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上)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三卡式)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_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的助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环节一】认识光源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猜谜语,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反应快?教师播放【多媒体】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

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猜一自然现象)太阳小姑娘,夜乘凉,提灯笼,闪闪亮。

(猜一小动物)萤火虫学生思考:两个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同学思考,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光源?你能把这些光源分类吗?小组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呢?学生: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我们在物理中把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设计意图:这部分充分利用了学生积累的生活资源以及大量的图片资源,采用猜谜语小游戏这样学生生活中积累的资源,让学生觉得有趣新鲜,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图片的利用,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

上面是部分的图片资源:小试牛刀(我思我做我能行)下列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蜡烛的火焰、④恒星、⑤镜子、⑥正在放电影的银幕、⑦碎玻璃、⑧发光的水母、⑨萤火虫、⑩钻石,其中一定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环节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是沿怎样的路径传播的?学习活动设计光线是为了表示光的传播路径而构建的一种物理模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光是存在的。

点光源发出的光平行光(太阳光)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不断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努力做好一切实验,使学生积累物理现象并有正确的思考,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

【环节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教师:站在屏幕的前方,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身后会出现影子,思考产生的原因学生表演手影解释原因,解释千手观音的真相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呢?学习活动设计光的直线传播不仅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还作为95重大课题在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十七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了解光源,明白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明白得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

4. 了解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光年二、进程与方式:1.通过观看实验现象熟悉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2.通过观看与实验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进程培育学生科学探讨精神和意识;3.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看、实验和探讨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爱好,让学生乐于探讨自然现象。

培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熟悉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奉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明白得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讨进程,并能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教学难点: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讲明各类事例。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斗胆尝试来培育学生的探讨意识教学方式:探讨法、实验法、观观点教学器材:教师预备:激光笔,水槽、水,蜡烛、火柴、小孔成像装置、玻璃板、课件、烧杯、香皂、蚊香学生预备:激光笔、矿泉水瓶、圆柱形玻璃杯、水、香皂、蚊香、易拉罐做的小孔成像教材分析:第二章光现象和第一章声现象联系十分紧密,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而第一节要紧解决三个问题:①什么叫做光源?②光是如何传播的?③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三个问题跟第一章声现象中研究的三个问题很接近。

①什么叫做声源?③声音是如何传播的?③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因此在教学进程中能够把光和声音作一个类比,使学生对光有更深刻的明白得。

本节内容是光学的开始,是学习反射和折射折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熟悉,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爱好。

4.1 光的传播(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4.1 光的传播(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光的传播1.物理观念:(1)知道光源的定义。

(2)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2.科学思维:知道“光线”是物理模型,是研究光学的基本工具。

3.科学探究: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光的兴趣。

(2)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激光笔、盛有水的水槽、牛奶、玻璃砖、手电筒、白炽台灯、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蜡烛、塑料薄膜、剪刀、硬纸筒、火柴。

新课引入右手拿手电筒,左手用一本书挡住,问学生:大家能看到我的右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拿开书本再让学生看,看到了吗?如果是在漆黑的夜里,能看到手电筒吗?如何才能看到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入新课:我们要看见东西,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本章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知识点一光源1.教师提问:光从哪里来的呢?让手电筒发光、播放一组五彩的发光图片,让学生观看,提问:刚才看到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都能够发光,都是光源。

教师引导学生给光源下定义,最后总结: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教师提问:我们大家还见过哪些光源?学生讨论回答:太阳、萤火虫、火把、点燃的蜡烛、电灯、霓虹灯等。

3.教师提问: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不是,因为它反射的太阳光。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教师提问: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2.学生讨论,猜想,教师播放演示实验视频。

实验(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实验(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看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实验(3):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果冻中,观看光在果冻中的传播路径。

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

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传播》教案及反思项数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部分的重要起始内容。

新版教科版(2024)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入手,如阳光照射大地、灯光照亮房间等,引导学生关注光。

教材内容首先介绍光的直线传播条件,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基本规律。

接着阐述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像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在介绍光的传播速度部分,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进行对比,为后续学习光的折射、反射等知识做铺垫,使学生构建起对光现象的初步认识框架。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物理观念:(1)学生能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概念,形成光的直线传播模型。

(2)认识光的传播速度,建立起对光这种特殊物质传播特性的科学观念。

2. 科学思维:(1)通过对光直线传播实验的设计、观察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在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过程中,运用模型思维和推理能力,提升对光现象的科学分析水平。

3. 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光直线传播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了解光传播知识在现代科技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手术等,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通过多种实验方法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规律,为后续光学知识学习打基础。

(2).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通过分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现象,让学生掌握光直线传播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加深对光传播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 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3 月第 3 版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二、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及本节教材的内容,将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考虑到光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

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面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突破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能通过两个小孔看到物体,从而知道栽电线杆、站队、射击瞄准等都是类似的现象;亲身体验影子、小孔成像是形成,从而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判断日食、月食等的成因。

