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电容和放电电阻计算以及Y电容漏电流计算

合集下载

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定义式C=Q/UQ=I*T电容放电时间计算:C=(Vwork+ Vmin)*l*t/( Vwork2 -Vmin2)电压(V)= 电流⑴x 电阻(R)电荷量(Q)= 电流⑴x 时间(T)功率(P) = V x I (I=P/U; P=Q*U/T)能量(W) = P x T = Q x V 容量F=库伦(C)/电压(V)将容量、电压转为等效电量电量二电压(V) x 电荷量(C)实例估算:电压5.5V仆(1法拉电容)的电量为5.5C (库伦),电压下限是3.8V,电容放电的有效电压差为5.5-3.8=1.7V ,所以有效电量为1.7C。

1.7C=1.7A*S (安秒)=1700mAS(毫安时)=0.472mAh (安时)若电流消耗以10mA 计算,1700mAS/10mA=170S=2.83min(维持时间分钟)电容放电时间的计算在超级电容的应用中,很多用户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就是怎样计算一定容量的超级电容在以一定电流放电时的放电时间,或者根据放电电流及放电时间,怎么选择超级电容的容量,下面我们给出简单的计算公司,用户根据这个公式,就可以简单地进行电容容量、放电电流、放电时间的推算,十分地方便。

C(F):超电容的标称容量;R(Ohms):超电容的标称内阻;ESR(Ohms) 1KZ下等效串联电阻;Vwork(V):正常工作电压Vmin(V):截止工作电压;t(s):在电路中要求持续工作时间;Vdrop(V):在放电或大电流脉冲结束时,总的电压降;1(A):负载电流;超电容容量的近似计算公式,保持所需能量=超级电容减少的能量。

保持期间所需能量=1/2l(Vwork+ Vmi n)t ;超电容减少能量=1/2C(Vwork -Vmin ),因而,可得其容量(忽略由IR引起的压降)C=(Vwork+ Vmin)*l*t/( Vwork 2 -Vmin 2)举例如下: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在掉电后需要用超级电容维持100mA的电流,持续时间为10s,单片机系统截止工作电压为4.2V,那么需要多大容量的超级电容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由以上公式可知:工作起始电压Vwork = 5V工作截止电压Vmin= 4.2V工作时间t=10s工作电源I = 0.1A那么所需的电容容量为:C=(Vwork+ Vmin)*l*t/( Vwork 2 -Vmin 2)=(5+4.2)*0.1*10/(5 2 -4.2 )= 1.25F根据计算结果,可以选择 5.5V 1.5F电容就可以满足需要了。

lm7824电源的电容和电阻选择

lm7824电源的电容和电阻选择

lm7824电源的电容和电阻选择开关电源又称开关电源和开关变换器,是一种高频电能转换器件,也是电源的一种。

开关电源的输入电路也是开关电源的重要电路元件,那么如何计算电阻和电容呢?其实高品质的开关电源电容和电阻,大部分都是很好的匹配和合适的,下面会详细讲解。

一、放电电阻放电电阻R1的选择原则是:电阻值越小越好,以便为X电容容量的选择留出足够的空间。

R1的选择还应考虑耐压(通常选用金属氧化膜电阻,电压降低0.75)和功耗(按额定功率的0.6降额)。

假设所选电阻的额定功率为PR,输入电压的最大有效值为vinmax,则:R1>(vinmax)2/(0.6×PR)(1)例如PR=2W,vinmax=300V,则R1>75K,R1=100k。

R1的另一个限制是瞬时功耗不能超过额定功率的四倍。

R1的最大瞬时功耗与浪涌或雷击通过保护电路后的剩余电压有关。

当剩余电压为1200V时,R1还应满足以下要求:R1>12002/(4×Pr)(2)将Pr=2W代入上式,得到R1>180K。

因此,R1=100k不满足此条件。

因此,取R1=200K是合理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放电电阻R1的瞬时功耗,R1的位置也非常重要。

把R1放在前面显然不合适,但最好放在中间或后面。

如果要进一步减小R1,可以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联电阻,具体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当50A单体的两个电阻并联时,放电电阻为R1=100k。

