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华南虎》公开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华南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八课华南虎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3.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具体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栅.栏(zhà) 斑斓..(bān lán) 呵斥.(chì) 抽搐.(chù)趾.(zhǐ)爪铰.(jiǎo)掉沟壑.(hè) 不羁.(jī)2.解释下面词语。
斑斓:灿烂多彩。
恍惚: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
石破天惊:多形容事物奇异惊人,本文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劝诱:劝说诱导。
抽搐: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
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沟壑:山沟,坑。
不羁:不受限制、拘束。
3.作者链接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曾用笔名谷风。
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
1923年10月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农民家庭。
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
4.背景链接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从1969年末到1974年12月,他在湖北咸宁干校一直从事最繁重的劳役,在连队里充当“头号劳力”,经常在泥泞的七上八下的山间小路上弓着腰拉七八百斤重的板车,浑身的骨头严重劳损,受到严重的折磨。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
人教版初中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28华南虎》公开课教学方案2

《华南虎》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
2 、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生: 1 、熟读课文,解决字词。
2 、收集相关华南虎,虎的资料、图片。
3 、收集相关虎的成语和咏虎的诗歌。
师: 1 、选择适合本诗的背景音乐。
2 、投影片。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比赛激趣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抒情的素材。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猛虎图,咏虎诗及关于虎的成语,展示一下(同学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展示的多,教师总结比赛结果。
)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但是,笼中之虎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感受它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课文,营造气氛1 、范读,配放背景音乐(背景投影显示)(学生听读,欣赏,品味语气、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 2 、学生自由朗读。
(可采取多种形式读,实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要投入感情,这样,学生在读中领悟,读中感受,进一步把握诗的内容。
)三、问题探究,整体感知(投影显示)1 、华南虎在诗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加以说明。
2 、怎样理解本诗最后一段的意思,说说在华南虎的形象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理清结构,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代表交流,教师适当实行背景介绍。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主题的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回答问题,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创见、独见。
明确华南虎的象征意味,它所代表的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诗人借虎喻人,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从而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深层含义。
四、赏析品味,质疑问难(投影显示)1 、如何理解加线词语的含义①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②还是想用尾巴鞭挞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点?③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28华南虎》公开课教案2

华南虎【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学会欣赏诗歌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难点: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自主预习,初步感知1.预习检查,读准字音栅栏(zhà lan)斑斓(bān lán) 抽搐(chù)趾( zhǐ )爪(zhuǎ) 铰(jiǎo)掉沟壑(hè )不羁(bùjī) 鲜血(xiānxuè) 血淋淋(xiělínlín)2.教师范读诗歌三、解读课题,了解作者1.华南虎:中国特有珍稀虎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自然界是顶极动物。
因为栖息空间缩小、过度捕猎等原因,当前总数不足40只,这意味着华南虎比大熊猫更稀少、更珍贵,面临灭绝的危险。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华南虎列在世界十大濒危物种首位、最优先保护的虎种。
2.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
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1955年因为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很多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四、背景介绍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
当时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华南虎》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华南虎》【教材分析】:本诗是著名诗人牛汉在1973年6月创作的,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在干校从事强制性劳动改造。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愤怒、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这与作者当时的境遇何其相似。
当时,那老虎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的强烈震撼,于是回到干校写了这首诗,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本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厚,有较强的思想性,深受学生们喜爱。
【设计理念】农远工程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更重要的是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模式二,主要应用卫星IP资源和网络资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农远资源,通过有情诵读,抓住关键,拓展点拨等理解诗歌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教学方法】1.诵读法2.探究法3、多媒体展示法【资源应用】本篇课文教学设计有多处运用农远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学习课文,获取知识,同时获得快乐。
