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习语英译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汉译英习语翻译中针对文化意象的应对办法

浅谈汉译英习语翻译中针对文化意象的应对办法

- 240-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谈汉译英习语翻译中针对文化意象的应对办法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梁原【摘要】汉语习语是汉语言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珍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翻译汉语习语时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象。

本文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列举了汉译英习语翻译中针对文化意象的三种应对方法。

【关键词】汉译英 习语 文化意象一、习语的概述习语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精华,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文化意象的概述意象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范畴,很早就出现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与文论中。

而文化意象从属于意象,是相对于自然意象而言的,是古诗词中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尤其增加了文化翻译的难度。

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有关。

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寓言、文艺作品中,慢慢的它们形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

三、汉语习语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汉语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往往表达精炼,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象。

在将这些习语译为英语时,其难点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原文中的文化意象。

通常来说,译者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翻译习语:其一,省略原文中的文化意象,直接表达原文的含义;其二,改变原文中的文化意象,采用英语读者能够理解的意象表达出与原文同样的含义;其三,保留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必要时间可增添注释,以说明其特别的含义。

1.省略原文的文化意象。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些汉语习语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象具有特殊性,很难用英语来表达同样的意象。

论汉语习语的英译处理

论汉语习语的英译处理

增加 美感 , “ 上没 毛 , 事 不牢 ” 英 语 2 直译 法 如 嘴 办 , . 仅 介绍 了 中 国 习 语 的 特 色 , 照 顾 到 比 还 中也 有 “ y h o rb ro a e sa b o k o y co k, srd a 有 些汉 语 > 语 , 果直 译 不 能表 达 它 喻 、 象、 - 3 如 形 风格 等各 方 面 。如 : 东施 效 颦 ” “ rs ”等 ; 习语 是语 言 中独 立、 oe ② 不规 则 而 的意思 , 语 中又 没 有一 样 的 同 义 习语 , ( n i a u l ma k i ig e 英 Do g S , n gy wo n, nt n h r t 固定 的 因素 。如 “ 出 马脚 ” 用来 形 容 某 这 时就 要 考 虑 采 用 意 译 法 。 意 译 法 能 够 e e r wsi mi t nO h a u e u 露 , yb o ni t i ftefmo sb a 一 ao 人做 事情 露 出破 绽 , 人 所 识 破 , 不 是 为 并
5 节 译法 . 如对 译 偶 句 , 往 前 后 两 对 含 义 相 往 同 , 辞 上优 美 对称 。英 语 中 一般 没有 对 修 称的, 因此汉 语 习语 有翻 译 时 只 出其 中一 对就 可 以 了。如 “ 影 无踪 ” v ns t— 无 ( a i wi h h 6 直 译加 汪法 . 有 些典 故 中含 有 中国 的 历史 故 事 , 外 使 外 国人 不知 所云 , 因此 要 加注 。 这样 不
【 图分 类 号 ] 4 . 中 G6 2 3
【 献 标识 码 】 文 B
l 英诺 商 义葛 遇借 用法 _
【 章 编 号1 0 9 9 4 ( 0 9 0 —0 8 - 0 文 10 — 6 6 20 )7 0 4 2

