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题稿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说题比赛-1卷-26市1等奖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高中化学说题比赛-1卷-26市1等奖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回答以下问题: (1)a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b中放入少许碎瓷片目标是____________。f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顿加热, 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___________;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即注入氢氧 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3,d中保留少许水。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 ①d中保留少许水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表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经过 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 NH3·H3BO3+HCl= NH4Cl+ H3BO3。
蛋白质有机氮(N)→ 铵盐(NH4+)O→H-NH3→ NH3·H3BO3 → NH4Cl
回答以下问题
e中反应
e采取中空双层玻璃瓶作用是___保__温__使_。氨完全蒸出
(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
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质量分数为
_____1_.4_C__V%,样品纯度≤___7_.5_C_V_%。
m
m
6/12
命题立意
解题思绪
及考点
及策略
回答以下问题:
(1)a作用是___防__止__b_中__压__强__过_。大 (2)b中放入少许碎瓷片目标是___预__防__液__体__暴_。沸
f名称是___直__形__冷__凝__管_。

化学说题说纲课件

化学说题说纲课件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在加
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
了过量的锌外还有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取干燥后的滤
(五)及时反思, 查漏补缺。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 求学生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 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 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 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 哪些“顽症”尚末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 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 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四)重视习惯,严格要求。化学复习要在知识整合的基 础上注重能力、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当一轮复 习结束时,可能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知识 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语言表达能 力差、化学实验能力差、思维的变通性差等问题,在第 二轮专题复习中要进一步严格要求,重视良好的习惯和 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采取多提问,多动笔,边总结 边纠正的方法。一定要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 不精等现象。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滴入稀硝酸,加入硝酸 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洗涤干净
(3)洗涤主要是除去SO42-和CO32-离子。检验洗净应该 检验SO42-离子。源于教材必修1
(4)第五步煅烧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ZnCO3·xZn(OH)2====(x+1)ZnO+CO2↑+xH2O

高中化学说题比赛

高中化学说题比赛

高中化学说题比赛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各个领域。

高中化学素有一定难度,但也是非常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学科。

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实践和应用能力,许多学校会组织化学实验比赛。

而高中化学实验比赛则是展示学生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的舞台。

高中化学实验比赛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实验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

只有理论知识牢固,才能指导实验实施过程,并正确解释实验结果。

其次,实验比赛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需要准确、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最后,实验比赛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

在实验设计环节,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提出独特的实验方案,通过创新实验设计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实验比赛中,不仅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许多实验比赛是以团队形式进行,要求队员之间密切合作,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组队比赛,学生可以互相合作,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团队合作不仅是实验比赛中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重要能力。

此外,高中化学实验比赛也是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的舞台。

在比赛中,学生不仅要展示自己的科学实力,还要展现出自信、沟通、表达等方面的优秀品质。

比赛中,学生可以展现他们的个性和风采,激发自身的潜能和自信心。

同时,比赛也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与其他参赛者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高中化学实验比赛中,评审团通常会根据实验的创新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来评选优胜队伍。

优秀的实验作品不仅要有独特的设计理念,还要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科学的结论。

参赛队伍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需要做到严谨细致,注重细节,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实验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也是评选优胜队伍的重要标准。

优秀的实验作品不仅要有科学性,还要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或者拓展科学领域的边界。

化学说题比赛稿汇编

化学说题比赛稿汇编

定南中学“说题比赛”说题案化学教研组肖文盛对于同一化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处理往往会导出许多不同的解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思路解题,既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思路,形成立体的思维网络;又能通过比较选择最合理、最简捷的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今天晚上我要说的题是: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A.1:2 B.2:3 C.3:1 D.5:3 -、解题思路:1、本题来自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1卷)理综化学12题。