开关电源输入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如何选择?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二、X、Y电容1、X电容(1)X电容的选定X电容的选择受放电时间的限制。

根据安全规程要求,从输入端电压放电到安全电压峰值42.4v的时间小于1s,可根据以下经验公式估算:CX为所有x个电容的总和。

Cx<1/(2.2×R1)(2)将R1=100k代入上式可得:Cx<4.5uf,取Cx=4.4uf,共有2个电容器,每个X电容器的容量为2.2uf。

X电容和放电电阻计算以及Y电容漏电流计算

X电容和放电电阻计算以及Y电容漏电流计算

X电容和放电电阻计算以及Y电容漏电流计算电容和放电电阻计算电容是电路中常用的元件之一,它的作用是储存电能并且能够在需要时释放电能。

在计算电容和放电电阻时,我们需要了解电容的基本参数以及相关公式。

1.电容的基本参数电容的两个重要参数是容量和工作电压。

容量用单位法拉(F)表示,工作电压用单位伏特(V)表示。

电容容量越大,可以储存的电能就越多。

2.电容和放电电阻的计算电容和放电电阻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a)电容的计算公式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Q/V,其中C为电容的容量,Q为电容上储存的电量,V为电容的电压。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通过电容的容量和工作电压来计算电容上储存的电量。

b)放电电阻的计算公式放电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Rv*C)/(1-e^(-t/RC)),其中R为放电电阻的阻值,Rv为电容上方的电阻,C为电容的容量,t为放电的时间,RC为电容的时间常数。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通过电容的容量、放电时间以及上方电阻的阻值来计算放电电阻的阻值。

Y电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容,它的特点是漏电流较大。

在计算Y电容的漏电流时,我们需要了解Y电容的漏电参数以及相关公式。

1.Y电容的漏电参数Y电容的漏电参数主要有漏电容值和漏电电阻值。

漏电容值表示在正常工作电压下,电容器两端的漏失电流占电流的比例。

漏电电阻值表示漏电均衡电路中电容器的等效电阻。

2.Y电容漏电流的计算公式Y电容漏电流的计算公式为:IL=I*C2/C1,其中IL为漏电流,I为电源电流,C1为Y电容的容量,C2为漏电电容的容量。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通过电源电流、Y电容的容量以及漏电电容的容量来计算漏电流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Y电容的漏电流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避免漏电造成的危险。

总结电容和放电电阻计算以及Y电容漏电流计算是电容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以上公式和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电容的容量、放电电阻的阻值以及Y电容的漏电流。

电容电阻 公式

电容电阻 公式

电容电阻公式电容和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两个元件,它们在电子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电容和电阻可以通过一些公式来描述它们的特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看一下电容的公式。

电容是指电路中储存电荷的能力,用C 表示,单位是法拉(F)。

电容的公式为:C = Q/V其中,C表示电容,Q表示电荷,V表示电压。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电容等于电荷除以电压。

也就是说,电容越大,储存电荷的能力越强。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电阻的公式。

电阻是指电流通过时产生的阻碍作用,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公式为:R = 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也就是说,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电容和电阻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就是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是指电路中电容或电阻对电流或电压变化的响应时间。

对于一个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电路,时间常数的公式为:τ = R × C其中,τ表示时间常数,R表示电阻,C表示电容。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时间常数等于电阻乘以电容。

时间常数越大,电路对电流或电压变化的响应时间越长。

电容和电阻在电子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容可以用于储存能量,常见的例子是电子产品中的电池。

而电阻可以用于限制电流,常见的例子是电子产品中的电阻器。

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式,还有一些与电容和电阻有关的公式。

例如,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Q = C × V其中,Q表示电荷,C表示电容,V表示电压。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电荷等于电容乘以电压。

也就是说,电容充电时,电荷的大小与电容和电压成正比。

电阻的功率消耗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P = I^2 × R其中,P表示功率,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

也就是说,电阻越大,功率消耗越大。

电容和电阻在电子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们可以通过一些公式来描述它们的特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些公式包括电容的公式、电阻的公式、时间常数的公式等。

