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四种主要艺术观
艺术流派风格总结

艺术流派风格总结艺术流派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由一群艺术家根据共同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所形成的艺术风格。
每个艺术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思想内涵。
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艺术流派进行总结,包括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和后印象派。
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
印象派的艺术家们以观察现实生活为基础,注重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
他们善于运用明亮的色彩和快捷的笔触来表现自然界的细微变化。
这种独特的技法给人一种模糊而朦胧的印象,与传统的写实主义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莫奈和德加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对光影的捕捉和对色彩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艺术观念,开创了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主要集中在德国。
表现主义艺术家们追求对内心感受的直接表达,他们以夸张和变形的形象表现情感的激烈和冲突。
表现主义绘画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造型感和夸张的色彩对比,形成一种独特而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这种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内心困惑的状态。
著名的表现主义艺术家包括莫克、基希纳和许多德国画家。
抽象表现主义是二战后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重要艺术流派。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试图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和精神状态,他们将自由的笔触和大胆的色彩用于画布上,追求形式和内涵的统一。
抽象表现主义作品通常没有具体的形象,而是通过抽象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杰克逊·波洛克和马克·罗斯科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后印象派是印象主义之后的一种发展,它保持了印象主义的色彩运用,同时又对形式和结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后印象派艺术家们更加关注形式的准确性和结构的稳定性,他们以精确的线条和构图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轮廓。
后印象派的作品通常具有明亮的色彩和富有装饰性的线条,同时又保持了印象主义的自由和生动。
莫奈的后期作品和塞尚的风景画是后印象派的典型代表。
20世纪艺术史

20世纪艺术史20世纪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关键世纪,其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20世纪的艺术史,探讨其中的重要事件、流派和艺术家。
1. 前言20世纪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多样化和创新的时期。
各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相继出现,艺术家们接受了新的思想和观念,以及技术和材料的突破。
下面我们将探索20世纪的艺术历史。
2. 表现主义20世纪初,表现主义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流派。
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试图通过扭曲、夸张的形式来表达内心情感。
著名的表现主义艺术家包括爱德华·委尔纳、艾米尔·诺尔德等人。
表现主义艺术作品通常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剧烈的色彩。
3. 库比主义在20世纪早期,库比主义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流派。
库比主义艺术家们以几何图形和抽象形式来表达艺术观念,试图打破传统的视觉表达方式。
俄国艺术家卡西米尔·马列维奇是库比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抽象的线条和几何形状。
4. 达达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达主义在艺术界崭露头角。
达达主义艺术家们试图挑战传统的艺术观念,以荒谬、反逻辑和讽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著名的达达主义艺术家包括马尔塔·恩戈尔茨和马可斯·赫尔布鲁克等人。
5. 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在20世纪初,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成为了两个重要的艺术流派。
立体主义艺术家们试图通过将物体分解成不同的几何形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未来主义强调速度、运动和技术的发展。
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而意大利艺术家马林蒂是未来主义的代表人物。
6. 超现实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超现实主义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流派。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表现梦境和潜意识来揭示人类意识的深层结构。
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包括萨尔瓦多·达利、雷内·马格利特等人。
7. 抽象表现主义在二战后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成为了主导的艺术流派。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自由而激情的笔触来表达内心情感。
欧洲二十世纪的艺术流派