题目涉及知识点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

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

2、已知点为:磷质量和氯气标准下的体积;求解点为:反应后产物物质的量之比;题眼为磷消耗掉了氯气。

3、隐含条件和潜在信息为磷与氯气发生两个反应。

4、易错点,易混点,关键点都在涉及到过量问题计算。

二、解题方法:【解法一】方程式法314 mL氯气(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0.314/22.4=0.014mol0.25g磷的物质的量=0.25/31=0.008molP先完全转化为PCl3,如果CL2有剩余,再反应,转化为PCl5.2P+3Cl2=2PCl32-- --3---------20.008----X--------Y X=0.012mol Y=0.008molCL2剩余的物质的量=0.014-0.012=0.002molPCl3+Cl2=PCl51-----1----- --1A----0.002----Z A=0.002mol Z=0.002mol 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0.008-0.002):0.002=3:1【解法二】十字交叉法:2P+3Cl2=2PCl3;2P+5Cl2=2PCl5,由题可知磷的物质的量为:0.25/31.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14/224.若全部生成三氯化磷的话:则需要氯气为:(0.25/31)*3/2=0.75/62若全部生成五氯化磷的话,则需要氯气为:(0.25/31)*5/2=1.25/62十字交叉:PCl30.75/62 x3.14/224PCl5 1.25/62 y这里的x指的是,取(1.25/62)-(3.14/224)的绝对值,y是取(0.75/62)-(3.14/224)的绝对值,然后x:y≈3:1【解法三】守恒法设Pcl3有x mol PCl5 有y mol则Cl守恒,3x +5y==2*0.314/22.4 P守恒 x+y==0.25/31x==0.00211 y==0.00595PCl3 :PCl5==x:y==1:2.82 约既是1:3三、题目变式[变一] 1mol磷和2mol氯气完全发生反应,它产物是什么,各为多少。

高考有机说题稿

高考有机说题稿

说题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题的题目是《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综化学38题》原题再现:对羟基甲苯甲酸丁酯(俗称尼泊金丁酯)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

以下是某课题组开发的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出发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路线:已知以下信息: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D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F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1:1。

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3)D的结构简式为____;(4)F的分子式为______;(5)G的结构简式为_____;(6)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2:2:1的是____(写结构简式)。

答案(1)甲苯(2),取代反应(3)H4O3Na2(4)C(5)(6)13 ,这道题我从以下六个角度进行阐述:一、立体命意本题以有机化合物的框图推断为载体,考查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部分内容: 分子式、结构简式、有机方程式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等化学用语。

它更凸显了新课程理念中要求考生能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提高获取相关有效信息的素养”等能力的要求,给学生更多思考和答题空间。

充分关注了新课改,引领了新课改,符合时代要求。

二、知识梳理1、有机反应官能团的性质2、有机分子中氢原子种类的判断3、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反应类型4、有机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名称化学用语的考察5、同分异构体的书写6、信息整合能力三、试题分析包括了学情分析和试题分析。

这道题是典型的有机框图推断题。

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强,要求考生具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提高获取相关有效信息的素养”,它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起点高,落点低。

化学说题稿

化学说题稿

化学科组说题稿原题再现33.(16分)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写出两条)(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硝酸、AgNO3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试管、滴管(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a g KIO3(化学式量:214)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

则c(Na2S2O3)=_________mol·L-1。

(只列出算式,不作运算)已知:IO3-+5I-+6H+=== 3I2+3H2O 2S2O32-+I2===S4O62-+2I-说题过程: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我今晚说题的题目是2014年广州一模理综卷的第33题。

一、考点分析这是一道无机化学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滴定计算。

这种题型以新物质制备为背景,涉及知识面广,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反应原理的理解,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化学语言的准备把握,还要较强的化学计算能力,属于中等偏难题目。

二、试题讲解与评价――讲解:本题涉及内容篇幅比较大,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才能够顺利解题。

高考真题化学说题

高考真题化学说题

高考真题化学说题高考化学真题题目是中学生备考的一大焦点,其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其中,解答题中的“说题”要求考生阐述某一现象或问题的原理、过程、应用等,为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考察点。

下面我们就以一道高考真题为例,探讨化学说题的解答技巧。

【高考真题】某地某学校的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亚硝酸钠溶液反应制备新鲜的氧气气体。

