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研究书目

合集下载

鉴赏必看的四本古玉老知识书籍

鉴赏必看的四本古玉老知识书籍

鉴赏必看的四本古玉老知识书籍书籍作为人类记录文化,传承知识,保存历史的重要媒介,具有宣告,阐述,贮存与传播思想的功能,成为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识。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玩收藏,玩古玉,一套合适的书必不可少,这里开门文话社为广大藏友推荐四本古玉老知识,此书是七八十年代全国玉器培训班的内部书籍,市面很难买到。

这四本书中有两本大有来头,是为张永昌先生所作。

张永昌先生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江苏站专家、苏州文物商店研究馆员,被公认为我国玉器鉴定第一人的国宝级专家。

张永昌先生对我国古玉鉴定界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是:首先将商周、春秋和战国的玉器区分开来,又将唐至明代玉器的模糊概念逐一澄清,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传授给学生,使我国文博界的古玉鉴定学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现在进入正题来看看社长推荐的四本老知识一、《古玉浅说》苏州文物商店 1978年本书为文物市场开放之前,古玉鉴定专家张永昌先生为培养文物商店收购人员而编写的内部鉴定玉器教材,满篇实践经验,与坊间普通鉴定书迥然不同,是古玉鉴定的秘籍。

二、《古玉鉴定——璧人鹿龙》北京文物局1983年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玉器鉴定班的讲稿,专门讲述了鉴定古代(壁人鹿龙)的实践经验。

张永昌先生作为一代大师,他把自己的毕生所学编撰成书,这两本就是其中之二,书籍的内容写得实际、系统、通俗,论述语言朴实,文字简洁明了,关于玉器都讲在点子上,不卖关子(俗话说:留一手),言谈开门见山,抓着特征讲,并画上插图示意,更为贴切。

玉器收藏爱好者值得去学习去研究。

另外两本书是古玉实践的参考资料。

七八十年代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商店和各地文博单位缺少人手,缺少对古代器物有足够认知的工作人员,所以当时全国各地的文物系统积极开展培训班,这两本书就是当时培训班的学习资料。

三、《古玉讲义》《古玉讲义》是玉器小组(众多专家)在1972年全体整理,在全国文物商店内部培训职工的参考资料,内容详实,弥足珍贵,与坊间流通本内容绝然不同。

【栩恒检测】关于玉的书籍

【栩恒检测】关于玉的书籍

关于玉的书籍关于玉的书籍四部关于玉的书,历史上出版的并不多。

虽然玉文化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但我们对玉的研究却非常弱。

从宋代到清代,配有图的关于玉的书,大概只有四部。

第一部是北宋年间出版的吕大临的《考古图》。

《考古图》我讲过多次,它共有十卷,其中有一卷专门谈玉器。

这一卷里的玉器是谁的收藏呢?宋代画家李公麟。

第二部是元代至正元年的《古玉图》,原来是个手卷,到了明代以后被刊印成书。

手卷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极特殊的装裱方式,也是一种欣赏字画的方式。

它是一个长轴,打开一点一点看。

过去文人将它铺在黄花梨案子上,坐在圈椅上欣赏,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出版过这样一部书,特别有意思。

这部书叫《古玉图谱》,有一百卷,非常浩繁,但它被公认是一部假书。

作者声称书里收录的都是宋孝宗的藏品,都是宋代玉器。

出版这部假书的人叫江春,他自己写了序,并出钱把这部书刊行了。

我们知道,盛世一定要修典,乾隆时期编纂的最重要的典籍就是《四库全书》。

当时《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是纪晓岚,他也看到这部书了。

但纪晓岚多牛啊,翻了三页,就把这书给扔出来了,定为伪作,书里的玉器都是假的。

这《古玉图谱》就未能被收入《四库全书》。

那么,乾隆年间就被宣布为伪作的书,到了民国以后又被人重新刊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图多。