关于X Y电容器的泄漏电流

关于X Y电容器的泄漏电流

关于XY电容器的泄漏电流翻开百度百科,关于电容器的漏电流是这样解释的:电容介质不可能绝对不导电,当电容加上直流电压时,电容器会有漏电流产生。

若漏电流太大,电容器就会发热损坏。

除电解电容外,其他电容器的漏电流是极小的,故用绝缘电阻参数来表示其绝缘性能;而电解电容因漏电较大,故用漏电流表示其绝缘性能(与容量成正比)。

对电容器施加额定直流工作电压将观察到充电电流的变化开始很大,随着时间而下降,到某一终值时达到较稳定状态这一终值电流称为漏电流。

其计算公式为:i=kcu(μa);其中k值为漏电流常数,单位为μa(v·μf)。

一般塑胶膜电容器及陶瓷电容器的标准(IEC60384-8/ GB/T 5966, IEC60384-9/ GB/T 5968),或安规塑胶膜电容器(X电容)及陶瓷电容器(Y电容)的标准(如IEC 60384-14/GBT 6364.14)都无泄漏电流特性要求。

关于XY 电容器,国际间都未定义泄漏电流(Leakage Current)的产业标准,制造业者难以遵循。

民间使用者偶而会提起这个议题,但翻阅电容器国际大厂的目录,诸如AVX、Mallory及Murata三个公司,也只有Murata有提供其Y电容的漏电流特性曲线,表示其某几种Y电容对应工作电压高低时的漏电流变化。

AVX的目录就只有说明电容器泄漏电流的理论值应参照欧姆定律I = E/R计算(Leakage current is determined by dividing the rated voltage by IR), 以上式欧姆定律电流公式改成泄漏电流公式即成:IL = UR / IRIL:泄漏电流, 单位是A, 常以豪安(mA)为计算单位UR:电容器额定工作电压表示, 单位是VIR:绝缘电阻, 单位是欧姆Ω, 常以百万欧姆(MΩ)为计算单位至于XY电容器在制造程中的耐电压测试时会设定漏电流的极限值(交流电路), 与依欧姆定律而设计的漏电流表(直流电路)所得的漏电流值会不同。

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定义式C=Q/UQ=I*T电容放电时间计算: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 电压(V) = 电流(I) x 电阻(R)电荷量(Q) = 电流(I) x 时间(T)功率(P) = V x I (I=P/U; P=Q*U/T)能量(W) = P x T = Q x V容量 F= 库伦(C) / 电压(V)将容量、电压转为等效电量电量=电压(V) x 电荷量(C)实例估算:电压5.5V 1F(1法拉电容)的电量为5.5C(库伦),电压下限是3.8V,电容放电的有效电压差为5.5-3.8=1.7V,所以有效电量为1.7C。

1.7C=1.7A*S(安秒)=1700mAS(毫安时)=0.472mAh(安时)若电流消耗以10mA计算,1700mAS/10mA=170S=2.83min(维持时间分钟)电容放电时间的计算在超级电容的应用中,很多用户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就是怎样计算一定容量的超级电容在以一定电流放电时的放电时间,或者根据放电电流及放电时间,怎么选择超级电容的容量,下面我们给出简单的计算公司,用户根据这个公式,就可以简单地进行电容容量、放电电流、放电时间的推算,十分地方便。

C(F):超电容的标称容量;R(Ohms):超电容的标称内阻;ESR(Ohms):1KZ下等效串联电阻;Vwork(V):正常工作电压Vmin(V):截止工作电压;t(s):在电路中要求持续工作时间;Vdrop(V):在放电或大电流脉冲结束时,总的电压降;I(A):负载电流;超电容容量的近似计算公式,保持所需能量=超级电容减少的能量。

保持期间所需能量=1/2I(Vwork+ Vmin)t;超电容减少能量=1/2C(Vwork2 -Vmin2),因而,可得其容量(忽略由IR引起的压降)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举例如下: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在掉电后需要用超级电容维持100mA的电流,持续时间为10s,单片机系统截止工作电压为4.2V,那么需要多大容量的超级电容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由以上公式可知:工作起始电压Vwork=5V工作截止电压Vmin=4.2V工作时间t=10s工作电源I=0.1A那么所需的电容容量为: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5+4.2)*0.1*10/(52 -4.22)=1.25F根据计算结果,可以选择5.5V 1.5F电容就可以满足需要了。

