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1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生理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一、牙体解剖生理---牙齿的演化特点:1.形态:单---同形牙---异形牙2.数量:多---少3.替换:多牙列----双牙列4.牙根:无----有5.附着:端生---侧生---槽生6.部位:分散---集中一、牙体解剖生理---概论分类功能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组成牙位记录发育牙齿的分类牙齿的组成与功能牙位记录牙体应用术语牙体长轴: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假想线。
线角:两个面相交。
点角:三个面相交。
外形高点:牙体轴面上。
接触区: 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接触区或邻接处。
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突出牙尖:锥体形舌隆突:半月形(前牙舌面近颈缘)结节:小突起(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嵴:细长形(牙冠表面)切嵴边缘嵴牙尖嵴三角嵴轴嵴颈嵴斜嵴横嵴牙冠表面解剖标志---凹陷窝:不规则凹陷沟:细长形凹陷--发育沟:两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相融合;--副沟:发育沟以外的沟。
点隙: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交汇处或某些发育沟末端形成的点状凹陷。
裂:钙化不完全。
斜面:组成牙尖各面牙齿的发育萌出:牙冠出龈到咬合接触。
萌出顺序:乳牙,I---II---IV---III---V 下I最早,上V最晚。
恒牙,上颌61243578或61245378下颌61234578或61243578下6萌出最早,发育最早,上8或上7最晚。
萌出规律:1.明确的时间和顺序2.左右对称同时萌出3.下颌早于上颌同名牙4.女孩略早于男一、牙体解剖生理---牙体形态外部形态(1)各牙齿代表的外形(2)上下同名恒牙对比(3)乳牙特点及与恒牙对比(4)牙体应用解剖(5)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髓形态(1)髓腔的解剖标志(2)根管系统(3)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4)恒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5)乳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中切牙形态:近中缘、切缘---直---似直角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发育沟:2个,切1/3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舌窝、切嵴、边缘嵴、舌隆突邻面---切嵴在牙体长轴唇侧,接触区切1/3离切角稍远切端---唇侧为缘、舌侧为嵴牙根---圆三角形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尖牙形态:圆五边形,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较长---90°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唇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中1/3与颈1/3交界舌面---五嵴一突二窝(远中舌窝大)切端---四嵴、四斜面牙根---卵圆三角形,根最长,冠根1:2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唇-五边形,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远中,舌尖偏近中(牙合)面-窄长,颊舌径>近远中径,较直或偏颊侧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外形高点:中1/3邻面---近中沟,近中颈部凹陷,接触区近(牙合)缘偏颊侧(牙合)面---两尖,两点隙,三条沟牙根---多有分叉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前磨牙形态:(牙合)面-卵圆形,颊舌径≈近远中径,偏向舌侧唇侧-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近中,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外形高点:颈1/3,颈嵴新月形舌面---舌尖特小,短而圆钝,仅为颊侧1/2---外形高点:中1/3邻面---颊尖顶位于牙体长轴上(牙合)面---横嵴,近中窝小、远中窝大牙根---扁单根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磨牙形态(冠):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解剖结构:颊面---两尖,近中尖略宽---颊轴嵴,近中明显---颊沟(中1/3)---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三尖,近中宽大,卡式尖---舌轴嵴不明显---远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磨牙形态(冠)---长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偏向舌侧颊面---2.5尖,近中颊最宽,远中尖最窄---颊轴嵴,远中不明显---颊沟(中1/3),远颊沟---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两尖,大小相近---舌轴嵴不明显