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功能研究综述
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一、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现状
1、研究方法
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言学评估、语言病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研究 等。语言学评估主要用于分析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特点,如口语表达、听 力理解、阅读和写作等。语言病理学研究则探讨失语症的发生原因、病理过程 以及与大脑结构的关系。神经语言学研究则从神经层面探究失语症的语言机制。
2、语言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
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语言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和影响。语言不仅可以帮助人们 传达生态保护的信息,还可以影响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态度和行为。通过教育和 传播,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环保行动的开展。
3、生态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 叉研究
生态语言学与许多学科都有交叉,例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等。 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生态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人类 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和演变,心理学的研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态度。
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目录
01 一、失语症的语言学 研究现状
03 三、总结
02
二、失语症的语言学 研究未来方向
04 参考内容
失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语言沟通能力的丧失或受损。 本次演示将综述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 更好地了解失语症对语言能力的影响以及如何针对性地开展治疗。
三、生态语言学研究方法
1、语言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数据,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语言使用情况,分析语 言中蕴含的生态环境信息。
2、文化生态分析
这种方法旨在分析文化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文化如何影响人们对生 态环境的认知和行为。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生态观念和行为模式,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文化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言学研究综述与跨学科研究展望

语言学研究综述与跨学科研究展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作为人类的沟通工具与研究对象,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语言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以及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
本文将对语言学研究的综述进行概述,并展望其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它关注语言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语言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语音学领域,研究者们通过声学和实验方法了解了人类语音的产生、感知和认知过程。
在语法学领域,研究者们分析不同语言的句法结构,探索语言规则和句法通用性。
在语义学和语用学领域,研究者们研究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方式,深入探讨交际行为和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语言学也逐渐与其他学科进行了合作。
心理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和认知心理学方法,探索了语言处理和理解的机制。
社会学和人类学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的语言使用进行调查和分析,揭示出语言与身份、权力、文化等方面的关联。
未来,语言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和综合研究。
首先,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处理和分析语言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其次,神经科学的进展为我们研究语言处理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脑成像技术和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可以从大脑活动中揭示语言加工的机制,进一步深入理解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此外,语言学还可以与教育学和应用语言学等学科进行合作,研究语言教学、二语习得以及语言政策等实际问题。
通过开展实证研究和教育实践,我们可以改进语言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此外,在应用语言学领域,我们可以研究语言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应用方式,为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信息和指导。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话语标记语,如“其实”“所以”“换句话说”等,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它们不仅起到了连接话语、组织信息的作用,还对话语的理解和推断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对话语标记语进行语用学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语言交际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
我们将对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进行梳理,以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接着,我们将回顾话语标记语在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历程,从早期的理论探讨到近期的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成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话语标记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和语用效果,以及它们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对话语标记语语用学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研究问题。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脉络和全面的研究视角,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与特点话语标记语是日常交流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在日常对话、学术写作、演讲等各类语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功能与特点对于理解和分析话语结构、语境含义以及交际意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导与提示:话语标记语可以帮助听话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话题转换。
