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歌

合集下载

边塞诗歌10首集锦

边塞诗歌10首集锦

边塞诗歌10首集锦如果要描述边塞诗的发展史,先秦时代所产生的现存于《诗经》中的边塞诗处于初期是毫无疑问的。

初期的边塞诗尽管发育还不够完善,但已表现出它固有的特色,并对后代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塞下曲四首·其一唐代: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宋代: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从军行七首·其五唐代: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出塞词唐代: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胡歌唐代:岑参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梅花落唐代:卢照邻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清代:纳兰性德别绪如丝梦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幽州夜饮唐代: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唐代:卢纶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清代: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边塞诗歌10首集锦相关文章:▪边塞诗歌精选10首▪描写边塞的古代诗歌经典10首▪边塞诗歌有哪些▪姚燧的诗歌10首▪关于写亡国的诗10首▪萨都剌的诗10首▪李益的诗歌集锦10首▪赵光义著名的诗10首▪李颀的诗歌精选10首。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雁门太守行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屯田词朝代:唐朝|作者:戴叔伦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屯田词》写边地屯田的人民在极艰苦的险恶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和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农民无路可走的悲惨命运。

屯田是指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

本诗描述的是无田的农民应政府征召耕种屯田的情景。

前八句写农民屯田时的险恶环境和遭受旱、蝗等天灾,一年历尽辛苦,却仍是无衣无食,两手空空的农民眼望南天,凄然泪下如雨,不言中流露出他们的无限怨愤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全诗语言朴实明快,对农民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的同情溢于言表。

蓟门行五首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边塞诗歌10篇集锦

边塞诗歌10篇集锦

边塞诗歌10篇集锦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唐朝的类型。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塞上曲·其一唐代: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雪片阔一作:云片阔)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军城早秋唐代: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饮马长城窟行魏晋: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代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鲍照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征师一作:征骑)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营州歌唐代:高适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陇头吟唐代: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

边塞诗有哪些古诗范文一:《边塞诗》是一种独特的诗体,反映了边疆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我调查整理出来的几首著名的边塞诗。

《塞下曲》:这首诗由唐代著名女诗人王翰所作,以赞扬边塞上勇敢无畏的士兵为主旨。

诗中描绘了边塞上搏杀的场面,表达了士兵为国家安宁而舍生忘死的决心和信念。

《从军行》:这首诗由唐代杜甫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的从军历程,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诗中充满了边塞的荒凉和艰苦,表现出边塞士兵的坚韧和勇气。

《将进酒》:这首诗由唐代李白所作,虽然不是纯粹的边塞诗,但其中所表现的豪迈、奋斗精神也与边塞文化紧密相连。

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被引用至今,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经典名句。

以上三首诗都是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它们集中表现了边塞士兵的英勇与忠诚,以及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

写作重点:文章要突出边塞诗的特点和意义,以及这些诗中所透露的士兵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和保卫边疆的义务感。

使用简洁、实在的文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同时把握好各首诗的主旨和情感。

用词分析:满意度高,使用了大量较为地道的汉语,节奏感较强,科学表达态度,符合普通百姓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范文二:边塞诗以其独有的语言风格和时代背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几首经典的边塞诗。

《登高》: 这首唐代边塞诗由王之涣所作,描绘了登山望远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向上进取和开拓的精神。

诗中的“落日满屋”更是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宋代河湟歌谣通过描绘大唐独有的雪景来表达武判官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诗中对雪景的描写细腻入微,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

《蝉》: 这首唐代边塞诗由白居易所作,他通过描写蝉的生活状态,表现了生命的无常和留恋的情感。

蝉的生命非常短暂,但它们却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出自己的音乐和生命。

以上三首诗都是边塞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们表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美好的向往。

边塞诗大全100首 边塞诗有哪些

边塞诗大全100首 边塞诗有哪些

边塞诗大全100首边塞诗有哪些边塞诗有哪些 20xx年01月12日诗歌大全1、《从军行》隋▪卢思道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2、《从军行二首▪其一》唐▪王昌龄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3、《凉州词》唐▪孟浩然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4、《塞下曲》唐代▪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5、《采桑子▪九日》清代▪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6、《征人怨/征怨》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7、《出塞》清▪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8、《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9、《塞上》宋▪柳开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10、《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11、《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12、《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3、《塞下曲六首》唐▪李白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边塞诗及赏析

边塞诗及赏析

边塞诗及赏析引导语: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诗词非常的多,而对于边塞诗想必很多人都有接触过,那么接下来是店铺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边塞诗及赏析,欢迎阅读!《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首《出塞》,可以说是最负盛名的边塞诗之一,明代“后七子”李攀龙评此诗为七绝诗压卷之作。

此诗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表达了关心边防的主题。

诗的意象苍茫浑厚,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军行》之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赏析:此诗是一首气势宏伟的边塞诗,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们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厚,感情悲壮。

表现了战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军中的酒宴是盛大欢乐的酒宴,全诗仅仅四句,用明快的语言,跳动的节奏,就给人带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

明代“后七子”王世贞又评此诗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清代王渔洋谓:七绝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秦时明月”、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无出此四章之右者矣。

而清末民初的章太炎也推王之涣的《凉州词》为绝句之首。

由此可见王之涣的凉州词盛名之大。

《凉州词》之二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赏析:此诗是王之涣作的《凉州词》组诗第二首,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诗歌以汉代唐,写突厥首领小杀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赏析: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怎么能没有一首边塞诗歌呢,这首《从军行》就是李白的边塞诗之一。