---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外形---复杂长方形,4点角---5尖,颊尖低圆,舌尖高锐,近中颊尖最大,远中尖最小---4边缘嵴---5三角嵴,远中颊尖最长,远中尖最短---窝沟点隙---中央窝,近中窝(小)---3点隙---5条发育沟(4条起源于中央点隙)(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中颊沟下7---田字形---C型根下6---尖嵴窝沟斜面最多下5---三尖型,两尖(H/U),畸形中央尖最多见下4---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横嵴下3---近远中斜缘交角>90°下1---全口牙体积最小,舌窝及边缘嵴不明显,形态最对称,切嵴靠近牙体长轴上123---解剖特征--舌隆突上3---近远中斜缘交角≈90°,颈嵴颈中1/3上4---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牙尖远中斜,近中沟牙齿的解剖形态---乳牙解剖特点1.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2.颈嵴突出,冠根分明3.乳磨牙干根短,根分叉明显4.上III牙尖偏远中5.下颌乳前牙舌面边缘嵴和颈嵴均较恒前牙明显6.下IV四不像7.下V颊侧三尖等大,尖窝不清晰8.乳中切牙宽冠宽根9.6>7>8(恒牙),IV<V(乳牙)牙体应用解剖(一)切牙上颌--邻面接触区和2舌窝顶端为龋病的好发部位;--1牙根较圆且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2牙根常有弯曲;--2外形常有变异或先天缺失。
口腔解剖生理试题1

• 33.气管颈段前面可能存在的结构不 包括 • A.食管 • B.胸腺 • C.甲状腺最下动脉 • D.左无名静脉和无名动脉 • E.主动脉弓 • 正确答案:A
• 34.以上颌牙列为基准,不与牙合平 面接触的牙是 • A.中切牙 • B.侧切牙 • C.尖牙 • D.第一前磨牙 • E.第一磨牙 • 正确答案:B
• 11.对下颌第一磨牙颊面观描述中错 误的是 • A.梯形 • B.近远中径大于合颈径 • C.近中缘直,远中缘突 • D.合缘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 • E.外形高点在颈1/3
• 正确答案:C
• 12.指出下列牙齿萌出的生理特点哪一 个是正确的 • A.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顺序先 后萌出 • B.同颌同名牙左侧萌出早于右侧 • C.上颌早于下颌 • D.男女同龄人萌出情况相同 • E.以上均正确
• 28.下颌神经前干中感觉神经是 • A.嚼肌神经 • B.翼内肌神经 • C.颞深神经 • D.翼外肌神经 • E.颊长神经 • 正确答案:E
• 29.在下颌隆突处注射麻醉剂可以麻醉 的神经是 • A.颊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 B.下牙槽神经 • C.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 D.颊神经和舌神经 • E.颊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 正确答案:E
• 5.乳牙牙髓治疗效果好,其原因是 • A.乳牙髓腔大 • B.髓角高 • C.根尖孔大 • D.根管粗 • E.以上均是 • 正确答案:E
• 6.舌前2/3的边缘或外侧淋巴管一部 分到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到 • A.颏下淋巴结 • B.颈肩甲舌骨肌淋巴结 • C.颈深上淋巴结 • D.颈深下淋巴结 • E.颊淋巴结
• 22.腮腺导管口开口于 • A.上颌第三磨牙牙冠的颊黏膜 • B.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黏膜 • C.上颌第一磨牙牙冠的颊黏膜 • D.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冠的颊黏膜 • E.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的颊黏膜 • 正确答案:B
口腔解剖结构

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与解剖生理特点1口腔的局部解剖和生理特点1.1口腔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经咽门与咽部相延续。
两侧为颊。
上壁为腭。
下壁为口底。
上下牙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分:口腔前庭及固有口腔1.1.1口腔前庭界于牙列、牙槽骨、牙龈与唇颊之间的潜在腔隙。
上下界为唇、颊黏膜移行至牙龈转折处。
前面称唇沟,两侧称颊沟,统称前庭沟。
唇系带:前庭沟正中线扇型或带状黏膜皱襞。
颊系带:前庭沟尖牙及双尖牙区的扇型或带状黏膜皱襞。
腮腺导管口:两侧正对上颌第二磨牙颊黏膜上乳头状突起。
1.1.2唇唇(lips):上唇、下唇之间为口裂,两侧联合处形成口角。
上唇上界至鼻底,两侧以鼻唇沟为界。
唇由皮肤、肌肉(口轮匝肌)、黏膜三层组成。
上唇皮肤中央有人中沟、人中嵴;唇部皮肤向黏膜移行部称唇红缘,唇黏膜现露于外面部分称唇红。
1.1.3颊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腔前庭外侧壁。
颊肌和黏膜之间,有薄层脂肪,称颊脂垫,其尖端正对翼下颌皱襞(翼下颌韧带)前缘。
1.2固有口腔前方及两侧以牙列为界,上方以硬软腭为顶,下为口底,向后延伸至咽门,中间为舌所充满。
1.2.1腭硬腭(hard palate)和软腭(soft palate)分隔口鼻腔。
腭前2/3为硬腭黏膜,呈粉红色,牢固附着骨面上,角化层较厚腭中缝、切牙乳头(incisive papilla)。
、腭皱襞切牙孔(incisive foramen)有鼻腭神经血管束通过。
腭大孔(greater palative foramen):有腭前神经血管束通过。
软腭黏膜:与硬腭黏膜相连续,呈幔状,后端游离,中份有悬雍垂,两侧向下外侧形成舌腭弓、咽腭弓,之间为扁桃体。