例如,“那么”常用于引出新的观点或话题,“而且”则用于加强之前的观点或提供额外的信息。
语境构建:话语标记语有助于构建和维持对话的语境。
例如,“话说回来”常用于将话题拉回到之前讨论的内容上,“换句话说”则用于提供另一种表达方式或角度。
信息组织:标记语还可以帮助组织和调整信息,使得表达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
如“首先”“其次”“最后”等用于列举或排序信息。
灵活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非常灵活,不受语法规则的严格限制,可以根据语境和需要自由添加或删除。
语境依赖性:话语标记语的意义和功能往往依赖于具体的语境。
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物性系统分析
物性系统是指语言表达中与事物的物理属性、存在状态等有关的语言现象。在 这封情书中,乔布斯运用了许多物性系统的手法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
1、人称代词
情书中的人称代词“你”和“我”的使用,体现了乔布斯与伴侣之间的亲密关 系。频繁出现的“你”让读者感受到乔布斯对伴侣的和珍视,而“我”则展示 了他的诚实和坦率。
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基本内容
摘要:本篇文献综述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探讨 和总结,分析了其中的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本次演示旨在为相关领 域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学术背景和参考资料,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对于揭示语言本 质、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认知的关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系统 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系统性,以功能主义为导向,注重研究语言在社会文化 语境中的运用。而物性理论则语言如何表达事物的属性和关系,是语言理解和 语义分析的关键。本次演示将梳理这两大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分析其研究现 状、争论焦点以及对于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1、乔布斯在情书中善于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 意图,使得整篇情书具有清晰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
谢谢观看
语篇分析
1、结构
整篇情书以回忆开始,描述了两人相遇的情景,接着表达了乔布斯对伴侣的爱 意和承诺。这种结构使得整篇情书具有清晰的脉络和逻辑顺序,让读者易于理 解。
2、组织
情书的组织有序、条理分明。乔布斯从回忆入手,逐步展开情感表达,最后以 承诺结束,使得整篇情书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3、语气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物性理论在研究方法和应 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者们结合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 研究成果,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例如,语料库语言学方 法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物性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数据,使得对于语言现象的 观察和分析更加精确和深入。此外,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物性理论 在知识图谱、智能问答、情感分析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Abstract本文旨在对语言学专业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的发展进行综述。
首先,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并对其与传统语言学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
接着,探讨了物性理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应用,并对物性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最后,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1. 引言语言学作为一门关于语言的科学,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律,旨在探寻人类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机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开拓,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语言学派别和理论体系。
在这些理论体系中,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模型和研究方法,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英国学者M. A. K.哈尔迪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体系。
其核心观点是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通过语言的选择和组织方式来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文化背景,通过分析文本的功能和结构来揭示语言的特征和规律。
3.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的关系相对于传统语言学的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观点,系统功能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交际意义。
传统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形式和结构的规律,而系统功能语言学通过对语言使用背后的社会环境和交际目的进行分析,提供了一种全面理解语言的方法。
4. 物性理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应用物性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物质性的语言元素在交际中的功能。
物性理论通过研究语言的声音、形态和结构等方面的特性,揭示了语言元素在交际中的功能作用。
通过物性理论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演化和变化。
5. 物性理论的发展历程物性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语音学到后来的语法和语义学,每一阶段都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研究综述——以《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刊载的语言学论文为例

文 以《 北 大 学 学 报 》 哲 社 版 , 文 不 再 说 明) 河 ( 下 近
功能语 法 、 知 研 究 Fra bibliotek 用 和语 篇 分 析 等 方 面 ( 认 语 本 文对其 分 节论 述 ) 其 根 本 出发 点 是 从 语 言 结 构 之 ,
来我 国语 言 学 研 究 的 四 大 转 向 , 对 语 言 学 的未 并
途, 而是 试 图发 现一 个 普 遍 存 在 , 用 于 全 部 语 言 适
作者简 介 : 刘龙 , 河北 大学外 国语 学院教 师 , 主要研 究方 向 : 言学 。 语
第 1 0期
近 年 来我 国语 言 学研 究 综 述
结论 , 因为 韩礼 德将 语 言 看 成 一 个 系 统 , 对语 言 功
能 的研 究 就 是 对 语 言 系 统 的特 性 进 行 研 究 , 研 他 究 的 目的 不是探 讨 语 言 到 底有 哪些 具 体 功 能 和 用
究 和应 用语 言学 研 究 趋 向等 四个 方 面 总结 出近 年
8 1
现 象 , 象 而 不 是 具 体 的 功 能 体 现 。而 其 他 学 者 抽 如 Bil 和 Maio k 是 研 究 语 言 的具 体 功 能 , t e hr l wsi n 试 图 通过 语 言来 研 究 别 的 问题 。 因此 可 以说 韩 礼
“ i o reA a s ” 一 术 语 , 2 D s us n l i 这 c ys 到 O世 纪 6 一 7 O O 年 代 语 篇 研 究 成 为 一 门 新 兴 学 科— — 篇 章 语 言
