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主要包括进化论、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和病毒学三个部分。
下面是具体的知识点总结:一、进化论1.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环境的性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改变。
进化可以分为宏进化和微进化。
2. 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生理学比较等方面的证据。
化石记录是最为直接的证据,可以通过化石记录推测生物的起源和发展。
3. 进化机制: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流动和遗传漂变等。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逐渐改变种群的遗传结构。
4.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人类最早出现在非洲,经历了直立行走、手的独立运动、大脑的扩大等特征的演化。
二、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1. DNA技术:包括DNA提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电泳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DNA分析、DNA重组和基因检测等。
2. 基因工程:包括DNA重组、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等。
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治疗疾病和生物工业等方面。
3. 生物工程应用:包括基因药物、转基因农作物、转基因微生物等应用。
基因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转基因微生物可以生产有用的化学物质。
三、病毒学1. 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需要寄生于细胞内才能繁殖。
2. 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根据寄生细胞的类型可以分为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
3. 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等。
病毒传播可以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4. 抗病毒的技术:包括病毒的预防和控制、病毒的诊断技术以及病毒的治疗等。
疫苗接种可以预防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感染。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选修三知识点

高三物理选修三知识点一、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电流受到磁场影响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电磁感应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电动机、发电机等电磁设备的基础。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磁感应的表达式为:ε = -dΦ/dt其中,ε代表感应电动势,Φ代表磁场的磁通量,t代表时间。
根据右手定则,可以确定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二、电磁波电磁波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电磁波的特点是既有电场,又有磁场,并且它们垂直于传播方向。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频段。
其中,可见光是人眼所能感知的电磁波。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即3×10^8 m/s。
三、核物理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和核反应等现象的科学。
核物理的基本概念包括质子、中子、原子核和核反应等。
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中子数目决定了同位素的性质。
核反应是指在原子核内部发生的转变,常见的核反应包括裂变和聚变。
在裂变反应中,重核分裂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并释放大量能量。
聚变反应是两个轻核融合形成一个较重的核,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聚变反应是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源,但目前人类尚未实现可控的聚变反应。
总结:高三物理选修三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电磁感应、电磁波和核物理。
电磁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电流受到磁场影响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电磁波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具有电场和磁场的特性。
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结构和核反应的科学,涉及质子、中子、原子核等概念。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电磁设备和核能的应用。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代以家族制为基础,实行世袭制;商代在夏代的基础上,设立了官职,形成了成文法律,进一步健全了政治体系。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人阶层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思想: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智、信等,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
二、世界史
美国的独立:启蒙思想是《独立宣言》的理论渊源,英属北美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是内在动力,英国的殖民压迫和暴虐统治导致北美人民反抗,最终走上独立道路。
《独立宣言》于1776年7月4日通过,标志着美国的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对世界市场和霸权的争夺,列强的矛盾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科技进步和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权在德方,第二阶段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现代史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了德、日等国的专制建立。
以上仅是高中历史选修三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电子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电子版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电子版一、复数与数域扩张1. 复数及其表示方法2. 复数的四则运算3. 复数的共轭与模4. 复数的除法及其解析式5. 复根的概念及其性质6. 复系数方程的解法二、矩阵与行列式1. 矩阵的定义和基本运算2. 矩阵的转置和对称矩阵3. 矩阵的逆及其性质4. 矩阵的秩和线性方程组5. 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6. 行列式的计算及其应用三、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 向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2. 向量的数量积与夹角3. 向量的叉积及其性质4. 平面上向量及其应用5. 空间向量及其应用6. 空间几何中的距离与角度四、数学归纳法与递推数列1.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2. 数列的概念、性质3. 递推数列及其通项公式4. 常系数线性递推数列及其通项公式5. 递推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应用6. 递推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函数的极限与连续1. 数列极限及其性质2. 函数极限及其性质3. 无穷小量、无穷大量及其比较4. 极限运算法则及其应用5. 连续函数及其性质6. Intermediate Value Theorem和最值定理六、一元函数微积分初步1. 函数的导数定义、性质及应用2. 高阶导数及Leibniz公式3. 函数的微分及其应用4. 函数的反函数及其求导5. 常用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6. 微分中值定理和Taylor公式七、多元函数微积分初步1. 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2. 二元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3. 二元函数的最值及其求解4. 二元函数的隐函数及其求导5.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与偏导数6. 多元函数的Taylor公式及其应用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电子版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复数与数域扩张、矩阵与行列式、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学归纳法与递推数列、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初步以及多元函数微积分初步等七个部分,内容包含了数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和工具,是一门高中数学的重要课程。
政治选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政治选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政治选修三是高中政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政治制度、政治参与和公民权利。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关于中国政治系统、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政治选修三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
第一部分: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政治制度是政治选修三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国家机构和国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国家政治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国家一级组织形式,也是中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学生需要学习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结构、功能和作用等内容。
在政治选修三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
中国政府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国务院是中国国家权力机构,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等职能。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国家的地方性政权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中国的国家管理体制,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管理体制。
中央管理体制包括中央政府和中央部门,地方管理体制包括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等。