1.3舌味觉语言咀嚼吞咽舌体:舌背、舌腹舌缘、舌尖。
舌根:人字沟、舌盲孔。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1.4口底范围:舌、口底黏膜之下,口底肌肉之上,下颌骨体内侧与舌根之间。
1.5牙周组织结构:定义: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齿的支持组织。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1)

一、名词解释1.轴嵴:在牙体的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行隆起。
位于牙唇面者称为唇轴嵴,位于后牙颊、舌面者分别称为颊、唇轴嵴。
2.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个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3.楔状隙:4.斜嵴:面上的两条三角嵴斜行相连,称为斜嵴。
此斜嵴是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解剖特征。
5.邻间隙:位于邻接点之下的龈外展隙,其两侧为邻牙邻面,上界为邻接点,下界为牙槽骨,正常情况下该间隙为龈乳头所充满6.覆:是指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7.覆盖:是指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
8.颈动脉体:系一棕色的椭圆形扁平小体,由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壁或其附近。
颈动脉体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属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
9.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升高或受到其他压力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
10.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将鼻根部和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11.翼静脉丛:或称翼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其血液主要是向后外经上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向前也可经面深静脉通入面静脉,亦可向上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等处的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12.腮腺床: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相毗邻,腮腺犹如侧卧其上,故称上述结构为“腮腺床”。
中级口腔解剖学第一讲(3.2)

乳牙与恒牙的鉴别
(1)体积:恒牙体积较大,磨牙体积以第一磨牙最大,第二磨牙次之。 乳牙体积比同名恒牙要小,乳磨牙体积以第一乳磨牙较小,而第二乳磨 牙较大。 (2)颜色: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黄,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 (3)颈嵴:恒牙颈嵴突起不明显,乳牙颈嵴突起明显。 (4)冠根分界:恒牙牙冠颈部缩窄,形态上与牙根的分界不太明显。 乳牙牙冠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5)牙根:恒前牙根尖可偏远中,乳前牙根尖可偏唇侧。恒磨牙根干 较长,根分叉小;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 •
•
•
2、前伸牙合和侧方牙合的特点 (1)前伸牙合:当下颌由牙尖交错牙合位依切导向前、下运动的过程中,上下牙列间的 咬合关系皆为前伸合关系。在前伸咬合的过程中,最重要和最易重复的合是对刃牙合。对 刃牙合是一个重要的牙合关系,前牙切咬食物时达到切缘相对,切断食物。义齿修复时需 注意建立下颌前伸时的对刃合关系。如果下颌前伸时,前牙不能切缘相对,形成开牙合, 患者出现切咬食物困难。 自然牙列对刃牙合的特点是,当前牙切缘相对时,后牙无接触。但是有些个体由于牙 列的生理性磨耗,可以由早期的对刃合后牙无接触,逐渐变为对刃合后牙有接触(无早接 触),形成平衡合。 (2)侧方牙合:下颌向一侧运动,该侧(工作侧)上下牙外侧牙尖相接触,对侧牙不接 触为侧牙合。正常的自然牙列工作侧咬合接触有两种类型:尖牙保护牙合和组牙功能牙合。 年轻人多为尖牙保护牙合,而组牙功能牙合多见于年长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牙的磨耗, 尖牙保护牙合可以变为组牙功能牙合。
• 2、横牙合曲线:又称Wilson曲线。上颌两侧磨牙在牙槽中的位置均略向颊 侧倾斜,使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因此连接两侧同名磨牙的颊尖、舌尖形 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称横牙合曲线。同样,在下颌可以形成凹向上横合 曲线。虽然,下颌磨牙向舌侧倾斜,但其舌尖较高,故横合曲线不很明显。 • 无论是纵牙合曲线还是横牙合曲线,上下颌者彼此吻合或相似,可以促使 在咀嚼运动过程中,上下颌牙齿保持密切的接触关系,并与下颌运动方式 相协调。
实用口腔解剖学图谱_11170486 (1)

图066 上颌纵?曲线
图067 上颌横?曲线
图068 下颌纵?曲线
图069 下颌横?曲线
图070 乳牙?上牙列(正面)
图071 乳牙?下牙列(正面)
图072 乳牙?上牙列(侧面)
图073 乳牙?下牙列(侧面)
图074 Bonwill三角
图086 反?(乳牙列)
图087 开?
