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配电线路中线损及其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低压配电线路线损产生原因及降损措施

浅谈低压配电线路线损产生原因及降损措施

浅谈低压配电线路线损产生原因及降损措施低压配电线路线损是指在电能从变电所输送到用户终端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包括传统的电阻损耗、电感损耗和电容损耗。

线损会导致供电质量下降,增加用户用电成本,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

因此,对低压配电线路线损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降损措施,是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低压配电线路线损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

技术因素方面,主要有线路电阻大、线路长度长、设备老化、负载不均衡和功率因素低等。

首先,线路电阻大是导致线损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电线的电阻会造成能量的损耗。

线路电阻大的主要原因是多次连接和断开导致的接触电阻增加,以及线路材料的老化、磨损等。

其次,线路长度长也是导致线损增加的原因之一、电能在线路上传输时会有一定的能量损耗,随着线路长度的增加,线损也会增加。

设备老化也会导致线损的增加。

设备老化会造成电线、开关等元件的电阻增加,从而增加线损。

负载不均衡是指电网中各个节点的负载不均衡分布,导致有些线路负载过重,有些线路负载过轻。

这会引起线路过载或欠载,从而增加线损。

功率因素低也是导致线损增加的原因之一、功率因素低表示电能的有用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较低,即存在较多的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会引起额外的线损,从而增加线路线损。

管理因素方面,主要有配电线路规划不合理、用户违规用电和非技术损耗等。

配电线路规划不合理会导致部分线路过长或过短,从而增加线损。

用户违规用电是指用户在使用电力时违反相关规定,采用非法拉接等方法,降低了供电设备的可靠性,增加了线路的线损。

非技术损耗是指因为设备老化、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损耗,非技术损耗可能会增加线路的电阻,从而增加线损。

为了降低低压配电线路线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技术方面,应加强线路维护和管理,及时检测、修复和更换老化设备和线路,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

其次,可以采用线路分段供电的方式,使线路长度减小,从而降低线损。

另外,也可以加强对线路的绝缘检测和修复,降低接触电阻,减少线损。

有关10kV配电线路线损因素及降损措施解析

有关10kV配电线路线损因素及降损措施解析

有关10kV配电线路线损因素及降损措施解析线损问题一直都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供电企业经济技术指标中的关键之一。

变压器、配网网架或者是管理工作都可能会造成配电线路的线损,控制并减少线损能够使电能的损耗降低,从而帮助实现能源节约的现实意义。

相关人员应该提升对线损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降损处理,以提高电力传输效率,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阐述了10kV配电线路发生线损的原因,并探讨了降低10kV线路损耗的相关措施,可供参考。

标签:10kV配电线路;线损因素;降损措施一、10kV配电线路线损原因分析导致10kV配电线路出现线损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将这些因素总结为以下两大方面,即技术因素与管理因素。

其中,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变压器没有合理的运行、配网网架没有完善的结构等;而管理因素指的是在管理10kV配电线路时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等。

1.1线路上的消耗如果线路设计的不合理,线路耗损就会因此逐渐增大,例如,在线路的布局中广泛存在着迂回线路供电的问题,这不仅拉长了10kV配电供电的半径,还增加了输电的距离,严重影响着线路的损耗,此外,线路中间过少的电源点,过大或过小的线路导线截面,配电线路的不科学运行等因素都会造成线路耗损的发生。

配电线路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都处于空载、轻载或超负荷的状态之下,这些情况也会增大线路的消耗量。

还有很多长期没有更新的线路,因为老化问题严重,时常出现泄漏电流,也会导致线路损耗量的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家用电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用电负荷越来越大的难题,这些也会导致配网线路不能够满足无功补偿,从而增加了线路损耗。

1.2配网上的消耗在10kV配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在配电线路中实际的用电负荷与配电变压器容量的负荷量不匹配,这会增大消耗额程度,还有可能会出现配网线路中公用变压器的负荷率过低,在用电负荷高峰期的时间段造成了用电负荷过载的现象,以及用电负荷低谷期出现的轻载的现象。

