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一、光的基础知识1. 光的来源: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灯泡、荧光灯)。
2. 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激光束在空气中的直线传播。
3. 光速:在真空中,光速约为每秒299,792,458米,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二、光的反射1.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能形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3.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镜面反射指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反射,而漫反射指光线在粗糙表面上向各个方向散射。
三、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常数(介质的折射率)。
3. 透镜成像:凸透镜能形成实像或虚像,凹透镜只能形成缩小的或放大的虚像。
四、光的色散1. 色散原理: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介质时,由于折射率不同,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线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2. 光谱:通过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谱。
3. 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或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
五、光的干涉和衍射1. 干涉现象:两个或多个相干光波相遇时,光强的增强或减弱现象。
2. 双缝干涉:通过两个相距很近的狭缝的光波相遇时,会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3. 衍射现象:光波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发生的方向改变现象。
六、光的偏振1. 偏振光: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波称为偏振光。
2. 偏振片:只允许特定方向振动的光通过的光学元件。
3. 马吕斯定律:描述偏振光通过两个偏振片后光强变化的定律。
七、光的应用1. 光纤通信: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传输信息。
2. 激光技术:利用激光的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方向性的特点,在医疗、工业和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 光学仪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利用光学原理放大或观察微小或远距离的物体。
光的传播与反射知识点总结

光的传播与反射知识点总结光的传播与反射是光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光的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光的传播与反射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光学原理。
一、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和光速不变的规律。
1. 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当光通过两个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 光速不变: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光速c,而在任意介质中,光速都小于光速c。
光速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光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会变慢。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束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回原来的介质的现象。
光的反射符合反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
1.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斯涅尔定律:定义了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界面两侧的夹角,以及两个介质的折射率决定了折射现象。
斯涅尔定律可用数学公式表示为: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三、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介质时发生的折射现象导致不同频率的光束产生不同的折射角度。
由于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和折射率,所以会发生色散现象。
1. 色散现象: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分解为七彩光,这是由于不同频率的光经过折射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折。
2. 瑞利散射:光在遇到微小颗粒或粗糙表面时发生散射现象,将光线随机扩散。
瑞利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蓝色,夕阳呈现红色。
四、光的应用光的传播与反射的知识点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1. 光纤通信:利用光的传播特性,将信息通过光纤传输,具有高速、大容量和低损耗的优势。
2. 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等,利用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实现观察、放大和投影功能。
3. 光传感器:利用光的散射、反射或折射特性,感应环境中的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一、光的基础知识1.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速在真空中约为3×10^8 m/s,在其他介质中速度会减小。
2.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射光线规律性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 漫反射:粗糙表面反射光线规律性弱,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散射。
3.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 折射率: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对于真空中速度的比值。
4. 光的颜色-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波长大约在380 nm到750 nm之间。
- 颜色由光的波长决定,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 光谱:通过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般的光谱。
二、透镜及其成像1. 透镜的类型- 凸透镜:两侧向外凸起,能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
- 凹透镜:两侧向内凹陷,能使平行光线发散。
2. 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凹透镜成像:- 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 透镜的光学参数- 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 视距:透镜中心到成像位置的距离。
- 放大倍数:成像与物体大小的比值。
三、光的干涉和衍射1. 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光强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 干涉条件:两束光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2. 光的衍射- 衍射现象: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传播方向发生偏离直线的现象。
- 单缝衍射:光波通过一个狭缝时产生的衍射图样。
四、光的偏振1. 偏振光- 偏振光是振动方向受到限制的光波。
- 通过偏振片可以获得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线偏振光。
光学基础知识 - 光的反射、折射、衍射

光的反射、折射、衍射作者:Xitek光的传播可以归结为三个实验定律: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非均匀介质种光线将因折射而弯曲,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大气中,比如海市蜃楼现象,就是由于光线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中折射而引起的。
【费马定律】:当一束光线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时,由介质1投射到与介质2的分界面上时,在一般情况下将分解成两束光线:反射(reflection)光线和折射(refraction)光线。