电容与充放电问题计算

电容与充放电问题计算

电容与充放电问题计算电容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之一,它能够储存电荷,并且对电流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响应特性。

在电容充放电过程中,涉及到一些重要的计算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电容充放电问题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概念。

1. 电容的基本概念与计算电容是指两个导体之间由于介质的存在而形成的储存电荷的能力。

一般用C表示,单位是法拉(F)。

电容的大小与电容器中的介质、导体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所施加的电压等因素有关。

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 = Q/V。

其中,C为电容的大小,Q为电容器中存储的电荷量,V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例如,一个电容器中存储了2库仑的电荷,并且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5伏,那么该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为0.4法拉。

2. 电容的充电过程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是指在一定的电压下,电容器内的电荷不断积累的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而电容器内的电荷量也逐渐增加。

充电过程中的电压与电荷的关系可以用公式Q = C·V来表示。

其中,Q为电容器内的电荷量,C为电容的大小,V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例如,一个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为0.2法拉,施加的电压为6伏。

那么在充电过程中,电容器内的电荷量为0.2法拉 × 6伏 = 1.2库仑。

3. 电容的放电过程电容器的放电过程是指在一定的电压下,电容器内的电荷逐渐减少的过程。

在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逐渐降低,而电容器内的电荷量也随之减少。

放电过程中的电压与电荷的关系同样可以用公式Q = C·V来表示。

例如,一个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为0.3法拉,初始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7伏。

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电过程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降低到了4伏。

根据公式可知,电容器内的电荷量为0.3法拉 × 4伏 = 1.2库仑。

4. 充放电过程的时间常数在电容充放电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是指电容充放电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常用符号为τ(读作:“tau”)。

时间常数的计算公式为τ = R × C。

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定义式C=Q/UQ=I*T电容放电时间计算: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电容计算公式.xlsx电压(V) = 电流(I) x 电阻(R)电荷量(Q) = 电流(I) x 时间(T)功率(P) = V x I (I=P/U; P=Q*U/T)能量(W) = P x T = Q x V容量 F= 库伦(C) / 电压(V)将容量、电压转为等效电量电量=电压(V) x 电荷量(C)实例估算:电压5。

5V 1F(1法拉电容)的电量为5。

5C(库伦),电压下限是3。

8V,电容放电的有效电压差为5。

5-3。

8=1.7V,所以有效电量为1.7C。

1.7C=1。

7A*S(安秒)=1700mAS(毫安时)=0。

472mAh(安时)若电流消耗以10mA计算,1700mAS/10mA=170S=2。

83min(维持时间分钟)电容放电时间的计算在超级电容的应用中,很多用户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就是怎样计算一定容量的超级电容在以一定电流放电时的放电时间,或者根据放电电流及放电时间,怎么选择超级电容的容量,下面我们给出简单的计算公司,用户根据这个公式,就可以简单地进行电容容量、放电电流、放电时间的推算,十分地方便.C(F):超电容的标称容量;R(Ohms):超电容的标称内阻;ESR(Ohms):1KZ下等效串联电阻;Vwork(V):正常工作电压Vmin(V):截止工作电压;t(s):在电路中要求持续工作时间;Vdrop(V):在放电或大电流脉冲结束时,总的电压降;I(A):负载电流;超电容容量的近似计算公式,保持所需能量=超级电容减少的能量。

保持期间所需能量=1/2I(Vwork+ Vmin)t;超电容减少能量=1/2C(Vwork2 -Vmin2),因而,可得其容量(忽略由IR引起的压降)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举例如下: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在掉电后需要用超级电容维持100mA的电流,持续时间为10s,单片机系统截止工作电压为4.2V,那么需要多大容量的超级电容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由以上公式可知:工作起始电压Vwork=5V工作截止电压Vmin=4.2V工作时间t=10s工作电源I=0.1A那么所需的电容容量为: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5+4.2)*0.1*10/(52—4.22)=1.25F根据计算结果,可以选择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