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角度认知印象主义的崭新色彩
印象派画派分析

印象派画派分析从高中学习绘画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临摹印象派画家莫奈,塞尚等画家的画,经过几次写生。
再到现在大学,老师讲印象派,因此对印象派的了解和关注更多了。
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皆是以感觉而用科学的方法作画,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艺术。
印象派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据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这又让我想起,高中时期出去安徽宏村写生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一天——早中晚都选择同一个地方同一个角度画三幅画,当时还很不理解,慢慢的懂得了老师的用意。
不同时间,阳光下和环境下的物象的光和影是不一样的。
印象派绘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光与色的描绘,表现物象受光后的变化。
他们这种对光和色的兴趣,使他们注重在画面上运用大面积的补色进行并置,把物体颜色与阴影画的透明,如此,印象派作品的色彩比学院派绘画的色彩更为明亮,有生命的活力。
为表现光线的颤动,他们恢复点彩绘画的老技法,在这种技法中,厚重的颜色小圆点或小笔触画上画布,表现了实际的光线及其在画面上的反射。
绘画的点彩形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提香到后来的戈雅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中都能见到。
但是,印象派画家在色点中对补色的运用是重要的突破。
在从一定距离看他们作品的时候,这些分散的色点便构成了画面混合的色调。
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同时印象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
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程序。
艺术家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因此区别于表现主义对内心情感的表现而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
对印象派的理解与认识

对印象派的理解与认识
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以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为特点,力图呈现出直观而即时的印象。
在印象派创作中,艺术家们追求表现光线在物体上的变化与反射,注重色彩和光影的协调和对比。
印象派艺术家更注重描绘自然环境及其变化,而非细节和精确的形象。
他们试图通过抓住瞬时的光亮与色彩,传达出他们对自然景观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
作品中的画笔运用轻快,色彩明亮且丰富多变,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印象派的出现对传统绘画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传统的绘画常常追求精确的形象和细节,而印象派的画家们则更加关注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通过其自由的创作方式,印象派艺术家挑战了传统观念,使观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画面所呈现的场景和情感。
印象派艺术家不仅在主题上进行了突破,还在绘画技巧上进行了创新。
他们以自由而宽松的笔触勾勒物体轮廓,运用色块的变化来表现光影变化。
通过抽象和模糊的表现方式,印象派艺术家能够让观者参与到作品中,亲身感受光线与色彩的变化。
总的来说,印象派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对于现实世界的新的理解和认识方式。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周围的环境,用心感受瞬间的美丽,并以自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通过印象派的作品,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世界,发现其中的美好和变化。
印象派艺术特色变革浅析

印象派艺术特色变革浅析印象派是法国浪漫主义后的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它的特色主要是通过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对于自然感觉的切身体验。
相比于传统的古典绘画,印象派的画家们更强调观察和记录自然的外部变化和内心感受,以及尽可能直接地表现其感受的方式和效果。
首先,印象派在色彩上的特色变革表现在了其对于颜色和色彩变化的丰富感受上。
印象派画家对于色彩和色彩变化的感受非常敏锐和深刻,他们不再考虑色彩的传统绘画规则,而是以自由、个性和直觉的方式表现色彩的内外特质。
这种色彩的写实主义表现方式使印象派画家得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色彩和变化,使作品的色彩更加鲜活、生动、华丽,获得了更多的感性体验。
其次,印象派对于构图方式的特色变革也很明显,它的构图方式从传统的中轴线或对称线开始逐渐摆脱。
印象派画家更加关注画面情感的表现,形成一种非对称、自由、随意的布局和排列方式,破除了传统的对称观念和视觉秩序,使画面的空间和节奏更加灵动、活泼。
这种变革表明了印象派画家强烈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也展现了对于自然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印象派对于绘画题材和材料的特色变革也有着长足的进步。
