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准备对二语口语产出影响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口语非流利产出研究述评

口语非流利产出研究述评

此外,还可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口语流利度的评估标准和方 法:目前对口语流利度的评估主要依据主观判断和计算机辅助技术,但其可靠性 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探究;2)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口语流利度的关系:不同学习 者在口语流利度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探究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有助于为个性化 教学提供依据;3)
口语非流利产出研究述评
基本内容
口语非流利产出是指人们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言语不流畅、不自然或不 准确的现象。在口语交际中,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对交际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本 次演示旨在回顾口语非流利产出的相关研究,对研究方法、成果和未来研究方向 进行讨论。
口语非流利产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二语习得、语言障碍、神经系统疾病 等领域都有研究价值。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献综述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语产出的准确性、词汇量、语法复杂度等方面,而对 口语流利度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口语流利度对于二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具有 重要影响。流利度不仅涉及语言的输出速度,还涉及语言的流畅度、连贯性和口 音等方面。因此,对汉语二语学习者口语流利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研究方法
1、影响因素:口语非流利产出的影响因素包括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心理 状态等。例如,二语习得者可能会在口语表达中出现犹豫、重复、自我纠正等现 象,这可能与他们的语言熟练程度和认知能力有关。
2、识别与诊断:口语非流利产出的识别与诊断对于语言障碍和神经系统疾 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提出了各种识别方法和诊断标准,如 语言流畅度评估、认知灵活性评估等。
2、口语非流利产出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包括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心 理状态等;
3、口语非流利产出的识别与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综合评估方 法;

影响二语口语外国腔产出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影响二语口语外国腔产出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K y rs frinac n;e re ’nrn i fcos lann xrni uru dn ; o ne e ue e wod :oeg ce tlan r it sc a tr;e r ige t scsro n ig cu tr a rs s i i m s
0引 言
结合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现 实情况 ,提 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 旨 在为 中国英语教与学提 出一些建议 。
Fcos f c n ePo ut no oeg cetna 2n s o nemesrs atr A et gt rd ci f rinA cn nL a dI u tr aue i h o F i tC
ZHANG e Yu —mi n
( a tn nv ri N no g, in s 2 6 1 Chn ) N no gU i sy, a tn Ja g u, 2 0 e t 9, ia
wt rin m. oeg c e t w ihi a ot te s nfr f cigtec mmu iainw t oeg es i o i f eg e F rina c n, hc ni r ao o e t h o ho s mp a r n a n nc t i frin r,sc mmo ep revd o h nt b ec i o e
2 1 第 1期 00年
( 总第 13期 ) 1
齐齐哈 尔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unlo qhrJ no eces C U g o ra fQiia u ir T ah r’ o ee
N o. , 01 12 0
Ge e  ̄. n r 解决对策
i e s e c f 2 l r e Ma ysu isa r a d a o a d ta i ev rey o f eo if e e e p o u t n o f rin a — n t p e ho a n m. n td e b o d a t me fn t w d a it f a tm l n et r d ci oeg c h L e n h o h a nu h o f c n . h s a ibe n l d t a in a e t n f r l n t ci n a e o 2 la n n , 1 t n fr l i g s ro n ig a u t f e t T e e v r l ic u e moi t , f i , o ma i sr t , g f e r ig L r s , vn u r u d n 。 mo n a s v o c o u o L a e i o L1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第二语言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作为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本文旨在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综述,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为有效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而采取的一系列思维和行为活动。

这些策略涉及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如词汇记忆、语法理解、听力训练、口语表达等。

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成果,还反映其学习风格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并探讨了其与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也有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关注如何通过策略培训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和使用能力,进而促进其第二语言学习的发展。

尽管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策略使用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如何将策略培训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等。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解和应用,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深远影响的领域。

通过全面综述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旨在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 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及挑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不仅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拓宽国际视野的必备能力。