配电网线损降损措施

配电网线损降损措施

配电网线损降损措施在配电变压器方面,仍有S7型高能耗变压器在运行,S9节能型变压器的普及不够。

运行中的配电变压器普遍存在台变容量过大,而负荷率(在最大负荷时)很低及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

在城网改造中,都注重改造了10 kV主线,而变压器380 V以下的低压线路则基本未进行改造。

目前运行中的低压线路现状是陈旧、凌乱、搭头多、线路过长,这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使线损增加。

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1.采用无功功率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在负荷的有功功率P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小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Q,进而减少通过线路及变压器的无功功率,减少线路和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和电能损耗。

2.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在负荷功率不变的条件下,电网元件中的负荷损耗部分随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减少,提高电网电压,通过电网元件的电流将相应减小,负载损耗也随之降低。

升压是降低线损很有效的措施。

升压改造可以与旧电网的改造结合进行,减少电压等级,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简化电力网的接线,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以显著降低电力网的线损。

具体可有如下措施。

3.分流负荷,降低线路的电流密度。

利用变电站剩余出线间隔,对负荷大、损耗高的线路进行分流改造,通过增加线路出线的方式降低线路负荷,从而降低线损。

4.调整负荷中心,优化电网结构。

针对农村10 kV配电网中存在的电源布点少,供电半径过长的问题,采取兴建新站和改造旧站的方法来缩短供电半径,农村低压配电网中则采取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方式来达到节电的目的。

5.改造不合理的线路布局,消除近电远供,迂回倒送现象,减少迂回线路,缩短线路长度。

对运行时间长、线径细、损耗高的线路更换大截面的导线。

6.更新高损主变,使用节能型主变。

主变应按经济运行曲线运行,配有两台主变的要根据负荷情况投运一台或两台主变,并适时并、解裂运行.有载调压的主变,要适时调整电压,使电压经常保持在合格的范围内。

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对线损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分析

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分析

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分析配电网线损是指电能通过输电、配电系统时由于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电阻、感抗等因素而损耗的现象。

线损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不仅会造成电能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线损,对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压水平电压水平是影响线损大小的重要因素。

在较低的电压下,线损比较小,而在较高的电压下,线损会增大。

合理的电压水平选择对于降低线损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压水平的不稳定也会导致线损增大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持电网的稳定电压水平。

2. 线路长度和截面积线路长度和截面积是影响线损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线路越长,线损就会越大;而截面积越大,线损会越小。

为了降低线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电网布局、合理配置线路截面积等方式来减少线损。

3. 负荷水平和负荷特性负荷水平和负荷特性也会对线损产生影响。

在高负荷时,线损一般会增大;而负荷特性的变化也会导致线损的波动。

需要根据不同的负荷水平和负荷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线损的发生。

4. 电气参数电气参数包括线路阻抗、电感、电容等因素,它们的变化也会对线损产生影响。

线路阻抗越大,线损就会增加;而线路电感则会影响线路的无功功率损耗。

需要对电气参数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以降低线损的发生。

5. 线路质量和设备状态线路质量和设备状态的好坏也会影响线损的大小。

过期老化的线路和设备会导致线损增大;而良好的线路和设备状态则有助于减少线损。

需要加强对线路质量和设备状态的管理和维护,以降低线损的发生。

二、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措施分析1. 提高线路质量为了降低线损,首先需要提高线路的质量。

包括采用优质的导线材料、合理设计线路布局、采取有效的防腐保护措施等方式,以保证线路的质量和寿命,减少线路老化和损坏所带来的线损。

2. 合理规划电网布局合理规划电网布局可以减少线路长度,减小电网的电阻损耗和导线的电阻损耗。

10kV配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

10kV配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

10kV配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摘要:现阶段,各地区供电公司将线损管理作为主要工作,积极采取降损措施,以提升配电网运行的效率。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需要供电公司结合实际线损情况与线损管理要求,加快线损系统架构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线损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管理;降损措施一、10kV配电网的线损分类1.1管理线损产生管理线损的原因主要包括:漏电、偷电现象的出现;10kV配电网的日常维护以及运行中存在问题;电能计量装置存在误差且误差不在合理范围之内;输电线路安装不规范等。