浅析汉语中习语的英译方法

浅析汉语中习语的英译方法



习语翻译的文化内涵
二、汉语习语的英译方法
翻译工作者研究汉语习语的英语翻译,目的是为了弘扬我们的 巴尔胡达 罗夫曾说过 :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 的言语产物 ( “ 话语 ) 在保持 内容,即意义不变 的情 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 言的言语 产物 传统文 化,以供英语文化 国家借鉴 、交流, 同时又可 以将 我们的优 的过程。 l ”【 】 鉴于习语本身种类繁多、特点各异,翻译工作者在英译 秀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不致逐渐埋没。所以,为了弘扬国粹,翻译 时虽可不苛求其形式完全对等,但也务必使其意 完全对应,不致 工作者应当尽可能准确而又不失优美地将我国的语言精华以翻译的 译事三难:信、达、雅” I 。D 使将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Anwboms ep en 译成了 Anw 形式传播向世界,翻译大家严复曾日 “ ( e r es l ) o w ca e 针对习语的各类特点, 我们在翻译时要保证其“ ( 信” 译文正确无误, o crih re r 而贻笑 大方 。 根据 R R K 哈特 曼与 FC 斯 f el tt e e i f g sh f s i 而 .. , .. 、 达”( 译文要通顺流畅) 还要求其 “ , 雅”( 译文要富 托克在 《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一书中的定义:“ 习语是具有特殊的、 忠实于原文) “ 有文采 ,译 原作的意蕴美质 ) 可使用 三类英译方法:直 译法 ,意 。 通常并不等于 各单个词义 总和涵 义的短语和句子 ;一般不 能逐字直 译成另一种语言, 这样做会失掉其特殊含义,如T aS om p f 译法 ,套译法 。 htn t y u ’ c o ( )直 译法 ( ir r s t n 一 L e l a li ) t aT n ao t 那不合 我胃 口) e a( ,或 hl telep a 请 别挂电话 )”这个 o n l s d h i e e( 。 对于文字 表述开门见 山,意思也 一 目了然 ,在 中英文 化中均有 定义 充分体现 了习语在某种特殊语 言中的独特性 以及相应 的翻 译难 度 ,习语在汉语 中是增强表达 能力 的一种有力手段 ,往往蕴含着 丰 此种说法 的习语 ,可选用对 等直 译,如成语 : 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如果在翻译过程中能尽量把这一文 化特色表现出来,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文化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两种语言的 交流首先反映的是两国文化的切磋。而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更 是体 现了英汉文化 的异同 比较 ,那 么,我们的习语翻译就可 以从寻 找文 化的异 同入 手 。 朱 光潜先生存 《 谈翻译》一 迁中曾说道 :“ 如 果我们不熟悉 一国的人情风俗和 文化历史背景 ,对 于文 的这种意 义就 茫然 , 尤其是在翻译 时这种 义最不易应付 。 炎汉习语 : 的 文化 差异又主要体现在 以下两 个方面 :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习语英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习语英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习语英译研究《酒国》中的习语具有特殊的语言和文学价值,为《酒国》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做出了突出贡献。

习语是特有文化现象下形成的词汇、短语、句子等形式的语言,因其使用范围的独特性,通常还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在文章中的使用不仅能使语言风趣易懂,而且可以强化表达效果。

由于《酒国》中的习语种类多样、结构复杂,如成语、俗语、谚语、俚语、歇后语等,所以在翻译这些习语时会遇到问题与考验。

在关联理论指导下,本文选取葛浩文翻译的《酒国》英译本为研究文本,分析其翻译是否传达原文信息并再现原文的表达效果。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选取1226个具体翻译实例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发现,就习语的语言特征及表达效果而言,拟人和夸张这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超常搭配的使用可以塑造特殊文学效果;就影响习语翻译的因素而言,特殊化的口语表达、历史典故、信仰与宗教,无对应表达是主要的四个方面;就翻译过程而言,本文总结了归化和异化两大翻译策略。

研究表明,葛浩文运用了包括意译、直译、改译、音译这4种翻译方法和增译、省译这2种翻译技巧。

此外,作者在英文本之中发现了75例不适当的翻译,未能实现译文的最佳关联,将其归纳为欠译与误译两种现象,并对这两种现象进行分析并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

本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及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涉及《酒国》与习语翻译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为理论框架,包括关联理论的简介和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观。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是一个明示与推理的过程,是文化间互相阐释的过程,也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第四章是关于《酒国》之中习语的介绍,包括习语的定义、分类、总体特征、构建文学效果的意义、以及汉语习语英译会遇到的困难。

第五章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首先详细分析《酒国》葛译本中汉语习语英译的优秀译例,并归纳其翻译方法及技巧;其次指出一些没有达到最佳关联的译例,具体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汉语习语的英译处理

汉语习语的英译处理

汉语习语的英译处理本文论述了汉语习语英译处理的文化差异,并以实例说明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几种常见方法,强调了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貌合神离”的现象。

标签:汉语习语英译处理一、习语的定义、特点、分类(一)定义:习语(idiom)是人们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精华。

习语往往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用来比喻事物,一般都短小精悍,易懂易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二)分类:本文所说的汉语习语(idioms)是就其广义而言的,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歇后语、成语(phrase)和典故(allusions)等。

(三)特点:习语的特点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习语本身就是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其语言生动形象,通俗简练,有时还利用声音和谐来增加美感,如“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英语中也有“by hook or by crook,as red as a rose”等;2.习语是语言中独立、不规则而固定的因素。

如“露出马脚”,用来形容某人做事情露出破绽,为人所识破,并不是说这个人有一只马脚;3.习语的词语一般来说是不能任意更换的。

如“露出马脚”不能改成“露出猪脚”,“雪中送炭”不能改成“雪中送煤”等。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达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习语。

这些习语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并且习语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由于地域、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

因此,汉语习语的翻译不仅要翻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修辞方法,还要翻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充分注重其文化差异。