在印象派的时期,由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成为新的绘画题材,以及对于光线和空气的观察和记录,画家们使用了许多新的非传统材料和技法,如油画、马克笔、水彩、铁铸、海绵、暴发地粉、拼贴,以及采用了开放式的结构和格式,使画面具有视觉上的质感和新的艺术感受。
这些新的材料和技法,使印象派画家富于思想创新,同时创造了印象派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总的来看,印象派在艺术风格和特征方面的变革,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奠定了基础。
其不仅是在绘画领域进行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推动了对于艺术理论、审美观念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对于后来的现代艺术、装置艺术和观念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印象主义画家用色的思考

对印象主义画家用色的思考印象主义画家是一群在19世纪末期出现的艺术家,他们试图通过一种以色彩和光线作为主要手段的绘画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印象。
印象主义画家用色彩的方式与以往的绘画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下面是对印象主义画家用色的思考。
印象主义画家对日光的着迷以及他们一心追求自然感官印象的决定使他们使用明亮的颜色。
这些颜色能够表达天空的清新,水的透明度和春天的明亮氛围。
他们特别注重在光线照射下颜色的细微变化和色彩的反差。
因此,印象主义画家对配色有很高的要求,他们用色使画面更加鲜活,生动。
印象主义画家使用长时间块状的笔触印象主义画家的笔触模仿了光线的反射和分裂,这种技法也体现了他们对世界瞬息万变的感知。
他们用其宽阔的笔触传递出它有时候残酷而又美丽的印象。
这种笔触的“不完整”的艺术特征传达了一种流动的感觉。
印象主义画家使用明亮清新和淡雅的颜色印象主义画家主张通过特定的颜色和光线配合把形象世界再现,以反映目睹的自然景色的一面或不同的氛围,这种风格要求画家使用明亮清新和淡雅的颜色。
通过在画布上使用大块的明亮颜色来再现不同的自然特征,比如水的波动,光线的变换和万物的变化。
印象主义画家注重表达一种氛围印象主义的画家并不关心画家完美的创造出来的肖像或场景的准确性,他们更关注各种物体和颜色如何结合起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他们使用大块的色彩来传达自然景观所带来的感受和情感。
由此可以看出,印象主义画家主要关注感受和情感的表达,而不只是描绘一幅画。
总结印象主义画家用色的思考反映了他们的独特风格和对自然美的感受。
他们强调色彩和光线的互动来再现自然景观,传达感受和情感。
他们的笔触模仿光线的反射和分裂,这种技法也体现了他们对世界瞬息万变的感知。
印象主义画家的风格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影响,成为了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
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
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
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
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
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及后印象派画家凡?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
它不仅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整个美术史的绘画作品全部打开,你就会发现在印象派绘画这个部分,尤其色彩鲜艳和斑斓,而之前的绘画几乎是清一色的棕色调子,尽管有些许跳动的色彩,但都没有印象派绘画那么强烈。
在印象派之前的色彩与线条之争,也就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争,就已经说明色彩在向古典艺术进行了挑战。
印象派的色彩实际主要是研究条件色,谈条件色必然要涉及固有色,固有色简单说就是“物体本来的颜色”,是达?芬奇在他的画论里的“真颜色”概念。
其实,条件色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被达?芬奇观察到了,他举了一个例子:“你如果将一球状物体安放在一群物体之间,使一面受阳光照射,另一面是绿色或其他颜色的墙,也受阳光照射。
浅析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 本科论文

云南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浅析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学院:美术学院专业:油画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 201202044088 时间: 2015年12月23日浅析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论题论题的依据: 1.说明本论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论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1.本论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对于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的分析和研究是对于古典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一种表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后世的意义重大现实意义:对其的研究只要是传播和学习印象派绘画对光色运用的技巧,在我们的绘画写生中对光色的运用以及一些学习技巧2.国内外有关本论题的研究动态:从上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以来,印象派的绘画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鼎盛时期,并以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魅力受到了各国绘画作家的青睐和学习。