第一处:课文导入,播放卫星IP资源的视频《老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在积累关于虎的成语中自然导入新课。
第二处:在环节一“读文识虎”中的“二读”中,利用卫星IP下载的资源,播放动画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语气语调,初步把握华南虎的形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华南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8《华南虎》【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诗歌结构。
2.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理解华南虎象征意义。
3.理解诗人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有关“虎”的成语,现在请大家说说。
生回答(龙腾虎跃、生龙活虎、虎背熊腰、虎踞龙盘、虎视眈眈、虎口拔牙、虎头虎脑、虎头蛇尾、龙潭虎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历来被古今文人所喜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能震撼人们心灵的华南虎的内心世界。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华南虎,中国特有珍稀虎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自然界是顶极动物。
由于栖息空间缩小、过度捕猎等原因,目前总数不足40只,这意味着华南虎比大熊猫更稀少、更珍贵,面临灭绝的危险。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华南虎列在世界十大濒危物种首位、最优先保护的虎种。
华南虎亦称“中国虎”,是中国特有的虎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
识别特点: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
(2)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山西定襄县人。
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1955年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
牛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蚯蚓和羽毛》。
牛汉著名诗歌作品:《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
(3)本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
作者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
一次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被囚禁的老虎,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三、整体感知1.华南虎在困境中不屈服,囚禁中力争自由和人格独立,拥有高傲不羁的灵魂。
七年级语文下册 28《华南虎》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华南虎》课题《华南虎》课时一课时课型引导自学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并欣赏诗歌形象。
2、培养学生鉴别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
3、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4、培养学生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高尚独立的人格。
教学重点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句;感受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尤其是象征色彩浓厚的诗歌,要理解其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还需要教师多引导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法指导朗读法;竞读法;引导分析法;诗歌的鉴赏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师生共商学习目标。
三、引导自学,弄清字音、词义;理解关键词句,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品味诗歌的语言。
五、相关知识及能力的拓展。
六、研讨与练习答案。
……1、引导自读课文,确立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正音释义;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3、引导自学并出示相关的思考问题。
(1)百兽之王的华南虎受到怎样的待遇?(2)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3)、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4)、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5)、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4、布置学生合作探究并出示相关问题。
(1)、作者最后写“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2)、诗人为什么没有被风景如画的漓江景致吸引,却偏偏被这只笼中之虎深深触动?是华南虎的1、自由朗读课文,正音释义;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走进华南虎,了解华南虎的相关知识。
3、再读课文,先独立思考教师引导自学的五个思考题,然后讨论或请教邻桌的同学,以真正能够答疑解难。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华南虎》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华南虎》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凝练新颖的语言,能借用生动的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2、品味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诗人寄予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3、朗读,培养现代诗歌的语感。
4、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5、通过朗读领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重点1、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2、通过朗读领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教学突破从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入手,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意义,进而把握这些形象和主题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能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查阅作者牛汉及其作品的有关资料,特别是作者的写作背景。
3、布置预习:找出文中的疑难问题。
学生准备1、查阅有关资料,知道老虎的种类及与老虎有关的故事。
2、反复朗读课文,认真体会具体的诗句和意象,初步理解这首诗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3、划出诗中不能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
请大家来欣赏下面这些关于虎的图片,(幻灯片播映虎的图片)老虎以它独特的凶悍、勇猛,赢得了“森林之王,百兽之尊”的威名。
然而被关在笼子中的老虎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他那刚毅的性格和不羁的灵魂带给我们的深深震撼。
