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考察记录

合集下载

酚酞指示液稳定性考察方案

酚酞指示液稳定性考察方案

5 0・
科 技论 坛
酚酞指示 液稳 定性 考察方案
付 巍’ 张 莹 、 哈 药集团三精制 药股份 有限公司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6 9 ) f 1 、 哈 药集团三精加 滨药业有 限公 司,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6 9 2 摘 要: 本 实验考 察在 实际储存条件 ( 室温 ) 下, 酚酞指 示液的稳定性 , 以此结果确 定酚酞指示液 的储存 期 , 以保证 药品检验 的准确 性。酚酞作为一种常用指示剂, 广泛使 用于酸碱 滴定过程 中。 通常情况下酚酞遏 酸溶 液不变色, 遇 中性溶液也不 变色, 遏碱溶液 变红 色。 酚
稳定性考察 。 2 . 对 比试 验用指示液配制 : 在设定 的考察期 内每次临用新制 酚
酞指示液一瓶作为对 比指示液。 3 . 酸碱溶液的选定: 由于酚酞指示液变色范 围在 8 . 3 — 1 0 . 0之 间 , 即溶液 p H值 小于 8 - 3时 ,滴加 酚酞指示 液溶 液无 色 ,故可选 用 0 . 1 m o l / L盐酸滴定液( p H值约为 1 ) 作为显色用酸液 。溶 液 p H值大 于1 0 . 0时 , 滴 加酚 酞指示液溶 液呈 现红 色 , 故 选用 0 . 0 1 mo l / L氢氧 化钠溶液( p H值约为 1 1 ) 作 为显色用碱液 。 4 . 操作步骤 ( 1 ) 酚酞指示液配制当天观察该指示液 l 生状并作好记录。 ( 2 ) 量取 1 0 m l 0 . 1 mo l / L盐酸溶 液及 1 0 m l 0 . O l m o l / L氢氧化钠溶 液置于两个小烧杯 内( 编号 为 a 、 b ) 。滴加供试 品指示液 , 观察两个 烧杯 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 做为 0月结果作好记录 。 ( 3 ) 于设定 的间隔时间内观察供试 品指示液性状 , 作好记 录。 分

稳定性考察方案

稳定性考察方案

稳定性考察方案1.对各品种生产的前三批进行稳定性考察,每批拟计划一定量进行考察。

其余批次只做一般留样考察,留样量为三次复检的全项检验量。

2.考察项目: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中《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确定。

3.考察方法:3.1加速试验:℃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六个月,3.1.1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在试验期间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考察要点项目进行检验。

3.1.2在上述条件下,如6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制定的质量标准,则应在如下条件温度30±℃2℃、相对湿度65%±5%情况下进行加速试验,时间仍为六个月。

3.2长期试验:按市售包装,在温度18~26℃、相对湿度60%±15%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末取样,按各剂型品种具体的稳定性考察要点项目进行检验。

12个月后,仍继续考察,分别于18个月,24个月,36个月(以此类推)末取样检测。

将结果与0月比较以确定药品有效期。

3.3高温试验:供试品置密封洁净容器中,在60℃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测有关指标。

如供试品发生显著变化,则在40℃下同法进行试验。

如60℃无显著变化,则不必进行40℃试验。

3.4高湿试验:试品置恒温密闭容器中,于25℃,相对湿度为90%±5%条件下放置10天,在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测。

检测项目应包括吸湿增重项。

若吸湿增重5%以上,则应在25℃,RH75%±5%下同法进行试验;若吸湿增重5%以下,且其他考察项目符合要求,则不再进行此项试验。

液体可不进行高湿试验。

3.5光照试验:供试品置光照箱或其它适宜的光照容器内,于照度不<5000Lx 的条件下,放置10天,在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测。

3.6以上为影响因素稳定性研究的一般要求,根据药品的性质必要时可以设计其他试验,如酸、碱及氧化降解等。

稳定性考察操作规程

稳定性考察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稳定性考察操作规程,规范稳定性考察方法。

二、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稳定性考察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物料及产品的稳定性考察。

三、职责:质量控制科负责人、质量控制科技术员、质量控制科检验员对实施本标准负责。

四、内容:1 制定年度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1.1 质量控制科负责人于每年12月份根据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制订第二年的《年度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确定第二年度持续稳定性考察程序的品种。

并交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批准。

2 各品种持续稳定性考察方案的制定2.1 质量控制科技术员应在收到持续稳定性考察的申请单后1周内完成该品种持续稳定性考察方案的编写工作,并交质量控制科负责人审核,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

2.2 持续稳定性考察方案的内容2.2.1 需进行考察产品的名称、规格、考察批次数。

2.2.2 相关的物理、化学、微生物和生物学检验方法,或采用持续稳定性考察专属的检验方法。

2.2.3 检验方法依据。

2.2.4 合格标准。

2.2.5 容器密封系统的描述。

2.2.6 试验间隔时间。

2.2.7 贮存条件或试验条件采用《中国药典》规定的稳定性试验标准条件。

2.2.8 检验项目,为产品质量标准所包含的全部项目,如检验项目少于产品质量标准所包含的项目,应当说明理由。

2 各品种持续稳定性考察样品量2.1 影响因素试验需1个批次,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需3个批次(或至少每年应当考察一个批次,除非当年没有生产。

