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16部编)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练习 (1)

合集下载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习题 2(含答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习题 2(含答案)

经典精品试卷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2.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3.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4.分类归纳能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知识的归纳,有误的是()A.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B.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C.“宋四家”指宋代书法家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蔡襄D.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5.四大名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根据民间故事创作,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的是()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是说在我国的古代每一个时期都在不同的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你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自下列哪一部名著吗?()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7.他是桐城派晚期主要代表人物并于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他是()A.方苞B.吴汝纶C.方以智D.孙家鼐8.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A.唐朝贞观年间B.明朝洪武年间C.清朝乾隆年间D.中华民国时期9.下图《同光十三绝》反映的是清代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一剧种.关于这一剧种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汤显祖是该剧种最著名的剧作家②该剧种诞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③它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并融合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④后来该剧种逐渐走向世界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共同点是()A.都是神话小说B.都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没落C.都成书于元末明初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11.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惊心动魄,出神人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练习◆选择题1.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下列哪一项是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领风骚”“才人”的文学作品?()A. 《三国演义》B. 《兰亭集序》C. 《清明上河图》D. 《早发白帝城》2.下面关于四大名著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B.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是我国英雄传奇中最杰出的作品C.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该书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D.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作品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命运3.在清代,成为城乡民众一种主要文化活动的是()A. 戏剧表演B. 武术表演C. 诗歌朗诵D. 小品表演4.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

是在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形成的新剧种()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道光5.明清小说、戏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具体表现是()A. 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B. 反映西方文化的传入C. 表达了力量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D. 反映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6.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靑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时期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A. 《秦中吟》B. 《红楼梦》C. 《牡丹亭》D. 《长恨歌》7.清朝前期,艺术发展到顶峰。

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①汤显祖的《牡丹亭》②洪昇的《长生殿》③王实甫的《西厢记》④孔尚任的《桃花扇》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8.有人形象地描绘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左手拿着一个药罐子,右手捏着一个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令人感叹。

你知道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吗?()A. 吴承恩B. 施耐庵C. 曹雪芹D. 罗贯中9.以下脸谱来源于哪一艺术种类()A. 藏剧B. 京剧C. 皮影戏D. 二人转10.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后,初步形成于()A. 明朝时期B. 清朝前期C. 清朝后期D. 南宋时期11.脸谱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同样,明清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A.词B.小说C.诗歌D.戏剧2.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童年时就是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

下列哪组连环画与其名称的搭配是错误的()A.大闹天宫—《西游记》B.三顾茅庐—《三国志通俗演义》C.黛玉葬花—《西厢记》D.武松打虎—《水浒传》3.《红楼梦》之所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是因为()A.描写了700多位形形色色的人物B.描绘了贵族府邸大观园内的世俗生活C.展现了宝黛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4.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这一时期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①汤显祖的《牡丹亭》②洪昇的《长生殿》图4 ③王实甫的《西厢记》 ④孔尚任的《桃花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它吸取了其他剧种特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它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材料中的“它”是 ( )A.唐诗B.宋词C.京剧D.昆曲6.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7.图4中所示的剧种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之大全。

该剧种形成于( )A .隋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 8.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

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 )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9.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曹雪芹结合亲身经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创作的作品是( )A .《西游记》B .《红楼梦》C .《如梦令》D .《窦娥冤》10.2010 年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测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测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测试1、有这样一部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这部作品是()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2、京剧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被称为“国粹”。

该剧种在道光年间被称为()A.“昆曲”B.“秦腔”C.“京调”D.“皮黄戏”3、清朝文学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A.曹雪芹和高鹗B.罗贯中C.施耐庵D.吴承恩4、以下属于昆曲的经典曲目的是()①《牡丹亭》②《西游记》③《长生殿》④《桃花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清朝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剧种有()①越剧②秦腔③昆曲④京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昆曲在明朝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昆曲在曲调演唱上的特点有()①清柔婉转②慷慨激昂③典雅深奥④音转若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下列标题不属于《红楼梦》的是()A.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C.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D.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材料二:材料三:1790年,为给乾隆帝祝寿,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