它的产生与发展既是对之前艺术成就的一种总结和发展,又是绘画界的一次重大的变革自己的见解:通过对印象派绘画的理解认识到印象派绘画中的魅力,对于这些经典的艺术,我们应该正确的进行看待,对于其中一些先进的思想和主张理念等,我们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加以创新与发展论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和特点二、莫奈绘画中光与色三、如何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光与色论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本论题论题写作的进度安排:2015年 11月 15 日前,完成调研、收集资料,阅读资料。
2015年 12月 23 日前,拟写出写作提纲。
2016年 2月 12 日前,完成初稿起草。
2016年 3月 15 日前,完成论文修改。
2016年 4月 10 日前,完成定稿打印。
主要参考资料:[1] 张强、罗凯 .《油画技法》. 湖南人民出版社.[2] 何政广.《莫奈印象派绘画大师》、河北教育出版社.[3] 约翰•雷华德、贝纳•顿斯坦著.平野、陈友任译.《印象派绘画大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可行性等):开题报告会议记录摘要(学生阐述的内容、指导小组所提问题及学生的回答等):一、 1、指导小组阐述毕业论文实施细则及写作要求;2、学生阐述自身毕业论文选题的初步想法,并由指导小组提出建议;;3、规定学生在要求时间内完成论文选题;二、1、指导小组针对学生论文选题提出论文写作及调研等方面的意见;2、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研、资料收集等工作;三、1、学生汇报调研、资料收集等方面的情况;2、讨论论文写作提纲、初稿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与方法;3、利用假期时间完成论文提纲及初稿写作;四、1、指导小组审查写作提纲及初稿写作进度;2、督促学生按照自身进度完成论文写作,并及时与教师沟通。
印象派的因素

印象派的因素
印象派是19世纪末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在法国兴起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
印象派的出现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影响:
1. 科学和技术进步:19世纪是工业革命的时期,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铁框画布和便携的马克笔,使艺术家能够更自由地在户外创作,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
2. 简化构图:印象派艺术家试图摆脱传统的艺术规则和约束,追求更自由和直观的表达方式。
他们简化了细节,注重构图中的形状和色彩的相互作用,以表达对光的感知和观察的瞬间感觉。
3. 光的影响:印象派艺术家对光的研究和光的影响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们观察自然光照下的景观,并试图通过色彩和光的变化来捕捉和再现瞬间的视觉感受。
4. 艺术思潮:印象派的兴起也是与其他艺术思潮相互作用的结果。
例如,日本的浮世绘(又称江户绘)在19世纪末引起了法国艺术家们的兴趣,浮世绘的简化和明亮的颜色对印象派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5. 资产阶级的审美变革:随着法国资产阶级的兴起,人们对艺术和审美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艺术作品,对于常规和传统的审美规范产生了
不满。
印象派作品的非传统风格和对个人审美的关注满足了这一需求。
总体来说,印象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科学技术的进展、艺术思潮的转变、光的研究和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等。
印象派艺术特色变革浅析

印象派艺术特色变革浅析印象派是19世纪末法国的一种艺术风格,对艺术领域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它以对光和色彩的独特表现方式而闻名,强调感觉和印象的捕捉,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规则,对后来的艺术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象派突出的特色之一是对光的表现。
艺术家们通过精确的观察和绘画技巧,展现了不同光线下物体的变化。
他们捕捉到了光线的瞬间效果,绘画中常常出现明亮的色彩和光线的斑斓效果,传达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色彩运用上,印象派艺术家摆脱了传统的调色板,采取了更加明快活泼的色彩组合。
他们运用点、线和面的构成,通过色彩的分割和纯净的画面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色彩的运用不拘一格,而是追求表现真实的感觉和视觉效果。
印象派也注重对自然和日常生活的描绘。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更倾向于宏大而庄严的主题,而印象派对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产生了浓厚兴趣。
艺术家们以画家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将平凡的事物和场景转化为艺术的表达。
这种质朴的特点使得印象派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能引起观众共鸣。