第二语言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第二语言学习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准备"阶段的影响研究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准备"阶段的影响研究
压力 的“ 备 ” 准 和无 压 力 的 “ 备 ” 这 主要 是 根 准 ,
1预演 “ 备 ” . 准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演 “ 预 准
备 ” 学 生 语 言 能 力 具 有 积 极 的 影 响 。 B gt 对 ya e
据教师 给学 生 准 备 的时 间 来 分类 的 。在 无 压 力
段进行 了分 类 , 他把任 务型语 言教 学 中 的“ 准
备” 阶段 分成 了两 种类 型 : 务 前 “ 备 ” 任 务 任 准 和 中“ 准备 ” 。任务前 “ 备” 含预 演“ 准 包 准备 ” 和有 策略 的“ 准备 ” 。预演 “ 准备 ” 的是 在正 式 完成 指
任务之 前 , 生被 给予 完成 任务 的一 个 机会 。当 学 第 一 时间 的任务 实 施 被 看 成 是 对 下 一 个 任 务 实
收稿 日期 :02— 2—1 21 0 6
(96 对 一名 学 生 在两 个 时 段 复述 同样 的故 事 19 )
基金 项 目: 曲靖 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 目“ 任务 型学 习在 英语 阅读教学 中的应用,(0 8 S 2 ) 究成果。 ” 20 M 0 1 研
作者 简介 : 蓉, 罗 曲靖 师范学院外 国语 学院副教授 , 硕士 , 主要从 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外语 语言 学 习 的主 要 目的是 能 够有 效 地 运


对“ 准备 ” 阶段 的 解释 和 分 类
用 目标语 。Sea (9 8 建议 把 学 习者 学 习语 khn 19 ) 任务 型语言 教学 中 的“ 备 ” 以发 生 在 不 准 可 同 的层 面 , 如 : 言层 面 的准备 ( 例 语 如单 词 和词组 的选择 ) 句 子 的 准 备 、 构 的准 备 J 、 结 。准 备 阶 段 的活 动包 括 : 划 如 何 完 成任 务 、 清 思路 和 计 理 想 好所要 表达 的 内容 。El (05 对 “ 备 ” ls 20 ) 准 i 阶 言 的 目的分 成 三 块来 看 : 确 性 、 杂 性 和 流 利 准 复

不同口语任务、不同准备条件对口语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的影响

不同口语任务、不同准备条件对口语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的影响
数 之比。 本 文 中 准 确 度 主 要 看 下 列 指 数 : 生 叙 述 每 项 口语 学
3 .研 究 手 段
虽 然近 年来 认知 语言 学 的发 展使人 们越 来 越认识 到语 言交 际 中意 义为 本 的本 质 , 在 口语 教 学 中如 果 但 过分 注重交 际 中语 言意 义 的第 一 性 就 容 易 使 二 语 习 得者 忽略语 言形 式 如语 法 , 法 , 法 等 的 发展 , 此 词 句 长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6 期
总 第 12期 4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Junl f aj gU i r t o i n ora o N ni n esy f n c n v i F a
cono mis c E
— —
No 6, 0 6 . 20
S ra No 1 2 e il . 4
不 同 口语任务 、 同准备条件对 口语流利度 、 不 准 确 度 和 复 杂 度 的 影 响
谭 利 思
( 南京理工大学 外语 系 ,江苏 南京 20 9 ) 10 4
摘要 : 本文着重讨论 了不 同口语任务 , 不同准备 条件 ( 即有指导的准备和没指 导的准备 ) 对理工科 大学英 语 专业 学生口语 的影 响。在 本 文 中, 这种 影 响是 通过 学生 口语 的流 利度 , 准确 度 和 复杂度 这 三 方 面来论
不 给 出 任何 指 导 意 见 , 生 可 以 自由 支 配 这 十 分 钟 。组 学
在每个学生结束 所有 三个 任务 的叙 述时 , 研究 者会 对他们用 中文进行 一次访 问 , 主要 是 了解每 个学生 主观 上是如何分配给他们 的准 备时间的。 4 .数据收集和分析 研究是 在语 言试 验 室里进 行 的 , 每个学 生依 次完成 上述的三个 任务 , 每个 任务 开始前 他们 均 有十分钟 的准

任务因素对二语习得和产出影响的研究现状

任务因素对二语习得和产出影响的研究现状
42
第3 0卷( 总第 2 5 2期 )
易保树 : 任务因素对二语习得和产 出影 响的研究 现状
其次, 关 于任 务复 杂度 ( C o m p l e x i t y ) 的研究 。 和关注任务难度的认知视角一样 , 任务复杂度 的认 知视 角 格 外 受 到研 究 者 的青 睐。对 此 , R o b i n s o n ( 2 0 0 7 a )有详细的阐述。他认为任务复杂度主要取 决于任务 的认知需求 , 增加任务 的概念和交际需求 会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 - 5 任务 的认知需求是指注 意力 、 记忆 力 、 理解 力 的需 求 , 这 些 需 求 会 增 加 学 习
第3 0卷
V0 1 . 3 0
第 2期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J OUR NAL OF CHE NGDU N ORMAL UN I VER S I T Y
2 0 1 4年 2月
F e b . 2 0 1 4
任 务 因素 对 二 语 习得 和 产 出影 响 的研 究现 状
易保 树
( 安徽 农业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合肥 摘 2 3 0 0 3 6 ) 来
要: 任务 因素在 二语 习得 和产 出中的作用主要表 现为任 务难度 、 任务 复杂度和任 务条件 对二语 学 习者语
言 习得和产 出的影响 , 而对学 习者 语 言 习得 和产 出表 现 的评 价主要 是 测量语 言产 出的流利度 、 准确度 和 复杂度 ( C A F ) 。目前关 于任务 因素的研 究在理论基础和研 究方法 上还有 一定的局 限性 , 亟需新 的理论 , 如来 自认 知心理