当时大家也分不清楚真假,出版商为了蝇头小利把它出版了。

不仅重新出版,还配了彩图。

晚清的印刷业开始发达,可以配彩图了,于是把这部伪书配了彩图又出了一遍,害人不浅。

第四部书非常重要,叫《古玉图考》,分上下卷,作者是著名学者吴大,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刊行。

《古玉图考》在玉器研究界影响最大,书里有大量考证。

我们讲过,乾隆皇帝不知道玉琮是什么,管它叫“头”。

结果吴大考证出来了,这种玉器不叫头,叫玉琮。

还有玉斧,斧状的玉器,在吴大以前没有人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过去很多书上都叫“药铲子”。

中药铺里也有很多工具嘛,人们就认为它是药铲子。

玉器参考书目

玉器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3.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玉器.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74.周南泉主编.玉器.上:新石器时期至魏晋南北朝.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5.周南泉主编.玉器.中:唐代至明代.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6.张广文主编.玉器.下:清代.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57.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玉器全集.1:原始社会.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8.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玉器全集.2:商·西周.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9.贾峨主编.中国玉器全集.3:春秋·战国.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10.芦兆荫主编.中国玉器全集.4:秦·汉—南北朝.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 11.杨伯达主编.中国玉器全集.5:隋·唐-明.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12.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玉器全集.6:清.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 13.赵永魁,孙风民编著.玉器鉴赏与评估.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14.陈咸益著.玉雕技法.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15.廖宗廷等编著.中国玉石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16.余平,李家珍主编.翡翠及商贸知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617.李劲松,赵松龄主编.宝玉石大典.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8.昭明,利群编著.古代玉器.北京:中国书店,199919.赵汝珍编述.古玩指南.北京:中国书店,199320.吕新彪编著.宝石款式设计与加工工艺.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21.张广文著.古玉鉴识.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2.赵永魁等著.中国玉石雕刻工艺技术.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古玉收藏十大经典参考书籍【42层有更新】

古玉收藏十大经典参考书籍【42层有更新】

古玉收藏十大经典参考书籍【42层有更新】古玉收藏书籍众多,与朋友讨论,兼个人认识,列十大经典参考书籍如下:一、《古玉精英》,《古玉掇英》,中华书局唯一一部以私人藏品而成为古玉收藏教科书的经典书籍,虽然不一定尽善尽美,然而,在收藏家普遍自信而不信他人,从而使得馆藏品书籍独秀天下的时候,该书使有理想的收藏家看到了收藏文化的希望。

收藏收藏二、《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该书自从出版以后,就几乎成为了鉴定人员和高仿人员的教科书。

收藏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科学出版社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其内容,该书拥有华丽的编著团队,在古玉类书籍中堪称翘楚,这也可称为古方先生最大的学术成就。

稍显不足的是该书以地域分册,但不同地域出土的玉器不同年代数量差异显著,因此,每册读完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倘若该书每册收录了当地各个时代的出土典型玉器,则玉器分布的不平衡清晰可见。

收藏四、《中国古玉器图典》,文物出版社古玉器的词典类工具书,内容简洁而全面,并可作为入门类阅读。

收藏五、《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上、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故宫博物院玉器藏品图录,这些玉器并无明确的出土记录,在故宫藏玉排除现仿的基础上,根据其特征进行断代归纳,这对于民间藏品断代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收藏六、《明代玉器》,紫禁城出版社明代玉器在玉器发展史上非常独特,经常与清代玉器一起以“明清件”闻名于世,然而,其与清代玉器差异相当大,明代玉器与唐宋元玉器的联系之紧密更甚于与清代玉器的联系,该书是关于明代玉器的专门论述,尤其明代玉器与前代玉器风格的联系,更是值得称赞,也是其独特视点。