在表现手法上,印象派摈弃了细致的画面描绘,取而代之的是粗糙的笔触和明快的线条。
他们直接在画布上进行颜料的涂抹和涂抹,不追求细致的成像,而是抓住瞬间的感觉。
这种表现手法对后来的艺术家影响深远,使得绘画不再被束缚在现实主义的桎梏下,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印象派艺术特色的变革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批评。
许多艺术家和评论家认为印象派作品缺乏传统艺术的技巧和品味,不能被视为真正的艺术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印象派所带来的革新和突破,开始欣赏这种新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科学角度认知印象主义的崭新色彩摘要:19世纪的西方美术史是一段印象主义颠覆传统艺术的历史。
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古典艺术难以超越,而外来的东方艺术却以其平面性、神秘性和艳丽的色彩吸引着一些年轻的画家。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科学理论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光线与色彩的理解,科学技术的革新给画家们带来色彩更好而且更方便使用的颜料。
此时一些画家开始运用新的理论与技术,突出画面中光线和色彩所形成的视觉的效果。
比起单一光源的室内景物的细节线条描绘,复杂光源的室外风景画更能给人们色彩的震撼,户外风景画成了印象主义画家们展现魅力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印象派、色彩、19世纪科学、风景画、点彩画一、印象派新色彩的产生背景印象主义的风格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巴黎,一直延伸到20世纪早期为止。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写实主义画家把艺术和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对透视、解剖、比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奠定了古典艺术和谐、匀称、优雅的美学标准。
到了19 世纪上半叶,古典艺术家以高超的写实技巧和精准的造型能力把写实主义绘画推向了极致,达到了后来艺术家难以超越的地步。
由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绘画的装饰性、平面性和艳丽色彩的视觉效果和非洲原始艺术神秘、古朴的地域风格,使当时欧洲写实主义艺术家在画面艰苦塑造物体空间、体积和外在形象虚拟真实性的传统绘画中,感受到了异域文明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非科学性、非再现性的艺术魅力。
照相术的发明也使得写实绘画失去了记录性的优势。
这时的西方写实主义艺术家开始反思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传统的美学价值观,并开始回避传统写实艺术的表现方法,寻找艺术表现形式的新突破。
二、色彩对印象主义画作的重要性印象主义画家最讲究的是画面中光线和色彩所形成的视觉的效果,色彩在印象主义画作中往往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对比实验展示这一点。
黑白色的这张图叫做视觉显著性地图(Saliency Map)。
它是通过电脑计算,预测画中的哪个部位最能引起你注意力的一张地图。
颜色越白,表示人们越有可能看哪里。
可以看出,当把莫奈的《印象.日出》这幅画的颜色去掉,红色太阳就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了,甚至弱到让可以让人们忽略的地步(图1)。
同样的,当把雷诺阿《两姐妹》的颜色去掉,红色的帽子也没有那么显眼了(图2)。
Figure 1莫奈《印象.日出》Figure 2雷诺阿《两姐妹》三、新颜料对印象主义的影响随着19世纪技术的进步,科学的革命也同时发生了。
现代化学诞生在那个时期,人们Figure 3还原得到的1800年代早期颜料板(2006年完成)Figure 4根据1870年代莫奈作品还原得到的颜料板(2006年完成) 在新元素发现上取得一系列突破。
从1700到1850年,共有40种新元素被发现,这些发现立刻就被应用于新颜料的生产。
新的色彩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并取得了技术上的稳定,可以大批量生产,随处都可以买到,极大地方便了艺术家的创作需要。
绘画艺术经历了空前的巨变,与材料的繁盛密切相关。
工业的发展直接为绘画艺术的材料带来了革命。
1841 年尚·G ·兰德发明出挤压式管装颜料。
自管装颜料问世以后,大多画家都采用方便、快捷的管装颜料,这提高了户外创作、写生的可能性。
由于挤压式管装颜料比传统的颜料浓稠,因此需要松节油等油类的稀释及画笔的变革。
这使油画颜色的色彩更加丰富,油画技术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同时,画家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对造型、色彩观念和表现手法上的探索。
这导致了绘画作品的内容、形式和色彩都有了直接的变化。
这一时期艺术风格逐步走向多元化、自由化,这与画家寻求与个人独特的风格相适应的材料技法密不可分。
绘画材料的选择不再像过去受传统绘画材料和制作程序的束缚。
相比印象派画家使用的颜料,传统颜料主要是由一系列棕色和黄色主导的,传统画作亦是如此。
(参见图3,4,5)Figure 5 左侧:波提切利《春》右侧: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四、 环境颜色的理论对印象主义的影响到了19世纪,光学色彩理论的发展推翻了旧有的绘画理论。
17 世纪60 年代,牛顿从三棱镜中发现无色透明的日光是由七色光束组成。
19世纪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在180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与机械学讲义》一书中综合整理了他在光学方面的理论与实验方面的研究,他在1801 年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孔干涉实验,证明光以波动形式存在,随后在他的论文中以干涉原理为基础,精确测定了七种光的波长,建立了光的三原色原理。