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3 × 108m /s(二)过程与方法1 、观察并体验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实验现象和过程,了解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四、教学重点理解光沿直线传播五、教学难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六、教学准备教师用具:玻璃水槽、激光电筒、水、粉笔灰、矿泉水瓶、玻璃砖、火柴、蚊香、多媒体投影仪学生用具:两个有孔的硬纸片、蜡烛、火柴、易拉罐(一端开口,一端中心有小孔)、半透明薄膜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除夕夜,家家户户放鞭炮、放五颜六色的礼花;街道、楼房的彩灯将地面映得能红,这些都是光现象,但同学们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吗?板书:光的传播(二)新授1 、光源( 1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发光?你知道吗?板书: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你能否将上述光源分成两类?光源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电灯、手电筒……板书:( 3 )月亮是不是光源?是不是所有的星星都是光源?为什么?2 、光是如何传播的情景引入:在电影院中可以看到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是怎样的?穿过树叶的光束是怎样的?晚上手电筒的光束是怎样的?演示实验一:光在透明气体中怎样传播用激光电筒垂直照射收集的有蚊香烟的矿泉水瓶。

物理:2.1 光的传播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物理:2.1 光的传播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2.1 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8(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 m/s.(4)了解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光年。

2、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2、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具准备:激光笔几支烟火柴盛有水的水槽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列举光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光的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二、进行新课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2)人造光源:电灯蜡烛讨论:月亮是光源吗?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是反射的太阳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提出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猜想假设:(1)光可以在真空中、透明介质中传播。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验证:演示1:(1)太阳光可以通过宇宙空间传播到地球,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透过窗户玻璃可以看到室外的景物,说明光可以在玻璃中传播。

(3)透过河水可以看到水中的鱼,说明光可以在水中传播。

演示2:(1)让光穿过烟雾,观察它的传播路径。

(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入水中,观察光 在水中的路径。

实验结论:(1)光可以在真空中、透明介质中传播。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3)小孔成像。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5)射击瞄准要求三点一线。

4、光速问: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答:光速比声速快。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 Nhomakorabea光的传播的基本概念,包括光线的定义、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等。
2.学会使用实验方法探究光的传播规律,通过观察和记录现象,分析光的传播特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日食、月食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光的反射与折射:简要介绍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为后续学习光学成像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光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光的传播规律在其中的应用。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光的传播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光学发展史的资料,或者最新的光学科技应用的文章,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拓宽知识视野。
5.家庭项目: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与光相关的家庭项目,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光的反射装置,或者探讨家中照明设备的光学原理。这样的项目既增进家庭亲子关系,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教师展示手电筒照射光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夜晚能看到远处的灯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光的传播特点。
2.利用多媒体播放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的好奇心。
3.通过以上导入,教师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光的传播规律。
(二)讲授新知
1.光的传播规律: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教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光现象第1 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章节中的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传播速度是本章中的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学好本节课可以为接下来将要学习光的反射折射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第五章透镜及其规律的基础。

因此,在整个光学知识部分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但认识很浅显。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需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重要光现象。

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物理观念:了解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相关知识。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与结论,运用模型法建立光线的概念。

在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可以运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达到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带领学生了解小孔成像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 理解和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光现象,如小孔成像难点: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教学法、实验法、演示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问答法六、教学用具透明水箱、烧杯、浓盐水、玻璃导管,玻璃块、激光笔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1.创设情境,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优美的景色图,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光的世界绚烂多彩,光装点了我们的生活,没有了光,我们的生活将不可想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五彩斑斓的光现象中蕴含的奥秘吧!提出疑问:光是从哪儿来的?引导学生声音的产生需要声源,光的产生需要光源,以此类比得出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三卡式)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设计者:应玉国

课题 光的传播 时间 教者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
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 学 重 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并能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


探究法、实验法、
观察法、分组讨论
法。

用具
教具:激光笔,水槽、水,蜡烛、火柴、小孔成像装置、玻璃板、
课件、烧杯、肥皂、蚊香

学具:激光笔、矿泉水瓶、圆柱形玻璃杯、水、肥皂、蚊香、易
拉罐做的小孔成像

课时 安排 1课时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 光的传播 时间 教者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伴随着
舒缓的音乐,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
市夜景。

师: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欣
赏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此情此
景,同学们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
(学生谈感受)是的,正是有了这
色彩斑斓的光,城市才被打扮的如
此美丽,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
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
来学习《光的传播》。

二、新授传授,探究新知
(一)光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
的城市夜景,那么,这些把城市点
缀的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
呢?

总结:把这些物体能够发光的物
体,称之为光源。

结合图2.1-1天然光源和图2.1-2常见的人造
光源,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 (讨论交流)光源的分类? 5′ 3′
(二)光的传播
提出问题
师:(手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
花板。)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从激光手电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
的路径传播到天花板上去的?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靠猜想
是不够的,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
正确性呢?

师:好,今天,同学们就用实验桌
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
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
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
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三)光线
师:知道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
传播,那我们如何描述光呢?我找
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师:我们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同学们能举例说明哪里用到了
光的直线传播吗?

展示的激光准直、手影、小孔成像、
日食的成因、月食的成因。(加强
感性认识)

(五)光的传播速度

教师归纳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既然光速
如此之快,科学家们是怎样测出来

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 组织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交流。 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及对光的认识画出光的表示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36页,读完之后能告诉老师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15′
3′
10′
5′
的呢?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同学们,
感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查询。

三、本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

光速:c=3×108m/s(真空、空气)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
应用: 小孔成像、手影游戏、皮
影戏。
光线: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
的途径和方向。

四、布置作业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
光》。

讨论交流 3′
1′




光的传播
光速:c=3×108m/s(真空、空气)。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应用:小孔成像、手影游戏、日食、月食。
光线: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途径和方向。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课 题 光的传播 时 间 教 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