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郭沫若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3

郭沫若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 {
揣摩、感受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请看那颗流星 请看那朵流星
自主、探究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哪些遐想? 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B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 C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D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郁闷的感情。 想像: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雨细细簌簌的下着,把河塘笼罩住,微风徐来,吹动了莲叶,池塘周围有 几朵红莲。”请接着编写150字的故事。
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 时候……
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 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 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 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
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 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 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 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 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 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 景,转而想像的。
听音乐朗诵诗歌、背诵
; ; ;
墨尔本自助游 /travelSearch/index/tid/1/cid/78/ 布里斯班自助游 /travelSearch/index/tid/1/cid/136/ 阿德莱德自助游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7.《郭沫若诗两首》讲学稿 2010.12

27.《郭沫若诗两首》讲学稿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执笔:丛月波审核:内容:《郭沫若诗两首》课型:阅读教学课时间:2010年12月15日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2、学习和借鉴诗歌精练、生动的语言技巧和借助想像、联想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和借鉴诗歌精练、生动的语言技巧和借助想像、联想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1、教师:设计导学案。
2、学生:查找资料、按照导学案预习课文知识链接:1、郭沫若(1892~1978)诗人、学者。
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笔名。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留学,先学医,后从事文艺运动。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皖南事变前后,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六部历史剧和大量诗文,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革命人民的斗志。
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等;散文《我的幼年》《创造十年》《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2、关于时代背景: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曾三次回国。
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诗人陷入了苦闷感伤。
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感情。
就在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一、自主学习:(一)、导入: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在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它又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静夜》,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和那份美妙的遐思,奇瑰的想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

27郭沫若诗两首○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
(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②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像过程(板书):街灯}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明星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

思考:
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 些是联想和想象的? 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 象过程。
联想就是由此物想到与此相 关的另一物。
联想:甲事物
存在 想到
乙事物
存在
想象就是重新塑造一个未感知 或不存在的新的形象。
想象: 甲事物
存在
创造出
乙事物
不存在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具
充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参照下面句子的样式,
仿写: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仿照示例,发挥想象和联想:
梦像一条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想捉它,它已经跑了。 刚开的牵牛花,就像……
漫天飞舞的雪花,就像……
《天》:诗人由人间街市很自然 地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天河清浅如一 湾溪水。作者就此冒出奇想:牛郎织 女在天上闲游。想象合情合理。
《静》:诗人先描绘了静谧的夜 景,再想象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 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
两首诗的小结:
结构上: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 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 界。 写法上:1.先写景,再以此表达 自己的情感、愿望; 2.借助传说故事表现诗 的内容,推动情节的 发展。
在这首诗里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象?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联想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想象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想象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联想 那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想象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诗两首郭沫若诗两首作为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的郭沫若,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经典的诗歌,并且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诗歌风格及一套完整的诗歌理论。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郭沫若诗两首,希望大家喜欢。
郭沫若诗一:春莺曲姑娘呀,啊,姑娘,你真是慧心的姑娘!你赠我这枝梅花这样的晕红呀,清香!这清香怕不是梅花所有?这清香怕吐自你的心头?这清香敌赛过百壶春酒。
这清香战颤了我的诗喉。
啊,姑娘呀,你便是这花中魁首,这朵朵的花上我看出你的灵眸。
我深深地吮吸着你的芳心,我想──-呀,但又不敢动口。
啊,姑娘呀,我是死也甘休,我假如是要死的时候,啊,我假如是要死的时候,我要把这枝花吞进心头!在那时,啊,姑娘呀,请把我运到你西湖边上,或者是葬在灵峰,或者是放鹤亭旁。
在那时梅花在我的尸中会结成五个梅子,梅子再迸成梅林,啊,我真是永远不死!在那时,啊,姑娘呀,你请提着琴来,我要应着你缭绕的琴音,尽量地把梅花乱开!在那时,有识趣的春风,把梅花吹集成一座花冢,你便和你的提琴永远弹弄在我的花中。
在那时,遍宇都是幽香,遍宇都是清响,我们俩藏在暗中,黄莺儿飞来欣赏。
黄莺儿唱着欢歌,歌声是赞扬你我,我便在花中暗笑,你便在琴上相和。
郭沫若诗二:光海无限的大自然,成了一个光海了。
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翡翠一样的青松,笑着在把我们手招。
银箔一样的沙原,笑着待把我们拥抱。
我们来了。
你快拥抱!我们要在你怀儿的当中,洗个光之澡!一群小学的儿童,正在沙中跳跃:你撒一把沙,我还一声笑;你又把我推翻,我反把你揎倒。
我回到十五年前的旧我了。
十五年前的旧我呀,也还是这么年少,我住在青衣江上的嘉州,我住在至乐山下的高小。
至乐山下的母校呀!你怀儿中的沙场,我的摇篮,可还是这么光耀?唉!我有个心爱的同窗,听说今年死了!我契己的心友呀!你蒲柳一样的风姿,还在我眼底留连,你解放了的灵魂,可也在我身旁欢笑?你灵肉解体的时分,念到你海外的知交,你流了眼泪多少?......哦,那个玲珑的石造的灯台,正在海上光照,阿和要我登,我们登上了。
七年级27郭沫若诗两首

