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音乐鉴赏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音乐符号的含义;- 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符、音阶、节拍等;-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元素- 音高、音长、音色、音响2. 音乐符号的含义- 五线谱、音符、休止符、乐谱3. 乐理知识- 音符与休止符的命名和时值- 音阶和节拍的概念- 声乐和器乐的区别4. 音乐作品的鉴赏- 听辨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 分析乐曲的结构和特点教学步骤1. 导入- 利用音乐片段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出本课的教学话题。
2. 知识传授- 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音乐符号的含义,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构成和表现方式。
- 讲解乐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音符、音阶和节拍的概念。
3. 练巩固- 给学生分发练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乐理练。
4. 鉴赏讨论- 播放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带领学生进行鉴赏,并讨论其结构和特点。
5. 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音乐鉴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乐理练和鉴赏讨论,评价他们对音乐鉴赏知识的掌握程度。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馈,评估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态度。
第二单元:音乐与文化...(以下部分省略)第三单元:声乐表演技巧...(以下部分省略)(以此类推,依次介绍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音乐是什么课时安排: 2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概念和作用- 研究音乐的分类和基本要素-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 音乐的概念和作用2. 音乐的分类3.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几段不同风格音乐的片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入新知:介绍音乐的概念和作用,并让学生思考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研究音乐的分类:通过举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分类。
4. 研究音乐的基本要素:介绍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基本要素,并通过简单的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5. 拓展活动: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中的节奏、旋律和和声。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对音乐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音乐。
同时,通过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研究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 音乐的表现形式2. 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步骤:1. 导入:复上节课研究的音乐分类和基本要素,让学生回忆并进行简单的练。
2. 研究音乐的表现形式:通过展示不同类型音乐的表演视频,让学生了解音乐在不同场合的表现形式。
3. 研究音乐的艺术特点:介绍音乐的美感、表达能力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欣赏音乐作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
4. 拓展活动: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简短的表演或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反思:本课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和自己的表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
附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音乐。
2024年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音乐与生活第一节:音乐的魅力第二节:音乐与情感2. 第二章:音乐的表现形式第一节:声乐艺术第二节:器乐艺术第三节:综合艺术3. 第三章:中国音乐作品欣赏第一节:民歌欣赏第二节:民族器乐欣赏第三节:近现代音乐作品欣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音乐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2. 教学重点:声乐、器乐的识别与欣赏,音乐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讲解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展示与讲解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声乐与器乐的特点。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风格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 内容:第一章:音乐与生活第一节:音乐的魅力第二节:音乐与情感第二章:音乐的表现形式第一节:声乐艺术第二节:器乐艺术第三节:综合艺术第三章:中国音乐作品欣赏第一节:民歌欣赏第二节:民族器乐欣赏第三节:近现代音乐作品欣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喜欢的歌曲,分析其声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欣赏一首民族器乐作品,描述其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2. 答案:声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感强、情感真挚等。
情感表达:喜悦、悲伤、激昂等。
民族器乐作品:音乐风格独特,表现手法丰富,如二胡的悠扬、古筝的清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器乐演奏等。
八年级音乐教案八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1篇)

八年级音乐教案八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八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1篇)。
八年级音乐教案篇一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的音乐学习,积累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聆听学习了国内外众多的音乐作品。
本节课授课教师选择的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欧美览胜”中的相关内容,以教唱意大利船歌《桑塔露琪亚》和欣赏以芬兰民歌改编的《在森林和原野》为主线。