此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班相继进京。

在演出过程中,六班逐步合并成为著名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

徽班在原来兼唱多种声腔戏的基础上,又合京、秦二腔,特别是吸收秦腔在剧目、声腔、表演各方面的精华,以充实自己。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2)清朝时期,昆曲的传世之作是哪两部政治历史剧?清朝中期以后,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答:(3)上述材料与被称为“国粹”的哪一剧种的形成有关?这个剧种是怎么形成的?答:参考答案:1、D.《红楼梦》2、D.“皮黄戏”3、A.曹雪芹和高鹗4、D.①③④5、B.③④6、A.①②7、D.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8(1)曹雪芹,后四十回是高鹗;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精品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精品练习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1分)以下是某一专题知识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的是()A. 行书书法形成B. 瓦子出现C. 小说开始流行D. 京剧诞生2.(1分)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②④③B. ①③④②C. ③②①④D. ④②①③3.(1分)某班筹划出一期“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主题板报、可以入选的一组历史人物是()A.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B. 玄奘鉴真郑和C. 祖冲之贾思勰徐光启D. 李白苏轼曹雪芹4.(1分)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明朝,你不可能经历的有()①闲暇之余,为强身健体,练习“五禽戏”②七夕节听汤显祖编写的昆曲《桃花扇》③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④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⑤酒酣之时与朋友吟唐诗、聊《红楼梦》A. ①⑤B. ②③C. ③④D. ②⑤5.(1分)嘉兴乍浦有座海红亭。

它是一座纪念《红楼梦》首次流传海外的建筑。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艘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

下列为这一事件所拟标题,最恰当的是()A. 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B. 中日传统友谊的首次见证C. 受各国人民热捧的《红楼梦》D. 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碰撞6.(1分)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国粹”的剧种是()A. 杂剧B. 豫剧C. 京剧D. 川剧7.(1分)《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评价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 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B. 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C. 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D.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8.(1分)如图对联所引典故出自()A. 《牡丹亭》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9.(1分)一位学者在评价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时说:(它)有时是“暴力”的蒙汗药,有时是“极权”的挡箭牌,有时又是“诡计”的密钢机,而这段动乱历史的创伤记忆被装潢为“分合之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B.施耐庵创作了《三国演义》C.赵孟^创作《清明上河图》D.罗贯中创作了《历代帝王图》2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说唱脸谱》说的剧种是()A.昆剧B.京剧C.豫剧D.徽剧3 .伟大的文学作品必然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

下列文学作品中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4 .以下是某同学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后制作的--张卡片,根据卡片内容判断该剧种是()A.京剧B.越剧C.豫剧D.昆曲5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一个小课题,专门搜集了“马致远””孔尚任与《桃花扇》”“生、旦、净、末、丑”等资料。

你认为该“小课题''最有可能是A.清代的思想成就B.文学体裁的变迁C.辉煌的经典著作D.戏曲的发展历程6 .在一次“你说我猜”历史活动中,李晓说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文学名著”“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等词语。

据此得出该名著是()A.《史记》B.《红楼梦》C.《天工开物》D.《水浒传》7 .明清时期思想家王船山的思想核心体现在()A.仁政德治B.学以致用C.忧国忧民D.实践第一8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居I ]种不断增多,内容丰富,雅俗共赏。

被誉为中国文化“国粹”的是()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以下关于昆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0 .明代昆曲的代表作是11 .京剧脸谱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特殊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如京剧中的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训练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训练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训练题一、单选题1.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A. 王羲之《兰亭集序》B. 关汉卿《牡丹亭》C. 顾恺之《女史箴图》D. 曹雪芹《红楼梦》2.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深受人民喜爱,主要是因为()A. 人民文化素质很高B.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C. 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D. 题材高雅不落俗套3.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下列属于清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是():A. 《三国演义》和散曲B. 《水浒传》和昆曲C. 《西游记》和杂剧D. 《红楼梦》和京剧4.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敏俊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的。