二、影响汉语习语英译处理的因素——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习语恰是反映这种文化差异的极精练的方式之一。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与翻译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生,以及英汉习语的渐变和发展,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和翻译是一项重要的业务。

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是对英语和汉语的习语在形式、意义、思想、语言、文化和用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习惯用语是语言中广泛使用的固定短语,它们在形式上具有美观、整洁、有序和易记的特点。

在意义上,每个习惯用语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创造及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语言和文化不仅会影响习惯用语的使用,而且也会影响理解习惯用语的能力。

英汉习语翻译是由习惯用语的语义,形式,用法,句式结构,文化背景,规范用法以及语句的语境等因素决定的。

英汉习语的有效翻译是基于理解原文习惯用语的语义,文化内涵和情景,以及认识汉语习惯用语的意义,文化内涵和情景的技能,同时把汉语习语的规范用法,句式结构,语境应用等要素熟练地运用贯穿整个翻译过程,以实现有效地翻译。

总之,英汉习语对比研究和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理解习语的语义,文化内涵和情景,把汉语习惯用法和句式结构熟练运用,以及有效的溝通才能完成。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hanges in the world, and the gradu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comparison,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re an important business.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s a process of comparative study,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idio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erms of form, meaning, thought, language, culture and usage. idioms are fixed phrases widely used in language, which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autiful, neat, orderly and easy to remember in form. In terms of meaning, each idiom has its own uniqueness and creates and ha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Language and culture not only affect the use of idioms, but also affect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idioms.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s determined by the semantic, form, usage, syntactic structure, cultural background, standard usage and contextual factors of idioms. The effectiv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s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semantic,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situations of the original idiom,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ituation of Chinese idioms, and skillfully applying the standard usage,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contextu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idioms throughout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o achieve effective translation.In short,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s a complex task which requires understanding the seman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ituation of idioms, skilfu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idiomatic usage and syntax structures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o get it done.。

习语的翻译方法

习语的翻译方法

习语的翻译方法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不但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在做翻译工作时最怕碰上习语多的文章。

为了忠于原著,译文心须既保持它的外国风味,又要符合本国文字的要求,而翻译习语却是最难把这两个标准一同达到的。

为了要适当地把外国语言中的习语翻译出来,有经验的翻译工作者一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

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 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 dog”。

由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

2.同义习语借用法——两种语言中有些同义习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们不但有相同的意思或隐义,面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

翻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载了当地互相借用。

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习语是“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walls have ears”,两句话字、义两合,无懈可击。

我们说“火上加油”,英国人则说”to add fuel to the flame”,两者也完全一样。

3.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

“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

4.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组,前后含意重复。

偶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

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e”已经足够,实在无须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

“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释意论视角下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同声传译已成为国际会议、商务谈判等场合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

而习语作为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

本文以释意论为视角,对汉英同声传译中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有效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提高习语翻译的质量。

二、释意论视角释意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意义的准确理解和阐释。

在汉英同声传译中,释意论要求译者准确理解源语习语的意义,同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中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内涵的表达。

这一过程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灵活的翻译技巧。

三、汉英习语的特点汉语和英语习语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

汉语习语往往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隐喻意义,形式多样,包括成语、俗语、谚语等。

而英语习语则多以比喻、典故等形式出现,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在同声传译中,译者需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习语的特点,以便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

四、习语口译的翻译策略1. 直接翻译对于那些在两种语言中都具有相似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的习语,可以采用直接翻译的策略。

这种翻译方法可以保留习语的文化特色,使译文具有原汁原味的语言风格。

例如,“守株待兔”可以翻译为“to sit by a stump waiting for a rabbit to appear”。

2. 意译对于那些在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差异较大或无直接对应表达的习语,可采取意译的策略。

译者需要准确理解源语习语的意义,并在目标语中寻找恰当的表述方式。

例如,“井底之蛙”可以翻译为“a frog in a well that has never seen the ocean”。

3. 释义加译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使译文更加清晰易懂,可以在意译的基础上加释习语的含义或背景。

这种方法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读者的认知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习语英译方法研究
摘要:汉语习语从广义上说包括谚语、成语、俚语、俗语和典故等,形式多样。

习语是汉语的核心和精华,翻译汉语习语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承载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我们要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习语就不可不译。

本文分析了汉语习语的特点,根据它的特点来对汉语习语进行分类翻译,主要探讨了以下三种翻译方法:意译法、省略法和借用法。

关键词:习语特点英译方法
汉语习语又可称为熟语,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和
歇后语,典故等(张培基,1979:9)。

习语在英语中相当于idiom,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idiom is an expression which functions as a single unit and whose meaning cannot be worked out from its separate parts。