授课教师运用聆听、歌唱、合作、小乐器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从节拍、节奏型、情绪、演唱形式等方面,整体感知船歌的风格,辨别演唱和演奏形式的异同,并在整体感知歌曲的基础上,采用以学测评的模式,在教中学,在测中学,同时,感知欧洲当地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1.在聆听、演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认识意大利船歌的基本知识。
3.教师教学生用排箫吹奏《桑塔露琪亚》二声部旋律,为人声演唱的一声部旋律伴奏。
4.教师教学生辨别作品的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
(二)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利用排箫为一声部伴奏。
2.能准确辨别出演唱形式及演奏形式、船歌、大小调。
(三)教学重点富有感情的。
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的主旋律声部。
(四)教学难点通过不同作品的赏析,分辨演唱及演奏形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辨歌曲,展示地图问题1:同学们,请仔细聆听作品,结合地图,找出相对应的国家。
问题2:观看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版本的《桑塔露琪亚》。
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分别聆听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用地图导入国家,在复习歌曲的基础上,将已学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再运用视频介绍导入——意大利。
2.播放介绍意大利的视频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音乐及文化。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共有若干单元,涵盖了八年级音乐上册的全部内容。
该教材基于最新的教育要求和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八年级音乐上册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曲种和乐器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培养其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教案包含教学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单元:
1. 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2. 声乐表演与训练
3. 乐器演奏与技巧训练
4. 各种音乐曲种的欣赏和分析
5. 音乐创作与表达
四、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1. 教师讲解与示范
2. 学生个人练与表演
3. 小组合作与合唱
4. 欣赏分析与讨论
5. 课堂互动与问答
五、教学评估
本教案提供了多种教学评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
1. 书面测试与作业
2. 听力测试与乐曲分析
3. 表演评估与指导反馈
4. 课堂活动与小组合作评估
六、教学资源
本教案提供了充分的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教学课件与多媒体资源
2. 音乐乐谱与演奏录音
3. 学生讨论与合作平台
4. 教学参考书籍与资料
教学的具体安排和细节请参考附带的教案内容。
希望本教案能帮助您有效地实施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工作。
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陶冶高尚情操。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特长。
二、教学内容1. 乐理知识:音符、节奏、音阶、和弦等基本音乐符号和概念。
2. 欣赏与分析: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
3. 歌唱与演奏:学习歌曲演唱、器乐演奏技巧。
4. 创作与实践:创作简单歌曲、器乐曲,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乐理知识的掌握,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歌唱与演奏技巧的学习。
2. 难点:音乐创作与实践,对复杂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演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乐理知识,分析音乐作品。
2. 示范法:演唱、演奏示范,指导学生跟随练习。
3. 欣赏法: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感受。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与实践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乐理知识讲解与练习第二周: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第三周:歌唱与演奏技巧学习第四周:音乐创作与实践活动第五周:复习与总结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
2. 作业与练习: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练习成果。
3. 音乐作品: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与实践成果。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欣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音乐播放器等。
3. 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
九、课后作业与练习1. 复习课堂所学乐理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3. 练习歌唱与演奏技巧,准备课堂展示。
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走进音乐世界

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走进音乐世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拓宽音乐视野。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音乐1. 《茉莉花》2. 《康定情歌》3. 《梁祝》第二单元:外国音乐1. 《欢乐颂》2. 《四小天鹅舞曲》3. 《美国巡逻兵进行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难点: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结合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音乐作品。
3. 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五、教学安排1. 每单元安排2课时,共30课时。
2. 每课时40分钟,其中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教案示例:【第一单元:中国音乐】第一课时:《茉莉花》1. 导入:欣赏《茉莉花》歌曲,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