图088 后牙?型
图089 正常?(后牙)
图090 后牙反?
图091 锁?(左侧第一前磨牙)
图092 继发性咬合紊乱
图093 安氏错?分类及其与面形的关系(1)
图094 安氏错?分类及其与面形的关系(2)
图095 乳牙?(正面)
第九篇 唾液腺
图169
图170
图171
图172
图173
图174
图175
第十篇 血管
图176
图177
图178
图179
图180
图181
图182
图183
图184
图185
图186
图187
图188
图189
图190
图241 软腭肌层(标本)
图242 舌下区的血管与神经
图243 舌背上面观
图244 舌腹(前面观)
图245 颌面部部分表面解剖标志前面观
图246 咽正中矢状面观
图247 面部分区
图248 颌面部皮肤皱纹
图249 面神经分支与腮腺的关系外侧面观(标本)
图250 腮腺及其导管外侧面观(标本)
图271 额顶枕区的层次示意图
执业医师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一章 牙体解剖生理习题讲解

➢ 习题
7、上颌尖牙牙冠唇面形态中哪一点是错误的 A.圆五边形 B.两牙尖嵴相交成90° C.牙尖偏近中 D.外形高点在颈1/3与中1/3交接处 E.发育沟不明显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颌尖牙牙冠唇面 似圆五边形,其五边由近
中缘、近中斜缘、远中斜缘、远中缘和颈缘组成。其中近 中斜缘短,与近中缘相连形成近中切角;远中斜缘长,与 远中缘相连形成远中切角。初萌出的尖牙,近、远中斜缘 在牙尖顶处相交约成90°角。唇面中部有突起的唇轴嵴, 由牙尖顶伸至颈1/3,将唇面分为近唇斜面和远唇斜面。 唇轴嵴两侧各有一条发育沟。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 界处的唇轴嵴上。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
第一章 牙体解剖生理
日期:2020年3月27日
考点
1
➢ 考点
单元
一、牙பைடு நூலகம்解剖生 理
细目
1.牙的演化
2.牙体解剖的一般概 念
3.牙体外形及生理意 义
4.髓腔形态及应用解 剖
要点
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
(1)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2)牙位记录方法
(3)牙的萌出及乳恒牙更替 (4)牙体解剖的应用名词及解剖标志
➢ 习题
4、下颌第一双尖牙形态中哪一点是错误的 A.可见近中面沟 B.唇面五边形 C.颊尖明显大于舌尖 D.可见横嵴 E.牙冠舌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近中沟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有解剖标志。
➢ 习题
5、上颌第一双尖牙形态中哪一点是错误的 A.可见近中面沟 B.唇面五边形 C.颊尖偏近中 D.颊侧宽于舌侧 E.(牙合)面六边形
➢ 习题
3、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的区别中哪一点是错误的 A.上颌侧切牙唇面较窄小、圆突 B.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深 C.上颌侧切牙切缘向远中舌侧的倾斜度较中切牙大 D.上颌侧切牙近中切角似锐角 E.上颌侧切牙根长与冠长相近
口腔解剖学题库 (1)

口腔解剖学题库 (1)口腔解剖学题库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口腔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的口腔、颌面等部位的形态结构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髁突:又称为髁状突或关节突。
髁突上端膨大有关节面,与颞下颌关节盘相邻。
在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0.8cm处有椭圆形的眶下孔,孔内有眶下神经、血管经过。
上颌窦:位于上颌体内,上颌窦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至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
翼从上颌结节:上颌体后面的下部有粗糙的圆形隆起,成为上颌结节,为翼内肌浅头的附着处。