收藏七、《古代玉器》,文物出版社这是一本小书,却被张明华先生以宽阔的视野概括得精致怡人,在古玉大块头书籍中宛若小家碧玉般婷婷玉立。

收藏八、《玉器时代,美国博物馆藏中国早期玉器》,科学出版社流失到国外的史前玉器大集合,这些玉器因为失去了出土的确切证据而对使其断代尤其值得关注。

古玉研究书目

古玉研究书目

古玉研究数目古方主編,《中國出土古玉器全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玉器》,臺北,錦繡出版社,1994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 文物出版社、光復書局,《中國考古文物之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趙朝洪,《中國古玉研究文獻指南》,科學出版社,2004吳棠海,《認識古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994趙永魁,《中國玉石雕刻工藝技術》,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2趙美,《滇國玉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頁12。

許曉東著,《遼代玉器研究》,紫禁城出版社,2003楊伯達主編,《中國玉器全集(上中下)》,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黃宣佩主編,《上海出土唐宋元明清玉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浙江省文物局編,《良渚古玉》,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南陽古玉擷英》,文物出版社,2005楊伯達主編,《玉緣-德安堂藏玉》,文物出版社,2004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淩家灘玉器》,文物出版社,2000張明華著,《中國古玉發現與研究100年》,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上海博物館編,《中國隋唐至清代玉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上海博物館,2002 張正明.邵學海主編,《長江流域古代美術-玉石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傳熹年著,《古玉綴英》,香港中華書局,1995天津市藝博館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玉》,兩木、文物出版社,1993震旦美術館,《古玉選粹1-震旦藝術博物館》,震旦文教基金會,2003林巳奈夫著&楊美莉譯,《中國古玉研究》,藝術圖書,1997薑濤.王龍正.喬斌著,《三門峽虢國女貴族墓出土玉器精粹》,眾志出版社,2002 安徽省文物局,《安徽省出土玉器精粹》,眾志美術出版社,2004鄧淑蘋著,《群玉別藏》,故宮博物院,1995鄧淑蘋著,《群玉別藏續集》,故宮博物院,1999呂丹烈,《南越王墓與南越王國》,廣州,廣州文化出版社,1990。

关于玉器的书

关于玉器的书

关于玉器的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玉器的书籍推荐:
1. 《中国古代玉器大全》:此书由著名玉器专家撰写,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玉器的历史、工艺、分类等内容,并配以精美的图片,非常适合玉器爱好者和收藏家阅读。

2. 《中国玉石文化与艺术》: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玉石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全面解读了玉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玉器图片和相关的鉴赏知识。

3. 《玉器鉴赏与鉴定》: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玉器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从外观、质地、纹饰等方面分析玉器的真伪和价值。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入门指南。

4. 《玉石的世界》:此书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玉石文化和玉石艺术,不仅介绍了中国玉器的发展历程,还展示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玉石文化。

对于想要了解全球玉石文化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5. 《古代玉器欣赏与鉴定》: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玉器的种类、纹饰和工艺特点,并提供了详细的鉴定方法和技巧。