1.2技术线损技术线损包括可变损耗和固定损耗两部分,它是配电网中全部电气设备电能损耗的总和。

可变损耗指的是由输电线路电阻或者变压器线圈电阻等产生的电能损耗,其特点是与流过设备的电阻大小成正比。

固定损耗指的是电力电容器、电力电缆以及变压器铁芯中的绝缘介质所消耗的电能,除此之外还包括输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等,其特点是施加在设备上的运行电压决定了损耗的大小。

二、10kV配电网线损管理策略2.1加强精细化管理针对10kV配电网线损管理工作,要加强精益化管理力度,从10kV配电侧与用电侧入手,制定线损管理方案,加强配电领域线损管理力度。

供电公司要注重引进新设备,比如线损采集终端与电能计量管理终端等,结合本地区10kV配电网线损实际情况,合理的配置终端设备。

利用线损管理系统,通过构建线损系统架构,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分区域、电压等级、线路、台区来提取线损数据,为营销与运检部门提供工作信息,形成闭环处置机制,提高线损管理水平,减少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某供电局在落实管理工作时,通过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配电网降损目标,从防触电、配网降损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使得10kV及以下配网线损率降低1.5%,同时成立管理小组,制定管理线损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完整的工作目标,全面提升线损管理效率。

10kV配电线路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

10kV配电线路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

10kV配电线路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节能环保不断成为我们的热门话题。

其中,配电线路损耗一直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

本文以某10kV配电线路为例,对其线损进行分析并提出降损措施。

一、损耗分析该线路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此处省略了线路参数表)表中可知,该线路最大负载电流为210A,线路长度为5km。

根据公式(1),该线路的总线损为:P=(I²R+I²X)×L=(210²×0.316+210²×0.146)×5=9.05kW其中,电阻损耗P_r=I²R×L=2.09kW;电感损耗P_x=I²X×L=6.96kW。

由此可知,该线路的线损主要是由电感损耗导致的。

接下来,针对该线路的电感损耗进行详细分析。

①电源电压的稳定性该线路的电源电压应保持稳定,一旦电源电压波动,就会影响线路的负载及电能损耗。

因此,应该对电源电压进行监测和管理,保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②线路故障的影响线路故障会导致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参数的变化,从而影响线路的电阻和电感损耗,因此应该对线路的故障进行监测和维护。

③负载的合理安排该线路的最大负载电流为210A,实际负载在160A左右,因此可以安排更多的负载,从而减少线路的电感损耗。

④导线截面的优化导线的截面面积决定了线路的电阻和电感损耗,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⑤用电设备的能效改善用电设备的能效与线路的电感损耗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加强用电设备的能效改善,从而降低线路的电感损耗。

二、降损措施综合上述分析,针对该线路的电感损耗,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电源电压的监测和管理,保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2.加强线路故障监测和维护;3.合理安排负载,增加线路的用电量;4.优化导线的截面,减少线路的电阻和电感损耗;5.加强用电设备的能效改善,降低线路的电感损耗。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主要措施探讨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主要措施探讨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及降损主要措施探讨配电网线损是指电能从供电点到终端用户的传输过程中发生的能量损耗。

线损是电网运行中一个常见的问题,不仅会造成浪费电能,还会对电网运行稳定性和供电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针对配电网线损问题,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线损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降线损。

下面将对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和降线损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一、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在配电网的不同部位设置测量仪表,通过对电能输入和输出的测量,计算出线损值。

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测量结果可靠,但需要在各个关键位置设置测量仪表较为繁琐。

2.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是通过对供电所或用户户表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推算出整个配电网的线损值。

间接计算法相对于直接测量法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受到数据采集的影响。

3.收支法:收支法是通过统计供电所的输送电量和用户的用电量,然后进行电能收支平衡,计算出线损值。

收支法是目前配电网线损计算中应用较多的方法,其结果比较准确。

二、降线损主要措施1.优化线路设计:合理规划配电网的线路结构和电压等级,在设计中减少长线路、导线截面过小等不合理因素,以降低线路损耗。

2.优化供电侧设备: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确保变电站主变压器的负载率适当,减少变压器的损耗。