19世纪其史题材《从码头看鲁昂》 透纳 《特米雷勒号战舰》 康斯泰勃尔《干草车》 二、 德国 1.浪漫主义绘画 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 代表画家:弗里德里希 将自然的真实写照与艺术家内心的主观感受融 为一体, 拿撒勒画派 希腊文 耶苏的故乡 作品以宗教故事、神话为题材,歌德称之为“病态 画派”,这种艺术来自于基督教 2.现实主义 门采尔《轧铁工厂》 4. 罗马派 选择希腊神话故事为题材,努力把古希腊典雅的理想和永恒的古典形象 渗进当时的人物画中。 5. 象征主义 用象征寓言手段表现黑夜、死亡、梦境、画面追求神秘、怪诞、恐怖效 果 珂勒惠支
作品 1. 塞尚《苹果与橘子》 2. 凡高《吃土豆的人》《向日葵》《星月夜》 3. 高更《塔希提妇女》 在1897年完成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是其 最重要的作品,这幅表现人类永恒的作品,典型的体现了高更艺术的内 涵与艺术风格。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在这件作品中,高更把塔希提岛那未经开发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土地看作是人类的“乐 园”,当他面对着塔希提岛上那些未失去原始面貌的大自然风光,面对那些肤色黝黑,体格健 壮,显示着原始人的野性美,心地善良,面孔笃诚,因思想简单淳朴而格外虔敬的土蓍人时, 他为此激动不已,认为这正是他所追寻的“乐土”。为此,他画了一批如梦如诗,带点儿神秘意 味的画作。此画作于1897年。是高更以最大的热情完成的一幅“宏伟的作品”。他说他画此画时 像作一场梦,当梦醒了时,他才对着完成了他的作品,道出了贯穿始终的构思:)“我们从哪里 来?我们是谁?我们住哪里去?”这就是此画的主题。这幅画右边的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 果是暗示亚当采摘智慧果寓人类生存发展,尔后是老人,整个形象意示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 画出人生三部曲。虽然其形象,色彩和构图看上去象是神话或传说,那富有的异国的渺远,静 悄悄和神秘的意境再加上这样一个标题,使人感到更加神秘。其实,画家在此只是表现那些土 著人一种偶然的臆想。画中其他形象亦都隐喻画家的社会的、宗教的理想,颇具神秘意趣。此 画可以说是高更多年来对塔希提岛的印象的综述,是他献给自己的墓志铭。
版式设计复习资料

版式设计复习资料20世纪艺术主要经历的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装饰主义为代表。
第二个时期,以“一战”以后星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包豪斯三个重要设计运动为代表,第三个时期:“二战"以50年代至70年代的国际主义主导的设计风格第四个时期为60年带开始的后现代主义片面设计表现形式以电脑、网络多元化媒体传达。
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重要的运动,也是平面设计形式基础。
它主张不模仿对象,重视艺术的自我表现,对具体对象分析,重构和综合处理的特征。
表现为对版面构成的分析组合和理性的规律探索。
未来主义:是源于20世纪初意大利在绘画、雕刻和建筑上的一场设计运动。
在版面编排上提出反对严谨正规的编排方式,提倡自由组合。
即编排无重心无主次、杂乱无章、字体各异的散构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形式。
达达主义:是有人们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战后社会前途的失望与迷惘,在欧洲与美国表现出来的高度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艺术运动。
在艺术观念上,强调自我,反对理性,认为世界没有任何规律性,表现为虚无主义特点:随机性和偶然性、荒诞和杂乱。
在编排上是一种无规律化、自由化、相互矛盾化。
超现实主义;“一战”后由于人们普遍的悲观和茫然的情绪而出现的虚无主义思想,认为社会的表象是虚伪的,创作的目的是在于中心寻找和了解社会实质。
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在于对人类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方面的探索。
现代主义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决定形式”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信仰。
现代主义主张"少则多".它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
现代主义的贡献:1.创造了无装饰线脚的国际字体为主体的新字体体系,并得以广泛的运用。
2.在平面设计上开始对简洁的集合抽象图形进行了探索设计,3。
将摄影作为平面设计插图的形式进行研究。
4.将数学与几何学应用于平面的设计分割,为骨骼法的创造奠定了基础.俄国构成主义为现代主义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形式论