本文所指的习语就是从其广义而论的。

1 汉语习语特点
汉语习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有比喻,有对仗,有押韵,如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有词语重叠,例如:勤勤恳恳,马马虎虎。

(2)“习语在意义上往往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它的意义并不是它的字义的总和”(吕拾元,2003:105)。

例如剖腹藏珠,字面上意思是剖
开肚子,把珍珠藏在肚子里,而它独立的意思是为了小利益而牺牲了大利益。

(3)“习语往往破坏语法规则和逻辑推理,例如“饭桶”,“吃香”,“吃老本”,“啃老族”都不能按字面来推理。

(4)习语有它本身的完整性,其中各单位是固定的,不可随便拆开或更替(汪海燕,2000:48)。

例如,狗腿子不能改为猫腿子或鸡腿子;七嘴八舌不能改为八嘴七舌。

(5)习语具有特定的民族性。

习语是由人们在劳动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不同民族由于地域,生活环境,及风俗习惯的不同,习语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色。

2 汉语习语英译方法
“基于习语的特点,在翻译习语时,译者除了忠实地表现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民族地方特色等”(吴江凌,1999:35)。

在翻译习语的过程中,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2.1 省略法
有许多汉语习语为了在形式上达到对称,采用并列的对称结构,前后两个词组常表达相同的意思,或者为达到音律美,在修辞上美丽匀称,而意义重复,在翻译这类习语的过程中就不必重复译出表达相同含义的词,避免拖沓,而只需要翻译一个意思即可。

“郁郁寡欢”这个词中郁郁指发愁的样子;寡:少,欢是欢乐。

郁郁和寡欢都表示不开心,在翻译时只需译出其中之一,英译时只用“pensive”一个词就表达了全部含义了恋恋不舍这个词“恋恋”
就是留恋,舍不得;不舍也是舍不得。

恋恋和不舍表达的是同样的概念,可以把它翻译成“reluctant”。

这两个译例的翻译都舍弃了四字格式,但是为了追求译文的准确性和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形式上的省略是必须的。

可见省略法适用于那些意思重复,特别是结构平行的汉语习语。

2.2 意译法
汉语中有很多习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段,无法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习语,因为它们有深刻的隐含意义;有很多习语有特定的民族地方特色,是独有的,在英语中也找不到与其意思及文化内涵对等的习语,为了在翻译中避免引起外国读者理解上的歧义,这时不得不舍去原语的形式及修辞,而把其在文中所表达的确切含义翻译出。

比如“肉痛”这个词字面上看是肉体感觉疼痛。

是一种方言。

不忍割舍,心疼的意思。

翻译时直接把其在文中所表达的含义翻译出来即可,可以翻译成feelanguished.可见很多汉语习语都不是看其字面含义就能理解的,而要把隐藏其中的比喻含义翻译出来,我们常常通过意译法来处理这类习语。

2.3 借用法
“习语如果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相符或相近,比喻与形象又相似,翻译时是可以互相借用的”(周仪,张强,1988:85)。

例如“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啊!”如果直接直译为steal needle when young and gold when old;意思是表达了,但是有中式英语的味道。

那么这个俗语如果意译为once pilfer will lead to more pilferage(偷了一次,会有更多次的偷窃行为),表达出了这个习语的隐含意思,但是翻译时如果能保留原语的音形美则最佳。

在英语习语中有as the twig is bent so the tree is inclined苗歪树不直,与从小偷针,长大偷金有异曲同工之妙,翻译时完全可以借来用,这样既传递了原语的意思,又是让西方读者一看就理解的。

3 结语
汉语习语的形式多种多样,看起来形美,读起来音美,都短小精悍,简洁明快。

在各种文艺作品中,作家们都运用了大量的习语,在翻译他们的作品时,由于习语的特有特点和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很大困难。

为了能保持原作的原汁原味,体现本国的民族色彩,同时要让外国读者理解其中的含义,读起来新鲜有趣,就必须对习语进行准确翻译。

本文探讨了汉语习语翻译的三种方法:意译法、省略法和借用法。

但是汉语习语的翻译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以套用,应当根据实际的语篇情境进行灵活的翻译。

我们应该在翻译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拾元.汉语习语的英译方法[j].成都师专学报,2003,
8(3):88~100.
[2] 汪海燕.汉语习语英译技巧[j].新余高专学报,2000,12(4):48~50.
[3] 吴江凌.浅谈习语英译汉的方法和技巧[j].兵团职工大学学报,1999,9(3):36~37.
[4] 周仪,张强.习语英译小议[j].河池师专学报,1988,2(4):84~89.
[5] 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