7.朗读以上诗歌,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是怎样展开联想的?
8.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中的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织女飞不过去”,可这首诗中说的天河“浅浅的”“不甚宽广”,牛郎织女骑着牛儿就能来往,这是为什么?
9.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面对同一事物每一个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作者看到流星想到了是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你看到流星会联想到什么呢?
联想和想像的运用是这两首诗的一个学习重点。这两首诗的结构、手法、情调都颇为相似,但描写的具体景致不同,由此唤起的联想和想像也不同。《天上的街市》描写的是繁星满天的晴朗的夜空,想像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而《静夜》描写的则是白云遮空的夜空,想像了“鲛人”在天河岸边的“对月流珠”,突出了静谧的氛围。学习中,要仔细体会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培养想像力。
格言:科学最伟大的进步是由崭新的大胆的想象力所带来的。——杜威
27 郭沫若诗两首
课前结构性预习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
2、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难点)
学前准备
1、方法指津
学习这两首诗,首先要了解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1921年写这两首诗时的经历和思想情绪,准确把握这两首诗的主题。
缥缈( )( )灯笼( )鲛人( )
疏星( )模糊(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缥缈:
②定然:
③珍奇:
④笼罩:
3.文学常识填空。
《天上的街市》作者。他的代表作有诗集和等。
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3

D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郁闷的感情。
想像: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雨细细簌簌的下着,把河塘笼罩住,微风徐来,吹动了莲叶,池塘周围有 几朵红莲。”请接着编写150字的故事。
有感情的朗诵
有感情的背诵
静 夜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实写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 时候……
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 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 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 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
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 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 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 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 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 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 景,转而想像的。
{
揣摩、感受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请看那颗流星 {请到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哪些遐想? 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街灯(明)——(闪)明星 明星(现)——(点)街灯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虚写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请分析。
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 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 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 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 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 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 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 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 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 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 什么?自然引出下文。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 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 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七年级语文郭沫若诗两首3