论文摘要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实体的具体化就是形式,西方艺术受制于文化的形式原则,必然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中都体现出形式美的法则。
古希腊罗马时代出现四种形式概念:即毕这哥拉斯学派的“数理形式”概念,柏拉图的“理式”,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贺拉斯提出了“合式”的概念。
而到了近代康德提出了“先验形式”的一元论,黑格尔提出了“内容与形式”的二元论思想,他们通过对美学史的辩证综合和精密的思辨分析,开辟了形式美学的新纪元,为形式美学的现代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在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走向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也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形式美学最为繁荣和辉煌的时代。
无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为代表的“语言形式”,还是结构主义文艺理论的“结构形式”,无论是符号美学的“符号形式”,还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原型”和格式塔美学的“格式塔”概念,对于活跃和丰富我们对文学艺术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对于开阔我们关于审美和艺术形式的理性思考,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20世纪的美学理论中,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现代美学流派以对艺术形式的审美蕴涵高度重视受到人们关注,即便是标举“外部研究”的诸多派别也都或多或少地顶不住艺术形式的诱惑,有些甚至在无意之中对艺术形式也思虑精深。
笔者认为,这些颇有影响力的理论流派不仅大大促进了形式理论的研究,而且流派本身的出现也是人的整体美感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的明证。
从宏观的角度看,20世纪的形式主义流派的理论、观点是有许多共同点的。
任一流派对艺术形式的阐释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阐明了部分的、相对的真理,而且都是对传统形式理性进行批判地继承的结果,这就关系到一种新的理-l生的建立,这种理性就是以艺术形式的逻辑来认识和构建一个合乎人的本真存在形态和存在目的的美好世界.人们对艺术形式的不懈追求,主要从四个方面,即形式作为客体范畴、形式作为主体范畴,以及形式作为非主非客和主客相融的四个方面,构成了新形式理性的大厦。
20世纪艺术流派

未来派
未来派(Futurism),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 波· 托马索· 马里奈缔(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 他在1909年整个一年中,向全世界发表了 一个宣言,这个宣言以浮夸的文辞宣告过去 艺术(过去派)的终点和未来艺术(未来派) 的诞生。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又名结 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主义 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 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 (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 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 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 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 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 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抽象派
抽象绘画(AbstractPainting)是泛指二 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 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 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但无论其 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 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1930年代和 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 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宗旨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 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 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证 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 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 的表达 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 达。”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 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 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 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 现。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 空虚的精神状态。 达达分子是无政府主义者,而不是社会主义者。在某些情 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了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 创造。
20世纪四种主要艺术观

20世纪四种主要艺术观--情感论艺术观20世纪四种主要艺术观有:(1).反映论,实践艺术观。
(2).情感论艺术观。
(3).形式主义艺术观。
(4).精神分析学艺术观。
(5).人文主义艺术观。
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20世纪的西方美学界有两个对立的口号,一个是英国的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说,一个是各种表现主义的学说提出的“情感表现”说。
他们分别是形式论和表现论的时代宣言。
形式论认为艺术性在于形式,在于组成艺术的形式因素,产生了形式主义、技术主义种种观点。
俄国形式主义宣称:“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以无足轻重。
”“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他的色彩绝不反映在城堡上空飘扬的旗帜的色彩。
”表现论认为艺术性在于情感,在于自我表现、宣泄的强度,产生了表现主义、自我中心的种种观点。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20世纪初至30年代流行于欧美文学地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
起源于德国,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
其诗歌情绪炽烈、雄辩,追求力度,抒情方式夸张,常采用浓缩的诗句。
戏剧和小说常采用抽象的象征手法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主题。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
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
一是名利思想。
二是懒惰作风。
20世纪的艺术流派及艺术家、作品

