009372-5 康复工程学唐丹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技术(估)18.009373-2 临床康复学唐强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技术(估)55.00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2706-X 中医养生学王玉川中医,针灸,养生康复15.5097875323270652707-2 中医康复学(部优秀教材)傅世垣中医,针灸,养生康复18.2097875323270722708-6 中医饮食营养学翁维键中医,针灸,养生康复18.0097875323270892710-8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孟景春中医,针灸,中药15.709787532327102中医应用解剖学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7989-2 中医应用骨伤解剖学严振国杨茂有中医、推拿、骨伤、针灸30.0097875323798977722-9 中医应用局部解剖学严振国聂绪发中医、推拿、骨伤、针灸30.0097875323772208140-4 中医应用美容解剖学严振国张建华中医、推拿、骨伤、针灸36.0097875323814017863-2 中医应用神经解剖学严振国李履宁中医、推拿、骨伤、针灸25.0097875323786307990-6 中医应用腧穴解剖学严振国中医、推拿、骨伤、针灸20.0097875323799038035-1 中医应用推拿解剖学严振国张作涛中医、推拿、骨伤、针灸30.0097875323803507862-4 中医应用外科解剖学严振国邵水金中医、推拿、骨伤、针灸20.009787532378623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和中医药院校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7543-9 中医内科学(七年制)(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湘君中医、中药55.0097875323754317573-0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析陈湘君中医各专业22.0097875323757387985-X 中医文献研究与应用赵国平陈仁寿中医各专业35.0097875323798597614-1 体育锻炼与养生夏西薇医学各专业24.009787532376148 8703-8 创新学基础姚东明中医各专业20.009787532387038 8716-8 伤寒论讲义姜建国中医各专业32.009787532387168 8884-4 生物化学习题精选金国琴中医各专业20.0097875323888446982-X 中药学(成人高等教育药学专业教材)窦昌贵成人教育28.0097875323698298263-X 中医药文献检索(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胡滨等中医本科,中西医结合,成人教育18.0097875323826378536-1 药理与中药药理实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张大方中医各专业15.0097875323853629281-0 实验中医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肇勤中医各专业38.006030-X 人体寄生虫学孙怀宝各专业选修15.0097875323603074194-1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章育正吕乃群各专业选修17.4097875323419488122-6 医学生物学(第二版) 徐莉中医,中药28.0097875323812278564-5 医院持续发展王向东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48.0097875323856458563-9 医院医学技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谢宗豹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30.0097875323856388864-6 心电图教学图谱(汉英对照)张娟嬴医学各专业10.0097875323886467386-X 药用化学实验教程朱佳玲药学专业高职、大专20.0097875323738648384-9 Internet医学信息检索顾顺德25.0097875323838498620-1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章鲁28.009787532386208 9253-7 生物医学数据挖掘章鲁22.007371-1 组织学实习彩色图解罗灼玲张立群医学各专业12.005902-8 针灸推拿治疗学周文新中医针灸、推拿28.00 9217-9 医学神经生物学孙凤艳医学各专业60.00 9267-4 创新医学英语教程李永安医学各专业30.009375-6 中医诊断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生教材)王忆勤中医各专业32.009376-3 伤寒论求是(研究生教材)陈亦人中医各专业20.009377-0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生教材)唐德才中医各专业(估)40.009378-7 方歌导读阮宝时中医各专业20.00 9379-4 医院组织行为学黄淇敏医药管理专业(估)27.009280-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肇勤中医各专业40.009380-0 神经病学(第二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吕传真医学各专业(估)38.00中国基层医生培训系列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9209-4 诊疗护理技术王炳元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6.009089-2 呼吸系统与疾病李胜岐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4.00 9077-9 医学基础孙黎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40.00 9124-0 消化系统与疾病李岩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5.009128-8 生殖系统与疾病刘彩霞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6.009131-8 血液造血器官淋巴系统与疾病李艳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0.009117-2 神经精神系统与疾病张朝东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31.009121-9 中医诊疗技术杜立阳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1.00 9187-5 眼耳鼻咽喉口腔疾病陈蕾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2.00 9140-0 心血管系统与疾病胡健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9.00 9142-4 内分泌系统与疾病张锦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5.00 9136-3 泌尿系统与疾病李德天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1.009153-0 运动系统与疾病白希壮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6.009146-2 医学与社会王丽宇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2.00 9066-3 皮肤系统与疾病宋芳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11.00 9247-6 药物治疗与疾病蔡际群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3.00 9109-7 全身生理变化与疾病刘沛等社区医生、乡村医生28.00高等教育公共卫生管理教材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7906-X 社区医学调查研究鲍勇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20.0097875323790648838-7 社会医学教程鲍勇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32.0097875323883878146-3 现代流行病学仇玉兰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35.0097875323814638158-7 预防医学田英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23.0097875323815867755-5 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管理蔡美琴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20.0097875323775588138-2 医疗服务营销学秦美皎公共卫生管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18.009787532381388护理专业教材和教辅读物书号书名主编适用专业定价条形码订数7853-5 护理心理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刘晓虹护理35.0097875323785318242-7 护理心理学试题精选刘晓虹护理28.0097875323824228197-8 CGFNS考试词汇精选王志红沈洁护理15.0097875323819758214-1 CGFNS考试解析与实战模拟桂莉护理70.0097875323821498013-0 高级护理英语教程:写作分册袁长蓉护理10.0097875323801388041-6 高级护理英语教程:阅读分册庹炎护理16.0097875323804119208-7 护理英语口语(高医教材)(附光盘)陈仁英护理20.00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范教材8761-8 中医学概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曾棠埭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31.0097875323876188711-3 皮肤与性病护理学李军改护理15.0097875323871138916-2 妇产科护理学胡晓玲高焕云护理32.008917-9 预防医学王剑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31.008956-8 中医护理学李正安护理24.009174-5 医学遗传学姜炳正彭凤兰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16.508973-5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学习指南肖运本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22.009381-7 护理管理薛军霞护理(估)24.009382-4 生理学学习指南孔繁之要瑞丽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估)15.009383-1 生物化学学习指南阎瑞君徐烈英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护理12.009384-8 健康评估学习指南杨秀珍解东兴护理(估)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