光线的反射光线的反射取决于物体的表面性质。
如果物体表面(反射面)是均匀的,类似镜面一样(称为理想的反射面),那么就是全反射,将遵循下列的反射定律,也称“镜面反射”。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界面法线在同一平面里,所形成的夹角分别称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
【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i = i'对于理想的反射面而言,镜面表面亮度取决于视点,观察角度不同,表面亮度也不同。
当反射面不均匀时,将发生漫反射。
其特点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不满足反射定律。
一个理想的漫射面将入射光线在各个方向做均匀反射,其亮度与视点无关,是个常量。
光线的折射一些透明/半透明物体允许光线全部/部分地穿透它们,这种光线称为透射光线。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比如空气)以某个角度(垂直情形除外)入射到另外一种具有不同光学性质的介质(比如玻璃镜片)中时,其界面方向会改变,就是会产生光线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光线折射满足下列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与两个角度无关,仅取决于两种不同介质的性质和光的波长。
【折射定律】:n1 sin i = n2 sin r任何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称为该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
对于一般光学玻璃,可以近似地认为以空气的折射率来代替绝对折射率。
公式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2.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射光线,形成清晰的倒影。
- 漫反射:粗糙表面反射光线,光线分散,形成柔和的光照效果。
3.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 光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折射角不同,导致光的分离。
二、透镜1. 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两侧向外凸起,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凹透镜:两侧向内凹陷,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 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凹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在透镜两侧都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 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 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三、光的三原色1.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 这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2. 色光的混合- 加色混合: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光的强度增加,可以产生新的颜色。
- 减色混合:从白光中减去某些颜色的光,可以得到新的颜色。
四、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1. 平面镜成像- 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 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 眼镜- 近视眼镜:使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帮助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上。
- 远视眼镜:使用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帮助远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上。
五、光的色散和应用1. 彩虹的形成- 原理: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滴,发生折射和反射,导致光的色散。
- 特点:彩虹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光的基础必学知识点

光的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光的本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它是由一种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所组
成的。
2. 光的传播方式:光是以直线传播的,也即光线是直线的,除非被物
体所阻挡或发生其他折射、反射等现象。
3.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每秒3万公里,是最快的速度。
4. 光的波长与频率:波长是光的一种性质,表示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频率则表示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通过某一点
的次数。
5. 光的传播和反射:当光遇到材料的边界时,根据入射角度和材料的
折射率,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折射是指光在边界上发生了偏移;
而反射是指光从边界上弹回。
6. 光的折射率:折射率是用来衡量材料对光的折射程度的物理量,表
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比值。
7. 光的散射:当光与物体表面上的微粒或不均匀的纹理等碰撞时,会
发生光的散射现象。
散射会使光沿各个方向传播,从而使物体看起来
发光或发亮。
8.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某些材料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导致光分解为不同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9.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了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衍射则是指光通过开口或障碍物之后发
生的扩散现象。
10. 光的偏振:光波的振动方向与光传播方向的关系称为光的偏振。
偏振可以通过透过滤波片或反射光线等方式进行调整。
以上是光的基础必学知识点的概述,深入学习光学领域还有更多的知
识点和理论。
光的传播与反射认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光的传播与反射认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光的传播与反射:认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光是一种电磁波,也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
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是我们在学习光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光的本质、研究光的特性以及应用光学原理的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展开讨论,从光的传播介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光的传播介质在自然界中,光是通过介质进行传播的。
光的传播介质主要分为真空和物质介质两种情况。
1. 在真空中的光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时速度最快,约为每秒300,000公里。
在真空中光会直线传播,不会发生偏折、散射或衍射等现象。
2. 在物质介质中的光传播: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的传播速度在物质中一般会比在真空中慢,不同物质对光的传播速度有不同的影响。
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无阻碍的条件下,从光源发出的光线按照直线路径传播的现象。
在理想状态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是直线传播。
1. 光线的特性:光线具有无质量、能量传递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光线垂直于波前,光的传播遵循光线在介质中直线传播的规律。
2. 光的波前与法线:光线是垂直于波前的线,波前则是与光传播方向垂直的等相位面。
在波前上,我们可以定义垂直于波面的线为法线,光线传播的方向与波面上的法线平行。
三、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与介质分界面上发生反射现象的过程。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部分入射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 入射角和反射角: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以法线为基准,入射角为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2. 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平面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无论光线入射角的大小如何,光线始终沿着反射角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路线进行反射。