学 , 到 2 纪 8一 9 再 O世 O O年代 众 多语 篇 分 析专 著 的
语言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语言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涉及语言的结构、历史、发展、习得、运用等多个方面,是人类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学研究也日新月异,涌现出许多前沿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语言学领域的一些研究热点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语言习得语言习得一直是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理论被提出和讨论。
例如,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内在的语言能力来完成的,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模仿。
而近年来,一些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研究也为语言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
通过分析大量的语言数据,研究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规律和机制。
二、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语言是一个活的系统,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演化。
语言变化与语言演化是语言学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语言数据,探讨语言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同时,一些研究也关注语言演化的机制,试图解释为什么语言会不断地演化,并预测未来语言的发展方向。
三、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在语言学领域,有许多研究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些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差异,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传承文化。
另外,也有研究关注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探讨语言如何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四、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语言学领域,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研究者们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际方式、沟通障碍以及跨文化交际的策略和技巧。
他们试图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模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五、语言技术与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技术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语言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多个方面,它们在信息检索、智能对话、智能翻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现状综述

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现状综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语言作为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语言的使用不仅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必备条件,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因此,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其中的社会语言学更是备受重视。
本文旨在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社会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和功能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语言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变异、语言变化、语言政策、语言规范、语言教育等方面。
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的地域分布和方言研究。
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学的兴起,社会语言学开始关注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功能。
70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逐渐成为语言学的一个独立分支,研究的领域也逐渐扩大。
二、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现状1.语言变异和方言研究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方言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
因此,语言变异和方言研究一直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中国方言地图的制作和研究。
此外,还有大量的方言调查和方言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中国,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普通话推广和规范化展开的。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话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情况、普通话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
3.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中国,语言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外语教学和中文教学展开的。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外语教学和中文教学的方法、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教学评价等方面。
4.语言变化语言变化是社会语言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在中国,语言变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汉语的变化展开的。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汉语的历史演变和现代汉语的演变,以及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变化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功能研究综述
“功能”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发展甚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文章旨在理清语言学研究中“功能”的发展脉络,并探索其在个语言学派之间的传承和相互影响,最后简述元功能思想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标签:语言学功能综述
功能一词在《世界诗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在符号学中,其作为术语的使用分为三个方面:语言功能、句法功能、叙述功能。
对“功能”这个术语各语言学派有不同的理解。
语言学研究中有关功能的基本理论和成果
(一)古希腊的功能派
西方语言学最初的功能派出现在古希腊,也称为“描写民俗派”。
当时以Protagoras和Plato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语言观,归属功能主义语言学。
Protagoras 第一次从语义功能角度把句子分成祈求、提问、陈述、命令四类。