引 言
近年来 , 二语学 习和习得 中的任务 因素 日益受 到 研 究者 、 学 习者 和教 师 的关 注 , 已经成 为第 二 语 言 习 得研究 中的热点 和 中心概 念 。任 务 因素 已经被 人们 看成第二语言 习得研究 中一个 重要 的研究工 具 , 但 是

任务复杂度与二语产出研究述评

任务复杂度与二语产出研究述评

Vol.19No.20课题与实验引言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越来越多的学者为了教学和研究而关注任务的使用,任务已成为二语教学和二语研究两个领域关注的焦点。

甚至有学者声称,“如果就二语习得的主题创建一个学术写作语料库,那么可以预测任务与其衍生词一定会出现在频率最高的词条之中”(Tavakoli&Foster2011:3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彼得·斯凯恩(Peter Skehan)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开始从认知心理视角探究学习者的任务表现,由此开启了任务研究的认知转向。

在该视角下,研究者普遍认为合理使用任务可以引导学习者更多地关注语言的某个方面。

任务本身的特征引起了研究者高度关注,而作为任务的重要特征之一,任务复杂度成为二语任务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邢加新、罗少茜2016)。

在有关任务复杂度的研究中,任务复杂度与学习者语言产出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拟对任务复杂度与二语产出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旨在梳理总结本领域研究现状与不足,同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任务复杂度的概念任务复杂度这一概念的所指较为广泛,二语任务研究领域目前对任务复杂度的认识不尽相同。

很久以来,任务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都使用任务难度这个概念。

早期二语研究者对任务难度的探讨主要是受一语任务研究的启发,他们提出了任务难度的一系列维度。

坎德琳(Candlin,1987)建议采用以下标准对任务进行选择和分级:认知负荷、交际压力、特殊性与一般性、语码复杂程度与理解密度、加工的连续性。

布林德利(Brindley,1987)认为任务难度由下列因素决定:与学习者的关联程度、教学复杂度和认知需求、所提供的情境多少、提供的帮助、要求的准确性、可支配的时间。

斯凯恩(Skehan,1996)发展了坎德琳的框架,提出可以从语码复杂度、交际压力和认知复杂度三个方面对任务难度进行分析。

语码复杂性主要涉及语言输入的句法和词汇难度。

认知复杂度包括认知熟悉度(主题熟悉度和可预测性、篇章题材的熟悉程度、对任务的熟悉程度)和认知加工(信息的结构、信息加工量、信息量的清晰度和充分性、信息类型)。

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口语产出影响的元分析

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口语产出影响的元分析

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口语产出影响的元分析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3)1.2 任务复杂度与二语口语产出的关系概述 (4)1.3 元分析方法简介 (5)1.4 研究目的与预期贡献 (6)2. 文献检索与文献筛选 (7)2.1 数据库检索策略 (8)2.2 检索结果与筛选标准 (9)2.3 文献整理与信息提取 (10)3. 元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11)3.1 元分析概述 (13)3.2 研究质性评估 (14)3.3 统计分析方法 (15)3.3.1 数据标准化 (16)3.3.2 效应量计算与方法 (16)3.3.3 异质性分析与Subgroup分析 (17)4. 关键元素与二语口语产出的关系 (18)4.1 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口语产出影响的概述 (20)4.2 关键变量的分析 (21)4.3 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22)5. 结果与讨论 (23)5.1 主要结果汇总 (26)5.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6)5.3 研究限制与未来研究方向 (28)6. 结论与建议 (29)6.1 主要结论与洞察 (30)6.2 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31)1. 内容描述本元分析旨在系统地探讨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口语产出的影响,通过综合不同研究文献的观点和发现,我们将深入剖析任务复杂度的多个维度如何塑造二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

任务复杂度,作为语言学和教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任务所需的认知处理程度。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面对不同难度的任务,这些任务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策略运用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复杂度。

