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上个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德语:Gestalttheorie)理论,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中文名格式塔外文名Gestalt国家奥地利及德国强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意义知觉的最终结果创始人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1简介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

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

2产生格式塔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

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

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尔(Bruner)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于1960年首次提出,它提倡从“高层次”到“低层次”的教学方式,每个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目标,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教师针对学生能力水平,从上至下从高层次到低层次授课,让学生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来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更加有效。

根据格式塔学习理论,教师应该通过“抽象”、“综合”、“操作”、“应用”四个层次来实施课堂教学,这些层次的具体内容如下:1、抽象层次: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是抽象概念,以及课程中可能用到的术语和定义;2、综合层次:在这一层,教师要把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融入实际,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有深刻的体验;3、操作层次:教师要让学生在该层次上实践,让学生对课程中的技能有更深的理解;4、应用层次:学生需要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解决问题。

格式塔学习理论认为,每一层都是前一层的延伸,教学内容也从上到下扩大、拓宽,用层次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是教师最关注的层次。

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从简单入手,在每一层次上都有其固定的学习目标,在每一层次学习的内容都不一样,学生通过有节奏的、有系统的学习和练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内容。

此外,格式塔学习也有其局限性,它是针对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设计,如果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没有恰当的估计和了解,就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实际能力,无法让学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格式塔学习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理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理论。

但是,教师在按照格式塔学习理论实施课堂教学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恰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在上图中并不存在三⾓形,然⽽由于视觉系统不断的进⾏完形计算,让⼈们的视觉认为“存在⼀个完整的三⾓形”⼆、格式塔⼼理学及主要代表格式塔⼼理学也称完形⼼理学,是⼆⼗世纪初兴起来的⼀种学院派⼼理学,到三⼗年代形成较成熟的体系,主要代表⼈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等。

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格式塔⼼理学反对⼼理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的、组织的⼼理学理论体系。

特点:整体性、具体化、组织性和恒常性。

三、学习理论(1)顿悟说顿悟说是由苛勒通过对⿊猩猩的实验⽽提出的⼀种和桑代克的“试误说”完全相对⽴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是⼈类最主要学习⽅式之⼀。

顿悟的四个特点:①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理解各部分关系)②具有突发性(尝试近似于对假定的尝试,突然顿悟)③质变的产⽣⽆需量的积累④可以迁移(尤其在告诉类似的课题中)(2)迁移理论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个重要⽅⾯格式塔⼼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如学习英语后学习德语会容易些,会骑⾃⾏车的⼈学习摩托车要快⼀些……负迁移:⼀种学习对另⼀种学习起⼲扰或抑制作⽤。

如物理中⽤到的左⼿法则和右⼿法则。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惠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①理解课题的内在结构关系,将各个部分看作为⼀个动态的整体。

②根据课题结构的统⼀性来理解和处置课题。

③分清问题的主次⽅⾯,形成层次结构。

④创造性思维不是⼀种纯智⼒活动,它受⼀个⼈的动机、情感、先前的训练等因素的影响。

惠特海默的这些理论观点对近年来兴起的创造学的发展起了很⼤的作⽤。

格式塔⼼理学于1912年在德国诞⽣,后来在美国得到进⼀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二)引言概述:格式塔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克劳德·勒维-斯特劳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认知和心理规律的理论。

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们通过对信息的归类和编码,来实现对外界的认知。

本文将深入探讨格式塔理论,并从五个大点出发,介绍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相关应用,以期逐步揭示这一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正文内容:一、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概念1. 结构化认知: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认知,来整合和组织外界的各种知觉刺激。

这种结构化认知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并构建起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自我。

2. 选择性感知:格式塔理论指出,由于人们的认知资源有限,所以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进行选择性感知,即只关注与自己感兴趣或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感知可以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片面性。

3. 简化与归类:为了方便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记忆,格式塔理论将人们的信息处理过程描述为一种简化与归类的策略。