3. 光的镜面反射和 diff-fuse 反射:a. 镜面反射:当光线在光滑的平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按照相同的角度与法线相接。
第3章光基础知识

第3章光基础知识第三章光学基础知识光是客观存在的⼀种辐射能,以电磁波形式传播,波长范围为380~780nm,能为⼈们眼睛所感觉到。
⽽长于780nm的红外线、⽆线电波等,短于380nm的紫外线、ⅹ射线等,这些幅射波均不能为⼈眼所感觉。
第⼀节光的传播性质⼀、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我们把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电灯、放映机内的氙灯等,都是光源,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使物体发热,使电影胶⽚⽚感光,还能使光电池供电。
这些现象说明:光是有能量的;光能可以转化为内能、化学能、电能等其他形式的能。
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进⾏着能的转化,即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
例如,电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太阳把原⼦核⾥⾯的能转化为光能,等等。
2、光的直线传播能够传播光的物质叫做介质。
从光源发出的光,在介质⾥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如果我们在暗室的窗上开⼀个⼩孔,让⼀束阳光从⼩孔射⼊,由于室内的尘埃微粒对阳光的反射,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束阳光的传播路线是笔直的。
这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直接证据。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我们不能看到墙壁后⾯发⽣的事情,也不能从弯管中看到周围的情景。
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可以⽤⼀条表⽰光束传播⽅向的直线来代表,这样的直线就叫做光线。
3、光速声⾳在20℃的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秒,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秒(即每秒30万公⾥),光在空⽓中的传播速度略⼩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但相差甚微,可以忽略不计。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不论是透明物体还是不透明物体,都要反射⼀部分到它表⾯上的光。
实验证明,光在反射时遵循如下的规律:1)反射光线跟⼊射光线和法线在同⼀平⾯上,反射光线和⼊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2)反射⾓等于⼊射⾓。
(图1-3-1)根据这个定律可以知道,如果光线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向射到反射⾯上,它就要逆着原来⼊射光线的⽅向反射出去。
所以,在反射现象⾥,光路是可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
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
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
增大;光屏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
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
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
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
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通过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实线)
(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
(5)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光路图(要求会作):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
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
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
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
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
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光污染
也是镜面反射)
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正立的虚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③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④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
⑤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
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
变,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
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
②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③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④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凭
上不能接受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⑤将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⑥有3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
璃板做实验,玻璃板太厚,会看到两个像。
⑦玻璃板没有放正,倾斜放置,蜡烛与像不能完全重合。
不容易找到像。
⑧该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中做效果好。
3、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水中的云,水中的鸟);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4、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5、球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
①以球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内表面为反射面的
叫凹面镜;
②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手电筒的反光罩)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海市蜃楼)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2、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3、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4)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
(5)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五、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
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
光混合而成,白光是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
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①定义:在光谱的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②特性:
A.热作用强。
一切物体都在不断的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吸收红外线。
B.穿透能力强:可穿透云雾。
③作用:加热物品、红外遥感技术、遥控装置
(2)紫外线
①定义:光谱中紫外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
②特性
A.化学作用强:能使相机底片感光,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的吸收
B.生理作用强:能杀死微生物,可用来杀菌
荧光作用强: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来验钞,进行防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