)。

3 各品种持续稳定性考察项目3.1 产品持续稳定性考察项目:产品持续稳定性考察项目表3.2 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持续稳定性考察项目除装量外均按3.1项执行。

4 持续稳定性考察方法4.1 影响因素试验4.1.1 高温试验:供试品开口置密封洁净容器中,在60℃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测有关指标。

如供试品发生显著变化,则应在40℃下同法进行试验。

如60℃无明显变化,则不必进行40℃试验。

4.1.2 高湿度试验:供试品开口置恒湿密闭容器中,于温度25℃,相对湿度 90%±5%条件下放置10天,在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测有关指标。

稳定性考察验证指南[1]

稳定性考察验证指南[1]

13.稳定性实验在这里你会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需要进行稳定性试验存在什么样的稳定性试验运输条件是如何确定的怎样的程序和特殊要求是需要特别加以考虑的(指南)文件的要求是什么如何降低成本,以及在哪些领域能降低成本数据应该如何评估(推测)如何处理稳定性试验的超标及超出趋势结果定义药品的稳定性是指原料药及其制剂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能力。

稳定型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中间产品或制剂的性质在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科学依据,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并且通过持续稳定性考察可以在有效期内监控药品质量,并确定药品可以或预期可以在标示的贮存条件下,符合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

应用范围稳定性研究是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与药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紧密相关。

其具有阶段性特点,贯穿原料药(API),制剂产品及中间产物的药品研究与开发的全过程,一般始于药品的临床前研究,在药品临床研究期间和上市后还应继续进行稳定性研究。

原则研发阶段:应进行全面的稳定性实验,以得到注册所需所有数据。

此数据用于证明环境因素对产品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包装、储存条件、复验周期(API而言)和有效期。

已上市阶段:产品上市后,应进行适当的持续稳定性考察,监控已上市药品的稳定性,以发现市售包装药品与生产相关的任何稳定性问题(如杂质含量或溶出度特性的变化);也用于考察产品上市后因变更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稳定性分类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及法规要求,我国的稳定性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影响因素实验加速稳定性实验长期稳定性实验持续稳定性实验各公司根据需求及法规规定,还可以进行中间产品放置时间稳定性实验,批量放大及上市后变更(如生产设备变更,原辅料变更,工艺调整等)稳定性实验以及特殊目的稳定性实验,例如对偏差调查等的支持性实验。

要点10.9.1基本要求(参考中国药典 2010)稳定性试验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其设计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结合原料药的理化性剂型的特点和具体的处方及工艺条件进行。

持续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

持续稳定性考察管理规程

目的:通过持续稳定性考察可以检测在有效期内药品的质量,并确定药品能够在标示的贮存条件下,符合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正式生产的产品、中间产品、原料、主要辅料等稳定性考察。

责任人: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内容:1 持续稳定性考察的目的:是在有效期内监控药品质量,以发现药品与生产相关的稳定性问题(如杂质含量或溶出度特性的变化),并确定药品能够在标示的贮存条件下,符合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

2 持续稳定性考察对象:主要针对市售包装药品。

但也需兼顾待包装产品。

还应当考虑对贮存时间较长的中间产品进行考察。

3 稳定性考察方案:每个品种需要制定考察方案,考察方案应由质量受权人批准执行。

3.1 考察方案应涵盖药品有效期;3.2 每种规格、每个生产批量药品的考察批次数;3.3 制定考察项目、检验方法依据及合格标准;3.4 容器密封系统的描述;3.5 考察周期及检验频次;3.6 贮存条件(采用与药品标示贮存条件相对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药典》规定的长期稳定性试验标准条件)。

4 稳定性考察留样原则及批次数量:4.1 产品批准上市后首次生产的前三批验证产品,对不同包装材料及包装规格的销售产品均要分别留样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

4.2 生产第二年起各年的产品,对生产的每种规格、每种内包装形式的药品,至少每年应当留取一批进行持续稳定性考察。

4.3 有重大变更或生产和包装有重大偏差的药品应当列入稳定性考察。

改变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变更、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及其他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变更时,应当对变更实施后生产的药品留样三批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

4.4 重新加工、返工或回收的批次,也应当留样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

4.5 考察样品留样数量:按照取样频次、考察项目、考察期内所需的全检量。

4.6 为监控公司产品在有效期内质量所进行的持续稳定性考察批次,常规产品每年抽取1-3批。

稳定性考察验证指南

稳定性考察验证指南

在这里你会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需要进行稳定性试验?存在什么样的稳定性试验?运输条件是如何确定的?怎样的程序和特殊要求是需要特别加以考虑的(指南)?文件的要求是什么?如何降低成本,以及在哪些领域能降低成本?数据应该如何评估(推测)?如何处理稳定性试验的超标及超出趋势结果?药品的稳定性是指原料药及其制剂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能力。