代表作
达 达 主 义 作 品 ( 作 者 维 隆 杜 桑 )
《 走 下 楼 梯 的 裸 女 》 杜 尚
: ·
评价
总体上讲,达达主义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文艺流派,而 只是一种过渡状态的文艺思维,其艺术理念不具任何 建设性,而是建立在对旧秩序的毁灭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势必无法长久。但正因为达达主义激进的破旧立 新观,20世纪大量的现代及后现代流派得以催生并长 足发展。没有达达主义者的努力,这些是很难实现的。
代表人物
巴伯罗· 毕加索 (1881-1973)从十九世纪末从 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一生画法和风 格迭变。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 重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 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 实主义。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 亦有杰出的成就。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 流派有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代表作品
《亚威农少女》
《拿烟斗的男孩》
乔治.布拉克
乔治· 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法国画家,立体主义代表。1882年 5月13日生于纳塞河畔的阿让特伊,他的父亲是位房地产经纪人。1963年8月31 日卒于巴黎。他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比毕加索小。他与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 创始者,并且,“立体主义”这一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另外,立体主义运 动中有多项创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将字母及数字引入绘画、采用拼贴的手 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数为静物画和风景画,画风简洁单纯,严谨而统一。 “他比所有其他的立体派画家更多地带来不可缩减的具体和一针见血的分析,带 来少有的和谐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无能为力的典雅流畅的线条。1907年,他与 毕加索相识,深为其作品《亚威农的少女》所倾倒,两人遂成为至交,共同筹划 起立体主义运动。布拉克和毕加索在分析立体主义时期所作的作品,风格非常接 近,以致于摆在一起难辨孰人所为。这在艺术史上是极其少见的现象。两人不仅 画法相同,而且所选题材也十分相似。他们都偏爱画乐器。布拉克在画中对于物 象的分解,要比毕加索更加极端。他多数是在静物画中进行这种分析形体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四种主要艺术观
--情感论艺术观
20世纪四种主要艺术观有:(1).反映论,实践艺术观。
(2).情感论艺术观。
(3).形式主义艺术观。
(4).精神分析学艺术观。
(5).人文主义艺术观。
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20世纪的西方美学界有两个对立的口号,一个是英国的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说,一个是各种表现主义的学说提出的“情感表现”说。
他们分别是形式论和表现论的时代宣言。
形式论认为艺术性在于形式,在于组成艺术的形式因素,产生了形式主义、技术主义种种观点。
俄国形式主义宣称:“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以无足轻重。
”“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他的色彩绝不反映在城堡上空飘扬的旗帜的色彩。
”表现论认为艺术性在于情感,在于自我表现、宣泄的强度,产生了表现主义、自我中心的种种观点。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20世纪初至30年代流行于欧美文学地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
起源于德国,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
其诗歌情绪炽烈、雄辩,追求力度,抒情方式夸张,常采用浓缩的诗句。
戏剧和小说常采用抽象的象征手法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主题。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
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
一是名利思想。
二是懒惰作风。
着重于使用符号、标记、或一些规则,去令得出来的结果与实验或其他计算的方法相同的行为,也可以称为“形式主义”。
这些标记和规则,并不一定有数学上的对应语义。
在这些情况之下,计算的方式通常称为“完全形式化”。
20世纪初西方现代美学中,形式主义美学的异军突起对于西方现代艺术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形式主义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将文本的形式结构作为艺术的核心。
这种观点极大地影响了抽象的非再现性的现代艺术运动,并推动了结构主义和符号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现代建筑追求空白的、中性的形式结构的倾向。
这种倾向在现代主义早期的“风格派”、“构成派”,到成熟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到后来的“白色派”、“新现代主义”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可以说,现代建筑在形式结构美学的影响下逐渐走上了一条形式自觉的道路。
同是形式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却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例如古代希腊人所理解的形式是与造型艺术和静穆理想密切联系的;中世纪新柏拉图派所理解的形式是与基督教神学中上帝赋形式于物质的概念密切联系的;至于近代形式主义的猖獗,则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分崩离析以及思想内容的贫乏和空虚。
在艺术中,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形式,通过形式的创造,艺术家表达了情感,接受者感受到了情感。
语言形式感性化了,形式化了,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形式兴会、回味、体验了这种情感。
一般认为,表现说与模仿说是对立的,但是,符号学的哲学
家卡西尔认为,表现说与模仿说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
表现说认为艺术不过是模仿人的情感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就仍然是复写;只不过不是作为物理对象的事物的复写,而成了对我们生活内部的,对我们感情和情绪的复写。
”形式、情感、模仿等都是艺术构成的本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