适合想要深入了解古代玉器的读者阅读。

请注意,以上推荐的书籍仅供参考,具体选择还需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进行决定。

玉与中国的古代文化文学、历史著作

玉与中国的古代文化文学、历史著作
总之,《三礼》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历史著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中众多关于玉的论述是我们研究中国玉文化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2、玉与《红楼梦》
在中国历史上,《红楼梦》是另一部著名的与玉关系密切的著作。作者曹雪芹举家食粥,十年辛苦,泪尽而逝,方哭成《红楼梦》此书,洋洋百万多言。此书原名《石头记》,即从一小小的石头“通灵宝玉”的出土写起,到此石头的失踪而结束,全书借此全面否定了自古被尊为天地之主宰、天地之精的玉器理论观念,全面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并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因此,无论是红学的爱好者,还是古玉文化的爱好者,都有必要从这一角度深入进行一番研究,以进一步深刻理解《红楼梦》这一宏篇巨著的价值和写作的艺术手法。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结合的理解,对玉与《红楼梦》的关系提出几点看法,目的是抛玉引玉,以便引出广大鉴赏者更多的精辟见解。
北静王路祭秦可卿,指名要见宝玉,声言“久欲一见为快”,直至见了,连称名不虚传。后来还特意仿造了一件膺品供贾宝玉玩耍,这无疑是代表了一班王公大臣对玉的崇拜心理。
持褒玉态度的人们,主要是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人物,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这些人的命运和封建王朝的命运连在一起。
而持贬玉态度的人也大有人在,连贾宝玉本人也包括在内,他曾骂到:“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我已有了心了,要那玉何用?”等等。
曹雪芹借用天地造化的说教来塑造人物形象,又用畿伟的手法来预示情节,借一块通灵宝玉,让吉祥的玉石来象征主人公的温柔富贵。但到最后,却又用完全相反的结局来说明其纯属无稽,它既不能保住贾府世袭的荣华,也不能保住封建王朝的百年筵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玉文化中关于玉石起源的理论,创作了一个从顽石到宝玉再到顽石的梦幻,使之贯穿于全书的情节之中,实际上是对传统玉论的彻底批判和无情嘲讽。

玉器鉴定书籍范文

玉器鉴定书籍范文

玉器鉴定书籍范文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品,它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因此,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开始学习和关注玉器鉴定。

然而,玉器鉴定并非易事,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鉴定经验。

因此,通过阅读图书,了解玉器鉴定知识是提高个人鉴定能力、保障收藏质量的必经之路。

下面,本文将为您推荐几本好的玉器鉴定书籍,供您参考。

一、《中国玉器鉴别图典》《中国玉器鉴别图典》是一本专业性非常强的鉴定书籍。

它是由中国玉器协会编撰,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玉器的鉴别方法、鉴别技巧以及鉴别流程。

此书中的图片是非常有价值的,上面都是真品玉器的图像,通过对这些图像的分析,可以促进玉器爱好者的鉴别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避免被假冒伪劣的玉器所欺骗。

二、《考古学玉器鉴定与鉴赏》此书是由董荣水编写的,主要介绍了考古学玉器的鉴定方法和鉴赏技巧。

它是一本适合初学者阅读的入门书籍。

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全面,除了介绍玉器种类,还介绍了玉器的发掘、保存、鉴定和保养等知识,非常有实用价值。

三、《玉器鉴定技巧》此书是由余万里编写的,主要介绍了玉器鉴定的技巧和玉品等级评定标志。

对于新手来说,此书非常实用,它详细介绍了玉器的种类,鉴别方法以及鉴别要点。

此外,此书还分别介绍了各种不同玉器的鉴别技巧,如器物、佛像、玉髓、玉杯等,非常具有实用性。

四、《玉器品种与鉴定》这本书是由沈培安所编写的,它所介绍的玉器品种和鉴定方法非常全面,能够满足玉器爱好者对不同品种玉器鉴定的需求。

此书的排版十分清晰,翻阅非常方便,是一本便于带着前往收藏品市场进行鉴定的实用性图书。

在玉器收藏的道路上,光靠一些经验性的鉴别,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一些实用的玉器鉴定图书,不断的积累鉴定经验和知识,提高自己鉴别玉器的能力。

因此,以上推荐的四本玉器鉴定图书,均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玉器爱好者购买并认真阅读,从而更好的开展玉器收藏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玉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玉器全集》,臺北,錦繡出版社,1996.
古方主編,《中國出土古玉全集》,上海,科學出版社,2005.10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玉器》,臺北,錦繡出版社,1994
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
文物出版社、光復書局,《中國考古文物之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趙朝洪,《中國古玉研究文獻指南》,科學出版社,2004
吳棠海,《認識古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994
趙永魁,《中國玉石雕刻工藝技術》,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2
趙美,《滇國玉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頁12。