稳定型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中间产品或制剂的性质在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科学依据,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并且通过持续稳定性考察可以在有效期内监控药品质量,并确定药品可以或预期可以在标示的贮存条件下,符合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

稳定性研究是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与药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紧密相关。

其具有阶段性特点,贯穿原料药(API),制剂产品及中间产物的药品研究与开发的全过程,一般始于药品的临床前研究,在药品临床研究期间和上市后还应继续进行稳定性研究。

研发阶段:应进行全面的稳定性实验,以得到注册所需所有数据。

此数据用于证明环境因素对产品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包装、储存条件、复验周期(API而言)和有效期。

已上市阶段:产品上市后,应进行适当的持续稳定性考察,监控已上市药品的稳定性,以发现市售包装药品与生产相关的任何稳定性问题(如杂质含量或溶出度特性的变化);也用于考察产品上市后因变更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

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及法规要求,我国的稳定性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影响因素实验加速稳定性实验长期稳定性实验持续稳定性实验各公司根据需求及法规规定,还可以进行中间产品放置时间稳定性实验,批量放大及上市后变更(如生产设备变更,原辅料变更,工艺调整等)稳定性实验以及特殊目的稳定性实验,例如对偏差调查等的支持性实验。

基本要求(参考中国药典2010)稳定性试验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其设计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结合原料药的理化性剂型的特点和具体的处方及工艺条件进行。

持续稳定性考察报告表格记录

持续稳定性考察报告表格记录
0个月
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36个月
检验结论
检验人员: 主管人员:
备注
长期稳定性考察试验记录(Ⅱ)
产品名称: 产品批号:
储存温湿度: 日期:
检验
项目
标准
限度
储存期及测试结果
0个月
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36个月
检验结论
检验人员: 主管人员:
备注
稳定性考察(加速试验)试验记录
持续稳定性考察报告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标准依据
日期
概述(储存条件、时间、周期、检验项目等):
QA签字: 日期:
试验结果分析及初步结论:
QA签字: 日期:
结论:
QA签字: 日期:
结论:
质量部经理: 日期:
长期稳定性考察试验记录(I)
产品名称: 产品批号:
储存温湿度: 日期:
检验
项目
标准Leabharlann 限度储存期及测试结果产品名称: 产品批号:
储存温湿度: 日期:
检验项目
标准限度
储存期及测试结果
0个月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
检验结论
检验人员: 主管人员:
备注

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稳定性考察报告

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稳定性考察报告

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稳定性考察报告一、背景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广谱青霉素阿莫西林与酶抑制剂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属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儿童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

近期,我院儿科病区反映该药配置过程中易变色,给临床使用造成困惑,不知道是药品稳定性有问题还是配置操作不规范造成。

为考察药物稳定性,摸索最佳配置方法,药剂科与儿科联合,选取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 华北制药生产批号F7025605)进行对照试验。

二、实验过程1.实验器材20ml注射器7支、避光袋1个由儿科二病区提供;1.2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瓶、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5袋、5%葡萄糖注射液100ml 1袋、室内温度计1个由儿科药房提供。

2.实验目的考察浓度、温度、溶媒、光线、放置时间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稳定性的影响。

3.实验设计试验共设7组,见表1。

表中未特别注明者,按照标准条件处理,标准条件为:在25±2℃下,向1.2g药瓶中加入20mL生理盐水溶解,并立即加入到100mL 生理盐水输液袋中。

1、2为高浓度组,3、4为对照组、5号用5%GS做溶媒,6号避光,7号为高温组。

配制操作:付俊拍照及记录:董自然、赵洁试验场地:(1)室温组:儿科二病区配液室;(2)高温组:检验科三、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1号、2号、5号、7号四组药液颜色在4h内发生变化,具体情况见表2。

1.高浓度组(1.2g/10ml)药液颜色变化对比组图0min 20min 60min 120min 240min 2.高温组(37℃)药液颜色变化对比组图0min 60min 120min 180min 240min四、小结1.浓度、温度、溶媒可明显影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液的稳定性。

高浓度组(1.2g/10ml)放置20min,高温组(37℃)放置30min,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组放置120min,药液即变淡黄色,且放置时间越长药液颜色越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36个月
批号:
留样日期:
水分(%)
鉴别
平均装量(g)
崩解时限(min)
含量(μg/粒)
细菌、霉菌酵母菌
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
批号:
留样日期:
水分(%)
鉴别
平均装量(g)
崩解时限(min)
含量(μg/粒)
细菌、霉菌酵母菌
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
批号:
留样日期:
水分(%)
药品持续稳定性考察检验记录
文件编号:R-QM-008101
名称:
质量标准
水分:〈 9.0%
鉴别:与对照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
装量差异:0.315g~0.385g
崩解时限:30min
含量:≥70μg/粒
微生物
细菌数:10000个/g
霉菌数:100个/g
大肠埃稀菌:不得检出
大肠菌群:<100个/g
项目时间
0个月
鉴别
平均装量(g)
崩解时限(min)
含量(μg/粒)
细菌、霉菌酵母菌
大肠埃菌、大肠菌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