人们通过将信息归类到已有的概念和认知结构中,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负荷。

二、格式塔理论的应用领域1. 广告营销:格式塔理论认为,人们对广告的反应和记忆是受到其结构和编码方式的影响的。

在广告设计中,可以利用格式塔理论的原理,通过简单易懂、结构化的广告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提高广告的认知和传达效果。

2. 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传递和学习也可以受益于格式塔理论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将新知识归类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商业决策:格式塔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商业决策中。

在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信息冲击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结构化和归类来进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更准确的商业决策。

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

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

强化物的第二种分类:
1)消费性强化物: 牛奶、曲奇、糖果、水果、 汽水、可乐、冰激淋、…… 2)活动性强化物:看电视、看电影、看连环画、 购物、郊游、手工制作、过生日、…… 3)操作性强化物:玩具汽车、画画、迷宫、布娃 娃、电子游戏、乐器、…… 4)拥有性强化物:宠物、漂亮衣服、鲜花、邮票、 钢笔、笔记本、MP3、军刀、…… 5)社会性强化物:赞美、微笑、关注、倾听、与 你聊天、逗你玩、讲故事、……
2. 强化: 通过强化物增强或维持某反应行为的过程. 3. 强化原理(Reinforcement Principal):在一个 操作行为(即反应)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物,操 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1)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在环境中增加某种 刺激,使得反应概率增加 .这时的刺激物叫做正强化 物. 2)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指的是当某种刺激 在有机体的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 .此时的刺 激物叫做负强化物. 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 ),即用高频的活动 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 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第三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学习理论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三节 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心理学三个代表人物
1. 韦特海默,M. (Max Wertheimer l880~1943)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的强化安排: 最初安排连续强化,然后安排固定间隔强化, 最后安排变化比例强化.
(三)惩罚
惩罚(Punishment)是一种导致反应减少的过程. 1)正惩罚:反应后呈现厌恶性刺激 . 2)负惩罚:反应后消除奖励性刺激. 惩罚与强化的区别:强化是增加或维持反应概率, 而惩罚则是抑制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的作用:只起暂时的抑制作用而不能消除这 种行为. 惩罚可能会引起负效应,如逆反心理、攻击性 行为、暴力倾向、撒谎、回避行为、双向负 效应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
Gestalt [gəˈʃtɑ:lt] Psychology
英语:侯老师
目 录 Contents
1/
—理论概念
2/
—理论代表人物
3/
—理论研究对象
4/
—案例分析
5/
—主要理论观点
6/
—学习理论
7/
—总结
理论概念
1、理论概念
概念
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 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 象学状态时的知觉。格式塔心理学的理 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 从于整体。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 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 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 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 【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 性的有机整体。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 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是指一种 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将学得的 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6、学习理论
顿悟学习特点:
第一,顿悟严重依赖情境条件,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理解课 题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
第二,顿悟是跟随着一个阶段的尝试和错误之后产生的。 但苛勒指出,这种尝试的行为是一种近似于行为假定的尝 试程序,并不断累积经验,从而最终出现顿悟。
观世界,也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
3、理论研究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 直接经验,一个是行为。
3.2 行为
显明行为: 个体在自身行为环境中的活动行为; 细微行为: 有机体内部的活动(格式塔研究内容); 环境