本元分析将重点关注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口语产出的影响,包括词汇选择、语法结构、话语组织、发音与语音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将揭示任务复杂度与二语口语产出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适度的任务复杂度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其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升,从而有助于提高二语口语产出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任务准备对二语口语产出影响的研究综述刘丹丹,申华莉(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在任务复杂度的研究中,准备是一个引起研究者诸多注意的概念。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不少二语习得研究者以Robinson 的认知假设或Skehan 的有限注意力资源模型为基础,从言语产出的三个方面-准确度、流利度和复杂度分析了任务准备和二语口语产出之间的关系。

多数研究表明了准备对口语产出的促进作用,但对不同类型的准备效用存在争议。

关键词:任务准备;二语产出;准确度;流利度;复杂度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22-0176-021研究背景随着任务型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任务在二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研究者就任务复杂度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语法、词汇、阅读、口语和写作的习得。

在任务复杂度的研究中,准备是一个引起研究者诸多注意的概念。

准备可以宽泛地被定义为在完成任务之前或完成任务之中给学习者提供充足的时间使他们对他们的语言做概念或形式的心理工作(Ahmadian,2012a )。

Robinson 的认知假设模型指出,不给学习者提供准备时间,会导致更低流利度、更低准确度、更低复杂度的口语产出,然而,Skehan 的有限注意力模型认为把准备时间从任务中去除会对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有消极影响。

迄今为止,已有不少研究探索关于准备对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总体上,这些研究发现了准备对二语口语产出的积极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准备促进了语言流利度(Skehan &Foster,1996;Mehnert,1998;Ortega,1999;Nielson,2014;Xu,2015);一些研究发现准备提高了语言复杂度(Skehan &Foster,1996;Meh⁃nert,1998;Ortega,1999;Yuan &Ellis,2003;Ahmadian&Tavakoli,2010);但是,准备对准确度的影响的研究结论不一。

一些研究者发现了准备对准确度的促进作用(eg:Ortega,1999;Yuan&El⁃lis,2003;Fan,2009;Ahmadian&Tavakoli,2010),一些研究表明准确对准确度没有影响(eg:Wendel ,1997;Wigglesworth ,1997),还有一些研究显示了准备对二语口语产出准确度的影响是复杂的(eg:Ellis ,1987;Foster &Skehan ,1996;Mehnert,1998)。

有关Robinson 的认知假设模型和Skehan 的有限注意力模型之争,目前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2理论基础2.1任务复杂度Robinson(2001b:29)对任务复杂度所下的定义为:任务架构对语言学习者在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及其他信息加工过程中的要求。

任务复杂度是指在学习者完成任务时的能够调节增加或减少对学习者认知要求的认知任务特征。

Robinson (2001a )指出可以在资源指向型维度和资源分散型维度操控任务,以此来增加或降低一个任务对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要求。

资源指向型因素把注意力和记忆力资源指向语言编码的方面,帮助语言学习者完成任务。

资源指向型维度包括+少成分,+此时此地,+认知推理。

然而,资源分散型因素给语言学习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资源增加了表现或程序性要求,但没有指向二语语言系统的任何方面。

资源分散型维度包括+准备时间,+单一任务,+先备知识。

Robinson(2001a ,2005,2007)的认知假设模型认为在资源指向型维度增加任务复杂度能够将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导向特定的语言结构和形式,会产生更准确、更复杂的口语产出,因为学习者必须注意任务的概念或功能要求,但会降低流利度,因为学习者必须明确地加工语言。

相反,在资源分散维度增加任务复杂度,会产生更低流利度、更低准确度、更低复杂度的口语产出,因为学习者的注意力不能指向语言系统的任何一个方面来满足增加的任务要求,它会消耗学习者更多的注意力和工作记忆,使学习者分配给语言形式的注意力资源相对减少。

Skehan(1998,2001,2005)把任务复杂度理解为任务要求二语学习者的注意量,他基于Carter,Gathercole 和Baddeley 的工作记忆提出了有限注意力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要求越多的任务需要学习者花费越多的注意力资源,因此会导致语言产出三个方面之间的竞争效应。

在Ske⁃han 的模型中,复杂度和准确度彼此竞争,认知要求越复杂的任务会导致语言复杂度和准确的降低。

Skehan 认为,增加认知任务的复杂度会把学习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任务的内容上,而不是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产出的准确度和复杂度上。

在资源指向型维度增加任务复杂度会降低口语产出的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在资源分散型维度增加任务复杂度对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有消极影响,原因是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有限,他们必须利用有限的资源库。

2.2任务准备准备作为资源分散型维度的一个因素,在对任务复杂度的研究中,已被很多研究者探讨。

在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中,准备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一个常见的变量,对语言的产出起着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习者做准备可以宽泛地定义为在完成任务之前或完成任务之中给学习者提高充足的时间使他们对他们的语言做概念或形式的心理工作(Ahmadian,2012a )。