(板书课题)二、华南虎、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1)华南虎简介华南虎:中国特有珍稀虎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自然界是顶极动物。
由于栖息空间缩小、过度捕猎等原因,目前总数不足40只,这意味着华南虎比大熊猫更稀少、更珍贵,面临灭绝的危险。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华南虎列在世界十大濒危物种首位、最优先保护的虎种。
(2)作者简介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某某定襄县人。
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 28《华南虎》教案 新人教版(1)

《华南虎》欣赏课本剧:剧情大致内容为:几个中学生去动物园看动物表演,一只看似威武的老虎在训兽员的指挥下乖乖地进行各种表演。
要求表演者突出老虎和观众(中学生、游客)的心理。
(教师表扬表演者)情境导入:•课本剧中的老虎禁不住人类的诱惑,失去了虎威。
但是,并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这样。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
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录音。
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被迫在一个“干校”接受“劳动改造”。
那时,人们的精神受到了严重束缚。
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诗。
诗文赏析:1、先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和感情,并为生字词注音。
栅栏(zhà lan)斑斓(bān lán) 呵斥(hē chì) 抽搐(chù) 趾( zhǐ )爪铰(jiǎo)掉沟壑(hè ) 不羁(jī)2、自由朗读这首诗,(2分钟)思考:问题一: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我”看到的这只在笼中的华南虎是个什么形象?请用诗文中的原话概括。
华南虎处境: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长又粗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3、齐读第三节,教师点拨节奏和重音。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二:观众在老虎面前和诗人眼中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使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向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虎》【课程分析】《华南虎》是牛汉的一篇诗文。
本诗作于1973年6月,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
此时作者正在劳动改造。
在一次去桂林动物园中看到一只被囚禁在笼中的鲜血淋漓的老虎,此时的作者同样身处困境中,这只老虎触动了作者的情思。
回去后写下了这篇《华南虎》。
这只华南虎正代表着一个生命的顽强不屈,而囚禁着它的铁笼又代表了对自由的禁锢。
作者通过两者之间的冲突,表现了自己对独立的人格和精神自由的执着向往。
在孩子们的心中,动物一直以它神秘的姿态存在着。
而在人们心中,老虎又总是有着它威武、空旷的气质。
那么身处牢笼中的老虎又是如何的?这的确引人深思,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写的是老虎,表现的却是自己对苦难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
同时,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塑造老虎形象,烘托了它超凡脱俗的不羁灵魂,情真意浓、意蕴丰富。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指导学生理解诗中老虎的形象进而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些诗歌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我引导学生凭借这些经验欣赏文学作品,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逐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整篇文章篇幅不长,只要把握写作背景就容易理解课文的主题及象征意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中字、词以及句子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共同进行探讨研究,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教学理念:“以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其理论与实践的灵魂,有高度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使两者和谐地统一起来。
”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准确的分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情投入在诗歌当中。
本课的教学,按以下三个认知层次展开:第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华南虎课件投影,学生结合投影华南虎的形象自由诵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中心。
第二,研读探究,鉴赏品味。
把握文章中心,研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诗人描写理解文中“牢笼”、“老虎”等词的深层含义,使学生从中理解作者借“华南虎”、“牢笼”暗示了作者向往自由,摆脱束缚的不去灵魂。
第三,拓展迁移,感情升华。
出示课件投影: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及感情基调。
借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新诗的阅读范围,并通过学生的练笔,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主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采取重点突破的方式,一课时完成。
【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劝诱、抽搐、不羁、石破天惊”等词语;(2)培养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3)鼓励学生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教学流程】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投影)华南虎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图片,说一说老虎在自己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老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被称为“兽中之王”,可是当它被困在狭小的囚笼中,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牛汉的《华南虎》中,去感受一下囚笼中的老虎带给我们的震撼。
(设计意图:用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思考老虎的同时把问题转移到课文中华南虎的身上。
)(简要实录:看到图片学生积极踊跃发言:有的说老虎威猛;有的说老虎是“百兽之王”;有的说老虎霸气……课堂气氛活跃。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出示投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及时标注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解决。
《华南虎》牛汉在桂林小小的动物园里我见到一只老虎。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隔着两道铁栅栏向笼里的老虎张望了许久许久,但一直没有瞧见老虎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