颏孔:在外歪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下方或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的稍上方有一骨孔,称颏孔。
牙槽嵴:牙槽窝入口的边缘。
下颌孔:下颌升支内侧面略偏后上方有下颌孔,开口朝向后上方,向下通入下颌管。
牙槽窝:为牙槽突容纳牙根的深窝。
固有牙槽骨:牙槽窝周壁成为固有牙槽骨,包被于牙周膜身边,因骨面上有许多小孔,又称筛状板。
第四章前牙: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角之前,成为前牙。
牙列:上下颌牙按一定顺序和规律密切地罗列在牙槽骨上,形成一具弓形整体,称为牙列。
髓腔:牙本质内部有一容纳牙髓的腔隙称为髓腔。
根干:多牙根的未分叉部分称为根干或根柱。
牙本质:是构成牙的主体,其冠部表面覆盖牙釉质而根部由牙骨质而根部由牙骨质覆盖,别如牙釉质坚硬。
槽生牙:有较完善的牙根位于牙槽窝内称槽生牙。
临床牙冠:指牙体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龈缘为界。
解剖牙冠:指牙体表面有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恒牙列期:恒牙自6岁左右开始萌出,12-13岁往后,乳牙已全部被恒牙所替代,称为恒牙列期。
乳牙列期: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至6岁左右,口腔内惟独乳牙,称为乳牙列期。
第五章牙尖:尖牙的切端及后牙合面上的近似椎体形的显著突起成为牙尖。
中线: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称为中线。
横嵴:两个相对牙尖的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细长的牙釉质隆起,称为横嵴。
歪嵴:牙合面上歪行相对的两条三角嵴相连形成的长条状隆起,称为歪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 、唾 液 腺
口腔颌面部三大唾液腺:
腮腺 颌下腺 舌下腺
还有遍布于唇、颊、腭、舌等粘膜下的小黏液腺
(一) 腮
腺
为最大的一对腺体,位于两侧耳垂前下方和颌后窝内,呈 楔状 有面神经穿过,分为浅深两叶,以面神经为界 腮腺导管由腮腺浅叶前缘穿出,经行至咬肌前缘,呈直角 向内穿过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侧粘膜 上 体表投影:耳垂到鼻翼和口角中点连线的中 1/3段上,手 术时注意不要损伤导管 腮腺被致密的腮腺咬肌筋膜包裹,并被腮腺鞘分成许多小 叶,故腮腺感染化脓时,脓肿分散,疼痛较剧烈
A B
C D 1 恒牙的临床牙位: 8765432112345678 8765432112345678 如:左侧下颌第一恒磨牙写为 6
乳牙的临床牙位: Ⅴ Ⅳ Ⅲ ⅡⅠ ⅠⅡ Ⅲ Ⅳ Ⅴ Ⅴ Ⅳ Ⅲ ⅡⅠ Ⅰ Ⅱ Ⅲ Ⅳ Ⅴ
如:左侧下颌第一乳磨牙写为 Ⅳ
(4)牙的组成 牙冠 :在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大 部分显露于口腔,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 部分 牙根:被牙骨质覆盖的部分。是牙体的支持 部分,每一牙根的尖端称为根尖 牙颈: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呈一弧形曲线, 又称颈缘或颈线
(四)牙周组织
牙周膜: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作用:⑴能调节牙齿所承受的咀嚼压力 ⑵营养牙体组织 牙槽骨:支持牙齿的重要组织,当牙齿脱落,牙 槽骨逐渐萎缩。 牙龈:粉红色、坚韧而富有弹性,覆盖牙槽骨和 牙颈部。龈沟深度不超过2CM,过深有牙周病变
第二节 颌面部
二、颌骨 (一)上颌骨 面中部最大的骨骼,左右各一,对称分布, 形态不规则 由一体四突构成
(1)上颌骨体:分为四 壁一腔 前外面:眶下孔、尖牙窝
,为上颌窦开窗术及眶间 隙切开引流手术的切口标 志
后面:颧牙槽嵴、上颌结 节、上牙槽后神经血管, 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的重要标志
上面:构成眶下壁;眶下 管、上牙槽前、中神经 内面:构成鼻腔外侧壁,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上颌窦腔:锥形空腔,与 上颌后牙根相连,上颌前 磨牙及磨牙根尖感染时, 可导致牙根源性上颌窦炎