第二部分: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政治选修三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和途径。
学生需要了解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公民的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在政治选修三中,学生需要了解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民主选举、监督和建言等方式。
民主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通过选举,公民能够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政治代表。
监督是公民对政府和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方式进行。
建言是公民通过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政治。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公民的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政治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通过政治参与,公民能够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部分: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政治选修三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是高中物理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一些高级的物理概念和理论。
具体内容如下:
1. 静电场:包括电荷、电场、电场线、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电容、静电感应、静电平衡、电容器等概念。
2. 恒定电流:主要介绍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恒定条件、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等内容。
3. 磁场:包括磁场、磁感应线、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概念。
4. 电磁感应:主要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概念。
5. 交流电:主要介绍交流电的产生、正弦交流电及其表示方法、交流电的功率和效率等。
6. 电磁波:主要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电磁波谱等概念。
7. 光学: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以及光的波动理论等。
8. 原子物理:主要介绍原子结构、能级跃迁等概念。
9. 量子物理:主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波粒二象性、量子态等。
历史选修三必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三必考知识点归纳历史选修三通常指的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选修部分,它可能包括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定历史时期的专题研究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必考知识点归纳: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法老制度、金字塔的建造。
-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的特点。
-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的发现与特点。
- 古代中国文明:夏、商、周的更迭与文化成就。
2.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途径。
- 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文化融合。
- 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的影响。
3. 中世纪的欧洲:-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 十字军东征:对中东地区的影响。
4.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对古典文化的复兴与重视。
- 科学与艺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贡献。
- 地理大发现: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的发现。
5. 近代化进程:- 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 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国家统一。
-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欧洲列强的殖民活动与亚洲、非洲等地的反抗。
6.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和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战争过程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7.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苏美对立: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军备竞赛。
-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冷战背景下的局部冲突。
8. 全球化与现代国际关系:-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的加速。
- 国际组织的作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 当代国际冲突与合作:中东问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
9. 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 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的兴起与影响。
- 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
-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10. 文化多样性与交流:-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政治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政治选修三知识点总结政治选修三是我国高中政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三个部分。
这门课程涵盖了政治学、国际关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国际政治形势和我国的发展方向。
下面将对政治选修三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该理论体系是在行进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的。
在政治选修三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加以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历史地位等。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战略。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历史背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
二、当代世界当代世界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国际政治形势、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社会关系的主要特点和变化趋势。
以下是政治选修三中当代世界的主要知识点:1. 多极化和全球化多极化和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主要特征。
学生需要了解多极化和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和国际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多极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和作用。
2. 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是当代世界的主要趋势。
学生需要了解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以及中国在新型国际关系中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赋予生物以,创造出。
基因工程是在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
2.基因工程的原理:3.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分子手术刀”——①来源:主要是从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②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并且使每一条链中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断开,因此具有性。
③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和。
(2)“分子缝合针”——①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相同点:都。
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
②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需要。
DNA连接酶是连接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不需要模板。
③补充:比较有关的DNA酶DNA水解酶:能够将DNA ,彻底水解成DNA解旋酶:能够将DNA或DNA的某一段,作用的部位是。
注意:使DNA解成两条长链的方法除用解旋酶以外,在的作用下,也可使DNA解旋。
DNA聚合酶:能将通过连接成DNA长链。
DNA连接酶:是通过磷酸二酯键。
注意比较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异同点。
(3)“分子运输车”——①载体具备的条件:、、。
②最常用的载体是 ,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拟核或细胞核之外,并具有的分子。
③其它载体:。
4.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5.目的基因是指:。
6.获取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
7.基因文库包括和。
8.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1)原理:(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使;第二步:冷却到55~60℃,;第三步:加热至70~75℃,。
9.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并且可以,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
10.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1)启动子:是一段,位于基因的,是的部位,能驱动基因,最终获得所需的。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位于基因的。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从而将出来。
常用的标记基因是。
11.转化的概念:。
12.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其次还有和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受体细胞多是。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用溶液处理受体细胞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1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