实验中观察到氧气气体反应管中有深蓝色气泡产生,并且有可燃气体逸出。

求解释氧气气体的产生原理及深蓝色气泡的成因。

解题步骤如下:1. 了解实验反应类型和条件。

根据题目描述,可以确定这是一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

其中,过氧化氢是氧化剂,在亚硝酸钠存在下被还原为氧气;亚硝酸钠是还原剂,在过氧化氢存在下被氧化。

2. 分析氧气气体的生成原理。

根据反应类型,过氧化氢在亚硝酸钠溶液中被还原的过程产生氧气气体。

氧气气体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摩尔比成正比,可以利用化学计量关系计算生成氧气的量。

3. 推导深蓝色气泡的成因。

由于题目描述实验中观察到深蓝色气泡产生,并且有可燃气体逸出,可以判断深蓝色气泡是氧气气体与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形成的产物,且反应是可燃气体逸出的充分条件。

4. 总结实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步骤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氧气气体来自过氧化氢和亚硝酸钠反应,深蓝色气泡由氧气与其他成分反应而成,并伴有可燃气体逸出。

为了进一步分析深蓝色气泡的成因,可以进行实验室测试,找出深蓝色气泡的组成成分及反应机制。

通过以上解题步骤,我们对化学真题中的说题类型有了初步了解。

在解答化学真题时,考生应该注重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反应过程的分析、物质转化的计量关系等方面的应用,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清晰表达观点,把握解题思路,切忌模糊不清或跑题偏离。

希望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充分掌握高考化学说题的解答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逐字稿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逐字稿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逐字稿面试主考官:你好,请问你能为我们试讲一下初中化学的内容吗?面试者:当然可以。

我准备试讲的内容是关于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

面试主考官:很好,请开始。

面试者:谢谢。

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关于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知识。

首先,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着三种基本的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物质的最密集状态,分子之间的排列比较紧密稳定。

液态是介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状态,分子之间的排列相对较松散。

气态是物质的最稀疏状态,分子之间的排列较为稀疏。

面试主考官:请问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面试者:很好的问题。

同学们,当物质的温度上升时,原本在固态中紧密排列的分子会逐渐变得活跃起来。

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我们称之为熔点,固态物质就会转化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同样地,当液态物质的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分子活跃度增加,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我们称之为沸点,液态物质就会转化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反过来,也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气态物质转化为液态和固态,这个过程分别称为液化和凝固。

面试主考官:那么请问,液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区别呢?面试者:液化和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相同的,只是方向相反。

液化是指气态物质通过降温转化为液态,而凝固则是指液态物质通过降温转化为固态。

在这两个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排列逐渐变得紧密,而其活跃度则逐渐降低。

面试主考官:讲得很清晰,谢谢你的回答。

面试者:谢谢。

以上就是我对于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试讲,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面试主考官:非常好,你的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都很出色。

祝贺你。

面试者:非常感谢您的夸奖,我会继续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科组说题稿
原题再现
33.(16分)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写出两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限选
..试剂及仪器:稀硝酸、AgNO3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试管、滴管
(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a g KIO3(化学式量:214)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

则c(Na2S2O3)=_________mol·L-1。

(只列出算式,不作运算)
已知:IO3-+5I-+6H+=== 3I2+3H2O 2S2O32-+I2===S4O62-+2I-
说题过程: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我今晚说题的题目是2014年广州一模理综卷的第33题。

一、考点分析
这是一道无机化学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滴定计算。

这种题型以新物质制备为背景,涉及知识面广,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反应原理的理解,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化学语言的准备把握,还要较强的化学计算能力,属于中等偏难题目。

二、试题讲解与评价――讲解:
本题涉及内容篇幅比较大,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才能够顺利解题。

由题目可以得到两层信息:一、这是一道有关无机物制备的实验题,制备原理和制备所需的试剂都已给出来。

二、这个无机物制备需要经历一系列流程,在某个流程步骤中还涉及到气体的吸收装置。

通过通读问题,整合题干信息,可以知道:
第(1)题第一小问主要考查的是常见实验室制备的流程分析方法和实验现象的描述,结合SO2的性质,要求在理解装置特点与用途的基础上,结合SO2的漂白性与还原性进行解题。