舌乳头: ----丝状乳头 :舌背 ----菌状乳头:散布于丝状乳头间,含味觉神经末 梢 ----轮廓乳头:排列于界沟前,含味蕾 ----叶状乳头:舌根部侧缘,含味蕾 舌扁桃体:舌根部卵圆形淋巴滤泡突起。 舌系带
舌扁桃体 界沟 舌盲孔
轮廓乳头
叶状乳头 菌状乳头 丝状乳头
3.舌的感觉神经支配: 舌前2/3为舌神经 舌后1/3为舌咽神经 中部为迷走神经
二、颞下颌关节
颞 下 颌 关 节
唯一具有转动运动和滑动运动、左右协同统一的联 动关节。 功能:咀嚼、吞咽、语言、表情 组成:下颌髁突、颞骨关节窝、关节结节,以及关 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 与生理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
唇
口腔前庭
口腔部 固有口腔 口腔 颌面 部
颊 牙 舌 腭 口底 咬合关系、牙合、 牙弓关系
颌面部
颌骨 颞下颌关节 肌肉 血管 淋巴组织 神经 唾液腺
第一节 概述 一、口腔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上:额部发际 下:舌骨水平 左右:颞骨乳突
第一横线:两眉弓中间连线 第二横线:口裂水平线
窝
(2)恒牙 28~32个 上下颌的左右两侧各7~8个 从中线起向两侧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 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 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6岁开始萌出第一恒磨牙 第三恒磨牙多在18岁~26岁萌出,也可终生不萌 出
º ã Ñ À µ Ä Ã È ³ ö Ê ±¼ ä º Í Ë ³ Ð ò
4.舌的运动神经 舌的运动由舌下神经支配,但腭舌肌由 迷走神经的咽支支配。
5.舌的味觉: 舌前2/3为面神经的鼓索支支配,鼓索支 加入到舌神经 舌后1/3为舌咽神经,中部为迷走神经 舌尖-甜、辣、咸;舌侧缘-酸;舌根-苦
(4)口底
舌下皱襞 下颌下腺导管 感染时容易形成 大的血肿,易造 成呼吸困难或窒 息
四、 血
管
(一)动脉 颌面部血运丰富,主要 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
主要分支有: 舌动脉 颌外动脉 上颌动脉 颞浅动脉
(二)静脉
1.颌面部静脉系统复杂,由浅、深静脉网组成 2.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 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
六 、
神
经
口腔颌面部主要相关神经包括: 运动神经(面神经) 感觉神经(三叉神经)
三、乳牙与恒牙
(一)牙齿的名称、数目、萌出时间及符号 1.乳牙
共20个,上下颌的左右两侧各五个, 从中线 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牙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 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éÑ È À µ Ä Ã È ³ ö Ê ±¼ ä º Í Ë ³ Ð ò
À Î Ñ » Ö Ç Ð Ð àÐ ² Ç â Ñ ¼ À Ú Ò µ » Ú ¶ µ þ Ñ À À Ñ È Ä é ¥ Ñ À éÄ È ¥ Ñ À É ¢ Ï ò ±¼ Ê ä £ ¨Ô  £ © ³ Ë Ð ò 7.5 1 9 2 18 4 14 3 24 5 Ï ò  ¢ ±¼ Ê ä £ ¨Ô  £ © ³ Ë Ð ò 6 1 10 2 16 4 12 3 20 5
1. 固有口腔 上为硬腭和软腭 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 后界为咽门
口腔前 庭
1.牙冠
分为:切牙、尖牙 、前磨牙、磨牙 牙面 :唇颊面、舌 腭面、近中面、远 中面、牙合面 牙尖 嵴 沟、裂沟 点隙、点隙裂 窝
点隙
(2)腭
①构成口腔的上界,分隔口腔和鼻腔。 ②分为前部的硬腭和后部的软腭。 硬腭:骨质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的水平板组 成,表面覆以致密的粘骨膜组成。 --- 腭皱襞 ---切牙乳头、切牙孔:鼻腭神经血管,是阻滞 麻醉进针标志 ---腭大孔:腭前神经血管此处粘膜为麻醉表面标 准