笼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有人用石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你的健壮的腿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全都是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你的趾爪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还是由于悲愤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听说你的牙齿是被钢锯锯掉的)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我看见铁笼里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设计意图)七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字、词的积累阶段,要强化学生字、词的积累,同时让学生养成遇到生字自己动手查字典的好习惯。
)(出示投影)读准下列生字新词,要求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劝诱抽搐不羁石破天惊(简要实录:学生各自大声的朗读,画出生字、词,并翻阅字典、工具书,在课本上进行批注。
找学生读生字,学生齐读展示的生字、词。
给学生半分钟的时间默记。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出示课件)问题:华南虎的形象及象征意义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全诗围绕着华南虎进行描写,那么华南虎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分小组讨论,再由一名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引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同时,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向往人格的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
)(简要实录:学生安静地默读课文,一分钟后相继开始小组交流,很快有学生举手要求回答问题。
经过两遍课文阅读,学生对课文内容已很熟悉,问题回答的很完整:通过对华南虎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向往人格的自由,追求自由,鄙弃庸俗,保持高尚不屈的人格。
)二、研读探究,鉴赏品味(一)研读课文,把握中心(课件投影)“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要求: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设计意图:这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诗人描写理解文中牢笼、老虎的深层含义,使学生从中理解作者借华南虎、牢笼暗示了作者向往自由,摆脱束缚的不屈灵魂,延伸出答案。
一前一后这样设计,可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文意。
)(简要实录:学生讨论后踊跃发言:通过文中语句:“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等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作一场灵魂的追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愤然前行。
课堂气氛活跃。
)(一)品味鉴赏,体会感情(课件投影)品味诗句中加线词语的含义: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2.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观众为什么是“可怜而可笑”的?)3.我羞愧的离开了动物园。
(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4.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这只是在描写华南虎斑纹和眼睛的颜色吗?)(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这个环节,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代表性语句的含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加深了学生对本诗歌的理解。
这个环节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同时深入理解诗歌含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意,锻炼了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简要实录: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通过小组讨论,从简短的语句中理解更深刻的含义,每组代表踊跃发言,说出各组观点,教师加以指导,课堂气氛活跃。
)三、拓展迁移,情感升华(一)(出示投影)老虎[英] 布莱克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燃烧着的惶惶的火光,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你炯炯的两眼中的火燃烧在多远的天空或深渊?他乘着怎样的翅膀搏击?用怎样的手夺来火焰?又是怎样的膂力,怎样的技巧,把你心脏的筋肉捏成?当你的心脏开始搏动时,是用怎样的手腕和脚胫?是用怎样的槌?怎样的链子?是在怎样的熔炉中炼成你的脑筋?是怎样的铁毡?怎样的铁臂敢于捉着这可怖的凶神?群星投下了他们的投枪,用它们的眼泪润湿了穹苍,他是否微笑着欣赏他的作品?他创造了你,也创造了羔羊?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燃烧着的惶惶的火光,是怎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威武堂堂?说一说,它和课文同样是写虎,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英国诗人布莱克同样是写老虎的诗,却有不同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及感情基调。
并借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新诗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简要实录:学生大声的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一诗,积极讨论比较两首诗间的不同之处,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在此基础上做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对比阅读。
)(二)【学生练笔】(出示投影)“笼中之虎”值得人们深思、反省。
请就个人立场,对诗中的华南虎说一段话,表明自己的感情、态度。
不少于100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结合文章中的感受,联系生活,深入思考,表明自己的态度,在生活中又该如何去做。
(简要实录)学生认真的自己在写,教师走到其中精心辅导,并在全班交流。
谢梦瑶:华南虎你高傲不羁,虽生陷囹囵,但骨子里却涌动着威严、反抗压迫、威逼、囚禁它的人们,追求自由独立。
这是我十分向往。
“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做一场灵魂的拷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王辉:这个星球上的动物就在这里生长了,社会进化到今天,让我们有了高科技的手段,也有了许多自私和贪婪的心理,山林被砍伐了,石头被开采了,地下矿藏被发掘了,甚至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被污染了。
我们倡导人人平等,也要尽量做到维护物种间的平等,时时刻刻考虑它们的利益和需要,希望我们人类与动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应该和谐共生,和睦共处。
陈猛:我呼吁人们,不要再破坏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不要再乱杀一禽一兽,不要再杀害我们的朋友,要保护好自然界中的一个个生灵。
消灭动物,就是消灭人类自己。
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动物全都消失了,那人类还能生存吗?要保护动物,珍惜这自然界里德每一个生灵吧!汪洋:动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它们的生衍死灭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动物的大量毁灭对人类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造成生态严重不平衡,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