如果当时他到达中国,最有可能的是()A. 在澳门发现葡萄牙人长期居住B. 观看京剧C. 见证驻藏大臣上任D. 翻阅《红楼梦》5.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民国时期“水云楼”戏班班主商细蕊,为弘扬“国剧”艺术虽吃尽苦头,却痴心不改,其精湛的舞台技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的“国剧”应该是指()A. 昆剧B. 徽剧C. 川剧D. 京剧6.“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些朗朗上口的词句出自歌曲《说唱脸谱》。

这首歌曲的创作是基于清代的哪艺术形式的形成()A. 蹴鞠B. 杂技C. 杂剧D. 京剧7.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句话说明了()A. 诗歌不再重要B. 《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们应该去读一读C. 读《红楼梦》是很时尚的D. 中国所有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8.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高峰,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

“四大高峰”的代表人物依次是()A. 李白关汉卿苏轼曹雪芹B. 苏轼曹雪芹李白关汉卿C. 苏轼李白曹雪芹关汉卿D. 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9.1905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由京剧名家谭鑫培主演,京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A. 乾隆时期正式形成B. 剧目单一脱离现实C. 具有北京地方特色 D. 仅受统治阶层喜爱10.清代,小说创作继续发展,某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以多愁善感为世人熟知,一幅“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画面,更是预示着这部小说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训练题2一、单选题1.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曹雪芹结合亲身经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创作的作品是()A. 《西游记》B. 《红楼梦》C. 《如梦令》D. 《窦娥冤》2.清代戏剧创作的基本特点是()A. 大量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诞生B. 民族交融气息浓厚C. 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D. 演绎多种神话传说成为时尚3.下列导致昆曲逐渐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 作品缺乏推陈出新B. 艺术人才的缺失C. 脱离了广大民众和现世生活D. 封建统治者的批判4.《红楼梦》具有极高的:主要表现在作品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而生动,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的内容应该是()A. 艺术性B. 思想性C. 完美性D. 交融性5.下列作品通过描写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表现出人民的亡国之痛的是()A. 《桃花扇》B. 《长生殿》C. 《西游记》D. 《牡丹亭》6.人们评论昆曲时认为:“乾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昆曲走向衰落。

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A.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B. 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C. 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D. 儒家思想文化的逐渐衰落7.“它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时代觉醒……觉察到当时社会必然覆灭的命运和陈旧势力拖住新生力量的悲剧场面。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红楼梦》的()A. 作者阅历B. 内容结构C. 艺术特点D. 社会意义8.“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A. 《窦娥冤》B. 《牡丹亭》C. 《西厢记》D. 《红楼梦》9.叶圣陶在其《昆曲》一文中写到“昆曲跟平剧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后者比较适合于市民,而士大夫阶级已无法挽救他们的没落,昆曲恐将不免于淘汰。

”作者认为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 昆曲因循守旧缺乏创新B. 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C. 昆曲脱离了广大民众D. 各种地方戏曲的发展10.明清小说以章回为结构,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单项选择题1.由曹雪芹创作,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2.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3.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

试试你的眼力,看看那一组搭配是错误的()A.大闹天宫——《西游记》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C.黛玉葬花——《西厢记》 D.武松打虎——《水浒传》4.在某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相声节目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的内容都穿插其中。

上述古典文学名著成书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5.十九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句话说明了()A.诗书已没有阅读的价值了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C .当时很流行《红楼梦》D .《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6.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的文学作品是( )A .《三国演义》B .《西游记》C .《水浒传》D .《红楼梦》7.下列作品中深刻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的著作是( )A .《三国演义》B .《红楼梦》C .《西游记》D .《水浒传》8.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