郭沫若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虚写 怕会有
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 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 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 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 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 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 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 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 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 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 什么?自然引出下文。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 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 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 时候……
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 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 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 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
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 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 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 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 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 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 景,转而想像的。
D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郁闷的感情。
想像: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雨细细簌簌的下着,把河塘笼罩住,微风徐来,吹动了莲叶,池塘周围有 几朵红莲。”请接着编写150字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读想象
1、划节奏、标重音、体味情感。
2、边听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3、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诗的情境。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 思考下面问题。
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象?写 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写作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 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 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 的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 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 实,热 烈的憧憬着美好 的未来;在灿烂 星空的 诱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 浓郁的诗,这些诗收录在 《星空》里。
天 上 的 街 市
听读课文 (注意节奏和重音)
《天》:诗人由人间街市很 自然地联想到天上的街市, 天河清浅如一湾溪水。作者 就此冒出奇想:牛郎织女在 天上闲游。 想象合情合理。 《静》:诗人先描绘了静谧 的夜景,再想象有一位“鲛 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 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
积累语言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极好的方式。但如果 仅仅为背而背,那只是很浅层次的积累。这无法 使人的语言积累丰厚起来。 当然,背诵初期是应该“囫囵吞枣”似的把 全文“死记硬背”下来;然后再在反复的背诵过 程中,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内容、主旨、语言、 修辞、表达方式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品 味。这样,对语言的感受以及感悟就会丰富和厚 实起来。 背诵这首诗,应在4分钟以内拿下,然后在反 复地背诵过程中感受诗的音乐美、想象诗画面美 和体味诗的语言美。
我想 / 他们 / 此刻, 定然 / 在 / 天街 / 闲游. 不信,/ 请看 / 那朵流星, 是他们 / 提着 / 灯笼 / 在走.
街灯 思考下列问题:
联想
明星
1.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 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 的联想? 2.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 了那些想象? 3.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 呢?
•
• 3、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 用?
•
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 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 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 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 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 鼓舞。
本 课 小 结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 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 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失 望,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 这一理想而奋斗。
街市 物品
想象
人
生活
光明 自由 幸福 美好
• 讨论 1、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
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 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
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 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 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 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 了牛郎织女生活地自在、舒适、幸福;“浅浅 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 是神话中七夕才能相会一次了;“那朵流星” 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 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郭沫若 (1892——1979)
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 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 笔名沫若。一生的主要作品有: 诗集《女神》、《星空》;散文《我的幼 年》、《反正前后》;戏剧《屈原》、《棠 棣之花》;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 的《有美、雅、奇三个特点: • 音韵美:
•
•
这首诗不长,仅8行2节,节奏匀称。第一节诗1、3行,2、4行 分别押韵,韵脚间隔回环,诗句错落有致。诗的1、2行及3、4行两 两对应,句式整齐,旋律基本相同,有一种齐整的美。第二节1、2、 4行押韵,句式结构与第一相反,具有一种音乐的流动美。全诗语言 优美流畅,充满了幻想色彩。 第一节写景。淡淡的月光,笼罩着翠绿的松林,还有旁近的村 庄。月色白而淡,是一种朦胧的美;松林绿而浓,有一种苍劲之美。 夜空明净,月朗星稀,抬头还可依稀瞧见团团白云,更有几点星星点 缀天幕,似从白云缝隙漏出……而这种“雅”的氛围,是一种俗心难 成的无言的教化。 诗人面对飘渺的星空,浮想连翩。晴空高穹,银河该在何处?站 在村边松林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色迷蒙,如烟、似雾,虚幻空灵。 而银河岸边,只怕有一位鲛人对月伤心,泣泪而成珠。写作本诗时, 已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低沉时期,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内心中 的痛苦和煎熬,让诗人怎能不鲛人泣珠、杜鹃啼血!
比读两诗
1、比读引导: 本诗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我们可 以从它的写法、风格等方面来对这两首诗进 行比较阅读。 2、比读实践: 同学们从结构、意境、音律三个方面进 行比较阅读。
3、比读小结:
(1)结构相似 两诗在结构上 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前面写 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 的世界。 (2)意境相似 这两首诗为我 们描绘出一幅夜空明净的世 界,极空灵、美丽、优雅, 带有浪漫主义的全新色彩, 真切、新美,了无阴翳,更 能有力地鞭笞现实,引人向 上。 (3)音律和谐 这两首诗节奏 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 和意趣,适合朗读。
总体要求: 朗读这首诗总的原 则是要把握美好、恬静、 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 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 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 宜大,速度不宜快,要 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具体要求: (1)分清节奏; (2)念准重音; (3)读出感情。
远远的 / 街灯 / 明了, 好像 / 闪着 /无数的 / 明星. 天上的 / 明星 / 现了, 好像 / 点着 / 无数的 / 街灯. 我想 / 那缥缈的 / 空中, 定然 / 有美丽的 / 街市. 街市上 / 陈列的 / 一些 / 物品, 定然是 / 世上 / 没有的 / 珍奇. 你看,/ 那浅浅的 / 天河, 定然是 / 不甚 / 宽广. 那 / 隔着河的 / 牛郎 / 织女, 定能够 / 骑着牛儿 / 来往. • • • •
• 环境雅:
•
• 想象奇:
•
想象训练
仿照示例写句
•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开放了……
月 光 照 在 地 上
…… 笼 中 的 小 鹦 鹉 ……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象的基础, 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象,第一节 的景便没有了活力,没有生气。
如何理解“怕会有鲛人在 岸,对月流珠”?
鲛人不仅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 底的神人,也可以指诗人自身。在 这异国他乡的静夜里,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诗人流的是思乡之泪, 忧国之泪。也可能指对岸的亲人, 在对月思念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
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 实;第二小节属想象。无论写实还是想象都
突出了夜晚的“静”.
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小节的开头一句“天河何处”,结束了 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 了广袤的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 者放飞的心神。“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写出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 想象着会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流下串串珠 泪……多么奇瑰的想象。
•
2、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想象,要对传说 中的故事做这么大的改动?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 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 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自由、 美好、幸福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 而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放弃希望。他改写 了神话,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 表达了他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