功能派强调异常,趋向描写性,把语言看成行动;关心的是意义跟修辞功能的关系;强调语言是选择,是资源;强调对语篇的语义解读,并把可接受性或用途(实际出现或可能出现什么)作为理想化标准。
(二)布拉格学派
胡壮麟(2002)称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看待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用来完成基本职责和任务的工具。
Mathesius于1923年提出了二功能说,即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表现为两种情况:单纯的交际;呼吁。
Mathesius的功能主义主要是一种研究方法。
布拉格语言学派在句法上的功能分析对以后的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Mathesius提出著名的句子功能全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主位)和表达的核心(述位)。
受Büler思想影响,布拉格学派在《论纲》中阐述了语言的两个基本功能:体现智能言语活动的社会功能及体现感情言语活动的表现功能。
社会功能又分为两方面,一是交际功能,二是诗歌功能。
布拉格学派的Jakobson(1960)在Büler的功能观的基础上将语言的功能扩展为六个:指称功能、诗歌功能、表情功能、呼吁功能、寒暄功能及元语功能。
Jakobson功能主义的思想核心,即语言的手段一目的模式。
lakobson的“六功能
说”不仅概括了语言的外部功能,他还提出了“元语功能”的概念。
这些思想无疑为Halliday的元功能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anef于1968提出了对句法进行三个平面的分析:语义平面、语法平面和交际平面,根据三个平面的理论,又区分三种句型:语义句型、语法句型和交际句型,后者又叫交际句型(杨炳钧等,2001)。
此后,在寻找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过程中,Firbas于1964年创造并发展了交际动力这个重要概念。
这些都对早期的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伦敦学派
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功能的思想最初由Malinowski以及布拉格学派Mathesius等明确提出。
Malinowski于1923年从人类学的角度明确区分了语言的三大功能:活动功能、叙述功能和巫术功能,他还提出了“意义即为语境中的功能”的思想。
1935年,Malinowski把语言的功能概括为两个,即实用功能与巫术功能,后来他又增补了另一功能——寒暄功能。
Firth1935年发展了Malinowski的思想,他指出意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音功能,词汇、词法及句法功能,一定语境下语言表达方式的功能,以及语义范围。
Firth后来特别说明,他要做的是找出能够应用于描述特定语言的普遍语言理论,而不是去找应用于描述普遍语言的普遍理论。
(四)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卡尔·比勒(Karl Bühler)
根据言语情景模式,比勒认为他说语言符号具有三个功能,“陈述、祈使和表述”功能,后来前两个功能改称为“表现和指令”功能。
比勒特别注重语言符号的表达功能,认为它是人类语言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动物的语言所无法比拟的。
比勒所提出的第一个公理实际上就是关于语言功能(或语义功能)的模式。
比勒的语言符号三功能说为后来由布拉格语言学派代表人物雅各布逊提出的语言六功能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五)法国功能主义
Martinet认为要区别语言的两种功能,一是语言在社会生活中所完成的功能,二是语言单位在完成交际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
前者包括交际功能、表达功能、思维推理功能、称谓功能及美学功能;后者包括语言单位的作用及一定语境中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语言的最重要功能是交际功能。
语言是具有双重分节的交际工具;功能语言学包括语法学和音系学,研究对应于两个分节(符位切分和音位切分)的问题。
(六)哥本哈根学派
在HjelmsIev把“功能”完全看成关系,且这种关系是语言形式而不是语言实体之间的实现。
他更进一步为这些功能分类,包括互依功能、决定功能、共存功
能等。
每一类功能又依据其在过程、系统中的实现分为一致关系、互补关系、选择关系、规定关系以及搭配关系、自立关系三组六种。
这构成了叶氏乃至哥本哈根学派功能理论的核心框架。
叶尔姆斯列夫用表1来表示他的功能理论:
表1以高度的形式化手段揭示了哥本哈根学派功能理论的本质。
对此,叶氏自己认为表1涵括了”所能预见到的各种语言功能”(袁耀辉,2007)。
(七)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研究
韩礼德认为语言之所以是语言,就是因为它必须提供某种功能。
社会对语言的要求促使语言形成自身的结构。
他从功能观点出发来描述语言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套语言的功能理论。
韩礼德把这些功能归纳为三个抽象的功能,称为“纯理功能”或“元功能”。
它们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表示语言用于表达主客观世界中过程、事物、现象等(经验功能)以及并列、从属、线形循环等逻辑关系(逻辑功能)等。
概念功能主要由语言的及物性系统和词汇系统中的词汇体现。
及物性系统是把人们的在客观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经历分割成若干种“过程”(pr ocess),并表明与这些过程相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
它包括六种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人际功能表示语言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表达,具体地讲,它表示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地位和亲疏关系,交际者的口气、态度、对事物出现可能性和出现频率的判断和估价等。
人际功能主要由语言的语气(mood)系统、情态(modality)系统来体现。
语气系统主要体现语言的言语功能,如提问题、下命令等。
韩礼德把这些言语功能归纳为四类:给予(offer)、求取(demand)、陈述(statement)、提问(question)。
情态由情态成分体现表示讲话者对其命题的肯定程度。
其肯定的方式有两种:频率(usuality)和概率(probability)。
语篇功能是讲话者把概念功能和人际组成语篇的功能,它使语篇形成一个语义整体,并使它与语境联系起来,成为语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八)荷兰功能语法
荷兰功能语法是荷兰著名语言学家西蒙·狄克(Simon Dik)所创立的语言学理论,其代表作是1978年出版的专著《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nunar)。
狄克(1978)认为,语言的功能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次中,并在各个层次发挥作用。
他主张从三个层次上来研究语言的功能:在语法层次上研究句法功能(syntactic function),指通过语言形式反应各种事态时所采取的不同视角;语义功能(semantic function),话语参与者在各事态中所扮演的角色;语用功能(pragmatic funcdon),指语言成分所处的信息位置。
元功能理论与英语教学
通过对实现经验功能系统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而且对学生在写作时根据体裁要求得体地使用适当的过程和参与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语态系统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Halliday(2000)认为,只要某过程有两个参与者,在安排他们和过程的位置时便是对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选择。
通过对各类文章的研究表明,文学性、记叙性的文章以主动语态为主,科技性、说明性的文章以被动语态为主。
人际功能用于表达说话人对人与事物的态度和推断并反映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和角色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对句子人际功能的分析从而达到提高习得者对语言得体使用的目的。
语篇功能中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等衔接手段是有效创造(写作)语篇的基础。
为保证句子语篇的平衡或强调某成分或保证语篇的连贯,使用标记主位等。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文章的需要来组织句子及全篇的成分的结构,使得文章具有一定的逻辑紧密性和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