2.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茉莉花》,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课堂练习:分组演唱《茉莉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课时:《康定情歌》1. 导入:欣赏《康定情歌》歌曲,感受四川民歌的特色。
2.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康定情歌》,了解其历史渊源。
3. 课堂练习:学唱《康定情歌》,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查阅资料,了解其他中国民歌的特点和背景。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本册中的歌曲,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听懂并分析不同音乐风格的特征,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材》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音乐作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音乐与生活第一节:音乐的魅力第二节:音乐与情感第三节:音乐与生活2. 第二章:民族音乐第一节:汉族民歌第二节:少数民族民歌第三节:民族器乐3. 第三章:古典音乐第一节:巴洛克音乐第二节:古典主义音乐第三节:浪漫主义音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兴趣,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特点、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五线谱纸等。
2. 学具:笔记本、五线谱本、乐器(如口琴、笛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讨论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经典曲目,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声等。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乐器演奏等。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和评价。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 内容:音乐与生活民族音乐古典音乐音乐理论知识重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欣赏一首民族音乐,描述其音乐特点。
欣赏一首古典音乐,分析其音乐结构。
2. 答案:民族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民族特色。
古典音乐结构: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会、音乐比赛等。
推荐音乐相关书籍、视频等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评价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用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确保所选曲目具有代表性,涵盖不同音乐时期、风格和地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七子之歌选编意图本单元意在通过《大海啊,故乡》、《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台湾风情画》(片段)、《御风万里》(片段)六部作品,呼喊出中华儿女一个共同的心声——每个炎黄子孙都有一颗中国心;表达出中华儿女一个共同的愿望——各族儿女企盼祖国统一,繁荣富强。
本单元选编的作品是艺术上的佳作。
第一,作者有大陆的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李海鹰、郭文景;有香港著名作曲家王福龄,台湾著名作曲家罗大佑、潘皇龙。
词作者除了著名诗人闻一多,还有香港黄霑、台湾罗大佑等人。
第二,这些作品的发表或首演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值得纪念。
例如《七子之歌》歌词是闻一多先生创作于1925 年那个中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辱的年代。
闻一多借组诗《七子之歌》抒发出对帝国主义列强强行霸占中国领土澳门、香港??的悲愤之情。
作曲家李海鹰在1997 年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为其中的《澳门》谱曲。
《东方之珠》、《御风万里》亦是为了庆祝1997 年香港回归而创作并演出的。
第三,《大海啊,故乡》、《我的中国心》,都是在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创作并演出的,均反映了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思念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深情。
第四,这些作品在音乐创作上独具特色,堪称精品。
值得教学中深入品味。
例如《大海啊,故乡》,巧妙地运用节拍变化、附点及切分节奏和旋律的起伏变化,描写海水碧波荡漾,海浪波涛翻滚,犹如游子心潮随波起伏,思念祖国母亲之情。
《我的中国心》,同样使用附点、切分节奏,但表达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却更直白、更有力。
《七子之歌——澳门》,依然使用附点及切分节奏,并在“ma-cau”之处使用了另一种切分节奏。
而《东方之珠》则是运用了三连音节奏。
两首歌曲或明亮高亢或深沉抒情,都表达出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呼唤。
《御风万里》及《台湾风情画》两首作品,作曲家巧妙地使用了中国民歌:《黄河船夫曲》、《嘎达梅林》及《大胖呆》、《丢丢铜仔》、《天黑黑》、《杵歌》等,其寓意深刻。
借助民族音乐符号向人们传达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一家亲的信念。
此单元的学习不是政治、地理、文学课,而是以音乐作品为依托的课程。
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分析音乐表现要素,学习音乐表情术语,体验感受作品的内涵。
本单元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作品。
但在音乐表述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单元更着重于陈述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有对数千年文明荣耀的赞颂;也有对百年受帝国主义凌辱的苦难屈辱的回顾;更有对三十年来改革开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赞颂及对祖国统一和复兴的祝愿。
音乐中借用对历史、对民族、对山河、对亲人、对恋人的深情讴歌,其抒情性更强,音乐表情手段丰富,表演形式更多彩。
故此教学中要注意挖掘。
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和乐曲内涵, 体会歌曲和乐曲情感,在学生演唱歌曲、分析演唱风格、聆听、体验、感悟音乐内涵的过程中,激发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能够理解体会所学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在歌唱中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
(二)背唱《大海啊,故乡》,能用圆润、流畅、舒展的歌声深情地演唱歌曲。
学唱《我的中国心》,能以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三)欣赏及聆听《七子之歌——澳门》和《东方之珠》。
能够通过对节拍、节奏、旋律等的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特点。
(四)欣赏与聆听《御风万里》、《台湾风情画》片段。
结合复习并选唱作品中的一两首民歌主题,加深对音乐所传达的情感的领悟,进而提高对中国民歌与音乐创作渊源的认识。