許曉東著,《遼代玉器研究》,紫禁城出版社,2003
楊伯達主編,《中國玉器全集(上中下)》,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黃宣佩主編,《上海出土唐宋元明清玉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浙江省文物局編,《良渚古玉》,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
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南陽古玉擷英》,文物出版社,2005
楊伯達主編,《玉緣-德安堂藏玉》,文物出版社,2004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淩家灘玉器》,文物出版社,2000
張明華著,《中國古玉發現與研究100年》,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隋唐至清代玉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上海博物館,2002
張正明.邵學海主編,《長江流域古代美術-玉石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傳熹年著,《古玉綴英》,香港中華書局,1995
天津市藝博館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玉》,兩木、文物出版社,1993
震旦美術館,《古玉選粹1-震旦藝術博物館》,震旦文教基金會,2003
林巳奈夫著&楊美莉譯,《中國古玉研究》,藝術圖書,1997
薑濤.王龍正.喬斌著,《三門峽虢國女貴族墓出土玉器精粹》,眾志出版社,2002
安徽省文物局,《安徽省出土玉器精粹》,眾志美術出版社,2004
鄧淑蘋著,《群玉別藏》,故宮博物院,1995
鄧淑蘋著,《群玉別藏續集》,故宮博物院,1999
呂丹烈,《南越王墓與南越王國》,廣州,廣州文化出版社,1990。

那志良,《謙謙君子-玉器的欣賞與鑒定》,臺北,書泉出版社,1992。

張廣文,《玉器史話》,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2。

俞美霞,《戰國玉器研究》,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84年。

楊伯達,〈中國古代玉器面面觀〉,《古玉考》,徐氏藝術基金會,1992年。

吳棠海編,《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四》,1995年10月。

劉良佑,《古玉精萃》,尚美出版社,1992
論文
楊伯達,《傳世古玉辨偽與鑒考》,紫禁城出版社,2002
楊伯達主編,《出土玉器鑒定與研究(P)》,紫禁城出版社,2001
楊伯達主編,《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續編》,紫禁城出版社,2004
楊建芳著,《中國古玉研究論文集》,眾志美術出版社,2001
鄭建,《江蘇吳縣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古玉研究》,考古學集刊.3,1983年
聞廣,《中國古玉研究的新進展》《中國寶玉石》第4期,1991年
吳棠海,《揭開古人論玉的神秘感》《中華文物學會》1991年刊
楊建芳,<南越王墓玉器之研究>,《故宮文物》,臺北,第12卷第9期,1994。

聞廣,<中國古玉地質考古學研究>,《考古》,第11期,1991。

聞廣,《古玉的受沁》,《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年,總134期
楊伯達,《傳世古玉辨偽綜論》,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1997年,第4期。

錢憲和,《古玉之礦物學研究》,《東亞玉器二》香港: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1998年
吳棠海,《古玉的製作工藝與鑒賞》,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0年5月。

殷志強,〈中國古代四種特殊的琢玉技法〉,《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論文集,2001
蔡慶良:〈試論製作工藝在玉器研究中的應用〉,《古代文明》第二卷,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2003年
吳棠海,《中國文物學會1991年刊》,中華文物學會,1991
鄧淑蘋,〈百年來古玉的回顧與展望〉,《考古與歷史文化》,正中書局,1989
尤仁德,《玉趣-中國古玉謎題破釋》,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

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南越王墓玉器》,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求知雅集、兩木出版社,1991。

錢憲和、譚立平主編,《中國古玉鑒》,臺北,地球出版社,1998。

錢憲和客座主編,《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論文集Ⅰ》,第32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質科學系,2001。

六.中文論文:
隆堯縣文物保管所,<河北隆堯縣出土刻花貼金玉片>,《文物》,第4期,1992。

楊建芳,<南越王墓玉器之研究>,《故宮文物》,臺北,第12卷第9期,1994。

楊建芳,<戰國兩漢的越式璧>,《故宮文物》,臺北,第9卷第7期,1991。

獅子山楚王陵考古發掘隊,<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發掘簡報>,《文物》,第8期,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