颌面部主要由面上、 面中、面下三部分组成, 疾病多发生于面中、面下。
1.额部 6.口唇部 10.耳部
2.眼眶部 3.眶下部 4.颧部 5.鼻部 7.颏部 8.颊部 9.腮腺嚼肌部 11.颞部 12.颏下部 13.颌下部
口腔颌面部的特殊性及解剖特点
颜面部位置外露,易受伤害,也易被发现。 颌面部血管丰富,易受伤出血,也易促进伤口愈合。 解剖结构复杂,损伤后可发生面瘫、麻木、涎瘘。 颌面部手术切口应顺皮肤纹理方向。 口腔颌面部与颅脑咽喉毗邻,发生疾病时,易累及 颅内和咽喉部
第二节
口腔
一、口腔的分区及其表面形态:
由牙、颌骨、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组 成
范围: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
后经 咽门与口咽部相延续, 两侧为颊 上壁为腭,下壁为口底。
闭口时,由牙列、牙槽骨、牙龈将口腔 分为两部。 前外侧为口腔前庭,后为固有口腔。
(一)口腔前庭及其外表面
1.口腔前庭 位于唇、颊、与牙列、牙 龈及牙槽黏膜之间,因唇、颊软组织与牙 列通常处于贴合状态而呈一潜在腔隙,与 牙列的形态一致,呈蹄铁形。
(2)上颌骨突 四突: 额突 颧突 牙槽突 腭突
(3)上颌骨存在三条薄弱线,易发生横断性 骨折 ·
第一薄弱线——Le Fort Ⅰ型骨折线
经梨状孔、牙槽突、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
第二薄弱线——Le Fort Ⅱ型骨折线
经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
第三薄弱线——Le Fort Ⅲ型骨折线
6岁-12岁,乳牙逐渐脱落,恒牙逐渐萌出, 口内牙列既有乳牙又有恒牙,称为混合牙列 期,(替牙期、丑小鸭阶段)
牙的萌出特点:
牙萌出有一定次序 牙萌出有比较恒定的时间性 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萌出 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同名牙 女性萌出较早于男性
(3)恒牙的临床牙位
部位记录法:
(2)颊
1.结构: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体、 颊肌、粘膜构成 2.病理生理特点;组织疏松,与面侧深区脂 体连为一体,感染易于扩散; 3.解剖标志: 颊脂垫、腮腺导管口、翼下颌皱襞、皮脂 腺迷路
腺导管口
颊脂垫尖
(3)舌
1.功能:言语、咀嚼、味觉、吞咽 2.表面解剖标志:
界沟:舌体(舌前2/3)与舌根(舌后1/3)以 倒“V”行浅沟分界,浅沟称为界沟。 舌盲孔:界沟尖端凹陷处,为胚胎甲状舌 管咽端的残迹。
经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
(二)下颌骨
(1)下颌骨的解剖特点 1.薄弱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 髁状突颈部 2. 血供较差且皮质骨致密,易发生骨髓炎 3. 下颌骨有强大的咀嚼肌群附着。
薄弱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状突颈部
三 、
咀嚼肌
肌
肉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
À Î Ñ » 1 2 3 4 5 6 7 8 É ò Ï ¢ ±ä Ê ¼ £ ¨ê Ë © £ 7¡ « 8 8¡ « 9 11¡ « 12 10¡ « 11 10¡ « 12 6¡ « 7 12¡ « 13 17¡ « 21 ³ ò Ë Ð 2 3 6 4 5 1 7 8 Ï ò  ¢ ±ä Ê ¼ £ ¨ê Ë © £ 6¡ « 7 7¡ « 8 9¡ « 10 10¡ « 12 11¡ « 12 6¡ « 7 11¡ « 13 17¡ « 21 ³ ò Ë Ð 2 3 4 5 6 1 7 8
2.口腔前庭表面解剖标志
口腔前庭沟:口腔前庭的上下界,为唇颊粘膜移行 于牙槽粘膜的沟槽,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 术切口部位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上颌第二磨牙冠的颊粘膜上 磨牙后区: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组成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