解题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语言准确应用。

第二小问考查的是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和实验改进能力。

解题过程要掌握各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因素,结合新情境进行分析,开放性比较强,答案合理即可。

第(2)题为常见离子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报告的书写。

学生首先要了解实验目的——检验Na2CO3含有的少量NaCl、NaOH杂质,结合实验要求和题目提示的信息,设计实验方案,根据NaCl含有氯离子特点,可以通过沉淀法鉴定,这一小问容易解决;而如何检验NaOH的存在,就必须在充分理解提示(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的基础上。

利用其提供的(限选试剂及仪器)设计实验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后在大脑里模拟实验的进行,进而把想法转化为准确的化学语言,把操作过程和预期现象描述出来。

第(3)题为滴定计算题,首先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电子守恒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思想,然后理清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计量关系,由已知的两个方程式,分析消去中间变量可以得到KIO3与Na2S2O3之间的计量关系是1:6,然后列方程式求解得到相应物理量。

参考答案:
33.(16分)
(1)①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溶液颜色很快褪色或指出相应试剂的正确颜色(红色、黄色等)很快褪色也可得分。

②增大SO2的接触面积、控制SO2的流速、适当升高温度、使用多孔球泡,减缓通入SO2气体的速率等(答其中二条即可)(2)
(3)根据滴定关系可知:
KIO3~ 6 Na2S2O3
1mol 6mol
a/214 cv/1000
列式有:cv/1000 = 6a/214 解之得:c = 6000a/214V 或3000a/107V
二、试题讲解与评价――评价
1、命题立意
综合实验题,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能力提升的考查。

2、能力水平
能够体现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

三、学情分析
对于我现在所教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来说,储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是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题的灵活性还不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重点依然是巩固好基础,再谋求提高;而在动手设计实验方案的方面还有待加强,在运用化学语言方面也缺乏练习,化学计算能力低,尤其是运用抽象字母的运算能力更低。

为适应高考要求及变化趋势,我提出以下学法指导。

四、学法指导
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这是我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

这启示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学习兴趣,多寻找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加以训练;同时课堂教学中突出化学的学科特色-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报告的书写;又因为化学计算是学生的一个短板,我们就要从学生一开始学化学就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培养解题思路。

五、题目变式
3.合成氨是“将空气变成面包”的反应,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图:
Ⅰ.原料气的制备
(1)合成氨所需氮气来自空气,方法之一是将空气液化后再加热分离;请另设计一种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工业上获得氢气的一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Ⅱ.原料气的净化
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原料气在进入压缩机之前必须经过净化、精制处理,“精制”过程通常是将含有少量CO、CO2、O2和H2S等杂质的原料气体通入含有氨水的醋酸亚铜二氨([Cu(NH3)2]Ac)溶液,以获得纯净的原料气。

其中,吸收CO的反应为
CO+[Cu(NH3)2]Ac+NH3·H2O [Cu(NH3)3CO]Ac+H2O(l)ΔH<0。

(3)为了提高CO的吸收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氧气时,氧气将[Cu(NH3)2]Ac氧化为[Cu(NH3)4](Ac)2,则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Ⅲ.氨的合成
(5)合成氨工业中采取的下列措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采用较高的压强(20~50 MPa)
B.采用500 ℃的高温
C.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D.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N2和H2循环到合成塔中并补充N2和H2
(6)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法合成氨的简易装置。

简述检验有氨气生成的方法:_________。

解析:
这种题以物质制备为背景,涉及知识面广,解题思路是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进行解题,解答此类试题的一般顺序是:第一,认真阅读题干,提取有用信息。

第二,仔细观察框图和所给的装置图,联想熟悉的实验,了解每个步骤和食品与熟悉实验相似的地方,分析每个仪器中所装药品的作用;第三,通读问题,整合信息,把所有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题给信息和化学基础知识解出正确答案。

六、预测及反思
近几年广东高考化学卷依然会以物质制备为背景,综合考查以物质的组成、性质为主要探究点设计的试题,其命题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解决这类试题的有效办法是: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熟悉常见探究角度、考查设计的问题,掌握基础实验操作方法,掌握正确分析方法和答题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