不同类型的准备通常根据准备何时发生而区分(Ellis,2005b,2008,2009a )。

最基本的区分是任务前准备和在线准备。

任务前准备指的是在收稿日期:2016-09-20修回日期:2016-10-20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立项课题“EFL 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因素探究”(项目编号16jsyw-46)的资助作者简介:刘丹丹(1973—),女,江苏东台人,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申华莉(1990—),女,河南鹤壁人,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176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Overseas English海外英语2016年11月学习者完成任务前做的准备;任务前准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排练和策略准备。

排练是在完成任务前对完整任务的练习准备;而策略准备是对表达的内容和使用的语言做准备,但是没有机会练习整个任务(Ellis,2005b)。

在线准备指的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任务完成者利用可及的时间重组和准备(Skehan,2007)。

Yuan和Ellis(2003)推理,在线准备是一种涉及精细产出和监控的言语产出,这些产出过程可以根据Levelt的口语模型而理解。

他们把在线准备定义为说话者在言语准备时对构成阶段的注意以及对他们语言行为产出前后的监控。

在线准备指的是当学习者实际完成任务时在线做的准备。

在线准备也有两种形式:有压力的在线准备和无压力的在线准备。

有压力的在线准备是指学习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限制内迅速地完成任务;无压力的在线准备是指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时间不受限制(Ellis, 2005b)。

准备已经成为任务型学习之中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

Robinson(2005b)把准备分类在资源分散型的任务维度,意味着把准备时间从任务中去除会增加任务的复杂度。

Robinson (2005a)声称,在任务之前或任务之中给学习者提供准备时间是教学干预,它会影响流利度,最终,自动化。

Ortega(1999)认为,准备可能在言语产出的宏观层面减少一个给定任务的认知负荷,释放注意力资源。

Skehan的有限注意力资源模型认为,把准备时间从任务中去除会对学习者语言产出的三个方面(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都有消极影响。

二语学习者,尤其是那些水平有限的学习者,发现他们很难同时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因此他们需要优先选择关注语言的一方面来决定如何分配他们的注意力资源(Vanpatten, 1990;Skehan,1996)。

然而,当他们有机会对任务的语言内容做准备时,他们会弥补这些加工限制,最终,提高他们语言产出的质量(Skehan,1996)。

Ortega(1999)指出,有准备的产出比无准备的产出语言更流利、句法更复杂。

2.3实证研究已有的研究发现了任务前准备对口语产出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流利度和复杂度。

Foster&Skehan(1996)研究了任务前准备(无准备时间,10分钟的准备时间)和任务类型对32名学习者的口语产出的关系,研究表明准备对流利度和复杂度的影响显著;Mehnert(1998)的研究和他们的研究结果很相似。

他研究了不同长度的准备时间对31名德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准备条件分为4个层次:无准备组、1分钟的准备组、5分钟的准备组和十分钟的准备组,他得出:流利度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增加;10分钟准备条件下的复杂度显著比其他组高。

Yuan&Ellis(2003)的研究显示任务前准备提高了句法复杂度。

徐洪亮(2015)在对任务结构与准备条件对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时发现,在有准备时间条件下,任务结构特征对学生口语流利度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然而,有关任务前准备对准确度的影响的研究结论是复杂的。

Foster&Skehan(1996)得出的结论是在无指导的准备下,任务前准备对准确度有显著影响,但在有指导的准备下,任务前准备对准确度无显著影响。

Wendel(1997)的研究显示10分钟的任务前准备组和无准备组的语言准确度没有显著差异。

Mehnert(1998)发现口语的准确度只在1分钟准备的条件下提高了,但是更多的准备时间(5分钟和10分钟)都没有提高语言的准确度。

He&Wang(2003)将48名大学生按语言水平高低分成12个实验组,6个组在无准备条件下完成3个复杂度不同的任务,另外6个组有5分钟准备时间来完成这3个任务。

研究结果显示,准备时间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语言准确度。

Fan (2009)通过分析6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有、无准备条件下完成一项图片描述任务,考察准备时间和语言水平对中国学生二语口语准确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准备时间和语言水平对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均具有影响。

另外,也有研究者发现了在线准备对口语产出流利度、准确度和复杂度的显著影响。

Yuan&Ellis(2003)探讨了任务前准备和在线准备对42名中国大学生二语口语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线准备对准确度和语法复杂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任务前准备者比在线准备者产出了更流利和词汇更多样的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