一二三年级学过的边塞诗

一二三年级学过的边塞诗

一二三年级学过的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它以描写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民生活、战争场面等为主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一二三年级可能会学到的边塞诗及其赏析:
1. 《出塞》
作者:王之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秦朝和汉朝时期的边疆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忧虑和期待。

最后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表明了诗人希望有英勇的将领能够保卫国家,不让敌人侵犯。

2.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这首诗以饮酒作乐的情景开篇,展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豪情壮志。

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的敬仰和悲悯。

3. 《从军行》
作者: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士兵们离开家乡,奔赴战场的场景。

诗人通过描绘战况的激烈和危险,表达了他对士兵们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他愿意投身战场的决心。

[边塞诗] 边塞诗大全100首

[边塞诗] 边塞诗大全100首

[边塞诗] 边塞诗大全100首边塞诗 20xx年01月12日诗歌大全1、《塞下曲》唐▪戎昱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2、《出塞作》唐▪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3、《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宋▪欧阳修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其二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4、《上京即事》元▪萨都剌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5、《边思》唐▪李益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6、《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南北朝▪庾信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7、《度破讷沙二首▪其二》唐▪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8、《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唐▪卢汝弼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9、《塞下曲▪其六》唐▪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10、《塞上曲》宋▪王镃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王之涣
(688年-742年),字季凌,并州(山西太
原)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鹳 雀楼》脍炙人口而称著。他尤善五言诗,以 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他的诗今仅存六首,以 《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
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 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 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 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 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 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 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 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边塞诗人代表龄
边塞诗人王之涣

小故事
王之涣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钻研学问,精益求精;写作诗文,落笔惊人。 他死后,靳能为他所作的墓志铭说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他年少 时,喜欢游历,结交当时一些著名诗人。尤其与王昌龄、高适来往密切,视 之为知己。 一日,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这个地方饮酒论诗。当时,有几名歌女 也被叫来歌诗助兴。王昌龄首先提议:“我们几人在诗坛上也算小有名气了, 但没有分出名次。今日可以听歌女都唱谁的诗,谁的诗被唱得多,谁就是第 一。”一位歌女光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又一歌女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 王、高二人都喜形于色。王之涣说:“这两个歌女都是唱的下俚之曲。” 说着指着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说:“且听这位所歌何人?”果然檀板一响,宛 转的歌喉悠然而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凉州词》。歌女又唱了两首绝 句,都是王之涣的作品,三人相视大笑。王之涣开玩笑地说:“果然不出我 所料!”这几位歌女知道原因后,连连拜谢道:“肉眼不识诸位诗仙。” 王之涣不仅蜚声诗坛,而且也是一位清官。他在河北文安县当官期间,秉公 办案,为民除害;光明磊落,毫无媚骨;还动员县城财主,集资办学,兴教 育人,兴建了一个四梁八柱,十间大瓦房的“义学堂”,至今传为佳话。
第7小组 陈雨鑫作品
我国是一个充满了文明的国家,在2千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风格各异 的诗人。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边塞诗人。

边塞即指边疆的概念,应该说是伴随着国家的出 现而产生的。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正式形成。夏王朝 的最高统治者不但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而且 不断发展和扩大其统治领域,可见疆域一开始便成 为统治阶级非常有兴趣的中心问题。经过殷商到西 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得到巩固和发展, 疆域的划分逐步比前代明晰。如《诗经· 大雅· 江汉》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 土。……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这里叙述周宣 王派召虎领兵征伐淮夷之事,从中可见周人边疆观 念与意识在文学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反映。

古从军行 意思

李颀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 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或听到细君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 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 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 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 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 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 和亲归去来。
译文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
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 未到过玉门关。
解释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 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 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 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 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 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 折杨柳枝》: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其音凄苦。 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 高。 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何必。 度:经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仔细聆听
满江红 音乐欣赏
现在你发现了吗,边塞诗大都是豪情 满怀,或者悲观。 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 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 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 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 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 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 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 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行路难》等。
王昌龄
(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 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 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 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 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 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 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 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 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 集》。

解释
⑴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⑵饮马:yìnmǎ,给马喂水 ⑶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 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⑷“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 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 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 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 命。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系河北景
县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 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 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塞下曲

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 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 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 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边塞诗人 李颀
李颀(690?— 751?),赵郡(今 河北赵
县)人,长期 居颍水之阴的东川别业(在今 河南登封)。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不久 任新乡尉。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 因辞官 归东川。其诗以边塞诗著称,描写音乐的诗 篇,亦具特色。他在唐代诗坛地位颇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赏析
此诗描写前半部分描写了壮丽的沙场征战之景, 渲染了一种宏阔悲壮的氛围。 后半部分则是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万死不辞,要成为描像麒麟阁的立功之臣,并且十 分嘲笑那些文臣,只会读经书,不能真的杀敌报国, 可叹这些文人参不透这点的话只会白白的衰老而去, 不能名留青史.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豪壮之情,立功报国的雄心 壮志。手法大气豪壮,宏大辽阔之气尽显。
边塞诗人代表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王之
涣 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人主要有高适和岑参。前 者读过的诗作有_《别韦参军》,别董大,!《燕行 歌》等,后者读过的诗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 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等。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的_ 王昌龄_,也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从军行》, 《出塞》是他的代表作“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 心在玉壶。”是《芙蓉楼送别辛渐》中为历史传诵 的名句。王之焕也是以为重要的边塞诗人,他的 《_凉州词_》流露出征人久戍思乡的哀怨,《登鹳 雀楼》则是暗示出人生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等给人以无穷的启示。
赏析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
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 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 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 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 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 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 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 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 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 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盛唐边塞诗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
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 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 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 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 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 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 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 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 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 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边塞诗人的形成
唐代疆域广阔,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