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A .窦娥B .孙悟空C .李逵D .林黛玉9.为了纪念曹雪芹诞辰 300 周年,我国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如图)。

邮票中曹雪芹身边放置的书稿最有可能是( )A .《西游记》B .《聊斋志异》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10.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11.有一部中国古典名著,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其封面如下,这部文学名著是( )A .《水浒传》B .《三国演义》C .《红楼梦》D .《初刻拍案惊奇》12.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 .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13.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中,最有影响的是( )A.昆曲和京剧B.昆曲和黄梅戏C.豫剧和汉剧D.汉剧和黄梅戏14.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是在()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5.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这一时期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①汤显祖的《牡丹亭》②洪昇的《长生殿》③王实甫的《西厢记》④孔尚任的《桃花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主要原因不包括()A.日益脱离广大民众B.多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C.形式主义倾向严重D.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17.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后,初步形成于()A.明朝后期 B.清朝前期 C.清朝中期 D.民国时期18.京剧的形成得益于四大徽班进京,这一京剧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发生在()A.康熙年间 B.乾隆年间 C.道光年间 D.咸丰年间19.“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该艺术形式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你知道该艺术形式是什么吗()A.唐诗B.宋词C.元曲D.京剧20.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于2016年4月25日上午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梅葆玖先生钟爱一生的国粹“京剧”形成于()A.唐朝贞观年间 B.元世祖忽必烈年间C.明朝洪武年间 D.清朝道光年间二、填空题21.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的《红楼梦》。

22. 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3.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4.《红楼梦》这部、艺术性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5.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

26.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进,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孔尚任的这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27.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先后到北京献艺,一时誉满京城。

28.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流传四方。

三、材料解析题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从题材上看,都是以人物或历史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如刘备、孙权等都确有其人。

材料二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写道:“因为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角色。

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请回答:(1)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与真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什么区别?(2)我们应该怎样去阅读古典小说?(3)在四大古典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部?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喜欢的原因。

(4)为什么说《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

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荣获“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

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

请回答:(1)京剧大致形成于何时?其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2)对待京剧等传统艺术,你认为应取什么态度?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单项选择题1.D2.D 解析: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盛衰和家庭个人的日常琐事,揭露和批判了繁华掩盖下的社会腐朽,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故答案为D项。

3.C 解析:本题考查对四大名著相关内容的掌握。

“大闹天宫”出自《西游记》;“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武松打虎”的故事出自《水浒传》;“黛玉葬花”出自《红楼梦》,不是《西厢记》,故答案选C项。

4.D 解析:明清时期,著名古典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故答案是D项。

5.B 解析:上述流行语说明了小说《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故答案选B项。

6.D7.B8.D9.C 10.A 11.C 12.B 13.A 14.C 15.D 16.D 17.C18.B19.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京剧及其相关内容的了解。

结合所学知识并注意题干中“蓝脸”“红脸”等关键信息可知,该艺术形式是京剧,故本题选D项。

20.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京剧形成的掌握。

京剧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故答案是D项。

二、填空题21.曹雪芹 22.《红楼梦》 23. 传统礼教专制家长 24. 思想性强25.京剧 26.《长生殿》《桃花扇》 27.四大徽班 28.皮黄戏三、材料解析题29.(1)历史是真实的,而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只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如故事的主人公,事件的大致始末缘由等,但许多内容都是虚构的和经过艺术加工的,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的。

如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虽然根据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记载而写,但也掺入了不少民间传说。

(2)阅读小说时,应该区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读小说是为了感受其中的思想内容,欣赏作者的艺术手法,不要硬去充当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将艺术形象与现实世界混淆起来。

(3)如喜欢《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慷慨大方、豪爽直率、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4)《红楼梦》是对封建社会进行全面批判的著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全书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但却严谨清晰,脉络分明,语言精练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富于个性,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平。

《红楼梦》因其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把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

30.(1)十九世纪中期。

最重要的事件是“四大徽班进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等,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2)正确的态度应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于那些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