3.加强线路管理:加强对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并修复线路的故障和损坏,避免因线路老化和破损导致的额外损耗。

4.优化配变供电:合理规划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和位置,减小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保持变压器的运行效率。

5.优化用户侧负载:与用户协商,合理规划用户的用电负载,避免用户侧负载过大造成配电线路过载和损耗增加。

6.使用高效设备:采用高效率的配电设备和电气元件,例如低损耗变压器、低损耗开关等,以减少线损。

7.落实电力电量计量和考核:建立完善的电力电量计量和考核制度,通过对供电所和用户用电情况的计量和考核,激励供电所和用户降低线损。

低压台区线损原因及治理措施

低压台区线损原因及治理措施

低压台区线损原因及治理措施低压台区线损一直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台区供电质量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低压台区线损主要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为了有效解决低压台区线损问题,需要全面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围绕低压台区线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展开详细的探讨。

一、低压台区线损的原因1. 非法用电非法用电是造成低压台区线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用户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用电窃漏等行为,导致台区线路过载,电力损耗增加。

为了躲避电力部门的监管,一些用户还会采取各种非法接电的手段,如串接电表、设立独立电表等,使得电力损耗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 设备老化低压台区的设备老化也是导致线损的重要原因。

一些台区的变压器、开关设备等设备长时间使用,经受了风吹日晒、雨淋雪打等自然环境的侵蚀,逐渐出现老化、损坏的情况。

设备老化导致了台区线路的故障率增加,线损也随之上升。

3. 建设质量问题在一些地区,低压台区的建设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线路绝缘不合格、接头连接不牢固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线损的增加。

由于建设质量问题严重,线路容易出现断线、短路等情况,使得线损率居高不下。

4. 电能盗窃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私利,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电能盗窃行为,如串接电表、非法改装电表等,这些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自己的用电成本,但对于台区线路的负荷和安全却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使得台区线损严重。

5. 人为操作和管理不善低压台区的线损还与人为操作和管理不善有一定关系。

由于部分用电单位对用电设备的管理不善,导致设备漏电、故障频发,进而造成线损增加。

而对于台区的运行维护人员,如果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也会造成线路故障,引发线损问题。

1. 严格监控,加强巡检针对非法用电行为,需要电力部门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加强对用电单位的巡检力度。