1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还需进一步检测和鉴定。
首先要检测,方法是采用。
其次还要检测,方法是采用。
最后检测,方法是。
有时还需进行的鉴定。
如。
15.基因工程的应用(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获得和。
(2)动物基因工程主要用于。
16.基因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包括和。
17.蛋白质工程是指以作为基础,通过,对现有蛋白质进行,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1)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基因工程只能生产的蛋白质(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它可以根据人的需求来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又称为的基因工程。
(3)基本途径:从出发,设计,推测,找到。
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进行。
答案1.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新的遗传特性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DNA分子水平 DNA重组技术2.基因重组3.(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①原核生物②特定的核苷酸序列特定磷酸二酯键专一③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DNA连接酶①缝合磷酸二酯键 T4噬菌体黏性末端两种末端低②单个核苷酸模板两个DNA片段③水解成四种脱氧核苷酸膦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解成两条长链碱基和碱基之间的氢键适当的高温(如94℃)、重金属盐单个的脱氧核苷酸磷酸二酯键连接双链DNA的缺口(3)运载体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②质粒自我复制能力双链环状DNA ③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4. 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5.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6.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7.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8.(1)DNA双链复制(2)DNA解链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9.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遗传至下一代表达和发挥作用10.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特殊结构的DNA片段首端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转录出mRNA 蛋白质(2)DNA片段尾端(3)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抗生素基因。
11.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12. 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显微注射技术受精卵 Ca2+13.标记基因是否表达14. 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DNA分子杂交技术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分子杂交技术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个体生物学水平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15.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16.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17.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1)自然界已存在(2)第二代(3)预期的蛋白质功能预期的蛋白质结构应有的氨基酸序列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专题二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1.理论基础(原理):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2)用途:植物繁殖新途径(、、);作物新品种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A 植物繁殖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作物脱毒:采用进行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和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优点:完全保持,不受的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B 作物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a过程:植株(AaBb)通过得到花粉(、、、四种类型);对花粉进行培养(技术是);得到植株;对其幼苗时期进行处理;得到了正常的二倍体植株(、、、四种类型)。
b 优点:突变体利用:在组织培养中会出现突变体,通过从有用的突变体中选育出新品种(如筛选抗病、抗盐、含高蛋白的突变体)C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通过能够产生对人们有利的产物的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让它们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胞产物。
这些细胞产物包括等(3)地位:是培育、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原理:(1)过程:(画出流程图)(2)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等。
化学法一般是用()作为诱导剂。
(3)意义:(二)动物细胞工程1. 动物细胞培养原理:(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将它分散成,然后放在适宜的中,让这些细胞。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见45页)(3)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称为。
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时,细胞就会,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
需要用等处理,才能分瓶继续培养。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处理。
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通常需加入等天然成分。
③: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pH:④:95%空气+5% 。
O2是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
(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2.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原理:(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核移植(比较容易)和核移植(比较难)。
(2)选用去核的原因:细胞;(3)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5)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
3.动物细胞融合(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 ,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 。
(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 、 、 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 ,成为研究 、 、 的重要手段。
4.单克隆抗体(1)抗体:一个B 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 。
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对免疫小鼠注射 (目的使小鼠产生 细胞);提取B 淋巴细胞;同时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骨髓瘤细胞并提取;促使它们细胞融合[注:融合的结果是有很多不符合要求的;如有2个B 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等,所以要进行筛选];在 上筛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特点是、 ];然后对它进行和[筛选出能够 ];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入小鼠腹腔内增殖,从中可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又能产生。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5)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准确识别各种物质的细微差异,并跟一定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的优点。
②用于。
主要用于癌症治疗,可制成“”,也有少量用于治疗其它疾病。
专题三胚胎工程(一)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1.精子的发生:①场所:睾丸的内,②时间:→生理机能衰退。
③过程:精原细胞先进行后进行;变形过程中,细胞核变为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中心体演变为,线粒体在尾基部形成,其他物质浓缩为原生质滴直至。
(线粒体为精子运动提供)2.卵子的发生:①场所:、②时间:始于以后,③过程:在时期,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演变成(被卵泡细胞包围),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完成,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进入准备受精;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完成的。
3.受精:①场所:。
②过程:包括和阶段。
A.受精前的准备阶段:精子获能(在内);卵子的准备(排出的卵子要在输卵管中进一步成熟到才具备受精能力);B.受精阶段:(卵子周围的结构由外到内:),a.顶体反应:。
b.透明带反应:顶体酶可将透明带溶出孔道,精子穿入,在阻止的生理反应(它是防止受精的第一道屏障);c.卵黄膜的封闭作用:精子外膜和卵黄膜融合,精子入卵后,的过程(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精子尾部脱落,原有核膜破裂形成雄原核,同时卵子完成,形成 . (注意:受精标志是;受精完成标志是 )。
具体过程见下页4.胚胎发育:①胚胎发育起点:②过程:a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b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c囊胚:,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胚胎内部逐渐出现(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d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下方细胞形成,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