(五)联系作品,学习并应用表情术语。
五线谱版结合作品,重点学习F 调调号及F 大调音阶,识记五线谱间上各音唱名的规律。
第1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完成实践与创造一;教学目标:1、能用圆润、流畅、舒展的歌声深情演唱《大海啊故乡》;2、学唱《我的中国心》,能以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3、了解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英文歌词教学难点:做到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中的英文歌词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教材配套光盘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伴奏,学生入座,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一)《大海啊!故乡》1. 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情绪歌曲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亲切。
2. 作品介绍《大海啊,故乡》是反映海员生活的电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
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影片普遍有着一种经历十年动乱后向往新生活并愿意为祖国奉献青春的积极向上精神,这首歌曲也寄寓了作者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
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 再次聆听、思考:歌曲的节拍、节奏、旋律有什么特点节拍:多采用3/4拍,变换拍子节奏:不拘泥于三拍子常用的强弱韵律,典型节奏切分和附点节奏中得以变化和发展,旋律:通过画旋律线分析,像是大海连绵起伏的波涛,又像是对母亲表达思念。
与作品表达的情感非常契合4. 跟钢琴学唱(1)用“lu”代替唱名哼唱旋律,熟悉旋律(2)唱唱名(3)填词:注意节奏5. 歌曲处理(1)再听歌曲思考:歌曲有几个乐段构成带再现的二段体,并加尾声。
(2)各乐段有什么特点?A段,由第一、二两个乐句组成,富有叙事性,朴素而又亲切,的节奏型,不断地重复着,歌曲从平稳的旋律开始:音乐在使用这一段中有小的级进。
有大跳音程,像是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涌起的浪花。
此段结尾处,以稍加拉宽的节奏,好似借助大海抒发着自己对祖国母亲的依恋.B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反复一次。
此段旋律以向上五度属音作为起音,使用了节奏型。
此段中出现密集的新节奏型与歌词紧密相连,仿佛是借助大海一浪紧接着一浪的情景描述,表达对祖国母亲激情的呼唤,至此将歌曲的情感进一步推向高潮。
尾声,由两个乐句组成。
此段开始处使用节奏型,好似在祖国母亲大海般怀抱中的喃喃细语。
同时,和变换拍子的使用,将自己对大海、故乡、祖国的爱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声结束在属音上,给人留有无限的遐想。
(3)实践与创造一对比体验在第3、5 句中的“大海啊”,需用较强的力度和“动情地呼喊”的感受去演唱;体验第7 句中的“大海啊”,需要力度较弱和如同“低吟轻叹”的感受去演唱。
6.完整演唱全曲7.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完成实践与创造二;教学目标:1、能用圆润、流畅、舒展的歌声深情演唱《大海啊故乡》;2、学唱《我的中国心》,能以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3、了解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英文歌词教学难点:做到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中的英文歌词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教材配套光盘二、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1. 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表达的情感2. 作品介绍《我的中国心》,是一首经典的爱国歌曲,拍,采用七声羽调式,结构为三段体。
歌曲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表达爱国之情。
背景资料1982 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激起了黄霑的愤慨,于是他与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
整首歌曲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壮阔宏伟的题材写得自然而又亲切。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词语,又真切地传达着爱国之情。
1984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这首歌,歌声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
作者介绍黄霑(1941—2004)词曲作家,音乐创作人。
生于广东省。
196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
他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
主要音乐作品有《我的中国心》、《上海滩》、《沧海一声笑》、《笑傲江湖》、《男儿当自强》等。
王福龄(1926—1989)中国香港著名作曲家。
生于上海市,笔名莫然、复临。
早期主要创作流行曲,其曲风多元化,擅长创作抒情歌曲。
曾为《红楼梦》、《白蛇传》、《王昭君》、《杨乃武与小白菜》、《宝莲灯》、《西厢记》等电影配置音乐。
所创作的主要歌曲有《我的中国心》、《不了情》、《今宵多珍重》、《问白云》等。
3. 再次聆听、哼唱(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
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4. 跟钢琴学唱(1)用“lu”代替唱名哼唱旋律,熟悉旋律(2)唱唱名(3)填词:注意节奏5. 歌曲处理(1)再听歌曲思考:歌曲有几个乐段构成带再现的二段体,并加尾声。
A 段(1—8 小节)—B 段(9—16 小节)—A1 段(17—24 小节)。
(2)各乐段有什么特点?A 段(1—8 小节), 表现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深情,旋律起伏不大,音乐柔和轻缓、真挚深沉;歌曲中附点、切分节奏的运用,突出表现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特别是旋律中一个“祖国”的切分节奏(字上附点节奏的处理,一个“烙”),形象而又逼真地显示了祖国对自己的印痕。
B 段(9—16 小节), 旋律起伏较大,“长江,长城”与“黄山,黄河”采用同样的节奏,旋律由三度音程向六度音程的递进,显得情绪逐渐高涨,酣畅淋漓地抒发了炎黄子孙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
A1 段(17—24 小节),为第一乐段的再现,表达了对祖国感情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旋律的发展,全曲在高潮中结束。
最后一个乐句中的“中国心”(采用高八度呈现,使情绪表达更加激昂。
(3)实践与创造二说出段落划分及乐曲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6.完整演唱全曲7.安全提示: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大海啊故乡》、《我的中国心》。
2、欣赏《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1、欣赏交响乐《1997?天地人》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