建立健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用电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加大对用电单位的巡查力度,对于存在违规用电行为的单位,严厉打击,给予相应的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配电线路中线损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根据配电网络电能损失、配电变压器电能损失、无
功补偿电容三个方面阐述了配电线路线损的计算方法,并从技术和
管理两个层面论述了供电企业的降损措施。
关键词: 配电线损降损
1配电网络电能损失计算
配电网络电能损失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馈线
数据建立的各种统计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等算法;另一类是依据网
络主要损耗元件的物理特征建立的各种等值模型算法。其中等值电
阻法在理论上比较完善,在方法上克服了诸多方面的缺点,例如,
它仅与结构参数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分段线路电阻有关,且不用
收集运行数据,计算出等值电阻数据就可以进行电能损耗计算,适
合于10kv及以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因此,本文以等值电阻法
为例,探讨配电网络电能损失的计算。为简化计算作如下假设:
(1)每个负载点的功率因数 相同;
(2)线路总电流按每个负载点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占该线路配电
变压器总容量的比例,分配到各个负载点上。
这样,就能把复杂的配电线路利用线路参数计算并简化成一个
等值损耗电阻。这种方法叫等值电阻法。等值电阻计算:设线路有
m个负载点,把线路分成n个计算段,每段导线电阻分别为r1、r2、
r3…,run,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et,基本等值电阻re,在线路结
构未发生变化时,re、ret、rees三个等效电阻其值不变,就可利
用一些运行参数计算线路损失。
2 配电变压器电能损失计算
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
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而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
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其中铜损计算较为复杂,本文主要讨
论铜损的计算方法。
损耗功率:
代表日损失电量:
式中,imax为配变的最大负荷电流(a);ie为配变额定电流
(a);if为配变的均方根电流(a);△pal为配变短路损耗(w);
设 为损失因数。
可见,铜损计算的关键是合理的确定损失因数f和最大负荷电
流imax。而它们如何确定应从两方面来考虑:(1)如果缺乏最大
电流实测记录,则必须与高压配电线路损失电量的逐点分段计算相
对应,把各台配变按照它们的容量所分配到的计算用最大电流i′
maxk乘上一个修正系数k′作为计算可变损失电量的最大电流。
(2)应经常在日晚高峰负荷时测量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最大负荷
电流,尤其在代表日前一段时间内进行测量。由于配变最大负荷电
流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取所测最大电流的平均值即可代表配变
在代表日的最大电流,即为计算所需最大负荷电流。
3 无功补偿电容计算
无功补偿在供电系统中起到提高电网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
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无功
补偿电容器是补偿无功功率比较传统的方法,具有结构简单、经济
灵活、调节方便等优点,目前仍是无功补偿运用最多的手段之一。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方式有集中补偿、分组补偿和就地补偿。下面
就以集中补偿中电容器为三角形连接时为例,分析补偿电容的计
算:采用集中补偿方式时,总的补偿容量由下式决定:
式中, 为月平均负载率,一般可取0.7~0.8; 为电容器补偿
率(knar/kw),即每千瓦有功负载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pc由变
配电所供电的月最大有功计算负载(kw)。
当电容器为三角形连接时:
4 降损措施
4.1技术降损
(1)调整完善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对线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一个结构布局合理的电网,
对电力企业本身来说,它能够长期以低损、高效的供电方式,实现
较高的经济效果,对客户能够提供合格的电能。
调整电网结构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电源应设在负荷中心,
线路由电源向周围辐射;b.缩短供电半径,避免近电远供和迂回
供电,10kv线路供电半径应不大于15km;c.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增加导线截面会降低导线电阻,减少电能损耗和线路压降。但增加
导线截面会增加投资。在增加导线截面时,要综合考虑投入与降损
的关系。10kv 配电线路导线截面:主干线不宜小于70mm2,支干线
不宜小于50 mm2,分支线不宜小于35 mm2;d.选择节能型配电
变压器,并合理选择容量。
(2)提高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降低会使线路的电压损失增加,结果在负载端的电压
下降,有时甚至低于允许值,会严重影响电动机及其它用电设备的
正常运行。所以必须设法提高电力网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率因数,
增加其发输电能力,减少供电线路中的有功功率和电能损耗,以达
到节约电能和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提高功率因数的途径主要有:
减少电力系统中各个部分所需的无功功率,特别是减少负载的无功
功率消耗;进行无功补偿。
4.2管理降损
(1)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和指标管理体系
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统筹协调整个电网的管理工作。对各级
人员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设立线损专责人,对供
电所营业区域内的配电网率指标保证体系,应包括管理线损指标、
综合损失指标、高低压电压合格率指标、电能表的校验轮换率指标、
电能表实抄率指标、补偿电容器投运率指标、客户单位的功率因数
指标等,这些指标的制订要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落实,以保总指
标的实现。
(2)线损分析
线损分析是通过对过去线损形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
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开展降损活动,实现最好的降损效果。线损
分析常采用的方法有电能平衡分析、理论线损与实际线损对比分
析、现实与历史同期比较分析、与平均水平比较分析等,分析应该
有重点,有针对性。
(3)加强运行管理和营销管理
运行管理措施包括:a.调整线路设备的功率因数,按照负载
的变化及时投切补偿电容器;b.调整线路电压,使电压处在合格
范围,又处在经济运行状态;c.调整变压器的负载率,使其运行
在经济运行区。
5 结语
线损是电能在电力网输送、变压、配电等各个环节中的损耗,
是电能在电力网传送、分配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线损产生
的原因主要包括电阻、磁场和管理方面的原因。而线损计算分析是
加强线损管理,降损节能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线损计算分
析可以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的分布规律,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
问题,从而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