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理论 托尔曼 布鲁纳

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理论 托尔曼 布鲁纳

三、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
杰洛姆.布鲁纳 (Jerome.Seymour.Bruner 1915-至今)
•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 知心理学的先驱,是结构主义教 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 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 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
• 强调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数学 上的应用。
基本观点
学习实质
• 学习不是简单的S—R的联结,而是S—O—R的过程, 结果形成“认知地图”。(O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 内部变化)
学习结果
• 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情境 的“认知地图”,它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是情境整 体的领悟。有机体一旦产生认知地图,它就可以从任何 方向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不过有机体会选择一条最短 的或需要最少劳动量的路线,这被称为最小努力原则。
1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22学习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33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44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55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目录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二、托尔曼符号理论 三、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推理性期待,是指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作用 而产生的对未来事件的期待。
2、位置学习
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图
通道按长短分成等级。 通道1优于通道2,通道2 优于通道3。若通道1在A 点被堵而不通,则白鼠走 通道2。当通道1在B点被 堵时,若白鼠“顿悟”通道 2同通道1一样被拦住,它 们就走通道3。
(一)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类别 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 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2、学习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3、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 4、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5、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一)2024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一)2024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一)引言概述: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研究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它由瑞士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20世纪中叶提出,并在后来得到了许多其他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进一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认知发展,以及个体是如何逐步构建出对世界的概念和知识体系的。

1. 认知建构的基本原理-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对外界刺激的主动建构来实现的。

个体与环境发生互动,通过不断的感知、观察和思考,将信息加工和组织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着从感知向符号操作的转变。

他们在感知基础上逐渐发展出符号化、内省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 认知建构过程中,个体通过不断适应和平衡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不断转换和重组认知模式。

2.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征和能力。

- 在感知运动期,婴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探索世界,形成基本的感知能力。

- 前运算期阶段,儿童逐渐发展出符号化的能力,开始运用语言和符号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 具体运算期,儿童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推理和操作,但仍受限于具体情境。

- 形式运算期,青少年开始具备抽象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3. 认知与语言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内化和外化,是构建和表达知识的重要工具。

- 儿童通过语言的使用和运用,不断扩展和丰富其认知能力。

语言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 语言的发展和个体的认知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两者相互促进并不断地相互调整。

4. 认知与社会经验的关系- 个体的认知发展离不开社会经验的支持和指导。

社会环境中的他人和文化传统对个体认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社会互动和合作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个体扩展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核心
整体
决定
部分
部分
依从
整体
学习理论
(1)顿悟说

“顿悟”也就是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是通 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
典型实验(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
1
2
“接竿问题”实验 “叠箱问题”实验

(1)“接竿问题”实验
顿悟的四个特点:
① 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理解各部分关系) ② 具有突发性(尝试近似于对假定的尝试,突然顿悟) ③ 质变的产生无需量的积累
④ 可以迁移 (尤其在告诉类似的课题中)
(2)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个学习经 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 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叠箱问题”实验
如图所示,香蕉挂在笼子的顶棚 上。笼内有一只木箱可以利用。要想 够到香蕉,须将木箱搬到香蕉下面, 然后爬上木箱,跳一下才能够到香蕉 。
这个问题对于大猩猩来说是一个 难题。但是,猩猩苏丹在没有帮助的 情况下就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 他6只大猩猩也在人把箱子置于香蕉 之下,或者观看到其他猩猩使用木箱 之后解决了问题。
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 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 竹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 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然 而,黑猩猩思考一会,突然 将两根木棒像钓鱼杆一样接 起来,够着了香蕉,把香蕉 拨过来。黑猩猩一旦领悟到 了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 关系,就一次又一次地把一 根木棒插进另一根木棒的末 端,以便够得着远处的香蕉 。

LOGO
格式塔学习理论

LOGO
格式塔学习理论
通过学习,会在人的头脑中留下记忆 痕迹,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 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型。
格式塔心理学及主要代表
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初 兴起来的一种学院派心理学,到三十年代形成较成 熟的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苛勒、考夫 卡等。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意即 “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 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 的突然解决。 格式塔心理学反对心理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的、 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特点:整体性、具体化、组织性和恒常性。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如会滑轮滑后学习滑冰会容易些,会骑自行车的人学习摩托车要 快一些……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 作用。
如物理中用到的左手法则和右手法则。

(3)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深刻理解整 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惠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 ① 理解课题的内在结构关系,将各个部分看作为一个动 态的整体; ② 根据课题结构的统一性来理解和处置课题; ③ 分清问题的主次方面,形成层次结构; ④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纯智力活动,它受一个人的动机、 情感、先前的训练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