根据他的理论,物体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都不是百分之百地进行着,所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没有纯黑、纯白、纯红等颜色。
过去古典写实主义画家认为任何物体的固有色都是一成不变的,艺术家们完全按照物体的固有色和棕褐色的调去观察和习惯性表现对象。
在新的光色理论基础上,一些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艺术家开始对色彩进行大胆的探索。
他们认识到了物体颜色受光源色和周围环境色的影响,开始用眼睛去敏锐地捕捉光线照射到物体上而产生的微妙、丰富的色彩变化。
他们的目的仍然是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去再现对象,只是真实再现的不是物体的形体和固有色,而是光线作用在物体上呈现出来的色彩变化,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客观对象。
图6是达芬奇的《圣母玛利亚与亚恩温德》。
从中可以看出它的阴影是棕褐色的,即物体(皮肤)本身固有的颜色。
图7是莫奈的《埃特勒塔西部的大岩门》。
这张画中水波的颜色不再是水的纯蓝色,里面闪烁着天空的浅蓝色以及岩石倒影的金色。
最重要的是,可以注意到右侧岩壁的阴影里居然闪烁着水波反Figure 6 达芬奇《圣母玛利亚与亚恩温德》 Figure 7 莫奈《埃特勒塔西部的大岩门》射到其上面的蓝色——不再是岩壁固有的黄色。
画面中各个方向,不同物体发出的光亮在似乎在这一瞬间融为一体,给观画者呈现了大自然的一缕转瞬即逝的美感。
五、混合颜色理论对印象主义的影响19世纪对色彩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突破。
法国化学家舍尔·谢弗雷尔在担任法国哥白林挂毯工厂染色部主任期间,对色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他发现不同色彩的毛线混织一起时,从一定距离的远处看就在人的视觉中形成了这两种颜色的混合色。
根据他对色彩的研究,1839 年出版了《色彩的谐调与对比原理》一书,提出了科学知识和艺术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印象派的画家把化学家谢夫雷尔、马科斯威尔等在光、色、视光学法则方面的发现付诸实践,这改变了他们调颜色的方式。
他们不再是在调色板上调色,而是把纯净的颜色一笔笔摆放在画面上。
因此,将这称之为光学混合。
莫奈的作品就是代表《垛草》就是要捕捉变化着的、稍纵即逝的光与色彩,画面仿佛在闪烁、颤动着,更让人感受到空气与阳光的存在。
通过印象派作品,可以看出画家对色彩的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色彩产生的表面机理效果更增加了色彩的亮度和不可替代的表现力。
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光混合色的叠加与颜料混合色的叠加遵从不同的规律。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而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不同颜色颜料的叠加会使其颜色越来越深,最终趋于黑色;而不同颜色光线的叠加会使其Figure 8 莫奈《草垛》颜色越来越浅,最终趋于白色。
因此印象主义使用的光学混合方法使其画作的颜色变得更透亮,更有活力。
人们似乎更能从印象主义的画作中捕捉到空气与阳光的颤动,感受到大自然瞬间的光影变化。
图9是乔治·修拉的《阿涅尔的浴者》。
这张画采用了一种被称之为“点彩画法”的方法。
这种理论的要旨在于将众多细小的色点儿直接涂在画布上,由眼睛将它们混合,而不是在调色板上将它们混合。
右侧是《阿涅尔的浴者》的一个局部。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蓝色的水面里面混入了一些绿色,使水面略微呈现一种青色;浴者皮肤的上混入了一些蓝色,使浴者略微呈现灰色;甚至人的头发,裤子上也混入了蓝色和绿色,最终整个图画呈现出淡淡的灰色,似乎是空气中弥漫的水雾。
而水雾的后面却显现出清亮的水面。
如果使用传统的技法,就很难既表现出轻盈的水面,又表现出空气中弥散的水雾。
Figure 9乔治·修拉《阿涅尔的浴者》今天,这一混合色的理论甚至被广泛应用到各类显示屏上。
如果你有机会,拿着放大镜,靠近显示器的话,你会发现如图10所显示的样子。
显示器通过调整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相对强度混合出极其多变的我们需要颜色,其本质也是利用光的混合颜色的原理。
由此可见印象主义的发展与科学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参考文献:[1]. 陈晨.《新印象派——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科教前沿,2013年第21期[2].曹跻圣,卓中永,鲜光磊. 《自然科学新成果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3].栗壮志.《材质的光色影像:媒材与印象派绘画》,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Figure 10放大后的显示器局部[4].丁宁. 《西方美术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5]. J.CARSON WEBSTER. THE TECHNIQUE OF IMPRESSIONISM:A REAPPRAISAL, College Art Association Nov. 1994[6]. Hurt, Perry. Revolution In Paint. North Carolina: 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Art, 2011. Web. 6 Dec. 2015.[7]. KARIN H.GRIMME, NORBERT WOLF(ED.). impressionism, 2012 TASCHEN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